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5《黄河颂》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民族危亡关键时,黄河精神奋发起—5《黄河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人教版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一组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注重涵泳品味。

教学中不仅要调动学生的体验与想象去感受作者的情怀,还应该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提高精读的能力。

这首诗歌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表现的是抗日救亡的主题。

【学情分析】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距离那段屈辱的历史时代久远,所以对诗歌中借黄河形象传达出来的浓郁的爱国情感,仅仅通过学生的诵读还不能深入了解,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朗读指导下,在关键词句的点拨中,在历史背景资料的助读中,深入地体会作者在歌颂中融入的情感。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在诵读品悟的基础上,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力量。

2.引导学生在理解黄河作用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理解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并学习这种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磅礴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激情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资料助读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以歌曲《保卫黄河》导入:这首歌曲听过吗?(学生回答)它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黄河大合唱》一共九个乐章,接下来,我们走进第二乐章《黄河颂》。

2.齐读课题,要理解课题,关键要理解哪个字?题目是什么意思?(关键字是――颂,何意――歌颂和赞美。

)3.齐读学习目标。

(1)在诵读品悟的基础上,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力量。

(2)在理解黄河作用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理解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并学习这种精神。

二、导学(一)初读黄河,感颂之内容1.既然是颂歌,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读?(歌颂赞美的语气)怎样才能读出这样的语气?(学生回答)(语速缓慢,语气深沉,语调铿锵,情感饱满)2.用这样的方式自由、洪亮地去朗读这首颂歌,说说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学生自由朗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1课时计划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黄河颂教学内容:《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2)、学生欣赏。

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3)、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明确:激昂、雄健、悲壮!3、教师配乐诗朗诵。

2021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2021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体会歌词磅礴气势。

2.多角度了解黄河,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体会其精神内涵。

3.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预习】1.朗读诗歌。

2.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①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诵读小组,黄河文化研究小组,地理黄河研究小组,黄河历史研究小组。

诵读小组。

分组朗读的形式;朗诵的技巧(重点词语、句子及诗歌每部分的处理方式)探讨;创新朗读的效果等。

地理黄河研究。

黄河发源,地理特点,黄河形貌风采。

文化黄河研究。

黄河流域文化现象;诗词中的黄河;文人墨客笔下黄河寄予怎样的情感。

历史黄河研究。

历史上的黄河流域的故事及精神,抗战时的黄河。

③进行专题研究,并形成报告(文字、课件等)。

④准备课堂上的汇报,小组内汇报有分工,争取发动全员力量去展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保卫黄河》的大合唱曲。

请你说说这个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首曲子就是由冼星海作词、光未然作曲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幻灯:《黄河大合唱》)这首曲子曾经鼓励着华夏儿女顽强斗争,催人奋进。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其中的第二乐章《黄河颂》部分。

(板书:黄河颂光未然)(一)朗诵展示1.为了更好的了解黄河,课前老师布置了“黄河”研究性学习的分组任务,各小组选择了自己的研究题目,从诵读黄河、地理黄河、历史黄河、文化黄河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带着问题用自己的探究成果来解读这首歌词。

2.朗诵小组的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这首歌词吗?(二)美读探究1. 整部《黄河大合唱》都是以黄河为背景,以黄河为写作对象来创作的。

在保卫黄河这一部分中描写黄河的是哪些句子?读一读。

单个学生读: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2.组织学生评价,如果满意,读出了什么样的气势。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1.反复诵读,赏析诗歌凝练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感受诗中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细心揣摩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1课时◆活动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1.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黄河的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师引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

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饱经沧桑,与她的儿女们共同经历过苦难与抗争。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的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活动二:反复朗诵,读出诗韵师: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形式。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这样才能感受诗歌语言的声韵美。

让我们一起来反复诵读诗歌。

1.探究:请同学们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历史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本篇诗歌。

明确:(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6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6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黄河颂》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写黄河的颂歌。

课文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示了黄河的雄浑壮美,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母亲河的热爱和敬仰。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以及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分析能力上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

3.课文注释和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录音带或视频,播放《黄河颂》的朗诵或歌曲,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对黄河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景象。

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黄河的描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课文中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要赞美黄河?”等。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共五则范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共五则范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一说到黄河。

我们脑海中也许会浮现黄河汹涌澎拜的画面。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黄河大合唱之--《黄河颂》配乐朗诵及歌曲,壶口瀑布视频,保卫黄河的歌曲导入新课: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魂之所在,历来为人们所歌咏。

同学们到过黄河没有?(没有)好,咱们先来看看黄河,好吗?(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这黄河以他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他,因为他古老,他孕育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他厚重,他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历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黄河以他的雄浑力量激励他的儿女奔赴抗战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日演出队来到黄河边,来到壶口瀑布,涛涛黄河水在诗人胸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随后又一气呵成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唱遍大河上下,激励中华儿女为祖国尊严而战。

《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颂》一.初读课文,感知歌词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黄河颂。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

揣摩思想感情。

边读边思考边体会,诗歌结构分为几部分?诗歌饱含什么样的感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样的?)(自由诵读)1诗歌分为几部分?生:分为两部分,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

【推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5 黄河颂》教案

【推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5 黄河颂》教案

【推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5 黄河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黄河颂》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通过描绘黄河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中华民族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黄河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文,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能够进行翻译和解释。

3.领会课文的赞美之情,培养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4.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翻译。

2.理解课文中的赞美之情,培养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3.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赞美之情。

3.补充法:教师通过介绍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讲解稿:教师准备一份详细的课文讲解稿,包括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翻译。

2.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教师准备一些关于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资料,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特点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赞美之情。

5.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宽视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体会歌词磅礴的气势。

2.多角度了解黄河,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体会其精神内涵。

3.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4.掌握基本朗读技巧,能有感情诵读诗歌。

教学重点: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掌握朗读技巧,有感情诵读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课前听《黄河颂》乐章师:欣赏完歌曲《黄河颂》,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吗?生:略师:老师特地像音乐老师请教了这个乐章表现的内容。

出示:音乐角度:1、音色:属于男中音,音乐表现出壮阔、热情、深切。

2、旋律: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表现黄河宛转、磅礴。

3、情绪:深情情感:包含对黄河的赞颂师:看来同学们的音乐造诣都颇深,但是今天我们上的是语文课而不是音乐课,这中间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

出示背景链接二、教学过程任务一:标注节奏和重音,用一个词概括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师:听名家朗诵,完成任务一。

生:豪迈任务二:探究诗歌如何体现豪迈这个特点的。

提示:可以从诗歌内容、语言、情感主旨、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角度探究。

师:探究过程用批注的形式记录出示做批注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常用批注方法: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学生略任务三:请每个小组,选择一句或几句,你最喜欢的句子设计一个朗读设计批注,并派代表朗读展示。

示例:“啊!黄河!”中“啊”读重音,声音稍微延长,“黄河”读得高昂,表达出作者对黄河的歌颂。

学生略任务四:举办班级诗歌朗诵大赛。

可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等。

(每小组推选一位评委,以四个小组为一个合作单位)出示:朗诵大赛评分细则表学生朗诵学生评分课后拓展:《黄河大合唱》一共八大乐章,文章为第二章,试搜集阅读其他七章并找出你最喜欢的乐章,写一段赏析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六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全诗通过描绘黄河的壮阔之景,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与歌颂。

文章语言铿锵磅礴,适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与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朗读训练贯穿于整个课堂,设计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人读,师生共读等,力求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升华情感。

文中的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恢弘,与黄河的奔腾气势相得益彰;三个“啊,黄河”所抒情感各有侧重,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味作者情感的好材料。

再者,四字词语描绘黄河之景,三个“啊,黄河”抒发深情,学生在朗读中便可以深刻理解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
1. 积累文中的四字美词。

2. 提高朗读水平,学会处理语速、停顿、重音。

3. 学会品味文中的关键词。

4. 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朗读训练,学会处理语速、停顿、重音。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