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

3.6 安全评价师考试报考资格条件
❖三级安全评价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 (1)取得安全工程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证书, 从事安全生产相关工作5年以上。
▪ (2)取得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学历证书,从事安 全生产相关工作5年以上,经三级安全评价师正 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3 安全评价师队伍概况
❖ 截至2010年12月,全国从事安全评价工 作的人员已达5万余人,从业人员分布在全 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覆盖国民 经济各个领域。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 国的安全评价工作吸引了众多科研和应用型 人才,安全评价从业人员已形成一支稳定的 队伍。
❖他们为安全生产提供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服 务,这种技术服务虽然被定位为第三方提供 的“社会中介服务”,但它在安全生产领域 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 在这10个新职业中,劳动关系协调员和安全 评价师是与劳动者合法权益和职业安全维护有着 密切关系的职业。
3.1 安全评价师的定义
❖ 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与手段,对建 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存在的风 险进行安全评价的人员。
3.2 设立安全评价师的意义
❖ 安全评价师这一新职业的设立,为促 进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保证安全评价规范发展,确保《安全生产 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从源头上建 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企业提高安全 生产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2《安全生产法》中关于安全评价的规定
❖ 第二十五条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 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理论基础

第三章安全评价理论基础3. 1 安全评价概论3. 1.1 国内安全评价历程安全评价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系统的安全评价原理和方法产生于保险业。
它作为安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安全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通过吸收、消化国外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方法,机械、冶金、矿山、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开始应用安全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SCL)、故障树分析(FAT)、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FA)、事件树分析(ETA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等,有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将安全检查表和故障树分析应用到生产班组和操作岗位。
此外,一些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进行了安全评价,许多行业部门都制定了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标准。
为推动和促进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和应用,1986 年,原劳动部分别向有关科研单位下达了机械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的科研项目。
1987 年,员机械电子部首先提出了在机械行业内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并与1988 年 1 月 1 日颁布了第一个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评价标准》,1997 年又对其进行修订。
该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捉我过安全机械工业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该标准的修订版采用可国家最新版的安全技术标准,覆盖面更宽,知道性和可操作性更强计分更趋于合理。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分为两部分,一是危险程度分级,通过对机械行业1000 多家重点生产经营单位30 余年事故统计分析结果,用18 中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来衡量生产经营单位固有的危险程度,并作为划分为县等级的基础;而是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包括综合管理评价、危险性评价、作业环境评价 3 个方面,主要评价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绩效。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通论》电子教案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通论》电子教案第一章: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新时代国家安全理念1.1 国家安全观的演变历程1.2 新时代国家安全理念的内涵与特点1.3 新时代国家安全观的实践要求第二章: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布局2.1 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构成2.2 政治安全2.3 家庭安全2.4 经济安全2.5 军事安全2.6 文化安全2.7 社会安全2.8 科技安全2.9 网络安全2.10 生态安全2.11 资源安全2.12 核安全2.13 海外利益安全2.14 外空安全2.15 深海安全2.16 极地安全第三章: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与任务3.1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3.2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任务第四章: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4.1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4.2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第五章: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5.1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途径5.2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方法第六章: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案例6.1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活动6.2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成功案例第七章: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7.1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7.2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材的开发与选用第八章: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8.1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挑战8.2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培训第九章: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评价与反馈9.1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9.2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评价的实施与反馈第十章: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展望与建议10.1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发展趋势10.2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政策建议10.3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创新与拓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新时代国家安全理念难点解析:新时代国家安全观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还扩展到了经济、科技、网络、生态等多个领域,要求学生在理解国家安全观的演变基础上,深入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观的实践要求。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摘要:I.引言- 工业控制系统简介-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的重要性II.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的发展历程- 国外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的发展- 我国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的发展III.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的主要内容- 安全完整性等级(SIL)- 可靠性(reliability)- 可用性(availability)IV.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的应用- 石化行业中的应用- 铁路和轨道交通行业中的应用- 其他行业中的应用V.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中的应用-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的国际化发展VI.结论-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作用-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未来发展的展望正文:I.引言工业控制系统(ICS)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随着工业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是评价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对于保障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II.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的发展历程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逐渐受到各国重视。
国外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的发展始于美国,其最具代表性的标准为美国仪表学会(ISA)制定的ISA-99 标准。
该标准对工业控制系统进行了风险评估和安全性等级划分,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国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的发展始于2000 年。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体系,包括GB/T 21109-2007《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工业自动化仪表系统安全》等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为我国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III.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的主要内容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可靠性(reliabil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等方面。
GLP的发展历程

“药品非临床实验管理规范(GLP)”的发展历程药品,是人类保护自身对抗外界的重要武器结晶;在其研究过程中,细化了众多学科领域及其系统工程。
因药品安全问题而产生的药害事件,历史上众多,同时也催生了众多评价体系的诞生。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个话题~GLP,即是这一过程而催生的重要评价系统,且当下已成为药品临床前重要的质量评价体系。
1药品非临床实验管理规范(GLP)/简介药品非临床实验管理规范(GoodLaboratory Practice,GLP),是为了保证新药临床前研究安全性试验资料的优质、真实、完整和可靠,且针对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制定的基本要求;旨在规范新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与可重复性。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对新药能否进入临床研究、预测临床研究的风险程度和最终评价其开发价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一个高质量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遵循GLP,这已是各国主管部门和新药研究单位的共识。
GLP的实施旨在规范药品安全性研究的全过程,包括试验设计、给药、观察、检测、记录、报告等,以确保试验结果能够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受试物的安全性特征。
在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试验资料,将会直接影响审评员的分析、判断与综合评价,这种情况下对药品安全性进行技术审评时会存在许多问题,将会影响评价的科学性;换言之,技术审评人员只有面对规范、真实、完整的研究资料,才能在审评过程中排除诸多的干扰因素或不确定性因素,集中精力关注主要问题或更深层次问题,从而对审评对象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也最终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性。
图1:GLP实验室的质量结构,图片来源于FDA官网2“反应停”推动GLP快速发展!在药物毒理学发展历史上,“反应停”的悲剧无疑是促动人类对药物安全评价沉重的反思的重要事件...1959年,西德儿科医生Weidenbaeh首先报告了一例女婴的罕见畸形,这个畸形婴儿没有臂和腿、手和脚直接连在身体上,很像海豹的肢体,故称为“海豹肢畸形儿”及“海豹胎”。
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现状

表1 我国高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情况
省份
学校名称
获批年份 省份
学校名称
获批年份 省份
河南
郑州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郑州工商学院 河南工程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05 2012 2010
2008
2010 2003 2009
天津 浙江 山西 湖北 湖南 北京
表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西安石油大学 榆林学院
2002 1999
重庆
2015 2015
陕西
重庆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
长安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2000 2011 2006 2010 2002
河北
2001
学校名称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河北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科技学院 石家庄铁道大学
摘 要:我国安全学科是从新中国诞生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2000年之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安全科学与工程为一级 学科,全国开设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有172所。基于此对我国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就业去向进行了分析,就业范围主体为 矿业、建筑、化工及机械电子等领域,反映了安全学科专业人才的就业与我国事故发生的主体行业息息相关。从安全学科 的理论体系、基础概念、学科体系、学科层次、学科人才培养及人们对安全学科的认识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的安全学科发展 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从我国经济、技术发展和人民对安全的发展需求等角度论述了我国安全学科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技 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安全的需求将越来越高,安全学科必将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安全学科;存在问题;就业去向;发展前景
叙述中国食品安全政策的发展历程

叙述中国食品安全政策的发展历程导读:本文是关于叙述中国食品安全政策的发展历程,希望能帮助到您!叙述中国食品安全政策的发展历程刘成江我国的食品安全政策在建国初期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主要侧重于工业卫生和疾病预防。
但是从总体角度来看,新中国初期的食品安全政策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958年1月中央人民政务院第167次会议批准的《卫生部关于全国卫生行政会议与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的报告》一文正式提出了“卫生监管制度”,文中明确提出了“重点推行卫生监督调度”。
1958年我国又实施了放射卫生监督等等,基本形成了各级政府卫生机关领导下的,分别由各级卫生防疫站承担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监督管理体系。
此阶段的食品安全政策对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大都规定明确,但缺乏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1966年——1976年间是新中国历史上比较艰难的岁月,我国的食品卫生工作也没能逃过这一浩劫。
因此,这段时间的食品卫生立法、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卫生检疫防疫工作也几乎全面停顿,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全党工作也由此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食品安全政策也由此迎来了它快速全面发展的春天。
中国的食品安全政策发展首先是进行各项法规制度的完善并实现与国际接轨。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82年以来,卫生监督工作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卫生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得到充实和扩展,卫生监督的手段和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依法监督、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法律手段,总的来说,卫生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法制化和系统化的发展时期。
1981年9月,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食品卫生学术会议对《食品卫生法》的制定进行了专题讨论。
1982年11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食品卫生法》,规定于1983年7月1日试行。
《食品卫生法》是新中国第一部食品安全方面的专门法,也是中国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法。
1985年12月1号颁布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
安全标准化建设简述

安全生产标准化目录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简介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相关激励政策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规则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工作初步成效第六部分:第六部分:几点工作体会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简介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我国已经历了近30 年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 年代,冶金、机械、煤矿等领域率先开展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先后推行了设备设施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和行为标准化。
随着人们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识的提高,特别是在上世纪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引入我国,风险管理的方法逐渐被部分企业所接受, 从此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为设备设施维护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行为动作标准化、安全生产管理活动的标准化等方面。
总结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绩效优良企业的经验、回顾国内外企业安全生产发展历程,结合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和需求,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安全监管手段和监管机制的创新,是企业安全发展的必经阶段.二、目的、意义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实意义: A、企业数量多,监管需求大,采取分级监管的必要性; B、推进企业法制建设、落实主体责任、提升安全条件和提高科技支持贡献率,产生综合、系统合力作用。
C、创新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不排除企业特色管理。
1. 是实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2。
是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3. 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4. 是提高企业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5。
是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6.有助于实现对企业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长治久安;7.有利于推动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提高安全监管水平.三、定义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试行)》《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业安全评价导则》《煤矿安全评价导则》《安全现状评价导则》 《民用爆破器材安全评价导则》《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 企业生产条件评价导则(试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 价导则(试行)》等 10 项安全评价技术导则陆续发布,安全评 价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国家局开始逐步加大力度规范安全评价 机构的技术行为。
自 2001 年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
全监察局)成立。国家局成立后不久,为了延续并继续 加大安全评价工作的力度,5 月 24 日以“安监管办字 [2001]39 号”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 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
2002 年,为适应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配合 当年开始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6月 7日,国 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了《印发《关于加强安全评 价机构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安监管技装字〔2002〕45 号)。该号文件在安全评价的历史上也具有很重要的意 义,它起到了承接并延续、发展原国家经贸委开展起来 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作用,确定了安 全评价的概念,并使原来单一的预评价扩展为安全预评 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状况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等 4 种 类型,覆盖了工程、系统的全部生命周期,适应了安全生产工 作的需要。
2002 年 10 月,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信息与技术装 备保障司组织国内各方面的专家,根据安全生产和安全评价工 作形势的发展需要,在《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 价指南》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出版了《安全评价》一书并广泛发 行。2005 年 4 月再次修订的《安全评价》即将出版发行。
2003 年 3 月 31 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了《安 全评价通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37 号),此后《安全预评价 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
9 2 0 0 5. 4 劳 动 保 护
特 别 关 注Spotlight
件已经基本具备。3 月初,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申请建设项 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的资格批复,这是“十一 号令”颁布后原劳动部批准的第一家安全评价机构资格。
1999 年 5 月 28 日,原国家经贸委颁发《关于对建设项目 (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进行资格认可的通知》(国经
8
劳 动 保 护 2 0 0 5. 4
Spotlight特 别 关 注
须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一定 要做到主体工程和防尘防毒技措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产”,即“三同时”。此后,1978 年 10 月 21 日中共中央颁发了 《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中发[1978]67号),此文 件的颁发是为了扭转十年动乱中形成的企业中劳动保护工作处 于无人负责状态的严重局面。1979 年国务院“国发[1979]100 号”文件提出“新的建设项目要认真做到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搞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 收工作”的要求。1984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 定》(国发[1984]97号)文件中再次强调:“今后各地区、各部门的 基本建设项目和全厂性技术改造,其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 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 连续几年国家在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政策上的导 向,为随后开始推行的安全评价打下了基础。
提 到我国的安全评价就不得不提到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
“三同时”工作,安全评价在我国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三同时” 工作的发展。上世纪 70 年代末期,正值我国十年动乱结束后, 国家开始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时期,1977 年 8 月 24 日原国家劳 动总局会同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物资总局联合发布了《关 于加强有计划改善劳动条件工作的联合通知》([1977]劳护字 105 号),其中第 4 条提出:“在新建、扩建、改建企业时,必
安全评价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文 任建国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在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是劳动行政部门
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而开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直到 2001年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独立承担起 这项工作。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交流的不 断扩大,传统形式上的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工作的内 容、性质、技术手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安全评价等系统安 全工程的技术手段逐步被采用。
1991 年,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 题中,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被列为重点攻关项目。由原劳动部劳 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承担完成的 “易燃、易爆、有毒重 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技术研究”,创造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易燃、 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填补了我国跨行业重大 危险源评价技术的空白,采用定量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事故严 重度伤害模型库,使我国工业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初步从定性 评价进入了定量评价阶段,在此基础上制订了《重大危险源辨 识》国家标准(GB 18218-2000)。
贸安全[1999]500号)文件,安全评价机构的资格认可工作正式 进入了实施阶段。10 月 20 日,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 究中心等 13 家机构首批获得了《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 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证书》,至 2000 年 11 月 6 日,原国家经贸委 分 3 批向 108 家机构授予了 A、B 两类《建设项目(工程)劳 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证书》。1999 年 11 月 28日至 12 月 4日,第一期安全评价人员培训班在青岛市中国石 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举办,共有 137 名学员参加了培 训、考试。
管理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各级劳动部门在 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方面所应履行的职责、遵循的工作程序 和应达到的效果外,还首次规定了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会审前 必须向劳动部门报送拟建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报告(即预 评价报告),这是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首次在政策上确 定了安全评价的重要地位。
1994 年 8 月 15 日,原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与锅炉压力容 器监察局与交通部人事劳动司依据原劳动部、交通部联合颁发 的《港口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暂行办法》的规定, 联合发出《关于认可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劳动安全卫生研究 室的职业安全卫生评价资格的通知(》劳安锅局字[1994]35号), 这是在安全评价机构资格管理的历史上首次由政府管理部门授 予的评价机构资质。
与此同时,为推动和促进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生产经营单位
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实践和应用,1986年原劳动人事部分别向有 关科研单位下达了制订机械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化工厂危险程 度分级、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等科研项目,力求采用系 统安全工程的方法,通过安全评价在我国建立起工业企业安全 风险程度的分级管理制度。1987年原机械电子工业部首先提出 了在机械行业内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并于1988 年1 月1日 颁布了分级方法标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此外,我国 有关部门还颁布了《石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性综合评价办法》 《电子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性评价标准《》航空航天工业工厂安全 评价规程》《兵器工业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标准》《医药 工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性评价通则》,核工业部参照国外标准 对秦山核电站建设项目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大量的实践证明, 开展安全评价是科学、有效地提高我国劳动保护工作科学技术 含量的可靠方法。1988 年 5 月 27 日,原劳动部颁发了《关于 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劳字[1988] 48 号),该《规定》除了明确规定了各级经济管理部门、行业
2003 年 9 月 30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局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 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 号)。《通知》明确规定
“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纳入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对矿 山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物品、使用危险化学品等高危险 行业的建设项目以及具有较大安全风险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 生产评价”,并要求各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要依法严格执行。 2004 年 7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开始实 施,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许可被列入到由国 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使的政府许可事项中。 2004 年10月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了第13 号令《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 20 多年来,我国的安全评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期间经 历了曲曲折折。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环境影响评价、管 理体系认证等其他类似工作的很多的经验、教训。国家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局已将安全评价体系作为安全生产6大技术支撑体 系之一,安全评价体系将为保障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发挥巨大 的作用。 编辑 刘洋
进 入 90 年代后,在认真总结了近十年来开展防尘防毒工程
技术措施综合评价、推动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和 各行业开展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后,原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 局认识到,“三同时”工作在整个劳动保护工作中应占有重要 的地位,“三同时”工作抓好了,可以起到带动整个劳动保护工 作的作用,而“三同时”工作中的重点就是全面推行建设项目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利用这一有效手段,增加劳动保护工作 的科技含量。
1997 年 10月由原劳动部出资进行的三峡建设工程施工安 全评价项目审查会在湖北宜昌三峡建设工地举行。这个项目是 上个世纪我国进行的最大的一项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评价 本身也是当时最大的一个项目。
进 入 1998 年后,3 年前制订的工作规划已经陆续完成,2月
5 日原劳动部颁布了《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 管理办法》(原劳动部第十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 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原劳动部第十作已经全部完成,安全评价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条
特 别 关 注Spotlight
编者按:
随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全面实施,安全评价工作成为监管部门和 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安全评价报告已成为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 对企业如何正确理解安全评价,如何对安全评价提出要求,如何配合评价机构进行评价和企业如何审核评价报 告以及如何应用评价报告消除隐患等问题,本刊组织了本期安全评价专栏。专栏从安全评价的发展历程,政府 对评价机构的监管,评价机构如何正确实施评价以及安全评价工作遇到的问题等几方面阐述了安全评价工作对 企业的作用,也从煤矿、石油石化等几个高危行业的企业安全评价工作的实践,讲解了企业应如何正确实施安 全评价。期望能给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加深对于安全评价工作理解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