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优质教案
历史必修2人民版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

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教学目标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描述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市”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难点:理解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学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六、教学过程:【导入】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著名徽商。
商人是商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农业为本的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习目标】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描述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
【新课学习】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历程远古:出现早期的____________:商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西周:_____需求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春秋战国:出现____和繁荣的商业中心汉代:______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唐代:_____规模宏大;陆路商运发达宋元:________发展迅速明清:出现_____;按地域结成____________自学指导(一)范围:阅读教材第17页,了解各个时期商业发展的历程,如:商周、汉、唐、宋、元等。
方法:独立完成检测方式:结合内容完成填空题(提问)巩固:学生识记4分钟,老师提问(过度)商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就是“市”。
二、古代中国商业区发展的历程1、秦代:管理“市”的规定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管理严格3、六朝:乡村形成“草市”4、唐代:“草市”逐渐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晚期大城市出现“夜市”5、宋代:“市”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草市”设施完备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非常繁华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第18~19页,熟悉“市”的发展过程。
提示:市的含义——古代商业区;了解古代中国政府对商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名师说课课程标准分析本课课标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未期,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的,并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商业历史悠久,商业货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成就突出,但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具体知识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就已接触,并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感受,本课易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还是比较多的。
按时间顺序梳理各个朝代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其特征,有序不乱,学生比较容易做到。
教学方法1.本课可采用讲述、课堂提问、史料阅读、历史比较、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可结合课本自身和课外收集的图片来讲解,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本课学习最好能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商业行为和现象,以便让学生能够通过身边的事物来感悟历史。
2.在了解古代城市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原因及影响,使学生的学习从了解史实进一步深化到认识层面,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从中分析其原因,并为现实献计献策,增强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学习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各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2.掌握秦汉以来“市”的发展历程。
3.掌握古代商业都会的发展概况。
4.分析明清时期商帮产生的条件及其影响。
5.分析“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过程与方法1.依据时代的变迁,通过谈话法教学,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古代商业、城镇发展的历程,便于学生识记与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历史的本质。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一、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简史中国的商业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
商业活动在夏商周时期逐步发展,商业日益繁荣,到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已经流通,商业活动愈加繁荣。
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货币统一标准,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
汉代开始出现了丝绸之路,商业活动逐渐走向繁荣,唐代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舟车交通通畅,加强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对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宋代商业经济再次发展,出现了金融、保险、票据等现象,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保障和方便。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商业的出现,商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古代商业经济主要内容1.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在古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以河流和陆地两种为主。
商人常常选择从河流的上游运输货物到下游,最后使货物流通于各地。
而从陆地运输则需要人和马匹来完成,运输的时候十分困难,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
2.货币的创制和流通货币是商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
在商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货币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和布匹,随后是青铜、银、金等金属铸造的货币。
汉朝时期,开始流通刀币,唐代开始流通铜钱,到了宋代,就出现了纸币,并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3.商业贸易方式的变化古代商业贸易方式主要是赊销和换市。
赊销是指货主先把货物给商人,商人把货物卖出后,再把钱给货主。
换市是指商人把自己的货物和别人的货物交换。
随着金融贸易的发展,又出现了贴款和现汇的交易方式。
4.商会的出现商会是为了共同经营和管理商业事务的组织形式。
商会一般是由同行业的商人组成,共同管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共同担负风险和损失。
商会对商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古代商业经济的影响商业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商业经济的兴起,促进了交通运输、货币的流通,也加速了人们的思想交流、文化升华。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优质教案学习精品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第三节《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矿区中学李雪燕
一、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提高分析、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分析各个时期城市经济不同特点,概括分析阶段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商业与城市作为封建经济的重要补充,对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市”的发展和演变。
难点:宋代前后“市”的发展变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使用)PPT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分析上述图片,从经营的空间
有什么发展变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说课稿1

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扮演古代商人、商帮成员等角色,模拟商业交易、商帮互助等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学生自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我评价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1.教具:历史地图、时间轴、商业发展脉络图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商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2.多媒体资源:播放与古代商业经济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生视野等。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以商业故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古代商业经济的奥秘。
2.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商业发展的过程。
3.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古代商业城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商业经济发展与农业、手工业发展之间的联系理解不够深入。
2.对商业政策、商帮组织等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
3.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记忆不清,影响对商业经济发展脉络的把握。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张家口市第四中学赵洋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内容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展示。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就教材结构而言,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四课组成,围绕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展开叙述,呈现内容。
四课内容相辅相成,紧密结合,中国古代商业正是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而繁荣兴盛的,归根到底是生产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为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因此经济史的学习成为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小农经济和商业发展的结合点成为近些年来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国古代史部分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基本知识,还能加深学生对现今中国经济条件的理解,为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借鉴。
(二)教学目标.①新课标要求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道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②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③教学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归纳和建构简易知识框架的能力,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在初中阶段和高一必修一中的学习中已有基本掌握,对古代商业的历史也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偶尔还会接触到古代商业题材的影视作品,这就为本节课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教学设计

学 生活实际结合,呈现或设置学生生活周围中看到的、遇见的情境,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生
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秦汉以来“市”的发展历程
解
教
知识目标
以及古代商业都会的发展概况。
古代商业发展六个方面表
通过学生的成果
现的演变过程。
学 生 进 行 小 组 讨 展示,培养学生
(2)每小组进行归纳总结, 论 ,小组代表发言。 合作探究、语言
并选派代表发表意见。
表达的能力。
(3)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点
评、补充。
活动四: 合作探究
古代商业发展 有什么特点?
通过商业发展的各方面表 现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 商业发展的特点。
理 业历史悠久,商业货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成就突出,但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通过这一课题的
念 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
由于学生自身知识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对商业经济方面的知识比较陌生,而且这个年龄段的
读 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一般,这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
课堂巩固
进行课堂练习
教师点拨学生思考问题的 角度
学生思考,动笔做题
巩固知识、运用 知识、加深理解。
学习反思
1、播放马云的图片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史悠久,为什么近 50 年来只有一位中国 企业家成为《福布斯》封面人物?
通过反思,让学 生切实体会到国 家的正确政策促 进商业的发展, 使得人民的生活 越来越好。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设计

组讨论,教师点拨来解决问题,通过知识拓展环节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思想,
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教
1、 教师要熟读教材。达到一定的遍数,构建本课的知识系统。
学
要
2、 课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求
3、 课前预习要充分。
4、 问题生成单的内容课前务必落实。
1、知识目标:问题导读课,学生依据《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学案》学习。概
教
1、自主型教学法——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发现问题。
学
2、小组合作学习法——课中分组讨论,呈现问题,生生互答,师生互答。
方
3、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文本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知文
法
本内容。
教
学
教师准备:1、《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学案》2、《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探究案》
和繁华情况。
学
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的部分史实学生基本没有涉猎,本课应注意突出古代商业经济
生
分
的发展情况,各朝代“市”的演进情况,以及商业都会的发展情况。重点分析古代商业
析
经济的特点。中国古代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这对中国古代的经济起到了一定的阻碍
作用。生活在当代的中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商业带给我们的好处,及商业对社会经济的
一、本堂课是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后的一堂课,学生基本上已把握了教学改革的程序和流程,所以
对比前两节课比较容易一些,本节课信息量不大,在理解与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突出了核心知识核心理念,围绕核心知识核心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解决了重点要点难点。
通过课前运用课件引导,从感性到理性,深入浅出,收到很好效果。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二市的发展三商业都会的崛起教学反思一本堂课是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后的一堂课学生基本上已把握了教学改革的程序和流程所以对比前两节课比较容易一些本节课信息量不大在理解与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突出了核心知识核心理念围绕核心知识核心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解决了重点要点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第三节《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矿区中学李雪燕
一、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提高分析、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分析各个时期城市经济不同特点,概括分析阶段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商业与城市作为封建经济的重要补充,对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市”的发展和演变。
难点:宋代前后“市”的发展变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使用)PPT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二、“市”和城市的发展
(一)“市”的发展变化
多媒体呈现: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
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
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
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
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阅读材料,区别
古代城市与现代城
市。
让学生理解古今
城市的不同。
多媒体呈现: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
百下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
击钲三百下,散。
——《唐六典》
材料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
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
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晚唐王建
材料三:有人曾这样描述宋代
东京的商业繁荣“市井最
盛”……夜市直至三更才结
束,五更又开晓市……
提问:分析上述材料,从
经营的时间上看,“市”有
什么发展变化?
学生阅读材料,
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市”
的时间限制被打破。
分析上述图片,从经营的空间
上看,“市”有什么发展变化?
学生观察图片变
化,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市”
的空间间限制被打
破。
材料一:天涯同此路,人语各
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汴路即事》唐王建
材料二:夜市卖菱藕,春船
载绮罗—晚唐杜荀鹤
分析上述材料,“市”的种类有
什么发展变化?
提问:北宋较之于唐朝,
“市”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反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
回答问题。
学生在教师启发
引导下思考回答问
使学生认识“市”
的种类变化。
使学生认识“市”
的发展变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