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 )艺术起源于“模仿”。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 2 )艺术起源于“游戏”。
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 3 )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 4 )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 5 )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2.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3.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1 艺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艺术不断地从非艺术走向专门艺术,从幼稚走向成熟艺术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艺术形式的变迁方面。
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与其社会盛衰的密切关系上艺术与时代的密切关系说明,一个时代的艺术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它主要表现在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艺术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除了经济状态,还有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等因素艺术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绝对的艺术发展发展的不平衡还有着地理,民族等因素艺术发展发展的不平衡在艺术内部突出的表现为不同艺术门类发展的不平衡3 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对艺术发展有重要作用结合所学书法专业,谈谈你对“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艺术概论重点整理资料全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课堂专用复习资料艺术概论孙美兰版第一章艺术的形态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艺术的定义?(需记忆的标识)★★★★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既是意识形态,也是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什么是艺术?答:何为艺术?国内外从古到今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与理论,如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席勒的游戏论等,本教材认为,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思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
艺术是人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与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为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人类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所谓的掌握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与途径或反映人类认识生活的方式。
艺术也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所以艺术是意识形态。
另外,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马克思提出精神生产,强调艺术的精神在生产形态方面存在巨大的实践性威力。
1、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具有精神生产的特征,2、艺术创造也在改变和构建着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有什么不同呢?(只需了解的标识)精神生产: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具有审美价值物质生产: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
具有使用价值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
(需记忆的标识)艺术形态的特点有哪些?★★(一)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一,是它要求生产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二)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突出特点之二,就是它要求生产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从而获得艺术生产对象化的、现实的、(三)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突出特点之三,是它要求生产者主体将自己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物化”到产品之中。
艺术概论考试重点(★)

艺术概论考试重点(★)第一篇:艺术概论考试重点概念解释1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
2.艺术典型: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现象。
3、艺术心理定势: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头脑中逐渐形成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4艺术语言:各种艺术体裁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5曲艺:中国传统说唱表演艺术的总称,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品种及其繁多的一个庞大的艺术门类。
6艺术作品的风格: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7艺术灵感:久思不解的关键问题突然因一某事物的触发而在无意中产生一种顿悟。
简答题1简述舞蹈的主要特征答:○动作性,1.舞蹈动作必须具备规范性和技巧性。
2.有内涵。
3.要讲究形式美。
4.注重风格抒情性,与音乐的密切联系,1.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共同点2.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和强化3.2简述艺术家应当具备的修养答: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
○1.进步的世界观和深刻的见解。
2.广博的文化素养3.丰富的生活积累4.3简述艺术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思潮及其特征答: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新的影响广泛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潮流。
特征:4、简述艺术门类的特征答:美术,1.新的艺术思想。
2.群体性潮流○1.造型性2.静止性音乐,1.音响的艺术2.抒情的艺术舞蹈,1.动作性2.抒情性3.与音乐的密切联戏剧,1.戏剧行动2.戏剧冲突摄影,1.纪实性2.光与影的艺术电视与电影,1.运动的画面语言2.声画结合3.时空转换的自由性4.追求逼真文学,1.形象塑造的间接性2.艺术表现的广泛性建筑与园林,1.空间与实体统一2.艺术与技术结合3.风格性与象征性5、简述什么是现代工业设计答:把造型艺术和工业产品结合起来,○6、简述艺术也就是使工业产品艺术化,也称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学概论》资料汇总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名词)第二种“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着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名词)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3.“艺术的特征”★(名词)(1)形象性。
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1、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1)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黑格尔思想核心: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呈现,“理念“是内容。
”“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3)中国南北朝时期,刘?的《文心雕龙》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宋代朱熹,“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
2、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1).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物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2)、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
3、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1).代表人物: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
2)、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夫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2、“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妙。
3、艺术特征:一、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象的统一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二、主体性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审美性: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4、艺术起源的五种说法:1.艺术起源于“模仿”2.艺术起源于“游戏”3.艺术起源于“表现”4。
艺术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考90以上!

1.模仿说:即认为艺术是对自然(或现实)的模仿再现。
人物: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模仿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强调艺术比现实世界更为真实)达·芬奇(艺术家的心灵应像一面镜子那样去反映和摄取自然)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现实的复制或“社会生活的再现”)缺点:强调了艺术的客观性和现实基础,但忽略了艺术创造主体的能动作用。
2.理念说: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某种支配一切的精神实体,艺术归根结蒂是用感性形象来显示那种“绝对精神”人物:柏拉图(认为存在三种不同层次的世界:永恒不变的“理式”世界,模仿“理式”而生成的现实世界和模仿现实世界产生的艺术世界,只有“理式”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美和艺术在本质上都是“理念的感性显示”)缺点:它的哲学基础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将精神与现实的关系颠倒了。
3.表现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心灵活动和本能欲望的表现。
人物:列夫·托尔斯泰(情感体验移交说)克罗齐(艺术及直觉)弗洛伊德(潜意识’表现说)缺点:是否人的任何情感以任何方式来表达、发泄,都可以称为艺术呢?情感是人的心灵自生的,还是人与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呢?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疑问。
4.4.形式说:认为艺术的价值仅仅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构成、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而同现实的内容无关。
人物:克莱夫·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罗杰·弗莱缺点:它将艺术的纯粹性和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无限夸大,以致认为艺术的全部价值或终极目的仅仅在与物质材料的纯形式的美,同人的社会生活内容毫无关系,从而使艺术丧失了思想内涵并远离社会人生。
(1.2.3。
4艺术的本质)4审美功用:首先是指艺术及其具体作品,能促进艺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美感享受与满足的功效。
其次,艺术的审美功用表现在:艺术欣赏有助于欣赏者和创作者高尚人格的塑造。
5·认识功能:指艺术活动过程及其作品能促进艺术家在艺术创造和欣赏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获得对客观世界深入了解和把握的功效。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一、填空复习重点1. 艺术具有狭义(包括视、听艺术及综合艺术)、广义(狭义艺术+文学)、泛化(包括一切美的实用制品即实用艺术)等多种理解。
2. 艾布拉姆斯曾经将艺术活动的要素归结为艺术品、艺术家、宇宙、观赏者四个方面。
3. 中西古典艺术真实观的基本差异在于前者重神似,后者重形似;前者以主体真实为坐标系,后者以客观真实为坐标系。
当然,不要误以为西方艺术只追求现象的真实。
4. 审美有两种主要形态,即现实美(包括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
比较而言,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艺术美具有集中性;现实美带有芜杂性,艺术美具有纯粹性;现实美带有易逝性,艺术美具有永久性;5. 勃兰兑斯认为,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
6. 康德将美分为纯粹美(自由美)、依存美(附庸美);鲍桑葵将美分为浅易美(流畅美)、艰奥美。
7. 针对艺术作品来说,我们要注意区分三种不同层次的美:第一,作品所描绘的对象之美(可简称为“象之美”);第二,作者表现对象的技艺之美(可简称为“技之美”);第三,表现之美(道之美、内容之美)。
8. 艺术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形象性、情感性。
9. 克莱夫·贝尔把艺术称为有意味的形式。
10. 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为艺术的形式美悦耳悦目;艺术的内容美悦心悦神。
11. 《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陆机《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
12. 人所获得的身心愉悦可以从不同角度区分为:快感与美感;实践性满足与象征性满足;补偿性满足与宣泄性满足。
13. 艺术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三种: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
14. 《论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迩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5. 对艺术功能的不同强调形成了艺术价值的不同取向,一种是自律论,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一种是工具论,强调艺术的认识与教化功能。
16. 对自律论与工具论造成的艺术价值差异,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别对待。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题(共八题每题4分)1、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2、“艺术学之父”:19世纪末德国人康拉德·费德勒首次提出“美≠艺术”,强调艺术研究的独立性,因而人们称其为“艺术学之父”。
3、游戏发生说:这种说法是由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艺术与游戏之间有共同点: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人们实际的物质需要;都具有假定性;都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
该说法对艺术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4、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的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5、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6、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它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创作相统一的特征,实用的、材料的、结构的特点与装饰的、美化的、观赏的特点交融在一起,既具有物质的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的愉悦功能。
7、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8、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9、艺术作品的格调: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10、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广义的艺术包括哪些内容?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实用工艺,书法),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及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2、艺术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3、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活动.4、艺术形态的特征有哪些?a.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生产过程里,物化到产品对象中去。
b.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要求生产者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从而获得艺术生产对象化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独特的存在方式。
c.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要求生产者主体将自己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的美的形式构成,物化到产品中去。
5、艺术形态的主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a.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b.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c.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
6、对《红楼梦》,鲁迅曾有过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得的感受迥然不同。
”这段评论说明了艺术形态的什么特征?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每个欣赏者有个性差异.7、烟草公司广告图片和《拾穗者》(法国米勒)中怎样表现了艺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真实人生的图画中渗透了劳动的甘美,人生的辛酸.8、清代金人瑞评《水浒》:“《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音。
”表现了艺术形象的什么特征?丰富的形象性9、什么是绘画?什么是造型艺术?什么是非造型艺术?绘画是专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的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造型艺术,一般说诉诸视觉感官.符号体系是静态性的,带有按照自然原形准确塑形的特征,给人以视触觉感,仿佛是可视可见、可以触摸的实体存在.非造型艺术,一般说诉诸听觉感官.符号体系是动态性的、带有超越物象原型、自由变化的特质,给人以听触觉感.仿佛是转瞬即逝、扑朔迷离、虚幻性的精神存在.10、中国画的特点有哪些?西方绘画的特点有哪些?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特点:1.表现在工具材料上,采用中国特制毛笔,墨和颜料,在宣纸上作画.“笔墨”成为重要术语,甚至成为中国画技法的统称2:构图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视野较开阔,构图灵活,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3: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立意”和“传神”。
西方绘画的特点:(1)油画艺术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也是其主要画种。
特点是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又有较强的覆盖力,易于修改。
版画也是其重要画种,采用笔画和刀刻的方法。
(2)其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
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
注重写实与再现,同中国画注重表现与写意不同。
11、建筑艺术的特点是什么?a.建筑是三维、四维或多维空间里建造、构成主体范式的艺术。
b.实用、坚固、令人愉快既美观,这是最佳建筑的三要素。
c.建筑有其独特语言特点,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
d.建筑艺术与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随着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12、音乐艺术的特点是什么?音乐具有其特殊性1)有“声音”的本性,能创造出一种超自然的空气、气氛和想象中的神力;2)有“音响”的具备语汇;3)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科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
13、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是什么?为什么?劳动原因1):劳动创造了艺术主体,人类的社会实践改造活动促成了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艺术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创造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准备了艺术创造所必须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则是人类的劳动时间.2):劳动创造了审美客体.劳动生产活动本身和与劳动活动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便自然地成为人类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审美对象,因而也就构成了原始艺术最基本的题材.3):劳动和人类的艺术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艺术或者本身就是劳动生产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直接、间接地成为生产劳动的目的服务. 战争舞也是民族狩猎行为的直接表现. 原始艺术与劳动生产的紧密联系还表现在它所描写的内容上. 劳动对艺术发生的重要作用,同样表象在艺术的形式方面.14、艺术起源于摹仿,这种观点的优点是什么?“模仿说”揭示了促成艺术发生的某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揭示了艺术的创作冲动;对客观事物有准确的描述;促成了人类不同艺术方法的产生,并表现出了艺术观察的重要性.15、什么是“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必须遵守的创作法则。
内容是:要用一地,一天完成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适应了当时法国专制王权的需要,艺术上又符合当时宫廷和上流社会的审美理想和趣味。
16、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艺术形式方面,内容方面,民族的艺术传统和创作方法上。
(1)不同时代的文艺不仅有不同之处,而且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联系.这些特征和联系,表明他们之间存在某种承袭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连续性.a文艺的这种历史继承性,在艺术形式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b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同样表现在内容方面.c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还体现在民族的艺术传统和创作方法上.(2)文艺发展中的这些历史继承关系,还可以从下面这点看出,即一些伟大的艺术家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善于广泛吸取前人的艺术成就,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17、艺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区别:a.反映对象上,科学以自然社会为对象,艺术的对象是人生,以人类社会生活为对象,b..目的上,科学以认识为目的,艺术则不仅仅以认识为目的,还要以审美的态度评价生活和表现情感,后者甚至比前者更加重要,c.在思维方式上,科学主要运用逻辑推理,艺术则主要运用想象力等等。
联系: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为艺术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进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另一方面,科学领域内的某些重大发现对人类的美学观念发生渗透和影响。
18、艺术的社会功用有哪些?审美功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的?审美功用,认识功用,社会组织功用。
审美功用通常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一是艺术作品描写的对象本来就是美的,通过艺术描绘显得完美,直接给观赏者以美的享受或美的震撼。
此为对象美。
二是艺术作品描写的对象本身是丑的,通过艺术的典型化显得更加丑陋。
此为目的美,指的是虽然描写对象是丑陋的,但它最终实现的同样是美的目的,给予欣赏者任是美的享受。
19、什么是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它是艺术家最终的劳动产品,更是社会公众接触艺术的最主要途径。
是艺术创造活动的结果,又是艺术欣赏活动得以开始和展开的基础。
20、为什么说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 (首先),艺术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a艺术实践虽然也跟其他社会实践发生关系,但其他社会实践对他难以起到根本的支配或决定性作用.艺术家创作往往是为了抒发内心的某种情怀b艺术是表达人们内心思想和精神活动的一种语言.要在艺术作品中把这种纯真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就要求创作者有一个相对独立自在的,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环境.c艺术实践是一种独立自在的活动,还指艺术家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真正的艺术家是具有纯真的思想感情的,并且他的思想感情不会轻易受外界的干扰而随波逐流.(其次),艺术活动是独立自在的实践.然而“独立自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能把它理解成“与世隔绝”.(2) 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的产品a 艺术活动是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体现出来的。
不产生艺术作品,艺术活动就没有意义.b艺术作品是艺术实践的产品,是艺术家进行艺术活动的集中体现.艺术家的价值也主要通过他的作品来显示.c艺术作品所体现的往往是艺术活动的精华,核心部分,能集中反映出艺术家个人的艺术活动.21、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表现艺术作品的什么特征?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22、什么是意象(现代意义)?舒婷的《致橡树》中运用了两个什么意象?代表什么内涵?意象是有意的形象和有象的意念的统一。
意指的是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象是具体生活中可以传达意的物象。
意象并不是意和象的简单结合,而是二者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加工之后的产物。
艺术家的意象是他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经过一番精神加工后在头脑中形成的。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
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
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23、请描述“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竹锁桥边卖酒家”的意境。
24、艺术家的基本素养应该有哪些?(1)艺术家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从事艺术活动必须有丰富的情感 a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突出特点是把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艺术创作中,并且物化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因此艺术家的内在精神世界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b优秀的作品具有发自内心的情感,必须是纯真的才能打动人,所以艺术家自身的感受,情感,思想,心境,愿望,志趣等因素,对艺术创作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c艺术家必须感情丰富,具有敏感的心灵,必须具有超出常人的敏锐感受力,异于常人的艺术想象力 d艺术家应该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真正的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总是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艺术本身执着的爱。
(2)艺术家是具有艺术技能的人。
专业技能必须与艺术家的全面修养结合。
25、为什么说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1)人类情感的丰富性,更新性要求艺术家不断创造a人类的情感是无限丰富的,它要求艺术有无限丰富的表现.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艺术创造性是其一个重要特征.b人类情感更新性也要求艺术家的不断创造.人类情感有不断发展变化的特性.c新的情感要求有新的表现,要求艺术家创造出新的表达语言和方法.(2)艺术欣赏心理要求艺术家不断创造.求新,求奇是艺术欣赏心理的特点之一.人们在欣赏艺术时需要经常变换口味.(3)“重复”意味着艺术生命的完结.艺术家只有不断进行创造,才能保持其艺术的生命力. 26、谈谈艺术家怎样才能有所创造?(1)要有创造的意识(2)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创造才能的发挥取决于深厚的艺术修养,也取决于后天的培养训练.a艺术修养一方面是指对艺术本身的理解,一方面指对必要的专业技能的掌握.b对艺术传统的了解,理解和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创造.c艺术家文化修养同艺术才能的培养一样,同样需要长期的勤奋的联系和实践.(3)对艺术创造具有启迪作用的其他修养.包括对姐妹艺术的修养,任何姐妹艺术的修养都会产生相互影响.27、什么是灵感?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它长期潜伏于艺术家潜意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