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六专题过关检测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六专题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解析:选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依据材料的形象比喻,体现苏格拉底崇尚思想自由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

A项未能反映苏格拉底申辩词的实质;C项只是表面现象;D项与史实不符,雅典当时是民主政治,排除A、C、D三项。

2.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哲学思想流派纷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

下面两位人物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知德合一”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都带有人文主义色彩,都注重通过道德教化人的灵魂,其思想都是力图挽救日益没落的奴隶(城邦)制度,故A、B、D三项表述正确;C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而非孔子,故正确答案是C项。

3.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直接的民主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反对问政于民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解析:选A。

苏格拉底认为治理国家或评判政治不应该是普通百姓、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表明他反对直接的民主。

其他三项表述都不符合材料的主要意思。

4.李大钊说:“19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血潮之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单元综合六: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单元综合六:单元测试

―、选择题1.(2017•福州质检)1912年9月27日,《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

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希望孙中山领导中国同盟会推翻清朝统治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D.发起国民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2.(2017•西安测试)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之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之战争。

因为自古以来,有大志之人多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伊除,一概肃清。

”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D.表达了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3.(2017•郑州检测)“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B.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C.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4.(2017•广州测试)“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这反映了孙中山()。

A.承认地方享有高度自主权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C.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D.对社会财富再分配思想5.(2017•重庆模拟)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

A.加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B.推动国民革命的开展C.引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D.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6.(2017•成都诊断)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人民版):专题检测卷六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人民版):专题检测卷六 含解析

专题检测卷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捍卫城邦法律尊严B.对理性的尊崇C.不满国家权力滥用D.主张小国寡民解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

该名言反映了苏格拉底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即鼓励人相信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故选择B项。

答案:B2.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B.“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D.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了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实际上是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以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故答案为A项。

答案:A3.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解析:希腊的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斯多亚学派提出人人生来平等的观点,这充分说明希腊先哲们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

答案:C4.“对我来说,事物就是它们对我所显现的那个样子,对你来说,事物就是它们对你所显现的那个样子。

”对于此观点评价正确的是()A.体现了理性和思想自由B.将人从神权束缚中解放了出来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观点属于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强调以人为中心,作为衡量万物的标准,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故选C项。

答案:C5.拉莫特·勒瓦耶说:“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综合测试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综合测试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综合测试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特征是()A.研究领域从神学发展到自然领域B.从研究自然领域发展到研究人的领域C.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D.仍然以神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答案:B解析:明确古希腊的发展阶段特点。

2.将道德和知识结合起来的哲学家是()A.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泰勒斯答案:B解析:明确四位人物的哲学贡献。

苏格拉底提倡善良的道德,他的伦理思想是“道德就是知识,知识就是道德”。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柏拉图主张把人分为几等,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B.亚里士多德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C.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的弟子D.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答案:C解析: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

4.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普罗泰戈拉和安提丰等B.智者学派在人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意见完全相同C.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D.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同时代,但不属于智者学派答案:B解析:智者学派在人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意见是不完全相同的。

5.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是()A.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C.神学主义D.民主主义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就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6.“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是()A.薄伽丘B.但丁C.乔托D.达·芬奇答案:B7.《十日谈》反映的主流思想是()A.反教会思想B.纵欲思想C.古典文学思想D.人文主义答案:D解析:从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角度思考,其反宗教等实质是体现人的伟大与人的尊严。

8.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突出的影响是()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对人们的思想控制B.各国都信仰新教C.天主教被各国放弃D.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宗教改革是一次反对天主教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主要矛头是对准天主教统治,结果形成新教和天主教、东正教并立的局面。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103页 附答案)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103页 附答案)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共103页附答案)目录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

”这一说法()A.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的唯一发明者B.可以直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C.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D.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解析:A项说法错误,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不是唯一发明者;题干中的历史论文不可以直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排除B项;根据“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历史论文是经过作者加工过的,不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

答案:C2.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D.雕版印刷术麻烦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如果印数少的话,并不是很方便,如果印数多了的话,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质量和速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故选A项。

答案:A3.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是()A.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C.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解析:由“凭针盘而行”,可知“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是指南针。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故选C项。

答案:C4.唐中期有了用硝石、硫磺、木炭制成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战国时已有“司南”,后来人们用磁针制成了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术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六单元测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六单元测评

第六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孙中山曾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

故此三百年后,复被……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原故。

〞为此他提出(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孙中山要改变“政体不好〞的局面,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2.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最大的奉献是( )A.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C.把旧三民主义开展成新三民主义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解析:孙中山最大的奉献就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答案:A3.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C.实现民主政治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答案:C4.孙中山读到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一书后,提出:“亨利之学说,深符合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平均,亦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

〞“亨利之学说〞影响了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大政策解析:根据“亨利之学说〞中要求“土地归公有〞等信息,可联系孙中山“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主张。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答案:C5.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防止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

这说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解析:建立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必须结束军阀分裂割据的局面,这是当时中国人民的要求,也是中国历史开展的必然选择。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七八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七八考试试题

无极野风美术中学高二年级11月份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共50分)1、“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

这个单词产生于18世纪,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modern”中衍生出来的。

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产生于16世纪。

下列属于“modern”产生时的历史现象的是()①宗教改革②文艺复兴③启蒙运动④世界走向会合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一天,马丁·路德在研读《对经》时,看到“义人必因信得生”而深受启发,于是他在教堂门口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引起了欧洲思想界的一次大解放。

历史上称之为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4、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5、15世纪中期,阿拉伯商人到意大利经商,他发现当地人热衷于讨论( )A.知识与美德 B.人性与神性C.民主与法制 D.教会与上帝6、罗马的斯多亚哲学家塞内卡说:“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斯多亚学派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思想B.斯多亚学派为罗马法的形成创造了一些条件C.斯多亚学派反对奴隶制度D.与儒家哲学一样具有朴素的人道主义色彩7、“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测试题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测试题二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测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2.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3.在元杂剧《冯玉兰》第一折中有这样的台词:“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下列西方名言中与“知书达礼”的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C. “知识即美德”D. “认识你自己”4.“世界上最快乐得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

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出自:()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泰戈拉D・亚里士多德5. 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

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A.违背传统宗教观念B.导致社会奢侈成风C.危机封建君主统治D.倡导民主自由思想6.“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比拟。

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

这主要是指他()A. 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B. 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C. 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D. 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2.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

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3.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反对贵族专权暴政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扞卫思想自由原则4.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5.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主要差异是()A.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而成B.倡导人文主义精神C.有利于近代思想解放D.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6.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7.下列现象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花园和宽敞的阳台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高明”之处在于()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通过着书立说表达思想C.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D.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9.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10.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

”对此,小明不甚理解。

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11.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1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A.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B.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13.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感叹孔子的学说并称为“新的精神世界”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他认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神()A.有利于建立开明君主制度B.有利于摧毁基督教精神枷锁C.有利于订立完备的社会契约D.有利于建立代议制的政体14.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着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A.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15.在18世纪,法语成为欧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的国际语言。

这主要是因为()A.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推动B.启蒙运动的影响C.《人权宣言》的传播D.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16.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此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三权分立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D.人民主权17.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

”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信仰得救 D.因信称义18.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进步,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是如何践行这种观点的()A.整理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B.修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C.到希腊和罗马修学、旅游D.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19.2013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6周年。

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每个基督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20.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D.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兴起21.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

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C.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D.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23.有人说:“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B.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的本性C.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和精神危机D.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战争、疾病的威胁24.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A.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B.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C.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25.当代史学家西斯。

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超越”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 D.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主张二.非选择题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普罗泰格拉材料二: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材料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4分)(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8分)(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20分) 专题六测试题(一)答案一.选择题:1—5DDDDD 6—10ABCDD 11—15AAAAB 16—20DBDBD 21—25CCCCC二、非选择题:31.(1)观点:怀疑神;肯定人。

4分(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

2分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2分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地位。

4分(3)发展: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

4分(4)起源(或萌芽)阶段——智者运动。

2分历史背景:经济根源:雅典工商业的发展;1分社会根源: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1分历史影响: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为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创立提供了借鉴经验。

2分复兴(或发展)阶段——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2分历史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2分历史影响: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分成熟(或明确)阶段——启蒙运动2分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阻碍了资本的发展。

2分历史影响: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做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