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雷达原理
多普勒雷达测速

多普勒雷达测速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多普勒雷达多普勒雷达测速是一种直接测量速度和距离的方法。
在列车上安装多普勒雷达,始终向轨面发射电磁波,由于列车和轨面之间有相对运动,根据多普勒频移效应原理,在发射波和反射波之间产生频移,通过测量频移就可以计算出列车的运行速度,进一步计算出列车运行的距离。
克服了车轮磨损、空转或滑行等造成的误差,可以连续测速、测向和定位。
多普勒效应当发射源(或接收者)相对介质运动时,接收者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和发射源的频率不同,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
在运动的波源后面,产生相反的效应。
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
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
根据光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多普勒效应假设原有波源的波长为λ,频率为f0,介质中波速为c则(1)当波源静止不动Vs=0,观察者以V0相对波源移动(向波源方向)(2)当观察者静止不动V0=0,波源以Vs相对观察者移动(向观察者方向)(3)当波源移动速度为Vs,观察者移动速度为V0,相对运动,此时介质中的波长和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个数都有变化多普勒雷达的测速原理多普勒雷达法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列车运行速度。
在车头位置安装多普勒雷达,雷达向地面发送一定频率的信号,并检测反射回来的信号。
由于列车的运动会产生多普勒效应,所以检测到的信号其频率与发送的信号频率是不完全相同的。
如果列车在前进状态,反射的信号频率高于发射信号频率;反之,则低于发射信号频率。
而且,列车运行速度越快,两个信号之间的频率差越大。
通过测量两个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就可以获取列车的运行方向和即时运行速度,对列车的速度进行积分就可得到列车的运行距离。
多普勒雷达的测速原理雷达发射电磁波的频率为F,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c,发射角为a1,当雷达以速度V平行于反射面运动(反射面静止),则在反射面接收到的波频率为f1 而此时反射面把波反射回去,相当于波源(静止),雷达接收反射回来的波,相当于观察者(平行反射面速度为V),由于雷达的运动,入射角为a2,则雷达接收到的波频率为f2多普勒雷达的测速原理发射波与接收波的频移为由于雷达运动的速度V远远小于电磁波的速度c,可以近似认为入射角a2=a1,则频移将上式展为泰勒级数,并舍去高次项,可得也就是说,发射波与入射波之间的频移fr与雷达的速度V沿发射波方向的分量的大小成正比。
多普勒雷达原理

多普勒雷达原理多普勒雷达是一种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目标探测与测速的雷达系统。
它基于多普勒效应的原理,通过测量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变化,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本文将介绍多普勒雷达的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托夫·多普勒于1842年发现的。
它描述的是当发射器和接收器相对于运动的目标靠近或远离时,频率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雷达系统中,这种频率变化可以用来确定目标运动的速度。
当雷达向目标发送电磁波时,如果目标与雷达靠近,接收器收到的回波会发生频率上升的变化。
反之,如果目标与雷达远离,则回波的频率会下降。
这种频率变化被称为多普勒频移,它与目标的速度成正比。
二、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目标的速度。
它通过发射器发送高频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回波的信号。
接收到的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可以得到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信息。
具体而言,多普勒雷达系统包括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
发射器发射高频的连续波或脉冲波,这些波在空间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
当波与运动的目标相遇时,发生回波。
接收器接收到回波信号后,通过频率分析等方法,提取出其中的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的大小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成正比。
根据多普勒频移的大小可以确定目标的运动状态,包括向雷达靠近或远离以及速度大小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目标的跟踪、识别和定位非常重要。
三、多普勒雷达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多普勒雷达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气象雷达:多普勒雷达被广泛用于天气预报中的降水预测和风暴跟踪。
通过测量降水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可以预测降水的类型和强度,并及时发出预警,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空中交通管制:多普勒雷达可以用于监测飞机的速度、航向和高度,为航空机构提供实时的飞行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和效率非常重要。
3. 汽车雷达:多普勒雷达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安全系统中。
多普勒雷达工作原理

多普勒雷达工作原理多普勒雷达是一种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测速和距离测量的设备。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发射器和接收器相对于目标物体运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多普勒雷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测量信号频率的变化来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和距离。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
首先,多普勒雷达通过发射无线电波来探测目标物体。
当发射器发出无线电波时,这些波会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并被目标物体反射回来。
接收器接收到这些反射波,并分析其频率的变化。
如果目标物体静止不动,那么接收到的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但是,如果目标物体在运动,那么接收到的频率就会发生变化。
其次,多普勒雷达利用接收到的频率变化来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
当目标物体朝着雷达设备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会比发射时的频率高,而当目标物体远离雷达设备时,接收到的频率会比发射时的频率低。
通过测量频率的变化,多普勒雷达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速度。
这种方法对于测量车辆的速度和飞机的速度非常有效。
最后,多普勒雷达还可以利用接收到的频率变化来计算目标物体与雷达设备之间的距离。
当目标物体靠近雷达设备时,接收到的频率会比发射时的频率高,而当目标物体远离雷达设备时,接收到的频率会比发射时的频率低。
通过测量频率的变化,多普勒雷达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与雷达设备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法对于测量飞机和船只与雷达设备之间的距离非常有效。
综上所述,多普勒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目标物体的速度和距离。
通过测量信号频率的变化,多普勒雷达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目标物体的运动状态。
多普勒雷达在军事、航空、航海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对于提高雷达设备的性能和精度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对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有所帮助。
多普勒效应雷达原理

多普勒效应雷达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多普勒效应雷达原理。
你说这玩意儿神奇不神奇?就好像是一双超级敏锐的眼睛,能看透好多我们平常看不到的东西呢!
咱先说说这多普勒效应是啥。
你就想象一下,一辆救护车拉着警报呼啸而过,当它靠近你的时候,那声音是不是特别尖锐响亮,等它开远了,声音就变得低沉了许多。
这就是多普勒效应啦!声音的频率因为声源的移动而发生了变化。
那多普勒效应雷达呢,就像是把这个原理用到了极致。
它能通过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根据频率的变化来判断目标的各种信息。
这就好比是一个聪明的侦探,能从一些细微的线索中找出大秘密!
比如说,在气象领域,多普勒效应雷达就大显身手啦。
它可以监测云层的运动速度和方向,这样就能提前知道会不会有暴风雨来袭。
你想想,要是没有它,我们可能会被突然的暴风雨打得措手不及呢!这多重要啊!
在交通领域也有它的用武之地呢!警察叔叔用的测速雷达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它能瞬间算出你的车速,要是你超速了,嘿嘿,那可就被逮到啦!
还有啊,在航空领域,多普勒效应雷达能帮助飞行员更好地了解周围的情况,确保飞行安全。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万一出点差错,那可就是大事情呀!
你说这多普勒效应雷达是不是特别厉害?它就像是一个默默守护我们的卫士,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和便利。
咱得感谢那些聪明的科学家们,是他们让这神奇的技术成为了现实。
总之,多普勒效应雷达原理真的是太有意思啦,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安全、有序和便捷。
你难道不觉得这是一个超级酷的发明吗?以后我们可要好好珍惜和利用它呀!。
多普勒雷达探测原理

多普勒雷达探测原理8.1.1 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J.Doppler 1842年⾸先从运动着的发声源中发现的现象,定义为"当接收者或接收器与能量源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时,能量到达接收者(器)时频率的变化"。
⼀个例⼦是:当⼀辆紧急的⽕车(汽车)鸣着喇叭以相当⾼的速度向着你驶来时,声⾳的⾳调(频率)由于波的压缩(较短波长)⽽增加。
当⽕车(汽车)远离你⽽去时,这声⾳的⾳调(频率)由于波的膨胀(较长波长)⽽减低。
多普勒频率(多普勒频移):对于⼀个运动的⽬标,向着雷达运动或远离雷达运动所产⽣的频移量是相同的,但符号不同:①如果⽬标移向雷达频移为正;②如果⽬标远离雷达频移为负。
8.1.2 径向速度径向速度简单地定义为⽬标运动平⾏于雷达径向的分量。
它是⽬标运动沿雷达径向的分量,既可以向着雷达,也可以离开雷达。
需要注意:①径向速度总是⼩于或等于实际⽬标速度;②由WSR-88D测量的速度只是⽬标向着或离开雷达的运动;③当⽬标运动垂直于雷达径向或静⽌时径向速度为零。
⽬标的实际速度与WSR-88D描述的径向速度间的关系能⽤数学⽅法描述成径向速度⽅程│Vr│=│V│•cosβ其中Vr为径向速度,V为实际速度,β为实际速度V与雷达径向之间最⼩的夹⾓。
8.1.3 多普勒天⽓雷达测速由于多普勒频移(Hz)相对发射频率(MHz)很⼩,故多普勒天⽓雷达通常不是直接测量多普勒频移,⽽是通过测量相继返回的脉冲对之间的位相差来确定⽬标物的径向速度,这种脉冲位相的变化可以⽐较容易并且⽐较准确的测量。
这种测速技术叫做"脉冲对处理"。
脉冲对处理 Pulse-Pair Method要使多普勒雷达能够提取⽬标的多普勒运动信息,必须知道每个发射波的初相位,这样就可以⽐较相继返回信号的位相。
如果每个发射波的初位相不知道,那么将⽆法知道相继返回的两个脉冲间的相移,也就⽆法对⽬标物沿雷达径向做出估计。
雷达气象学之第三章(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原理和方法)

2、脉冲对处理法(PPP)
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对每一个距离库内的连 续两个取样值作成对处理.从而获得平均 多普勒频率和频谱宽度。此法优点在于能 实时处理.并且有一定精度,但它不能得 到频率谱。
3、相干记忆滤波器(CMF)处理法
此法只需要一个线路,在不设置距离库的 情况下同时对雷达探测范围内各个距离上 作粗略的谱分析,并能用如PSI(平面切变 线是其)等直接显示出来。但它精度不高;
垂 直 风 廓 线
补充风符号
1.风向杆 表示风的 来向。 2.风羽每 条代表风 速4米/秒, 半条代表2 米/秒,三 角旗代表 20米/秒。
谱 宽
反 射 率
三、影响速度谱宽的气象因子
• 多普勒速度谱宽表征着有效照射体内不同 大小的多普勒速度偏离其平均值的程度, 实际上它是由散射粒子具有不同的径向速 度所引起的。对气象目标物而言,影响速 度谱宽的主要因子有四个:
• 显然,雷达有效照射体中粒子直径的差别 越大,由此造成的多普勒速度谱越宽。
• 因此速度的谱宽实际上也取决于降水粒子 的谱分布。
• 当雷达水平探测时,粒子的下落末速度在 雷达波轴上的径向分量为零,所以它对多 普勒速度谱宽没有任何影响。
• 而当雷达垂直指向探测时,粒子下落末速 度即为径向速度,故由此造成的谱曾宽作 用最大。
•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的是有效照射体内
平均的多普勒速度和速度谱宽度,根据以
上关系式,并注意到 f 2v 关系式,则平均
多普勒速度
v
,和速度谱方差
2 v
分别为:
v 1 v v dv
Pr
2 v
1 Pr
vv
2
v dv
径向速度谱密度、平均径向速度、径向速度 谱宽三者的关系示意图
雷达多普勒原理

雷达多普勒原理
雷达多普勒原理是一种用于测量目标运动速度的技术。
它基于多普勒效应,即当天线向目标发送电磁波时,如果目标在运动,电磁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这种频率变化与目标的速度相关联。
具体而言,在雷达多普勒原理中,雷达系统首先向目标发送一束脉冲电磁波。
当这束电磁波与目标发生相互作用时,目标会对电磁波进行反射。
接收机会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并分析它的频率。
如果目标静止不动,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频率与发射时的频率相同。
但是,如果目标在运动,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频率将会有所变化。
如果目标朝向雷达系统运动,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频率将会增加。
相反,如果目标远离雷达系统运动,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频率将减小。
通过测量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频率变化,雷达系统可以计算出目标的运动速度。
这个频率变化与目标的速度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这个频率变化,雷达系统可以非常准确地确定目标的运动速度。
雷达多普勒原理在许多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航空领域中的空中交通管制,用于监测飞机或无人机的速度和运动方向。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天气预报中,通过测量云层中的气流速度来预测风暴和气候变化。
总而言之,雷达多普勒原理基于多普勒效应,通过测量反射回
来的电磁波的频率变化来确定目标的运动速度。
它在许多应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量技术。
雷达气象学原理多普勒天气雷达

多普勒天气雷达除此之外,还可利用 降水回波频率与发射频率之间变化的信 息来测定降水粒子的径向速度,并通过 此推断风速分布,垂直气流速度,大气 湍流,降水粒子谱分布,降水中特别是 强对流降水中风场结构特征。
以前,用常规天气雷达进行的天气预报 仅仅使用反射率因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 将提供两种附加的基本资料,径向速度和速 度谱宽,它们将增强对强风暴的探测能力, 也能改进对中尺度和天气尺度系统的预报。
多普勒频率与径向速度的关系
假设多普勒雷达发射脉冲的工作频率为f0,目标与雷达的距
离为r,则雷达波发往目标到返回天线所经过的距离为2r。这 个距离用波长来度量,相当 个波长;用弧度来衡量相当于 个弧度。若所发射的电磁波在天线处的位相为 ,那么电磁波 被散射回到天线时的相位应是
位相的时间变化率
由于目标物的径向运动引起 的雷达回波信号的频率变化,它 就是多普频移或多普勒频率。
多普勒雷达是通过直接测量多普勒 频率来得到径向速度的吗?
4.2 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探测方法
Pulse-Pair Method 脉冲对方法
取两个连续的脉冲然 后测量接收脉冲的相位, 这种脉冲对位相变化可以 比较容易并且比较准确地 测量
DΦ/dt 实际上就是角 速度 = w = 2πfd
假定当第一个脉冲遇到目标物时,该目标物距雷达的距离为r,则该目标物 产生的回波到达雷达时的位相为:
2、平均多普勒频移及频谱宽度
3、平均多普勒速度和速度谱宽度
注意:脉冲对方法并没有从回波信号中提取频谱或功率谱,从而 不能按以上公式计算和,而是直接对回波信号作简便计算求得。
(8.43)
影响速度谱宽的气象因子
谱宽表征着有效照射体内不同大小的多普勒速度偏离其平 均值的程度。谱宽可以用做速度估计质量控制的工具:当谱宽 增加,速度估计的可靠性就减小。对气象目标物而言,影响谱 宽的主要因子有四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笛声变调的启示--多普勒雷达原理1842年一天,奥地利数学家多普勒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驰过,他发现火车由远而近时汽笛声变响,音调变尖(注:应为“汽笛声的音频频率变高”);而火车由近而远时汽笛声变弱,音调变低(应为“汽笛声的音频频率降低了”)。
他对这种现象感到极大兴趣,并进行了研究。
发现这是由于振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使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不同于振源频率的缘故,称为频移现象。
因为这是多普勒首先提出来的,所以称为多普勒效应。
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多普勒当时没有用实验进行验证。
几年后有人请一队小号手在平板车上演奏,再请训练有素的音乐家用耳朵来辨别音调的变化,验证了该效应。
为了理解这一现象,需要考察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是声波波长缩短,好像波被“压缩”了。
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播的波数就增加了,这就是观察者为什么会感受到声调变高的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波长变大,好像波被“拉伸”了。
因此,汽笛声听起来就显得低沉。
用科学语言来说,就是在一个物体发出一个信号时,当这个物体和接收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虽然物体发出的信号频率固定不变,但接收者所接收到的信号频率相对于物体发出的信号频率出现了差异。
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衰减理论解释,波在介质中传播,会出现频散现象,随距离增加,高频向低频移动。
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于声波,它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
多普勒效应被发现以后,直到1930年左右,才开始应用于电磁波领域中。
常见的一种应用是医生检查就诊人用的“彩超”,就是利用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简单地说,“彩超”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
超声振荡器产生一种高频的等幅超声信号,向人体心血管器官发射,当超声波束遇到运动的脏器和血管时,便产生多普勒效应,反射信号为换能器所接受,根据反射波与发射波的频率差可以求出血流速度,根据反射波的频率是增大还是减小判定血流方向。
20世纪40年代中期,也就是多普勒发现这种现象之后大约100年,人们才将多普勒效应应用于雷达上。
多普勒雷达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的雷达。
当雷达发射一固定频率的脉冲波对空扫描时,如遇到活动目标,回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出现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率),根据多普勒频率的大小,可测出目标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测出目标的距离。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多普勒雷达广泛用于机载预警、导航、导弹制导、卫星跟踪、战场侦察、靶场测量、武器火控和气象探测等方面,成为重要的军事装备以及科学研究、业务应用装置。
多普勒天气雷达,是以多普勒效应为基础,当大气中云雨等目标物相对于雷达发射信号波有运动时,通过测定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异就能够解译出所需的信息。
它与过去常规天气雷达仅仅接收云雨目标物对雷达发射电磁波的反射回波进了一大步。
这种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工作波长一般为5~10厘米,除了能起到常规天气雷达通过回波测定云雨目标物空间位置、强弱分布、垂直结构等作用,它的重大改进在于利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降水粒子的运动速度,从而推断降水实体速度分布、风场结构特征、垂直气流速度等,这对研究降水的形成、分析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警戒强对流天气等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以往天气雷达做不到的。
因此,被称为智能型探测系统。
多普勒频移定义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 shift)。
多普勒频移,当运动在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
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
物理现象概述多普勒效应示意图多普勒频移,当运动在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
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
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
根据光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多普勒频移及信号幅度的变化等如图2所示。
当火车迎面驶来时,鸣笛声的波长被压缩(如图2右侧波形变化所示),频率变高,因而声音听起来尖利刺耳。
当火车远离时,声音波长就被拉长(如图2左侧波形变化所示),频率变低,从而使得声音听起来减缓且低沉。
图2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引起的多普勒频移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其他类型的波中,例如光波和电磁波。
科学家们观察发现,从外太空而来的光波,其频率在不断变低,既向频率较低的红色波段靠拢,这是光波遵从多普勒效应从而引起多普勒频移的例证。
对于电磁波,高度运动的物体上(例如高铁)进行无线通信,会出现信号质量下降等现象,就是电磁波存在多普勒频移现象的实例。
多普勒频移导致无线通信中发射和接收的频率不一致,从而使得加载在频率上的信号无法正确接收,甚至无法接收到。
发生原因把声波视为有规律间隔发射的脉冲,可以想象若你每走一步,便发射了一个脉冲,那么在你每走一步时,面前的声源发出的脉冲相对于你的传播距离比你站立不动时近了一步,而在你后面的声源则比原来不动时远了一步。
或者说,在你之前的脉冲频率比平常变高,而在你之后的脉冲频率比平常变低了。
所谓多普勒效应就是当发射源与接收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体接收的发射源发射信息的频率与发射源发射信息频率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之差称为多普勒频移。
声音的传播也存在多普勒效应,当声源与接收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体接收的声波频率f'与声源频率f存在多普勒频移Δf(doppler shift)即Δf=f'-f当接收体与声源相互靠近时,接收频率f'大于发射频率f即:Δf>0当接收体与声源相互远离时,接收频率f'小于发射频率即:Δf<0可以证明若接收体与声源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速度为v,声速为c,则接收体接收声波的多普勒频率为:f'= f·(c+-v1)/(c-+v2)括号中分子和分母的加、减运算分别为“接近”和“远离”之意。
多普勒频移最基本的计算公式是:多普勒频移基本公式例如在一个运动速度为100 km/h的列车上,使用GSM 900 MHz的手机进行通话,假设发射频率为900 MHz,则最大的多普勒频移为fm=100000/3600/300*900*1=83 Hz,此时列车移动的方向与无线电波发射的方向一致。
如果列车运动的方向与发射方向成90°角,则无多普勒频移,夹角在两者之间时,为0~83 Hz的范围值。
如列车移动方向与无线电波发射的方向相反或呈90°~180°角,则频移为负值,范围为-83 Hz~0。
无线通话中频率误差的标准一般为ppm,即百万分之,则900 MHz允许的频率误差为900*=45 Hz。
从而可以看出,列车运动时通话的接收频率的误差经常会超过频率误差,多普勒频移已经影响到了通话质量。
因此消除或降低多普勒频移对无线通信的影响,是高速运动中进行无线通信必须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估算多普勒频移,并对估算的频率偏差进行补偿。
尤其是多普勒效应影响非常大的水中无线通信,业界和学术界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采用的方法大多都是通过某些算法进行多普勒频移的消除或补偿。
多普勒频移当移动台以恒定的速率v在长度为d,端点为X和Y的路径上运动时收到来自远端源S发出的信号,如下图所示。
多普勒效应示意图无线电波从源S出发,在X点与Y点分别被移动台接收时所走的路径差为:由于路径差造成的接收信号相位变化值为:由此可得出频率变化值,即多普勒频移为:由此可知,多普勒频移与移动台运动速度及移动台运动方向以及无线电波入射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
若移动台朝向入射波方向移动,则多普勒频移为正,导致接收频率上升。
若移动台背向入射波方向运动,则多普勒频移为负,接收频率下降。
信号经不同方向传播,其多径分量造成接收机的多普勒扩散,因而增加了信号带宽。
应用实例多普勒效应不仅仅适用于声波,它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形,包括光波。
科学家Edwin Hubble 使用多普勒效应得出宇宙正在膨胀的结论。
他发现远处银河系的光线频率在变低,即移向光谱的红端。
这就是红色多普勒频移,或称红移。
若银河系正移向蓝端,光线就成为蓝移。
在卫星移动通信中,当飞机移向卫星时,频率变高,远离卫星时,频率变低,而且由于飞机的速度十分快,所以我们在卫星移动通信中要充分考虑“多普勒效应”。
另外一方面,由于非静止卫星本身也具有很高的速度,所以现在主要用静止卫星与飞机进行通信,同时为了避免这种影响造成我们通信中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在技术上加以各种考虑。
也加大了卫星移动通信的复杂性。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
彩超简单的说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首先说说超声频移诊断法,即D超,此法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当声源与接收体(即探头和反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的频率有所改变,此种频率的变化称之为频移,D超包括脉冲多普勒、连续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一般是用自相关技术进行多普勒信号处理,把自相关技术获得的血流信号经彩色编码后实时地叠加在二维图像上,即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
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即彩超)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实际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欢迎,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