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森林和中国森林分布状况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20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20
中国森林面积小,资源数量少,地区分布不均。
1990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246亿公顷,人均面积约0.107公顷,而全世界森林面积约40.19亿公顷,人均面积约0.8公顷。
中国森林覆盖率12.98%,而全世界森林覆盖率为31%。
中国森林蓄积量91.4亿立方米,人均约8立方米,而全世界森林蓄积量约3100亿立方米,人均约72立方米。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山区人民积累了丰富的造林、营林经验,培育了大面积的人工林,特别是南方山区的杉木林和竹林。
中国森林总蓄积量为97.8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2.5%。
1、基本情况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于2009年开始,到2013年结束,历时5年,组织近2万名技术人员,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以省(区、市)为调查总体,实测固定样地41.5万个.
全面采用了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调查、测量并记载了反映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以及森林生态状况和功能效益等方面的160余项调查因子。
2、清查结果
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
活立木总蓄积164.3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
天然林面积1.22亿公顷,蓄积122.9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
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6位,人工林面积仍居世界首位。
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资源呈现出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升、效能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
我国的植被类型

我国的植被类型我国的植被类型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多种类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森林是我国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华东地区。
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了21.66%,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森林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等。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而混交林则分布在西南地区。
森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
草原是我国另一个重要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我国的草原面积广阔,被誉为“东方的大草原”。
草原有助于保护水源和土壤,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的草原类型有草甸草原、草原草甸和荒漠草原等。
草原植被丰富,草类植物和灌木居多,生物多样性较高,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沙漠是我国的特色植被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我国的沙漠面积较大,占全国总面积的近15%。
沙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少,适应干旱和高温的能力强。
沙漠的植物主要有沙蒿、沙柳、沙橐吾等,它们具有耐旱、耐寒的特点。
沙漠地区的植被对于固定沙丘、防止风沙侵袭具有重要的作用。
湿地是我国独特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
我国是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达到了3360万公顷。
湿地植被种类繁多,包括芦苇、莲藕、水稻等。
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
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
不同的植被类型在不同地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我们应该加强植被保护,促进植被恢复,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森林情况汇报

中国森林情况汇报中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拥有着广阔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植被类型。
森林资源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中国森林情况的汇报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森林资源的总体情况。
截止到目前,中国森林面积约为208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3%,其中主要以亚热带和温带森林为主。
森林覆盖率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21%以上,达到国际上公认的绿色发展标准。
同时,中国的天然保护区也在不断增加,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我们来关注中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情况。
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各级林业部门也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乱砍滥伐的打击力度,保护了大量珍贵的森林资源。
同时,中国还大力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林下经济,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
再者,我们要关注中国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情况。
森林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森林资源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保持了水土流失的稳定,净化了大气,维护了生态平衡。
同时,森林资源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最后,我们要关注中国森林资源的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中国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加大力度加以解决。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实现绿色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实现绿色发展,让森林资源为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森林生态学讲稿-第八章森林植被分布

森林植被分布一、水平地带性(一)概念:地球陆地表面由于气候因子的有规律变化,森林类型呈现出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或沿经度从低到高的有规律分布,称为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包括纬度地带性(主要由热量条件的有规律变化引起的)和经度地带性(主要由距海远近的水分引起的)。
(二)世界主要植被类型的水平地带性分布1热带植被:热带雨林、季雨林、红树林、稀树草原(1)热带雨林:分布区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无季节变化,降雨量2000mm以上,全年分配均匀,相对湿度很高。
群落的基本特点:种类成分最丰富,优势种不明显,如南美圭亚那半径为8公里的热带雨林中,有花植物达455种,亚洲马来亚岛仅树木就有2000种,而整个欧洲植物区系中的乔、灌木也不超过250种。
成层现象复杂,一般整个群落可分5-8层,层间界限不明显,乔木层高可达30-40米。
季相不明显。
植物叶子全年都呈绿色,老叶脱落几乎与新叶的开放同时或稍前;全年都有植物开花;热带雨林生活型谱中,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
热带雨林还具有“绞杀植物”(藤本植物发达,如高等植物榕树)、“一木成林”(许多植物具有板状根、气生根或支柱根)、“茎花现象”(花、果生于无叶的茎上)、“叶尖滴水”等。
支柱根来源于树干上的不定根形成的气根,支柱根一方面支撑起作用,另方面可加强对水分、养分的吸收)。
气生根是生长在地面以上空中的根,这种根在生理功能和在结构上与其他根有所不同,又可分以下几种:(1)支持根:像玉米从节上生出一些不定根,表皮往往角质化,厚壁组织发达,不定根伸入土中,继续产生侧根,成为增强植物体支持力量的辅助根系。
另像榕树从枝上产生多数下垂的气生根,部分气生根也伸进土壤,由于以后的次生生长,成为粗大的木质支持根,树冠扩展的大榕树能呈“一树成林”的壮观。
还有甘蔗等植物也属这类型的根。
(2)板根:板根常见于热带树种中,如香龙眼、臭楝、漆树科和红树科中的一些种类。
板根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主根发育不良,侧根向上侧隆起生长,与树干基部相接部位形成发达的木质板状隆脊。
关于林地的情况说明

关于林地的情况说明1.引言1.1 概述林地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指被树木、植被和野生生物所覆盖的土地。
它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文循环和土地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林地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药物和食物资源,还发挥着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等重要生态功能。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扩张,林地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削减。
大规模的乱砍滥伐、森林火灾以及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方式等,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林地面积的逐年减少。
林地的退化和丧失对生态健康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林地资源,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限制乱伐行为、推行可持续林业管理、建立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等。
此外,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也是改善林地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尽管各国在林地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面临的挑战仍然严峻。
首先,非法木材贸易、盗伐和滥伐问题仍然存在,给林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其次,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林地的分布和质量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再者,气候变化对林地的影响不可忽视,林火、干旱和疾病等因素也在加剧林地退化。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加大林业投资和科研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并提高人们对林地保护的意识。
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林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介绍关于林地的情况说明:第一部分为引言,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在引言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林地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林地的定义、分类、面积和分布情况,以及林地管理和利用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对策。
第二部分是正文,将分为两个小节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林地的定义和分类。
在这一小节中,将解释林地的含义,探讨不同类型林地的特征和分类标准。
其次,我们将探究林地的面积和分布情况。
中国森林现状

中国森林现状作者:蒋高明李勇来源:《百科知识》2011年第06期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
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全球十大类陆地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红树林和稀树疏林生态系统这六大类,都是以高大乔木为主的,能够构成“林”这一生态景观。
森林在维持地球生物圈运转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因森林具有较高的直接利用价值,保护与过度开发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止,森林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中国的森林家底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国除西南、东北及天山山脉等地还保存有少数的原始森林外,其他地区的森林几乎全部退化了。
据2010年国家林业局新版的《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介绍,目前全国林地保有量为3037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1.6%。
这个数据是基于林业普查得出的,应当有一定的权威性。
然而,该规划所指的的林地包括人工林、灌木林、还有一部分宜林地在内,中国境内森林以人工林为主(表1)。
实际上,我国天然林8726万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9%;我国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458万公顷,仅占天然林面积的16.7%。
中国目前疏林和灌木林的面积分别是1802万公顷和2970万公顷,两者共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35.7%。
森林中,人工林占据了6200万公顷,占据20%,这些人工林中,北方以杨树为主,南方以杉木为主,山地以落叶松、樟子松、马尾松等为主。
中国现有森林中,中、幼龄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71%,这说明我国大部分森林生态系统处于退化或不成熟阶段,其稳定性很差,抗干扰能力低,一旦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遭到进一步破坏甚至使原有生态系统崩溃。
许多地方以灌木冒充森林,森林生产力大打折扣。
尽管过去25年来,中国森林面积有增加趋势(图1),但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平均蓄积量依然很低,仅为83立方米/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0立方米/公顷)。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我国共有森林15 894.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
中国森林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次生类型。
据“中国植被”(1980)对天然乔灌林的分类,中国划分有森林210个群系(formation)、竹林36个群系、灌林与灌丛(不含半灌丛及草丛)94个群系。
此外,还有许多人工栽植营造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更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这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持点。
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温带山地垂直带谱、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雨林类型,种类最丰富的落叶松属(Larix)、松属(Pin us)、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栎类(Quercus)森林,中国还有世界上罕见的高生物量的雅鲁藏布江峡谷云杉林。
在这多种类型的森林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
据统计,中国有6347种脊椎动物,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244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76种,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
这些动物中,许多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如全世界有雉类276种,中国就有56种,占20%,其中19种为中国所特有。
其他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动物也为中国所特有。
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
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49.8%,后者占47.2%,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现分述如(1)针叶林针叶林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
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森林分布

森林分布
一、森林分布的三相地带性规律 1、森林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与热量带相对应森林分布也成带状。在我 国东部由低纬至高纬依次是热带雨林、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寒 温带针叶林等。
2、森林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主要与经度水分差异有关。在 我国,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广 大暖温带与温带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从东 南沿海的湿润区,经东部湿润区到西北内 陆的半干旱、干旱区,森林植被依次更替 为森林区,草原区和荒漠区。
4、森林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的关系
(1)森林垂直带由下向上的变化规律,与森 林水平带由赤道向极地变化规律一致。 (2)森林垂直带谱愈近赤道愈完整;极地 带谱减少。如处在热带地区的台湾玉山, 垂直带谱6~7带,温带的长白山4~5带, 寒温带的大兴安岭仅有2~3带。
(3)森林垂直带的变化以水平带为基础。森林 垂直带谱的基带是与该山体所在纬度的水平地 带性森林相一致。 (4)森林垂直带幅窄,水平带幅宽。垂直带幅 几百米,而水平带幅一般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 (5)纬度带与垂直带森林类型分布顺序的相似 性,是指群落的优势种的生活型和外貌,植物 种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仍有差异。 (6)纬度带具有相对连续性,而垂直带则具有 相对间断性。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自然条件 四季分明,夏季高温潮湿,冬季降水较少,有时 出现霜雪,但无严寒,属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 丰沛,大多集中于夏季,水热配合适宜,利于森 林植物生长。 (2)一般特征 组成这一类型群落的大都是一些亚热带常绿树种, 如壳斗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山茶科为 典型代表。在群落外貌上,林冠较平整,色彩较 一致,常年以浓绿色为主。内部结构比较简单, 乔木通常只胡1~2层。其下有较发达的灌木层和 草本层,层次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景。因而,森林类型和树种非常复杂。
•
这里天然原始林和成、过熟林比重大。面积占90%以上,蓄积量比重超过95%。
•
单位面积蓄积量很高。川西高山峡谷林区,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达280立方米/公顷,
西藏波密岗乡一片200年生的云杉林,平均胸径达92厘米,树高57米,蓄积量达1950立
业局分布。其次,陕、甘的陇东地区
(小陇山、子午岭),陕西黄龙山、
桥山,山西的管涔山、太岳山、吕梁
山、五台山、关帝山、中条山等为次
生林区。
•
•
• 本地区是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地区,黄土高原为我 国最大、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防止水土流失,保水保 土为该地区发展林业的重点任务,也是为本地区脱贫致富 创造良好的条件。蒙新高原是我国干草原和荒漠区,风沙 危害尤为严重,每年沙漠化面积以千万亩速度扩大,因此, 防风固沙是这里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解放后,尤其是七 十年代以来,营造各种防护林近亿亩,基本上控制了蒙新 地区的风沙危害;平原地区基本实现了林网、林带的保护; 部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进行了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水 土流失的面积有所缩小,灾情减轻。
。还应结合名胜古迹发展风景林和森林公园。
(五)西北和华北西部地区
•
本区包括的范围有山西、陕西、甘
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自治
区的中、西部。
•
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基本指标:
•
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秦岭南坡(汉中、甘肃白龙江流域)、
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青海东南
部等。这里为原始林区,并有国有林
(五)全球森林的三分之一用于木质和非木质产品生产
•
用于生产木质和非木质产品的森林比重大于50%的国家和地区全
球有43个,有些国家如克罗地亚、芬兰、法国、希腊和爱尔兰的比重
超过90%。有22个国家和地区将30%以上的森林指定用于生物多样性
保护,有些国家如留尼汪、中非共和国、新加坡、塔吉克斯坦和新西
兰指定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森林比重大于70%。全球指定用于水土
方米/公顷。藏东南察隅地区,130年生的云南松蓄积量高达990立方米/公顷。
•
森林枯损严重。由于这里成、过熟林比重高,森林自然枯损严重,有人估测:西南
林区每年自然枯损量达3000万立方米以上。
•
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比较低。多数地区的森林处在自生自灭状态,毁林开荒、森林火
灾十分严重,生活用材量也很大。云南省每年因开荒、火灾、生产和生活用材达2000
(二)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西藏)
•
主要林区处在横断山脉,既受太平洋的影响又受印度洋的影响。多数山脉和水系为
南北走向,海洋湿润气团可以从山谷由南至北深入到较远的地方,西边的山坡上分布着
茂密的森林,构成了西南地区林业的主体。这里山体在30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在千
米以上。地带性是这里最明显的特征。几个热量带、森林带同处在一座山上,出现“一
而 有 林 地 面 积 占 45 % , 蓄 积
量占65%。
•
• 南方地区森林资源集约经营水
平高,林木品种多、生长迅速, 为东北地区林木生长速度的2~3
倍。例如杉木,材质优良,生长 迅速,一般20~30年生的林地, 每公顷达150立方米,中心产区的 速生丰产地15~20年生的杉木林 地,每公顷可达150立方米。30~ 35年的马尾松林,每公顷蓄积量 可达150立方米。
(六)每年近百分之四的森林受到各种灾害的影响
•
全球每年平均有1.04亿公顷的森林受到林火、有害生物(包括病
虫害)以及干旱、风雪、冰和洪水等气候事件影响,其中受森林病虫
害和林火影响的面积较大,分别占65.3%和26.7%。受灾害影响森林
面积的83.5%集中分布在美国(23.5%)、加拿大(15.6%)、印度(
万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木材产量所消耗资源的1/5,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 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的高山 峡谷地区。其范围有7500万公顷,有林地面积达1700万公顷, 森林蓄积量达31亿立方米。
•
处于高山峡谷地区的森林资源,起着极好的涵养水源,保
持水土的作用。所以部分森林已划入了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
有62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
比重不到10%,其中,有些国家如莱索托、吉布提、埃
及、利比亚、毛利塔尼亚、科威特、摩纳哥和瑙鲁不足
0.5%。
(二)多数国家的森林以公有林为主
•
全球84.4%的森林是公有林(指林地所有权,包括
国有和集体),13.2%的森林是私有林。《2005年全球
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涉及的229个国家和地区中,74%
。多数国家森林每公顷蓄积不足全球平均
水平,包括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埃塞俄
比亚、泰国、希腊和西班牙等在内的47
个国家和地区森林每公顷蓄积不足50立
方米,有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土库曼斯
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也门低于10立方米
。森林面积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中,刚
果民主共和国森林每公顷蓄积较高,为
230.8立方米,巴西、美国、加拿大、俄
• 本地区包括浙江、安徽、江 西、福建、湖北、湖南、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和 贵 州 等 10 省区。南方地区是我国自然 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历来 林业发达的地区,人工林占 有很高的比重。山区的农民 有经营林业的习惯。
•
南方森林资源的分布比
较均匀。武夷山系和南岭山
系较为集中,两个山系的面
积 占 南 方 地 区 总 面 积 的 22 % ,
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 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5年全球森林面 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30.3%,人均森 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公顷。从世界各国情 况看,森林资源呈现如下特征:
•
(一)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
•
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5%)
今后除保证一定规模的防护林和特用林外,积极发展用材
林和经济林,特别是亚热带和热带的经济林。
•
西南地区木材生产较为困难,采伐率低,基本建设投资效
果低。今后的用材林源在地区上有所转移,向交通条件较好,
海拔较低的山区发展。如四川从川西高山峡谷向四川盆地周围
山区,云南省将用材林基地移至滇中和滇东南。
(三)南方地区
体系之中。
•
除高山峡谷原始林区外,还有很多森林资源分布在四川盆
地周围山区和云南中部、南部、东南部。
•
西南地区发展森林资源的潜力很大。本地区林业有地的利
用率仅为4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里发展林业条件较
全国其他地方优越得多。例如:土地面积丰富、自然条件复杂
而且有些地区的条件比较好,林木生长快。
•
83.1%和72.0%,美国的私有林在森林面积中的比重较
大,为57.6%。
(三)世界各国森林每公顷蓄积差距大
•
世界上不到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森
林每公顷蓄积大于全球平均水平(110立
方米/公顷),其中14个国家和地区森林
每公顷蓄积超过200立方米,瑞士、奥地
利和法属圭亚那地区高于300立方米,分
别为368立方米、300立方米和350立方米
世界森林和中国森林分布状况
土地二班 梁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改善人类居住环 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国际森林问题,通过 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森林问题已成为相关国际 公约的重要内容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全球森林资 源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 的广泛关•注。
• 东北林区的资源危机:林业用地面积不
断缩小,黑龙江省每年减少林业用地10万公顷; 吉林省每年减少林业用地4万公顷;可采伐的成、 过熟林蓄积量下降更快。有1/3林业局的资源已经 基本枯竭,没有天然原始林可采,靠摘山帽和间 伐次生林、人工林生产木材;1/3的林业局勉强能 维持生产到2005~2010年;只有1/3的企业能维 持正常轮伐生产。林区木材径级和质量普遍下降。 红松和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等珍贵树种 的比重下降过快。如牡丹江林区的红松面积比重 不足5%,蓄积量不足1%,从而已失去“红松故 乡”的称号。
、巴西(12.1%)、加拿大(7.8%)、美国(7.7%)、
中国(5.0%)、澳大利亚(4.1%)、刚果民主共和国
(3.4%)、印度尼西亚(2.2%)、秘鲁(1.7%)和印
度(1.7%)等10个国家,其中前5个国家森林面积占全
球的50%以上。有105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
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世界上也
顷)、中国(707.4万公顷)、俄罗斯联邦(591万公顷)和蒙古(
279.8万公顷),这些国家合计占全球的90.8%。
我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区)分布及特点
(一)东北地区
•
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哲
里木三盟和赤峰市。
•
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保持的森林面积比重为9.3%,其中有31个国家的比重超过30%,有些
国家如肯尼亚、利比亚、科威特、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90%以
上的森林用于水土保持。全球指定用于提供休闲、旅游、教育及宗教
场所等社会服务的占3.7%,有些国家如塞拉利昂、亚美尼亚、德国和
巴西指定用于提供社会服务的森林比重超过20%,德国达42.3%。
•
南方地区也是我国最大的经
济林和竹林基地。如湘、鄂、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