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22

合集下载

兽医毒理学亚硝酸钠急性毒性实验报告

兽医毒理学亚硝酸钠急性毒性实验报告

兽医毒理学亚硝酸钠急性毒性实验报告饲料中过量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可引起动物急慢性中毒,并可氧化饲料中正常存在的还原性营养成分,造成动物健康损害及生产性能降低,因此,我国饲料卫生标准对猪、鸡配合饲料中亚硝酸钠允许含量作了严格规定。

但目前我国还未制定鸭饲料亚硝酸盐允许量卫生标准,有关鸭亚硝酸盐中毒的试验研究报道亦较少,本试验研究了亚硝酸钠对肉鸭的急性毒作用,测定了亚硝酸钠对肉鸭的半数致死量,以便为鸭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诊断、慢性毒性试验及制定其饲料允许量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及分组49日龄雌性樱桃谷肉鸭48只,体重2.22士0.15kg,随机分成8组,每组6只。

剂量按等比级数(比值为1.2)设计,分别按每公斤体重给予动物117.2、140.7、168.8、202.5、243.0、291.7、350.0、420.0mg亚硝酸钠。

1.2材料1.2.1亚硝酸钠分析纯,105℃下干燥2h,备用。

1.2.2载体饲料采用武汉天龙饲料公司提供的樱桃谷肉鸭配合饲料,该饲料亚硝酸钠本底含量为清中CRE和BUN含量差异都不显著(P>0.05)。

说明在幼猫饲喂鸡肝的3个月内,鸡肝中的高含量维生素A还不会对幼猫的肾脏构成影响。

a淀粉酶对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着重要作用,食物成分的变化可以影响胰液中酶的含量,如果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增加,胰液中的胰淀粉酶活性增加以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在本实验中,对幼猫饲喂90天后,鸡肝组幼猫血清中的Amy含量显著比猫粮组要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这可能是由于鸡肝组日粮中大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每公斤大米碳水化合物含量为0.759kg[4])造成的。

正常情况下,葡萄糖以聚合物糖原的形式在体内储存,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水平维持在一个比较小的变动范围之内。

肝脏是调节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其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及糖异生作用以调节血糖水平,使其保持相对稳定。

当肝功能受到损伤,血清中的葡萄糖会显著升高。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实验指导-电子档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实验指导-电子档

第一篇实验篇实验一WindowsXP操作系统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

2.熟练掌握Windows中的文件管理。

二、实验内容1.利用资源管理器查看各个驱动器的内容,打开C盘属性对话框查看C盘空间总大小及可用空间。

2.将文件夹选项的查看属性更改为“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并要求显示已知文件类型扩展名。

3.为计算机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4.在D盘根目录下创建文件夹,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文件夹目录结构图5.创建一个文本文档,以“我的大学.txt”为文件名保存在aa文件夹中。

要求在文档中输入如下文字:“学校名称:海南大学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邮编:570228”。

6.将“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以图片形式保存在dd文件夹(使用系统自带的画图程序),命名为“属性.jpg”。

7.搜索C盘中后缀名为.txt,且文件大小不超过10KB的文件,复制其中两个到bb文件夹下。

8.将dd文件夹重命名为“PIC”。

9.在“cc”文件夹中为“我的大学.txt”文件创建快捷方式。

10.将cc文件夹的属性设置为隐藏,观察文件夹设为隐藏前后文件夹图标的不同。

三、实验步骤1.操作步骤:(1) 选择“开始”菜单→“所有程序”→“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打开资源管理器。

打开资源管理器后,窗口以双窗格的形式显示,左窗格以树形目录显示计算机中所有文件夹,单击文件夹前的“+”“-”隐藏或显示子文件夹目录。

右窗格显示左窗格当前选中的文件夹的子文件夹或文件。

如图1.1所示。

打开资源管理器的其他方法:方法一:选中桌面“我的电脑”或“我的文档”图标,单击(2) 分别单击左窗格目录中的每个磁盘驱动器或文件夹名称,在右窗格中分别显示每个磁盘驱动器或文件夹中所包含的内容。

例如,在图1.2中,在左窗格选中了了E盘驱动器(选中后驱动器名称呈深色显示) ,则右窗格中显示E盘驱动器中所包含的文件夹,文件夹有三个:“编书”、“新建文件夹”、“新建文件夹”,另外还有一个名为“新建文件夹”的快捷方式。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了解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2.熟悉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3.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理论估计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 所示,R 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 为反馈电阻,取值为100 kΩ 。

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 所示。

图中R g3 选择910kΩ ,R g1、R g2 应大于100k Ω ;C1~C3 容量为10μ F,C e 容量为47μ F。

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见图2,理由详见“五附录-2”。

b.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第一级电路:调整电阻参数,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DQ 约为2mA,U GDQ < - 4V。

记录并计算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DQ,U GSQ,U A,U S、U GDQ)。

第二级电路:通过调节R b2,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CQ 约为2mA,U CEQ = 2~3V。

记录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CQ,U CEQ)。

设场效应管栅极电位为,则,即同时,,又因为由此得到.其中,应该尽量大,参考器件盒中的电阻值,故取取, 要让I DQ 为2mA,对JEFF管进行直流扫描分析,得对表格进行放大由游标数值读出当时,此时,根据器件盒内的电阻阻值可取.此时,A点电位(即两端电压)两端电压.对于第二级电路,当时,由于故根据器件盒子里的电阻阻值,可以选择开环动态参数的估算由JFET 2N5486的转移特性曲线可知,可得时第一级输入电阻90.90.,第二级输入电阻 2.22.第一级输出电阻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第二级输出电阻.第二级电压放大倍数 1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闭环参数的估算.又因为,所以三、实验内容1. 基本要求:利用两级放大电路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静态和动态参数要求✓ 放大电路的静态电流I DQ 和I CQ 均约为2mA ;结型场效应管的管压降U GDQ < - 4V , 晶体管的管压降U CEQ = 2~3V ;✓ 开环时,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约为100k Ω ,以反馈电阻作为负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 100;✓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 10so sf -≈=U U A u 。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 R = U ,如测得 U 和 I 则可计算出 R。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I
600
60 × 180
最后结果为: λ=(433.9±0.9) nm
1.
当用钠光(波长λ=589.0nm)垂直入射到 1mm 内有 500 条刻痕的平面透射光栅上时,试问最多能看到第几级光谱?并
请说明理由。
答:由(a+b)sinφ=kλ
得 k={(a+b)/λ}sinφ
∵φ最大为 90º
所以 sinφ=1
(1) 按讲义中的电路原理图连接好实物电路图; (2) 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① 先使正向电压加至30伏以上,同时使光电流达最大(不超量程), ② 将电压从0开始按要求依次加大做好记录; (3) 测照度与光电流的关系: ① 先使光电管距光源20cm处,适当选择光源亮度使光电流达最大(不超量程); ② 逐渐远离光源按要求做好记录;
实验方法原理
(1) 光子打到阴极上,若电子获得的能量大于逸出功时则会逸出,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阳极运动而形成正向 电流。在没达到饱和前,光电流与电压成线性关系,接近饱和时呈非线性关系,饱和后电流不再增加。
(2) 电光源发光后,其照度随距光源的距离的平方成(r2)反比即光电管得到的光子数与 r2 成反比,因此打出的电子 数也与 r2 成反比,形成的饱和光电流也与 r2 成反比,即 I ∝r-2。
实验步骤
(4) 测光电管的截止电压: ① 将双向开关换向; ② 使光电管距光源20cm处,将电压调至“0”, 适当选择光源亮度使光电流达最大(不超量程),记录此时的光 电流I0,然后加反向电压使光电流刚好为“0”,记下电压值US; ③ 使光电管远离光源(光源亮度不变)重复上述步骤作好记录。

实验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实验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u + Δu = f (x + Δx, y + Δy,z + Δz)
由泰勒公式,并略去误差的高次项,得
115
地球物理实验
u + Δu = f (x, y,z) + ∂f Δx + ∂f Δy + ∂f Δz
∂x ∂y ∂z

Δu = ∂f Δx + ∂f Δy + ∂f Δz
∂x ∂y ∂z
该式即为误差传递公式。 例如我们通过直接测量圆柱形试件的直径D及高H来计算试件的体积V。
前面提到测量值=真值+误差,这里误差包含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则测量值=真值+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当系统误差修正后,误差主要即是偶然误差。在多次测量中,偶然误
差是一随机的变量,那么测量值也就是一随机变量,我们则可用算术平均值和标准误差来
描述它。
算术平均值 X :
X
=
1 n
n

i =1
xi
式中xi为第i次测量的测量值,n为测量次数,当n→∞时, X →xt(真值),但是当n增加到 一定程度时, X 的精度的提高就不显着了,所以一般测量中n只要大于10就可以了。
明误差在 ± 1.96s 以外的值都要舍去,这里
1.96s=1.96×1.12=2.19
我们以算术平均值代表真值,表中第4个测量值的偏差 di 为2.4,在 ± 2.19 以外,应当舍
去,再计算其余9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误差,有
m = ∑ mi = 416.0 = 46.2
n
9
∑ s =
d
2 i
偶然误差是一种不规则的随机的误差,无法予测它的大小,其误差没有固定的大小和 偏向。

酸碱标定实验报告结果

酸碱标定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 熟悉滴定法定量测定溶液浓度的原理。

3. 熟悉滴定管、移液管的准备、使用及滴定操作。

4. 了解酸碱滴定实验的误差来源及分析。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滴定台、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烧杯、洗耳球、量筒、玻璃棒、滴定管夹、铁架台。

2.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 HCl溶液、酚酞指示剂、甲基橙指示剂、草酸钠。

三、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通过滴定操作来测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本实验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NaOH溶液和HCl溶液的浓度。

实验原理如下:1. NaOH溶液的标定:NaOH溶液与草酸钠反应生成草酸钠钠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 + Na2C2O4 → Na2C2O4 + H2O根据化学计量关系,可知:n(NaOH) = n(Na2C2O4)c(NaOH) × V(NaOH) = c(Na2C2O4) × V(Na2C2O4)c(NaOH) = c(Na2C2O4) × V(Na2C2O4) / V(NaOH)2. HCl溶液的标定:HCl溶液与草酸钠反应生成草酸氢钠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2C2O4 → NaHC2O4 + NaCl根据化学计量关系,可知:n(HCl) = n(NaHC2O4)c(HCl) × V(HCl) = c(NaHC2O4) × V(NaHC2O4)c(HCl) = c(NaHC2O4) × V(NaHC2O4) / V(HCl)四、实验步骤1. NaOH溶液的标定:1.1 称取0.2g草酸钠,加入50mL去离子水溶解。

1.2 将溶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

1.3 取25.00mL草酸钠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

1.4 将滴定管用去离子水润洗后,加入25.00mL 0.1mol/L NaOH溶液。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7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7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 0.001-100μm 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 散体系。 2.2 事故 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2.3 气锁 air lock
具备机械送风/排风系统、熏蒸消毒条件、化学喷淋(适用时)和可监控的气密室,维护结 构按要求可靠密封,用于连接不同的实验室区域,其门具有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气 锁的用途是防止污染扩散、设备消毒、化学喷淋、人员急救/暂时隔离等。 2.4 审核 audit
用于防止人员个体受到化学性和生物性等危险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 2.26 风险 risk
危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严重性的综合。 2.27 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2.28 安全 safety
风险处于无不可接受之损害的状态。 2.29 可容许风险 tolerable risk
根据实验室的法律义务、责任和安全方针,处于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3 风险评估 3.1 实验室应建立并维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实验室需 考虑的内容至少包括: 3.1.1 当实验室活动涉及致病性生物因子时,应进行生物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应至少包括(但不
限于)下列内容: a) 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 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 中的稳定性及转归、与其它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
验室制定的相应政策。 2.21 实验室核心工作区 laboratory primary work area
实验室内直接从事高风险操作的工作区,不一定是污染区。 2.22 实验室工作区 laboratory work area

数控实验报告(模板)

数控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三数控插补原理与实现一、实验目的(1)了解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原理和实现方法。

(2)利用运动控制器基本控制指令实现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3)掌握运动控制卡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设备(1)两维直线运动数控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2) MPC02运动控制卡一块。

(3)辅助设备:台式计算机一台,安装Windows 98或以上操作系统,安装VC++ 或VB 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根据插补计算原理,利用运动控制器基本位臵控制指令,在VC++或VB环境下编写插补程序,并在X-Y平台上进行验证。

四、实验步骤1. 直线插补根据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原理进行编程,然后编译运行,并按图2.6给定坐标进行实验,观察画笔运动轨迹是否如图2.6所示。

图2.6 直线插补运动轨迹设有一工件,其廓形为三角形。

建立工件X-Y坐标系如图2.6所示。

以点A为坐标原点,则点1的坐标为(20, 0),点2的坐标为(45, 50),点3的坐标为(70, 0)。

设在X-Y运动平台归零时,画笔在A点。

此时,X-Y运动平台的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是一致的。

画笔运动轨迹如图2.6所示。

2. 圆弧插补根据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原理进行编程,并编译运行。

按图2.7给定坐标进行实验,观察画笔运动轨迹是否如图2.7所示。

图2.7 圆弧插补运动轨迹设有一工件,如图 2.7所示,其廓形曲线由两段圆弧组成,两段圆弧半径分别为40和20。

设在X-Y运动平台归零时,画笔在A点。

在X-Y运动平台坐标系中,坐标原点在A点。

工件上的1、2、3点坐标分别为:点1(0,15)、点2(40,15)、点3(60,15)。

画笔运动轨迹如图2.7所示。

五、实验总结(1)简述常见的插补算法。

(2)根据实验分析逐点插补算法的精度和局限性。

实验五数控代码编程一、实验目的了解从运动控制器的基本控制指令到数控代码库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设备(1)两维直线运动数控教学实验系统,三维直线运动数控铣教学实验系统各一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22 集成计数器及其应用
第一部分实验指导书(本实验2学时)
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与设备
3.实验内容与要求
4.预习要求
5.实验注意事项
6.实验报告要求
7.思考题以上见《教程》P9396
第二部分学生预习指导
1实验前1周,安排学生预习实验学生预习的主要内容
1详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和要求;
2在开放实验室的时间到实验室调研,了解实验设备和仪器;
3做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是同一份报告,要求用标准实验报告纸预习报告主要内容
a.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b.实验设备与仪器;
c.实验线路,需要设计的实验线路图也必须按要求提前画好;
d. 实验内容与数据步骤为先验证同步16进制集成计数器CC40161的4个基本功能,再认真理解并掌握用实验芯片CC40161设计N进制计数器的方法
第三部分实验指导
1学生开始实验时教师逐个检查实验预习报告完成情况,并在报告的“预习”栏内给出预习成绩
2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正确验证实验芯片CC40161的基本功能及利用多种方法设计十进制计数器注意事项
a.在利用芯片CC40161某一控制端来构成N进制计数器时如CR端),其它控制端必须接至高电平或+5V LD=ET P =ET T= 1),不容许悬空
b.利用清零端CR构成N进制计数器时,“N”这个状态只是瞬间即为暂态,在实际实验时能否看到此状态?请学生自己正确体会、理解暂态与稳态的区别并注意正确写出状态转换图
3对于完成实验的学生,仔细检查数据是否准确,指导学生分析出错原因
4在学生完成实验,并填写了实验日志后,当时给出操作成绩操作成绩依据以下情况给出
a.接线是否有误;
b. 操作是否规范;
c.实验芯片是否损坏;
d.设计的接线图是否正确;
e. 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f.独立完成情况;
g.时间是否超时
第四部分参考实验报告
一、实验线路内容与数据
参看教材P94P95
二、思考题解答
1如果用CC40161设计一个N=60的计数器,试问电路应该如何连接?请画出电路图
解按照题意给出参考例题——用74160组成48进制计数器因为N=48,而74160为模10计数器,所以要用两片74160构成此计数器先将两芯片采用同步级联方式连接成100进制计数器,然后再用异步清零法组成了48进制计数器参考电路图如下
?使能端如何设置?解既可以使用可逆的同步十六进制计数器74LS191集成芯片,接入适当的外围控制电路,构成十进制减法计数器也可直接采用可逆同步十进制计数器74LS190,将使能断S 置为0,LD 端置为1,D /端置为1即可参考电路图如下
计数脉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