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作物与生态环境1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
第五章作物与生态环境1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

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
在一定范围内(低光强区),光合速率随光强 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超过一定光强后,光合 速率增加边慢;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 不在随光强增加而增加,呈现光饱和现象。
2019/11/4
23
表1 C4植物及C3植物的净光合强度及生长速度
作物对环境的要求与实际环境的吻合程度。 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节律与环境节律 的吻合程度。
2019/11/4
15
(二)生态型( ecotype):
作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 环境或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经自 然和人工选择分化形成了生态、形态和生理特 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A 气候生态型:光周期、气温、降雨
2019/11/4
19
一、 光照强度对作物的影响
(一) 光的重要性: 1、热效应 2、光合作用 3、光形态建成 4、诱发性突变
2019/11/4
20
(二) 光照度与作物的光合作用
1、作物对光照强度的定量指标有光合作 用 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2、C3 作物、C4 作物和CAM作物 3、光强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4、光强对作物发育的影响
种以上的分类:如喜温作物、抗旱作物。
2019/11/4
17
三 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
直接作用 于作物
间接:改 善环境
措施 作物
环境
生理生化过程
产品数量质量
图5-4 作物-环境-措施系统示意图
2019/11/4
18
第二节 作物与光照
影响作物生育的光照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光照强度 二、日照长度 三、光谱成分
2019/11/4
(完整版)《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0127)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农学概论是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讲述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基本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其特点是实践强,综合性强。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农学概论是农业推广专业的专业课和学位课程。
自学者只有在掌握了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育种基本知识、作物的生产原理与技术、耕作制度等知识后,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深度与广度,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作用。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有自学能力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防治技术及原理,掌握作物生产中的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明确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技术推广。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农学概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农业推广专业应先修农学概论,后修农村社会调查、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价、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本课程的重点是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由于农学概论的实践性很强,因此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业生产的本质和基本环节。
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理解农业的组成。
掌握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1-熟练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的含义第二节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第三节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的含义、组成与地位和作用。
2、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3、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气这亐个因素是作物生命活动中所丌能缺少的,缺 少其中之一作物就无法生存,这些因子叫做生活因 子
作物、环境、措施三者的关系
措施 作物 环境
生理生化过程
栽培作物的实践活动,包括 作物、环境、措施3个方面, 作物产品的形成,正是作物 一环境一措施3方面共同作 用的结果。从现代系统论的 观点看,环境一作物一措施 三者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 农田作物栽培的生态系统
从作物栽培的角度来说, 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和 光谱成分都与作物的生 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并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产生影响。
一、光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二、作物对光的吸收转化与产量
一、光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光照度)指单位 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所能 选择吸收的可见光强弱。 光照度的测量单位是勒克斯 (Lux),1勒克斯等于1流 明/m2 ,亦等于1米烛光。在 作物研究中,采用照度计测 量。大致在380-710纳米波 长之间,属于可见光的主要 波长段。
可见,能被作物吸收参加光合作用癿光只占总有效 辐射癿80%。但也不能完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 能。 3.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癿作物总干重折算癿含 热量占同等面积上入射太阳有效辐射总收入癿百 分率。 目前我国一般生产水平光能利用率只有1%-2% ,高产田达3%-4%。据测算,亩产籽粒1000 公斤,光能利用率为5%。理论生产力与现实生 产力有一定差距。
1.环境因素相互联系的综合作用 2、主要因素
特点
3、环境因素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调性
4、环境因素作用的阶段性
5、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环境因素相亏联系的综合作用 生态环境是许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迚而对作物起 着综合的生态作用。各个因素之间丌是孤立的,而是亏相 联系、亏相制约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将引 起其他因素丌同程度的变化 2.主要因素 组成环境的因素,都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但在一定条 件下,其中必有一二个因素是起主导作用的,它的存在不 否呾数量的变化,使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就是主导因素。
第一章作物生态学概论优秀课件

第一节 作物生态学的定义、特征与作用
• 3.系统性
• 系统性和整体性是不可分的。虽然作物生产系统的核心是 作物本身,但作物生态学需解决的是整个作物生态系统内 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生物的不同层次,既是一个生态整 体,也同样是一个系统,均可用系统学原理和方法来进行 研究。系统分析的方法既能区分出系统的各要素,研究它 们的相互关系和动态变化,同时又能综合系统各组分的行 为,探讨系统的整体表现。系统研究还有助于探讨系统各 组分间作用与反馈的调控机制与模式,以指导实际系统的 科学管理。
第一节 作物生态学的定义、特征与作用
• 2.层次性
• 生命物质有从大分子到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的结构
层次。作物生态学主要研究个体以上的宏观层次。同时也 从个体以下层次对于作物生产中的问题给予机理性的解释。
虽然每一层次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但高级层次的结构和功能 是由构成它的低级层次发展而来的。因此,研究高级层次的宏观现象 需了解低级层次的结构功能及运动规律,从低级层次的结构功能动态 中可以得到对高级层次宏观现象及其规律的深入理解和阐释。对低层 次的运动来讲,其生物学意义也只有以较高的层次为背景,才能看得 更清楚,把握得更推确。
第一节 作物生态学的定义、特征与作用
• 3.作物生态学是以可持续农业发展为 目标的一门生态科学
• 人口、粮食、能源和环境是世界经济发展中难以解决的大问题。作物生产一方面是人 类粮食安全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会引起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例如,农药和化 肥的过量投入不仅会降低作物产量,还会引起空气和水体的污染。另外,虽然农业所 需的自然资源大部分都是能再生的,但水资源和肥料资源等也亟待合理利用和加强保
• 1.综合性
• 作物生态学是研究作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பைடு நூலகம்,目的是提高 作物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农业生产最本质的基础性 特征。作物生态学又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作物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了各种农作物、病、虫、草等,生态环境包括各种气候因子和土壤环 境,研究这些要素的专业知识与单项成果对于认识整体是不可缺少的。 作物生态学与许多生物种群的生理、生态、分布、栽培等具有广泛的 联系,使作物生态学具有农业总体生产的综合性和集成性特点。
第五章限制与调节因子

的产物,是与特定生境相协调的基因型集群。
一般说来,物种分布越广,特别是分布区内生境差异越大,分化出的生态型 就越多;物种系统发育的历史越久,分化的机会也越多。生态型是新种的先驱。 对生态型的研究可用以分析种内生态适应的形成,了解种内分化及定型的过程 和原因。生态型的分化也是物种进化的基础,所以研究物种如何在不同生境条 件下分化为不同的生态型,是研究新物种形成过程的重要内容。
7、产业集群演进研究:基于组织生态视角
王发明(2010)将生态学的思想引入集群理论,“特定因子”、“生态因子” 和“限制因子”的实质就类似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如果集群内企业生 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不足的时候,企业就可能死亡或离开这个集群,从而影 响集群的存在和集群的竞争力。另外,企业在发现某地缺乏所需要的资源时, 同样会去别的地方寻找其需要的资源,而相的企业会通过各种信息了解这种 情况,从而通过模仿而寻找资源,并实现企业在其他地方的集聚。
3、教育生态系统的限制因子
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 (1)限制因子定津。在教育生态学中将自然限制因子扩展到社会、
精神因子。对教育生态系统,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能量流与信息流,能 理流不足低于基本需求时,会限制教育的规模数量和质量。当然,限制 因子多种多样,对限制因子要看到它的客观限制性,重视它,分析它, 不断排除其限制作用和影响,教育发展就会更快些、更好些。
5.6、其他物理限制因子
1、温度 2、光照 3、电离辐射 4、水 5、地下水 6、温度和湿度的共同作用 7、大气气体 8、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9、风和水流
5.7、毒性物质的生物放大
食物链浓缩或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
1作物生产与环境

三、环境与作物生产力
逆境条件造成作物产量(潜在产量)的损失可达 70%;其中,干旱造成作物产量的损失,可达非生物 逆境损失总量的50%以上。
生物逆境:如病虫害、杂草、鼠害等生物因素; 非生物逆境:如高温、冷害、干旱、水涝、冰暴 和环境污染等。
系 可图 获 得 产 量不 、同 实生 际产 产水 量平 与下 影作 响物 因潜 子在 的产 关量 、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一)生态因子对作物的基本作用
1.提供作物生活所必需的能量与物质来源;
2.环境及其周期性变化,提供作物完成生长发育 进程的信息和条件; 3.环境胁迫危及作物正常生活乃至死亡; 4.环境的多种因素可能引起作物的遗传变异改变 其遗传本性。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规律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作物的环境:作物外部的全部要素组成的整 体。
• 由太阳辐射、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所组成 的作物自然空间环境;
• 除自然环境外,还包括人工环境,如各种温室、 覆盖物、人工气候室、辅助光源及灌溉设施等。 人工环境可克服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创造出 更适于作物生活、发挥作物产量潜力的条件。
——马九杰等.农业经济问题,2005,(4):14-17
表 我国三省区(陕西、四川、宁夏)三种粮食作物受灾情况调查 (2003)
——马九杰等.农业经济问题,2005,(4):14-17
——陈印军.中国农业信息,2004,(2):8-12
——陈印军.中国农业信息,2004,(2):8-12
四、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 上述理论虽可解释某些因素影响作物生长的情 况,但由于作物的生长过程是复杂的,而且不 同因素间存在相互影响,或相互替代的作用关 系,多数情况下还同时存在多个因素的影响,
(完整版)农学概论教学大纲

要求学生掌握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的概念,了解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熟悉作物的需肥土壤肥力的概念,熟悉土壤的主要性质,了解我国主要低产田土壤的改良。
第六章作物生产技术
要求学生掌握土壤耕作技术和播种技术,熟悉育苗移栽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施肥技术和水分管理技术,了解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化控技术、作物收获与贮藏及作物智能栽培技术。
第二节作物与光照
要求学生掌握光照度及日照长度对作物的影响,了解太阳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
第三节作物与温度
要求学生掌握温度对作物的影响,熟悉积温及无霜期的概念,了解温度逆境对作物的危害。
第四节作物与水分
要求学生熟悉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特点,了解水分逆境对作物的影响。
第五节作物与空气
要求学生熟悉作物与二氧化碳及氧气的关系,了解其他气体及风速对作物的影响。
第六节水分管理技术
1合理灌溉
2节水农业技术
3旱地农业
4涝渍害的防治
第七节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病害防治
2虫害防治
3草害防治
第八节化学调控技术
1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
2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九节收获与储藏
1收获
2收获物的初加工
3贮藏
第十节作物智能栽培技术
1作物智能栽培学的形成和定义
第五节良种繁育
1品种审定与推广
2种子繁育体系
3种子检验
第四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
第一节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
1作物的发育特性
2作物的发育阶段
3作物的生育期
第二节作物器官的形成
1种子形态与萌发
2营养器官的建成
3生殖器官的建成
4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作物栽培学课后题答案

植物栽培学课后复习答案第一章作物概述1.作物栽培学研究对象,性质,任务是什么?作物栽培学是以农田作物栽培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作物,环境及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学科。
性质:农业自然科学任务: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潜力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规律。
2.简述作物的概念:广义讲,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
从狭义讲,作物是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农业上所指的粮棉油麻,烟糖茶桑蔬果药和杂等农作物。
3.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方法,作物分为五大部分:(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豆类,薯芋等三类作物。
A:禾谷类作物B: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类作物糖料作物其他作物。
(3)绿肥及饲料作物。
(4)药用及调味品作物。
(5)再生能源作物。
4.研究作物栽培学的起源问题,实质目的:(1)寻找植物资源(2)基因库(3)多样性5.栽培作物与野生祖先存在哪些差异?主要表现几方面优点:生长迅速产品器官变大产量提高品质改善成熟一致种子休眠性变弱传播手段退化6.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7.双低油菜指:油菜籽低芥酸,硫甙含量8.提高粮食总产的途径:单产的提高播种面积的增加复种指数的提高第二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1简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名词解释)营养生长:以营养体本身为主要功能的器官的生长,如根茎叶的生长生殖生长:与作物生殖功能有关的器官的生长,如花果实种子等的生长①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相当长时间内交错在一起;③彼此之间必然会发生相互影响,且各方对营养物质有明显的竞争2. 作物生长与发育的概念是什么?关系如何生长:作物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的过程,是数量变化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植株形态有规律地变化(量变)生殖:作物在一生中,其形态结构及机能的质变过程,包括作物单一器官及整个器官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质变,从无到有)关系: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的,没有生长便没有发育,没有发育也不会有进一步的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土壤生态型:土壤水分、肥力等。
C 生物生态型:生物条件
种以下的分类:如小麦早、中、晚品种-气候
生态型。
8/3/2020
16
(三)生活型(life form)
不同种的生物(作物)在期生活在相同 的自然和人工培育环境条件下,会发生趋同适 应,在自然和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具有类似 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生物(作物)类群。
报酬递减率在 土壤肥力中有明显表现,E.A.Mitscherlich 根据肥料试验结果为这一规律描述的方程:
Y=A[1-EXP(-KX)]
A可能达到的高产极限,X是 土壤养分的 水平,K为
试验常数,Y是作物产量。
8/3/2020
14
二、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一)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ecological adaption)
4.对主要生态因子耐性范围宽的品种,其分布范 围广。
5.同一生物种内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生
态环境下,会形成对多种生态因子的不同耐性
范围,从而形成生态型的分化。
8/3/2020
12
(3)报酬递减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a>b>c>d>e>f=0>g
4 10 39 28
作物对环境的要求与实际环境的吻合程度。 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节律与环境节律 的吻合程度。
8/3/2020
15
(二)生态型( ecotype):
作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 环境或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经自 然和人工选择分化形成了生态、形态和生理特 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A 气候生态型:光周期、气温、降雨
1. 作用机制 (1)主次效应:早稻烂秧,低温为主。 (2)交互作用效应:水、肥累加效应。 (3)a直接作用:光、温、水、肥等。
b间接作用:纬度、海拔、地形等。 (4)作用的阶段性。
8/3/2020
7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机制与限制方式
2. 限制方式 (1)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2)谢尔福耐性定律 (3)报酬递减律
8/3/2020
21
光合速率 μmol.m-2.s-1
C B
A
O
D 光强/μmol.m-2.s-1
图5-5 光照—光合曲线模式图
8/3/2020
22
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
➢ 光补偿点(compensation point):
随着光强的增高 ,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达到 某一速率时,叶片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为光补偿点。
8/3/2020
8
(1)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1940,德国)
图5-1 木桶理论
8/3/2020
某一数量不足的营养 物质,由于不能满足作物 生长的需要,不但会限制 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将限 制其他处于良好状态下的 因子发挥作用。
(a.相对稳定条件下; b.必须考虑因子间相互
作用)
9
(2)谢尔福耐性定律
耐受下限
不能耐受带
种 群
没 物有
生
生 多物
不
低
生理紧张带 最适范围
心分 度最布
多中
耐受上限
不能耐受带 生 多物 没 不物 有
生 高
图 5-2 耐性定律与生物分布和种群水平的关系
8/3/2020
10
(2)谢尔福耐性定律
1. 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不同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也不同。
5
(二)、 生态因子分类
气候因子:光、温、水、气、热、 风)等。受地理位置和海拔影响
生
土壤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化学
态
性质、肥力状况、生物等
因
生物因子:农田中的哺乳动物、
子
昆虫、微生物、杂草 地形因子:纬度、海拔、坡度、
坡向
人为因子:各种农业技术措施
8/3/2020
6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机制与限制方式
输1 7 平出 6
水5
f
e
g
d
c
b
农业生态学,骆世明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 社.P258-259
a
1 2 3 456 7
输入水平
图5-3 收益递减规律示意图
8/3/2020
13
(3)报酬递减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 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 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增加的幅度 却在减少。
2. 同一生物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 范围不同。(生殖生长阶段要求最严格;对 光周期严格的作物或品种,只在光周期感应 期内有严格要求,在其它发育阶段没有严格 定律
3.由于生态因子的互作,当某个生态因子不是处 于最适状态时,则生物对其他一些生态因子的 耐性范围缩小。
第五章 作物与生态环境
2温度
1光照
3水分
作物
4空气
6土壤
5肥料
8/3/2020
2
➢基本要求:掌握作物生态因子的分类及生态
因子的作用机制和限制方式;了解作物与各种 环境因素的关系
➢重点:掌握光照强度和日照长度对作物的影响,
积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水对作物的生理生 态作用,作物对CO2和O2浓度变化的反应;作 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
➢难点:光照和CO2对作物的影响
8/3/2020
3
第一节 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
一、作物的生态因子 二、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三、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
8/3/2020
4
一、 作物的生态因子
(一)概念
作物的生态环境:与作物生长发育 相关的所有环境因子的总称。
作物的生态因子:构成作物生态环 境的成分。
8/3/2020
8/3/2020
19
一、 光照强度对作物的影响
(一) 光的重要性: 1、热效应 2、光合作用 3、光形态建成 4、诱发性突变
8/3/2020
20
(二) 光照度与作物的光合作用
1、作物对光照强度的定量指标有光合作 用 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2、C3 作物、C4 作物和CAM作物 3、光强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4、光强对作物发育的影响
➢ 光饱和点(saturation point):
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
在一定范围内(低光强区),光合速率随光强 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超过一定光强后,光合 速率增加边慢;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 不在随光强增加而增加,呈现光饱和现象。
种以上的分类:如喜温作物、抗旱作物。
8/3/2020
17
三 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
直接作用 于作物
间接:改 善环境
措施 作物
环境
生理生化过程
产品数量质量
图5-4 作物-环境-措施系统示意图
8/3/2020
18
第二节 作物与光照
影响作物生育的光照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光照强度 二、日照长度 三、光谱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