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地球上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

地球上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在形成、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
每种生态系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之处,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们分布在各大洲的不同地区,提供了许多生态服务,如空气净化、水源涵养和碳固定。
森林由各种植物和动物组成,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各种昆虫、鸟类和兽类。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丰富多样,从地下根系到树冠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例如,热带雨林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数以百计的物种,其中许多都是独特的。
(第二部分: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是另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它们通常位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天气干燥,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
草原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类: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等地区,而热带草原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
草原生态系统适合适度放牧,可以提供丰富的牲畜饲料和农业开发的机会。
此外,草原还是一种重要的碳汇,可以帮助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第三部分: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流和湖泊等。
它们通常位于淡水或盐水环境中,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水资源的维持和水质净化至关重要。
许多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和昆虫都依赖于湿地生态系统为食物和栖息地。
然而,由于城市化和农业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遭受到了破坏和退化,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第四部分:沙漠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是一种干旱地区的特殊生态系统。
它们有极少的降水量,土壤贫瘠,植被稀少。
然而,沙漠仍然容纳着许多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物。
例如,仙人掌和其他多肉植物适应了干燥的气候和极端高温。
一些动物,如骆驼和蜥蜴,也能在沙漠中生存,并采取特殊的生存策略来适应缺水和高温的环境。
(第五部分:综合讨论)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样,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地球生物圈。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其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森林中的植物以乔木为主, 也有灌木和草本。
森林中的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因而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 如鼠、貉、眼镜猴、长臂猿、避役、树蛙等。
与树栖攀援生活相适应,这些动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系列特征,例如, 松鼠等动物具有弯曲而锐利的钩爪,足掌上有发达的足垫;眼镜猴等动物的指(趾)端具有特殊的吸盘; 避役的趾成对合呈螯伏;卷尾猴等动物具有缠绕性的长尾巴,可以缠绕在树枝上, 将身体悬挂起来。
由于森林中障碍物多,肉食性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被捕食的动物往往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脱敌害。
由于森林中地下树根密集,土壤很潮湿,不利于动物挖洞和穴居, 因而森林中挖洞和穴居的动物比较少见。
森林中的鸟类大都把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这显然要比在地面上筑巢安全得多。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作用:1 、经济效益: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外,还能生产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
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还有丰富的药材资源。
2 、生态效益:它能调节生物圈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之称;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 年降雨量较少。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
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也有少量的灌丛。
由于降雨稀少,乔木是非常少见的。
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那里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我国共有森林15 894.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
中国森林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次生类型。
据“中国植被”(1980)对天然乔灌林的分类,中国划分有森林210个群系(formation)、竹林36个群系、灌林与灌丛(不含半灌丛及草丛)94个群系。
此外,还有许多人工栽植营造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更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这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持点。
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温带山地垂直带谱、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雨林类型,种类最丰富的落叶松属(Larix)、松属(Pin us)、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栎类(Quercus)森林,中国还有世界上罕见的高生物量的雅鲁藏布江峡谷云杉林。
在这多种类型的森林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
据统计,中国有6347种脊椎动物,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244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76种,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
这些动物中,许多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如全世界有雉类276种,中国就有56种,占20%,其中19种为中国所特有。
其他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动物也为中国所特有。
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
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49.8%,后者占47.2%,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现分述如(1)针叶林针叶林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
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第一章森林群落分布气候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变化影响不同类型的群落分布。
水平地带性分布:水热条件随经纬度变化导致植物群落沿经纬度有规律地分布。
垂直地带性分布: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变化导致植物群落沿海拔高度有规律地分布。
三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第一节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一、世界森林分布1. 针叶林区域: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北纬45-70。
,主要是温带到亚寒带,欧亚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分布最普遍气候:夏季温暖短暂,冬季严寒而漫长,属大陆性气候,年降300-600mm,最暖月均温10-20˚C,>10 ˚C一年有4个月森林:组成单一,常为纯林,层次简单,死地被物层厚,分解不良。
阴暗针叶林(云杉、冷杉)郁闭度高,明亮针叶林(落叶松或阳性松)透光度大2、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林区域:北纬30-50 ˚的温带地区,湿润海洋气候条件下,年降水500-1000mm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森林:栎属为主要树种,杨、桦、杂木等●3、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又称照叶林●区域:南北纬25-40 ˚之间的亚热带地区,气候:四季较分明,夏季高温潮湿,冬季温和,降水少森林: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植物为主●4、硬叶常绿阔叶林●区域:亚热带,以地中海地区最典型,各大洲都有分布,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智利、南非、澳大利亚●气候: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和多雨森林:旱生结构,小而坚硬,有些退化为刺。
栎属,刺叶栎●5、热带雨林区域:南北纬5-10 ˚,个别在15-25 ˚。
美洲、印度-马来西亚、非洲●气候:年均降雨量2000-4000mm,个别地区大于10000mm,年均温23-28 ˚C,最冷月均温大于18 ˚C●森林特点:物种基因库资源,奇特的景观:板状根、气生根、绞杀植物、滴水叶尖、花叶、老茎生花●6、热带季雨林(雨绿林)●印度、东南亚、非洲西部和北部、南美和中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植物群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干。
森林群落与其环境,所形成的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控能力的自然综合体就是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据专家估测,历史上森林生态系统的面积曾达到76亿公顷,覆盖着世界陆地面积的2/3,覆盖率为60%。
在人类大规模砍伐森林生态系统文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Forest Ecosystem之前,世界森林约为60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45.8%。
至1985年,森林面积下降到41.47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31.7%。
至今,森林生态系统仍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第一,物种繁多、结构复杂,森林是陆地上巨大的基因库。
世界上所有森林生态系统保持着最高的物种多样性,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
仅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就约有200万种~400万种物种。
中国被子植物有329科3172属,30000多种;裸子植物计有10科36属197种,合计我国种子植物有339科,3208属,30197种,其中在森林或森林区域中分布的含200种以上的植物种有30科,1793属,17370多种,是中国森林区系的优势种。
此外,苔藓植物约2200种,蕨类植物约2600种。
特有种约有15000~18000种,其中种子植物有7个科,243特有属。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层次,有的多至7~8个。
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面层等四个基本层次。
有的层次明显,层与群纵横交织,显示系统复杂性。
以森林或森林环境为生的动物和微生物种类更加庞大,全球物种最丰富的昆虫(约100万种),大都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分布。
第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布,森林植被在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既有明显的纬向水平分布带,又有山地垂直分布带。
在我国云南省,从南到北依次出现热带北缘雨林、季节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半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和温性针叶林等。
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3)

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3)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第十一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化学元素及其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在地球表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包括土壤圈)等各圈层之间沿特定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
库: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的集合。
流通量:在单位时间或单位体积内的转移量。
第十二章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地球表面的水热条件等环境要素,沿纬度或经度方向发生递变,从而引起植被也沿纬度或经度方向呈水平更替的现象。
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高耸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风速和太阳辐射逐渐加强,而降水量一般先是逐渐增加,随后又趋于减少。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是生物群落和土壤类型从下而上也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了植被或生态系统随海拔升高而成带状依次更替的分布规律。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热带雨林(低纬度带10度南北纬,即赤道、热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亚,中国分布最广),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纬度湿润区),温带针叶林(西半球温带地区),北方针叶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草原生态系统:靠近森林一侧,气候半湿润,草类繁茂,种类丰富,并常出现岛状森林或灌丛,如北美的高草草原、欧亚大陆的草甸草原以及非洲的高稀树草原。
靠近荒漠一侧,雨量减少,气候变干,草群稀疏、低矮种类组成简单,并常混生一些旱生小灌木或肉质植物,如北美的矮草草原、中国及蒙古的荒漠草原、以及苏联欧洲部分的荒漠草原。
二者之间为辽阔而典型的禾草草原。
荒漠生态系统:分布:亚热带干旱区-温带干旱区-高原极地地区(北极)。
特点:看书第十三章水域生态系统湿地:分布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共156页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菌根在物质循环中发挥了积极 作用,这一状况表明雨林生态系统中是依靠了菌根 中真菌直接把营养物质送人植物体内的直接循环, 而不是靠矿质土壤。
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10.2.1.4 热带雨林特征
(1) 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热带雨林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异常丰富的植 物种类,区系植物的多种多样性,以及它在显花植 物种类上的繁多。植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具有适于植物种迅速发展的条件,特别是四季都适 合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气候。据统计,组成热带雨 林的高等植物在45 000种以上,而且绝大部分是木 本的。如马来半岛一地就有乔木9 000种。除乔木 外,热带雨林中还富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
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地球上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在不同的地理 环境下不同的生态因素组合的结果,并为森林群落 提供多样的生活条件。因此,任何类型的森林生态 系统都是与它们所存在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联系, 其中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森林生态系统 具有各式各样的类型及其分布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控的自然综合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多、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是生物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比较旺盛、生物生产力和现存量最大、稳定性程度较高和生态效益最强的生态系统。
它具有抗御风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和保护周围其他生态系统等作用。
因此,在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应予以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主要实例类型和特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等。
其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纬度20°范围内,这些地区年平均温度约23—28℃,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终年高温多雨,土壤多砖红壤。
丰富的热量和季节分配均匀而又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
世界热带雨林分为三大群系类型:即印度马来雨林群系;非洲雨林群系;美洲雨林群系。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
此外,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也有热带雨林的分布,这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界。
其特点主要有:①种类组成特别丰富;②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③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④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⑤茎花现象很常见;⑥寄生植物很普遍;⑦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生长发育;⑧动物种类极其丰富等。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发育在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地带。
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均有分布,但分布的面积都不大。
在亚洲除朝鲜、日本有少量分布外,以我国分布的面积最大,分为四个植被亚型,即典型常绿阔叶林(栲类林、青冈林、石栎林、润楠林、木荷林)、季风典型常绿阔叶林(栲-厚壳桂林、栲-木荷林)、山地常绿阔叶苔藓林(栲类苔藓林、青冈苔藓林)和山顶苔藓矮曲林(杜鹃矮曲林、吊钟花矮曲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简单应用: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带性特点及 其经营管理
• 综合应用: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森林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
• 分类与排序 • 植被分类的原则与系统 • 群落的命名
第十章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类
• 森林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 • 植被分布规律 •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பைடு நூலகம்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章导读
• 识记:显域植被、隐域植被、泛域植被等概念; 主要的植被分类原则与系统;中国植被的分类 原则与系统;群落命名方法;植被分布的地带 性规律
1.2.1植被的外貌分类
• 19世纪前半叶,植物地理学家洪堡德(Humboldt)等对植被 进行分类就是依靠群落外貌。
• 大致途径:首先从地球表面上最大的植被单位开始,进 而将它们划分为越来越小的单位。
• 根据优势植物的生长型和生长环境,将植被分成不同类 型或等级。
• 提出16个主要单位是按气候类型相联系的纬度带和经度 带来排列的,如森林(forest)、林地(woodland)、草地 (grassland)、草甸(meadow)、荒原(fellfield)等。
• 如果排序结果构成若干点集时可达到分类目的;如 果分类允许重叠时也可反映群落的连续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植被分类的原则与系统
植物群落学方向的分类途径: • 群落外貌途径 • 群落区系组成途径 • 优势种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CA排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与排序
• 如果是对群落进行分类,则承认群落是具有边界的 有机体;如果是对群落进行乔序,则承认群落是无 边界的,是个体论的观点。
• 一般说来,分布于连续生境中的群落具有连续性而 无明显可分的边界;分布于间断生境中的群落往往 具有明显可分的边界而连续性不明显。
排序(ordination)
• 将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相似性来排定 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间及其与生境间的 相互关系。此法称为群落的排序。
• 排序可有两个大的方面
– (1)直接梯度分析:也可称为梯度分析或直接排序。是研 究植物种或植物群落沿着已被认识到、易于测定的环境 梯度的分布规律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倾向对应分析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CA排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CA法两方面的不足
• PCA指示用于原数据构成线性点集的情况。对于 分离的点集,PCA的结果还有助于形象地分类样 方点。但对非线性的点集,诸如马蹄形的,PCA 却无能为力。
• 如果原始数据对各性状的方差大致相等,而且性 状的相关又很小,就找不到明显的主分量。此时 取少量主分量所占的信息比例较低。
• 森林立地学的方向:以立地性质的同质性作为分类 的框架。
– 植物群落方向和立地方向并不完全对立,很多立地分类 亦常依靠植被的某些组成和结构上的特征。
• 生态系统分类方向:力图将群落学特征和立地特征 结合起来更全面地反映植被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目前,自然分类法尚未统一与完善,由于自然和 社会的背景及科学的发展不同,在世界各地形成 不同的学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分类的基本途径
• 群落外貌的或结构的途径; • 环境的途径; • 多因子或景观途径(景观类型、微景观类型、生物地理群落类型等) • 生物的分布区途径; • 群落梯度的手段; • 优势种的途径; • 植被动态的途径; • 层或生活型的途径; • 层的归并的途径; • 森林生境型的途径; • 数码的比较的途径; • Braun-Blanquet的植物区系组成的途径。
– (2)排序:亦称为间接排序或间接梯度分析。是根据群落 本身的属性,如种的相关性,取样的相似性、种的盖度 或频度导出抽象的轴或群落变化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序(ordination)
• 极点排序法 •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类与排序
分类(classification)
• 人为分类较适宜于应用科学,其依据是事物的特 征或对人类的利用价值。如公益林等。
• 自然分类应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其依据是事物的 亲缘关系、固有特征及其与生境间的固有联系。
• 由此形成五大传统的分类地区:北欧或斯堪的纳维亚和 波罗的海;南欧;前苏联;英国;美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生态系统分类的三个方向
• 植物群落学的方向:以植被的类似性作为分类的基 础。排序方法来研究群落空间格局的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被的外貌分类
• 主要单位:群丛(association) • 便于掌握。即使不知道植物名称或全然不了解任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