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8年级上册历史《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经过;2. 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中国的影响;3. 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导学内容:一、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经过1.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2.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扩张;3.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日军占领沈阳,事变爆发。

二、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1. 九一八事变导致了什么结果;2.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有何影响;3. 九一八事变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怎样的反抗和斗争。

三、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1.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2. 西安事变的背景:国民党内部矛盾和对日抗战的不同意见;3. 西安事变的经过: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绑架蒋介石。

四、西安事变对中国的影响1. 西安事变导致了什么结果;2. 西安事变对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国共干系有何影响;3. 西安事变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和启迪。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各小组进行汇报。

2. 观看资料片:观看相关资料片,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3. 朗读课文:学生们分角色朗读相关课文,加深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理解。

4. 问题回答:老师提问相关问题,学生积极回答,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5. 小结复习:学生们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进行小结复习,总结重点知识。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们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在今后的进修中,要继续加强对中国近代史的进修,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高历史素养和认识水平。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

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1.教师出示图片,并将学生简单叙述九一八事件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提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

执政是末代皇帝溥仪。

危害: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学生回答: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8 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一、说教材]1.地位本课是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九运动,西安事变。

2、作用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指的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间上发生于1931 年至1936 年在这期间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特别是由于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因此在时间上仍属土地革命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

启下指的是本课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开始奋起抵抗,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所以这一节课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

随着本节课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这就为整个第六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3.特点本课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日本对中国的步步侵略;一条是中国社会各派力量对日本侵略的抗争。

4.课程标准《2022 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的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二、说学情]1.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2.学生特点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故事、视频、图片等资料的运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3.学法分析:同学们可以通过自主研读、分析归纳、合作探究、总结反思等方法进行学习[三、说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1)[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部编)人教版 初二历史 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

(部编)人教版 初二历史  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

(部编)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第18课从九一八事故到西安事故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九一八事故;日本扶持伪满洲国;西南人民的抗日妥协;日筹划华北五省自治;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故的经过和意义进程与方法:经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战争处置西安事故,培育先生初步运用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念剖析效果的才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引见九一八事故,使先生看法到九一八事故使中华民族堕入严重危机,对立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中国人民末尾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培育先生树立和培育先生的爱国主义肉体和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故、西安事故。

难点:西安事故的战争处置及意义。

三、教学方法:小组协作、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西南军驻地北大营,次日日军攻占沈阳,并相继占领西南三省。

随后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到了最风险的时分。

九一八事故的经过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华北之大,曾经方不得一张安静的书桌了?〞西安事故为什么会发作?意义何在?本课我们来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故到西安事故»。

(二)、讲授新课一:九一八事故1、背景:西方会议是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而召开的重要会议。

在日本侵华史上,西方会议是一次决议〝国策〞的重要会议。

«对华政策纲领»勾勒出田中内阁希图攫取〝满蒙〞和武力侵华的〝积极政策〞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决议攫取整个西南,加快完成大陆政策。

〝满蒙特殊论〞那么成为后往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的实际依据。

西方会议预示着一系列严重的武力侵华举动行将展开。

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2、九一八事故: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污蔑中国军队破坏,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西南三省。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及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本课重点让学生了解中日矛盾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等历史知识,对近代中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事件发生时间较近,学生可能对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中日矛盾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掌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3.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历史事件。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如九一八事变的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件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

3.划分学生为若干小组,准备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让学生了解中日矛盾的激化,以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反思历史教学是我最喜欢的一门学科之一,而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

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并深入探讨了这些事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总体评价:这节课的教学手段比较丰富,包括了讲述、探究、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课堂上的讲述内容简明扼要,重点鲜明,能够让学生很快掌握各个事件和人物的基本情况。

探究环节的有趣课题,配合PPT的图文音视频,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点。

小组合作的环节则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合作意识。

亮点:探究环节的亮点主要表现在多样的话题选择和引人入胜的PPT 设计上。

例如,课堂上有一个探究课题涉及同盟会的产生和发展,学生可以参阅课件中的大量图片、音视频交叉,配合着演说娓娓道来,提高了学生对这项重要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和领悟。

教学改进:尽管这节课的整体安排令人满意,但个别环节还是可以改进的。

比如在小组合作环节,可以加大小组讨论的话题难度和深度,鼓励学生使用更专业的历史术语和概念,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此外,为了让探究环节更加高效,应当合理配置探究的时间长度,以确保学生对所有探究课题都比较深入地了解。

思考:在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引导和调动是十分重要的。

在本节课中,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点讲述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缩短了知识点的掌握时间,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这一科目还是需要对学生的根本知识点进行重视。

本节课的各项内容都非常丰富,需要充分启发学生对历史这个学科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为此,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点的掌握,以提高对历史整个过程的把握。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基本上为大多数学生带来了很好的学习体验和知识点掌握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仍需不断尝试和探索,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不断优化教学方案,确保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丰富、更有趣的知识学习体验。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案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一二·九运动经过和意义;西安事变的过程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的意义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引导大家体会歌曲中蕴涵的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愤。

从而导入本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一、九一八事变1.你知道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

柳条湖:沿着沈阳的一环向东方向行进到崇山路段与柳条湖街的交会处,就是柳条湖地区。

柳条湖地区紧靠一环,面积庞大,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地方。

如今这里既是交通枢纽,又是商业繁荣之地,成为沈阳市版图上重要的一块。

2.日本为什么要找这种借口?(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相关史事,教师讲解当时的世界形势,主要是日本的发展状况,以帮助学生理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不断侵略中国。

为了摆脱日本国内危机,日本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奥论,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3.最终的结局如何?(学生看书后回答:短短4个多月,东三省沦陷。

)4.日本为了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采取了什么手段?(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重点介绍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在抗日战争前夕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时刻所做出的决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掌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西安事变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好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8年级上册历史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反思本课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通过恰到好处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讨论,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树立对国家、民族正确的责任感以及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教学知识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两大知识点进行前后梳理。

还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