高速铁路电力系统优化设计方案研究

合集下载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设计与改进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设计与改进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设计与改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速铁路作为一种较为高效快捷的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而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作为高速铁路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对铁路的安全和运行功效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设计与改进,以期提升铁路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1. 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发展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由牵引变电所提供的交流电,经过集电装置、接触网和接触轨与列车接触,实现对列车电能的传递。

供电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的直流供电到后来的交流供电的转变。

交流供电相比于直流供电具有线路损耗低、电能经济性好等优势,因此成为了现代高速铁路的主要供电方式。

2. 供电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2.1 接触网的高度和形状设计接触网的高度和形状设计是供电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

合理的接触网设计可以保证列车与接触网的正常接触,减少能量损耗并提高供电效率。

在高速铁路中,接触网的高度应该符合列车的动态和静态要求,同时能够适应列车高速运行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2.2 牵引供电系统的电压选择牵引供电系统的电压选择是供电系统设计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电压水平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供电系统的输电容量、设备成本和能效。

高速铁路中,常采用的供电电压为25kV,但随着铁路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更高电压的引入可以提高供电系统的输电能力,降低输电线路的损耗。

2.3 供电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供电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是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监测与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供电设备的工作状态、电能传输效率和故障信息,并进行自动化调整和故障排除。

而且,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可以优化供电系统的供电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改进与创新随着科技和经验的积累,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也在不断改进与创新中。

下面将分别从技术改进和管理创新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3.1 技术改进技术改进方面主要包括:- 新型高效能集电装置的研发。

高速铁路线路的优化设计研究

高速铁路线路的优化设计研究

高速铁路线路的优化设计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速铁路作为出行方式,这也使得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成为继公路、水路之后的重点发展领域。

高速铁路的建设需要仔细研究和规划,其中线路的优化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高速铁路线路的基本特征高速铁路是一种高速、高效、高质量的交通方式,它具有以下特征:1. 高速高速铁路的设计时速一般在200公里以上,运营时速也在此范围之内。

这种高速运行特点,使得高速铁路成为了长途出行的首选方式。

2. 高效高速铁路项目一般采用隧道、桥梁等大规模工程结构,减少路基和侵占耕地,极大地提高了铁路的效率。

3. 高质量高速铁路的运营需要高标准的设备和技术保障,以确保列车运行的稳定和安全性。

高速铁路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确保设施的质量。

以上特征明显地显示了高速铁路的行驶要求极高。

因此,高速铁路线路的优化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速铁路线路的优化设计高速铁路的线路优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线路位置选择线路的位置选择一般采用线路研究、地质勘探、环境影响评估等方法确定铁路线路的位置。

2. 线路纵向控制线路纵向控制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列车牵引时的冲击,对保证设施的安全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线路横向控制线路横向控制能够确保轨道的平稳度,避免列车偏离轨道。

对于高速铁路这一类速度较快的运行方式,线路横向控制至关重要。

4. 线路弯曲半径设计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较快,往往会存在大弯、笔直的问题。

因此,线路弯曲半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列车的安全运行和运行速度的合理性,综合考虑列车的制动性能、悬挂系统等方面。

5. 轨道线路设计高速铁路的轨道设计要考虑到列车的运行速度以及列车荷重对设施的影响。

根据列车的路面负荷,轨道设计要选定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处理,确保线路和列车的安全。

四、高速铁路线路优化设计的影响因素高速铁路需要考虑到许多影响因素,例如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环境保护等因素。

高速铁路电力系统优化设计方案-研究

高速铁路电力系统优化设计方案-研究

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高速铁路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期,正以其安全、准时、舒适、运输能力大、环境污染轻、节省能源和土地资源的等优点,逐渐成为路上运输的主力军。

高速铁路主要有以下优点[1-4]:(1)输送能力;(2)速度快;(3)安全性好;(4)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点率高;(5)舒适方便;(6)能源消耗低;(7)环境影响轻;(8)经济效益好。

高速铁路是特殊的电气化铁路,它与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密切相关。

电气化铁路在我国的发展已有四十年的历史,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宝凤段于1958年动工1960年建成,全长93公里,1961年正式交付运营,从此揭开了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序幕[1]。

在电气化铁路发展的前三十年,我国电气化铁路主要在西部地区使用,近年来为了配合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对既有铁路进行电气化工程改造[1-5]。

对于电气化铁路我国计划于2012年达到铁路运营总里程11万公里,电气化率50%的目标。

伴随着高速电气化铁路的不断发展,其与电力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速铁路的许多设施都需要电力的支撑,比如机车牵引,通信、空调照明、调度以及给排水等,离开了电力网,铁路系统将会处于瘫痪状态。

与此同时,其也对电力网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防止其对电力网产生不良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是影响高速铁路运输的重要方面,对供电系统的性能进行不断优化不管是对铁路系统还是电力系统都有着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建设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一个重大课题,“节能减排”成为一个热门名词,其指的是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对环境有害物质的排放。

铁路系统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方面,在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铁路的节能环保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不久前刚刚召开的2010中国国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相关部门的专家们都建议要在建设高速铁路要注重节能环保,要求在高速铁路的建设中要坚持节能减排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和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使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化。

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优化

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优化

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优化高速铁路的建设是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如何进行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优化,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性、运输能力和舒适度,则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技术参数优化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优化的第一步是对技术参数进行优化。

在设计阶段,需要综合考虑线路的设计速度、设计曲率半径、坡度、轨道几何等参数。

通过合理的调整这些参数以达到最佳状态,可以提高列车的运行稳定性、降低能耗、减少噪音和振动等不良影响。

例如,在设计曲率半径时,可以采用渐进变曲率技术,即在直线段之后以较小的变化率逐渐增大曲率半径,减小相对变位加速度,从而在保持列车平顺运行基础上减小线路建设投资。

又如,在坡度设计上,可以合理设置坡度范围和长度,以减少列车的制动能耗和无功功率损失。

二、优化线路走向线路走向的选择对高速铁路的运行效果和运输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优化线路走向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经济效益和建设难度等因素。

首先,要选择尽可能直线的走向,减少曲线的数量和半径,以降低列车的运行距离和运行时间,从而提高线路的运输能力。

其次,要根据地理地形进行合理布置,避免或减少隧道和桥梁的使用,以降低建设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要考虑与既有铁路网络的衔接,优化线路走向,使得高速铁路与其他铁路线路之间互通有无,提高运输效率。

三、减少人工干预高速铁路的运行稳定性对于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运行稳定性,可以采用自动化技术来减少人工干预。

首先,在信号控制方面,可以采用列控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降低人为操作的错误和随机性,提高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其次,在列车调度和运行控制方面,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列车之间的协同与通讯,优化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距离,减少列车之间的冲突和干涉。

最后,在维护和管理方面,可以利用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在线监测和预警,减少人工巡视和维护的频率和工作量。

四、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优化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问题。

高速铁路线路优化设计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线路优化设计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线路优化设计技术研究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加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速铁路成为了现代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速铁路的可靠性、舒适性和效率的需求,进行线路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速铁路线路优化设计的技术研究内容和成果,旨在提高高速铁路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一、高速铁路线路特点及挑战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相比,具有更高的运营速度、更大的载荷和更好的动力性能。

然而,高速铁路线路还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高速列车对线路平整度的要求极高、线路的垂直和水平曲线半径需较大以适应高速行驶、线路的抗震能力较低等。

二、高速铁路线路优化设计方法与技术为了解决高速铁路线路所面临的挑战,许多优化设计方法与技术被开发出来,以提高线路的性能和效能。

1.线路平整度优化高速列车对线路平整度要求非常高,因为平整度不好可能导致列车颠簸、噪音增加甚至影响到行车安全。

通过使用数字模拟与仿真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实现线路平整度的优化设计。

这些技术可以预测列车与高速线路的互动情况,并通过优化线路的几何形状来改善平整度。

2.线路几何设计优化线路几何设计是高速铁路线路的基础,直接影响线路的运行安全和列车运行速度。

通过采用几何设计优化技术,可以适应高速列车的行驶要求,提高线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这些技术包括通过调整曲线半径和坡度来减小曲线过渡长度、优化水平和垂直几何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以及合理设置超高架桥和隧道等。

3.线路抗震设计优化地震是高速铁路线路所面临的一种重要自然灾害,对线路安全性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线路抗震设计是线路优化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使用地震响应分析和减震措施,可以提高高速铁路线路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对线路的破坏和人员安全的风险。

4.线路环境适应设计优化高速铁路线路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山区、沙漠和高寒地区等。

在这些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线路的设计必须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和生态条件。

通过应用环境适应设计优化技术,可以开发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高速铁路线路。

高速铁路电能质量改善方案

高速铁路电能质量改善方案

高速铁路电能质量改善方案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电能质量问题也愈加凸显。

电能质量不好会影响铁路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对高速列车的安全性产生危害。

如何改善高速铁路电能质量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一些高速铁路电能质量改善方案。

一、电能质量的定义电能质量是指电力系统中电能所表现出来的品质。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压波动:主要是指电压在一定时间内突然变化的情况。

2. 电压闪变:是电源电压出现瞬间波动或波动频率较慢的变化。

3. 电压谐波:指在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频率的谐波信号,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4. 电流谐波:指在电流中出现的各种频率的谐波信号,会对设备产生一定的损坏。

二、高速铁路电能质量的问题高速铁路的运行对电能的高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电网运行中存在许多影响电能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电压波动过大:高速列车通过电力设备时,可能会引起设备内部电压、电流、磁场等参数变化,从而导致电压波动过大。

2. 电流谐波较大:电气化铁路在工作过程中,会引入谐波电流,这些谐波电流会加剧电压的谐波含量。

3. 地电位过高:高速列车通过电流感应,不可避免地会对地电位进行扰动。

三、1. 增加线路电容器:线路电容器是一种被动的负载无功补偿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线路电压降低引起电能质量问题。

因此,高速铁路可以通过安装线路电容器来改善电能质量问题,减少电流谐波。

2. 使用有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采用主动补偿控制方法消减谐波电流,在调节功率因数和消除谐波方面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高速铁路可以采用有源滤波器来降低电气化铁路的谐波电流含量。

3. 使用地电位补偿装置:高速铁路可以使用地电位补偿装置来限制地电位的扰动。

地电位补偿装置是一种无刷直流电流源,在地电位扰动发生时,可以通过地面电极引入直流电流来降低地电位的幅度。

四、结论针对高速铁路电能质量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善方案,包括安装线路电容器、使用有源滤波器以及使用地电位补偿装置。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优化设计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其运行安全性、运行效率和运行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作为高速列车的“心脏”,其性能和质量关系到整个铁路系统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因此,优化设计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变得非常重要。

一、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概念和特点牵引能源是指用于驱动牵引车辆运行的能源,高速铁路牵引能源主要有电力和内燃机两种类型。

在电力供电方式下,高速列车主要采用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类型,其中直流电具有较高的性能和质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供电系统中。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是由供电系统和牵引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中,供电系统主要包括变电站、接触网、供电设备及其他供电辅助设备,而牵引系统则包括电机、传动装置、控制装置及其他辅助装置等。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其工作电压较高,一般为3kV~25kV,以提高系统的传输功率和传输能力;其次,变电站的容量较大,以满足大功率传输要求;第三,接触网的架设形式较复杂,以提供较好的供电功能和牵引性能;最后,供电设备的控制和保护功能较强,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二、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优化设计原则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安全可靠:高速铁路作为高速运输方式,其运行安全性是首要的,因此,在设计牵引供电系统时,必须考虑到各种运行条件,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2、提高运行效率:高速列车的车速较快,牵引供电系统的高效运行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系统的损耗,保证高速列车的高速运行。

3、降低成本: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因此,在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要注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环保性:高速铁路作为绿色交通方式,必须考虑环保性,因此,在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必须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三、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1、供电系统的智能化设计:通过应用先进的智能电力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供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控制能力,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有效性。

高速铁路列车牵引供电系统设计与优化

高速铁路列车牵引供电系统设计与优化

高速铁路列车牵引供电系统设计与优化随着高铁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列车牵引供电系统设计与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供电系统的设计原理、优化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速铁路列车的牵引供电系统提供指导和建议。

一、设计原理高速铁路列车的牵引供电系统主要由接触网、集电装置和牵引变压器等组成。

接触网主要是通过电源线和接触线连接,将电能供给给集电装置。

集电装置则将接触线传输的电能送至牵引变压器,再由牵引变压器将电能输出给列车的牵引电动机。

因此,设计一个稳定可靠、高效能的供电系统对于高速铁路的运行至关重要。

在供电系统设计中,需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设计负荷:根据列车的牵引功率需求和列车运行速度,确定设计负荷。

考虑到高速列车的大功率需求和高运行速度,供电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供电能力和快速响应的特点。

2. 供电稳定性:供电系统需要确保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能够提供稳定的电能输出,防止因电压波动或电能供应不足而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

3. 供电可靠性:供电系统设计应考虑到可能遇到的故障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供电系统的可靠运行,例如设计备用供电装置等。

4. 能耗效率:供电系统应尽可能地提高能耗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可以采用高效能电力器件,通过优化集电装置和牵引变压器的设计等方式来提高能耗效率。

二、优化方法为了优化高速铁路列车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供电设备升级:使用先进的电力设备和技术来提高供电系统的性能。

例如,采用高效能的牵引变压器和集电装置,使用电能质量检测设备来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供电线路优化:通过对供电线路的优化设计,减少电能传输过程中的电压损失和功率损耗。

可以通过调整线路参数、改进导线材料等方法来提高供电线路的效能。

3. 能量回收利用:针对高速铁路列车所具备的制动能量回收特点,可以设计并安装能量回收装置,将列车制动所释放的能量回收转化为电能,用于给列车的供电系统提供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电力系统优化设计方案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17T14:01:06.663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8月作者:唐兆展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之人们对出行速度提出的高要求,使得我国铁路建设逐渐朝着高速铁路的方向发展。

青藏铁路公司西宁供电段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之人们对出行速度提出的高要求,使得我国铁路建设逐渐朝着高速铁路的方向发展。

而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能够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电能的电力系统,为响应国家提出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号召,高速铁路电力系统需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一方面能够保障高铁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能够有效节约电能。

关键词:高速铁路;电力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引言:现阶段我国的高速铁路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快捷性和舒适性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但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节能环保等策略,基于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下,高速铁路电力系统面临着优化设计方案的问题,将降低能源消耗与提升资源利用率作为优化高速铁路电力系统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

本文将重点围绕高速铁路电力系统优化设计方案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一、高速铁路电力系统组成
以合肥至武汉的某段高速铁路为例,在该段线路当中主要使用规格为10kV/10kV,400kVA的调压器、规格为10kV/0.4kV,250kVA的变压器以及从地方变电站所当中接引的10kV电源提供贯通线和车站的全部电力。

基站、中继站、直放站等各种站点均匀分布在贯通线当中,并且使用150kVar的电抗器进行补偿。

除此之外,在该段铁路的电力系统当中还包括室内和室外照明、机电设备监控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以及防雷接地等,由此可见高速铁路的电力系统构成要素较多,因此在优化高速铁路电力系统设计方案时需要进行全面充分的考量。

二、高速铁路电力系统设计中的现存问题
(一)变压器负载率低
目前在已知的高速铁路电力系统设计当中普遍存在变压器负载率比较低的问题。

车站中变压器负载率在30%到70%,贯通线上变压器负载率为10%到40%之间。

这主要是由于考虑负荷发展,提前为加重负荷做准备,另外两条贯通线上的变压器也可以互为备用,但此种方式将会导致变压器容量变大,因此造成成本上升,不利于提升经济性[1]。

(二)电缆所占比重大
笔者发现在现阶段我国的高速铁路当中与贯通线上使用电缆的情况越来越多,鉴于与架空线相比电缆的对地电容非常大,因此导致容性效应的严重程度逐渐加大。

当贯通线处于轻载运行状态,只消耗了一小部分的无功系统容性,进而产生无功倒送现象,迫使沿线电压不断上升,当超过正常电压数值时将严重威胁高速铁路电力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另外随着线路长度的不断增加,其电压偏移量也越来越大,当线路长度达到70千米时,末端电压已经高达10.8kV,电压偏移量也达到了8%。

(三)补偿方式不合理
以52千米的线路长度为例,在贯通线上采用并联三处150kVar的固定电抗器作为补偿方案,将该段线路的五分之一和五分之二以及三分之二处作为补偿位置。

通过仿真计算可以得知该种补偿方式明显不合理。

当线路变压器负载率为40%,线路末端电压却下降至9.412kV,同时只有0.67的进线端功率,而规定电压偏移量不得超过,进线端功率因数最少不得低于0.9,否则将会影响电网侧的正常运行。

三、高速铁路电力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一)选择适当的变压器
高速铁路电力系统优化设计方案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综合功率法全面考虑变压器有功与无功损耗,改善原有单纯进行单项比较经常性出现结果矛盾的情况。

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引入无功经济当量K,即每当变压器减少1kVar的无功率损耗,联接系统将会随之下降有功损失数值。

在对比变压器经济性时首先需要分别准确计算出变压器的综合功率,并且将综合功率损耗数值调至相等状态,若使用SLZ表示变压器临界功率,则有公式其中大容量变压器的空载综合损耗分别用PDZ0和PDZK表示,小容量变压器的空载综合损耗分别用PXZK和表示PXZ0;SXe表示为大容量变压器的额定容量,SDe小容量变压器的额定容量。

若实际负载中变压器所需容量S要大于变压器的临界功率,那么推荐使用大容量的变压器;假如实际负载中变压器所需容量要小于变压器的临界功率,那么使用小容量变压器比较经济实惠[2]。

(二)合理挑选电缆及截面
通常情况下,若高速铁路中电力电缆的导线截面越大,则线路损耗率会越小,但整体成本以及维修管护费用将会持续增加;若电力电缆的导线截面越小,则线路损耗率将会越来越大,且极易发生事故,但整体成本以及维修管护费用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优化高速铁路电力系统设计方案,需要合理挑选电缆截面,以便能够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鉴于高速铁路的特殊性,在选择电缆截面时需要保障其机械强度,因此最好挑选大于50平方毫米的电缆截面;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挑选50到95平方毫米之间电缆截面,此时的电缆截面最具有经济性。

(三)集中分散电抗器补偿
集中分散电抗器补偿及时是在负荷变小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连续调节,另外,其能够有效保障线路电压的稳定,避免产生首尾电压差值过大的情况,而且该种方法简单便捷,易于操作非常适合优化高速铁路电力系统设计方案。

针对不同的电缆截面需要使用不同的补偿方案,以50平方毫米的导线截面为例,当负载率为50%,将集中补偿设置到0并且切除一组分散固定补偿电抗[3];当负载率变化至60%,集中补偿设置不变但需要切除两组电抗;当负载率上升至70%以上时则需要全部切除分散固定补偿电抗。

结论:总而言之,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使得对于高速铁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保证快捷、舒适等性能的前提下,高速铁路的电力系统还需要深入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的号召,尽量使用最少的供电成本和电力能源为高速铁路内部电力系统提供基本电力。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速铁路电力系统方案的现存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通过选择适当的变压器、合理挑选电缆及界面、使用集中分散电抗器进行补偿等多种方式优化高速铁路电力系统设计方案,进而不断推动我国的高速铁路事业实现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韫娟,马志福,樊艳,马淑红,张孟彬,李乾社. 高速铁路电力系统设计方案优化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15,21:304-305+312.
[2]丁宁,金晓斌,胡静,周寅康. 试论高速铁路中电力系统的方案优化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2016,04:301-309+402.
[3]陈民武,许臣友,黄文勋,邱璐,孙小凯. 基于高速铁路下的供电系统优化设计方案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16,01:85-92.
[4]黄思睿,吴怡敏,梁泽川,陈民武. 浅析高速铁路电源供电的优化设计方案[J]. 电气应用,2015,20:40-43+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