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齿差齿轮输出机构耐磨损设计的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逆向工程的齿轮磨损件无损检测技术

基于逆向工程的齿轮磨损件无损检测技术

显 大于轮齿顶部 。④ 在啮 合次数 相 同 的情 况 下 ,小齿 轮齿 根 所 示
图 1 逆 向工 程 流 程 图
技 术研 发
TECHN0L0GY AND MARKET
Vo1.23 ,No.1,2016
先 用 高压 空 气 吹 除 管 道 中 的 残 留 水 ,再 通 人 高 温 水 蒸 气 至 模 电 器 KA12得 电 ,从 而 释放 继 电器 KA15线 圈 ,注塑 机 系 统 控 制
低 的水输 回冷凝器储 水水箱 中,从 而能有效节约能耗。
3 控 制 系统
3.1 控 制 系统 原 理
KA
24VDC
控制系统原理如图 4所示 。本文采用德国 Siemens公 司生 K A
产 s7—200cn PLC和 EM235感器模拟量 的信 号模拟量模 块控
制核心 系统 。EM235是 Siemens s7—200CN模拟量 组合模块 ,
程 中因接触表面在载荷作用会不 断发生摩擦 ,随着温度 的不断 磨 损 阶 段 。
升高 ,其磨损程度会不 断加大 ,进 而导致 齿轮失效 。磨 损 的齿 2 逆 向工 程 概 述
轮需接受绿色再制造 ,即修复 。通过修复之后使其能够更好 地
逆向工程 (RE)也 称为反求 工程 ,指 的是针对原 有 的工 件
具 ,将 模 具 加热 到设 定 温 度 后 ,注 塑 机 开 始 射 胶 、保 压 ,动 作 完 板将对 动作执行机构输 出流量 、压力 、射胶 等。注塑 机动作完
成后 ,开启电磁 阀冷却模 具 至设 定 温度 。水 蒸气 加热 模具 温 成后 ,根据预先设 置的冷却温度 ,对模具进行快速 冷却 ,冷却 温
要 表现如下 :①在轮齿 表面 上 ,越靠 近齿 根 的部分 ,其 磨损 量 程主要包含四个阶段 ,其分别为数据 获取 、数据处 理、原形 CAD

全自动洗衣机减速离合器文献综述

全自动洗衣机减速离合器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洗衣机减速离合器综述1 引言随着洗衣机质量不断提高和居民购买能力的增强,洗衣机行业迎来了成熟期之后市场需求的提升,人们在注重产品品质和价格的同时,对产品外观和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大部分洗衣机的外观都相差不大,只有中外合资企业LG、三星、松下、惠而浦、东芝、夏普等的外观较为独特。

近年来,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于洗衣机上,例如:离心原理应用、无离合器技术、波轮与内桶一体化技术、无孔内桶技术等等[1]。

2 国内外现状2.1国外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的研究德国人最早提出摆线针轮行星齿轮传动原理,三十年代后期日本开始研制生产这种传动,由于当时工艺条件落后,齿形2ha-精度很低,因而产量不高,直到六十年代摆线磨庆的出现,从工艺上保证了摆线齿形的精度,才促进了这种传动的发展,摆线针轮传动是少齿差传动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还发展了二齿差传动,复合齿形、行星轴承与偏心套合并等新结构。

摆线针轮传动承载能力高,运转平稳,效率高,寿命长。

但加工精度要求高,结构复杂。

后来的渐开线少齿差传动,其原理与摆线少齿差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其内外齿轮的齿廓曲线,轮齿结构简单、啮合接触应力小,承载能力高,可以采用软齿面,加工也容易得多。

虽然苏联学者在1949年从理论上解决了实现一齿差传动的几何计算问题,但直到六十年代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运用,渐开线少齿差传动才得到了较专迅速的发展。

目前有柱销式、零齿差、十字滑块、浮动盘等多种形式。

在六十年代,国外就开始探讨圆弧少齿差传动,到七十年中期,日本已开始乾地圆弧少齿差行星减速器的系列化生产。

这种传动的特点在于行星轮的齿廓曲线凹圆弧代替了摆线,轮齿与针齿在啮合点的曲率方向相同,形成两凹凸圆弧的内啮合,从而提高了轮齿的接触强度和啮合效率,其针齿不带齿套,并采用半埋齿结构,既提高了变曲强度又简化了针齿结构[2]。

近几十年来,又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少齿差传动形式,其中发展较快的有活齿少齿差传动、锥齿少齿差传动、双曲柄输入式少齿差传动以及利用弹性变形来传递运动的谐波传动。

用来研究圆柱齿轮和斜齿轮齿间摩擦力的损失的一系列近似方法

用来研究圆柱齿轮和斜齿轮齿间摩擦力的损失的一系列近似方法

圆柱齿轮轮齿摩擦损失分析方法研究—齿廓修正影响分析建立一种基于圆柱齿轮齿间摩擦损耗功计算公式的独特置换,这种分析能够计算齿廓修正的影响。

引用公式使得齿传动的摩擦损失在齿轮设计的过程中很容易被估算。

论文对统公式的计算和数字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大量的比较,证明的了所提到的这种近似方法的精确性。

关键字齿轮摩擦功能损失轮廓改变减缓效率1概述齿间传动功率损失的数据研究可以追溯到先前的Reuleaux和Weisbach的工作,在假设齿间接触路径上摩擦系数不变的情况下一些公式被介绍用来估算齿间摩擦的能量损失。

Martin 根据Trachman的近似方程式使用变化的摩擦因数说明了负荷对摩擦因数和效率巨大影响。

Anderson使用整体分析来解释引起功率损失的其他原因,他强调当转速变大时空载效率损失与游隙以及震动密切相关。

由于环境和经济压力,齿轮的效率近来受到巨大关注,呈现了大量各种引起能量损失的实验和计算数据。

专注游隙损耗Diaberal使用高速圆盘和各种形状的齿轮做了大量实验使用了三维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实用的功率损耗公式。

在后面的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近似的泵工作的流体力学模型,这个模型用来解释润滑剂与空气混合后注入直齿圆柱齿轮和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接触区域的情况。

这种模拟的压力与在小齿轮测试平台上取得的数据相似。

Hohnetal综合了各种引起齿轮传动间能量损失的原因。

他提出在不考虑润滑和表面精度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优化设计齿轮的几何形状可以相当大程度上减少能量损失。

Changeneteral强调在自动变速器中能量损失与温度的存在关系的可能性。

他证明在某些情况下,热量和能量损失必须联系起来才能重现实验结果。

Xueral提出估算近似,这种估算添加了齿间载荷模拟,采用来源于非牛顿弹性流体动力性润滑剂(HEL)模型的公式以及机械效率公式。

通过对于齿轮几何形状,工作环境,表面粗糙度以及润滑剂的大量参数分析,强调了轮廓影响减少能量损失。

章动齿轮传动零齿差输出机构的强度研究

章动齿轮传动零齿差输出机构的强度研究
图 1渐开线齿轮章动转动图
成 了 内啮合 的章动齿轮 传动 , 齿轮 与 2齿轮 组成 了外 啮合的 1 零齿差 锥齿 轮输 出机 构。
1 章动齿轮传 动 的输 出机构
章动齿轮传动属于锥齿轮少齿差 行星传动 ,可分成 2 — K H 型和 K H— — V型。对于 2 — 型的章动齿轮传动不需 要专用 的 KH 种输 出机构必须具有 等速传递相交轴 之间运动 和动力 的能力。 满足这种性 能要求 的机构 有万 向联轴器 、 鼓形齿式联轴器、 链条 式联轴 器以及零齿差锥齿轮机构等 。 万向联轴器 。 这种输出机构有十字轴式、 球式 、 球槽 式 、 球叉 式、 球笼式、 滑块式 、 凸块式、 扇形销式 、 销轴 式、 三 三球销式 和胶 环式等多种万 向联轴器 。 其中球槽 式、 球笼式等万 向联轴器为滚 动摩擦 , 效率 较高 ; 这种 输出机构可 以安装在锥齿 里面 , 且可 以 省去中心的球面轴承 。 鼓形齿式联轴器 。这种输 出机构有单面式 、单面带制动轮
维普资讯
第8 期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Ma h n r De i a & c iey s ̄ Ma ua tr n f cu e 一2 一 3
20 0 7年 8月
文章编号 :0 13 9 (0 7 0 一 o 3 0 10 — 9 7 2 0 )8 o 2 - 2
重量轻 、 承载能力大 、 传动效率 高 、 动平稳 和适用 范 围广等优 运
零 齿 差 锥 齿 轮 机
点, 而被人们所广泛重视 , 并进行 了许多研究工作I 。渐开线 齿 构 。这 种输 出机 构通 常
轮章动传动的输 出机 构也是该 传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但直 是外 啮合式 的零 齿差 锥

零齿差机构齿轮强度研究

零齿差机构齿轮强度研究

K( !
1 1I1 + 1 I2 E1 E2
2 2
)
及L =
[2] b 2 ZE
!
OH = ZEZHZ E
2 KT 1 U 1 1 [ ] . U " OH bd 12 [2] 式中 “ U” 为齿数比, 内啮合齿轮副取 “-” 号 。
!
z2 这 = 1 ,由此算出OH = 0。 z1 显然与实际不符, 无法判断该机构的接触应力是否超出 了许用值。 因此, 必须建立新的强度公式。 在直齿渐开 " 建立新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公式。 线圆柱齿轮传动中, 齿面的啮合可视为曲率半径分别为 在零齿差机构中 U = 压力为 F (见图 3) 。 P1 和P2 的圆柱体相接触,
!
前言 零齿差机构(见图 1)是指一对内啮合齿轮副的 内、外齿轮齿数相等。啮合特点是:输入轴与输出轴 平行但不同心;传动比恒等于 1;啮合线与两轴中心 连线平行;齿廓诱导法曲率小,可承受较大的齿面接 [1] [3] 触压力;机械效率高,有广泛应用价值 。
由于接触表面弹性变形,变形狭长带形接触面, 该面上的压力分布是不均匀 的,根据赫兹公式,作用在 接触面中线上的最大接触压 应力为
Abstract:The strength caicuiations for rears with zero teeth difference type output mechanism have never been found in any iiteratures. A brand - new formuia, which is suitabie to the fatigue strength caicuiation in gears with zero teeth difference contact, is deduced according gear mesh feature. The formuia of the fatigue bending strength in the gear root is corrected as the inference of the doubie position shifts in radiai and tangentiai feature. The formuia of the fatigue bending strength in the gear root is corrected as the inference of the doubie position shifts in radiai and tangentiai directions are considered. The modifying factor YT named tangentiai shift factor i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inference from tangentiai shift. Keywords:Zero teeth difference type output mechanism;Anguiar correction: Strength of gears;Gear meshing

齿轮传动中磨损问题研究方法综述

齿轮传动中磨损问题研究方法综述


要: 齿轮 传动 是机 器传 递运动 和动 力的一 种 主要 形式 , 如何 减 少齿轮 工 作 中的磨 损 ; 长题。总结 了目 前齿轮接触问题的数值研究方法、 齿轮 磨损问题的研 究历程等 , 并对齿轮磨损问题研 究的发展 方向提 出建议。
节点传递力和位移, 通过数值方法求解出接触节点位移或应力值之后 , 再按规定的位移模式得到整个结构的 位移分布和应力场。有 限元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结构分析手段 , 国外 已研制了许多成熟的大型有限元分析软 件 , s P A IA、 A T A A S S I da 等。我国在齿轮的有 限元分析方面也开展了不少工作 , 如 . 、 DN M S R N、 N Y 、— es A 如计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3期
河 北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b i n t u eo c n lg o r a fHe e si t fTe h oo y I t
Vo . No 3 I28 . Au . 0 6 g 2 0
啮合问题而且可以处理双齿对啮合 问题。白少先¨ 利用有 限元分析方法 , 对双圆弧弧齿锥齿轮的弯曲强度 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 给出一种接触区载荷分布的计算 方法 , 分析 了齿根弯曲应力的分布规律。包 家汉¨
等利用 A S S N Y 软件 , 研究了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啮合过程中 , 随啮合位置的变化, 齿面接触应力和齿问载荷分 配的情况。太原理工大学 的吴凤林教授 - 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准端 面双圆弧齿轮的齿根应力进行 了分析, 1 得出齿根应力与设定螺旋角以及与设定齿厚 比的关系 , 准端面双圆弧齿轮应力沿齿高方向等强度分布。
中图分 类 号 :H 17 1 文献 标识 码 : T 1. A

复杂工况齿轮传动轴微动磨损机理及其预测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复杂工况齿轮传动轴微动磨损机理及其预测方法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传动方式,其具有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高、传动扭矩大等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机床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复杂工况下,如高负荷、高转速、高温度、重载、低温等环境下,齿轮传动易受到微动磨损的影响,导致传动系统失效,使机器性能降低,影响生产效率。

目前,对于齿轮传动轴微动磨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

实验研究是通过机械设备模拟实际工作状态下齿轮传动的使用情况,从而获得微动磨损的数据。

数值模拟则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不同条件下的齿轮传动运行状态,实现对微动磨损的预测。

然而,现有研究在微动磨损机理和预测方法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复杂工况下齿轮传动轴微动磨损机理,并针对不同工况和材料条件,研究基于数值模拟的微动磨损预测方法,从而为机器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分析复杂工况下齿轮传动轴微动磨损的机理,研究微动磨损与传动轴材料、工作条件、润滑方式等因素的关系;2. 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齿轮传动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牛顿-拉弗森算法求解微动磨损情况下的接触应力和变形情况;3. 针对不同工况和材料条件下的齿轮传动轴,进行微动磨损预测,分析不同参数对微动磨损的影响,提出优化设计建议;4. 对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5. 获得深入研究微动磨损机理和预测方法的相关数据和结论,并撰写学术论文。

三、研究意义该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借助有限元模拟方法深入研究齿轮传动轴的微动磨损机理,为机器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提高齿轮传动轴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2. 在数值模拟预测微动磨损方面,建立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预测模型,为齿轮传动轴使用过程中微动磨损的预防提供指导;3. 结合实验数据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对微动磨损进行深入研究,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依据。

同步器齿环特种黄铜材料磨损失效的研究

同步器齿环特种黄铜材料磨损失效的研究摘要:齿环特种黄铜材料是同步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材料因其具有耐腐蚀性、良好的机械强度以及优良的热抗性等优点,在同步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利用改进的实验设计,采用不同的载荷和转速来研究齿环特种黄铜材料的磨损行为,并考察其失效机理,研究了该材料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抗磨性。

结果表明,随着载荷和转速的增加,磨损量也会增加,最终导致失效。

此外,失效机理主要是由于材料表面磨损后形成的磨料对该材料表面产生磨损效果,同时也受到轴承表面的摩擦热影响。

关键词:齿环特种黄铜材料;磨损失效;实验设计;抗磨性1. Introduction齿环特种黄铜材料是应用于同步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材料,它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耐腐蚀性强,还具有优良的热抗性。

然而,由于强度和热强度的限制以及复杂的工作条件,齿环特种黄铜材料的磨损性能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该材料在不同的载荷和转速工作条件下的磨损行为以及磨损失效机理,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2. Experimental Design本实验采用了改进的实验设计,主要内容如下:用齿环特种黄铜材料制备了滚动轴承,在改性的静态滑块实验机上进行磨损实验,实验条件为:轴承内径Φ30mm、外径Φ60mm,滚筒直径Φ50mm,滚筒表面粗糙度为Ra0.2μm,试样滑块表面也为粗糙度Ra0.2μm,在0~50KPa和0~2000rpm范围内进行磨损试验,每组实验7个点。

实验结束后,采用SEM(扫描电镜)和EDS(能量散射仪)分析轴承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s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载荷和转速的增加,磨损量也会随之增加,最终导致失效(图1)。

失效的主要机理分析如下:首先,表面磨损会产生磨料,这些磨料会继续磨损轴承表面,从而产生更大的磨损量;其次,轴承表面摩擦产生的热量也会使材料变软,从而加剧磨损程度;最后,轴承表面的弯折变形也会造成辅助磨损。

汽车变速器齿轮副磨损分析及改善策略

汽车变速器齿轮副磨损分析及改善策略发布时间:2021-11-10T07:35:13.76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9期作者:何海波[导读] 并探寻有效的改善措施,维持齿轮副良好的运行状态,以最大程度上降低磨损程度。

柳州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0摘要:齿轮副属于汽车变速器的传动机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需要通过换挡以调整汽车的行驶速度,而齿轮副在汽车换挡过程中,需要通过齿轮的啮合,以实现汽车速度的调整。

由于齿轮副在啮合时,齿轮将受到一定的荷载力,增加了齿面之间的摩擦力,在运行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会引起疲劳磨损、粘着磨损、塑性变形等问题,从而影响到齿轮副正常的运行状态,甚至是缩短其使用寿命。

所以需对其磨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为改善其磨损状态提供依据。

关键词:汽车变速器;齿轮副磨损;齿轮副汽车变速器齿轮副是指两个啮合在一起的齿轮,齿轮副可以保证汽车换挡的平顺。

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频繁的换挡,改变汽车的行驶速度,齿轮副则要频繁的进行啮合,汽车长期行驶,难以避免齿轮副发生磨损问题,为了尽可能延长齿轮副的使用寿命,需对其磨损的根源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探寻有效的改善措施,维持齿轮副良好的运行状态,以最大程度上降低磨损程度。

1.汽车变速器齿轮副运行的特点汽车变速器是保证其发动机发挥出最佳性能的关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变换档位,调整汽车发动机的转速,以实现汽车的安全行驶。

但是在换挡时变速器中的齿轮副会受到一定的作用力,啮合在一起的齿轮会发生转动,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摩擦力,两个齿轮在长期摩擦状态下,容易引发齿轮的磨损问题。

两个齿轮之间会使用润滑油,形成一定厚度的弹性润滑油膜,以避免两个齿轮之间的摩擦,起到保护齿轮副的作用。

其中油膜厚度影响着齿轮的磨损情况,如果油膜过厚则会提升其振动幅度,如果过薄对齿轮副的润滑作用会变小,无法起到保护齿轮副的作用。

而且润滑油在齿轮副传动和自身性质的影响下,油膜被齿轮转动破坏,或者润滑油逐渐变稀,从而降低了其润滑的功效。

齿面微观形态对齿轮耐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写一篇齿面微观形态对齿轮耐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的报告,
600字
齿面微观形态对齿轮耐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项关于齿面微观形态对齿轮耐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首先,本实验从材料方面出发,选择了合金钢作为试验材料。

其次,针对抗磨类材料的齿轮设计,采用了不同的齿面微观形态,分别为齿面圆柱形、椭圆形和多圆柱形。

接下来,实验中采用了特定的齿轮抗磨和摩擦测试设备,并进行了相应的耐磨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的齿面微观形态中,多圆柱形的齿面的耐磨性能最好。

因此,多圆柱形齿面的齿轮可以提供良好的抗磨性能。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抗磨类材料的齿轮设计中,多圆柱形的齿面微观形态可以提高齿轮的耐磨性能。

理论上,多圆柱形的齿面可以充分利用抗磨类材料的特性,提高齿轮的耐磨性能。

因此,在齿轮材料设计和应用中,齿面微观形态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其研究结果可以为更高效的齿轮设计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本文讨论了一项关于齿面微观形态对齿轮耐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多锥柱形的齿面的齿轮可以提供良好的抗磨性能。

本实验的结果为更高效的齿轮设计提供了参考,对于齿轮材料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1 0卷
第 1期
连 la 族 学 i 学 v ri J u 大lo 民 n Nain l isUn报 t o r a fDai t a院e ies y n o t
V11.o1 0 0N. .
Jn 2 0 a .0 8
20 0 8年 1月
图 1 少齿差齿轮行星传动装置
收 稿 日期 :0 7— 4— 4 20 0 0
作者简介 : 何韶君 (99一 , , 15 )男 吉林辽 源人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机械传动 、 摩擦学研究。
维普资讯
第 1 期
何韶君 : 零齿差齿轮输出机构耐磨损设计的研究 刚性 变粘 区 i 工 V 即 时 , 用 H Bo 式 ; 作 点 落在 E—I , 应 .l k公 工 区 即弹
图 2 内啮 合 的 零 齿 差 齿 轮 输 出机 构
2 E L理 论 分 析 H
在零齿 差齿 轮 输 出机 构 中 , 由于 渐 开 线 齿 轮 轮齿 在啮合 过程 中 , 啮合 点 的几何 参 数 和运 动 状 况都 是变化 的 , 而油 膜 厚 度 也 随 啮合 点 位 置 的 因
F —
o oCOS

21 T
() 3
式 中, F为齿轮传递的圆周力 , 为齿轮传递 的转 矩, s为重合 度 系数 , 即重合 度取 整 。
\. .

2 4 最 小油 膜厚 度 h i .
根 据 E L理论 的润滑状 态 区域 图可知 , 图 H 如 3 工作 点 落 在 R —I区 , 刚 性 等 粘 区 时 , 用 , 即 应
零 齿差齿轮输 出机构耐磨损设计 的研究
何 韶 君
( 大连 民族 学 院 机 电信 息工程 学 院 , 宁 大连 160 ) 辽 165
摘 要: 针对零齿差齿轮输 出机构的润滑 状态及 磨损判 断等问题 , 次将 E L理论 应用 于零齿差 齿轮 首 H
输出机构中并推导出计算公式 , 可以通过对零 齿差 齿轮输 出机构 的油膜厚度和膜厚 比的计 算 , 断该输 判 出机构的润滑状 态及磨损 程度 ; 为零齿差 齿轮输 出机构的耐磨损设计提供 了必要 的理论依据 。 关键词 : 零齿差 ; 输出机构 ; 耐磨损 ; 设计 ; 弹流润滑 中图分类号 :H124 5 T 3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9—3 5 20 ) 1 0 2 0 10 1X(0 8 0 - 0 4- 3
齿轮 输 出机构 耐磨损 研究 的报道 。随着 弹流 润滑 理论 的发 展 , 们 已经把 齿 面 间 的油 膜 厚 度 和膜 人 厚 比 作 为 判 断 齿 轮 磨 损 性 能 的 重 要 指 标 之

齿 轮机 构 ; 轮 与 2齿 轮 组 成 了 内啮 合 的零 齿 1齿 差 齿轮 输 出机 构 , 两轴平 行但 不 同心 , 内外齿 轮的 齿 数 和模数 相 等 。如 图 2, 内啮 合 的 零 齿 差 齿 轮
中 , 齿 轮与 b齿 轮 组 成 了 内啮合 的 少 齿 差 行 星 a
动性能 、 运动精度和使用寿命等要求愈来愈高。 少 齿 差行 星传 动 以其传 动 比大 、 积 小 、 体 重量 轻 、 结构紧凑 、 传动效率高、 承载能力大 、 传动平稳、 齿 形容 易加 工 和装 拆 方便 等优 点 , 广 泛 应 用 。N 被 型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的输出机构是该传动系统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但 直 接影 响 传 动 系统 的承 载 不 能力 和结构 尺 寸 , 而且 还 影 响传 动 系 统 的传 动 效 率和使用 寿命 等问题。零齿差齿 轮传动作为 N 型少 齿差行 星 齿轮 传 动 的输 出机 构 , 主要 失 效 其 形式 之一是 齿 面 磨 损 ¨ , 今 尚无 关 于 零 齿 差 。J至
输出机构中齿轮 1的齿按顺序进入 齿轮 2的齿
槽, 由于两齿轮的齿数相等 , 故两齿轮的传动 比恒
等于 1 。
_ 5


本文 首次将 E L理论 应用 于零 齿 差 齿 轮 H
输 出机 构 中 , 析 研 究 了零 齿 差 齿轮 输 出机 构 的 分 润滑状 态及磨 损 判断等 问题 。
变化 而变化 。考 虑到 弹流有 效 范 围在 赫兹 接触 区
性等粘 区时 , 应用 K H r b g . e er h公式 ; r u 工作 点落 在 E—V 区 , 弹 性 变 粘 区 时 , 用 D wo 即 应 o sn公 式 J 。工 程 中应 用 的零 齿 差 齿 轮 输 出机 构 的 工
随着 工业 技术 的飞 速 发展 , 传 动 系 统 的传 对
周平 移运动 , 绕 自身轴 线 作 回转运 动 。由于 输 还 出轴 的轴线 位置 是 固定 不动 的 , 须 通 过输 出机 必 构才 能把行 星轮 的 回转运动 传 给输 出轴 。同时要 求这 种输 出机构 必须 具有 等速传 递两平 行轴 之间 运动 和动 力的能 力 。满足 这种 性能要求 的输 出机 构有 五种 类型 : 销孔式 输 出机构 、 浮动 盘式 输 出机 构、 滑块式 输 出机构 、 曲柄 式输 出机 构和 零齿差 双 输 出机 构 。如 图 1的少 齿差 齿 轮 行 星传 动装 置
1 零齿差齿轮输 出机构
少 齿差 行星 齿 轮传 动 可 分成 N N型 和 N型 。 N N型少 齿差 行星 齿 轮传 动 是 由两 级 少 齿差 齿 轮
传动组成 , 由外齿轮或内齿轮直接输出, 故不需要 专用 的输 出机构 ; 而对 于 N型少 齿 差行 星 齿 轮传
动 则需 要 输 出机 构 , 运动 中 , 心轴 是输 入轴 , 在 偏 由于它 的转动 和 内齿 轮 的限 制 , 行星 轮 作 平 面 复 合 运动 , 即行 星轮 既绕 内齿轮位 置 固定 的轴 线 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