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No.5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技术与化学破乳剂

No.5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技术与化学破乳剂
酸铵和石油磺酸钠,这些活性剂都是水溶性的。 ( 3 )在蒸汽吞吐井产出的乳化原油。因主蒸汽时水中含有的 HCO 3 - 水
Hale Waihona Puke 解,使水呈碱性,活性石油酸在此情况下转变为水溶性乳化剂。
2、重要的破乳剂 (1)电解质,如盐酸、NaCl、MgCl2、CaCl2、Al(NO3)3等。
(2)低分子醇,可分为水溶性醇(如甲、乙、丙醇等)和油溶性醇
破乳剂主要分配在水中因而破入效果越来越差,而油溶性破乳剂主要分配在油 中,因而能延长其起作用时间,提高破乳效果。 (3)由直链线型转向支链线型。如羧基系列的引发剂发展到用酚醛树脂, 胺基系列的引发剂发展到用多烯多胺。 (4)复配使用。这是克服高分子破乳剂专一性的最可取的办法。 (5)新型的破乳剂仍在开发。这是由破乳剂专一性强所决定的。
(如己醇、庚醇等)。 (3)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
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
(4)高分子,可用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高分子。
3、破乳机理 (1)电解质主要通过减小油珠表面的负电性和改变乳化剂的亲水亲油
平衡而起作用。
(2)低分子醇是通过改变油水相的极性(使油相极性增加,水相极性 减小),使乳化剂移向油相或水相而起作用。
(1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二乙烯三胺的二元羧酸扩链产物
(16)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硅油(AE型破乳剂)
(1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酚胺树脂(PFA型破乳剂)
二、破乳机理 1、第一、二代破乳剂 都是水溶型破乳剂(HLB>8),它们对W/O乳化原油乳化剂(HLB在3~6之 间)来说是反型乳化剂,可以通过抵消作用使W/O原油乳液破乳。
酯盐型和磺酸盐型三大类。这代破乳剂的优点是价格便宜,缺点是用量大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 Y203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 Y203

原油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原油破乳剂产品型号:WD22-401-Y203化学品英文名称Demulsifier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 含量CAS No聚醚甲醇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害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头痛、恶心、呕吐。

一般吸入和在工业操作过程中不会引起中毒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

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防护工作服,严格限制人员出入。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溢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用锯末、砂子或其它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充分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原油破乳方法

原油破乳方法

原油破乳剂的破乳机理介绍一种乳液由至少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组成。

随着原油开采中重稠油比例的不断增加以及三次采油采出的原油乳液愈来愈复杂、愈来愈稳定,石油试剂破乳剂的研究开发也不断地向提高破乳能力,降低破乳温度,减少破乳剂使用浓度和增强适应性方向发展。

破乳机理:原油本身是一种多组分混合物,主要由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结构的烃以及少量非烃化合物质,主要是水以及溶解于水的无机盐、机械杂质(砂、粘土等)、游离的硫化氢、氯化氢等,以不同形式分散于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增加,使得原油乳状液更加稳定,加上采油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大量表面活性剂用来驱油、使原油的组分变得更加复杂,油田采出的原油含水含盐率逐渐增加。

破乳的缘由:原油中含有以上杂质,会增加泵和管线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聚;而排放的水中含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原油浪费。

不论从经济还是从环境角度均需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和污水除油,原油破乳都是必需的。

石油试剂乳状液的破乳脱水脱盐是石油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石油工业最重要的破乳方法是在原油中加入石油试剂破乳剂原油乳液在油品的生产和炼制中经常出现,世界上主要的粗品油都以一种乳液的形态产出。

目前公认的破乳机理:相转移——反向变形机理,加入石油试剂破乳剂后发生了相转变,这类破乳剂产生与乳化剂形成的乳状液类型相反的表面活性剂碰撞击破界面膜机理。

在加热或搅拌的条件下,石油试剂破乳剂有许多的机会碰撞乳状的界面膜,或吸附在界面膜上,或排除替代部分表面活性物质,从而使其稳定。

增溶机理使用的破乳剂一个或少数几个分子即可形成胶束,这种高分子线团或胶束可增溶乳化剂分子,引起乳化原油破乳褶皱变形机理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W/O型乳状液具有双层或多层水圈,两层水圈之间是油圈液滴在加热搅拌和破乳剂的作用下,液滴内部各层相互连通,使液滴发生凝聚而破乳此外,国内在对O/W型乳化原油体系的破乳机理研究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工作,认为理想的石油试剂破乳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较强的表面活性;良好的润湿性能;足够的絮凝能力;较好的聚结效果石油试剂破乳剂在油品生产和炼制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超声波破乳法原理原油破乳脱水脱盐是炼油工艺的重要课题之一。

原油破乳剂性能指标与优选

原油破乳剂性能指标与优选

原油破乳剂性能指标与优选摘要:较详细地总结了评价原油破乳剂性能优劣的指标,并对原油破乳剂的选择方向做了大致性的论述,对于原油破乳剂的正确选择和合适的破乳剂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原油破乳剂性能指标破乳剂优选原油脱水是原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原油破乳剂是原油脱水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化学助剂。

由于原油破乳剂对原油的选择性较强,应用范围窄,没有一种破乳剂能适用于多种原油。

因此,对如何从品种繁多的破乳剂中较快地选择一种合适的破乳剂应用于生产就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有必要对破乳剂的性能指标和优选方向进行分析。

一、原油破乳剂的性能指标1.脱水率脱水率指的是在破乳温度、破乳剂用量和破乳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当破乳剂作用于乳状液后,脱出的水和原油中原来所含总含水量的比值。

一般用重量或体积百分数表示。

脱水率是破乳剂评价时的主要判断指标,能够判断出不同的破乳剂在同等条件下脱水性能上的优劣。

做出判断时对条件的要求比较多,脱水油样必须有针对性地选取现场用该破乳剂脱水的原油混合乳状液,样品的油水和乳状液的的混合都要求严格一致,并且要控制温度一致。

脱水率用于描述被检测破乳剂与参比样之间在脱水性能方面的差异,也可间接地反映被检测破乳剂在组份分子结构及分子量分布方面与参比样之间的差异。

破乳剂组份的分子结构与分子量的测定是极为复杂的,需要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薄层色谱等贵重仪器进行测定,测试成本很高,对油田日常频繁的破乳剂检测工作不适用。

2.脱水速度脱水速度大小的判断方法就是将一定量原油破乳剂加入到取来的乳状液,在容器中恒温放置一定的时间之后观察其所析出的水量多少。

脱水速度一般表现为三种情况:开始出水量较多后来逐渐减少,开始出水较少或不出水后程出水加快和全程等速度出水。

描述脱水率和脱水速度可用“脱水量–时间曲线”进行综合对比评价。

3.中间过渡层中间过渡层指的是在原油乳状液在破乳剂作用下破乳,靠重力沉降静置分层后,在油相和水相中间出现的分界界面。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破乳方法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破乳方法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破乳方法摘要:归纳了近年来对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和破乳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各种方法的特点、破乳机理和发展现状,对今后乳状液破乳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破乳方法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油水界面膜,近年来,随着原油开采进入中后期,采油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用来驱油,使得原油组成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不断深入研究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新的破乳方法对油田的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破乳方法的研究情况做了归纳,希望对广大油田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目前,由于原油乳状液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因素复杂,以及影响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因素众多,以致原油乳状液破乳的机理没有完全弄清楚。

破乳就是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将其从稳定体系变成不稳定体系,最终达到脱水目的。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破乳剂的作用机理:1.顶替或置换机理这种机理认为:破乳剂加入到原油乳状液后,由于破乳剂比乳状液的成膜物质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所以能迅速吸附到油水界面上,将部分原成膜化合物顶替出来,形成新界面膜强度比原来界面膜强度低,减弱了界面膜的稳定性,从而促进原油乳状液的破乳。

这种机理已经被大多数学者认可。

2.反相作用机理这种机理认为,向乳状液中加入破乳剂,发生了相转变,即使原来的稳定油包水型乳状液类型转变为与其相反的乳状液类型,破乳剂的作用是充当水包油型乳化剂,在发生相转变的时候水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脱出。

3.润湿增溶机理这种机理认为破乳剂分子对乳状液的乳化膜有很强的溶解能力,从而破坏界面膜。

破乳剂分子可以润湿成膜物质,这种润湿包括水湿和油湿,分别使成膜物质向水中或油中溶解,从而破坏界面膜。

这类破乳剂也可被称作增溶剂。

3.絮凝-聚结机理絮凝作用是指分子量较大的破乳剂分子可将原油乳状液中的分散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鱼卵状的聚集体。

这一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称作絮凝作用。

QSH0236-2008《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

QSH0236-2008《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

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发布ⅠQ/SH 0236—2008前 言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采油助剂与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金林 周海刚 王亭沂 隋林 杜灿敏 张娜 张志振IIⅠQ/SH 0236—2008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原油破乳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原油破乳剂的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61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SY/T 5329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 5402 石油含水量的测定 电脱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轻质原油本标准中的轻质原油是指脱水原油20℃密度ρ≤865kg/m3的原油。

3.2中质原油本标准中的中质原油是指脱水原油20℃密度为865kg/m3<ρ<916kg/m3的原油。

3.3重质原油本标准中的重质原油是指脱水原油20℃密度ρ≥916kg/m3的原油。

3.4含聚原油本标准中的含聚原油是指聚合物驱采出原油。

4 技术要求原油破乳剂应符合表l的技术要求。

1Q/SH 0236—20082表1 技术要求项目 质量指标外观 均匀液体、无杂质闭口闪点,℃ ≥20轻质原油 ≥90中质原油 ≥90重质原油 ≥80脱水率,%含聚原油 ≥80自然原油乳状液 不低于1级水相清洁度人工原油乳状液 不低于2级注:聚合物驱采出原油“脱水率”均执行“含聚原油”指标。

乳化原油的破乳概要

乳化原油的破乳概要

(3)化学法

2、水包油乳化原油的破乳剂
电解质

盐酸、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镁、硝酸铝、氧氯化锆
水溶性醇:甲醇、乙醇、丙醇 油溶性醇:己醇、庚醇等。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型聚合物 阴离子型聚合物 非离子型聚合物 非离子-阳离子型聚合物
低分子醇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4.高分子破乳剂的发展趋势
(l)相对分子质量继续升高 使用扩链剂:醛、二元羧酸、多元羧酸、环氧衍生物、多异氰酸 酯。 (2)由水溶性转向油溶性 油田产液中水含量越来越高,水溶性破乳剂主要分配在水中因而 破乳效果越来越差,而油溶性破乳剂主要分配在油中,因而能延长 其起作用时间,提高破乳效果. (3)由直链线型转向支链线型 如羟基系列的引发剂发展到用酚醛树脂,氨基系列的引发剂发展 到用多乙烯多胺. (4)新型的破乳剂仍在开发
乳化原油的破乳
前言 原油中含有各种表面活性物质如环烷 酸、脂肪酸、胶质、沥青质等,增产措施、 提高原油采收率注入地层表面活性剂、聚 合物等,它们可吸附在油水界面或气液表 面,对液珠和气泡有稳定作用,由此产生 原油乳化和起泡沫问题。
一、乳化原油的类型
1.油包水乳化原油(W/O)

以原油作分散介质,以水作分散相的乳化原油。 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油包水乳化原 油。 稳定这类乳化原油的乳化剂主要是原油中的活性石油酸 (如环烷酸、沥青质酸等)和油湿性固体颗粒(如蜡颗 粒、沥青质颗粒等)。 以水作分散介质,以原油作分散相的乳化原油。 三次采油(尤其是碱驱、表面活性剂驱)采出的乳化原 油多是水包油乳化原油。 稳定这类乳化原油的乳化剂是活性石油酸的碱金属盐, 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或水湿性固体颗粒(如粘土颗粒等)

巴斯夫原油破乳剂Basorol P DB-9945安全技术说明书

巴斯夫原油破乳剂Basorol P DB-9945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技术说明书页: 1/14 巴斯夫安全技术说明书按照GB/T 16483编制日期 / 本次修订: 28.09.2022版本: 9.0日期/上次修订: 20.03.2022上次版本: 8.1日期 / 首次编制: 12.06.2008产品: 原油破乳剂 Basorol P DB-9945Product: Basorol® P DB-9945(30269070/SDS_GEN_CN/ZH)印刷日期 14.12.2023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原油破乳剂 Basorol P DB-9945Basorol® P DB-9945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 油田用特性化学品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上海浦东江心沙路300号邮政编码 200137电话: +86 21 20391000传真号: +86 21 20394800E-mail地址: **********************紧急联络信息:巴斯夫紧急热线中心(中国)+86 21 5861-1199巴斯夫紧急热线中心(国际):电话: +49 180 2273-112Company:BASF (China) Co., Ltd.300 Jiang Xin Sha RoadPu Dong Shanghai 200137, CHINA Telephone: +86 21 20391000Telefax number: +86 21 20394800E-mail address: ********************** Emergency information:Emergency Call Center (China):+86 21 5861-1199International emergency number: Telephone: +49 180 2273-1122. 危险性概述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易燃液体: 分类4巴斯夫安全技术说明书日期 / 本次修订: 28.09.2022版本: 9.0产品: 原油破乳剂 Basorol P DB-9945Product: Basorol® P DB-9945(30269070/SDS_GEN_CN/ZH)印刷日期 14.12.2023致癌性: 分类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 分类3 (蒸汽可能会导致嗜睡及眩晕.)对水环境的急性危害: 分类2对水环境的慢性危害: 分类2标签要素和警示性说明:图形符号: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401对水生生物有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Q/SH 0236—2008 表1
项目 外观 闭口闪点,℃ 轻质原油 中质原油 脱水率,% 重质原油 含聚原油 自然原油乳状液 水相清洁度 人工原油乳状液 注:聚合物驱采出原油“脱水率”均执行“含聚原油”指标。 不低于 2 级 ≥80 ≥80 不低于 1 级
技术要求
质量指标 均匀液体、无杂质 ≥20 ≥9H 0236—2008
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原油破乳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原油破乳剂的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61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 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SY/T 5329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 SY/T 5402 石油含水量的测定 电脱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轻质原油 本标准中的轻质原油是指脱水原油20℃密度ρ≤865kg/m 的原油。 3.2
T T
8
检验规则
T
8.1 抽样方法 8.1.1 原油破乳剂按批检验,每供货一次的产品为一批。 8.1.2 按 GB/T 6678—2003 中 7.6 的规定确定抽样数量, 按 GB/T 6680 的规定进行抽样,抽样总量不 得少于 1000 mL。 8.1.3 将抽到的样品充分混合后, 等量分装于两个清洁、 干燥的瓶中,密封并贴上标签。 标签上应注明 样品名称、生产单位、样品型号、抽样日期、抽样地点和抽样人。一瓶作质量检验,另一瓶作为留样, 留样期为三个月。 8.2 结果判定 产品检测结果中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判该批产品质量不合格。 8.3 仲裁 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检测结果有争议时, 由双方共同选定仲裁机构, 依本标准取留样进行仲裁检 测。 9 9.1 标志、包装、质量检验单、使用说明书、运输、贮存
ISC 75.020 E 14
Q/SH
Q/SH 0236—2008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
2008-10-17 发布
2008-12-31 实施 发布
T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Q/SH 0236—2008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石化采油助剂与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 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金林 周海刚 王亭沂 隋林 杜灿敏 张娜 张志振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原油类型 试验温度(℃)
T T
轻质 50
中质 55
重质 60
含聚 55
7.3.6.4 把盛有原油乳状液的具塞量筒放入恒温水浴中, 水浴液面应高于具塞量筒中原油乳状液液面, 预热 15min,使乳状液温度升至预定的脱水温度。 7.3.6.5 按 7.3.5 条规定的加药量,用移液管向具塞量筒中加入 7.3.4 配制的原油破乳剂溶液。 7.3.6.6 旋紧瓶盖后,将具塞量筒颠倒 3~5 次,缓慢松动瓶盖放气后,重新旋紧瓶盖,采用手工方式 上下剧烈振荡(100±10)次,振幅应大于 10cm,充分混合均匀后,松动瓶盖,并重新将具塞量筒置于 恒温水浴中静置沉降。 7.3.6.7 记录 90min脱出的污水量。 7.3.6.8 脱水率的计算:
标志 外包装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净含量、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 标准编号、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 9.2 包装
4
Q/SH 0236—2008 破乳剂用清洁、干燥、无泄漏的桶包装。每桶净含量误差不大于 l %。但在每批产品中任意抽检 50 桶,其净含量平均值不应少于其标示的净含量。 9.3 质量检验单 交付的每批产品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单,其内容应符合表1的要求。 9.4 使用说明书 9.4.1 每批产品均应附有使用说明书。 9.4.2 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产品名称及生产企业名称; ——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编号和生产许可证号;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使用环境条件; ——涉及安全环保的有关注意事项、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办法等内容; ——贮存条件,贮存、运输及使用中注意事项; ——产品有效期。 9.5 运输 装卸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轻放,严禁撞击,以免泄漏。 9.6 贮存 贮存时应放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源。 10 安全环保要求
5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6 6.1 6.2 7 7.1
仪器设备 恒温水浴:温度范围室温至 95℃,控温精度±0.1℃; 天平:量程(0~3000)g,感量 0.01g; 容量瓶:100 mL; 具塞量筒或具塞刻度试管:100 mL,分度值 l mL; 移液管:l mL,分度值 O.02 mL; 闭口闪点仪:精度±1 ℃; 石油含水电脱仪:DTS-1C 型或同类型产品; 高剪切混合乳化机:MBE 100LX 或同类型产品,转速(0~11000)r/min,精度±200r/min。 试剂 二甲苯:化学纯; 乙醇(95 %):化学纯。 试验方法
外观 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目测。 7.2 闭口闪点 按 GB 261 的规定方法执行,用样品原液直接测定。 7.3 脱水率 7.3.1 原油密度测试 为确定所取原油类别, 应首先测试实验用原油乳状液脱水后的密度。 原油乳状液脱水依据SY/T5402 规定的方法进行,原油密度测试按GB/T 1884规定的方法进行。 7.3.2 自然原油乳状液的准备 7.3.2.1 实验用自然原油乳状液应为原油破乳剂使用前端未加药的原油乳状液,有效期推荐为10天, 以原油乳状液体积含水率不低于30%为宜。 7.3.2.2 将原油乳状液放入比预定脱水温度低(5~10)℃的恒温水浴中,预热0.5h。若原油乳状液中 有游离水,则将游离水分出,将原油搅拌均匀后备用。 7.3.2.3 将准备好的上述原油乳状液按SY/T5402 的规定测试体积含水率。若体积含水率低于30%,
人工原油乳状液配制条件 原油种类 轻质原油 中质原油 重质原油 含聚原油 50℃ 搅拌温度 转速 3000r/min 2000r/min 1600r/min 2000r/min 8min (40±5)% 搅拌时间 含水率
7.3.3.4 人工配制的原油乳状液应现用现配。 配制好的原油乳状液在50℃恒温水浴中静置30min应无游 离水析出。 7.3.4 样品溶液配制 水溶性样品用乙醇为溶剂, 油溶性样品用二甲苯为溶剂,用容量瓶分别配制质量分数为1 % 的样品 溶液。 7.3.5 加药量 7.3.5.1 自然原油乳状液:轻质和中质原油乳状液原油破乳剂加量为 100 mg/L;重质和含聚原油乳状 液原油破乳剂加量为 125 mg/L。 7.3.5.2 人工原油乳状液:原油破乳剂加量为 125mg/L。 7.3.6 脱水率的测定 7.3.6.1 自然原油乳状液和人工配制的原油乳状液使用前均应首先测试其体积含水率,体积含水率按 SY/T 5402 的规定测试。 7.3.6.2 将准备好的原油乳状液倒入具塞量筒中至 80mL刻度。 7.3.6.3 根据所用原油类型将恒温水浴升温至相应的试验温度。 表 3 不同类型原油破乳试验温度
T T T T T T T T
3
Q/SH 0236—2008
S
式中:
V 100% V0 WV
…………………… (1)
S — 原油破乳剂脱水率; V — 原油乳状液沉降后出水量,mL;
R R
WV — 原油乳状液体积含水率,%;
R R
V0 — 原油乳状液体积,mL。
7.3.6.9 每个样品做三个平行样,每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相对误差不大于 2%,取算术平均值为测 定结果。测试结果的数值修约依据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7.4 水相清洁度 7.4.1 终止沉降时,观察脱出污水颜色,水相清洁度按照以下分级进行判定: 1 级:脱出水清,呈透明或乳白色; 2 级:脱出水较清,呈浅黄色; 3 级:脱出水较混浊,呈黄、棕色; 4 级:脱出水混浊,呈深棕或黑色。 7.4.2 当脱出水色界于两级之间,难以判断时,可依据 SY/T 5329 规定的方法测试水相含油量,按以 下分级方法进行判定: 1 级:含油量 100mg/L 以下; 2 级:含油量 100mg/L~500 mg/L 之间; 3 级:含油量 500mg/L~1000 mg/L 之间; 4 级:含油量大于 1000 mg/L。
T T T T
2
Q/SH 0236—2008 则应重新取原油乳状液。 7. 3. 3 人工原油乳状液的制备 7.3.3.1 本标准推荐使用自然原油乳状液作为检测原油破乳剂脱水率的油样。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可配制人工原油乳状液: a)在原油破乳剂使用前端取不到未加药的原油乳状液; b)在原油破乳剂使用前端取到的原油乳状液体积含水率低于30%。 7.3.3.2 根据所用原油乳状液的体积含水率,取适量该乳状液的游离污水或联合站油站分离污水,使 配制所得人工原油乳状液含水率为(40±5)%。 7.3.3.3 将油样和污水预热到50℃后,再倒入高剪切混合乳化机搅拌杯中, 根据所取原油种类不同, 为避免出现过度乳化和乳化程度不足的情况,可参考表2给出的配制条件进行操作,形成人工配制的原 油乳状液。 表2 不同原油类型人工原油乳状液配制条件参考表
操作时应使用防护用品,当破乳剂剂喷溅到眼睛、皮肤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或及时医治。破乳剂洒 落到地下,应及时回收,对少量的破乳剂用沙土填埋。
5
P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