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习题
《水调歌头》习题及答案

《水调歌头》习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班级:姓名:《水调歌头》苏轼【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习题】1、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分析: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自然常理。
2、对《水调歌头》一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作者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的某些思想矛盾.B、这是一首咏月怀人的抒情之作.上阕写月下怀人,由幻想超脱人间,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词人的祝福.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了月光的转移,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情深,引出下文何事一问.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水调歌头》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水调歌头》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
【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
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
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
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
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主旨】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水调歌头练习题

水调歌头练习题
引言:
《水调歌头》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
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
宝之一。
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文学传统,现在我们来进行一
些《水调歌头》的练习题,以加深对这一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一、《水调歌头》的主题
1. 《水调歌头》主要表现了哪些主题?
2. 通过《水调歌头》,苏轼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二、《水调歌头》的艺术特点
1. 《水调歌头》采用了怎样的艺术结构?这种结构对于表达主
题有何影响?
2. 《水调歌头》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3. 《水调歌头》的意象丰富而独特,这些意象与主题之间有着
怎样的联系?
三、《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
1. 苏轼是什么样的人?他的性格和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2. 苏轼为什么写了《水调歌头》?他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四、《水调歌头》的影响与意义
1. 《水调歌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何影响?
2. 《水调歌头》在当代有什么样的意义?它对我们有何启示?
结论:
通过对《水调歌头》的练习题的思考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优秀的文学作品。
同时,也可以对苏轼的文学创作和古代文学的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
只有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细致品味和研究,我们才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水调歌头》的练习,一起探索这一千年经典的魅力吧!。
《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主旨】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答:“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2、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答:(1)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2)蕴含着诗人对人生际遇变化不定的哲理性认识,揭示了人间的普遍规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3)表现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对生活的热爱。这句话也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人生不会完美,要有乐观豁达的胸襟面对生活,面对挫折。
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4.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主旨】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4.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二、选择题:1、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练习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水调歌头》①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
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
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
作这首词时已41岁,为密州(现代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
但他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
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丰富又不离现实生活。
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
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1、翻译: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读小序,弄懂意思,思考在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3、内容感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⑴上阕:⑵下阕:4、上下阙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提示:古代诗词常常先写景,后抒情)情感:上阕:下阕:四、细腻品味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
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检测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的祝愿,道出千载离人之思,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两句是2.《水调歌头》中作者将眼光放开去,将人与月、古与今都纳入视野心胸,而对人事自然产生达观之想的句子是。
水调歌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水调歌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水调歌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集中练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苏轼( )遥问天上宫阙( ),何事长( )向别时圆?在月光低照绮( )户之间无眠,chánjuān( ) ( )有意,必定起舞弄( )人间清影。
2. 解释加点的词。
把酒问青天(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事长向别时圆( )3. 苏轼,字,号,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 )及父亲同为“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4.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主题文意细斟酌1. 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2. 《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 ”的句子。
3. 有人就此词的上阕上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我的下联:三、句段拓展善推敲[甲]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江城子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甲乙两词都极富想象力,甲词以“天上宫阙”喻指,乙词以“芙蕖”喻指。
水调歌头练习题

水调歌头练习题一、填空题1. 《水调歌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著名词作,其词牌名为______。
2.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对______的向往。
3. 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______。
4. 《水调歌头》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词人对______的思念之情。
二、选择题1. 《水调歌头》的词牌名来源于()A. 李白的《将进酒》B. 杜甫的《登高》C.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D. 苏轼本人的创作2. 下列哪项不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内容?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C.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一词在古代常用来指代()A. 美丽的女子B. 明亮的月亮C. 远方的亲人D. 优美的风景三、简答题1. 请简述苏轼《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
2.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哪些情感?3. 请解释《水调歌头》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词的意境。
四、论述题1. 论述苏轼《水调歌头》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苏轼的《水调歌头》在现代文化中有哪些影响?请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五、翻译题1. 将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翻译成英文。
2. 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翻译成英文。
六、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水调歌头》的节选,回答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 这段词中“明月”象征着什么?2. “把酒问青天”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境?3. “我欲乘风归去”与“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间表达了怎样的矛盾?七、创意写作题1. 以《水调歌头》为灵感,创作一首现代诗,表达你对月亮的感悟。
2. 假如你是苏轼的朋友,你会如何回应他在《水调歌头》中的情感表达?写一封信给苏轼,表达你的想法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习题
1、苏轼,字,号,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及父亲同为“”,水调歌头是这首的。
2、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3、《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的句子。
4、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下阕问,归根到底是在问。
5、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
6、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决心的诗句是。
7、表达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8、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为何无眠?
10、词中哪句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或是人生感悟?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子瞻东坡苏辙苏洵唐宋八大家词牌名
2、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月天自己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由怨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到感悟人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最后又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
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9、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