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
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们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
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提高。
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强军兴军迈出新步伐。
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赢得了党心民心。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2020年)》全文共有接近40000个字,无法在700字内担全文内容。
以下是纲要核心内容的简要概述:本纲要总体目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一、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二、发展目标:实现经济平稳增长、调整结构、促进转型、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多个方面的目标。
三、经济发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稳定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创新驱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创新,培育新兴产业。
五、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六、人口与社会保障:加强人口发展规划,推进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七、教育与文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提升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水平;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
八、军事与国防:强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军事实力。
九、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十、扶贫与社会事业:加强减贫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十一、改革与开放:推动改革深化,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总之,该规划纲要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和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国防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肇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及其目标值

肇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及其目标值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肇庆市设定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实现其目标值。
这些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是衡量肇庆市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标准。
一、经济发展指标在经济发展方面,肇庆市设定了多项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
这些指标的目标值分别为:1、地区生产总值(GDP):到2025年,肇庆市的GDP预计将达到约3000亿元,年均增长约8%。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推动肇庆市的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
2、人均GDP:到2025年,肇庆市的人均GDP预计将达到约5.5万元,年均增长约7%。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提高市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到2025年,肇庆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将达到约150亿元,年均增长约6%。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二、人民生活指标在人民生活方面,肇庆市也设定了多项指标,包括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这些指标的目标值分别为: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25年,肇庆市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达到约3.5万元,年均增长约8%。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提高市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5年,肇庆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预计将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全市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
三、社会治理指标在社会治理方面,肇庆市设定了多项指标,包括社会治安满意度、法治建设满意度等。
这些指标的目标值分别为:1、社会治安满意度:到2025年,肇庆市的社会治安满意度预计将达到90%以上,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提高市民的安全感,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首先,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具体目标包括:年均经济增长保持在6.5%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万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提高,发展新动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明显提高,民生需求更好满足。
其次,社会进步方面的主要目标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推进社会进步。
具体目标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贫困发生率显著降低;人口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面深化,扩大开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是推进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具体目标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首先,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中国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其次,协调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中国将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在区域、产业和生态等方面的协同效应。
第三,绿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产业绿色化、能源低碳化、城市生态化和生活环境改善等,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第四,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将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发展新格局,深化开放,加快制度创新,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社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共享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将加强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体制,推动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合理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发展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旨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增速 动能转换——解读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
那么,如何理解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如何读懂“十三五”规划《纲要》一系列发展指标背后的含义?如何把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发展主线?在4月5日举行的首场“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就上述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了回应,并就“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举措等重点与热点进行了详释。
牢牢把握发展主线“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已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
徐绍史说,所谓“新的更高的起点”,是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三大特点更趋明显:一是“十二五”特别是后3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5年来,GDP年均增长7.8%,其中2015年增长6.9%,经济总量达到67.67万亿元,经济文/本刊记者 钟 时中国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
增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
二是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都在不断优化,“消费超投资、三产超二产”的特征更加明显。
2015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0.5%;城乡区域结构发展朝着平衡、协调、协同的方向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
三是动能转换顺利快速推进。
促投资扩消费产生的内需拉动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增长迅速集聚产生的新动能、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的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都在不断增强。
可以说,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速“换了一挡”,经济转型“升了一级”,动能转换“进了一步”,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谋划和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
泽惠民生谋福祉 砥砺奋进谱新篇——定边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专题ZHUANTI III泽惠民生谋福祉砥砺奋进谱新篇—定边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57.63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317.62亿元,年均增长5%,稳居全省前十。
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已迈入高收入行列。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两年以20%以上增速增长,达到294.73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9%和8.7%,达到41.82亿元和22263元;总税收收入由2016年的14.3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2.12亿元。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9.5%,避IJ95.3亿元裁“十二五味增长61%。
201&2019年连续两年跻身西部百强县,2018年进入全国县域经^竞争力400强。
—组组数据持续增长的背后,承载的是定边人民稳稳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十三五”收官在即,翘首回望,这五年对于定边来说是攻坚克难的五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是硕果累累的五年。
"十三五”以来,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城镇化改善民生”总方略,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步伐,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县域经济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社会事业更加进步、社会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良好态势。
农业基础更加巩固——总产值达48.87亿元,年均增长4.6%走进定边县白泥井镇,昔日的毛乌素沙地已变成万顷良田,大棚设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农贸交易市场应有尽有。
2019年,全镇农业产值达2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0元。
如今,白泥井镇现代特色农业不仅是当俯瞰定边县城高柯摄现代农业高登山摄地老百姓的“致富宝”,也成为全县镇村现代特色农业的“样板间”,更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产业强镇示范镇、大漠蔬菜主产区、周边农产品交易集散地。
十三五规划目标

十三五规划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并于2016年3月16日由国务院公布的。
《纲要》涵盖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制定了经济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纲要》提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其中经济发展目标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根据《纲要》,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发展过程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具体而言,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6.5%以上,经济总量稳居世界大国前列;推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步伐协调一致,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加强创新驱动和企业技术提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在实现这些目标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并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富民兴陇,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减贫脱贫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总之,《纲要》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在十三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优化结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人民幸福感的提升等方面的工作,为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李军鹏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为题,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内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与措施等内容,展开了精彩的讲解。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加强供给测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新动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因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和关键环节。
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大问题是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内容,第二个大问题是加强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第三个大问题是加强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与措施。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内容首先我们来讲第一个大问题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内容,加强供给测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统筹国际与国内发展,兼顾当前与长远,针对经济新常态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2015年11月10日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谐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类别指标2015年2020年属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非化石能源站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耕地保有量(亿亩)
森林覆盖率(%)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
氨氮排放总量减少(%)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人均预期寿命(年)城镇调查失业率(%)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科技进步贡献率(%)工业技术人员占比(%)
互联网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互联网普及率—移动宽带家庭普及率(%)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亿美元)
入境旅游人次(万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创新能力预期性 XX省(自治区、直辖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外开放预期性预期性资源环境约束性预期性约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