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为何失败——这五条理由你必须知道

合集下载

克里斯坦森:类诺基亚企业错失破坏性技术的五大原因

克里斯坦森:类诺基亚企业错失破坏性技术的五大原因

一、企业的资源分布取决于消费者和投资者一般来说,破坏性技术首先会得到市场上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消费者的认可。

因此,大多数已经确立了听取最优质顾客的意见、判断哪些新产品能带来更大利润率的传统的企业很少能够及时投资破坏性技术。

当面临破坏性技术的威胁时,主流成熟企业的人员和流程并不能自由地分配所需的关键性财务和人力资源来开拓小型新兴市场,成本结构主要针对高端市场竞争的企业也很难在低端市场获取利润。

二、小市场并不能解决大企业的增长需求破坏性技术通常会推动新市场的产生。

大量证据表明,相对于后来进入市场的企业,最早进入这些新兴市场的企业拥有巨大的"先行"优势。

但随着这些"先行"企业取得成功并逐渐发展壮大,它们进入更新的小型市场的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而这些小市场注定将在未来发展为大市场。

大量证据表明,即使理性思维告诉他们这些小型市场有朝一日可能会发展壮大,但正式和非正式的资源分配流程使得大型企业很难将足够的物质和人力资源集中到小型市场的开发上。

三、无法对并不存在的市场进行分析翔实的市场研究和良好的规划,以及之后的按计划执行构成了良好管理的基本特征。

这些合理的方法能够行之有效地应对延续性技术变革,因为企业需要面对的市场规模和增长率一般都是已知的,技术进步的轨道有迹可循,而且主要消费者的需求通常都非常清晰明了。

但就是在面对破坏性创新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对这一市场几乎一无所知),先行企业可以建立起巨大的先发优势。

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

对于那些在进入市场之前需要得到有关市场规模和财务收益率的量化数据才能作出投资决策的企业来说,它们通常会在面对破坏性技术时变得束手无策,或是犯下严重的错误。

它们要求获得市场数据,并根据财务预测作出判断,但不论是市场数据,还是收入或成本等财务预测实际上都不存在。

利用管理延续性技术时发展的规划和手段来应对完全不同于延续性技术的破坏性技术无异于古人手缚羽毛挥动翅膀的举动。

领导者失败案例分析一:诺基亚的失败之路

领导者失败案例分析一:诺基亚的失败之路
出售手机业务
2014年,诺基亚宣布将其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标志着这家曾经的手机巨头正式退出手机市场。
03
领导者失败原因分析
战略决策失误
忽视市场变化
诺基亚未能及时捕捉到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崛起,过于沉浸在功能手机的成功中,失去了转型的最佳 时机。
错误预估竞争态势
诺基亚未能充分预见到苹果和安卓等竞争对手的强势崛起,对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缺乏深刻认识,导 致市场份额逐渐被侵蚀。
高管更迭
在经营困境中,诺基亚多次更换 CEO等高层管理人员,但未能挽 回颓势的崛起和自身经营状况的恶化,诺基亚在全球手机市场的份额逐渐流失。到2013年,其市场份额已跌 至个位数。
品牌价值受损
诺基亚的品牌价值也因其经营困境而大打折扣。消费者逐渐对诺基亚失去信心,认为其已无法与苹果、三星等竞争对 手抗衡。
危机意识
领导者应具备危机意识,能够在企业面临困境时迅速作出决策,调整战略方向 。诺基亚在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过程中,反应迟缓,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挽 救局面。
强化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组织管理
领导者需要关注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确保 各个部门和团队之间的高效协作。诺基亚在 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内部资源未 能得到充分利用。
强化危机意识
领导者应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关注企业潜在风险和挑战,提 前制定应对策略,确保企业稳 健发展。
提升领导力
领导者应不断提升自身领导力 和专业素养,善于倾听和沟通 ,带领团队共同实现企业目标

THANKS
感谢观看
跨界合作成为趋势
诺基亚的失败案例使得 跨界合作成为行业发展 的趋势,不同领域的厂 商纷纷寻求合作,以共 同应对市场挑战。
05
从诺基亚失败中学到的经验教训

诺基亚失败的原因

诺基亚失败的原因

诺基亚失败的原因:1.未能跟随潮流开发翻盖手机诺基亚最早犯下的一个大错就是未能跟随风靡美国的翻盖手机风潮。

本世纪初,在诺基亚获得美国崇高市场地位前,几乎每一个人都手持一款诺基亚的直板手机。

但是来自竞争对手的一系列高端手机开始将美国消费者推向翻盖手机。

最为著名的就是,摩托罗拉刀锋系列手机。

它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一度使得摩托罗拉得以挑战诺基亚的市场份额。

但是诺基亚做出的回应是:开发更多直板手机。

诺基亚当时占据统治性地位,一度控制三分之二的手机市场,这就意味着他们有资本在全球销售同样的手机,而不是针对特定市场推出定制手机。

诺基亚不愿意开发翻盖手机导致付出了美国市场的代价,过去十多年,诺基亚一直未能在美国市场有上佳表现。

2.继续忽略美国市场诺基亚未能为美国市场开发定制手机也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当地运营商的信任,加剧了市场份额的丢失。

诺基亚这种“我说了算”的方式使得他们无法与运营商良好合作,后者更喜欢与摩托罗拉这种更变通的厂商合作。

此外,三星和LG更愿意放下身段与运营商合作,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过去十多年在业界影响力不断增长的原因。

诺基亚转而针对小众市场,只面向小部分忠实粉丝。

诺基亚在纽约等大城市建立了自主商店,并直接向消费者销售裸机,这就意味着一个很高的无补贴售价,只有少数忠实粉丝才愿意购买。

更为重要的是,诺基亚在美国市场的较小份额意味着他们在转向现代手机时无法打开市场。

3.忽视了iPhone的威胁苹果第一代iPhone一经推出就轰动市场,并挑战了用户对于智能机的预期。

不过iPhone 并未立即引起业界每一个人的注意,很多人还满足于使用Windows Mobile、Palm OS、诺基亚塞班等老式、笨重平台。

诺基亚更是无视iPhone所带来的威胁,他们当时还是智能机市场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当被问及iPhone时,诺基亚高管常常拿业界第一说事。

第一代iPhone售价相当昂贵,使得它成为设备发烧友的奢侈设备。

但是当苹果与AT&T达成协议,将合约价降至200美元时,它就成为了业界主流产品,主要手机制造商的威胁。

诺基亚决策失败案例分析(一)2024

诺基亚决策失败案例分析(一)2024

诺基亚决策失败案例分析(一)引言概述:本文将对诺基亚决策的失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诺基亚是一家曾经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诺基亚未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其市场份额迅速下降。

本文将探讨诺基亚决策失败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训。

正文:一、市场转型的错失1. 未能抓住智能手机趋势2. 在软件和操作系统方面的不足3. 对竞争对手的低估4. 没有建立强大的应用生态系统5. 缺乏市场敏锐度,未能及时调整战略二、组织结构和内部文化的问题1. 管理层对于市场变化的忽视2. 内部沟通和协作的不足3. 缺乏创新和企业文化的转型4. 决策过程的繁琐与缓慢5. 战略执行的困难和阻力三、战略合作与收购的失败1. 与微软的战略合作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 收购并整合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的挑战3. 无法在中国市场建立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4. 收购诺基亚旗下的NAVTEQ公司并未带来预期的效益5. 未能把握机会从而错失了其他可能的收购目标四、缺乏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1. 产品线过于庞杂和不统一2. 未能塑造出与竞争对手有明显差异的品牌形象3. 在价格战中陷入困局4. 没有有效的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5. 未能建立强大的产品生态系统,错失了与用户的紧密连接五、国际化和地区市场策略的局限1. 没有充分理解和适应各国市场的差异2. 未能与当地运营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3. 对于亚洲市场的重视不够4. 销售和渠道网络的不足5. 没能利用全球化的优势来推动创新和发展总结:诺基亚的决策失败可以归结为多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诺基亚未能及时抓住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忽视了市场转型的重要性。

其次,组织结构和内部文化的问题导致了决策执行的困难和阻力。

此外,战略合作和收购的失败以及缺乏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诺基亚的失败。

最后,对国际化和地区市场策略的局限也限制了诺基亚的发展。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教训,以帮助其他企业避免类似的错误,并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大战中为何失败了

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大战中为何失败了


诺基亚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不断流失。第一季度,诺基亚智能机出货量为 1190万部,同比下滑50.8%。IDC指出,由于中国等重要市场的需求量下降 ,诺基亚塞班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下滑。诺基亚目前正迅速转向生产基于 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 -- 2012年的数据 】

然而诺基亚wp也失败了:研究机构 IDC 公布2013年第二季度的移动
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大战中为何失败了诺基亚智能手机诺基亚智能手机报价诺基亚滑盖智能手机二手诺基亚智能手机诺基亚直板智能手机诺基亚翻盖智能手机诺基亚最薄智能手机诺基亚智能手机大全诺基亚610智能手机
潜在竞争力量:硬件过硬,软件 太软。
买方竞争力量: 经销商,不易判 断新技术价格周 期,为降低风险, 形成同盟,同行 业竞争力强,替 代品多。
1、2、3系列
5、7系 列
6、9、X、 E系列
N、 8系 列
基亚的市场定位是非常广泛的,从 低端到高端,从音乐手机到商务手机 到高端智能机都能够广泛覆盖。 诺基亚和其他的手机生产商相比,其 最有优势的一点就是其市场的占有率 和覆盖率,它的款式从低端到高端样 样俱全,而其他竞争对手很难做到这 一点。诺基亚采取高端市场树品牌, 中端攫取利润,低端打市场的高中低 端通吃的蚕食政策。 目前诺基亚在全球手机定位市场的 份额依然位居首位。但是面对着最强 大的竞争对手三星、苹果的出现这样 的市场地位就难以实现了。
形象定位
但是人们对于手 机的需求已经不 再局限于基础功 能了,更看重体 验,享受,甚至 是炫耀
三星手机的定位是想要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既有 适合果冻一代, 时尚女性,潮 流青年,职场新人;也有适合数码发烧友,商务人士,移动先锋,职场精英;并 且三星外观的设计更时尚,更受欢迎。所以诺基亚在中、低档智能机上竞争不过 三星 谈起苹果,人们通常立马想到的是:高档,优雅,品牌;在高端智能机上的竞争 更是完败给苹果。

分析诺基亚企业经营不善的原因

分析诺基亚企业经营不善的原因

分析诺基亚企业经营不善的原因诺基亚是一家拥有近150年的老店了,从纸浆业起家。

从2000年起诺基亚手机一步一步打败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大厂,2003至2006年达到高峰,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高达72.8%。

当时《天下杂志》、《时代杂志》杂志皆一一至芬兰取经,想要理解每年51天见不到太阳的冰湖之国,如何“创新”征服世界。

诺基亚全盛时期,全芬兰1%人口在诺基亚上班,每年贡献国家GDP1.5%。

然而,2007年,有一位罹患胰腺癌的乔布斯,悄悄创新了iPhone。

iPhone的触控式屏幕,指尖一划,创造了新时代。

匆匆不过三、四年的时间,手机巨人彻底倒下。

自从2007年iPhone出现之后,诺基亚的利润从领先行业的35亿美元已经降为13亿美元以下,市值也在不断缩水。

2008年,诺基亚市值已被苹果超越,2011年诺基亚市值仅为苹果的7%。

同时,诺基亚在其本国芬兰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也锐减。

截止2011年第三季度,诺基亚在芬兰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从一年前的76%,大幅下滑至31%,下滑幅度达59%。

同期,其竞争对手三星、苹果则在芬兰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有大幅上升。

最新数据显示,诺基亚2011年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经从33%降至14%,远低于苹果和三星,在2012年间,诺基亚从智能手机市场完全退出。

纵观诺基亚失败的主因:一、产品设计无亮点,缺少独特功能,与其他智能机相比,没有竞争优势;二、技术创新滞后,与其合作的微软WP7对企业用户缺少吸引力;三、产品推出和营销策略不对路;四、管理层对市场认识不足;诺基亚失败的次要原因:一、陈旧的设计理念;二、忽略消费者需求方面的变化;三、固执地选择不受市场认可的塞班平台;四、现代官僚主义严重现代官僚主义最大的特点是规避风险、抑制创新,使得创新过程缓慢甚至不复存在;五、人为地割裂了技术与商业的关系;下面通过绘制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进行比较,分析诺基亚经营不善的原因:(一)因果图。

创新过程缓慢技术创新竞争优势(二)关联图。

诺基亚失败案例

诺基亚失败案例

诺基亚失败案例诺基亚的失败案例源于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错判和错失机会,以及其内部管理和组织架构的问题。

首先,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错判是其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2007年,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引领了智能手机的潮流,而诺基亚则将其视为娱乐产品而非真正的手机。

在此之后,谷歌推出了Android操作系统,成为iPhone的竞争者,而诺基亚继续使用其Symbian操作系统,错失了进一步与苹果和谷歌竞争的机会。

其次,诺基亚的内部管理和组织架构也是导致其失败的原因。

诺基亚拥有庞大而复杂的组织架构,决策过程繁琐且缓慢。

在快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市场,这样的组织架构使得诺基亚无法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策略。

此外,诺基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冗余和浪费,导致成本上升和效率下降。

再次,诺基亚在市场营销和品牌定位方面也出现了问题。

在智能手机市场上,苹果以创新和高端形象著称,谷歌则强调开源和多样性。

相比之下,诺基亚在市场上的定位模糊,缺乏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吸引消费者的亮点。

这使得诺基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无法与苹果和谷歌等竞争对手相抗衡。

最后,诺基亚在移动操作系统的选择上也犯了错。

虽然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起初拥有Symbian操作系统的优势,但随着谷歌Android的崛起,Symbian逐渐变得过时和不受欢迎。

然而,诺基亚却过于依赖Symbian,而没有积极转型和开发新的操作系统,错失了与竞争对手抗衡的机会。

总而言之,诺基亚的失败案例可以总结为错判市场趋势、内部管理问题、市场营销不当以及移动操作系统选择错误等多方面的原因。

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失利,最终使其被迫出售手机业务并逐渐退出市场。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和创新,否则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所取代。

诺基亚战略失败的原因

诺基亚战略失败的原因

诺基亚战略失败的原因诺基亚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然而在智能手机时代的竞争中却失去了领先优势,最终导致战略失败。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诺基亚战略失败的原因。

一、创新停滞在智能手机的竞争中,创新是最重要的竞争力。

然而,诺基亚在创新方面未能及时跟上竞争对手,导致了技术和功能方面的滞后。

诺基亚在2000年至2024年之间一直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但却未意识到智能手机的崛起,错过了这个市场的机会。

当苹果推出第一款iPhone时,诺基亚对于触屏技术和操作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错失市场份额。

二、错误的战略决策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上一直使用自家的Symbian操作系统,而竞争对手苹果和谷歌则采用了全新的操作系统。

这导致了诺基亚无法及时提供有吸引力的应用程序和生态系统,也限制了其在应用市场和开发者社区的吸引力。

此外,诺基亚还有过几次重大战略决策的失误,如收购无线通信设备供应商Lucent Technologies和地图服务商Navteq,这些决策未能带来预期的效益,甚至加剧了财务困境。

三、组织结构问题诺基亚在过去是一个高度分散和多元化的组织,面临着管理和协调的挑战。

在面对智能手机竞争时,它没有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并做出决策,这导致了内部的混乱和决策失当。

此外,诺基亚也没有建立起一个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的敏捷管理团队和组织文化。

四、市场定位问题诺基亚在过去主要关注市场份额和量产,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这使得诺基亚的产品在市场上被认为过于保守和缺乏创新,未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诺基亚过于依赖低端市场,未能适应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这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地位。

五、竞争压力和全球化挑战随着苹果和谷歌等全球科技巨头进入智能手机市场,诺基亚面临了愈发激烈的竞争压力。

这些公司不仅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具备优势,还拥有全球品牌知名度和强大的市场销售网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不同地区的市场要求和消费者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诺基亚未能有效把握这些机会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KIA五条失败理由
从生产纸张到成为全球手机业的领军者,北欧世界为数不多的明星品牌,左右芬兰国家经济的决定力量,诺基亚的传奇飘扬了近150年,当这颗璀璨的企业之星光芒日益黯淡之时,所有人都在思考和议论:为什么?业界认为,五个原因决定了诺基亚的衰落并不是偶然的。

原因一:陈旧的设计理念。

多年来诺基亚在设计方面的理念是,想方设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基于这一理念,诺基亚在人种学、群体调查或者市场细分策略上投入巨大,每个设计师都要接受一种叫做“情景设计的训练,这一理念告诉设计师,如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去做设计。

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诺基亚开发了数量非常多的产品,多达1000多个型号。

面对如此之多的选择,消费者最终的结果是无所适从,于是,从控制风险、满足使用的角度出发,消费者往往选择最便宜的。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诺基亚手机的均价一年比一年低。

这种“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设计思想,对于改良性的产品可能是有用的,但当社会需要全新的、具有多种效能的移动终端的时候,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来临的时候,用户需要的不是改良性的设计,而是革命性的创新。

显然,这一因循传统的设计方式,无法创造令用户“喜出望外的产品。

反观苹果,只有1、2、3、4,它也没有太多地考虑消费者打电话是不是方便、按键是不是方便,也没有因用户群体的差异而专门开发少儿版、学生版、老年版、娱乐版,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的热销。

同时,相对简单的产品型号,使得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准确、深刻、坚固。

一说到IPHONE,我们大家都能想象到是什么样子;而说到诺基亚,谁又能告诉我,它的形象是什么?
非止苹果,三星、HTC这些市场的后进者,紧跟苹果的步伐,也推出了具有自己特点的、设计精美的、具有划时代标志的产品,如三星的GALAXY,HTC 的FLYER,值得说明的是,MOTO此次紧跟市场节奏,连续推出了DROID等近十款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也算可圈可点。

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诺基亚的任何富有创新性的产品走上舞台,在智能手机迅速发展的今天,诺基亚产品给我们的印象还是刻板的,小改小革而无鲜明特色,似乎已经远离这个时代。

原因二:忽略消费者需求方面的变化。

诺基亚为什么在中国会没落,如果你走在高铁的车厢里,我保证你会找到答案:70-80%的乘客都在玩自己的手上终端,有人在看电影,有人在玩游戏,有
人在看书、看文件…他们拿的是什么,是手机吗?是,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绝大多数终端都有通话、上网功能,但消费者并不把他们仅仅当做传统的手机。

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能够获得一台具有较多功能的手持终端,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多彩、更方便、更灵活、更充实,这是他们的需求。

从这种意义上说,通话已经不再是手持终端的最重要的功能,而变成了一种基本功能。

如果从这种需求出发,手持终端的产品方向就应该向着“如何实现完美的客户体验,如何实现多种娱乐、移动办公功能,如何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去考虑问题。

遗憾的是,诺基亚的产品思想还停留在做手机的阶段,产品所解决的问题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通讯功能。

这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吗?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

大家都知道,IPHONE4曾经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客户投诉,称手握某些位置的时候通话质量会受到影响;毫无疑问,这是IPHONE的设计问题,如果作为手机,通话的功能是首要的,通话质量不好,为什么要买?甚至是要召回的。

而苹果的答复是什么?给消费者每人发一个塑胶套,告诉消费者,套在手机上就没问题了。

而且,这一问题丝毫没有影响到IPHONE的热卖。

这个现象,说明了一个诺基亚到现在还不懂的问题:消费者需要的已经不是一台有智能功能的手机,而是一台有通话功能的手持终端。

原因三:固执地选择不受市场认可的塞班平台。

塞班(SYMBIAN)是诺基亚一直在坚持使用的系统软件平台,当年这一技术与微软的WM(windows mobile)以及安卓(android)在智能手机系统并称三大平台,如果加上今天的苹果OS,算是“四足鼎立。

塞班系统,在通讯产品的平台开发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以通讯为核心的时代,由于诺基亚的强势市场地位,塞班在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方面占有了不小的份额。

而随后的手机江湖,成了多媒体、多用途终端的时代,典型的就是苹果的异军突起。

苹果的系统是封闭的,至今与全球主流的操作系统不兼容,过去在国内主要是用于平面设计等专业用户,但它基于精美的视像体验的设计思想,在“娱乐当道的时代被发挥到了极致:苹果的操作系统,在苹果电脑、随身听、手机等系列产品中通用,同时,先行一步,在应用领域建立了自己的应用产品社区和商业模式。

APPLESHOP是所有苹果用户都光顾的软件下载和销售中心,有十万计的应用程序可供选用。

同时,基于分账方式的商业模式设计,苹果进一步培育了开发者群体,使得应用软件的开发、推广、盈利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激励的闭环,一个与主流操作系统不兼容的系统,就这样“剑走偏锋,被做活了。

苹果巨大的商业成功以及其封闭性,刺激了开源的安卓系统的推广,随后的智能手机厂家(如三星、摩托、宏达电等)开始导入安卓,作为抗衡苹果的重要手段。

当然,诺基亚并非没有看到这一点,也曾经组织“开发者大会等活动,意图推进塞班的应用,然而,无论从启动的时间、投入的力度等,都无法与苹果相比,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也许是面子,也许是其他原因使然,诺基亚始终不能放下塞班,在本来可以发起“第二次冲锋的关键时刻,再次让安卓从手边溜走。

凭借安卓的助力,三星、HTC在此次智能手机的大革命中成功上位。

当诺基亚仍然舍不得抛弃塞班系统的时候,苹果手机已经开始为人们提供在手机上查股票、查水电费等更加贴近生活必须领域的服务。

这个差距正在越来越远。

原因四:现代官僚主义严重
现代官僚主义最大的特点是规避风险、抑制创新,使得创新过程缓慢甚至不复存在。

在《新诺基亚》一书中,Risku还举了诺基亚僵化与官僚作风的三个例子:
“在地图业务方面,诺基亚花巨资收购Navteq之后,半年没有举措,期间,Google 地图免费了、语音导航免费了,竞争对手们纷纷赶上来。

“我有一部E71商务手机,我注意到在手机锁机状态下,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这个框盖住了提示信息。

我问:‘你能把这个弄小5毫米吗?’他们研究了一下手机代码然后说,‘我们找不到那行可以将它缩小5毫米的代码,手机上有2000万行代码,找到它是不可能的。


“有一天,一个负责Symbian 用户体验的人进来说,旧流程不管用了。

所有人都问她新的流程是什么,她没说。

于是200 多人无所事事地度过了6个月。

“一个策略提出来,然后延迟,再延迟……直到荒废,作为主管创新和概念的部门主管,Risku不无痛心地说。

“审批流程很长。

这个流程被称为‘地球上最好的审批过程’,因为每个人都能对一个概念发表看法。

我们看到结果就是:竞争者提出了同样的概念,并且实现的更好。

……
从前面的说明不难看到,诺基亚的官僚和僵化确实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段位。

按照这样的现实,笔者推断,诺基亚在中国已是明日黄花,不大可能再现昔日的辉煌,即使能再拿出一两款好机器,可能也难以再回到市场的领导地位,这
家“百年老店正在离创新越来越远、离潮流越来越远,能够占住的,只是手机市场的低端需求。

而一但被锁定在这个领域,诺基亚将不得不面对中国市场无数本土品牌和无品牌产品的挑战,论速度、比成本、比手段,诺基亚未必是这些山寨英雄(或者昔日的山寨英雄)的对手。

原因五:人为地割裂了技术与商业的关系。

诺基亚前高级经理Juhani Risku 写了一本书,叫做《Uusi Nokia》(新诺基亚),书中,他对于诺基亚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诺基亚不缺乏技术和研究,缺乏的是把技术转化为商业的能力。

“诺基亚研究院(Nokia Research Center)很有能力。

那里有500 多人,每天都能搞出些新鲜玩意。

一些他们多年前的创意没能应用在我们的手机上,却出现在了竞争对手的手机产品上。

他举了两个例子:
自组织射映(Self-organising Maps)是芬兰教授发明的,诺基亚没有把它转化成产品,而现在许多应用程序都在用;
3D显示,NRC很早就开发出了这一技术,可在手机屏幕上显示3D图标,不用特制眼镜就可看到效果,但诺基亚的管理者不感兴趣,现在这一技术已用在三星的手机上。

纳米科技、可视化、感应器、触控,在诺基亚的研发都成熟到了可应用的地步,但都没有得到应用,却出现在竞争对手的产品上,甚至成为了其产品的关键特色。

当然,这位经理的看法未必全对,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拥有5000名创新人员和专业的研究机构NRC的诺基亚,并没有太多的、真正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应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让消费者看得到,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大量被当前的智能终端所普遍采用的技术,在诺基亚早早地被研发出发,但是被束之高阁,不予采用,研发和商业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