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维修、基本工作原理、电路识图、分部分讲解
全面讲解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修正排版)

全面讲解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修正排版)最详细电磁炉原理讲解、原理简介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通过铁质锅底部的磁条形成闭合回路时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铁质锅体的铁分子高速动动产生热量,然后加热锅中的食物。
、电磁炉的原理方块图三、电磁炉工作原理说明1.主回路图中桥整DB1将工频(50HZ 电流变成直流电流,L1为扼流圈,L2是电磁线圈,IGBT 由控制电路发出的矩形脉冲驱动,IGBT 导通时,流过L2的电流迅速增加。
IGBT 截止时, L2、C12发生串联谐振,IGBT 的C 极对地产生高压脉冲。
当该脉冲降至为零时,驱动脉冲 再次加到IGBT 上使之导通。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产生 25KHZ 左右的主频电磁波,使 陶瓷板上放置的铁质锅底感应出涡流并使锅发热。
串联谐振的频率取之L2、C12的参数。
C11为电源滤波电容,CNR 伪压敏电阻(突波吸收器)。
当 AC 电源电压因故突然升 在时,即瞬间短路,使保险丝迅速熔断,以保护电路。
2.副电源223开关电源式主板共有+5V, +18V 两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18V 供IGBT 的驱动 回路和-220VCNRI10D4nK \2UIIF7275VA CC51DA/Z50VACwI cia [127UF/13C]DVaCFGA29h12O H30 恥 30L4]l"3V ■"!a z O4rTC8n?io7IEceo104.EC13IWUF J KVrcn^□BWVDCDei2SA/4OTVD21 FR107ca'JvT1ECU 4.7ufiQ5fl/ *~4037™I 生 閱ssD11FR107供主控IC LM339和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 +5V供主控MCU 使用。
3.冷却风扇主控IC发出风扇驱动信号(FAN,使风扇持续转动,吸入外冷空气至机体内,再从机体后侧排出热空气,以达到机内散热目的,避免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造成损坏故障。
全面讲解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修正排版)

全面讲解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修正排版)最详细电磁炉原理讲解一、原理简介电磁炉就是应用领域电磁感应冷却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通过铁质锅底部的磁条构成滑动电路时会产生无数大涡流,并使铁质锅体的铁分子高速动动产生热量,然后冷却锅中的食物。
二、电磁炉的原理方块图220v/50hz输入熔断器平衡滤波1:3000互感器桥式整流扼流圈电磁线盘(lc回路)igbt过欠压检测功率检测浪涌检测锅具材质检测同步检测调整反压抑制驱动回路闭环振荡回路主控整18v至风扇5v到cpupwm输出至风机至蜂鸣cpu控制面板炉面温度检测igbt过热保护电压变换流18v至驱动三、电磁炉工作原理表明1.主回路图中桥整db1将工频(50hz)电流变为直流电流,l1为扼流圈,l2就是电磁线圈,igbt由控制电路收到的矩形脉冲驱动,igbt导通时,穿过l2的电流快速减少。
igbt截至时,l2、c12出现串联谐振,igbt的c极对地产生高压脉冲。
当该脉冲降到为零时,驱动脉冲再次加进igbt上并使之偏压。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最终产生25khz左右的主频电磁波,并使陶瓷板上置放的铁质锅底感应器出来涡流并使锅咳嗽。
串联谐振的频率挑之l2、c12的参数。
c11为电源滤波电容,cnr1为压敏电阻(突波吸收器)。
当ac电源电压因故忽然再升在时,即为瞬间短路,并使保险丝快速ERM,以维护电路。
2.副电源开关电源式主板共有+5v,+18v两种稳压回路,其中桥式整流后的+18v供igbt的驱动回路和供主控iclm339和风扇驱动回路使用,由三端稳压电路稳压后的+5v供主控mcu使用。
3.冷却风扇主控ic收到风扇驱动信号(fan),并使风扇持续旋转,排出外冷空气至机体内,再从机体后侧排泄热空气,以达至机内散热器目的,防止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导致损毁故障。
当风扇支撑不了或散热器不当,igbt表贴热敏电阻将北基宜信号传送至cpu,暂停冷却,同时实现维护。
电磁炉原理与维修精讲

电磁炉工作原理与故障分析讲座目录第一章电磁炉的基本工作原理的介绍................... ..3第二章电磁炉组装结构图............................ ..5第三章电磁炉的基本加热功能及保护功能介绍............. ..7第四章电磁炉的原理图各功能部分的分析................ .9第五章电磁炉常见异常故障分析之葵花宝典” ...... .32第六章电磁炉元器件的认别及其测量方式................. .43第七章电磁炉上元器件的规格与作用简介............... .48电磁炉由于具有热效率高、使用方便、无烟熏、无煤气污染、安全卫生等优点,非常适合现代家庭使用结果。
■"尸 l - * ■■ * l N, ■ ■ f ■ f ar1 ・r1 1* <! * .:-*j■*i•■ * ■ * ・‘鶯 1■ ■ ■晖•■ ■ ■ ■ ■ # ■tIM,♦■■■ HI第一章 电磁炉的基本工作原理的介绍电磁炉的加热原理电磁炉又称电磁灶,分为工频(低频)和高频两种。
其中,工频电磁炉工作简单可靠 ,但躁声大,热效率 低,这里所说的电磁炉指高频电磁炉。
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工作原 理。
由整流电路将50/60HZ 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AC-DC-AC 、交流-直流-交流),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 电压转换成频率为 20〜35KHZ 的高频电压,高速变化的电 流流过线圈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金属器皿底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器皿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器皿内的东西,达到用户使用的如图1Iron cauidroc Vortex flow]'° ifc 坂Ceramic tacepiaite'.III -・h流滤波后得到的脉动直流转换为高频电流 ,通过加热线圈建立高频磁场 ,磁力线经线圈与金属器皿底部构成的磁回路穿透炉面作用于锅底,利用小电阻大电流的短路热效应产生热量,在锅底形成涡流而发热,起到加热器皿中的食物的作用 。
电磁炉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前言本章一共2节主要介绍电磁炉的工作原理、系统部件组成以及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技术工作人员。
第1节 电磁炉工作原理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电流经过线盘产生变化磁场,磁场感应到炉面上的铁质锅具底部产生涡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直接使得锅具底部迅速发热,进而使得食物得到加热。
电磁炉由交流电输入部分、大电流整流滤波输出部分、线盘高频振荡电路部分 、开关电源部分 等功能模块组成。
下面将介绍电磁炉的不同功能模块工作原理以及电磁炉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如下图是电磁炉的结构图。
工作结构图电路原理图(见附图1)交流电输入部分市电220V经接插件L1、N1接入电路。
电路开始通电。
由于电磁炉工作电流较大,接插件N1、L1和保险管两端引脚焊接必须牢固,目的是避免接触不良。
电磁炉的保险丝是个保护装置,在更换的过程中要选用同型号的更换。
(过小电流不够过、易熔断。
过大保护失去作用)。
所以16A/250V的保险丝不能随意改动或代换(更不能直接短路)。
L1、N1之间有电容C1,该电容既能防止电磁炉工作产生的高频干扰脉冲窜入市电网干扰其他电器,又防止市电网的干扰脉冲窜入电磁炉电路影响其工作。
该电容的容量通常为2uF—5 uF。
如图所示大电流整流滤波输出部分市电经过桥式整流器BG1(桥堆)整流出来再经过L1、C4滤波后输出300V 直流电,为线盘高频振荡供电。
BG1是个大电流高耐压器件,其规格为20A800V。
当其烧坏后,不能随意用其它整流器代替。
一定要用同型号或比它更大电流高耐压的整流器(外观、管脚、接口相同)替换。
L1扼流圈、C4电容组成倒L型滤波电路。
作用是把整流出来的直流脉动成分滤去,使输出波形更加平滑。
当C4、8uF/400V(DC)电容击穿短路时,保险丝会烧断,整流器也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此电容容量变值时(变小),直流输出300V电压会明显下降,当C4没有容量时,也会导致烧IGBT,维修时要特别注意。
如图所示线盘高频振荡电路CN3、CN4(接上线盘)与C5、IGBT1组成一个高频振荡电路(振荡频率一般为20KHz —40KHz之间)。
电磁炉工作原理分析与讲解(多图教程)

电磁炉工作原理分析与讲解(多图教程)电磁炉基本原理介绍1.电磁炉加热和工作原理简介;2.电磁炉主要元件介绍;3.电磁炉电路各模块原理讲解;1.电磁炉加热和工作原理简介1.1电磁炉加热和工作原理简介;1.2 电磁炉原理方框图;1.3 LC振荡电路;1.1电磁炉加热和工作原理简介1.2 电磁炉原理方框图1.3 LC振荡电路示意图2.电磁炉主要元件介绍2.1 QF808单片机简介;2.2 RS2007M整流桥介绍;2.3 LM339集成电路介绍;2.4 IGBT简介;2.5 74HC164移位寄存器介绍;2.1 QF808单片机简介QF808为前锋和台湾中颖共同研发的一款单片机,存储器大小为64K bits ROM,里面集成5个比较器,6通道8位ADC转换,2个8位定时计数器,8位高速PWM脉冲输出,内部频率复合放大器,在线振荡时钟电路,在线看门狗定时器,采用低电压复位;2.2 RS2007M整流桥介绍;电压输入范围为50到1000V,承受电流最大为20A;特点为输出电流大,抗大电流冲击能力强,能承受较高的峰值反向电压;2.3 LM339集成电路介绍LM339内置四个翻转电压为6mV的电压比较器,当电压比较器输入端电压正向时(+输入端电压高于-入输端电压), 置于LM339内部控制输出端的三极管截止, 此时输出端相当于开路; 当电压比较器输入端电压反向时(-输入端电压高于+输入端电压), 置于LM339内部控制输出端的三极管导通, 将比较器外部接入输出端的电压拉低,此时输出端为0V。
2.4 IBGT简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u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简称IGBT,是一种集BJT的大电流密度和MOSFET等电压激励场控型器件优点于一体的高压高速大功率器件;IGBT有三个电极,分别称为栅极G(也叫控制极或门极) 、集电极C(亦称漏极)及发射极E(也称源极),将场效应管作为推动管,大功率达林顿管作为输出级就构成了IGBT开关管;2.5 74HC164移位寄存器介绍74HC164为8位移位寄存器,现有电磁炉的面板显示项目较多,对单片机端口要求叫多,而现有单片机端口有限,为了达到显示电路的控制,现需要采用移位寄存器来扩展控制口;74HC164是8为串行输入并行输出单向移位寄存器;A,B为串行码输入端,MR为清零输入端,CLJ为时钟脉冲的输入端,IC随着时钟脉冲上升沿的到来,A,B相与后状态依次由Q0移向Q7;如下图:3.电磁炉电路各模块原理讲解3.1 EMC防护电路和整流电路3.2 高频谐振电路3.3 驱动电路3.4 同步电路及反压保护电路3.5 温度检测电路3.6 高低电压监测电路3.7 电压浪涌保护电路3.8 电流浪涌保护电路3.9 电流检测电路3.10 风扇电路蜂鸣器电路3.11 电源电路3.12 按键电路3.13 显示电路3.1 EMC防护电路和整流电路FUSE1为保险管,其规格为15A/250V,此款电磁的最高功率为2100W,AC220V其工作的最大电流为9.6A,正常状态下,不会超过保险管的正常值。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与检修大全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与检修大全————————————————————————————————作者:————————————————————————————————日期:第一章电磁炉的工作原理1、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概述当电磁炉在正常工作时,电磁炉线盘上的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在锅具底部反复切割变化使锅具底部产生环状电流(涡流),并利用小电阻大电流的短路热效应产生热量。
2、PD16电磁炉电原理图3、PD16电磁炉的工作方框图第二章电磁炉主要部件功能1、陶瓷板:进口高级耐热晶化陶瓷板。
2、高压主基板:构成主电流回路。
3、低压主基板:电脑控制功能。
4、LED线路板:显示工作状态和传递操作指令。
5、线盘:将高频交变电流转换成交变磁场(PAN)。
6、风扇组件:散热辅助元件(FAN)。
7、IGBT:通过低电流信号、控制大电流的通断(IGBT)。
8、桥式整流块: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BD101)。
9、热敏电阻件:将热量信号传递到控制电路。
10、热开关组件:感应IGBT工作温度,从而保护IGBT由于过热损坏。
第三章电磁炉集成块功能1、C80C49-143A:中央处理器集成快(Ic1)。
2、SN7407N:高压输出缓冲器/驱动器(Ic2)。
3、HD74LS145:四—十线译码器/驱动器(Ic4)。
4、LM339:低功耗、低失调电压比较器(Ic5、IC6)。
5、TA8316S:驱动器(Ic3)。
第四章电磁炉的工作原理(PD16)电磁炉220v工频交流由ACIN插口接入,通过保险丝F101防止内部电路的过载及短路。
V A为并联压敏电路,防止外部供电电压过高,往往为烧毁自身来保护后级电路的安全。
C101为滤波电容,容量为2UF。
C101后级为大功率桥式整流块,可将前级的220v工频交流电整流为脉动直流电,脉动直流电通过扼流圈和C102的平滑滤波,将相对平稳的直流电供向下级PAN电磁线盘,PAN线盘与C103振荡电容组成LC振荡电路,从而在线盘上产生交变磁场。
电磁炉工作原理与故障分析上篇(多图)

电磁炉工作原理与故障分析上篇(多图)目录第一章电磁炉的基本工作原理的介绍第二章电磁炉组装结构图第三章电磁炉的基本加热功能及保护功能介绍第四章电磁炉的原理图各功能部分的分析第五章电磁炉常见异常故障分析之“葵花宝典”第六章电磁炉元器件的认别及其测量方式第七章电磁炉上元器件的规格与作用简介电磁炉由于具有热效率高、使用方便、无烟熏、无煤气污染、安全卫生等优点,非常适合现代家庭使用第一章电磁炉的基本工作原理的介绍电磁炉的加热原理电磁炉又称电磁灶,分为工频(低频)和高频两种。
其中,工频电磁炉工作简单可靠,但躁声大,热效率低,这里所说的电磁炉指高频电磁炉。
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工作原理。
由整流电路将50/60Hz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AC-DC-AC、交流-直流-交流),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35KHz的高频电压,高速变化的电流流过线圈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金属器皿底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器皿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器皿内的东西,达到用户使用的结果。
如图1图2如图2。
电磁感应加热的基本过程,至少需要整流单元、功率开关管、功率开关管驱动控制单元、加热线圈单元及锅具等部件。
电磁炉是运用高频电磁感应原理加热。
它将市电整流滤波后得到的脉动直流转换为高频电流,通过加热线圈建立高频磁场,磁力线经线圈与金属器皿底部构成的磁回路穿透炉面作用于锅底,利用小电阻大电流的短路热效应产生热量,在锅底形成涡流而发热,起到加热器皿中的食物的作用。
一般来讲,器皿一般是用钢质、铁质材料来加热,铝、铜由于表面电阻率太小,而不易被加热,陶瓷、木等又由于表面电阻率太大,使产生电流太小,所以也不易被加热。
第二章电磁炉组装结构图电磁炉整机零件一般包括如下:1、陶瓷板:又叫微晶玻璃板,位于电磁炉顶部,用于锅具的垫放,具有足够机械强度,耐酸碱腐蚀,耐高低温冲击。
2、上盖:用耐温塑料制成,作为电器的外保护壳。
电磁炉维修必知的电路知识图示

电磁炉维修必知的电路知识图示电磁炉检修从识图开始一、主回路的主谐振电路高低压保护监测电路——CPU检测输入电压信号后发出动作命令1、判别输入的电压是否在充许的范围之内,否则停止加热,并发出报警信号。
2、判别输入电压是否高电压,根据输出功率是否为低功率(1300W以下),进行升功率,目的是为了减小IBGT在高压小功率时,出现硬导通,即IBGT提前导通,来减小IGBT的温升,根据高功率(1800W以上),配合炉面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线盘温升高,如果温升高,可适当的降功率,从而保证线盘不会因为温升高而烧毁。
3、与电流检测电路形成实际工作功率,CPU智能的计算出功率的大小再与CPU内部设定的功率值作比较,去控制PMW脉宽调制的大小,稳定输出所需各档的大小功率。
4、通过电流AD配合,保持高压是恒定功率输出。
二、 IGBT驱动电路作用:保护IGBT可靠导通与关断。
IGBT驱动电压至少需要16V,Q1(PNP管)、Q2(NPN管)组成推挽式驱动电路,它们的工作原理是:1、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Q2导通,Q1截止,18VDC电压流通,给IGBT的G极提供门极电压,IGBT导通。
线盘开始储能。
2、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Q2截止,Q1导通,IGBT的G极接地,IGBT关断。
此时线盘感应电压对谐电容放电,形成了LC振荡。
3、R6电阻在三极管截止时,把IGBT的G极残余电压快速拉低。
C11电容作为高频旁路,另外作为平缓驱动电路波形作用,ZD1稳压管,稳定IGBT的G极电压,预防输入电压过高时,损坏IGBT。
在检锅时,如图2.1所示,波形不是很理想,有点变形。
当检到锅工作后,如图2.2所示,控制推挽电路的波形与驱动IGBT波形很相似,功率越大,波形的高电平的宽度越大,B点的波形底部平,原因是LM339控制的一路内部三极管导通接地。
而A点的波形底部比地略高一点。
再回到零电压。
此电路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上电烧机,为驱动电路输出高电平导致,温升高、瓷片电容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C30有电压,而V1很热,则为+5V负载短路,应查C31及+5V负载电路。
+5V偏高时,应为V1不良。
+5V偏低时,应为V1或+5V负载过流,而负载过流V1会很热。
(5)待机时Q3基极电压应小于0.3V,风扇不转动。
若开机时高于0.7V,风扇不转动,则Q3或风扇不良。
(6)DW3正端电压应小于0.12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则查Q1、Q4是否正常,若Q1、Q4正常,查U289脚外围的相关元件。
(7)VAC电压过高或过低----过高检查R40,过低查C33、R39、C32、R38。
(8)V3电压过高或过低----过高检查R15、R14、, 过低查R16、C12。
(9)V4电压过高或过低----过高检查R1、R17, 过低查R28、C25。
(10)Q5基极电压过高或过低----过高检查R44、, 过低查R44、C35。
a)动检时IGBT基极电压----首先确认电路符合<<主板测试表>>中第1~10试步骤标准要求,如果不符则对应上述方法检查,如确认无误,测DW3正端电压如有间隔试探信号电压,则检查IGBT推动电路,如DW3正端电压点没有间隔试探信号电压出现,再测Q1、Q4发射极有否间隔试探信号电压,如没有,则检查振荡电路、同步电路,如果Q1、Q4射极没有间隔试探信号电压,再测CPU第10脚有否间隔试探信号电压, 如没有,则检查C27、C28、C29、,如果CPU第10脚没有间隔试探信号电压出现,则为CPU故障。
(11)动检时IGBT G极试探电压过高----检查R21、R22、C13、D6。
(12)动检时IGBTG极试探电压过低----检查C27、C28、C29、LM339。
(13)动检时风扇不转----测CN12两端电压高于11V应为风扇不良,如CN12两端没有电压,测CPU第15脚如没有电压则为CPU不良,如有请检查Q3、R27。
(14)通过主板1~13步骤测试合格仍不启动加热----故障现象为每隔3秒发出“嘟”一声短音(数显型机种显示E1),检查互感器CT1次级是否开路、C10、C11是否漏电、D1~D4有否不良,如这些零件没问题,请再小心测试IGBT G 极试探电压是否低于1.5V。
3.3 故障案例3.3.1 故障现象1 : 放入锅具电磁炉检测不到锅具而不启动,指示灯闪亮,每隔3秒发出“嘟”一声短音(数显型机种显示E1), 连续1分钟后转入待机。
分析 : 根椐报警信息,此为CPU判定为加热锅具过小(直经小于10cm)或无锅放入或锅具材质不符而不加热,并作出相应报知。
根据电路原理,电磁炉启动时, CPU先从第10脚输出试探PWM信号电压,该信号经过PWM脉宽调控电路转换为控制振荡脉宽输出的电压加至G点,振荡电路输出的试探信号电压再加至IGBT推动电路,通过该电路将试探信号电压转换为足己推动IGBT工作的试探信号电压,另主回路产生试探工作电流,当主回路有试探工作电流流过互感器CT1初级时,CT1次级随即产生反影试探工作电流大小的电压,该电压通过整流滤波后送至CPU第5脚,CPU通过监测该电压,再与VAC电压、VCE电压比较,判别是否己放入适合的锅具。
从上述过程来看,要产生足够的反馈信号电压另CPU判定己放入适合的锅具而进入正常加热状态,关键条件有三个 : 一是加入IGBT G极的试探信号必须足够,通过测试IGBTG极的试探电压可判断试探信号是否足够(正常为间隔出现1~2.5V),而影响该信号电压的电路有PWM脉宽调控电路、振荡电路、IGBT推动电路。
二是互感器CT须流过足够的试探工作电流,一般可通测试IGBT是否正常可简单判定主回路是否正常,在主回路正常及加至IGBT G极的试探信号正常前提下,影响流过互感器CT1试探工作电流的因素有工作电压和锅具。
三是到达CPU第5脚的电压必须足够,影响该电压的因素是流过互感器CT1的试探工作电流及电流检测电路。
以下是有关这种故障的案例:(1)测+18V电压高于22V,按3.2.2<<主板测试不合格对策>>第(3)项方法检查,结果发现Q2击穿。
结论 : 由于Q2击穿,造成+18V电压升高,另U2D正输入端V9电压升高,导至加到U2D负输入端的试探电压无法令IC2D比较器翻转,结果IGBT G极无试探信号电压,CPU也就检测不到反馈电压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
(2)测IGBT G极没有试探电压,再测V7点也没有试探电压, 再测G点试探电压正常,证明PWM脉宽调控电路正常, 再测DW3正极电压为0V(启动时CPU应为高电平),结果发现CPU第17脚对地短路,更换CPU后恢复正常。
结论 : 由于CPU第17脚对地短路,造成加至U2C 负输入端的试探电压通过LM339被拉低, 结果IGBTG极无试探信号电压,CPU也就检测不到反馈电压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
(3)测IGBT G极试探电压偏低(推动电路正常时间隔输出1~2.5V), 按3.2.2<<主板测试不合格对策>>第(15)项方法检查,结果发现C29漏电。
结论 : 由于C29漏电,造成加至振荡电路的控制电压偏低,结果IGBTG极上的平均电压偏低,CPU因检测到的反馈电压不足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
(4)按3.2.1<<主板检测表>>测试一切正常, 再按3.2.2<<主板测试不合格对策>>第(17) 项方法检查,结果发现互感器CT1次级开路。
结论 : 由于互感器CT1次级开路,所以没有反馈电压加至电流检测电路, CPU因检测到的反馈电压不足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
(5)按3.2.1<<主板检测表>>测试一切正常, 再按3.2.2<<主板测试不合格对策>>第(17) 项方法检查,结果发现C11漏电。
结论 : 由于C11漏电,造成加至CPU第5脚的反馈电压不足, CPU因检测到的反馈电压不足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
(6)按3.2.1<<主板检测表>>测试到第8步骤时发现V3为0V,再按3.2.2<<主板测试不合格对策>>第(8)项方法检查,结果发现R15开路。
结论 : 由于R15开路, 另U2A比较器因输入两端电压反向(V4>V3),输出OFF,加至振荡电路的试探电压因U2A比较器输出OFF而为0,振荡电路也就没有输出, CPU也就检测不到反馈电压而不发出正常加热指令。
3.3.2 故障现象2 : 按启动指示灯指示正常,但不加热。
分析 : 一般情况下,CPU检测不到反馈信号电压会自动发出报知信号,但当反馈信号电压处于足够与不足够之间的临界状态时,CPU发出的指令将会在试探→正常加热→试探循环动作,产生启动后指示灯指示正常, 但不加热的故障。
原因为电流反馈信号电压不足(处于可启动的临界状态)。
处理方法 : 参考3.3.1 <<故障现象1>>第(4)、(6)案例检查。
3.3.3 故障现象3 : 开机电磁炉发出两长三短的“嘟”声((数显型机种显示E2),响两次后电磁炉转入待机。
分析 : 此现象为CPU检测到电压过低信息,如果此时输入电压正常,则为VAC检测电路故障。
处理方法 :检查R39、R40、C32、C33。
3.3.4 故障现象4 : 插入电源电磁炉发出两长四短的“嘟”声(数显型机种显示E3)。
分析 : 此现象为CPU检测到电压过高信息,如果此时输入电压正常,则为VAC检测电路故障。
处理方法 :检查R38。
3.3.5 故障现象5 : 插入电源电磁炉连续发出响2秒停2秒的“嘟”声,指示灯不亮。
分析 : 此现象为CPU检测到电源波形异常信息,故障在过零检测电路。
处理方法 : 检查零检测电路R38、R39、R40、C32、C33、D16均正常,根据原理分析,提供给过零检测电路的脉动电压是由D17、D18和整流桥BG1内部交流两输入端对地的两个二极管组成桥式整流电路产生,如果BG1内部的两个二极管其中一个顺向压降过低,将会造成电源频率一周期内产生的两个过零电压其中一个并未达到0V(电压比正常稍高),CPU6脚在该过零点时间因电压未能消失而不能停止,CPU6在此时仍为低电平,从而造成了电源每一频率周期CPU检测的过零信号缺少了一个。
基于以上分析,先将R38换入2.7K电阻(目的将R38上的分压电压降低,以抵消比正常稍高的过零点脉动电压),结果电磁炉恢复正常。
虽然将R38换成2.7K电阻电磁炉恢复正常,但维修时不能简单将电阻改6.8K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产生本故障说明整流桥BG1特性已变,快将损坏,所己必须将R38换回6.8K电阻并更换整流桥DB。
3.3.6 故障现象6 : 插入电源电磁炉每隔3秒发出报警声(数显型机种显示E6)。
分析 : 此现象为CPU检测到按装在微晶玻璃板底的锅传感器(负温系数热敏电阻)开路信息,其实CPU是根椐第8脚电压情况判断锅温度及热敏电阻开、短路的,而该点电压是由R4、热敏电阻分压而成。
处理方法 : 检查R4是否开路、锅传感器有否插入及开路(判断热敏电阻的好坏在没有专业仪器时简单用室温或体温对比<<电阻值---温度分度表>>阻值)。
3.3.7 故障现象7 : 插入电源电磁炉每隔3秒发出报警声(数显型机种显示E4)。
分析 : 此现象为CPU检测到按装在微晶玻璃板底的锅传感器(负温系数热敏电阻)短路信息,其实CPU是根椐第8脚电压情况判断锅温度及热敏电阻开/短路的,而该点电压是由R4、热敏电阻分压而成。
处理方法 : 检查R4是否开路、锅传感器是否短路(判断热敏电阻的好坏在没有专业仪器时简单用室温或体温对比<<电阻值---温度分度表>>阻值)。
3.3.8 故障现象8 : 插入电源电磁炉每隔3秒发出报警声(数显型机种显示E7)。
分析 : 此现象为CPU检测到安装在散热器的TH传感器(负温系数热敏电阻)开路信息,其实CPU是根椐第8脚电压情况判断散热器温度及TH开/短路的,而该点电压是由R8、热敏电阻分压而成。
处理方法 : 检查R8是否开路、TH有否开路(判断热敏电阻的好坏在没有专业仪器时简单用室温或体温对比<<电阻值---温度分度表>>阻值)。
3.3.9 故障现象9 : 插入电源电磁炉每隔3秒发出报警声(数显型机种显示E6)。
分析 : 此现象为CPU检测到安装在线圈上的TH传感器(负温系数热敏电阻) 短路信息,其实CPU是根椐第7脚电压情况判断锅具温度及TH开/短路的,而该点电压是由R4、热敏电阻分压而成。
处理方法 : 检查R4是否开路、TH有否短路(判断热敏电阻的好坏在没有专业仪器时简单用室温或体温对比<<电阻值---温度分度表>>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