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1)

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1)
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1)

艺术学概论

1.艺术学之父:费德勒。

2.德国的格罗塞注重从方法上建立艺术科学,代表作《艺术起源》。

3.艺术学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

1.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①“客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理念”是世界的最终根源,现实都是模仿理念的结果,文艺又是模仿现实世界的结果,因此,文艺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念的“真实隔着三层”。桌子的例证。黑格尔:《美学》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错误性: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念”或“绝对精神”。正确性:包含了辩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容与形式是统一的。②“主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尼采提出唯意志主义,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他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是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第一部著作《悲剧诞生》。③“模仿说”或“再现说”——观点: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西方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塞万提斯模仿说、莎士比亚镜子说。

2.“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①“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②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论述艺术生产理论的“不平衡关系”:①“不平衡”的含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上,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的:“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②“不平衡”的表现:⑴

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例证1:希腊神话和史诗只能出现在古希腊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神话和史诗这种艺术形式反而消失了。例证2:战国时代,社会纷争,经济落后,却出现了诸子百家散文的辉煌成就。今天依然具有永恒的魅力,成为后世不可企及的本。⑵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作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例证1:在欧洲18世纪,经济发达的国家是英国和法国,而德国的经济却极端凋敝,但在这种经济之上,却出现了歌德、席勒伟大诗人。例证2: 19世纪经济上发达的是美国,俄罗斯经济在旧的封建农奴制瓦解动荡过程中止步不前,却出现了文学艺术领域空前繁荣的局面。⑶对艺术部不同艺术种类作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希腊的雕塑、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都曾是达到鼎盛的艺术门类,而同一时代的其他艺术则达不到这样的水平。③“不平衡”的原因:⑴尽管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但这一现象并不否认经济基础是艺术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从最终原因上讲,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⑵艺术繁荣是经济繁荣的结果。例证1:尽管古希腊经济与现代欧洲相比是落后的,但希腊神话和史诗的繁荣仍然是古希腊经济繁荣的结果。⑶艺术繁荣是对经济繁荣的呼唤。 18世纪德国、19世纪俄国艺术的繁荣是对渴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呼唤。总之,不平衡现象是艺术生产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并不否认经济基础是艺术发展的最终和最后的决定因素这一规律。

4.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5.艺术特征包括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①形象性:含义为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举例如五代南唐绘成举世闻名的《熙载夜宴图》。图分五段:一、听乐:宴饮宾客,弹奏琵琶;二、赏舞:熙载亲为击鼓;三、休息:宾客散去,熙载与诸女伎休憩;四、清吹:熙载更衣裳后听女伎奏管乐;

五、散宴:与宾客女伎调笑。②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特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经典论述:鲁迅评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见了淫,才子看见了缠绵,革命家看见了排满,流言家看见了宫闱密事。”别林斯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与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

的关系。一方面,艺术作品引导着欣赏者向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另一方面,欣赏主体又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来改造和加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因此,艺术鉴赏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具有主体性特点。③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真实,是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生活中“丑”的东西,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同样要通过审美特征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艺术的审美性是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6.艺术典型: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是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体现为艺术典型。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①艺术起源于模仿——观点: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理论中,模仿说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认为艺术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模仿。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亚里士多德《诗学》: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模仿说的合理性和不足:合理性肯定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局限性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此外把模仿归结为人的本性,没有找到模仿背后的创作意图,因此,不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②艺术起源于游戏——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冲动。代表人物: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人的这种游戏本能或冲动,就是艺术创造的动机。斯宾塞认为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常常有一种比低级动物更多的剩余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游戏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合理性游戏说肯定了人们在不为生活所迫的前提下,才可能有过剩的精力来从事“游戏”,即从事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艺术的起源。“游戏说”提出的精神上的“自由”不仅是艺术的创造的核心,对解释艺术的发生和理解艺术的本质都有启发性。局限性游戏与艺术具有本质的区别。A、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而艺术的目的是广泛而深刻的;B、游戏是短暂的,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C、游戏不需要观众,是个人的自娱自乐,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的存在;D、儿童喜欢游戏却未必喜欢艺术,艺术家喜欢艺术却不喜欢游戏。把艺术与游戏等同

起来是错误的。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忽略了社会实践,仍然未能揭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③艺术起源于表现——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艺术家的情感表现。代表人物:克罗齐。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了直觉—表现说。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艺术本质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科林伍德。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表现。表现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合理性表现说侧重从人的情感层面解释艺术的起源,突出了艺术家的主体精神,看到了艺术与人的在思想情感的紧密联系,揭示了从生产劳动到艺术发生的中间环节,较之模仿说前进了一步。局限性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把艺术表现人的感情这一现象当作了文艺起源的本质,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④艺术起源于“巫术”——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一书中认为:人类就创立艺术和科学来解释神秘的自然界他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巫术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合理性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与巫术有密切联系,巫术是人类艺术的最早源头之一,对人类艺术的生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局限性原始艺术虽然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巫术活动最根本的还是为农业生产或狩猎生活的实践活动,而不是为了艺术。艺术起源最初与巫术有密切关系,但并非一切原始艺术都受巫术的影响。归根结底,巫术是为了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反映,艺术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而不是巫术活动。⑤艺术起源于劳动——观点: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认为:“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他们。”劳动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合理性劳动说认为,艺术最初是从生产劳动中萌芽和产生的,人类为自身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源。劳动说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肯定了物质生产实践在艺术产生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其理论核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局限性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看,生产劳动虽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但艺术起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劳动说忽视了其它社会因素在艺术起源过程中的作用,仍然不能完全解释艺术活动的起源问题。

1、艺术具有社会功能有许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①审美认知功能——含义:审美认知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

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代表性论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鲁迅在《文学与政治的歧途》中说:“在小说里可以发见(现)社会,也可以发现我们自己。”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艺术欣赏的目的是“在艺术作品里重新发现自己。”别林斯基说:“文学有巨大的意义:它是社会的家庭教师。”车尔尼雪夫斯基: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②审美教育作用——含义:审美教育作用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特点: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③审美娱乐作用——含义:主要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表现:人们通过欣赏艺术品,能使其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人们通过欣赏艺术品能够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包括“音乐疗法”和马斯洛的“高峰体验”。

2.“高峰体验”: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在“高峰体验”的时刻,人会感到强烈的幸福、狂喜和完美,“高峰体验”既出现在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中,也出现在欣赏者的欣赏活动中,“高峰体验”实际上是通过自我证实而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

3.艺术教育含义: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4.席勒的《美育书简》:①席勒已经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角度来看待美育问题,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实现人性的复归来论述美育,使美育理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②席勒将古代希腊人与近代人进行了分析。认为古代人是感性与理性统一、个人与社会和谐、具有完美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近代文明社会的人,由于大工业的发展,与此相反。③如何弥补这种分裂,席勒认为需要通过审美教育,把人变成审美的人,是人实现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的先决条件。人有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完美的人格应当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这需要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作为桥梁。“游戏冲动”是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它既可以克服“感性冲动”从自然的必然性方面强加给人的限制,又可以克服“理性冲动”从道德的必然性方面强加给人的限制。④席勒把德、智、体、美作为人类教育的四个方面,认为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的主,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艺术文化学是一门以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

科,重点研究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2.文化是一个包含诸多子系统的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3.哲学是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是感性的最高形式,美学是连接哲学和艺术的桥梁。

4.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哲学对艺术的影响①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②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艺术作品。③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艺术对哲学的影响①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②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艺术总是乐于表现特定的哲学思想,直接或间接地使得哲学意蕴成为一部分艺术所表现的基本容。③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艺术与的相互关系:对艺术的影响①在某一特殊时期,对艺术控制与利用。在欧洲的中世纪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遍及当时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成为的附庸。②影响艺术的题材和容。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思想,为艺术提供了题材和容。③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上。由于常常利用艺术来形象地宣传教义,为许多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实践的舞台,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艺术对的影响①艺术参与活动。不仅原始艺术是一种巫术或活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艺术仍然参与了活动。②艺术宣扬了思想。唐代的“变文”就是以说唱形式讲述佛教故事,宣传佛教教义,“变文”是唐代向一般民众普及佛教教义的重要文艺形式。③艺术强化了氛围。哥特式建筑中,高耸的尖塔是人敬畏,腾空而上的柱子使人产生向天国接近的幻觉。基督教的故事绘画,有力地增强了情感和色彩。

6.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道德影响艺术①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和在意蕴等体现出来。②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重大影响。艺术影响道德①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们道德教育的作用上。由于艺术具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和特殊的魅力,因此,它对道德观念的评价和道德行为的选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②艺术对道德的影响还表现在它能够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1.艺术的分类主要有以下6种分类方法:①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②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③以艺术作品的容特征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④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