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有机化学理论:
掌握有机化学的根本理论: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和立体效应;立体化学的根底知识和根底理论。

掌握重要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典型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关系,重要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掌握亲核取代、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反响、自由基取代等反响机理,碳正离子、碳自由基、碳负离子等活性中间体及其在有机反响中的作用。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变的条件和规律,掌握常见官能团特征化学鉴别方法,掌握特性官能团转换的常用方法,了解逆向合成分析的根本要点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了解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根本原理,进行谱图解析。

根本实验技术:
掌握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萃取、枯燥、重结晶等根本技术及应用;能够解答常见的实验问题
二、试题类型及比例
1.命名与写结构式,约20分;
2.完成反响式〔包括中间产物、最终产物、试剂和重要反响条件〕,约30分;
3.综合题〔填空、选择或排序,涉及根本概念、理论、性质等〕,约30分;4.鉴别或别离,约10分;
5.合成题,约20分
6.机理题,约10分;
7.结构推导,约20分
8.实验题〔包括作图、答复下列问题等〕,约10分
三、主要参考教材
1. 《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有机化学实验》王莉贤主编 XX大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武汉工程大学《有机化学》考研考试大纲适用专业:化工、制药、材料、应化等专业试题总分:150分答题时间:3小时参考教材: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一、考试目的和要求《有机化学》课程考试旨在了解和考查学生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以及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熟悉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了解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技术,能够较熟练地解决有机化学的基本问题。

二、题型及分布1.命名与写结构式,约15分;2.完成反应式(填空方式,包括中间产物、最终产物、试剂和重要反应条件,内容涉及基本反应),约30分;3.综合题(填空、选择或排序,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性质、基本规律等),约30分;4.简答题(包括反应机理、实验现象分析等),约20分;5.鉴别或分离,约15分;6.合成题,约30分;7.结构推导,约10分。

难易分布:较易题型40%;中等题型40%;较难题型20%三、考试范围(一)命名与写结构式1. 系统命名法:烷、烯、炔,双环化合物,含1个手性碳的手性分子,取代芳烃,卤代烃,醇,醚(含冠醚),酚,苯醌萘醌衍生物,醛酮(及其衍生物如肟、腙等),羧酸及其羧酸衍生物(取代酸如羟基酸、卤代酸,酯、内酯、酸酐、酰胺、内酰胺等),硝基化合物,胺(包括季铵盐、季铵碱),偶氮化合物,五元六元杂环衍生物。

2. 典型结构能够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构造异构: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互变异构;构型异构:顺反异构及Z/E异构;乙烷丁烷构象,环己烷衍生物构象(椅式、船式、平伏直立键及最稳定构象);对映异构及R/S构型的标记与命名,手性分子的Fischer投影式、透视式、Newman式及其转换。

熟悉常见基团的结构与名称,熟悉伯仲叔季碳、伯仲叔氢、伯仲叔卤、伯仲叔胺等的特征;了解衍生命名法和习惯命名法。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查总目标《有机化学》考试内容要求考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和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有机化学:1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填空题完成方程式简答题合成题结构推断题三、《有机化学》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1、掌握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科学新成就。

2、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运用有机化学原理、方法解决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

(二)考核要求第一章烷烃1、了解烷烃的氧化、热裂、异构化反应及其用途,理解原子轨道杂化理论;2、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σ键的结构特点及特性,构象式(纽曼式或透视式)的写法;3、烷烃卤化反应的自由基反应机理以及各类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章单烯烃1、了解烯烃的来源及其重要用途;2、理解SP2杂化的特点,形成π键的条件以及π键的特性;3、掌握烯烃的命名法、次序规则的要点及Z / E命名法;4、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第三章炔烃和二烯烃1、了解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的制法及应用;2、理解SP杂化的特点,共轭效应及其相对强弱;3、掌握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第四章脂环烃1、了解脂环烃的制法,理解环烷烃的结构稳定性及张力学说;2、掌握脂环烃的命名方法,小环烷烃的性质,环己烷及一取代、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第五章对映异构1、理解对映异构的一些基本概念;2、掌握Fischer投影式的书写方法,掌握构型的R、S标记法,掌握判断分子手性的方法。

第六章芳烃1、掌握芳香烃的命名;2、理解苯的结构,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3、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其应用;4、掌握休克尔规则及芳香性的判断。

有机化学(科目代码806)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科目代码806)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科目代码806)考试大纲I、考查范围绪论和立体化学约10%,烷烃环烷烃、卤代烷、醇和醚约10%,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约40%,羰基化合物、酚醌约15%,羧酸、羧酸衍生物和含氮化合物约15%,其他10%。

II、考查要求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以及利用相关知识解决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III、考查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2.考试时间:180分钟3.试卷分值:满分150分4.题型结构:选择题(A型题)约占20%名词解释约占10%简答约占30%论述题/计算题约占40%IV、考查内容一、有机化学(一)绪论【考试目标】1.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掌握共价键的形成、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键参数;掌握键的极性、键的极化性和分子的极性;掌握有机合物结构表示方式和共价键断裂的方式;2. 熟悉有机酸碱的概念及定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常见官能团的名称与结构;3. 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方法。

【考试内容】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键参数;键的极性、键的极化性和分子的极性;有机合物结构表示方式和共价键断裂的方式。

(二)烷烃和环烷烃【考试目标】1. 掌握烷烃命名方法、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物理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环烷烃的稳定性与环大小的关系、拜尔的张力理论,以及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2. 熟悉各类烷烃/环烷烃的命名方法、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烷烃的光卤代反应及其机理;3. 了解烷烃的定义、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了解环烷烃的结构特征和同分异构。

【考试内容】烷烃命名方法、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物理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环烷烃的稳定性与环大小的关系、拜尔的张力理论,以及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烷烃的光卤代反应;环烷烃的同分异构。

(三)立体化学基础【考试目标】1. 掌握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对映异构体的费歇尔投影式、对映异构体构型的DL命名法和RS命名法、旋光异构体的数目、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和外消旋体。

考研《有机化学(III)》(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考研《有机化学(III)》(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专业类别:
□学术型√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
制药工程专业学位
一、基本内容(其中实验约占20%)
1.绪论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价键理论,碳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原子轨道的杂化;σ键、π键的电子结构及反应性能,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其书写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分类;Bronsted酸碱理论与Lewis酸碱理论。
3.《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单尚,强根荣,金红卫,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4.炔烃和二烯烃
炔烃的结构与命名。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加卤化素,加水);②氧化反应;③活泼氢反应;④炔烃的制备与鉴别。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1,4及1,2加成);②Diels-Alder反应。
5.脂环烃
脂环烃的分类、命名。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环烯烃和环二烯烃的反应。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考试时间:3小时
总分:150分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题型、分数比例:填空题40分、选择题20分、简答题60分(包括有机合成、反应机理解释)、推测化合物结构30分
三、主要参考书目
1.《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基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化学》(第三版)邢其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芳香烃
芳烃的结构与命名。化学性质:①亲电取代反应;②氧化反应(侧链氧化);③侧链取代;④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定位规则及活化作用,理论解释(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双取代基定位规则及理论解释,定位规则的应用。

-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专业代码:070304、081701、081702、081703、081704、081705
专业名称: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考试科目代码:815 考试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一)考试内容
试题以徐寿昌编写的《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为蓝本,内容涵盖该教材的第一至十七章。

要求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掌握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的结构、性能、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和理论,掌握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
一、烃类化合物
含烷烃、烯烃、炔烃、二稀烃、脂环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二、立体化学
三、卤代烃
四、醇、醚
五、酚和醌
六、醛和酮
七、羧酸及其衍生物(含β—二羰基化合物)
八、硝基化合物和胺
九、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十、杂环化合物
十一、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是:
1.基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掌握好基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常见化合物的俗称,顺、反、Z、E、R、S等命名规则。

2.对知识要会综合运用:复习时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官能团的转化为主线,掌握各官能团的主要性质和化学反应特点以及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注意课本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练习,对知识点学会融会贯通,切忌死记硬背。

315农学有机化学考纲

315农学有机化学考纲
考试内容
5.掌握炔烃的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水、HCN),氧化反 应,金金金属炔化物的生生成。 6.掌握共轭二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加⻧卤素、⻧卤化氢)、 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四、芳香香烃
考试内容 芳香香烃的结构、命名和理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八八、醛、酮、醌
考试内容 醛、酮、醌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醛、酮、醌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了了解醛、酮、醌的物理理性质。 3.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与HCN、NaHS03、RMgX、 ROH/H+、氨的衍生生物、H2O的反应),a-氢的反应(a-⻧卤代、羟醛 缩合),醛的氧化和歧化反应(Cannizzaro反应),醛、酮的还原反应。
十十二二、糖类
考试内容 糖类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核糖、2-脱氧核糖、葡萄糖、甘甘露露糖、半乳糖、果糖的 链状结构(Fischer投影式)、变旋现象和环状结构(Haworth式和构象 式)。 2.掌握核糖、2-脱氧核糖、葡萄糖、甘甘露露糖、半乳糖、果糖及 其糖苷的构型及命名。 3.掌握单糖的异构化、氧化、还原、成脎、成苷、醚化和酰基 化反应。 4.掌握⻨麦芽糖、纤维二二糖、乳糖、蔗糖的结构和组成,二二糖的 理理化性质(还原性和非非还原性)。识别二二糖的连接方方式。 5.了了解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组成及连接方方式,淀粉的鉴别。
考试内容 醇、酚、醚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醇、酚、醚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2.了了解醇、酚、醚的物理理性质。 3.掌握醇与金金金属Na、Mg、Ca的反应,醇在低温下与浓强酸作 用用,醇的⻧卤代反应(与HX、PX3、PX5、氯化亚砜、Lucas试剂的反 应),醇的脱水水反应及碳正离子子重排(分子子内、分子子间脱水水),醇的酯化 反应,醇的氧化反应。 4.掌握酚的酸性及其影响因素,酚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硝化、 磺化、⻧卤代),酚的氧化反应,酚与FeCl3的显色色反应。 5.掌握醚在低温下与浓强酸作用用,醚键的断裂;了了解醚过氧化 物的生生成、检验和处理理。 6.环氧乙乙烷的开环反应(加水水、氨或胺、醇、⻧卤化氢、格氏氏试 剂)。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生物化学考试大纲(硕士)一、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掌握生物大分子(糖、脂、蛋白质、酶、维生素、核酸、激素)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掌握生物体内主要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生物氧化)。

掌握遗传信息传递的化学基础,主要包括DNA的复制、RNA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及细胞代谢调控等。

二、试题模式及所占比例生物化学考试总分150分,分概念题和叙述题两个方面,其中概念题占60-70%,叙述题占30-40%,概念题包括:选择题(单选,约占20%)、填空题(约占7%)、正误判断题(约占10%)、解释符号(约占7%)、名词概念(约占20%);叙述题包括:叙述题、计算题和问答题(以叙述题和问答题为主,少量计算题)。

三、复习重点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性质、功能及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的化学基础。

四、课程复习大纲第1章糖和结合糖本章重点和难点:多糖、结合糖的结构和功能1.1 单糖1.1. 1单糖的结构1.1. 2单糖的性质1. 1. 3单糖的重要衍生物1.2 结合糖1.2. 1肽聚糖1.2. 2糖蛋白1.2. 3蛋白聚糖第2章脂本章重点和难点:磷脂、糖脂的结构和功能2.1三脂酰甘油2.1.1脂肪酸2.1.2三脂酰甘油的理化性质第3章蛋白质本章重点和难点:氨基酸的性质,肽键的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和测定,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及与功能的关系3.1 蛋白质概论3.1.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分类3.1.2蛋白质分子的构象3.2 氨基酸3.2.1氨基酸的结构3.2.2氨基酸的构型、旋光性、光吸收性和侧链极性3.2.3氨基酸的酸碱性质3.2.4氨基酸的化学性质3.2.5氨基酸的分离和分析3.3 肽3.3.1肽和肽键的结构3.3.2肽的重要性质3.4 蛋白质一级结构3.4.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3.4.2蛋白质一级结构3.4.3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3.4.4蛋白质一级结构与生物功能3.5 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纤维状蛋白质3.5.1肽链的构象3.5.2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3.5.3超二级结构3.5.4纤维状蛋白质3.6 蛋白质三级结构、四级结构与功能3.6.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3.6.2维持三级结构的作用力3.6.3球状蛋白质的结构域和三级结构的功能3.6.4蛋白质四级结构与功能3.6.5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3.7 蛋白质的性质及应用3.7.1蛋白质两性性质及应用3.7.2胶体性质与蛋白质沉淀3.7.3蛋白质的变性3.7.4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主要方法第4章酶本章重点和难点:酶的催化机理和酶促反应动力学 4.1 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4.1.1酶的概念4.1.2酶催化反应的特点4.1.3酶的化学本质4.1.4酶的活性中心4.1.5酶在细胞内的分布4.2酶的分类和命名4.2.1酶的习惯命名4.2.2酶的国际系统命名4.2.3酶的系统分类及编号4.2.4按酶蛋白分子的组成分类4.2.5同工酶、诱导酶4.3 酶的催化机理4.3.1酶催化反应高效性的机理4.3.2酶催化反应专一性的机理4.3.3酶作用机理举例4.4酶促反应动力学4.4.1酶的量度4.4.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3 pH值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4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5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6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7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8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4.5酶活性的调节4.5.1别构效应调节4.5.2共价调节酶4.5.3酶原的激活4.5.4多酶体系调节第5章核酸本章重点和难点:DNA、RNA的结构和性质 5.1 核酸的化学结构5.1.1碱基5.1.2核苷5.1.3核昔酸5.2 DNA的结构5.2.1 DNA的一级结构5.2.2 DNA的二级结构5.2.3 DNA结构的不均一性和多形性5.2.4环状DNA5.2.5染色体的结构5.3 RNA的结构5.3.1 RNA的类型和结构特点5.3.2 tRNA的结构和功能5.3.3 mRNA曲结构和功能5. 3. 4 rRNA的结构和功能5.4 核酸的性质5.4.1解离性质5.4.2水解性质5.4.3光吸收性质5.4.4沉降特性5.4.5变性、复性及杂交5.5核酸研究技术5.5.1核酸的分离纯化5.5.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5.5.3 DNA物理图谱5.5.4分子杂交5.5.5 DNA序列分析5.5.6 DNA的化学合成第6章维生素与辅酶本章重点和难点:脂溶性维生家的活性形式与功能;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6.1脂溶性维生家6.1.1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6.1.2维生素D6.1.3维生素E6.1.4维生素K6.2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6.2.1维生素B16.2.2维生素B26.2.3维生意B36.2.4维生素B56.2.5维生素B66.2.6维生素B76.2.7维生素B116.2.8维生素B126.2. 9硫辛酸6.2.10维生素C第7章激素本章重点和难点:激素的作用机理及重要的生理功能7. 1 概论7.1.1激素的概念7.1.2激素的分类7.1.3激素的作用特点7.2激素的分泌与控制7.2.1下丘脑分泌的激素7.2.2垂体分泌的激素7.2.3腺体分泌的激素7.2.4激素的分泌与控制7.3激素的作用机理7.3.1受体及特点7.3.2 cAMP—Ca2+ -钙调蛋白激活蛋白激酶途径7.3.3 IP3、Ca2+-钙调节蛋白激酶途径7.3.4受体一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7.3.5细胞内受体途径第8章糖代谢本章重点和难点:糖的分解代谢,各种糖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 8.1 糖酵解8.1.1酵解与发酵8.1.2糖酵解途径8.1.3其它单糖进入糖酵解途径8.1.4乳酸的生成8.1.5乙醇的生成8.1.6糖酵解的调节8.2三羧酸循环8.2.1丙酮酸生成乙酰CoA8.2.2三羧酸循环8.2.3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8.2.4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8.2.5乙醛酸循环8.3 磷酸已糖支路8.3.1反应途径8.3.2磷酸已糖支路的生物学意义8.4糖的合成代谢8.4.1葡萄糖的生成8.4.2糖异生作用8.4.3糖原的合成第9章脂代谢本章重点和难点:脂肪酸的分解和合成 9.1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9.1.1脂类的消化和吸收9.1.2脂类的转运9.1.3贮脂的动用9.2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9.2. 1甘油三酯的水解9.2.2甘油代谢9.2.3脂肪酸的(氧化9.2.4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9.2.5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9.2.6脂肪酸的其它氧化途径9.2.7酮体代谢途径9.3脂肪的合成代谢9.3.1脂肪酸的从头合成9.3.2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反应9.3.3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9.3.4各组织中脂肪代谢的关系9.3.5脂代谢与糖代谢的特点9.3.6脂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9.4 磷脂代谢9.4.1甘油磷脂的水解9.4.2磷脂的合成第10章氨基酸代谢本章重点和难点:尿素循环、氨基酸分解与三羧酸循环的关系,氨基酸的合成 10.1 蛋白质降解及氮平衡10.1.1蛋白质的消化吸收10.1.2氨基酸代谢库10.1.3氮平衡10.2氨基酸分解代谢10.2.1脱氨基作用10.2.2脱羧基作用10.2.3氨的去向10.2.4氨基酸碳架的去向10.2.5由氨基酸衍生的其它重要物质10.2.6氨基酸代谢缺陷症10.3氨基酸合成代谢10.3.1氨基酸合成中的氮源和碳源10.3.2脂肪族氨基酸合成途径10.3.3芳香族氨基酸合成途径10.3.4氨基酸合成的调节10.3.5几种重要的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第11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本章重点和难点:嘌呤环的合成、嘧啶环的合成、脱氧核糖核苦酸的合成11.1 核酸和核苦酸的分解代谢11.1.1核酸的降解11.1.2核苷酸的降解11.1.3嘌呤碱的分解11.1.4嘧啶碱的分解11.2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11.1.1从头合成11.1.2补救途径11.3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11.3.1从头合成11.3.2补救途径11.4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11.4.1核糖核苷酸的还原11.4.2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11.5 辅酶核苷酸的合成11.5.1烟酰胺核苷酸的合成11.5.2黄素核苷酸的合成11.5.3辅酶A的合成第12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本章重点和难点:电子传递、ATP的生物合成12.1 生物能学简介12.1.1化学反应的自由能12.1.2自由能变化与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12.1.3标准自由能变化的加和性12.1.4高能磷酸化合物12.1.5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12.2线粒体电子传递12.2.1电子传递过程12.2.2电子传递链12.2.3电子传递链有关的酶和载体12.2.4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12.3氧化磷酸化作12.3.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12.3.2 P/O比和由ADP形成ATP的部位12.3.3电子传递和ATP形成的偶联及调节机制12.3.4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12.3.5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第13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本章重点和难点:DNA复制的特点、参与因子、复制过程、DNA的损伤与修复 13.1 DNA的复制13.1.1 DNA的半保留复制13.1.2复制起点和复制单位13.1.3 DNA聚合反应有关的酶13.1.4 DNA的半不连续复制13.1.5 DNA复制的拓扑性质13.1.6 DNA复制体的结构13.1.7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13.1.8 DNA复制的调控13.2 DNA的损伤及修复13.2.1 光复活13.2.2切除修复13.2.3重组修复13.2.4诱导修复和应急反应13.3 RNA指导nNA的合成13.3.1 反转录酶13.3.2病毒RNA的反转录13.3.3反转录的生物学意义第14章 RNA的生物合成本章重点和难点:RNA的合成过程、参与因子,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14.1 转录14.1.1 RNA聚合酶14.1.2 转录过程14.1.3 启动子和转录因子14.1.4 终止于和终止因子14.1.5转录过程的调节控制14.2 转录后的加工14.2.1 原核生物RNA加工14.2.2 真核生物RNA的加工14.2.3 RNA的拼接和催化机理14.3 RNA的复制14.3.1噬菌体QB RNA的复制14.3.2 病毒RNA复制的主要方式第15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本章重点和难点:蛋白质合成过程及各种参与因子的功能、合成后的输送与加工 15.1 遗传密码15.1.1 遗传密码的确定15.1.2 遗传密码的特点15.2 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生物大分子15.2.1 mRNA15.2.2 rRNA15.2.3 核糖体15.2.4辅助因子15.3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15.3.1 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15.3.2 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15.3.3 mRNA的结构与翻译15.3.4 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15.4 多肽合成后的定向输送与加工15.4.1 信号肽及信号肽的识别15.4.2 内质网上多肽的糖基化修饰15.4.3 高尔基体中多肽的糖基化修饰及多肽的分类15.4.4 线粒体、叶绿体蛋白质的来源第16章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本章重点和难点:糖、脂、蛋白质代谢的关系,基因表达的调节 16.1 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16.1.1 代谢途径交叉形成网络16.1.2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单向性16.1.3 ATP是通用的能量载体16. 1.4 NADPH以还原力形式携带能量16.2 酶活性的调节16.2.1 酶促反应的前馈和反馈16.2.2 产能反应与需能反应的调节16.2.3 酶的连续激活和共价修饰16. 3 细胞结构对代谢途径的分隔控制16.3.1 细胞结构和酶的空间分布16.3.2 细胞结构对代谢的调节控制作用 16.3. 3 蛋白质的定位控制16.4 神经和激素对细胞代谢的调控16.4.1 门控离子通道和神经信号转录系统 16.4.2激素和递质受体的信号转录系统16.5 基因表达的调节16.5.1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16.5.2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农业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一、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
要求考生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理化性质,包括杂化轨道理论和前线轨道概念,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胺、杂环化合物、糖类、氨基酸等化合物的结构和基本理化性质以及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手性化合物的立体化学;掌握常见有机化学反应(取代、加成、消除、还原、氧化反应等)及其机理(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亲核取代、消除等反应机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原理和方法,熟悉羟基、羰基、氨基等各类官能团的波谱数据,能够运用特征波谱数据推断官能团,解析图谱;熟练运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指导完成常见的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

二、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选题、命名写结构式、完成反应式约70分
结构式推断题、鉴别题、合成题、机理推断题、综合题约80分
五、课程考试大纲
1 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有机化学物分类。

考试要求:了解有机化学发展史;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类方法。

2 烷烃
考试内容:烷烃命名、烷烃构象、烷烃取代反应的机理。

考试要求:;掌握烷烃命名规则与性质;理解烷烃构象分析;理解烷烃取代反应的机理。

3 环烷烃
考试内容:环烷烃的结构与构象、环烷烃命名、小环烷烃的化学反应。

考试要求:;理解环烷烃的结构与构象;掌握各类环烷烃命名方法;掌握小环的特殊性质。

4 对映异构
考试内容:对称因素判断、手性分子构型的判断及标记方法。

考试要求:掌握物质手性的判断方法;掌握手性分子构型标记方法;了解无手性碳的不对称物质结构。

5 卤代烃
考试内容:卤代烃的结构及命名、亲核取代反应及机理、消除反应及机理。

考试要求:掌握卤代烃亲核取代与消除反应及其机理;了解影响卤代烃反应的主要因素。

6 烯烃
考试内容:烯烃的结构与命名、烯烃亲电加成等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考试要求:;掌握烯烃的命名方法;掌握烯烃亲电加成反应与氧化反应等性质;掌握亲电加成机理;了解烯烃的其它反应。

7 炔烃和二烯烃
考试内容:炔烃与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共振式的表示方法。

考试要求:;掌握炔烃与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掌握炔烃与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了解不同共轭体系的结构特点;了解共振式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8 芳烃
考试内容:苯及衍生物的命名、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及机理、亲电取代定位规则与方香性、设计合成各类取代芳香化合物。

考试要求:掌握苯衍生物的命名;掌握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掌握亲电取代定位规则与休克尔规则;熟练运用定位规则设计合成各类取代芳香化合物。

9 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
考试内容:紫外、红外、核磁共振谱、质谱的分析原理及在有机物的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掌握红外、核磁共振谱、质谱的分析原理;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析简单有机物的结构。

10 醇和酚
考试内容:醇和酚的命名、醇和酚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醇和酚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考试要求:熟悉醇和酚的命名;掌握醇和酚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了解醇和酚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11 醚
考试内容:醚、硫醇、硫酚和硫醚的命名,醚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醚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考试要求:熟悉醚、硫醇、硫酚和硫醚的命名;掌握醚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了解醚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12 醛酮
考试内容:醛酮的结构特点及命名、亲核加成反应及其机理、共轭不饱和醛酮1,4-加成。

考试要求:掌握醛酮醌的结构特点;掌握亲核加成反应及其机理;理解影响亲核加成反应反应的因素;理解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了解共轭不饱和醛酮1,4-加成机理。

13 羧酸
考试内容:羧酸的结构特点、命名与化学性质,羧酸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考试要求:掌握羧酸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理解影响羧酸酸性的因素;了解羧酸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14 不饱和羧酸和取代羧酸
考试内容:共轭不饱和卤代羧酸、羟基酸、羰基酸的结构特点与性质,迈克尔加成反应特点及其原理。

考试要求:掌握共轭不饱和卤代羧酸、羟基酸、羰基酸的结构特点与性质;掌握迈克尔加成反应特点及其原理。

15 羧酸衍生物
考试内容:羧酸衍生物的命名,各类羧酸衍生物的反应及机理,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方法与丙二酸酯合成方法及其原理。

考试要求: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命名;掌握酰卤、酸酐、酯、酰胺、腈、烯酮等各类羧酸衍生物的反应;理解酯的几种水解机理类型;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方法与丙二酸酯合成方法及其原
理。

16 胺
考试内容:有机胺结构特点与命名、化学性质,Cope消除反应与霍夫曼降级反应的的机理,各类有机胺的合成方法与用途。

考试要求:熟悉有机胺结构特点、分类与命名规则;掌握有机胺的化学性质;理解Cope消除反应与霍夫曼降级反应的的机理;了解各类有机胺的合成方法与用途。

17 其它含氮化合物
考试内容:硝基等含氮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

考试要求:掌握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叠氮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了解上述物质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18 含硫、磷和硅的化合物
考试内容:含硫、磷、硅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烯醇硅醚在合成中的用途。

考试要求:熟悉常见含硫、磷、硅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分类命名规则;掌握常见含硫、磷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了解有机硅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了解烯醇硅醚在合成中的用途。

19 杂环化合物
考试内容: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主要化学性质、用途。

考试要求:熟悉含硫、氮、氧五、六元杂环的分类与命名;掌握杂环结构特点与主要化学性质;了解杂环化合物在农药医药领域的重要用途。

20 糖类
考试内容:糖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糖的分类及用途。

考试要求:掌握糖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了解糖的分类与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1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
考试内容:氨基酸的等电点、化学性质、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和核酸结构特点。

考试要求:掌握氨基酸的等电点;掌握氨基酸的化学性质;了解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和核酸结构特点。

22 类脂、萜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和生物碱
考试内容:萜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和生物碱的结构特点,类脂的组成与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掌握萜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和生物碱的结构特点;了解类脂的组成与理化性质。

23 周环反应
考试内容:前线轨道概念,周环反应特点。

考试要求:掌握前线轨道概念与周环反应特点;了解周环反应立体专一性的特点。

六、参考教材
[1] 胡宏纹. 有机化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邢其毅等. 基础有机化学(第四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