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动物学汇编

合集下载

动物学资料

动物学资料

试比较腔肠动物各纲异同
共同点: 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消化循环腔及网状神经系统,有 刺细胞为本门特点
不同点: (1)水螅纲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世代交替,水螅水母为小型水母,有缘膜,感 觉器官为平衡囊,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2)钵体水母纲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常以幼虫形式出现,一般为大型水 母、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结构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生殖腺来源于 内胚层。
十二、环节动物
1.生活习性:多自由生活,少寄生
环节动物门的 主要特征
2.形态:左右对称,真分节(多为同律分节,少律分节),具疣足、刚毛
3.结构:具有次生体腔,闭管式循环,后肾管排泄,体表呼吸,具链状神 经。 4.生殖发育: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阶段
分类:
1.多毛纲:头部明显,感官发达,体两侧有疣足,雌雄异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多海 产,如沙蚕。
3.有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接合生殖)和无性的横二分裂生殖 4.应激性强
以包囊度过不良环境条件
二、生物发生率: 生物发生率也叫重演率,是德国人赫克尔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总结了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提
出来的。其主要含义是: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 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 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进化过程。研究生物发生率对探讨动物的起 源及动物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对在许多动物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不确定时,常由胚胎发育得 到解决。
2.钵水母纲:多为大型水母,水螅世代不发达,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如海蜇、海月水 母。
3.珊瑚纲:固着生活,单体或群体生活,只有水螅型,无世代交替,大多具发达的骨 骼。

动物学资料整理

动物学资料整理

动物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头索动物:脊索和神经管纵横于全身的背部并终身保留,又称无头类2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3脊索: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帮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4逆行变态:海鞘在发育过程中,幼体形似蝌蚪,成体尾部连同脊索消失,神经管退化,开始营固着生活。

这种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结构简单的、个体发育由复杂变态到简单变态的现象5无头类: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没有分化出来,无明显的头部的类群有头类:有明显头部的脊索动物,包括所有脊椎动物。

6頜口类:有頜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7有頜类:鱼纲和其他高等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无頜类:无頜的脊椎动物,圆口纲羊膜类:胚胎发育中有羊膜的脊椎动物。

爬行类鸟类哺乳类8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腮裂。

9头索: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并终生保留。

10尾索: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11双循环:在陆生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的双循环是完全的双循环(具左右动脉弓,心房与心室完全隔开),即血流的全过程包括两条途径。

一条叫体循环—富氧血自左心室压出,流到身体各部,经气体交换后流回右心房;一条叫肺循环—缺氧血由右心房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入肺,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后的富氧血又流回左心房。

(鸟类哺乳类)12单循环:心脏内的血液完全是缺氧血,由心室压出的缺氧血流至鳃处,血液与外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后,多氧血不再流回心脏,而是直接由背大动脉流到全身各部,在身体各部组织间进行气体交换后,缺氧血又流回心脏。

(圆口鱼类)13不完全双循环:除了体循环外,心脏与肺之间出现了一个小的循环途径,但仅仅心房有隔而心室一个,心脏中多氧血与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

(两栖爬行)14闭鳔类:鳔与食管之间的鳔管退化消失,如鲈形目15腮耙:着生在腮弓的内缘,为滤食器官。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Ⅳ、基本概念Ⅴ、各大类动物的分类Ⅵ、各门类主要构造的比较VII、动物的进化I、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1、原生动物门利什曼原虫痢疾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11、脊索动物门2、多孔动物门海绵(1)尾索动物亚门海鞘3、腔肠动物门水螅水母珊瑚(2)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4、扁形动物门涡虫吸虫绦虫(3)脊椎动物亚门5、原腔动物门蛔虫①圆口纲盲鳗七鳃鳗6、环节动物门沙蚕蚯蚓蚂蝗②鱼纲鲨鳐鲫鲈7、软体动物门河蚌田螺乌贼③两栖纲鱼螈大鲵蛙8、节肢动物门螯虾鲎蜘蛛马陆蝗虫④爬行纲蜥蜴蛇龟鳖鳄9、棘皮动物门海百合海星海蛇尾海胆海参⑤鸟纲鸵鸟企鹅麻雀10、半索动物门柱头虫⑥哺乳纲鸭咀兽袋鼠家鼠Ⅱ、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1、原生动物门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真核单细胞动物。

2、海绵动物门极为低等的多细胞侧生动物。

3、腔肠动物门真正后生、最原始的多细胞、二胚层的原口动物。

4、扁形动物门两侧对称、三胚层、体内受精,达器官系统水平的实质动物。

5、原腔动物门七大类、形态构造各异、亲缘关系不清、充满体液的假体腔动物。

6、环节动物门原始分节、真体腔,最早登陆,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7、软体动物门不分节、不发达真体腔、出现所有器官系统,最早登陆,动物界第二大门。

8、节肢动物门分节、节肢、高等原口动物,高度适应陆生生活,动物界第一大门。

9、棘皮动物门最高等无脊索,后口、内骨骼动物。

10、半索动物门介于棘皮和脊索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11、脊索动物门具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的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1)尾索动物亚门(被囊动物)(2)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具三大基本特征。

脊索纵贯全身,伸达最前端。

(3)脊椎动物亚门① 圆口纲低等、无颌。

② 鱼类低等、有颌、变温,完全适应水生生活。

③ 两栖纲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类群,初步适应陆地生活,但还不完善。

④ 爬行纲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真正陆栖脊椎动物的开始。

⑤ 鸟纲适应飞翔的恒温动物。

动物学新资料

动物学新资料

1.尾索动物亚门l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

成体包围在被囊中,一般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代表动物如海鞘,海鞘的发育过程中出现逆行变态,成体失去一些重要结构,形体变得比幼体更加简单。

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这三个基本特征终生保留,脊索前端超出神经管之前。

代表动物是文昌鱼。

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中出现,随即为脊柱所代替。

依据外形及内部特征可分为6个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纳、鸟纲、哺乳纲。

(三)几个常见的名称1.无头类指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还没有分化出来,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

2.有头类有明显头部的脊索动物,即脊椎动物。

3.无颌类没有颌的脊椎动物,现存的类群只有圆口类。

4.颌口类有颌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5.无羊膜类在胚胎发育中不具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鱼类和两栖类。

6.羊膜类在胚胎发育中具有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四)鱼纲1.鱼类的外部形态(1)体型类型纺锤形:特点是头尾轴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轮最短。

侧扁形:特点是头尾轴短,左右轴更短,背腹轴相对显著增加。

扁平形:特点是背腹轴特别短,左右轴特别长。

棍棒形:其特点是头尾轴特别长,背腹轴和左右轴很短。

(2)鳍的种类及功能鱼类的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偶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一对;另一类是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

偶鳍的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改变运动方向和拨水划行的作用。

背鳍和臀鳍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鱼左右倾斜和摇摆。

尾鳍有推进平衡和转向的作用。

尾鳍类型有原形尾、歪形屋和正形尾等三种。

(3)鳞片的类型及功能鳞片是由皮肤中的真皮衍生出来的,鳞片大致分为三类。

盾鳞:软骨鱼类特有的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生成。

从脊椎动物牙齿的发生和构造来看,它和牙齿应该是同源器官。

硬鳞:这是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片,由真皮演化来的,见于鲟鱼和雀鳝等。

骨鳞:大多数硬骨鱼的鳞片,也是由真皮演化来的,覆瓦状的排列分布于体表,有利于增加躯体的灵活性。

资源动物学复习大纲(最新)

资源动物学复习大纲(最新)

资源动物学复习大纲第一节原生动物结构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既具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又具有一般动物所表现的各种生活机能。

又是一个能营独立生活得有机体。

运动器官鞭毛(不单只有鞭毛)营养(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分类及代表动物鞭毛纲绿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孢子纲疟疾虫丝孢子纲碘泡虫纤毛纲大草履虫几种传染病的中间宿主锥虫 ~昏睡病杜氏什曼原虫~黑热病一、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 (Protozoa) 是广泛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的微小生物,甚至在土壤、空气中也可找到它们的足迹,还有许多种类寄生于动植物体内。

●个体很小, 一般不超过300μm, 然而也有少数种类个体较大如:旋口虫,可长达3mm。

●个体多数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 少数是由多细胞构成的群体。

●为了完成其生命活动,原生动物分化出了类似高等动物器官作用的各种胞器官。

●运动胞器官:鞭毛 (flagellum)、纤毛 (cilium) 和伪足 (pseudopodium)●营养胞器官:胞口 (cytostome)、胞咽 (cytopharynx)●体内具有伸缩泡 (contractiie vacuole) 来调节水的平衡原生动物的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方式:二分裂 (binary fission) 、出芽生殖 (budding reproduction) 、多分裂 (multiple fission)质裂 (plasmotorny) 。

有性生殖方式:配子生殖 (gamogenesis)接合生殖 (conjugation)二、原生动物的分类概述●科学家对原生动物的分类还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动物学家主张将原生动物单独列为一个界,其下分为6个门或7个门等不同的意见。

●我们仍将原生动物作为动物界的一个门,分为5个纲。

三、原生动物资源的经济价值●虽然原生动物为单细胞的有机体 , 但其种类繁多, 已报道的有60000种,其中有不少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动物学整理资料

动物学整理资料

动物学复习资料原生动物门鞭毛纲(绿眼虫)主要特征:1.以鞭毛为运动器官,鞭毛数目一般较少2.营养方式有三种:自养型(含有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异养型(没有色素,靠吞噬营养或者渗透营养)、混合型(虫体有色素,无光进行异养,有光光合)3.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4.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包囊。

包括:夜光虫、罗甲腰鞭虫、勾腰鞭虫、锥虫、利什曼原虫、飘游口丝虫、腮隐鞭毛虫肉足纲(大变形虫)主要特征: 1.具有司运动和摄食功能的伪足2.体表仅有极薄的原生质膜,不能维持身体固定形态,有些种类具壳3.吞噬性营养4.呼吸和排泄作用主要靠体表的渗透作用,多行二分裂生殖,部分有性,包囊形成极为普遍(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5.细胞职场分化为明显的外质与内质,内质包括凝胶质和溶胶质。

包括:大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表壳虫、沙壳虫、球房虫、太阳虫、等辐骨虫。

孢子纲(日间疟疾虫——五大寄生病之一)主要特征: 1.缺乏任何运动器(某些种类生活的某一时期可做变形运动或有鞭毛)2.全营寄生生活,一般缺乏摄食胞器,靠体表渗透获取营养。

3.裂殖体都具顶复合器结构,与虫体侵入寄主细胞有关4.生活史复杂,繁殖能力强,有时代交替现象,生活史中一般经过裂体生殖(无性生殖),配子生殖(有性生殖),孢子生殖(无性)三个阶段。

其中裂体生殖、孢子生殖都能大量繁殖后代,孢子生殖为本纲特有(间日疟原虫)。

包括:兔肝艾美球虫、牛巴贝斯焦虫、碘泡虫。

纤毛纲(大草履虫)主要特征:1.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2.核和细胞质出现高度分化,核有大小核之分,小核与生殖有关(仅含DNA),大核司营养(含有DNA和RNA);细胞质分化出胞口、胞咽、胞肛、伸缩泡、刺丝泡等多种细胞器,刺丝泡为草履虫所特有。

3.有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即接合生殖和无性的横二分裂(小核先有丝分裂,大核后无丝),有利环境进行无性,无利环境进行有性4.应激性强5.以包囊度过不良环境6.一般结构较复杂,分化种类多,大多数具取食细胞器包括:草履虫、小瓜虫、棘尾虫、游仆虫、钟虫、车轮虫、结肠肠袋虫、鲤斜管虫名词解释:1. 裂体生殖:进入宿主细胞的孢子从滋养体成熟后,首先核分裂成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核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多个裂殖子,这种复分裂方式称为裂体生殖。

动物学资料

动物学资料

动物学 2.27动物:生物界的一类,一般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需依靠其他有机体生存,区别于植物的形态结构。

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同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有生殖隔离。

双名法: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创立,属名+种本名三名法:属名+种本名+亚种名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结缔,肌肉,神经1.上皮: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细胞间有明显的连接复合体。

具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等作用;据机能不同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据细胞层数和形状不同分为单层和复层,又各再分为扁平、立方、柱状上皮。

无脊椎动物通常为单层。

结缔:由多种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具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物质运输等功能据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可分为疏松、致密、脂肪、软骨、骨2.肌肉:由收缩性强的肌细胞构成,也称肌纤维。

据形态结构分为横纹肌(骨骼肌):受意志支配,随意肌心肌:具对兴奋传导有重要作用的闰盘,具收缩性、兴奋型、传导性、自律性斜纹肌(螺旋纹肌):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平滑肌:紧张性3神经: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具高度发达的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能力,神经胶质细胞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补等作用。

4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各组织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成为有机体的一部月份,不能与有机体的整体相分割。

5系统:动物体内一些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

原生动物门定义: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

赤潮: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者细菌爆发性增值或者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有些种类的鞭毛虫,如夜光冲、掏腰鞭虫等繁殖过剩密集在一起时,可引起较大面积海水变色的现象。

造成水中严重缺氧而引起鱼虾和贝类的大量死亡。

动物学重点(全)

动物学重点(全)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动物学重点动物学重点绪论绪论1、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动物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3、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4、物种的概念、物种的概念①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①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特征;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特征;③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③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

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

5、双名法世称二名制,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

、双名法世称二名制,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

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属名+种名。

属名+种名。

第一章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结构可分为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和细胞核。

2、运动类器官有伪足、纤毛和鞭毛。

、运动类器官有伪足、纤毛和鞭毛。

3、绿眼虫进行混合性营养方式(混养型)。

4、生殖、生殖 ㈠、无性生殖㈠、无性生殖①二裂:细胞核先分裂(多为有丝分裂,也有无丝分裂的情况),然后细胞质也分裂为2个,形成2个相等的子体。

②裂体生殖(复分裂):核先反复分裂,迅速变成许多核,然后每个细胞核连同周围的细胞质分开形成许多子体。

③出芽:核先分出一个小芽,然后细胞质也发生变形,最后芽脱落或不脱落长成一个新个体。

④质裂:指有些多核的原生动物,不需先行核分裂,细胞质和细胞核可直接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形成新个体(如多核变形虫)。

㈡、有性生殖㈡、有性生殖①配子生殖:又称受精,有些原生动物能形成有性的配子,两个配子结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②接合生殖:两个虫体暂时靠在一起,互相交换它们的一部分细胞核和细胞质,如大草履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生物资源的一般概念1、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1)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统称为自然资源。

(2)生物资源: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2、生物资源的价值(1)生物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自然产品的价值(如薪柴、饲料、野味等)☆商业性收获产品的价值(如市场上出售的野味、木材、鱼、药用生物等)☆生态系统功能的间接价值(如流域保护、气候调节、土壤肥力、光合作用、科研、鸟类观赏等)(2)生物资源的价值(1)直接价值☆消费使用价值☆生产使用价值(2)间接价值☆非消费使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二、生物资源的特性(1)生物资源的系统性(2)生物资源的可更新性(再生性)(3)生物资源的地域性(4)生物资源的周期性(5)生物资源的有限性(6)生物资源的增殖性三、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简史1、直接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阶段2、引种、驯化、选种、育种阶段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用化学合成、生物技术去改造生物资源四、动物资源动物资源: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动物,包括陆地、湖泊、海洋中的一般动物和一些珍稀频危动物。

动物资源既是人类所需的优良蛋白质的来源,还能为人类提供皮毛、畜力、纤维素和特种药品、在人类生活、工业、农业和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动物资源按照主要用途分为:1、珍贵特产动物;2、食用动物资源;3、药用动物资源;4、工业用动物资源;5、实验用动物资源;6、观赏性动物资源;7、害虫害兽的天敌动物资源;8、其他作用的动物资源。

五、中国的生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第二章资源动物各论第一节原生动物资源一、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二、原生动物的分类概述(一)鞭毛虫纲(二)肉足虫纲(三)孢子虫纲(四)丝孢子虫纲(五)纤毛虫纲三、原生动物资源的经济价值(一)鱼的天然饵料(二)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三)生命科学研究的材料(四)在石油勘测中的作用第二节腔肠动物资源一、腔肠动物的一般特征辐射对称,固着或漂浮生活;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形态;再生能力强。

二、腔肠动物的分类概述(一)水螅纲:大多生活于海水,少数生活于淡水。

生活史中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二)钵水母纲:全部生活于海水中,大多为大型水母类,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

(三)珊瑚纲:全为海产,只有水螅型。

三、腔肠动物资源的经济价值(一)食用(二)仿生学的应用(三)装饰用(四)药用价值(五)科研价值第三节扁形动物资源一、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最早出现内、中、外三个胚层的动物。

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营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

二、扁形动物的分类概述(一)涡虫纲(二)吸虫纲(三)绦虫纲三、扁形动物的资源价值第四节线虫资源一、线虫动物的一般特征(一)外部形态:身体圆柱形,两端变细。

(二)内部结构: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肌肉层组成,假体腔。

二、线虫动物的分类概述(一)无尾感器纲(二)尾感器纲三、线虫动物资源的经济价值(一)害虫的生物防治(二)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料(三)作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指示生物第五节轮虫动物资源一、轮虫动物的主要特征二、轮虫动物的资源价值1、水产动物的天然饵料2、水质调控3、生命科学研究的材料第六节环节动物资源一、环节动物主要特征二、环节动物的分类概述(一)多毛纲:沙蚕、沙蠋、巢沙蚕(二)寡毛纲:颤蚓、尾鳃蚓、带丝蚓、蛭蚓、蚯蚓(三)蛭纲:扁蛭、宽体蚂蟥、山蛭、医蛭、石蛭三、环节动物资源的经济价值(一)鱼类的饵料(二)食用(三)饲料(四)改良土壤(五)药用价值蚯蚓的用途——中医药产品。

——保健食品、药酒、药膳、口服液。

——轻化产品、食品及饲料添加剂。

——处理城市垃圾、改善环境、净化市容。

——黄鳝、泥鳅、鳗鱼、甲鱼、蛙、龟及鸡、鸭、猪、兔等动物的饲料。

——以蚓粪加工成绿色有机肥料是园林绿化、养花种草的高级肥料。

水蛭1 水蛭的生物学特性2 水蛭的生活习性3 人工养殖技术3.1 水蛭的饲料3.2 水蛭的繁殖3.3 产卵期管理4 捕捉办法5 经济价值水蛭是特种水产动物,是名贵中药材,其性平、味咸苦,可治疗跌打扭伤、妇女闭经、高血压、心力衰弱、多发性脑血栓,消除散积、消肿,疗效显著。

进一步研究证明,水蛭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有显著疗效。

第七节软体动物资源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二、软体动物的分类概述(一)无板纲(二)单板纲(三)多板纲(四)掘足纲(五)腹足纲(六)瓣鳃纲(七)头足纲三、软体动物的经济价值(一)食用贝类资源(二)饵料(或饲料)贝类资源(三)药用贝类资源(四)观赏和饰用贝类资源(五)工业贝类资源第八节节肢动物资源一、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1、异律分节和身体分节2、附肢分节3、几丁质外骨骼4、体腔和循环5、消化系统6、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7、神经系统8、生殖和发育二、节肢动物的分类概述(一)有鳃亚门:三叶虫纲、甲壳纲(二)有螯亚门:肢口纲、蛛形纲(三)有气管亚门: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三、节肢动物资源的经济价值(一)甲壳动物资源的经济价值1、食用甲壳动物资源2、饵用甲壳动物资源1)枝角类2)桡足类3)介虫类4)糠虾类和磷虾类3、药用甲壳动物资源4、饰用甲壳动物资源(二)蛛形动物资源1、药用蛛形动物资源2、天敌蛛形动物资源(三)昆虫资源1、传粉昆虫资源2、食用昆虫资源3、饲用或饵用昆虫资源4、药用昆虫资源5、工业昆虫资源6、绢丝昆虫资源7、天敌昆虫资源8、观赏昆虫资源9、食腐性昆虫资源三、其他节肢动物资源第九节棘皮动物和毛颚动物资源一、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二、棘皮动物的分类概述(一)游移亚门(二)有柄亚门三、棘皮动物资源的经济价值(一)食用棘皮动物资源(二)药用棘皮动物资源四、毛颚动物资源第十节鱼类资源一、鱼类的主要特征1、体多呈纺锤形,并常覆有保护性鳞片2、终生生活于水中,以鳃呼吸3、以鳍运动,具奇鳍和偶鳍由于生活于水中,其身体形态及各器官均与此生活环境相适应。

二、我国鱼类资源(一)软骨鱼1、板鳃亚纲2、全头亚纲(二)硬骨鱼纲1、肺鱼亚纲2、总鳍亚纲3、辐鳍亚纲三、鱼类资源的经济价值(一)珍稀鱼类(二)药用鱼类(三)食用鱼类(四)观赏鱼类(五)其他用途1、科学实验材料2、榨油:机械润滑油、肥皂3、工业原料和化学试剂:鱼胶、磷光粉、磷酸钙、尿素、咖啡因4、制革、人工牛黄5、生态链中的作用第十一节两栖动物资源一、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体温不恒定,卵生,幼体水生,成体可陆生,用肺呼吸(由于两栖动物的肺不发达,需要用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 。

二、我国两栖动物资源(一)蚓螈目体型长圆柱状,有头、躯干、尾之分,无四肢,体表有环缢纹,外形似蚯蚓,以穴居为主。

(二)有尾目成体分头、躯干、尾、四肢。

皮肤光滑或粗糙,无鳞。

躯干上肋沟显著或不显著。

四肢有蹼或无蹼。

(三)无尾目成体体型短宽,分为头、躯干、四肢,颈部不明显,无尾。

四肢发达,前肢短,后肢长。

趾间一般有蹼。

皮肤光滑或有疣粒、瘰粒。

口大,舌后端多游离,可翻出摄食。

三、两栖动物资源的经济价值(一)珍稀种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鲵、镇海棘螈、细痣疣螈、贵州疣螈、大凉疣螈、红瘰疣螈、虎纹蛙等7种。

受威胁物种128种(极危11种,濒危23种,易危94种),我国特有两栖动物190多种。

(二)生态-环境资源(三)药用资源:蟾酥,蛤士蟆,羌活鱼(四)食用资源(五)实验和观赏资源(六)其他用途第十二节爬行动物资源一、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体温不恒定。

二、我国爬行动物资源(一)龟鳖目身体短宽,躯干部具有坚固的骨质硬壳,由背甲和腹甲组成,颈、四肢和尾部外露,但多数种类可缩入壳内。

脊椎骨和肋骨多与背甲愈合在一起,胸廓不能活动,但颈椎和尾椎游离。

(二)有鳞目体被角质鳞片,一般无骨板;卵生或卵胎生。

蛇类失去四肢,脊椎骨和肋骨数目增加,使身体变长,方骨活动,使口张得很大。

(三)鳄目三、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一)珍稀种类我国共有爬行动物400余种,隶属于3目25科125属,约占全世界爬行动物总数的5%,其中我国特产种类113种。

(二)生态-环境资源(三)药用资源(四)肉用资源(五)工艺用资源(六)科学研究价值(七)其他价值第十三节鸟类资源一、鸟类的主要特征(一)外形身体呈纺锤形,体表被有羽毛。

前肢变翼,后肢具四趾。

(二)内部构造及生理--骨骼轻而坚硬,骨骼内具有能充气的腔隙,头骨、脊柱及肢骨的骨块有愈合现象。

前肢特化成翼,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

--肌肉发达,胸小肌与胸大肌占体重的1/5甚至1/3以上。

--角质喙;食道下方膨大为嗉囊;胃分为腺胃(前胃)和肌胃(砂囊)两部分。

--呼吸系统十分特化,肺体积小,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具有鸟类独特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

--心脏分为四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为完全的双循环。

--肾脏体积大,可占体重的2%以上,肾小球数量多。

--大脑、小脑发达,中脑视叶非常发达。

眼大小比例为脊椎动物中最大,巩膜前壁内着生一圈巩膜骨,视力调节肌肉为横纹肌,调节方式为双重调节。

--生殖腺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雄鸟有睾丸一对,大多数雌性仅具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右侧退化。

(三)鸟类的生物学特征1、鸟类的繁殖行为2、鸟类的迁徙二、我国鸟类资源(一)鸟类分类的依据1、骨骼的形状和排列2、翼的形状3、尾的形状4、喙的形状5、趾型6、蹼7、雏鸟8、身体各部分羽毛的颜色(二)鸟类的主要生态类群1、走禽2、游禽3、涉禽4、陆禽5、猛禽6、攀禽7、鸣禽三、鸟类资源的经济价值(一)我国鸟类资源特点1、物种丰富2、资源种类的相对丰富度高3、特产、珍稀种类多(二)狩猎鸟类1、水禽资源2、陆禽资源1)肉用陆禽资源2)羽用和羽皮用陆禽资源(三)文化资源(四)生态-环境资源(五)鸟粪资源(六)仿生资源(七)药用资源第十四节哺乳动物资源一、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4、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二、我国哺乳动物资源三、哺乳动物资源的经济价值(一)珍稀种类(二)毛皮哺乳动物(三)药用动物资源(四)食用动物资源(五)科学研究用资源1、实验动物:家兔、大白鼠、小白鼠、狗、猴等2、仿生学研究:回声定位(蝙蝠、鲸类)与声纳(六)文化用资源1、观赏2、狩猎(七)驯化用资源(八)装饰、工艺用资源第三章中国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中国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一、中国动物资源现状分析(一)资源本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二)资源动物已受到严重威胁(三)资源动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1、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段化2、掠夺式过度利用、过度采伐、滥捕乱猎3、环境污染4、经营品种的单一化5、外来种的引入二、生物资源的保护对策(一)开展生物资源的本底调查(二)建立自然保护区(三)加强资源生物的引种、驯养(四)严禁滥釆乱伐、滥捕乱猎,制定保护法(五)加强法制,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二节中国动物资源的利用原则一、保持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保持物种的最丰富性三、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四、最适持续产量五、最小生存种群理论六、最佳生境原则七、猎取对策八、保护对策第三节保护生物学和自然保护区一、保护生物学二、自然保护区(一)自然保护区概况(二)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三)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原则和方法(四)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设计(五)自然保护区的区域划分(六)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动物资源调查方法一、概述(一)调查目的(二)准备工作1、整理调查区资源动物名录2、搜集资料3、地图4、工具和装备二、资源动物的食性调查(一)食物基地调查(二)食性分析1、食性的类型2、食性变异3、食性分析方法三、动物资源量调查(一)调查样地的确定1、随机性2、代表性3、可比性(二)资源动物数量统计的意义及原理(三)动物资源的数量统计方法1、样方计数法2、样地轰赶法3、路线统计法4、样点统计法5、航空调查法6、铗日法7、洞口统计法8、标记重捕法9、频率指数估算法10、固定水域抱对数量统计法11、捕尽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