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壁后化学注浆在xxx矿回风立井的应用与探索
赵楼矿井千米立井井筒壁后注浆实践

三灰 , 实际揭露涌水量 6 , 0 m 比预计的悬殊更大。
3 井筒施 工情 况
主井井筒掘砌施工过程 中 , 大涌水量达 5 m &, 最 0 3 先后进 行 了 5次壁后注浆和 5次工 作面预注浆 ; 井筒到底后 , 井壁各 段 累积淋水量达 4 m 。副井井筒掘砌施工过程 中, 5 最大涌水 量 19 0 m ̄ ,先后 进行 了 5次壁后注浆 和 4次工作面预注浆 ; 井筒 落底后 , 井壁 剩余 淋水量仍有 4 . 3 75 &。风井井筒掘砌施 m 工过程 中, 最大涌水量达 7 m , 2 先后进行 了 5次壁后注浆和 6次 工作 面预 注 浆 ;井 简 落 底 后 ,井 壁 剩余 淋水 量 仍 有
维普资讯
煤矿 现 代 化
20 年第3 08 期
总第8 期 4
赵楼矿井千米立井井筒壁后注浆实践
兖矿集 团 陈俊焰
摘 要 针对赵楼矿井近 千米深井井筒, 风化基岩裂 隙发育 , 涌水大 ; 基岩 段含水层 多, 井壁漏水大 的 情况, 采取井壁壁后 注浆方式进行封堵井壁漏水。通过大段高逐段上行注浆、 下行检查复注 的方式 , 有效控 制 了井壁漏水 , 达到 了预期注浆效果 。 关键词 立井井筒 壁后注浆
4 井壁 淋水治 理方 案
根据井筒 揭露 围岩特性 和井壁淋水主要在含水层位施工 接 茬 位 置 漏 水 的 特 点 , 定采 用 井 壁 壁 后 注 浆 方 式 。井 壁壁 后 确 注浆采用上行和 下行注浆方式相结合 。即从总 的注浆方式来 看, 是上行式 , 从井壁 下部逐段 向上进行 。在注浆段 高内, 则是 从上向下的下行式 。上行式注浆结束 后 , 由上至下对个别 出 再
试议注浆技术在新元矿回风立井中的应用

见煤
合
计
4 5
12 7
2 21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0 5 6 3 ( 0 0 0 — 2 2 0 10 — o 3 2 1 )9 0 2— 3
S I E HI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C— C O M TO E E O M N T N C N MY
4
井筒净直径距离 , 05m; 取 . L为孔间距 , 27 取 . m。 5
计算得 : = . , 8 。 N 78 取 个 5
5
l5 3
l0 8
25 2 20 7 35 l
8 l 一0l0 2 45 .来自 1 6过 K 2
6 7 8
注浆孔径 向倾角计算公式 为 :
和地质层位等综合 因素 , 判断出水 为距 工作 面下 6m处 K 2石灰
止浆垫凝 固 7天后 , 对滤水层、 口管进行钻孔及注浆工作。 孔
() 1钻孔。本次工作面预注浆共设计钻孔 l O个( 中检查孔 其 2个 )单孔设计钻进 1 , 6m。按照布孔参数 , 先钻 注单 号孔 , 再钻
注双号孔 , 最后检查孔 。钻进前孔 口管必须安装 防突水 装置 , 选 用 Q 一 10 0 B风动潜孔钻机 , d9 m 冲击钻头 , 配 0m 按设计单孔 钻进深度 1 无芯钻进( 图 1 表 1。 6m, 见 、 ) 在钻进过程 中出现涌水 ( 大于 3m )立即进行注浆施工 , , 以免较 大水 量涌出 , 并换下一
孔进行钻注施工。
岩出水 。主要原因是采掘炮震影 响导 致次生裂隙与石灰岩 含水
裂隙导通 。针对 涌水 , 我们制定 “ 强排水 至井底 , 中间设置转水
井筒壁后注浆在矿山中的应用

1 1 0 . 0 r n段 井 壁 注 浆 后 对 工 作 面 和塌 落 区注
该 井没有 打井 筒检 查孔 , 缺乏 可靠 的地质 资料 。 根 据井 筒施工 中 的揭露 地 层 情 况 来 看 , 井深 3 2 2 m
标 高 以上段岩 石 较破 碎 , 采 用 钢 筋混 凝 土 支 护 ; 3 2 2
井简 壁后 注 浆在 矿 山 中的应 用
姜德 福
( 沈 阳有 色 冶 金 设计 研 究 院 , 辽宁 沈 阳 1 1 0 0 0 3 )
摘
要: “ 注浆堵水” 是 治 理 大 水 矿 山 经 常 使 用 的 一 种 方 法 。 辽 宁 省 凌 源 某 金 矿 混 合 井 掘 进 到 深
部, 由 于 岩石 条 件 变 得 较 破 碎 , 井 下涌水 量突然增 大, 造 成 井 简 被 淹 。该 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首 先 预 埋 止 浆 垫加固注浆导管、 滤水桶 , 通过理论计算确定止浆垫厚度及高度 , 并浇筑止浆垫 ; 然 后 架 设 施工平台 , 预埋工作面和塌落区注浆 导管、 安装注浆设 备 ; 最 后 进 行 工 作 面 壁 后 混 凝 土 充 填、 注浆 加 固封 水 的工 艺 流 程 对 该 井 井 筒 进 行 壁 后 注 浆 堵 水 , 并 且 取 得 了 明 显 的效 果 , 使
第 3 3卷 第 1期
2 0 1 7年 O 2 月
有 色 矿 冶
N0N— FERROUS MI NI NG AND M ETALLURGY
Vo 1 .3 3 .№ 1 Fe br u a r y 2 01 7
文章编号 : l O O 7 —9 6 7 X( 2 O l 7 ) O l 一1 2 —0 5
井筒壁后注浆技术在天马山矿的工程应用

井筒壁后注浆技术在天马山矿的工程应用摘要:天马山副井井筒采用壁后注浆,根据实测涌水量将井筒分为重要与次要出水治理段,配置不同比级的水泥浆液,采用不同比例的水泥-水玻璃深浅孔结合的布孔方式,井筒涌水量由154.3m3/h降至14.0 m3/h,注浆堵水率达到90%以上,取得良好的注浆效果。
关键词:涌水量壁后注浆注浆参数天马山副井井筒掘砌到底,在转入井筒装备拆除过程中,突遇井筒涌水量增大,先后采用了工作面直接堵漏、壁后导水等治水措施,但效果均不太理想,导致井筒装备拆除工作一度受阻,迫切需要针对天马山水文地质现状,制定壁后注浆治理方案。
经过三个月的壁后注浆,效果十分明显。
根据2016年7月5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井筒排水量计59.6万m3(井筒涌水量约为150m3/h)。
1工程概况天马山副井井口标高为+63.0m,井底标高为-761.9m,井深824.6m。
井筒中心坐标X=21323.0179,Y=79081.3077,副井井筒净径5m,支护厚度300mm。
副井于2013年4月开始井筒掘砌,掘砌期间由于井筒涌水量较大,分别采用了工作面直接堵漏、壁后导水等治水措施,但效果不太理想。
在井筒装备拆除期间,已完成对标高-229m~-495m段的壁后注浆工作,壁后注浆效果较理想,但副井经持续强降雨后工程条件出现了重大变化,根据现场对比分析,150m3/h的涌水量以井壁大面积渗水和井壁局部孔状喷水为主[1],且井筒实际涌水量随季节有一定波动。
2井筒涌水量大的原因分析天马山矿区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势南、北、东三面较高,中间及西部较平坦、开阔。
区内构造发育,有多组褶皱和断裂构造。
且区内有碳酸盐类岩溶裂隙水。
与周边矿山地下水水力联系十分密切,周边矿山因停产或关闭,停止井下排水,造成排水降落漏斗回缩是造成涌水量增大的重要原因。
2016年度地表超强度的降雨,使矿床所在的含水岩组重新获得水源补给,区域性地下水位回升,原来相对稳定的矿坑排水降落漏斗产生回缩现象。
新型注浆材料在回风立井施工中的应用

牙 石
;
;
\ !
石
\ =
\ !
( 接第 6 上 6页) 还 大大 降低 了工 人 的 劳 动 强 度 , 产 生 了较 好 的经济 效益 和社 会效 益 。
参 考文 献 :
[ ] 李 林 辉 . 顶 煤 综 采 1 作 面 的煤 层 注 水 [ ] 工 业 安 全 与 防尘 。 1 放 ] : J.
3 注 浆 施 工
该 出水 段 主 要 为平 顶 山砂岩 裂 隙 涌水 , 曾进 行 过水 泥 、 玻 璃 注浆 。 目前 特 征 : 成 分散 式 淋 水 , 水 形
水 泥注浆 使得 连 通性 本 来 就 差 的 裂 隙 不规 则 分 割 , 裂 隙的连 续性 被破 坏 。此次 注浆 加 固堵水 需要 解决 的 问题 主要有 2个 : 加 固井 壁 和 围岩 , 高井 筒 的 ① 提
得 理想 效果 , 此 恶 性 循 环 , 工 进 行 得 异 常 艰难 。 如 施
井 壁涌 水量 为 8 h 淋水 主要 集 中在 井 深 1 0~ 4m / , 2
12m 段 。 井 壁 涌 水 问 题 如 得 不 到 及 时 治 理 , 有 4 就
可 能造 成井 壁坍 塌 、 井筒 扭 曲变形 等 , 这将 严 重威 胁
白下 而 上低压 注射 化学 浆 , 成致 密 的加 固层 , 形 争取
达 到控 制井壁 出水 量 的要 求 , 当达 到 或 接 近 预期 效
果 时 , 止化 学注 浆 ; 2阶 段 , 深 部 钻孑 进 行 深 停 第 打 L
部 围岩加 固注 浆 。
七
e乱
H
石 \
;
石 \
‘ 7
壁后注浆在竖井施工中的应用

围岩 , 由以碳质 沉凝 灰 岩 为 主体 的地 层 组 成 , 包括 少
量碳 质泥板 岩 、 硅质 沉凝 灰 岩 、 一粗屑 沉凝灰 岩等 。 细
岩组 中层理 一结构 面 I 较 发育 , 层 状结 构 (I) 3 2 注 浆 压 力 的确 定 V。 呈 I , . 以板 状体 形态 出现 。岩 石抗 压强度 1 O 1MP , 拉 1 . a抗 考虑到 井壁质 量较 好 和 计算 公 式 ( 中安 全 系数 2 )
护 4 。井筒浇 注后 , 8h 随井 筒 向下 施工 , 破作 业 使 爆
上 下裂 隙连通 , 工作 面 涌水逐 渐增 大 。施 工 至 8 5m 0
q =q/ H> 9 0L mi m . / n・
( 3 )
从上式 可知 , 择 C— S双 液 浆 , 选 即水 泥 一 水 玻
涌水 量 达 到 7 6m。h 施 工 至 7 5m 涌 水 量 达 到 璃 浆 液 , . / , 6 C为水 泥 浆 , S为 水玻 璃 浆 。采 用 4 5号 水 2
维普资讯
2 6
新
疆
有
色
金
属
第 3期
壁 后 注浆 在 竖井 施 工 中的应 用
张 华 军0 肖 军0
( 新疆 新 鑫矿 业股份 有 限公 司喀拉通 克铜镍 矿 ② 新疆 千鑫矿 业有 限责任公 司 富蕴 8 6 0 ) ① 3 1 7
构成 渐多 , 岩体 完 整性 变 差 , 富水 性 相对 变 强 。地 下 3 3 注 浆 浆 液 的 选 择 。 水类 型属裂 隙 水 。该段 岩 石 透 水性 好 、 富水 性好 , 岩 先用 注浆 泵压清 水 , 冲洗岩 石裂 隙 中的泥浆 及充 石节 理 、 隙较 为 发 育 , 力联 系 较好 。井 筒 采 用浅 填 物 , 高浆 液结石 与岩石裂 隙面的粘 结强 度及抗 渗 裂 水 提 孔 爆 破作 业 , 壁 厚 为 3 0 mm, 度 为 C 5素 混凝 能 力 , 井 5 强 2 注水 压 力控制 在 比注 浆 压 力 高 0 5MP , 水 . a压 土 , 工采 用 4m 整 体模 板 , 施 吊筒下 料 , 机械 振捣 , 养 时 间为 1 n 5mi。根据压 水试 验的 记录数 据计 算 :
注浆技术在新元矿回风立井中的应用

浇 筑 混 凝 土 止 浆 垫 前 先 铺 滤 水 层 , 凝 土 止 浆 垫 浇 筑 高 度 混 4 5m( 成 井 部 分 交 接 1 5r) 混 凝 土 强 度 C 5 . 与 . 1, f 2。
在浇筑止浆垫的同时, 预埋钻注孔 口管 , 注浆孔数按下式计算 :
N =7 D 一2 ) L。 【 ( A /
文献标识码 : A
1 工 程概 况
1钻 孔。本次工 作 面预注 浆共 设计 钻孔 1 ) 0个 ( 中检查 孔 其
, 6m。按 照布 孔参 数 , 先钻 注单 号孔 , 再钻 阳煤集团 新 元 矿 回风 立 井 , 计 井 深 6 8I , 筒 净 直 径 2个 )单孔设计钻进 1 设 3 I井 T 注 双号孔 , 后检查 孔 。钻 进前孔 口管 必须 安装 防突水装置 , 最 选 8I, 用 浇 筑 混 凝 土 支 护 , 土段 壁 厚 0 8 m, 岩 段 壁 厚 I采 T 表 . 基 用 07 10 . 0 B风动潜孔钻机 , 2— 配 0rm 冲击钻 头 , n 按设计 单孔钻 0 5m。施工至井深 5 6 5m 处时 , . 9 . 放炮 后工作面 大量 出水 , 涌水 进深度 1 无 芯钻 进 见 图 1 6m, 。在 钻 进 过程 中 出现 涌水 ( 大于 量达 12 4 / , 0 .8m3h 3 d后 水 淹 井 筒 共 9 稳 定 涌 水 量 为 4 m, 3m3 h , 即进 行 注浆 施 工 , 免 较 大 水 量 涌 出 , 换 下 一 孔 进 / )立 以 并 6 / 。根据水质化 验分析 , 合地质层 位等综 合 因素 , 0m3h 结 判断 出 行钻注施 工。2 注浆 : 用下行 注浆 , ) 采 钻进 当中单孔 涌水量 大 于 水 为距 工作面下 6m处 K 石灰岩 出水 。主要原 因是采 掘炮振影 , 3m3h / 应立 即进行注浆 , 注浆过程 中通过预埋孔 口管的每一次 在 响 , 致次生裂 隙与石灰岩含水裂 隙导通。 导 注浆 , 都是对上 一注浆段 的复注 , 增加 了复钻 工程量 , 直至各孔都 针对本次涌水 , 司制定 “ 公 强排 水 至井底 , 中间 设置转 水 站 , 经过反复钻进 、 注浆 达 到设 计深 度 1 并 达 到设计 注 浆终 压。 6m, 清理井 下工作面矸石 , 构筑止浆 垫 , 作面 预注浆治水 方案 ” 工 。下 3 注浆操作程 序 : ) 涌水 ( 终孔 ) 接输浆管路 一启 动注浆设备 一制 一 面重点阐述注浆技术在本 次治水方面 的应用 。 浆一调整注浆参数一 达到 注浆 压力 一关 闭进 浆 阀 门一 进入 下一
壁后预注浆堵水在竖井施工中的应用

壁后预注浆堵水在竖井施工中的应用摘要:尾矿库竖井掘进施工时由于临近库区,掘进中由于爆破振动,节理裂隙将进一步扩大,涌水将进一步加大,在库区水压的作用下,形成管涌和突水,造成井壁垮塌,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采用壁后注浆堵水控制外水压对围岩的破坏影响,确保施工安全。
关键词:壁后帷幕注浆;堵水;竖井施工引言:由于本工程地质现在正处于Ⅴ类强风化岩层,距离库区只有13m, 还有19.4m在Ⅴ类强风化岩层中,在下一步掘进中,由于爆破振动,节理裂隙将进一步扩大,涌水将进一步加大,在库区水压的作用下,有可能形成管涌和突水,造成井壁垮塌和淹井,造成安全事故。
采用璧后帷幕注浆堵水将浆液注入到岩土的孔隙、裂隙中,浆液经扩散、凝固、硬化以减小岩土的渗透性,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达到岩土加固和堵水的目的。
1、工程概况尾矿坝溢水塔竖井工程位于攀枝花市,目前该溢水塔距现有尾矿库蓄水水面线仅13米,库区水位高程1260.3m,在溢水塔进水口下仅5m,因此,主体结构溢水竖井施工部位的地下水水位,井身开挖后,出现库水沿围岩裂隙进入竖井,造成竖井施工中涌水量增大,预计部分地段涌水量在20m³/h以上,可能会出现突水或透水现象,必须严格控制外水压对围岩的破坏影响,因此采用竖井壁后预注浆堵水,确保施工的安全区。
该区域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地表为全风化岩地层,节理裂隙发育,竖井井身74m,根据竖井中心钻设的地质孔柱状图揭示,井口段高程为全风化石英闪长岩,Ⅴ类围岩;井身段为强化石英闪长岩,Ⅴ类围岩。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正常掘进,防止库区水压造成井壁垮塌和突水,先行在强风化层实施竖井璧后预注浆堵水措施,在Ⅳ类围岩施工时,根据探水情况决定是否堵水。
2、竖井注浆堵水参数确定竖井掘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的要求,遵照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水原则进行探放水,然后根据水量大小和断层破碎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1)竖井探放水施工沿竖井开挖断面边沿处,按120度等边布置3个探水孔,深度及探水循环5m,孔径6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筒壁后化学注浆在xxx矿回风立井的应用与探索【摘要】本文介绍了晋煤集团xxx矿回风立井在成井后井筒井壁淋水大,根据这种情况提出了用化学浆液对井筒进行壁后注浆,着重介绍化学注浆工艺。
【关键词】壁后注浆;化学注浆;注浆施工
1 概况
xxx矿回风立井由xxx公司具体承建的,井筒技术特征见表 1
2 地质水文条件
根据井筒所揭露地层实际情况,井筒涌水量地下各含水层,各含水层埋深和用水量见表 2 :
根据有关地质报告与井检4# 钻孔柱状图,在井筒施工过程中,分别在井深93~132m,227~273m,275~321m,304~334m ,332~367m 等段采用以水泥单液浆为主,水泥与水玻璃为辅的工作面预注浆施工,且在井深23.2~348m段进行过多次不同段高的壁后注浆施工,每次注浆结束后井筒总涌水量明显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注浆段局部井壁又出现较大面积渗水,即反渗。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会同xxx项目管理处共同商讨,调研,采用中国矿业大学专家的专利,根据井壁淋水点分布情况,在码头门施工完毕后,决定对整个井壁进行整体下行式为主,各分断上行为辅的壁后化学注浆方案的实施。
3 化学注浆工艺
(1)化学注浆工艺流程见图 1 。
(2)浆液材料及配制。
化学注浆采用甲、乙双液浆,其中甲液在井口地面配制,乙液在井下配制。
甲、乙液配比根据浆液可灌性,注浆压力等情况及时调控。
(3)布孔。
分别在第一、第二两个注浆段的上下界面各均匀布两排孔(每排布孔8个),以封堵该段含水层,使其上不去,下不来。
然后再段高范围内视情况布孔进行壁后充填,最终在壁后形成良好堵水帷幕。
(4)注浆压力。
根据《煤矿安全规定》中有关规定,壁后注浆压力比该处静水压力大0.5mpa~1.5mpa。
4 注浆施工
4.1 注浆前的准备工作
4.1.1 天轮平台改装
为配合井筒壁后注浆,需要进行天轮平台改装,把厚来3#、4#模板钢丝绳的天轮间距由原来2.9m改为1.5m,3#、4#模板绳作为注浆期间小吊桶穿过井筒时的稳绳。
4.1.2 马头门底板改装
根据矿井设计,在南、北马头门各施工18m及井底小井施工13m 后,在马头门下10m用m27树脂锚杆在副提下固定一根i20a,钢梁上固定小吊桶两根稳绳,稳绳间距1.5m,小吊桶稳绳固定后,在南、北马头门底板敷设四根φ159无缝钢管,并在其上面用50mm木板铺设平台(面积为8m×3m),木板用扒据固定牢固。
4.1.3 排水系统改装
在马头门施工完毕后,把吊盘上的排水系统移至北马头门内适当位置,2合d100泵换成2合d46泵(扬程要求),在移动排水系统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淹井。
4.1.4 通风系统改装
在马头门施工完毕后,把风桶接至南、北马头门内,防止瓦斯积聚。
4.1.5 供电系统改装
在排水系统改装时,把原来专供排水系统用的两根50mm2动力电缆同时移至北马头门内,把原来吊盘上的一套照明信号电缆也同时移至北马头门内。
在注浆期间,利用中心回转稳绳另行敷设一趟动力照明,信号等电缆供注浆期间吊盘上使用。
4.1.6 供风、供水系统的改装
在吊盘上提供过程中,在供风、供水管路上每隔30米分别安装6、4分的阀门,以作为注浆期间供风与供水使用。
4.2 注浆施工环节
4.2.1 钻注设备
打钻用7655气腿式风钻两部,配长为2m、3m、4m、5m的六角中空圆钢钻杆各两根;注浆选用2台2tgz—60/210型注浆泵。
4.2.2 设备布置及浆液输送
①工作盘:利用吊盘中,下层盘作为工作盘。
施工前,将中、下层吊盘清理干净,主提喇叭口拆除上井,用50mm厚木板将喇叭口及孔口封严。
②注浆机设在工作盘上,拌浆桶、储浆桶及清水桶设在吸浆管路一侧,风钻使用后在工作盘上放平,清水由供水管下放至工作盘储水桶。
③甲液用3m3吊桶(在其底部安设1.5寸阀门)从地面下放,并用软管放入储浆桶内。
4.2.3 注浆作业环节
①根据井壁及其接茬漏水情况,提盘时,从下往上注浆封堵井壁集中出水点,落盘时根据封堵情况进行复注。
②钻孔布设:布孔方式及布孔数量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由专人用风钻按照现场技术人员或有经验的注浆工指定的孔位打眼,眼深2~5m。
③孔口管埋设:开孔后,将预先加工好的注浆管马牙扣缠上麻丝,抹上铅油,丝扣端上好管套,用大锤将注浆管砸入孔内,下放孔内不小于500mm,孔口管外露长度为50~100mm,将球阀安装到注浆孔口管的丝头上,注浆前,先做压水试验,球阀与高压混合器接好后,开动注浆泵用清水冲孔,并作耐压试验。
④注浆作业:将吸甲液浆管和吸乙液浆管拧紧上牢并分别放在甲液浆及乙液浆储浆桶内,按照设计好的浆液配比,利用供液阀门调整好流量,可进行注浆工作。
注浆过程中,视压力情况,随时调整浆液浓度。
如井壁跑浆量较大,可采用间歇式注浆,但间歇的时间不宜过长,每个孔注浆结束后,必须用清水冲净注浆管路,吸甲液浆管和吸乙液浆管做好标记,以防混用。
⑤注浆记录:注浆过程中,注浆人员及技术人员应做好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注浆日期、开孔数量,孔位,测量水压,注浆水压,浆液浓度,甲、乙液用量等。
4.2.4 注浆结束标准
在达到注浆终压的情况下,注浆孔不再吸浆,且注浆孔内不再涌水,可结束本孔注浆,集中出水点水量不大于0.5m3/h。
全井筒总涌水量小于6m3/h可结束本次全井筒注浆施工。
注浆施工结束后,注浆孔口管的外露部分要割除。
5 化学注浆分析
5.1 注浆施工工艺
根据xxx项目管理处大胆采用新工艺要求,与多次注浆施工经验,在注浆过程中采用单钻单注及双钻双注相结合注浆工艺,使注浆工期大大地缩短,提高了施工效率。
5.2 注浆材料
在回风立井井壁注浆施工过程中,应xxx项目管理处要求,采用了新的注浆材料—脲醛树脂化学浆液与常规注浆材料——水泥、水玻璃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5.3 注浆过程分析
(1)13.5~180米段:该段岩石主要以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该段井壁漏水量约为10m3/h,采用浅孔顶水对点布孔,根据井壁漏水情况布置注浆孔,由于冷风道底部布置注浆孔,浆液通过裂隙进入冷风道内,致使局部出现少量泡浆现象,并且影响了施
工进度。
(2)180~395米段:该段岩石主要以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粒砂岩为主,该段井壁漏水量约为55m3/h。
由于高角度裂隙影响,各岩层之间水力联系强,井壁出水点较为集中,在注浆施工时出现串浆与跑浆现象。
因此该段注浆量较大,用时较长。
(3)395~420米段:该段岩石主要以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煤等为主,该段井壁漏水量约为10m3/h,由于集中出水点少,漏水量小,因此注浆量少,用时较短。
(4)注浆效果:在注浆前由xxx项目管理处,监理公司与施工单位实测总漏水量为75.5m3/h,注浆施工结束后,由三方实测井筒总漏水量3.1m3/h,注浆效果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6 化学注浆经济效益分析
(1)工期:采用化学浆液对全井筒进行壁后注浆工期23天,缩短了工期。
为xxx矿井的早日投产,为晋煤集团“十年百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效果:本次化学注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化学注浆这种新工艺推广、应用积累了经验。
(由原来的75.5m3/h用水量变为现在的3.1m3/h)。
(3)效益:这种化学浆液比马利散、马利法马化学浆液的造价低的多。
但比普通水泥——水玻璃浆液的每吨造价稍高一点。
化学浆液与水泥——水玻璃浆液对全井筒壁后注浆对比,其效果明显见表 3
7 应用推广及探索
本次壁后化学注浆在xxx立井井筒中应用效果极好,同时在副斜井井底注浆也得以应用,效果也非常好,随着xxx矿井的不断开拓,它也应用推广到平巷注浆。
化学注浆随着注浆材料不断更新,以其方便、经济、安全、无污染等优点将会逐渐应用于煤矿各种井筒的防治水,矿业的地层加固、中空填充、密闭绝缘和堵截等方面,总之它将会越来越受到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