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4644-3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监测技术

食品安全监测技术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目前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很多,HPLC,液质和气质联用是较常用的方法。
本站收集部分国内相关文章,并整理如下。
方法包括:GC-MS,Spectra-Quad线检测,超高效液相色谱_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质谱联用,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 MS MS)等。
液质,气质联用检测三聚氰胺1、超高效液相色谱2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残留的三聚氰胺饲料样品经1%三氯乙酸2二甲基亚砜提取,Wa te rs O as is MCX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最终采用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在饲料中的含量范围为10~5 000μg / kg时,线性关系良好 r >0199 。
在10~100μg / kg 的添加水平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83%~94%,相对标准偏差为412%~615%。
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0μg / kg、2、高效液相色谱- 四极杆质谱联用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试验采用自动固相萃取装置, 建立合适的过柱程序; 运用Agilent HP1100 高效液相色谱- 四极杆质谱联用仪, 优化质谱条件, 建立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检测方法。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0、500 μg/ml, 相对标准偏差在3、2%~7、7%之间,回收率在72、4%~91、2%之间, 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 串联质谱LC 质谱GC MS/MS的方法, 前处理过程简单, 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
4、液相色谱2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应用液相色谱2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
试样用V 乙腈∶V H2O =1∶1溶液,提取,高速离心后,供液相色谱2串联质谱仪定性定量分析。
流动相为V 乙腈∶V H2O =80∶20混合溶液。
ISO14644-3检测方法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 第3部分: ….. 检测方法ISO 14644-3 第一版2005-12-15 Reference number ISO 14644-3:2005(E) 国际标准 INTERNATIONAL STANDARDCopyrigh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Provided by IHS under license with ISO No reproduction or networking permitted without license from IHS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3部分:检测方法目次前言引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术语与定义3.1 概述3.2 空气悬浮粒子测量3.3 空气过滤器与系统3.4 气流3.5 静电测量3.6 测量仪器与测量条件3.7 占用状态4 检测方法4.1 洁净室检测4.2 原理5 检测报告附件A(资料)各种检测的选择和实施顺序附件B(资料)检测方法附件C(资料)检测仪器文献(略)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全球各国标准化组织(ISO成员)的联合会,国际标准的编写工作由其下的各技术委员会进行。
ISO的各个成员组织若对技术委员会的某个课题感兴趣,它就有权参加该技术委员会的工作。
国际上凡与ISO保持联系的政府的或是非政府组织,均可参与此项工作。
ISO在电气技术标准化的各项事宜中,与国际电气技术委员会(IEC)进行紧密合作。
国际标准草案是按照ISO/IEC指导条例第2部分的法则制定的。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草案由其技术委员会认可后送各会员团体进行传阅,以待表决。
至少需要75%投票的会员团体投赞成票才可将草案作为国际标准颁布。
ISO 14644的这一部分中可能有些内容会涉及到专利权。
ISO不对识别任何或全部这类专利权负责。
ISO 14644-3是由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技术委员会ISO/TC 209编写的。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干制品中9种挥发性N-亚硝胺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干制品中9种挥发性N-亚硝胺作者:陈红波罗振玲陆正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22年第04期摘要:建立了水產干制品中9种挥发性N-亚硝胺的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检测方法。
水产干制品样品经PRIME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MRM多反应离子监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5~250.0 μg/kg的浓度下,各化合物的响应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方法检出限为0.3 μg/kg,加标回收率在70.1%~87.7%,相对标准偏差(n=6)为1.6%~8.1%。
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水产干制品中9种挥发性N-亚硝胺的同时检测。
关键词:固相萃取小柱;水产干制品;N-亚硝胺Nine Volatile N-nitrosamines in Aquatic Dry Products were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by 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CHEN Hongbo, LUO Zhenling, LU Zheng(Taizhou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Taizhou 318000, China)Abstract: Triple quadrupole temperament instrument detection method of 9 volatile N-nitrosamines in aquatic dry products was established. Aquatic dry products were purified by PRIME HLB solid-phase extraction column, monitored by MRM multi-reaction ions and quantified by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range of 0.5~250.0 μg/kg (r> 0.999 6),the detection li mit is 0.3 μg/kg, the recovery rate is70.1%~87.7%,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n=6) is 1.6%~8.1%. The method is simple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uitable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nine volatile N-nitrosamines in aquatic dry products.Keywords: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mall column; aquatic dry products; N-nitrosamineN-亚硝胺是一类公认的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食品原料、饮用水、肉制品、水产制品中,结构通式为R2(R1)N-N=O,分为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两类,大多数挥发性N-亚硝胺是强致癌物质。
影像材料 已加工彩色照片 热稳定性测量方法-最新国标

影像材料已加工彩色照片热稳定性测量方法1范围本文件描述了测定彩色照片长期暗存储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用传统照相材料制作的彩色照片。
这些图像由显色、银-漂白剂染料、染料转移,染料扩散-转移“即时”系统和类似系统生成。
本文件中规定的测试方法还包括使用干法和液体调色剂电子照相术,热染料转移(有时称为“染料升华”)和喷墨印刷系统生产的数字彩色图像的暗稳定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5-3摄影和图像技术密度测量第3部分:光谱条件(Photography and graphic technology—Density measurements—Part3:Spectral conditions)注:GB/T11501-2008摄影密度测量第3部分:光谱条件(ISO5-3:1995,IDT)ISO5-4摄影和图像技术密度测量第4部分:反射密度的几何条件(Photography and graphic technology—Density measurements—Part4:Geometric conditions for reflection density)注:GB/T12823.4-2008摄影密度测量第4部分:反射密度的几何条件(ISO5-4:1995,IDT)ISO13655图像技术图像艺术影像的光谱测量和比色计算(Graphic technology—Spectral measurement and colorimetric computation for graphic arts images)注:GB/T19437-2004印刷技术印刷图像的光谱测量和色度计算(ISO13655:1996,IDT)ISO18913影像材料持久性词汇(Imaging materials—Permanence—Vocabulary)ISO18920影像材料反射照片储存规程(Imaging materials—Reflection prints—Storage practices)ISO18924影像材料阿列纽斯(Arrhenius)型预测的试验方法(Imaging materials—Test method for Arrhenius-type predictions)ISO18941影像材料彩色照片臭氧褪色稳定性的试验方法(Imaging materials—Colour reflection prints—Test method for ozone gas fading stability)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食品安全仪器检测技术教材

食品安全仪器检测技术教材1. 引言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而食品安全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食品安全仪器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教材旨在介绍常见的食品安全仪器检测技术,帮助读者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原理和方法,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能力。
2. 食品安全仪器检测技术概述食品安全仪器检测技术是利用仪器设备对食品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检测,以确定食品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常见的食品安全仪器检测技术包括质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等。
2.1 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食品中的化学组分来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质谱分析技术包括气质联用质谱(GC-MS)、液质联用质谱(LC-MS)等。
2.2 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是根据食品中物质在固体或液体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析取等作用来分离、测定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有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
2.3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与各种电磁波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来研究和测定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
3. 食品安全仪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3.1 质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质谱分析技术通过离子化、分子碎裂和离子检测来鉴定和定量物质。
常见的质谱分析方法包括质谱图谱分析、质谱定量分析等。
3.2 色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色谱分析技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等作用来分离和测定物质。
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3.3 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光谱分析技术通过物质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来鉴定和测定物质。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等。
4. 食品安全仪器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食品安全仪器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鉴定和定量,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
放射防护器材质量检测方法与评价要求

放射防护器材质量检测方法与评价要求放射防护器材质量检测方法与评价要求放射防护器材是利用其对放射物质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特性,在放射源外围形成一个多层防护屏障,以保护人体和环境免受放射伤害的装备,其质量检测方法与评价要求如下:一、放射防护器材质量检测方法1. 密度检测放射防护器材质量的最基本检测方法是密度检测,即通过量检测被检物体的实测密度和标准密度之间的差值来考察其质量。
2. 能谱成像检测能谱成像检测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放射防护器材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对放射物质的衰变产物进行成像检测,可以直观地检测其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从而判断放射防护器材的质量。
3. 电子显微镜检测电子显微镜检测也是一种常用的放射防护器材质量检测方法,通过扫描电镜的检测,可以检测出放射防护器材的结构特征,以及其中存在的缺陷等,从而判断其质量。
4. X射线检测X射线检测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放射防护器材质量检测方法,可以对放射防护器材的结构特征、厚度和其中存在的缺陷等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判断其质量。
二、放射防护器材质量评价要求1. 密度要求放射防护器材的实测密度应与标准密度之间的差值不超过±5%,以保证其有足够的防护功能。
2. 隔离效果要求放射防护器材的隔离效果应满足规定的标准,以确保其有足够的防护能力。
3. 抗冲击要求放射防护器材的抗冲击能力也必须满足规定的标准,以保证其能够耐受外界放射源造成的冲击。
4. 使用寿命要求放射防护器材的使用寿命应满足规定的标准,以保证其在指定的时间内仍具备足够的防护能力。
总之,放射防护器材的质量检测方法与评价要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避免放射伤害的发生,应当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检测和评价,以确保放射防护器材的质量。
洁净区各级别悬浮粒子取样量的法规解析

292
www.spyzlzz.com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万方数据
洁净区各级别悬浮粒子取样量的法规解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姚树亮, 李语如, 董媛媛, 陈天宝, 王芸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222047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Shangpin yu zhiliang 2013(3)
洁净区各级别悬浮粒子取样量的法规解析
姚树亮 李语如 董媛媛
陈天宝 王芸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222047
摘要:从2010年新版GMP法规颁布以来。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GMP及GMP实施指南中对环境监测取样量的问题,并没有详细 说明。而我们实施新版GMP过程中,悬浮粒子取样量的确定,又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就此问题对法规进行解析,详细说明级别确认及日常监测该如 何确定取样量,以保证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取样量能符合法规要求。 关键词:环境监测 取样量 洁净区 动态 静态
}、c…:j昝叭m=4二11
静态/动态取样可以依据国标进行。在国 标GB/T 16292中,规定了悬浮粒子最小取样 量的要求。 综上所述: 按照国标GB/T 16292的规定,动态监测 按表所取。如采样器大于该表数值,则依据 ISO 14644.1的要求,取1分钟。 结论: 所以,合适的取样量,既能保证环境的 监测效果,又能在环境监测环节上节省成本, 不必花费不必要的时间及人力物力,合理安 排工作,保证生产条件,从而生产出符合质 量要求的产品。
A.空气悬浮粒子 (1)任何洁净区内取样点应不少于两个
一口B■fnI**.自…’ 4.IS0 14644关于采样量的原则分析 a)ISO 14644-1关于采样量的条款为 B.4.2该条款下共有两条要求: b)一条要求为采样量的计算方法, C)另一条要求为最小采样量及采样时间 规定。 5.ISO 14644关于采样量的总结
《ISPE 调试和确认(第二版)》全文解读

第6章
Part Two
调试和确认计划
36
C&Q计划
0 针对调试和确认活动指定单独的计划,这部分不再详 细介绍,可参照VMP的制定过程。
37
第7章
Part Two
C&Q测试及文件
38
测试和检查
39
测试/检查记录文件的示例选项
40
第8章
Part Two
接受和放行
41
接受和放行-案例1
测试文件完成
12
URS开发(ISPE原图翻译整理)
产品和工艺开发阶 段
需求和设计阶段
CQA
CPP
CA
产品和工艺需求 GMP法规要求 公司质量要求
URS
系统风险评估
设计标准
国际、当地和 工厂要求
商务/EHS/使 用者/SME要
求
工程和工业标 准
13
URS的分类(1)-延伸解读
项目URS
公共系统/设 施URS
消防系统 URS
7
适用范围
0 适用于人用及兽用药,包括生物制品等制造商所用的 系统。
0 不适用于医疗器械。 0 不包括:工艺及产品开发、计算机化系统软件开发及
测试(可参考ISPE GAMP 5)、工艺验证、清洁验证、 消毒和灭菌验证、分析方法验证、退市活动(可参考 ISPE 制药设备和设施退市指南)
8
该指南的流程概述和结构
29
第5章
Part Two
设计审核和设计确认
30
设计审核定义(ISPE引用ASTM E2500)
0 设计审核―在整个生产系统的生命周期中,有 计划、系统地对规范、设计、设计开发和持 续改进情况进行适当的回顾审查。设计审核 可根据标准和要求,交付评价,找出问题, 并提出必要的纠正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3部分: ….. 检测方法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3部分:检测方法目 次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与定义 3.1 概述3.2 空气悬浮粒子测量 3.3 空气过滤器与系统 3.4 气流 3.5 静电测量3.6 测量仪器与测量条件 3.7 占用状态 4 检测方法4.1 洁净室检测 4.2 原理 5 检测报告附件A (资料) 各种检测的选择和实施顺序 附件B (资料) 检测方法 附件C (资料) 检测仪器 文献(略)前 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为全球各国标准化组织(ISO 成员)的联合会,国际标准的编写工作由其下的各技术委员会进行。
ISO 的各个成员组织若对技术委员会的某个课题感兴趣,它就有权参加该ISO 14644-3第一版2005-12-15Reference number ISO 14644-3:2005(E)技术委员会的工作。
国际上凡与ISO保持联系的政府的或是非政府组织,均可参与此项工作。
ISO在电气技术标准化的各项事宜中,与国际电气技术委员会(IEC)进行紧密合作。
国际标准草案是按照ISO/IEC指导条例第2部分的法则制定的。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草案由其技术委员会认可后送各会员团体进行传阅,以待表决。
至少需要75%投票的会员团体投赞成票才可将草案作为国际标准颁布。
ISO 14644的这一部分中可能有些内容会涉及到专利权。
ISO不对识别任何或全部这类专利权负责。
ISO 14644-3是由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技术委员会ISO/TC 209编写的。
ISO 14644在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的总标题下包含下述各部分:——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分级——第2部分:证明一直符合ISO 14644-1的检测和监测技术条件——第3部分:检测方法——第4部分:设计、建造和启动——第5部分:运行——第7部分:隔离装置(洁净风罩、手套箱、隔离器、微环境)——第8部分:空气分子污染分级正在编写的部分有:——第6部分:词汇引言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须将空气悬浮粒子控制在合适的水平,以完成相关的、对污染敏感的活动。
下述行业的产品和工艺均受益于对空气悬浮污染物的控制:航天、微电子、制药、医疗器械、食品和医疗。
本部分ISO 14644说明的检测方法,可用于说明ISO 14644其它部分中所述的洁净室的特性。
注:本部分ISO 14644并未包括所有洁净室参数的检测方法。
ISO/TC 209编制的其他文件中讨论了有特定产品或工艺的洁净室和洁净区的其他参数进行检测时所使用的方法和仪器(例如ISO 14698中对活物质的控制和测量方法,ISO 14644-4中的洁净室功能性检测,ISO 14644-7中的隔离装置检测)。
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的适用标准。
本部分ISO 14644中的陈述参照了ASTM,CEN,DIN,IEST,JACA,JIS和SEMI等标准。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3部分:检测方法注意–本部分ISO 14644的应用可能涉及有害的材料、作业和设备。
本部分ISO 14644未提及所有与其使用有关的安全性问题。
因此,使用本标准时,客户应负责制定适当的安全和卫生准则,及在使用前确定规程性限制的适用性。
1 范围本部分ISO 14644规定了指定级别的空气悬浮微粒洁净度的检测方法和测定洁净室和洁净区性能特性的检测方法。
这种特性检测可用在3种状态(空态、静态、动态)下的、单向流和非单向流这两种类型的洁净室和洁净区。
检测方法中有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方面的建议。
如果洁净室和洁净区的类型影响到检测方法,则有其他检测方法的建议。
其中的某些检测,则建议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和仪器,以便适合于不同的最终使用要求。
如果客户与建造商一致同意的话,可以使用本部分的ISO 14644中未包括的方法。
替代方法不一定会提供等效的测量结果。
本部分ISO 14644不适用对洁净室或隔离装置内产品或工艺进行的测量。
2 引用标准下列引用标准对本文件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
标有日期的引用标准,只有该引用的版本适用。
没标有日期的引用标准,则其最新版本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任何修正版)适用。
ISO 7726:1998,热环境人机工程学-物理量测量仪ISO 14644-1:1999,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分级ISO 14644-2:2000,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2部分:证明一直符合ISO1 4644-1的检测和监测技术条件ISO 14644-4:2001,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4部分:设计、建造和启动3 术语和定义本部分ISO 14644采用的术语和定义如下。
3.1 普通3.1.1 洁净室cleanroom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的房间,其建造和使用方式可最大限度减少房间内进入的、产生的、滞留的粒子,房间内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其他相关参数按要求受控。
[ISO 14644-1:1992, 2.1.1]3.1.2 洁净区clean zone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的专门空间,其建造和使用方式可最大限度减少区内进入的、产生的、滞留的粒子,区内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其他相关参数按要求受控。
注:洁净区可以是开放式的也可以是封闭式的,可以位于或不在洁净室内。
[ISO 14644-1:1992, 2.1.2]3.1.3 洁净室设施installation带有全部维护结构、空气处理系统、服务设施、公用设施的洁净室或洁净区。
[ISO 14644-1:1992, 2.1.3]3.1.4 隔离装置separative device采用构造和动力学方法在确定的容积内外创建可靠隔离水平的设备。
注:某些产业用隔离装置有:层流罩(洁净工作台)、隔离密封空间、手套箱、隔离器、微环境。
3.2 空气悬浮粒子测量3.2.1 气溶胶发生器aerosol generator能以加热、液压、气动、超声波音频、静电等方式生成浓度恒定、粒径范围适当(例如0.05 μm 至2 μm)的微粒物质的仪器。
3.2.2 空气悬浮粒子airborne particle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径从1纳米到100微米的活的或非活的固态或液态粒子。
注1:针对ISO 14644-3。
分级方面见2.103。
注2:摘自ISO 14644-3:2005, 3.2.2。
3.2.3 数量中径count median particle diameter (CMD)根据粒子数量得出的粒径中值。
注:粒径中值即一半的粒子粒径小于数量中值,一半的粒子粒径大于数量中值。
3.2.4 大粒子macroparticle当量直径大于5 μm的粒子。
[ISO 14644-1:1992, 2.2.6]3.2.5 M描述符M descriptor规定的或测得的每立方米空气中大粒子的浓度,以所用测量方法特性确定的当量直径表示。
注:M描述符可以作为采样点平均浓度的上限(或按照洁净室或洁净区中采样点的数量作为置信上限)。
不能使用M描述符规定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但M描述符既可单独引述,也可与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同时引述。
[ISO 14644-1:1992, 2.3.2]3.2.6 质量中径mass median particle diameter (MMD)根据粒子质量得出的粒子直径中值。
注:质量中径即全部粒子质量的一半小于质量中径,另一半大于质量中径。
3.2.7 粒子浓度particle concentration单位空气体积中粒子的个数。
[ISO 14644-1:1992, 2.2.3]3.2.8 粒径particle size在指定的粒子尺寸测定仪上,有相当于被测粒子的响应的球体的直径。
注:光散射离散粒子计数器在粒子计数中使用的则是当量光学直径。
[ISO 14644-1:1992, 2.2.2]3.2.9 粒径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粒子浓度的累积分布,它是粒径的函数。
[ISO 14644-1:1992, 2.2.4]检测气溶胶test aerosol具有已知浓度与受控的粒径分布的固体和(或)液体粒子的气态悬浮物。
U描述符U descriptor每立方米空气中测出的或规定的粒子包括超微粒子浓度。
注:可将U描述符作为采样点平均值上限(或作为置信上限,依洁净室或洁净区测量时所用的采样点数量确定)。
不能用U描述符规定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但它可与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同时引述,也可以单独引述。
[ISO 14644-1:1992, 2.3.1]超微粒子ultrafine particle当量直径小于0.1 μm的粒子。
[ISO 14644-1:1992,2.2.5]3.3 空气过滤器与系统3.3.1 气溶胶检测aerosol challenge用检测气溶胶对过滤器或已安装在位的过滤器系统进行检测。
3.3.2 规定渗漏designated leak客户与建造商商定的最大允许穿透限值。
用离散粒子计数器或气溶胶光度计对洁净室设施进行扫描时可检测到的渗漏。
3.3.3 稀释系统dilution system按已知容积比将进入的气溶胶与无粒子空气混合以降低气溶胶浓度的系统。
3.3.4 过滤器系统filter system由过滤器、框架及其他支撑装置或外壳所组成的系统。
3.3.5 终端过滤器final filter处在于空气进入洁净室前终端位置上的过滤器。
3.3.6 安装就位的过滤器系统installed filter system安装在天花板、墙壁、风管或设备上的过滤器系统。
3.3.7 过滤器安装后检漏installed filter system leakage test为确认过滤器安装良好、没有向洁净室设施的旁路渗漏,过滤器及其框架均无缺陷和渗漏所做的检测。
3.3.8 渗漏leak (过滤器系统)因密封性欠佳或缺陷使污染物漏出,造成下风向浓度超过预期值。
3.3.9 扫描scanning用气溶胶光度计或离散粒子计数器的采样管、采取重叠的行程移过规定的检测)区、以发现过滤器渗漏的方法。
“标准”渗漏率standard leak penetration离散粒子计数器或气溶胶光度计的采样管停留在渗漏处以标准采样流量测得的渗漏率。
注:穿透率是过滤器下风向粒子浓度与上风向浓度之比。
3.4 气流3.4.1 换气次数air exchange rate单位时间的换气率,以单位时间送入空气的体积除以空间的体积计算。
3.4.2 平均风量average air flow rate单位时间通过的平均空气容积,可据此确定洁净室或洁净区的换气次数。
注:风量以每小时立方米表示(m3/h)。
3.4.3 测量平面measuring plane用来检测或测量风速等性能参数的横断面。
3.4.4 非单向流non-unidirectional airflow送入洁净区的送风以诱导方式与区内空气混合的气流分布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