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字子厚长安人翻译

合集下载

西铭_北宋·张载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西铭_北宋·张载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西铭_北宋·张载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铭_北宋·张载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铭宋代北宋·张载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

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

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

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

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

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译文《易经》的乾卦,表示天道创造的奥秘,称作万物之父;坤卦表示万物生成的物质性原则与结构性原则,称作万物之母。

我如此的藐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

这样看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坤地之气),就是我的形色之体;而引领统帅天地万物以成其变化的,就是我的天然本性。

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万物皆与我为同类。

天子是我乾坤父母的嫡长子;而大臣则是嫡长子的管家。

“尊敬年高者”(的意义),乃是为了礼敬同胞中年长的人;“慈爱孤苦弱小者”(的意义),乃是为了保育同胞中的幼弱之属。

所谓的圣人,是指同胞中与天地之德(案:指健德与顺德)相合的人;而贤人则是其中优异秀出之辈。

天底下无论是衰老龙锺或有残疾的人、孤苦无依之人或鳏夫寡妇,都是我困苦而无处诉说的兄弟。

及时地保育他们,是子女对乾坤父母应有的协助。

张载传

张载传

宋史·张载张载,字子厚,长安人。

少喜谈兵。

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

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因劝读《中庸》。

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

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撤坐辍讲。

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

”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

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

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谋之,召见问治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

”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

他日见王安石,安石问以新政,载曰:“公与人为善,则人以善归公;如教玉人琢玉,则宜有不受命者矣。

”还朝,即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

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

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

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

其家昏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

吕大防荐之曰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宜还其旧职以备谘访。

乃诏知太常礼院。

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

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

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著书《西铭》。

程颐尝言:“《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

”学者至今尊其书。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明公。

高中文言文阅读: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

高中文言文阅读: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

少喜谈兵。

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

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因劝读《中庸》。

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

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撤坐辍讲。

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

”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

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

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谋之,召见问治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

”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

他日见王安石,安石问以新政,载曰:“公与人为善,则人以善归公;如教玉人琢玉,则宜有不受命者矣。

”还朝,即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

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

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

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

其家昏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

吕大防荐之曰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宜还其旧职以备谘访。

乃诏知太常礼院。

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

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

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著书《西铭》。

程颐尝言:“《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

《横渠先生行状》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横渠先生行状》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横渠先生行状》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横渠先生行状》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

少孤自立,无所不学。

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

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许,上书谒范文正公。

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

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

嘉佑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曰:“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

上嗣位之二年,登用大臣,思有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

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

上悦之。

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横渠至僻陋,有田数百亩以供岁计,约而能足,人不堪其忧,而先生处之益安。

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

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

岁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恶米不凿,将春之,先生亟止之曰:“饿殍满野,虽蔬食且自愧,又安忍有择乎!”甚或咨嗟对案不食者数四。

会秦凤帅吕公荐之,诏从之。

先生曰:“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

”及至都,公卿闻风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尝试于人,多未之信。

会有疾,谒告以归。

不幸告终,不卒其愿。

(节选自《张载集》)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慨然以功名自许许:期望B.登用大臣登:提升C.左右简编简:选择D.不卒其愿卒:完成C(文献典籍)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劝读《中庸》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人不堪其忧非子房其谁全之C.俯而读,仰而思北救赵而西却秦D.虽蔬食且自愧臣死且不避D(D连词,尚且;A副词,于是/介词,通过;B代词,那种/副词,加强语气,表反诘;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

《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二)宋史原文: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

召见,嘉纳之。

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

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

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诏委以规画。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

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译文: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

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在建康犒劳军队。

召见他,赞许并接纳了他。

乾道六年,(辛弃疾)改任司农寺主簿,出任滁州知州。

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井邑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并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含答案)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含答案)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节选自徐幹《治学》)【注】①玄室:暗室。

②亹亹(wěi 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

《张载,字子厚》阅读答案

《张载,字子厚》阅读答案

《张载,字子厚》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

少喜谈兵。

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

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因劝读《中庸》。

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

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撤坐辍讲。

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

”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

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

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帝以为崇文院校书。

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

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

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

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

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

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

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注释】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赙:拿钱帮助别人办丧事。

A、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A.以书谒范仲淹终日危坐一室20.敝衣疏食诏知太常礼院1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7.乃警之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8.因问民疾苦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9.以为知人而不知天及凯旋而纳之10.复以疾归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19.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16.反而求之六经17.涣然自信曰18.为祈州司法参军19.言其恬于进取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后汉书·寒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后汉书·寒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后汉书·寒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后汉书·寒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后汉书·寒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后汉书·寒朗传》原文及翻译(二)后汉书原文: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

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郎陵侯藏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

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

是时显宗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

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

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

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入。

”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

”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耶?”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

”帝怒骂曰:“吏持两端。

”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

”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

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

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

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

又公卿朝会,陛下问及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忤陛下者。

臣今所陈,诚死无悔。

”帝意解,诏遣朗出。

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寒朗传》,有改动)注:①考案:审处。

②楚狱:汉光武帝刘秀儿子刘英为楚王。

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楚王因谋逆被废自杀,因这一案件受牵连而被处罚的人“以千数”。

③显宗:汉明帝刘庄。

④陷入:定罪判刑。

⑤物色:指形貌、模样。

⑥大故:大事。

⑦出之:古代称有罪不判,重罪轻判为出罪;称无罪判刑,轻罪重判为入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

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

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因劝读《中庸》。

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

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

”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

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

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帝以为崇文院校书。

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

直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

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

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

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

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

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

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选自《宋史·张载传》,有删节)
注:①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②赙:拿钱帮助别人办丧事。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

少年时代喜欢谈论军事,甚至想交结客人取得洮西的地盘。

二十一岁那年,以书信拜谒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趁机劝告他读《中庸》。

张载读了这本书,还认为不满足,于是又访寻学习佛教、道家之书,长年累月探究这种说教的深刻含意,无所收获,便反过来求之于《六经》。

曾经坐在虎皮讲席上在京师讲解《易》经,跟随他听讲的人很多。

一天傍晚,程颢、程颐二兄弟来了,与他讨论《易》经,第二天告诉别人说:“近日(或等到)见了二程,(觉得他们)对《易经》的理解透彻,是我所比不上的,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

”于是撤掉师座,停止讲学。

同二程谈论道学的要义,精神焕发地、很自信地说“:我求得的道义已满足了,没有什么其他的事值得追求的了。

”于是全部抛弃了其他的学说,淳朴诚信学道。

考取进士,任命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

治理政事以敦厚根本完善民俗为首先要办的事务,每个月的吉日,准备酒菜食物,召集乡间年龄很大的老人会聚在县衙署,亲自为他们敬酒。

使人们都知道奉养老人侍奉年长的人的道义,于是询问民间的疾苦,以及告知所以教训、劝告子弟的目的。

熙宁初年,皇帝任命他为崇文苑校书,随即因病迁移隐居在南山脚下,整天端端正正地坐在一间房子里,座位左右都是书籍,俯身读书,仰坐思考。

有所心得就记载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上蜡烛照着写作。

他的志向道义、精于思考,从没有一会儿停止过,也从没有一会儿忘记过。

他穿的是破旧衣服,吃的是蔬菜粗食,给他的学生讲习学业,每次都教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道理,学业一定要像圣人才罢休。

他认为,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这是秦、汉以来学者的一大弊端。

因为吕大防的推荐,召他主管太常礼院。

因与太常礼院官员议论礼仪不一致,又以生病辞归,到半路上病得很厉害,晚上洗澡换衣后去睡觉,第二天清晨去世。

家中贫困没有用来入殓的钱财(或办法),他的学生就一起出资买了棺木护送他的灵枢回乡安葬。

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请求追加赠赐优恤,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助办丧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