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各章要点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各章核心内容总结

高一化学各章核心内容总结

高一化学各章核心内容总结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

包括
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元素,如反应物、生
成物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

第二章:化学元素和周期表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元素及其特性和周期表的组织。

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以及周期表的组成、排列和特征。

第三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本章主要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性和反应。

包括金属的
导电性、延展性和反应性,以及非金属的不导电性和反应性。

第四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包括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以及分子和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分类。

第五章: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括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等。

第六章:氧气和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主要介绍了氧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性和应用。

包括氧气
的制备和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第七章:酸、碱和盐
本章主要介绍了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应用。

包括酸碱中的离子
理论,酸碱中的pH值和中和反应,以及盐的制备和用途。

以上是高一化学各章的核心内容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普通化学复习资料3.1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状态3.1.1原子结构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核外电子运动具有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统计性的特征,不能用经典的牛顿力学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描述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所以在量子力学中用波函数Ψ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以代替经典力学中的原子轨道概念。

(1)波函数Ψ(原子轨道):用空间坐标来描写波的数学函数式,以表征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个确定的波函数Ψ,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概率密度(几率密度):Ψ2表示微观粒子在空间某位置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3)电子云:用黑点疏密的程度描述原子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Ψ2)分布规律的图形。

黑点较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较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较多。

(4)四个量子数:波函数Ψ由n.l.m三个量子数决定,三个量子数取值相互制约:1)主量子数n的物理意义:n的取值:n=1,2,3,4,,∞ ,意义:表示核外的电子层数并确定电子到核的平均距离;确定单电子原子的电子运动的能量。

n = 1,2,3,4, ,,∞,对应于电子层K,L,M,N, ···具有相同n值的原子轨道称为处于同一电子层。

2)角量子数ι:ι的取值:受n的限制,ι= 0,1,2,,n-1 (n个)。

意义:表示亚层,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对于多电子原子,与n共同确定原子轨道的能量。

,ι的取值: 1 , 2 , 3 , 4电子亚层:s, p, d, f,,轨道形状:球形纺锤形梅花形复杂图3-13)磁量子数m:m的取值:受ι的限制, m=0 ,±1,±2,,±ι(2ι+1个) 。

意义:确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ι=0, m=0, s轨道空间取向为1;ι=1, m=0 ,±1, p轨道空间取向为3;ι=2, m=0 ,±1,±2 , d轨道空间取向为5;,,n ,ι相同的轨道称为等价轨道。

高一化学各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各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量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化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量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

1.1 基本概念1.1.1 物质物质是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种。

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

1.1.2 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由两个或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离子是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取电子后带电的粒子。

1.1.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混合物可以分为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两种。

1.1.4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组成的情况下的变化,如物态的改变、溶解等。

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2 基本量1.2.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中含有的基本粒子数目的量,用摩尔(mol)来表示。

摩尔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摩尔质量来表示。

1.2.2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质量是指物质所含有的质量,用克(g)来表示。

不同的物质在量上可以通过计量它们的质量来比较。

1.2.3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某物质所含有的质量,用克/摩尔(g/mol)来表示。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

第二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理解化学的重要基础。

了解原子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是非常重要的。

2.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的轨道运动。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整体上带电中性。

2.1.1 质子质子是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其电荷量为+1。

质子的质量约为1.673 × 10^-27 kg。

2.1.2 中子中子是原子核中质量接近质子的粒子,其电荷为中性。

中子的质量约为1.675 × 10^-27 kg。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分子、原子层此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质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普通化学各章要点

普通化学各章要点

《普通化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状态函数特征: ①唯一;②∆Z 与途径;③强、广度;④循环∮d Z =02.体积功的计算:W 体积=⎰-dV p 外=-p 外V(恒外压)Q(+吸),W(+体系得到能量)3.热力学第一定律:U=Q+W4.热力学标准态:①气体:纯、理想气体行为、标准压力(p=p =100 kPa)混合气体:各组分分压均为标准压力p②液体、固体:纯、p=p③溶液中的离子:p=p ,质量摩尔浓度m=m =1mol ·kg -15.恒温、恒压过程,下列物理量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f H m θ S m θ fG m θr H m θ r S m θ rG m θ6. 盖斯定律:反应式可以作为代数方程式运算及其推广:θθνi m f ii m r H H ,∆⋅=∆∑θθνi m i i m r S S ,∑⋅=∆,θθνi m f ii m r G G ,∆⋅=∆∑ 7.Gibbs 公式:θθθ298,298,)(m r m r m r S T H T G ∆⋅-∆=∆(任意温度下的Gibbs 函数)转向温度:θθ298,298,m r m r S H T ∆∆= 相变温度:θθT m Tm S H T ,,相变相变∆∆= (例:MCO 3的分解温度计算) 8.任意条件(非标准)下(化学反应等温方程): =∆G r 0,T m r G ∆+Q RT ln ,BB B p p Q ν∏⎪⎪⎭⎫ ⎝⎛=0 9.标准平衡常数:B B B p p K ν∏⎪⎪⎭⎫ ⎝⎛=00,BB B m m K ν∏⎪⎭⎫ ⎝⎛=00及 等压方程:⎪⎪⎭⎫ ⎝⎛-∆=211211ln T T RH K K m r θθθ 10.0,T m r G ∆与0T K 的关系:0,T m r G ∆=0ln T K RT用于0,T m r G ∆和0T K 的相互计算注意:1)温度T 时的0,T m r G ∆必须用Gibbs 公式计算000,m r m r T m r S T H G ∆-∆=∆2)注意单位的统一:0,T m r G ∆ 的 kJ ·mol -1与RT 的J ·mol -1(·K -1·K)统一3)0T K 以及0,T m r G ∆的大小与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有关 11.0T K 与转化率的计算12.化学平衡的移动(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浓度、总压力;温度。

普通化学复习要点

普通化学复习要点

普通化学复习要点绪论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科学2.化学的分支学科:无机化学:无机物有机化学:碳氢化合物及衍生物分析化学:测量和表征物理化学:所有物质系统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合物若干新分支:环境化学、核化学等等3.化学的地位和作用:(1)是解决食物短缺问题的主要学科之一(2)化学化学继续推动材料科学发展(3)化学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生存安全的有效保障(4)化学在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安全利用中起关键作用(5)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1.几个基本概念(1)系统与环境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物质和空间。

开放系统:有物质和能量交换封闭系统:只有能量交换隔离系统:无物质和能量交换环境:系统之外,与系统密切联系的其它物质和空间。

(2)相:系统中任何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根据相的概念,系统可分为单相(均匀)系统;多相(不均匀)系统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思考:O(l), H2O(g)和H2O(s)同时共存时系统1)101.325kPa,273.15K(0°C)下,H2中的相数为多少。

答:1)在此条件下,存在3相(气、液、固各一相;(s)分解为CaO (s)和CO2(g)并达到平衡的系统中的相数。

2) CaCO3答: 2)3相(气体1相,固体2相)(3)状态函数性质可分为两类:广度性质:其量值具有加和性,如体积、质量等强度性质:其量值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

思考:力和面积是什么性质的物理量?它们的商即压强(热力学中称为压力)是强度性质的物理量。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力和面积都是广度性质的物理量。

结论是两个广度性质的物理量的商是一个强度性质的物理量。

(4)过程与途径系统状态发生任何的变化称为过程;实现一个过程的具体步骤称途径。

思考:过程与途径的区别设想如果你要把20 °C的水烧开,要完成“水烧开”这个过程,你可以有多种具体的“途径”:如可以在水壶中常压烧;也可以在高压锅中加压烧开再降至常压。

(完整版)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整理

普通化学知识点整理第1章热化学与能量1.几个基本概念1)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物质和空间a.开放系统: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b.封闭系统:只有能量交换 c.隔离系统:无物质和能量交换2)环境:系统之外,与系统密切联系的其它物质和空间3)相:系统中任何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单相(均匀),多相(不均匀)注意:一个气态(固体)一个相;液体,若相溶,一个相,若不相溶,几种液体,几个相同一物质不同状态就是不同相;碳元素同素异形体不同相4)状态:用来描述系统;状态函数:描述系统状态(如pV=nRT)5)状态函数的性质: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而与变化的实际途径无关6)状态函数的分类:广度性质:其量值具有加和性,如体积、质量,热容,焓,熵等强度性质:其量值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密度,摩尔体积等两个广度性质的物理量的商是一个强度性质的物理量7)过程:系统状态发生任何的变化VS 途径:实现一个过程的具体步骤8)化学计量数其中νB 称为B的化学计量数(根据具体的反应式子系数)反应物:νB为负;产物:νB为正9)反应进度ξ:反应进度只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2.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热化学规定:系统放热为负,系统吸热为正注意:摩尔反应热指当反应进度为1mol时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3.热效应:等容热效应(弹式量热计);等压热效应(火焰热量计)q=ΔU q p= ΔU + p(V2–V1)V反应热:(两种液体时比热容不同需分开,注意比热单位)摩尔反应热:4.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方程式注意:先写出反应方程,再写出相应反应热,两者之间用分号或逗号隔开若不注明T, p, 皆指在T=298.15 K,p=100kPa下标明反应温度、压力及反应物、生成物的量和状态5.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时,若系统从环境吸收热q,从环境得功w,则系统热力学能的增加ΔU(U2–U1)为:ΔU=q + w(热力学能从前称为热能)6.内能的特征:状态函数(状态确定,其值确定;殊途同归;周而复始)、无绝对数值、广度性质7.热: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热量q不是状态函数8.功:系统对外功为负,外部对系统作功为正功w不是状态函数9.体积功w体的计算w=–p外(V2–V1)=–p外ΔV体10.焓(状态函数)(kJ/mol)Δr H m:反应的摩尔焓H =U + pV q p =H2–H1=ΔH(ΔH<0放热;ΔH>0吸热)注意:q V=ΔU(定容)VS q P=ΔH(定压) q p– q V = n2(g)RT – n1(g)RT = Δn(g)RT对于没有气态物质参与的反应或Δn (g)=0的反应,q V ≈ q p对于有气态物质参与的反应,且Δn (g)≠0的反应,q V ≠ q p 1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恒压或恒容反应热只与物质的始态或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标准压力p=100kPa12.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状态时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B 时反应的焓变称为标准摩尔生成焓,记作注意:标准态指定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为0。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1.4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变化,如铁的生锈、木头的燃烧等。

1.5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试管、锥形瓶、烧杯、天平、磁力搅拌器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的发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发现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如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模型等。

2.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核运动。

2.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在周期表的横行中,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

2.4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下侧,非金属元素则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侧。

第三章:化学键和离子3.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3.2 离子与离子键离子是具有正负电荷的粒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静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结合力。

3.3 共价键和分子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化学各章要点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普通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1.状态函数特征:
①唯一;②Z 与途径;③强、广度;④循环∮
d Z =0
2.体积功的计算:
W 体积=⎰-dV p 外=-p 外V (恒外压) Q (+吸),W (+体系得到能量)
3.热力学第一定律:U =Q+W
4.热力学标准态:
①气体:纯、理想气体行为、标准压力(p =p =100 kPa)
混合气体:各组分分压均为标准压力p ②液体、固体:纯、p =p
③溶液中的离子:p =p ,质量摩尔浓度m =m =1
mol ·kg -1
5.恒温、恒压过程,下列物理量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6. 盖斯定律:反应式可以作为代数方程式运算
及其推广:θθνi m f i
i m r H H ,∆⋅=∆∑ θθνi m i i m r S S ,∑⋅=∆,θ
θνi m f i
i m r G G ,∆⋅=∆∑ 公式:θθθ298,298,)(m r m r m r S T H T G ∆⋅-∆=∆
(任意温度下的Gibbs 函数) 转向温度:θθ298,298
,m r m r S H T ∆∆= 相变温度:θθT m T
m S H T ,,相变相变∆∆= (例:MCO 3的分解温度计算)
8.任意条件(非标准)下(化学反应等温方程):
=∆G r 0,T m r G ∆+Q RT ln ,B
B B p p Q ν∏⎪⎪⎭⎫ ⎝⎛=0
9.标准平衡常数:
B B B p p K ν∏⎪⎪⎭⎫ ⎝⎛=00,B
B B m m K ν∏⎪⎭⎫ ⎝⎛=00及 等压方程:⎪⎪⎭⎫ ⎝⎛-∆=21
1211ln T T R H K K m r θθθ 10.0
,T m r G ∆与0
T K 的关系:0,T m r G ∆=0ln T K RT 用于0,T m r G
∆和0T K 的相互计算 注意:1)温度T 时的0
,T m r G ∆必须用Gibbs 公式计
算 2)注意单位的统一:0
,T m r G
∆ 的 kJ ·mol -1与RT
的 J ·mol -1(·K -1·K)统一 3)0
T K 以及0,T m r G ∆的大小与反应方程式的系数
有关 11.0T
K 与转化率的计算
12.化学平衡的移动(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浓度、总压力;温度。

会理论分析和熟悉结论
第二章
1.基本概念:
反应速率、有效碰撞、基元反应、活化分子
活化能、反应级数及其确定方法
2.反应焓变与活化能的关系:
Δr H m =E a 正-E a 逆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
v =k ·c A a ·c B b
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累尼乌斯(Arrhenius)
经验公式:k =Z exp(-Ea/RT )
不同温度下k 的计算(直线关系):
β+-=RT E k k a ][ln 或⎪⎪⎭
⎫ ⎝⎛-=122111ln T T R E k k a
5.催化剂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第三章
1.溶液浓度的不同表示方法:
溶质B 的量浓度M( mol ·L -1)
溶质B 的质量摩尔浓度m(mol ·kg -1)
溶质B 的摩尔分数x
2.溶剂的蒸气压、溶液的蒸气压、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Raoult 定律:***
*p N n p n n p x p p p B
B ≈=⋅=-=∆∑ 3.溶剂、溶液的沸点、凝固点
溶液的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
Δt b =t b ’-t b =K b m ;Δt f =t f ’-t f =K f m
4.依数性:Δt b 、Δt f 只与m 有关与m 为何物无关
5.离子平衡及其计算:0i K ,K sp 。

注意:同离子
6.多元解离平衡及其计算:01a K,02a K
注意:同离子效应;水的K aq= m(H+) m(OH-)=×10-14
7.缓冲溶液:
缓冲对:弱酸+弱酸盐或弱减+弱碱盐(浓度较大等量)
8.溶度积规则:离子积Q (>、=、<) Kθsp
第四章
1.原电池的概念、电极、电对、电池符号
2.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Nernst理论
3.Nernst方程:(对应还原式电极反应)
注意:1)使用条件:平衡电势,即未通电/I=0时的电势
2) n严格与配平的电极反应式中得失电子数
3)气体代相对分压(p/p θ),纯固、纯液体不代浓度
4)H 2O 不代浓度,但H +、OH -
必须代实际浓度
4.电极电势的应用:
1)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电池电动势
2)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4)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RT nFE K θθ=ln 或059.0lg θθnE K =
5.电解池的组成、电极名称、电极反应
6.超电势与电解池的极化曲线
7.影响电极反应的因素与电解产物的一般规律,有关计算
8.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过程及腐蚀电池极化对腐蚀速率的
影响——腐蚀电池的极化曲线
9.防腐的主要方法
第五章
1.微观粒子运动的一般规律: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不确定性关系;电子运动状态的描
述——波函数
2.四个量子数(符号、名称、意义、取值范围、实验表现),
用量子数表示电子的运动状态
3.基态原子的能级顺序与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理、原则,元素周期表与元素的分

4.单电子体系的能级公式:
226.13n Z E -=(eV)2219
108.21n
Z -⨯-=(J) 5.多电子体系的能级公式:
22
'6.13n
Z E -=(eV)2219
'108.21n Z -⨯-=(J) Z ’的计算:Z ’=Z -
6.原子周期性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Z’、半径、电离能、电负性、M 性与非M 性等
的解释
(一般规律与特殊性)
第六章
1.化学键的基本类型与相对性
2.共价键与价键理论, 键和 键
3.键参数:键能i i i i m r E n E n H ⋅-⋅=
∆∑∑产物反应物θ、键
长、键角
4.杂化轨道理论:杂化的基本类型,分子空间构
型,判断分子空间构型的原则
1)有机分子中,C原子都杂化,因为C总是4价而不是2价
2)化学键数目超过中心原子的单电子数,都杂化,如HgCl2、BCl3
3)实测几何构型与VB理论预期不符合时,如H2O、NH3
(记住这些特例,推断其它,举一反三)
4)用中心原子连接其它原子数,反推等性杂化sp、sp2、sp3
5.分子的极性与极化:
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偶极矩、极化率6.分子间力与氢键:
色散力为主且普遍存在,诱导力也存在
于……
氢键形成的条件方式、大小
第七章
1.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位键
2.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内界、外界
3.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4.配离子的平衡与有关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