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成电影《辛亥革命》第一拍摄现场
阜新好玩的

阜新,位于我国辽宁省西北部,阜新阜新,顾名思义,是“物阜民丰,焕然一新”的意思,别看这里的名气没有沈阳、大连、抚顺这些辽宁地级市大,但是论起文化底蕴来说,这里可是非常深厚的,它是契丹民族的发源地之一,道教大名鼎鼎的张三丰真人也是出自这里,可谓是人杰地灵,这么好的地方,可以游玩的地方那也是蛮多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来阜新值得一去的景点,每一个都很有特色,非常好玩。
1、海棠山海棠山位于阜新市大板镇大板村,这一座山其实不高,只有710多米,但是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海棠山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里的山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和佛像石雕,非常的精妙和好看,比起贺兰山壁画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山上还有一座清代康熙年间的普安寺,香火非常的旺盛,有很多人来此祭拜,此寺庙差不多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了,它的大殿金碧辉煌,据说用了12斤的黄金、1000多块各色宝石来装饰,被誉为是“小布达拉宫”。
2、大清沟大清沟位于阜新市彰武县大冷乡,这里可以说是阜新的传统旅游景点了,名气虽然没有内蒙古的大青沟有名,但是自然风光却是同样秀美,是周边地区市民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这里虽然开发的不是很完善,但是可以游玩的项目还是蛮多的,游泳、垂钓、乘船都可以体验,因为这里是个水库,所以里面的鱼类也是特别多,其中沙泉鱼宴是这里的代表性美食,连《舌尖上的中国》都曾慕名前来拍摄。
3、海州露天矿海州露天矿是在阜新市的海州区,交通非常便利,也算是阜新市区为数不多可以称之为景点的地方了。
这里其实曾是一个巨型露天矿,其矿坑又大又深,号称是“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往下看都有种眩晕的感觉,说阜新市因它而兴也不为过,可惜的是,这里后面煤炭资源慢慢枯竭了。
现在留在这里的只有这个大矿坑,和一些陈列的大型挖矿机械,满是破败颓废,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当年这里的繁华,来到阜新市旅游,来这里了解一下阜新市的历史,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哦!阜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虽然名气不显,但有时间的话,来这里逛逛也是很不错的,感受一下这里的特色景点,也别有一番风味。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成电影《辛亥革命》第一拍摄现场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成电影《辛亥革命》第一拍摄现场《辛亥革命》将于9月15日在阜新市正式开拍,海州露天煤矿成为该片第一拍照现场。
15天里,《辛亥革命》剧组将在此拍照影片的全部战争戏。
阜新并非辛亥革命要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那么,《辛亥革命》剧组为何选择在阜新拍照呢?总制片人王浙滨9月1日同意本报记者采访时掀开了谜底。
在巨型矿坑里拍照防止穿帮确切地说,《辛亥革命》的要紧外景地是由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改建成的国家矿山公园。
《辛亥革命》主创人员千挑万选,选在了那个地点,要紧缘故是在那个巨型矿坑里搭景拍照,能够完全幸免镜头穿帮。
1960年版人民币上的图案有一个露天煤矿,正是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该煤矿于1953年建成投产,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现代化、机械化、电气化的露天煤矿。
从1953年投产到2005年闭坑破产,累计开采煤炭2.4亿吨,为新中国经济建设作出重要奉献。
2005年,海州露天煤矿因资源枯竭关闭破产,在都市中心区遗留下一个长4公里、宽2公里、深350米的废弃人工矿坑。
从2009年7月27日起,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变身为工业遗产主题公园,名曰国家矿山公园。
在庞大的矿坑里拍照,最大的好处确实是幸免了背景穿帮的可能。
矿坑四周恰好形成了天然屏障,在那个地点拍照,就不可能像某些历史片那样突然在背景中冒出一个现代建筑,这就解决了一直困扰历史片拍照的一大难题。
《辛亥革命》剧组将在此拍照全部战争戏,因此那个地点是该剧的要紧外景地。
阜新市也积极配合剧组的拍照,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大力支持。
剧组在阜新的戏份拍照完成后将转战上海、北京、天津、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大部分是内景拍照,或在影视城里拍照。
此外,《辛亥革命》剧组还将赴英国、法国拍照。
创下电影出品方数量之最《辛亥革命》由长影集团联合上影集团、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等26家单位联合出品,从而创下中国电影出品方数量之最,众多出品方均看中了《辛亥革命》这部历史大片。
参观阜新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

早就听说⾩新的海州矿建成了国家矿⼭公园。
2009年岁末,我和同事曾先⽣利⽤⼲休假中的两天开始了⾩新之旅。
12⽉22⽇,我俩从沈阳站坐4208次列车(沈阳北新。
正赶上辽宁近期⽓温回升,车厢⾥虽然暖⽓冰凉,但车厢⾥的温度还是超过了家⾥的温度。
窗下车后,打车直达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公园。
在2009年7⽉27⽇就正式开园了,没想到历经三年建设,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公园建的真不错,宽阔的⼴场,⾼⼤的纪念碑,⼴场上陈旧的矿⼭挖掘设备,还有那昔⽇亚洲最⼤的矿坑。
遗憾的是博物馆⼤门紧锁,上⾯的通知说:只接待15⼈以上的参观者,还得电话预约。
这样的服务,怎么能搞好旅游宣传,提⾼知名度。
也许是来这⾥参观的⼈实在是太少了,但即使每天接待⼗名参观者,⽇后的参观者何⽌每⽇⼗⼈。
我问了⼀下公园⾥的游⼈,他们和我⼀样,还真都是外地来的,我们都是带着遗憾离开。
⾩新煤矿和我去过的抚顺煤矿⼀样,基本都是清末时期开始开采的,也有着同样⼼酸的历史。
⾩新煤矿最早的⼩型开采始于1897年!海州露天矿发现于1913年,起初由民间⽤原始⽅法开采,1923年归奉天省实业所管辖。
“9·18”事变后,由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经营。
1934年,归属满洲炭矿株式会社。
1936年,由⾩新矿业所管辖。
1937年海州矿为“满炭(满洲炭矿株式会社)”下两处矿⽥:“孙家湾矿”和“太平矿”。
据《海州露天矿志》记载,在1944年,⽇军占领下的“孙家湾矿”和“太平矿”共产煤230.66万吨。
这个数字,是当时整个东北年产煤量的⼗分之⼀,⽽当时中国⼀半以上的产煤量在东北。
“1946年归属国民党政府。
1948年⾩新解放后回到⼈民⼿中。
1949年由孙家湾煤矿、太平煤矿合并成⽴海州煤矿, 1953年7⽉1⽇正式定名为海州露天矿。
在国家‘⼀五’的计划下,露天煤矿开始了⽆私的为新中国贡献了。
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开采,她变的衰⽼了。
因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终于在2005年7⽉,海州露天矿正式闭坑破产。
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是在露天采矿遗址上建立的集旅游观光 (1)

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是在露天采矿遗址上建立的集旅游观光、商务休闲、科普实践、传统教育、工业忆旧、探险体验于一体的世界现代工业遗产旅游项目,现在已成为阜新市的新地标。
2005年6月,海州露天矿由于煤炭资源枯竭正式宣布闭坑破产,53年来,海州露天煤矿生产出2.4亿吨煤。
据有关材料介绍:阜新产出的煤用60吨卡车装排列起来,可绕地球四周半。
但因采煤留下了一个巨大矿坑。
从2006年开始,阜新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8年的时间,将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拥有“地下森林”、“坑底水库”、“采煤博物馆”等近百个景观的矿山公园,使“废矿坑”变成“聚宝盆”。
7月27日,全国首批、辽宁唯一的一座国家矿山公园——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开园。
整座露天矿坑相当于38座北京故宫、1.2个西湖。
矿坑负海拔175米,比我国地理最低点的艾丁湖还低16米,是中国陆地最低点。
在这个矿山地质公园内,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扬声器、二战时期捷克生产的电机车、日本生产的蒸汽机车和我国从前苏联进口的第一台电镐,还有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台和最后一台蒸汽机车以及全国数量最多的蒸汽机车电机车车头。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博物馆原海州煤矿的工人们将在模拟采煤场指导人们去体验世界级蒸汽机车自驾游。
在采矿模拟场和地下探险训练基地,游人可以穿上矿工服,戴上矿灯帽,拿着铁锹、锤子、钎子等采矿工具,深入井下实地体验采煤过程中的通风、运输、排水、采煤等系统,算一算采一吨煤要用什么设备、用多少人力等知识。
在地质遗迹区,不仅有煤地质断层、岩石地质断层,还有大量的古生物遗迹,以及人工开采煤炭时留下的人文地质遗迹。
还有中生代的天然硅化木和鱼、鸟、恐龙脚印等地质迹。
如今,阜新矿山公园正在补断的吸引着世人的眼光,目前,市委、市政府已将此地列为旅游经济特区,利用辽宁省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政策,对孙家湾地区实行整体拆迁,在整体进行生态绿化基础上,建设五星级酒店、中外美食一条街、进口商品购物一条街等配套休闲购物场所,使游客和市民在游览之余尽享购物乐趣,体验异国风情。
阜新市“11 .27”特大火灾伤亡事故

阜新市“11.27”特大火灾伤亡事故国务院:1994年11月27日13时30分,我省阜新市评剧团所属艺苑歌舞厅发生特大火灾伤亡事故,死亡233人(其中男133人,女100人),重伤4人,轻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12.8万元。
事故发生后,辽宁省委、省政府,阜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救、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对这起事故极为关切重视,公安部、劳动部、文化部、全国总工会领导都赶赴阜新市,检查、指导工作。
辽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振华和副省长丛正龙一直在现场直接领导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并组成由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法律专家参加的“辽宁省阜新11·27特大火灾伤亡事故调查组”,按照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依法就事故原因、性质及有关责任者的责任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调查。
经过半个多月紧张细致的取证调查,现已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和责任。
目前,事故善后工作已经结束,阜新市社会稳定,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有关事故处理的进展情况,省政府已先后两次向国务院作了报告。
现将调查情况及处理意见报告如下:一、事故原因及性质1994年11月27日13时20分左右,吴志国(男,18岁,阜新市化工技校学生)在舞厅3号雅间内给邢胜利(男,17岁,市玻璃制品厂工人)等人散发香烟,邢胜利坐在角沙发顶部,用卷着的报纸燃火点烟,随手将未熄灭的报纸扔进所坐沙发的破损洞里,致使角沙发起火,而后,邢胜利和陈福生(男,18岁,待业青年)把起火沙发两侧的沙发拉出,又跑到吧台拿来汽水灭火,用脚踩火,未能扑灭,进而火势蔓延,火焰窜出了3号雅间,将舞厅墙壁悬挂的装饰布点燃,火势迅速扩大。
当火焰窜出3号雅间,迅速蔓延时,人们一起拥到北门(只有0.8米宽)逃生,由于门窄拥挤且有5级台阶,有的人又返到南安全门(安全门平时上栓挂锁,很少有人知道)。
在舞厅的304人中除逃生的幸存者71名外,其余233人不同程度一氧化碳中毒,无力逃离火场,导致有的被烧死,有的窒息而亡。
电影《辛亥革命》阜新露天矿井下作业

电影《辛亥革命》XX露天矿井下作业
长影新片XX热拍
《辛亥革命》井下作业
由成龙、X黎执导,70余位明星加盟的史诗电影《辛亥革命》自定项以来,就颇受XX人民的关注,这不仅因为它群星荟萃,更因为它是由长影领衔出品、投资1.5亿元的巨制。
日前,XX媒体会同全国媒体特地赶往XXXX,对正在这里热拍的《辛亥革命》进行了集体探班。
《辛亥革命》自本月18日在XXXX开机以来,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影片中两位最重要的演员,同时也是影
片的出品人成龙和李冰冰都已到达XX,进组开始了影片的拍摄。
除了他们,赵文瑄、孙淳、胡歌等50余位演员也都全部进组。
“辛亥革命”的主要发生地在XX,为什么拍摄地点选在XX?29日,制片人王浙滨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之前选景他们走了不少地方,最后定在XX海州露天煤矿是因为那里保留着影片拍摄年代特有的老火车。
另外,煤矿巨大的矿坑可以形成天然的屏障,避免穿帮也可以避免打扰,“这里非常适合大场面的战争戏。
”
记者探班时正在拍摄一个井下的画面,演员们需要乘坐下井车才能到达拍摄地点。
现场条件十分艰苦,不仅空气稀薄,煤灰四散,连呼吸都有困难,更别说长时间拍摄。
但演职人员们都十分敬业,在井下一待就是一天,没有任何怨言。
据悉,除了XX,影片还将在XX、和国外一些地方取景。
影片预计今年年底拍摄完成,2011年9月前后在全国公映。
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观后感

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观后感一走进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我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充满故事的“时光宝矿”。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超级大的矿坑,好家伙,大得就像大地被什么超级大手给狠狠挖了一大块似的。
站在坑边往下看,深不见底,我心里直犯嘀咕,这得多少人多少年才能挖出这么个大坑啊。
那坑壁上一道道的痕迹,就像是岁月的皱纹,每一道都藏着当年挖矿时的热闹和艰辛。
沿着公园的小路走,看到那些废旧的挖矿设备。
那些大铲子、大卡车的残骸,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却透着一股硬朗劲儿。
我就忍不住想象,在过去,它们可是这个大矿坑的“超级英雄”呢。
大铲子就像巨人的手,一下就能挖起好多好多的煤;大卡车就像大力士,轰隆隆地拉着满满的煤跑得飞快。
现在它们虽然退休了,可站在那里还是像在讲述着自己辉煌的过去。
公园里还有很多介绍这个矿山历史的牌子。
我一边看一边就像在看一部超级长的“矿山连续剧”。
原来这个矿从啥时候就开始开采了,开采过程中又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还有那些矿工们的故事,有的让人觉得热血沸腾,有的又让人忍不住鼻子发酸。
这些矿工们就像地下的“探险家”,在黑暗里挖掘着“黑色的金子”,他们的辛苦和奉献才成就了这个巨大的矿山。
在这个公园里,还有很多新的设施,像是供人们休息的小亭子,绿化做得也很不错。
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历史遗迹里,又融入了现代的舒适和生机。
这就好像是一个老人穿上了一件时尚的新衣服,既有着岁月沉淀下来的韵味,又有着新时代的活力。
这个矿山公园可真是个特别的地方,它把过去的工业辉煌、艰苦岁月和现代的休闲娱乐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让像我这样的游客,既能够了解到阜新这个地方独特的工业历史,又能在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地方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和人类智慧的双重魅力。
我走的时候就想,这一趟来的值啊,就像读了一本超级有趣又超级有意义的大书。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3.1简介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煤矿矿场东西长8华里,南北宽4华里,垂直深度将200多米,总占地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有28个界平盘和8个作业平盘,平盘边缘裸露断面清晰地显示地质结构特点.19世纪90年代开挖,1933年被日本人霸占,一直到1945年,这13年期间,日本人迫害了数以十万计的中国人,现在我们能看到留下的万人坑,就在矿区。
到了国民党时期,矿区的采掘比较混乱,可以看到一些凌乱的洞井,那是国民党心急火燎、找到就挖的痕迹。
解放之后,海州煤矿被列入了一五计划中的156个国家重点项目之一。
刚成立的共和国对东北的资源和重工业都相当重视,被誉为新中国工业化历程上的“金钉子”。
3.2地质情况露天矿长4km,宽2km,井田标高+190m,最终开采标高—170m,设计能力为年产300万吨,成煤时代为晚中生代白垩世,地层产状平均走向N60°E倾向N30°W18°。
阜新地区最为主要的出露地质层面是阜新组,在阜新市区、清河门、义县、新邱都发育,同时是阜新的主要含煤地层。
其标准剖面在阜新海州露天矿的西帮,从上到下为:1.孙家湾层段:煤层夹灰色砂岩,页岩。
深灰色薄层泥岩,前灰色砂岩夹煤线。
厚层砂岩夹灰色薄层泥岩。
粗砂岩夹煤层。
2.太平层段:前灰色厚层砂岩,粉砂岩夹煤线。
3.高德层段:灰色砂岩及粉砂岩:沙海层段。
粉砂岩及细砂岩夹有薄煤层。
4.海州层段:粗砂岩及粉砂岩。
这四个煤层群,平均总厚82m其中孙家湾煤层群平均厚度14m,中间煤层平均厚度19m太平上煤层群平均厚度22m太平下煤层群平均厚度18m此区内为粗砂岩。
特点:大型波状层里,以粗砂岩为主,夹杂砾岩、辉绿岩。
走向33°倾向29°。
海州露天矿的西坡是明显的喀斯特丘陵。
地形上东西走向,呈条状石山;岩性上为白云质石灰岩,是石炭纪中上统壶天群的岩石。
浅灰色,成分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岩石的颜色为内浅外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成电影《辛亥革命》第一拍摄现场
《辛亥革命》将于9月15日在阜新市正式开拍,海州露天煤矿成为该片第一拍摄现场。
15天里,《辛亥革命》剧组将在此拍摄影片的全部战争戏。
阜新并非辛亥革命主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那么,《辛亥革命》剧组为何选择在阜新拍摄呢?总制片人王浙滨9月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揭开了谜底。
在巨型矿坑里拍摄防止穿帮
确切地说,《辛亥革命》的主要外景地是由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改建成的国家矿山公园。
《辛亥革命》主创人员千挑万选,选在了这里,主要原因是在这个巨型矿坑里搭景拍摄,可以完全避免镜头穿帮。
1960年版人民币上的图案有一个露天煤矿,正是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该煤矿于1953年建成投产,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现代化、机械化、电气化的露天煤矿。
从1953年投产到2005年闭坑破产,累计开采煤炭2.4亿吨,为新中国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2005
年,海州露天煤矿因资源枯竭关闭破产,在城市中心区遗留下一个长4公里、宽2公里、深350米的废弃人工矿坑。
从2009年7月27日起,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变身为工业遗产主题公园,名曰国家矿山公园。
在巨大的矿坑里拍摄,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背景穿帮的可能。
矿坑四周恰好形成了天然屏障,在这里拍摄,就不可能像某些历史片那样突然在背景中冒出一个现代建筑,这就解决了一直困扰历史片拍摄的一大难题。
《辛亥革命》剧组将在此拍摄全部战争戏,因此这里是该剧的主要外景地。
阜新市也积极配合剧组的拍摄,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大力支持。
剧组在阜新的戏份拍摄完成后将转战上海、北京、天津、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大部分是内景拍摄,或在影视城里拍摄。
此外,《辛亥革命》剧组还将赴英国、法国拍摄。
创下电影出品方数量之最
《辛亥革命》由长影集团联合上影集团、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等26家单位联合出品,从而创下中国电影出品方数量之最,众多出品方均看中了《辛亥革命》这部历史
大片。
《辛亥革命》将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生动刻画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人物,全景式地展现辛亥革命的历史画卷。
不过,《辛亥革命》不是一个强调大场面、炫耀特效的电影,而是一部情感饱满、风格浓郁的电影。
总导演成龙兼主演主演李冰冰兼出品人
《辛亥革命》剧组在长春开机仪式上正式公布了主演名单:赵文蠧饰演孙中山,成龙饰演黄兴,李冰冰饰演黄兴的妻子、女革命家徐宗汉,孙淳饰演袁世凯,胡歌饰演林觉民。
该片将有200多位演职人员参与拍摄。
其中,著名影星成龙担任《辛亥革命》总导演,同时出演重要角色黄兴。
关于徐宗汉扮演者人选,此前曾传出章子怡,然后是蒋雯丽,最终确定由李冰冰出演。
不过,这次李冰冰也是双重身份,不仅是演员,而且是联合出品人和监制,李冰冰以片酬的方式投资《辛亥革命》,成为该片联合出品人,最终她将不收取片酬,而是收取该片的票房分红。
《辛亥革命》是成龙、李冰冰继《功夫之王》之后的第二次合作。
为辛亥革命100周年献礼的大型史诗巨制《辛亥革命》,日前确定于本月15日在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正式开机。
成龙、李冰冰、赵文瑄、房祖名、胡歌、余少群等主演阵容星光熠熠,而"成龙担任总导演"更成为圈内爆炸新闻。
同时,影片为何选择辽宁阜新开机,也让影迷分外关注。
昨日,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影片总制片人王浙滨女士,她对近期围绕影片的相关热点话题,逐一进行了解疑。
疑:为何选择阜新?
解:一有道具,二怕穿帮
提及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可能很多年轻影迷会觉得陌生,其实这一煤矿于1953年建成投产时,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可谓当时中国的骄傲,1960年该煤矿更登上了当年版的5元人民币。
记者获悉,《辛亥革命》日前已确定将由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改建的国家矿山公园,作为全片第一外景地。
王浙滨告诉记者,《辛亥革命》开机首先拍摄的是全片中占有重要篇幅的战争戏份,剧组选景的足迹从调兵山,到《集结号》的外景地丹东宽甸,最后才找到阜新。
选择海
州露天煤矿作为全片第一外景地,首先是因为那里保留着影片拍摄年代特有的老火车,其次,外景地处在一个内凹的巨大矿坑中,矿坑四周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在这里搭景拍摄,完全可以避免许多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中,现代建筑突然"偷影"造成穿帮的局面。
她还告诉记者,阜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也是剧组决定在这里开拍影片的原因。
记者获悉,结束阜新的戏份,影片将转战上海、北京和国外部分城市,几乎不再有外景的戏份,阜新外景地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疑:成龙担任总导演?
解:纯为致敬,导演仍为张黎
作为著名演员、动作导演,成龙亲自担任全片导演的影片只有《A计划》、《警察故事》系列、《飞鹰计划》等几部,且都已年代久远。
近日传出《辛亥革命》邀请成龙担任总导演的消息,原定的导演张黎转为担任执行导演,这让许多影迷期待中也不免有些担心:成龙是否能够担起重任?对此王浙滨解释道,其实成龙在片中并不负责导演的具体工作,主
要任务是演好他戏份颇重的角色黄兴。
"给他定位为总导演,主要有致敬的意思,因为成龙亲自跟我说过,《辛亥革命》是他从影以来的第100部影片,因此他本人特别重视双方的这次合作机会,发誓一定要演好。
成龙是中国电影的传奇人物,我们觉得应该给他一个'总导演'的头衔,算作对他多年来为中国电影作出的贡献的回报。
"她表示,成龙尽管并不担任导演,但他30多年拍戏生涯的经验,依然可以跟全剧组分享,也会协助导演张黎处理一些拍摄的事务。
疑:演员并不"偶像"?
解:不看名气,只看角色
同期开拍的《建党伟业》中,云集了陈坤、刘烨、汤唯、董洁等数十位年轻偶像明星,其中不少都并没有出演伟人的经验,而在《辛亥革命》先期公布的演员阵容中,赵文瑄饰演孙中山,成龙饰演黄兴,李冰冰饰演黄兴的妻子、女革命家徐宗汉,孙淳饰演袁世凯,胡歌饰演林觉民,余少群饰演汪精卫……总体来看阵容不容小觑,但是"偶像指数"显然不如前者。
王浙滨表示,《辛亥革命》的选角标准并不注重演
员的知名度,"主要还是以角色定演员,像赵文瑄和孙淳,在《孙中山》《走向共和》等作品中多次出演孙中山和袁世凯,可谓经验丰富,而所谓高人气的成龙和李冰冰等也都是实力派的演员,足以胜任角色。
"王浙滨承认,剧组确实也向不少著名演员广发"英雄帖",但是近日《建党伟业》正在热拍,"抢人"的情况是否会出现?对此她表示并不会这样,"档期其实是协调,像余少群在我们这部戏里演汪精卫,也并不耽误在《建党伟业》中演梅兰芳,而对于赵文瑄这样在片中戏份吃重的演员,我们会跟他签协议,拍摄同期不可再在其他剧组拍戏。
"
疑:《辛亥革命》拍成何种风格?
解:严格遵循"史诗正剧"原则
众星云集的《建国大业》以生动的纪实感,刻画了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到新中国成立的诸多历史瞬间,可以说是一部影迷看得轻松(情节并不曲折)加愉快(数星星其乐无穷)的主旋律大片。
而王浙滨强调,《辛亥革命》的风格与《建国大业》,乃至同样由她担任制片人的《建党伟业》都完全不同,
"《建国大业》反映的历史只有不到5年,而《辛亥革命》的历史感更沉重,作为一部向辛亥革命100周年致敬的影片,纪实需要淡化,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历史正剧的沧桑与厚重。
在风格上,会和张黎导演以前拍摄过的《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一系列史诗风格的大片一脉相承。
"王浙滨还表示,她希望影片能拍出前苏联电影《战争与和平》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
"这不是一部强调特效、大场面的'刺激'作品,也不是主打明星的'眼球'作品,而将严格遵循'史诗正剧'原则,展现辛亥革命的沧桑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