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课-

合集下载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1-5课)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1-5课)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1-5课)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1)本质:一般等价物。

(2)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3.货币流通规律及发行公式(1)货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通货紧缩。

)4.汇率变化规律及影响(1)汇率变化规律: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2)人民币贬值利弊分析: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利:①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利于吸引外资;……弊:①不利于我国商品进口;②不利于对外投资;③不利于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等;④不利于偿还外债。

5.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与之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效率成反比,与个别无关。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有哪些(1)对生活的影响:①需求法则:一般说来,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练习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练习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练习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这说明A.为购买者着想,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2.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3.2011年7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经济半年报”,报告认为,今后加息预期继续,加息短期内对宏观经济速度会产生一定影响,中长期看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息会改变货币供应状况,有利于A.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 B.抑制人民币汇率上升C.促进财政收入增加 D.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4.2002~2009年人民币对欧元的年平均汇率(人民币元/100欧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汇率变化产生的影响是①2002~2004年,中国出口到法国的纺织品更具竞争力了②2002~2004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械设备变得便宜了③2008~2009年,中国企业赴欧元区国家投资设厂更有利④2008~2009年,法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这表明①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②金银不是唯一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③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④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6.针对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国多次动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利器”,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对这一举措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直接冻结商业银行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B.导致通货紧缩局面的出现C.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过大D.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7.对于增加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只要增加纸币发行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B.物价上涨总是因为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其本质是通货膨胀C.纸币发行量不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一般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普遍上涨D.物价上涨必然导致增加纸币发行量和通货膨胀8.何为血燕?金丝燕吐血而成,价值千金,营养价值极高。

《经济生活》(复习课件)1-11

《经济生活》(复习课件)1-11

•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 ⑴调节生产 • “调节生产规模” • ⑵提高劳动生产率 ⑶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 “促使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 产品”
•第三课、消费
• ◆本课高考考点 • (一)消费及其类型 • 1、影响消费的因素 • 2、消费类型 • 3、消费结构 •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1、消费心理 2、消费行为
C:攀比心理:有些商品,人们拥 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 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 “向上看齐”,人民我有的炫耀心 理。 • D:求实心理:消费者选择商品, 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 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 是否齐全等,讲究实惠,据己需要 是一种理性消费。

• 消费行为——做理智的消费者。 •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 ①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 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 ②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 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 ③坚持适度原则,提倡勤俭节约 精神。
• 1:价值与价格 • (1) 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 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 (2) 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 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产生 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影响价格 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 如气候、时间、地域、生 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 商品的供求关系
(1)商品的含 义:用于交换的 劳动产品
•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 使用价值。 •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属性。 •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 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 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 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 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 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 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 是商品。

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信用工具和外汇

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信用工具和外汇

(2)外汇和汇率: 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除包括外币外,还包括银行 存款等外币支付凭证、债券、股票等外币有价证券、 其他外汇资产等。 广义的 支付手 段,不 同于货 币职能 中的支 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币汇率:以外国货币换算本国货币。我们通常 所说的汇率就是指外币汇率。 如:100美元=683.1元人民币。(即100美元外汇 的价格是683.1元人民币。) 本币汇率:以本国货币换算外国货币。 如:100元人民币=14.6404美元。(即100元人 民币的价格是14.6404美元。)
以前 100美元=800人民币 现在 100美元=700人民币
说明: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 即美元汇率(汇价、价格) (
降低 ),美元( 贬值 )
人民币( 升值 )。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意义
对内保持物价 总水平稳定
人民生活安定,国名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 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
对外保持人民 币汇率稳定
(2)用美元存款
7700÷7.7 × (1+4%)=1040(美元) 1040 × 7.5=7800(转移。
1.结算和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有两种: 现金结算: 转账结算: (2)结算工具: 信用卡(主要指银行信用卡):(了解信用卡的含义、 使用信用卡的方便之处。) 支票:支票的含义、种类,如何使用等。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 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 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 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探究案3.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 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 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 值1美元=7.5元人民币,有如下理财方案,请你帮小华做出 最佳选择并说明理由。 (1)用人民币存款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高中政治必修一二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二三知识点

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6、货币的基本‎职能(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A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 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公式:商品——货币——商品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11、信用工具分‎类:(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经济生活第一课高三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第一课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班级 __ 姓名命题人:宋瑞花 12.5【课前预习案】二、考点梳理:参考《一轮复习》P1—2逐一落实,强化识记重点。

自主检测: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2、货币的含义、本质、基本职能;区分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公式;价格及与价值的关系;3、纸币的产生及优点;纸币的含义、本质、职能、发行规律、发行过多过少的危害;4、结算方式与信用工具:信用卡的优点、两种支票及用途;5、外汇与外币、外币汇率的升高和跌落;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和意义。

三、知识体系构建:四、复习自测:A组1、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

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2、李明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价格25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5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及利息4万元。

其中4万元利息、25万元房价、5万元首付金分别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A、贮藏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3、一定时期,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2000亿元,纸币的发行量为8000亿元,则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货币的()A、4元B、1元C、0.5元D、0.25元4、国家所以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主要是因为( )①国家无法控制纸币的发行量②纸币的购买力和商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调节的③国家无权规定纸币的面值④纸币的购买力是由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决定的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5、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纸币升值,物价上涨B、纸币贬值,物价下降C、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D、纸币供应量与流通需要量不符6、通货紧缩表现为()A、社会供给不足,物价水平下跌B、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C、社会需求过旺,物价水平上涨D、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上涨7、自1986年中国银行首发人民币长城卡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相继发行了牡丹卡、龙卡、金穗卡,目前我国发卡总量已超过8亿张,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生活的现代化水平。

第一课经济生活

第一课经济生活

3.用陪驾交换电脑维修,用杨氏太极招式交换摄影技术等,越来越多的人 用陪驾交换电脑维修,用杨氏太极招式交换摄影技术等, 用陪驾交换电脑维修 加入到“技能互换” 成为技客一族。下列关于“技能互换” 加入到“技能互换”中,成为技客一族。下列关于“技能互换”说法正 确的是( 确的是( ) 技能互换”属于商品流通②互换中的“技能” ① “技能互换”属于商品流通②互换中的“技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 一体③ 技能互换”要符合等价交换原则④从消费目的看, 一体③ “技能互换”要符合等价交换原则④从消费目的看, “技能互 换”属于劳务消费 A. ② ③ B. ① ④ C. ② ③ ④ D. ② ④ 4.假定某国待售商品 亿件,平均每件价格为 假定某国待售商品20亿件 假定某国待售商品 亿件,平均每件价格为150元,若该国多发行了 元 若该国多发行了250 亿元纸币,导致商品价格上涨25%,则当年该国流通中货币实际需要量 亿元纸币,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 ),每一元货币平均流通 每一元货币平均流通( 是( ),每一元货币平均流通( ) A.1000亿元 ,6次 B.1200亿元,3次 C.1000亿元,3次 D.1200亿元, 亿元, 次 亿元, 次 亿元, 亿元 次 亿元 亿元 亿元 6次 次
⑷纸币的职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 Nhomakorabea付手段职能
纸币与货币的关系: 纸币与货币的关系:
⑴主要区别 •属性: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纸币是价值符号, 属性: 属性 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纸币是价值符号, 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 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 •本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纸币是价值符号; 本质: 本质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纸币是价值符号; •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职能;纸币代替金属货 职能: 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职能; 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⑵联系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 形
7、导游的服务。( 是) 精品课件
商 品
特别提醒
1、品牌:、技术、服务、信息等都可以成为商品。只要满足两个条
件就行。
2、权利、权力、名誉、道德、良心等都不能成为商品。因为他们
都不是劳动产品。
3、废品是否是商品须具体分析。
第一,废品相对于其原有性能,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从这种意义 上看,废品不是商品。
“伪劣产品”是违法行为,
8.次品是商品
精品课件
◆〖典型例题〗
• 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
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
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
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
B
• A、属于公共物品
• 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 C、使用价值不大
• 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精品课件
◆〖典型例题〗
• 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
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
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
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
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
由此可见( )
•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生产商品都耗费 了人的体力和脑力,而这种体力和脑力是没有差别的 ,是任何商品的生产所共有的。
5kg大米=4双袜子,就意味着交易双方都认可:凝结 在5kg大米中的体力和脑力耗费量与凝结在4双袜子中 的体力和脑力耗费量是相等的,即双方价值量相等。
交易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相近),是交易顺利实 现的基础。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 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特别注意:使用价值不能决定价值,只能影响
精品课件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图如下:
精品课件
判断下列物品是不是商品:
1、超市货柜上的东西。( 是) 有形商品
2、农民供自己吃而种的粮食。(不是)
3、课室正在使用的教学仪器。( 不是)
4、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不是)
5、顾客正在交易的书本。( 是 )
6、信息公司将提供的信息。(是 )
你在使 用的笔
朋友送的 生日礼物
精品课件
卖给废品 收购站的 啤酒瓶
精品课件
(2)商品就其表现形式来看:分为有形商品 和无形商品;服务、技术、发明专利等属于无 形商品。
2.商品、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
物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劳动产品
商品
精品课件
3、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P5教材
①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一定不是商品。
②必须用于交换; 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用于交换”表示一种目的,强调的是一种买卖过程 ,包括交换前和交换中,交换完成之后,则不是商品,而 是消费品或待消费品。
精品课件
练一练: 你认为下列哪些是商品?为什么?
自然界 的空气
母亲为你 织的毛衣
雪山上待 售的氧气
1.从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 和职能、纸币与通货膨胀、外 汇和汇率等知识点
2.从试题类型上看:以体现 类和措施类选择题为主。
货币的基本职能、汇率变动主 要立足信息的解读。纸币与信 用卡多结合经济形势,以措施 类考查为主。
精品课件
考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1)构成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精品课件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
A、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 也就没有价值(要记住这两句话!当考食品质量、
食品安全的有关大题时,会用到这两句话)
B、对立:表现为作为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谁 也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要想拥 有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商品生产者要获得价 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
2019,我们为自己而战!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通往梦想的道路没有捷径,但是有科 学的方法。在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 我们一起努力,登上梦想的巅峰!
精品课件
高考思想政治第一轮复习
1.以教材为基础,以考点为主干; 2.深入掌握微观知识,构建宏观知识体系; 3.培养政治学科思维能力,养成规范答题习
第二,许多废品可以卖给收购站,仍可用于交换,这是因为废品还 具有其他方面的使用价值。从此意义上看,它还是商品,但已不 是原有性能的商品。
4.变质食品不是商品。
5.买一赠一式的产品(即捆绑式销售的产品)仍是商品。
6.有些东西不是商品,但以商品形式出现,如土地、股票等。
7.伪劣产品不具有正规产品的使用价值,不应该成为商品,制售
科学发展观、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精品课件
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精品课件
□考点概览
◇考情分析
1、货币(共7个考点) (1)货币的本质 ①商品的基本属性 ②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 ④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①货币与财富
②结算与信用工具
③外汇和汇率
D
•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精品课件
考点二、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货币的产生
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货币的出现要比商 品晚得多。 ③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惯 4.基础知识必须人人过关,必须要有笔记本。
精品课件
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精品课件
教材分析
•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讲消费(为何生产) • 关键词:商品、货币、价格、消费。 •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讲生产(谁来生产) • 关键词:生产、企业、劳动者、投资。 •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讲分配(为谁生产) • 关键词: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财政、税收。 •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背景(怎样生产) •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
①、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②、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特有的属性,反映 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精品课件
一个必须搞 懂的概念: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