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摄像系统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内窥镜标准

内窥镜标准

内窥镜标准内窥镜标准是指用于医学检查和治疗的一种医疗设备。

内窥镜通常由一个灵活的管道和一个光学系统组成,可以通过人体的自然孔道或切口进入体内,以观察和诊断病变,并进行相关的治疗。

内窥镜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妇科等多个部位的检查和治疗。

它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到人体内部的细微结构和病变,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内窥镜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安全性:内窥镜应符合医疗器械的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其安全可靠。

内窥镜的材质应该符合生物相容性要求,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

同时,内窥镜的设计和制造应考虑到使用者的操作便捷性和舒适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2. 光学系统:内窥镜的光学系统是观察和诊断病变的关键部分。

它应具有清晰、高分辨率的成像能力,能够准确显示人体组织的细节。

光源应稳定可靠,能够提供足够的亮度和适当的颜色还原度,以保证医生对病变的判断准确性。

3. 操作性能:内窥镜的操作性能应简便易行,医生能够轻松地控制和操纵。

内窥镜的灵活度和可弯曲性应适应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以便于进入和操作。

同时,内窥镜应具备足够的稳定性,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产生晃动或失稳。

4. 清洁和消毒:内窥镜是直接接触人体内部的医疗器械,必须保证其清洁和消毒的有效性。

内窥镜应易于清洁,不留死角和污物。

同时,内窥镜的材料应耐高温高压消毒,以确保在重复使用过程中不会引起交叉感染。

5. 记录和存储:内窥镜检查过程中获取到的图像和视频等信息应能够方便地记录和存储。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进行后续分析、诊断和治疗决策非常重要。

内窥镜设备应具备相应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以便于信息的管理和利用。

总之,内窥镜标准是确保内窥镜设备在医学检查和治疗中能够达到安全、有效、可靠的要求。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内窥镜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提高其性能和可用性。

相信在未来,内窥镜将在医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视频监控系统质量验收标准

视频监控系统质量验收标准
视频监控系统质量验收标准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
主控项目
1
前端设备
设备型号、性能等符合设计要求
核对设计文件,并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2
安装设备的立杆和支架牢固,符合设计要求
核对设计文件,并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3
控制终端设备
设备型号、性能等符合设计要求
核对设计文件,并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4
系统调试
系统主要技术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5
设备配置正确
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6
图像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一般项目
1
前端设备
设备(摄像机、网络视频录像机等)安装位置满足监视范围需要,符合设计要求
核对设计文件,并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2
设备(摄像机、网络视频录像机等)机安装牢固、规范
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3
视频电缆一线到位,接插件可靠,电源线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走形顺直,无扭绞
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4
通电电源正常
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5
控制终端设备
6
控制台、机架牢固、平稳
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7
控制设备安装符合规范要求
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8
机柜、设备接地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9
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检查,并采用测试工具
全数检查10电缆绑扎及标识整源自、清晰观察检查全数检查
11
通电电源正常
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内窥镜摄像系统技术要求

内窥镜摄像系统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内窥镜摄像系统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型号:ALPHA DigiCam Versatile n HD2. 性能指标工作条件a) 环境温度:5 °C〜40 °C;b) 相对湿度:30%〜85% (不冷凝);c) 大气压力范围:700 〜1060hPa;d) 电源要求:100〜240VAC ±10%, 50〜60Hz.基本要求2.2.1 摄像系统应全视场清晰,视场边缘无模糊现象。

2.2.2 摄像系统应有较好的黑白对比和色彩还原能力,红、绿、蓝颜色无明显失真感觉。

2.2.3摄像系统的CCD器件应居中,无明显的眼见偏心。

2.2.4 摄像系统的开关,调节器应操作灵活可靠,无接触不良和误动作。

2.2.5 摄像系统各部分的连接应可靠,电接插件无接触不良、松动甚至脱落等现象。

2.2.6 摄像头与内窥镜的连接,应操作方便,定位正确可靠,锁紧后稳固。

2.2.7 摄像系统外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腐蚀斑、污染、划痕以及锋棱、毛刺等缺陷。

光学变焦:变焦镜头的焦距范围为16〜34mm定焦镜头系统,镜头焦距为25mm,(允差:土10%),镜头焦距为18mm,允差:土10%>信噪比摄像机控制单元的信噪比应〉62dB。

基本功能2.5.1 镜头调节:设备配备有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

变焦镜头可通过旋转镜头上的变焦环和聚焦环来分别调节焦距和焦点;定焦镜头可通过镜头上的聚焦环来调节焦点。

2.5.2 内窥镜检查模式:设备共有7种内窥镜检查模式:腹腔镜检查方案1、腹腔镜检查方案2、关节镜检查、泌尿系统检查、子宫镜检查、耳鼻喉镜检查和柔性内窥镜检查。

2.5.3 白平衡:设备具有白平衡测试功能,启动白平衡功能后,将摄像头指向白板进行测试,设备可提示当前的白平衡状态。

2.5.4 用户档案:设备最多可存储10 个用户档案,并可通过用户菜单进行用户档案的保存、选择和删除。

2.5.5 摄像头自动启动模式:开启摄像头自动启动功能后,摄像头可在接通电源后自动开启。

内窥镜分辨率要求法规标准

内窥镜分辨率要求法规标准

内窥镜分辨率要求法规标准引言:内窥镜是一种用于检查人体腔体和空腔结构的医疗器械,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等多个领域。

内窥镜的分辨率是指内窥镜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的最小细节大小。

高分辨率的内窥镜图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因此内窥镜分辨率的要求成为了相关法规标准的重要内容。

一、内窥镜分辨率的重要性内窥镜是医生诊断疾病时的重要工具,其图像质量直接关系到诊断的准确性和效果。

一般来说,高分辨率的内窥镜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组织和细胞的细节,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病变区域的情况,从而作出准确的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因此,内窥镜分辨率的要求在法规标准中被特别关注。

二、国际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内窥镜分辨率的标准IEC 60601-2-18。

该标准规定了内窥镜图像的最小分辨能力。

按照标准规定,内窥镜图像的分辨率应该能够清晰显示0.1mm直径的小孔,同时能够区分直径为1mm的相邻小孔。

这一标准要求确保内窥镜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可见度,以满足医疗诊断的需要。

三、国家标准在不同国家,内窥镜分辨率的法规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中国为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医疗器械注册分类目录》,其中明确了内窥镜和相关产品的评价标准。

该标准要求内窥镜图像的最小分辨力应符合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一般要求》中的规定。

根据该标准,内窥镜图像的最小分辨力应能够清晰显示1mm 直径的小孔,同时能够区分直径为2mm的相邻小孔。

虽然与IEC标准相比,中国的标准要求稍低,但仍然对内窥镜图像质量的分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四、技术进展与挑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内窥镜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目前,一些高端内窥镜产品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对分辨率的要求。

例如,一些先进的内窥镜采用了高清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清晰的图像质量。

然而,技术进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高分辨率需要更高的传感器像素和更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这对内窥镜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窥镜摄像系统查验标准

内窥镜摄像系统查验标准

三、内窥镜摄像系统目的为生产,检验和销售制定一套性能标准,为其作业提供具体的依据,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样品状态描述a)结构组成:样品由CCU控制主机、CCD摄像头、专配物镜和C座适配器等组成。

b)原理、用途:临床供医院做内窥镜手术时,将体内手术区域视频放大成像用。

c)主要特征参数:信噪比、最小照度、有效像素等。

d)样品状态:样品未经使用。

适用范围适用于V230、V260、V260S等系列内窥镜摄像系统主要内容:一.整体性能检测要求……………………………………………………P2二:电器安全性能检测:…………………………………………………P3三.使用说明书要求………………………………………………….……p9附:环境检测:......................................................................P9主要参照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2.《内窥镜摄像系统注册产品标准要求》3.1基本要求系统应全视场清晰,视场边缘无模糊现象。

3.2 系统应有较好的黑白对比和色彩还原能力,红、绿、蓝颜色无明显失真感觉。

一.整体性能检测要求序号检 测 项 目标 准 要 求1.1CCD 有效像素CCD 有效像素标称值400000Pix允差:-20%1.2 专配物镜焦距 专配物镜的标称焦距32mm 相对允差±2%。

1.3最小照度最小照度应不大于F1.4时:6Lux1.4扫描频率精度a)行频设计值:15625kHz ,相对允差±1%。

b)场频设计值:50Hz ,相对允差±1%。

1.5信噪比≥50dB 。

2.1白平衡系统CCU 控制主机具有二种白平衡功能可供选择:a)自动白平衡功能可自动建立色彩平衡并固定。

固定后的色彩平衡点的色温,在自动白平衡开启状态下,可通过自动白平衡调整按钮来自动调整白平衡。

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

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
【C】
1.由科主任、护士长等相关人员组成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有工作计划与工作记录。
2.有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相关文件(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B】符合“C”,并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定期活动,每季至少一次。
【A】符合“B”,并
质量管理资料完整,体现持续改进。
MQI.16.2.1
有内镜操作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签发报告准入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内镜设备定期校正及管理制度。
【C】
1.有内镜操作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签发报告准入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内镜设备定期校正及管理制度。
2.有相关工作记录及监管记录。
【B】符合“C”,并
主管部门定期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
1.清洗消毒室与诊疗室分开设置,通风良好。
2.清洗消毒室配备相应清洗消毒设备
(1)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硬镜必备)、擦镜台、干燥设备、计时器,相应的消毒、灭菌器械等。
(2)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等。
(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与储镜柜分开。
3.诊疗室设置合理配备基本设施
(1)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4.检查室内配有常规的急救药品及器材。
【B】符合“C”,并
1.组织相关医务人员接受急救培训并有相关记录。
2.进行急救演练。
【A】符合“B”,并
急救工作持续改进。
MQI.16.2有内镜操作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签发报告准入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内镜设备定期校正及管理制度。

内窥镜检定规程

内窥镜检定规程

内窥镜检定规程
内窥镜检定规程是对内窥镜各项指标进行检验,以确定内窥镜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使用要求的过程。

内窥镜检定是确保内窥镜质量和使用的重要环节,对于各类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来说,内窥镜的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内窥镜检定的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性检查和性能检查。

1. 外观检查:主要检查内窥镜表面是否平整,无损伤、无污染、无腐蚀、无锈蚀和无磨损。

同时,检查内窥镜镜片、光纤和连接件是否完好,内窥镜电缆和插头是否松动、破损。

2. 功能性检查:主要检查内窥镜的功能是否正常。

具体包括内窥镜是否可以曲折、传递图像以及是否可以实现灌注、吸取、喷射和剪切等功能。

3. 性能检查:主要检查内窥镜的技术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具体包括图像清晰度、分辨率、亮度、对比度、色彩还原度、视场角度、视距、耐压强度、扭曲度、对光的反应等。

此外,根据管道内窥镜检查标准,还有特定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医用内窥镜摄像系统产品技术要求司迈科技

医用内窥镜摄像系统产品技术要求司迈科技

2. 性能指标2.1 外观与结构系统外观应色泽均匀,无明显划痕、伤斑等缺陷;各调节机构应灵活、可靠,光学接口与内镜配合应连接可靠,无卡滞现象。

2.2 图像质量要求2.2.1系统水平分辨率应不小于800线。

2.2.2系统应有较好的黑白对比和色彩还原能力,红、绿、蓝没有明显失真。

2.2.3图像几何失真应无明显的几何失真。

2.3 视频最大分辨率输出视频最大分辨率为 3840×2160。

2.4 数据接口2.4.1 HDMI接口通过信号连接线将图像信号输出到外接显示屏进行显示。

2.4.2 3G-SDI接口通过信号连接线将图像信号输出到外接显示屏进行显示。

2.5 电气安全电气安全应符合GB 9706.1-2007和GB 9706.19-2000的要求。

2.6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安全应符合YY 0505-2012和GB 9706.19-2000第36章的要求。

2.7 环境试验环境试验应符合GB/T 14710-2009中气候环境试验II组,机械环境试验II 组及附录B的规定。

运输试验、电源电压适应能力试验应分别符合GB/T 14710-2009中4章、5章的规定。

2.8可拆卸镜头的要求2.8.1调制传递函数(MTF)镜头MTF值为50%时所对应的空间频率为100lp/mm,允差为-20%,上限不计。

2.8.2焦距光学镜头为可变焦镜头,焦距调节标称范围为15mm~30mmm。

最小焦距的标称值允差为:+20%,下限不计;最大焦距的标称值允差为:-20%,上限不计。

2.9亮度响应特性当摄像系统红、绿、蓝通道对应的输出信号在宽容度区域内时,按本产品电光特性计算所得亮度与实际被测标板各灰阶亮度线性拟合系数R2应不小于0.98。

2.10信噪比摄像系统的随机噪声信噪比为42dB,允差为-20%,上限不计。

2.11空间频率响应当摄像系统的SFR值为50%和30%时,所对应的空间频率的标称值分别为58C/(°)和80 C/(°),允差为-20%,上限不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部分加压状态≤5mA
26)
△潮湿预处理后的电介质强度
A-a1(网电源部分与已保护接地的可触及金属部件之间):1500V, 50Hz,1min;
□A-b(在网电源部分和以双重绝缘中的基本绝缘与带电部件的导体之间):V,Hz, 1min;
□A-b(在其它带电部分和以双重绝缘中的基本绝缘与带电部件的导体之间):V,Hz, 1min;
36)
□电气连接
符合GB9706.1中39.1的要求。
37)
□外壳结构
符合GB9706.1中39.2a)和39.2b)的要求。
38)
□静电预防
符合GB9706.1中39.3的要求。
39)
□电晕
符合GB9706.1中39.4的要求。
40)
□AP型设备性能要求
符合GB9706.1中40的要求。
41)
□APG型设备性能要求
符合GB9706.1中40.1的要求。
42)
□超温运行的止
特定条件下部件温度不得超过表10a给定值。
正常条件下部件温度不得超过表10b给定值。
非热疗设备应用部分表面温度不应超过41℃
热源防护件必须用工具才能打开。
43)
□溢流
设备的水槽贮液器内均匀超量加入15%液体后,设备在电气方面是安全的。可移动设备倾斜15°时,设备在电气方面仍是安全的。
20)
□可触及部件隔离
非应用部分的可触及部件与带电部件隔离的方法:
1)基本绝缘的可触及部件要保护接地。
2)用保护接地金属部件(如屏蔽)。
3)用一个接地的中间电路,在任何绝缘失效时,限制漏电流流向外壳。
4)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用保护阻抗限制漏电流流到外壳。
21)
△电位均衡导线连接装置
应能容易接触到、正常使用中能防止间外断开、不使用工具即可拆下导线、电位均衡导线不得包含在电源软电线中、连接装置必须以D1中的符号9。
□B-c(未保护接地且仅以基本绝缘与带电部件隔离的部件和应用部分之间):V,Hz, 1min;
B-d(F型应用部分和外壳之间):1500V,50Hz, 1min;
25)
△潮湿预处理后的连续漏电流
对地
漏电流
正常状态下≤0.5mA
单一故障状态下≤1.0mA
患者
漏电流
正常状态下≤0.1mA
单一故障状态下≤0.5mA
整机各处之固定螺丝均应旋紧,摇动整机不得有异常声响,
4.2
油漆件应符合YY/T91055中的2类要求。
二:电器安全性检测:
1)
电气安全
电气安全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
2)
△外部标记
a)由供电网供电的设备,应具有“永久贴牢的”和“清楚易认的”标记。
e)生产、供应单位或商标
Hale Waihona Puke f)型式标记g)与电源连接:供电电压或电压范围、相数、电流类型。
1.4
扫描频率精度
a)行频设计值:15625kHz,相对允差±1%。
b)场频设计值:50Hz,相对允差±1%。
1.5
信噪比
≥50dB。
2.1
白平衡
系统CCU控制主机具有二种白平衡功能可供选择:
a)自动白平衡功能可自动建立色彩平衡并固定。固定后的色彩平衡点的色温,在自动白平衡开启状态下,可通过自动白平衡调整按钮来自动调整白平衡。
b)手动白平衡功能,在手动白平衡开启状态下,可通过调节按钮来得到所需要的色彩平衡点色温。
2.2
图像镜像选择
系统CCU主机具有图像镜像选择功能,当图像在标准模式下时,可通过镜像选择按钮使图像旋转180。
2.3
图像冻结
系统CCU主机具有图像冻结功能。
2.4
亮度调节
系统CCU主机具有亮度调节功能。
3.1
基本要求
b)只用基本绝缘实现对网电源部分与规定用外接直流电源的设备可触及金属部分之间的隔离,则必须提供独立的保护接地导线。
I类和II设备
按I类或II类设备要求配备附加保护。
13)
△剩余电压
在拔断电源插头之后1S时,各电源插脚之间或每一电源插脚与设备机身之间的电压不超过60V。
14)
□剩余能量
设备电源切断后立即打开在正常使用时的调节孔盖就可触及的电容器或其相连的电路带电部件的剩余电压不得超过60V,若电压超过此值,则剩余能量不得超过2mJ。
32)
□易磨损部件的可查性
受机械磨损可能引起安全方面危险的部件,必须可接触,以便检查。
33)
□面、角和边
可能造成损伤的粗糙表面、尖角及锐边,都必须避免或予以覆盖。必须特别注意凸缘或机架边缘和毛刺的清除。
34)
△设备稳定性
在正常使用时将设备倾斜10°,不失衡。
35)
□离子辐射
不打算产生X射线的设备,由激励电压超过5KV的真空管所发出的离子辐射,每小时不超过130C/kg(0.5mR)。
i)等条所要求的标记,不得标在接线时要拆动的零件上。接好线后仍能看得见。
j)对永久连接的设备,必须有表明电源线正确的接线方法的标记。若设备太小,则可在随机文件中说明。
k)永久性连接的设备,对75℃以上的布线材料的说明。
l)电容器和(或)所接的电路元件,必须按15c)条的要求标记。
4)
△控制器件及仪表标记
□A-c(在外壳和以双重绝缘中的基本绝缘与带电部件的导体之间):V,Hz, 1min;
□A-f(在网电源部分相反极性之间):1500V,50Hz,1min
□A-j(在未保护接地的可触及部件和缠绕在电源软电线上的金属箔或金属杆之间):V,Hz, 1min;
B-a(网电源部分与应用部分之间):4000V,50Hz,1min
22)
〇保护接地阻抗
带有电源输入插口的设备,在插口中的保护接地点与已保护接地点的所有可触及金属保护部件之间的阻抗,不得超过0.1
23)
〇正常工作温度下的连续漏电流
对地漏电流
正常状态下≤0.5 mA
单一故障状态下≤1.0mA
患者漏电流
单位(mA)
正常状态下≤0.1mA
单一故障状态下≤0.5mA
应用部分加压状态≤5mA
29)
△提拎装置承载能力
c)提拎把手或手柄应能承受设备重量四倍的力
30)
□坠落
正常使用时手持的设备或设备部件,不得因为从1m高处自由坠落在硬性表面上出现安全方面的危险。
31)
□搬运应力
携带式设备或移动式设备,必须能承受表8规定高度的坠落试验
b)移动式设备,应能承受在一梯级高度为20mm的斜坡上移动20次的试验。
4.1
成品检测
连接电源插座,电源指示灯亮,连接视频插座调整焦距,检测图像
4.2
检查自动光圈插座性能,图像检测完毕,需拧紧铜环,固定螺丝,套上铝环,加上镜头盖
4.3
对整机加振30s-60s,整机老化4H
4.4
外观
整机外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腐蚀斑、污物、划痕、塑料件起泡、开裂、霉斑,锋棱、毛刺等缺陷,灌注物不外溢,说明文字图形和标志应清晰端正。
h)电源频率
j)输入功率
3)
□内部标记
a)永久性安装设备的标称电源电压或电压范围的标记。
b)电热元件或加热灯的灯座的最大负载功率。
c)“危险电压”的符号。
d)电池的型号及其装入方法。
e)只有使用工具才能触及到的熔断器的型号和额定值,或参照标记。
f)保护接地端子符号。
g)功能接地端子符号。
h)永久性安装设备的中性线端子的符号。
若不能自动放电且须用工具方能打开孔盖,则允许设有手工放电装置,电容器及相连电路须有标记。
15)
△外壳的封闭性
设备的外壳必须能防止与带电部分接触。
16)
△整机外壳安全性
防护外壳必须仅用工具才能移开,或用一个自动装置在打开,或移开外罩时,切断这些部件的电源。
17)
□隔离程度
应用部分与带点部件的隔离方法:
24)
〇正常工作温度下电介质强度
A-a1(网电源部分与已保护接地的可触及金属部件之间):1500V, 50Hz,1min;
□A-b(在网电源部分和以双重绝缘中的基本绝缘与带电部件的导体之间):V,Hz, 1min;
□A-b(在其它带电部分和以双重绝缘中的基本绝缘与带电部件的导体之间):V,Hz, 1min;
电源开关必须能清楚地识别。
“通”、“断”位置,必须按表D1的符号15和16来标记或用一个邻近的指示灯,或其他明显的方法来表示。
5)
△符号
a)按6.1~6.3条用作标记的符号必须与附录D相一致。
b)用于控制器和表示性能的符号必须与IEC878相一致。
6)
△导线绝缘颜色
a)保护接地导线的整个长度都必须以绿/黄色的绝缘。
主要参照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
2.《内窥镜摄像系统注册产品标准要求》
一.整体性能检测要求
序号
检 测 项 目
标准要求
1.1
CCD有效像素
CCD有效像素标称值400000Pix
允差:-20%
1.2
专配物镜焦距
专配物镜的标称焦距32mm相对允差±2%。
1.3
最小照度
最小照度应不大于F1.4时:6Lux
A-c(在外壳和以双重绝缘中的基本绝缘与带电部件的导体之间):V,Hz, 1min;
□A-f(在网电源部分相反极性之间):1500V,50Hz,1min
□A-j(在未保护接地的可触及部件和缠绕在电源软电线上的金属箔或金属杆之间):V,Hz, 1min;
B-a(网电源部分与应用部分之间):4000V,50Hz,1min
1)基本绝缘,且应用部分接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