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以下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的全面归纳:
1. 古代国家和文化交往:
- 商朝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 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和周边地区的政治关系和文化交流。
- 周朝的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的推行。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和各国之间的政治联姻。
-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和文化融合。
2. 希腊罗马古代文化:
- 希腊古代城邦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古罗马的建国和扩张历程。
- 希腊罗马古代艺术和哲学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3. 中世纪欧洲社会变革:
-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影响。
-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和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 封建主义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4.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传播:
-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影响。
-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文化交流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
5. 近代科技文化的传播和冲击:
- 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和殖民活动。
- 近代科技的传入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冲击。
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的全面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复习课件(人民版)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理解近代史的角度
屈辱史 抗争史 革命史 探索史 现代化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各阶层抵抗西方侵略 反封反侵的暴力斗争,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制度 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传统农业社会转型为现代工业社会
理解近代中国史的思路(一)
西方 压力 侵略 示范
局限于中国 看眼看世界
近代史主题
独立: 救亡图存,民族独立 发展: 落后 现代化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向 西
技术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派: 维新思想:君主立宪
学资本主义
方 制度 制度:
革命派: 革命思想:民主共和
学
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
பைடு நூலகம்
习
制度:
文化 资产阶级激进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
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思想
技术层面
背景:
时间:
学 习
抵抗派 概况:代表人物,活动,主张 评价: 积极,局限
技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内忧外困
术 人物: 洋务派 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活动: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新式学堂 影响:
1、传入技术,思想,培养人才 2、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 3、一定程度抵制西方侵略 4、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文
5、(阶级)资产阶级壮大 6、(反思)对前期学习西方制度失败的反思
化 反
序幕: 目的:
建立民主共和,促进资本主义
思 概况 派别:
: 新
人物 指导思想: 民主科学,进化论 中心:
文 化 运
内容 前期
后期
前后分期是故意设置的一个历史误区,目的是让人们觉得 马克思主义 成为主流,取代其他思想,事实不是这样。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历史必修3的第三单元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同朝代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思路和措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重要价值观念。
首先是“夏商周时期的组织与治理”。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三代君王的封建制度,以及周朝分封制的建立和运作。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政治组织和治理的重要里程碑,不能忽视。
其次是“秦汉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变革”。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元气复兴的时期,Qin Shi Huang 统一了六个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而汉朝则以其宽松的政治和文化环境而著名。
此时期也见证了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的高度发展。
第三是“唐宋时期的繁荣发展和文化氛围”。
唐代和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著名朝代,都是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
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时唐代又以盛行诗词而著名。
宋朝则是中国中国历史上制度最为先进而且最为开放的朝代之一,“人才资源”的高度重视和打造的士人文化是其特征之一。
最后,我们学习了“明清时期的变革与挑战”。
在明朝时期,中国面临诸多困难,例如人口增长、战争、饥荒和瘟疫等。
崇祯帝治下社会的混乱和政治的腐败导致了清朝的兴起。
自康熙皇帝以来,清朝帝制化的繁荣和各种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总而言之,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和谐”,而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正是建立在这一重要的价值观上。
我们通过学习历史必修3的第三单元,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社会和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历史这门学科需要背的内容很多,要想记得牢,就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下面是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赶快收藏吧!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老子(春秋)、庄子;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
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主张“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a主张实行“仁政”。
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主张“性善论”。
荀子: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末期,儒家思想发展成为百家争鸣的大集团。
2、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1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 农业革命与定居生活的开始- 城市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文明的多元起源: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2. 古代文明的特点- 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神权政治- 社会结构:等级制度、奴隶制度- 文化与宗教: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文字与艺术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贸易与文化交流- 战争与征服:亚述、巴比伦、波斯帝国-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希腊与波斯、罗马与迦太基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雅典、斯巴达-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希腊艺术与科学:雕塑、建筑、数学、医学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政治制度与法律- 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民法、万民法- 罗马建筑与艺术:罗马竞技场、凯旋门、雕塑三、封建社会与中世纪欧洲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社会的结构:领主与农奴- 封建法律与习俗- 城市与商业的兴起2.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宗教改革:东正教、天主教、新教- 十字军东征:背景、过程与影响3. 文化与思想的复兴- 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北方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与科学革命- 艺术与建筑: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四、亚洲的古代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 统一与分裂的循环:秦、汉、唐、宋、元、明、清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 印度古代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莫亨佐-达罗- 吠陀时期与佛教的兴起- 印度教的形成与传播3.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扩张-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数学、天文学、医学五、美洲与非洲的古代文明1. 美洲古代文明- 玛雅文明:文字、历法、建筑- 阿兹特克帝国与印加帝国:政治、宗教、农业-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欧洲殖民2. 非洲古代文明- 尼罗河流域文明:古埃及- 非洲中部与南部的王国:马里、刚果、津巴布韦- 跨撒哈拉贸易与文化交流六、近代早期的全球联系与冲突1. 地理大发现与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海上探险- 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 奴隶贸易与全球经济的影响2. 宗教战争与国家形成- 欧洲的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家主权- 君主专制与议会制度的发展3. 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 科学方法的发展:伽利略、牛顿-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民主与法治思想的传播以上是历史必修3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近代早期全球联系与冲突的广泛历史时期。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高三历史必修三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以及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是高考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本文将对必修三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科的基础,它不仅涵盖了中国从远古时期到清朝的历史变迁,还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主,分封制和井田制是其基本的社会经济结构。
同时,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哲学、道德和政治理论。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
汉朝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对外开展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贸易,对内则推崇儒学,形成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3. 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融合时期。
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被西晋统一,但不久后北方民族入侵导致中原地区再次分裂。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同时,士族文化和玄学思想也得到了发展。
4. 隋唐五代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隋朝虽然短暂,但开凿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唐朝则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高峰,尤其是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交流频繁。
5. 宋元明清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各有特色。
宋朝的商品经济和科技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但同时也面临着辽、金、西夏等民族的威胁。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统。
明清两朝则是汉族和满族分别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封建专制达到了顶峰,同时也是西方列强逐渐侵入中国的时期。
二、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了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
1. 古代文明的起源古代文明主要起源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思维导图

一、新思想的萌发
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维新思想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这次变法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在思想上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四、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在政治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主持编写《四洲志》
2.,
该著作也是探寻、
思想。
世纪、西学为用”的思想。
.在
维新变法期间,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5.梁启超
6.严复于1898。
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
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
7.谭嗣同:属于激进派,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9、1903年,章太炎。
二新文化运动
1
2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出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4
①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和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的公敌。
5”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族共和不相容。
6
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7,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通俗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8、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
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20)
(2)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2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3、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
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4、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1
(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
传社会主义思想。
5、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加试】——(c) (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武器。
(2)
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