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凸透镜及其应用
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1 透镜 课件

课后探究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装 有液体的透明饮料瓶,这是为什么呢?你能通过 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
下课
*
凸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主轴) 2.光心:光心是主光轴上的一点, 通过这点的光线穿过透镜时方向不变。
光心
主光轴
O
C1
C2
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主轴) 2.光心:光心是主光轴上的一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这点的光线穿过透镜时不改变方向。
光心
主光轴
测凸透镜焦距
【合作探究】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A.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B.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 侧,来回
f
移动,使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
C.用刻度尺测量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
离就是该透镜的焦距。
测凸透镜焦距
三条特殊光线
F
F
F
F
1、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 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课堂小结
1.两种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2.几个基本概念: 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又叫发散透镜。 能力要求: 1、会从外形和聚散光特点区分两种不同的透镜;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会画两种透镜三条特殊的光路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超精华)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概念:透镜是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并由此产生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二、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即通过凸透镜的光将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偏离主光轴,即通过凹透镜的光将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四、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会聚于一点,叫实焦点 ,用“F”表示。
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一个凸透镜有 2 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凹透镜: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发散 ,且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不是实际光的会聚点,所以叫做虚焦点,用F表示,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
五、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Ⅰ凸透镜(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3)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王同 学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 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 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 现一个 最小、最亮 的光斑,如图 1所示,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 距为 10.0 cm。
(2)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位于
7.小明在实验室中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如图所示,具体操作如下:
(1)小明在实验室中找到一个凸透镜,但不知道焦距,于 是就用图甲的方法来寻找焦距,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 的焦距为 10.0 cm。
(2)小明把蜡烛摆放至光具座上,在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点燃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后光将 偏向 (选填“偏离”或“偏向”)
主光轴。如果此时再向水透镜中注水,改变
水透镜的凸起程度,折射光偏折的程度将
改变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上
述实验在玻璃容器中喷入蚊香烟雾的目的
是 便于显示光路
。
(2)图乙中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为使像成在 光屏中央,应将水透镜 向下 (选填“向上”或“向 下”)移动。
(3)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 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下移动 凸透镜 (选填“光 屏”或“凸透镜”)。 (4)玲玲将蜡烛移到35 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 不变,应将光屏移至 80 cm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在光 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5)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凹透镜, 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右 (选 填“左”或“右”)移动;如果不移动光屏,并保持凹透 镜的位置不变,玲玲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光屏上也得到 了清晰的像,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应 小于 (选填 “大于”或“小于”)10 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课件

15.50
20.00 实像 等大 倒立
20.50
17.00 实像 放大 倒立
29.00
10.00
不能成像
8.00 虚像 放大 正立
分析上表中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 成虚像?
2. 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 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v>u
04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习题解答
【教材P122~123“练习与应用” 】
1.请分别说一说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如何 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工作的。
解:照相机利用了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 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投影仪 利用了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物体通过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放大镜利用 了物距小于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的规律.
03
随堂演练
随堂演练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透镜移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8_.0__cm; (2)若蜡烛、光屏和透镜如图乙所示,想得到一个倒立等 大的实像,那么需要将光源向_右___移动(选填“左”或 “右”),除了要将光源移动以外,还需要将光屏__靠__近___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1)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A__处,光屏 上出现缩小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C__处,光
屏上出现放大的像;放在 D、F 处时,光屏上不
会成像。
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5.3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课件

C.蜡烛向右移动2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 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D.蜡烛移到20 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到70 cm刻度线处 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 C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 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当物体通过凸透 镜成实像时,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接近焦点 。据此,请你设计一个在阴天估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器 材:凸透镜、刻度尺、发光的白炽灯泡、白纸等)。
将凸透镜正对灯泡并尽可能远离灯泡,另一侧平行地 放一张白纸并来回移动,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 亮,即为焦点F,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即为 焦距f。
8.【新教材改编】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实验器材有:凸透镜、光屏、高度为6 cm 的箭头状光源、卷尺、足够长的实验桌。实验时, 将光源放在凸透镜的左边,光屏放在凸透镜右边,物 距从5 cm开始逐步增加,具体数据如表中所示。各
种物距情况下像的正倒以及在光屏上所成像的高度 均记录在表格中。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5 cm B.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蜡烛的像成在了 光屏中心的下方
C.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移动蜡烛,烛焰仍可 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 能呈现放大的清晰的烛焰的像( D )
3.如图,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填“有”或“没有”)小蜜蜂的像。
(5)小陈将蜡烛从20.0 cm刻度线处移动到35.0 cm刻度 线处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 应向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 移动;当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 80.0 cm刻度线处时,烛 焰在光屏上可成清晰、 放大 (选填“放大”“等大” 或“缩小”)的像;此时小陈将凹透镜放在蜡烛与凸透 镜之间,仅将光屏向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 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即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透镜的原理:光的折射。
两种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形状主光轴和光心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线作用及光路图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特殊光线焦点和焦距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焦距与会聚能力的关系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凹,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平行光: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4.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1)会聚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概念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在光具座上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分别移动烛焰、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下表:物距(u) 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幻灯机u<f 正立放大虚象|v|>u 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焦点)处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处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⑸成虚像时:三、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1透镜(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透镜及其分类:1.概念: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即为薄透镜;2.透镜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透镜的相关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焦点(F):①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②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非实焦点),所以叫虚焦点;(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4.凸透镜和凹透镜总结:【例题1】如图所示,对光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有( )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⑥【答案】C【解析】解: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①③⑤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②④⑥是凹透镜。
故选:C。
【变式1】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②④⑤⑥【答案】C【解析】解:图中的②④⑥,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叫凹透镜;而①③⑤都是中间厚边缘薄,都属于凸透镜,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例题2】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C.甲、乙都为凸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答案】A【解析】解:两束光通过甲后折射光线变的发散了,所以甲是凹透镜;通过乙后折射光线变的会聚了,所以乙是凸透镜。
故选:A。
【变式2】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的方向如图甲、乙所示,则虚线方框内放的透镜是( )A.甲、乙都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凹透镜C.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D.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答案】D【解析】解:由图甲可知,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甲图应是凸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发散了,因此乙图应是凹透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4•南充)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4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2. (2014连云港)微距摄影是指照相机通过镜头拍摄与物体等大或稍小的图象.如图所示,一次微距摄影中,拍摄图象与物体等大,光学镜头等效为一个凸透镜,则物体一定位于()A.两倍焦距以外 B.两倍焦距上C.两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 D. 1倍焦距以内3.(2014•海南)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A.放大镜 B.幻灯机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4.(2014•长沙)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它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凹透镜 D.近视眼凸透镜5.(2014•邵阳)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看离他1.5m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A.小于10cm B.大于10cm小于20cm C.大于20cm D.等于10cm6.(2014•东营)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7.(2014•泰安)在某些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m8.(2014•威海)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9.(2014•包头)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10.(2014•聊城)使用下列光学器材,能使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平面镜11.(2014•凉山州)小琳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她先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在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物体等大的像;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5cm 处时,在光屏上将出现()D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光屏上接收不到像12.(2014•曲靖)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A.大于30cm B.小于15cm C.等于30cm D.大于15cm小于30cm13.(2014•贵阳)去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D.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14.(2014•梅州)以下光学器件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A.潜望镜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投影仪15.(2014年临沂市)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放大作用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6.(2014龙东).中学生小明发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的物体,老师告诉他可能患上了(填“近视”或“远视”)眼病,需要佩戴透镜矫正。
17. (2014年汕尾市)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它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选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选填“实”或“虚”)像。
18.(2014•曲靖)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镜,使太阳光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19.(2014•湖北)某人在眼镜店所陪的眼睛是+200度,它是眼镜片(选填“近视”或“远视”).站在山下用相机拍摄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如果所用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范围是.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5分)20. . 请在图2中的虚线框内画出能矫正该眼睛视力的透镜.21. (2分)(2014•绥化)完成如图光路图.22.(2014•绥化)完成如图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23.(2014•齐齐哈尔)某实验小组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探究过程中,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2)上述问题解决后,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位置,移动光屏后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有.接下来他们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倒立、的实像.(3)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调.24. (2014•滨州)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的光斑.图(1)是调整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2)小滨按照图(2)装好实验器材,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无论怎样调节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他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3)当蜡烛在光具座A处时,光屏在B处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如图(3)所示,现将蜡烛由A处向左移动s到C处,为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移动(选填“左”或“右”),移动距离s′ s(选填“<”或“>”);这次成的实像(填像的特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答案:A解析: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5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5cm.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14cm处,此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答案:B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位于两倍焦距上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拍摄图象与物体等大,则物体一定位于两倍焦距上。
3.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情况可知,蜡烛在凸透镜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的凸透镜成像情况,由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可知,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制成的.综上分析,故选C.4.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使原来的光线会聚,故应该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5.答案:A解析:焦距为10cm,乙同学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那么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应该小于焦距,也就是小于10cm,故选A.6.答案:D解析: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故选D.7.答案:C解析: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距镜头距离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所以0.5m 应大于2倍焦距,即0.5m>2f.所以焦距f<0.25m.符合题意的是C选项.故选C.8.答案:B解析: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A错;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B正确;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C错误.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D错误.故选B.9.答案:B解析:当u>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圆柱体的右边Q在f和2f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圆柱体的左边P在2f之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B。
10.答案:A解析: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在U<f 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在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 错误;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在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A.11.答案:D解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在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物体等大的像,说明物体在二倍焦距上,得到焦距为10cm,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5cm处时,物体在焦点以内了,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故选D。
12.答案:A解析:投影仪镜头的焦距为15cm,像距应该在二倍焦距之外,也就是大于30cm。
13.答案:A解析:因为像是倒立的,可以判断成的是实像,凹透镜和平面镜都成虚像,故BCD错误。
14.答案:A解析:潜望镜用的是平面镜。
15.答案:B解析: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故A错;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故B正确;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以内,故C错;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6.答案:近视;凹解析: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的物体,说明他可能患上了近视眼病,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
17.答案:凸透镜; 会聚; 实18.答案:凸透;会聚解析:在阳光下的水滴好比一个凸透镜,把太阳光进行了会聚,同时也会聚了太阳光的能量,使得局部高温,从而伤害汽车的外表。
19.答案:远视;大于50mm小于100mm解析:通常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为正,凹透镜的焦距为负,某人在眼镜店所陪的眼睛是+200度,它是凸透镜,故用来矫正远视眼,是远视眼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