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数值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多途径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多途径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多途径分析摘要:当前,道路和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已经不能被忽视,而合理安排事故现场的车速鉴定工作能够提升交通事故分析和合理性和准确性。

本文首先针对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工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的阐释,又分析对比了车速鉴定的多个途径,希望为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责任鉴定和分析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交通事故;车速鉴定;交通管理前言:近几年,道路安全的事故和问题不断增加,所涉及的案件诉讼也越来越多,整体来看,后续处理非常困难,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场的车速鉴定工作。

技术和设备的革新给事故后续的鉴定和处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当前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工作中,检验手段和方法更加多样化,整体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都有所提升。

一、影响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国民的私家车拥有量在逐年提升,随着而来的是一直高居不下的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而很多的实际情况中,事故的后续处理经常会出现纠纷,为了减少这种情况,更公正、精准地裁决,交通事故中就必须要针对肇事双方车辆的车速进行鉴定,从而确定车辆的行车轨迹和事故的责任方[1]。

整体而言,影响车速鉴定的主要因素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方面,证据层面,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现场会出现很多相关的证据,因此,不论是现场中的痕迹残留还是车辆的受损状况,都需要鉴定人员进行全面的、多次的比对;另一方面,鉴定设备。

精准性是车速鉴定工作的首要原则,只有提升精准性,才能够正确的进行事故责任的划分。

因此,检测和鉴定工作需要一定的设备支持,要涵盖监控、测算等多个环节。

二、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多途径分析近几年,相关技术和设备不断发展和革新,在交通事故中,车速的鉴定方式越来越完善,不仅更加精准,而且也更加多元化,鉴定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

具体而言,当前的车速鉴定分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物证鉴定在交通事故发生的时候,现场中人和车辆等会产生剧烈的碰撞,碰撞之后一定会留下相应的痕迹,依据这些客观存在的痕迹和变化,鉴定人员能够更好地对现场的情况行车速度进行分析,这样的物证鉴定也是一直以来较为常用的一种鉴定手段[2]。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分析与应用研究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分析与应用研究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10月下 157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分析与应用研究张林炜安徽龙图司法鉴定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22 摘 要 交通事故发生后,为了防止受伤人员伤情因现场勘察等工作而加重,需要尽快救治伤者,为了能够尽快收集相关证据和对双方的责任认定,需要运用可靠的技术手段来对交通事故进行鉴定分析,而要想使鉴定分析结果能够被更好地运用,还要对鉴定分析方法进行应用性研究。

本文是利用常见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通过现代化的研究理论,结合科学研究的方法,深入地对交通碰撞事故中,常见的碰撞事故情况进行车速鉴定的研究。

关键词 交通事故;现场勘察;车速鉴定Vehicle Speed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s Zhang Lin-weiAnhui Longtu Judicial Appraisal Center, Hefei 230022, Anhu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traffic accident,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injured person’s injury aggravation due to on-site investigation and other work, it is necessary to treat the injured person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collect relevant evidence and determine the responsibility of both parties as soon as possible, it is necessary to use reliable technical means to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traffic accident. For a better use of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result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u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road traffic accidents, through modern research theor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conducts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vehicle speed identification in common collision accidents.Key words traffic accidents; site survey; vehicle speed identification引言汽车为人们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同时也带给我们无法有效杜绝的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司法鉴定研究

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司法鉴定研究

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司法鉴定研究事故车辆的行驶速度鉴定是交通事故认定的重要依据,通过1起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阐述了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一般过程,包括事故现场的勘察、车损情况等,并结合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车速计算。

结果表明,应通过认真分析事故过程来选择车速的计算方法。

标签:交通事故;车速;鉴定1.事故描述2016年7月某日(天气:晴),某轿车行驶至事故发生地(干水泥路面)时,该车左前部与1横过马路的行人相撞,事故造成行人死亡,轿车左前部灯具撞损,左前立柱有撞击痕迹。

2.鉴定所需信息的获取通过分析肇事现场照片及监控录像、查看询问笔录、审阅事故现场图等途径,获取事故现场、车损情况及车辆主要参数等信息。

同时,勘查事故现场,进一步确认事故现场的相关信息。

2. 1 车─—一人第1碰撞点。

汽车与行人接触瞬间,汽车所在的位置称为第1接触点,一般可以通过鞋的擦痕、鞋本身的位置、车辆轮胎的拖印或车辆的散落物来确定第1接触点的位置。

在本案中,该事故过程正好被附近的小区监控系统记录下来,因此在勘查现场时通过比对事故发生时的监控录像确定车人的碰撞位置。

2.2 其它信息。

车──一人碰撞位置确定后,其余数据根据现场图即可确定,如碰撞和停止时轿车的位置和方位,行人被撞出后的落地位置及最终停止位置等。

一般人体的落地位置可以根据血迹来确认。

3.车速的计算为保证计算结果具有较小的误差,本案采用3种方法对事故车辆行驶速度进行计算,对比后确定最终的计算结果。

3.1 GA/T 643-2006推荐的计算方法。

GA / T 643-2006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中,给出了车── 一人碰撞事故形态的近似计算推荐方法。

此方法主要依据是:因人体与车辆的质量相差较大,因此认为行人被撞出的速度与汽车的碰撞速度一致,而行人被撞出后落地滑行,因摩擦而减速,最后停止。

根据这一关系,通过行人的翻倒距离,推算事故车辆的碰撞速度。

式中:v 为汽车行驶速度(单位:km/ h);为行人的滑动附着系数,取0.8;X 为碰撞点与人体最后停止位置之间的距离(单位:m),取21m;h 为碰撞时中心高度(单位:m),取0. 4m;3.6为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方法探析与思考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方法探析与思考

10.16638/ki.1671-7988.2021.04.060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方法探析与思考郭亚兵1,王鹏飞2(1.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741000;2.甘肃忠正司法医学鉴定所,甘肃天水74100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也居高不下。

为科学有效地处理好每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分清事故责任,还原事故发生的真实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通过整合常见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车速鉴定的方法、阐述车速鉴定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并结合车速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希望能提升车速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为从事车速鉴定的司法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方法中图分类号:D9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1)04-196-03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spee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sGuo Yabing1, Wang Pengfei2( 1.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Gansu Tianshui 741000;2.Gansu Zhongzheng Institute of forensic medicine, Gansu Tianshui 741000)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car ownership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number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s also high.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ch major traffic accident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distinguish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accident and restore the real process of the acciden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common road traffic accident vehicle spee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expounds the basic ideas and ideas of speed identific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peed identification,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Hope to improve the speed identification of science and accuracy, and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judicial personnel engaged in speed identification.Keywords: Motor vehicle; Road traffic accident; Speed identification; MethodCLC NO.: D918.9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1)04-196-03前言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主要包括肇事机动车行驶安全性鉴定、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法医学鉴定和受伤人员的伤情鉴定、车速鉴定等[1]。

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与参数研究

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与参数研究

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与参数研究交通事故是指道路上发生的车辆碰撞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对于交通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车速的鉴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方法与参数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方法1. 视觉鉴定法视觉鉴定法是通过对事故现场的环境和痕迹进行观察和比对,来判断车辆的速度。

在事故发生后,调查员可以通过分析碰撞痕迹、车辆的位置和损坏程度等信息,来推算事故发生时的车速。

同时,调查员还可以通过目击者的证言和事故现场的物证来进一步确认车速。

2. 制动轮胎痕迹法制动轮胎痕迹法是通过分析事故现场的制动轮胎痕迹来推断车辆的速度。

制动轮胎痕迹可以提供车辆在事故发生前的速度和制动情况等信息。

调查员可以通过测量制动痕迹的长度、形状和深度等参数,然后与制动试验数据进行比对,来确定车速。

3. 车辆留下的物理痕迹法车辆留下的物理痕迹法是通过分析事故现场的刮痕、碎片和磨损等物理痕迹,来推断车辆的速度。

调查员可以通过分析痕迹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信息,然后与实际测试数据进行比对,来估算车速。

二、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参数研究1. 车辆质量车辆质量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车辆质量越大,其动量和惯性也越大,因此在碰撞中的速度会有较大的影响。

调查人员在车速鉴定时需要考虑车辆质量对碰撞结果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推算。

2. 制动性能车辆的制动性能也是车速鉴定中需要考虑的参数之一。

制动性能包括制动盘和制动片的摩擦系数、制动系统的响应时间等。

调查人员在车速鉴定时需要分析车辆的制动痕迹和制动距离等信息,以推断出车辆的刹车情况和速度。

3. 环境条件事故发生时的环境条件也会对车速鉴定产生影响。

比如,道路的湿滑程度、路面的倾斜度、风的强度等都会对车辆行驶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车速鉴定时,调查人员需要对事故现场的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总结: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是一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过程。

调查员需要通过视觉鉴定法、轮胎痕迹法和物理痕迹法等方法,来推断车辆的速度。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方法探析与思考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方法探析与思考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方法探析与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也居高不下。

为科学有效地处理好每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分清事故责任,还原事故发生的真实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主要探讨了车速鉴定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对未来车速鉴定方式的期待。

关键词: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数据采集;鉴定方法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主要包括肇事机动车行驶安全性鉴定、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法医学鉴定和受伤人员的伤情鉴定、车速鉴定等。

车速鉴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物体的运动学原理、动力学原理以及车辆动力学原理。

其中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动量矩守恒定律使用较多。

无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过程多么复杂,动量守恒方法是一种相对“万能”的方法,但对碰撞前后方向角度参数依赖较大。

而能量守恒定理的应用,通常需要引入车辆的塑性变形能及在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这些数据的取得,需要相关车型及形态的碰撞(模拟)实验,因此,能量守恒定理在车速鉴定中相对使用较少。

车速鉴定首先要获得事故现场的各种基本数据,比如地面车辆轮胎摩擦痕迹、事故现场周边的监控资料、车辆上存储的相关行驶数据和路面摩擦系数等,再依据《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GB/T33195-2016),可计算出事故车辆碰撞时段的车速数据。

根据目前鉴定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获得鉴定车速的数据方法可归纳为四种:事故车辆现场碰撞痕迹、事故车辆行驶状态电子数据,事故车辆道路和车载监控视频、事故现场路况。

1基于事故现场车辆碰撞痕迹的车速鉴定方法发生交通事故时,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和车辆自身构造的特点,事故中的车辆相互碰撞及车辆与人体或其它物体发生碰撞,导致碰撞车辆的车身和内饰会产生各种形态的变化。

汽车车身构造和车身表面喷涂的漆色为汽车碰撞留下形变和摩擦痕迹提供充分条件。

碰撞过程中,事故车辆和被碰撞的人或其他物体都会留下碰撞接触痕迹,这些遗留在现场的各种痕迹,便为事故需要的车速鉴定和碰撞形态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鉴定方法的总结及探索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鉴定方法的总结及探索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鉴定方法的总结及探索作者:崔季升杜广玉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5期【摘; 要】在交通事故处理实践中,车辆速度是查证事实和认定责任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多年工作中大量案例,对事故车速的鉴定方法归纳、总结,并对特殊情况的两种车速计算方法进行探索、研究,阐述车速鉴定的过程。

【关键词】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引言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是事故鉴定常见项目,其鉴定结果也是事故处理非常重要的依据,对分析事故形态、查清事故原因至关重要,是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

在所有相关鉴定中,车速鉴定较难,这是碰撞的复杂性决定的,即使将车辆抽象为质点,其运动往往也是三维的,如翻滚、跳跃、坠落等。

车辆运动虽说复杂,但其背后的支配规矩是清晰的,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规律起作用。

实际工作中,要求在庞杂信息中筛选,找到真实、准确反应车速的信息,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反演,最大程度还原车辆的真实速度。

我国司法鉴定起步时间短,体系还不完善。

作者专职从事车辆鉴定十多年,积累大量经验,现以实际案例为基础,依据相关标准、对车速鉴定方法总结、归纳和探索。

1.车速鉴定方法归纳和总结交通事故鉴定体系正在成熟、完善,鉴定人业务水品也在进步。

已形成整套的常规鉴定方法,并以标准的形式规范从业者。

目前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依据的标准是,GBT33195-2016《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和GAT1133-2014《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

前者给出了典型事故形态车速鉴定的要求,阐述了典型事故形态车速的鉴定方法,多数的碰撞形态均可在标准中查阅,比如不同车型的正面、侧面、追尾碰撞,和与行人、固定物碰撞的形态等均有明确计算方法,此处不再说明。

后者是影像方法计算车速的标准,该方法原理简单,即运用运动学中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在有监控的现场或有行车记录仪的事故中采用该方法,标准中对各种情形均有具体说明,此处不再叙述。

要指出的是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上述两标准中的方法结合的情况。

交通事故影响下的快速路通行能力实证分析

交通事故影响下的快速路通行能力实证分析

交通事故影响下的快速路通行能力实证分析交通事故是城市交通管理中难以避免的一种情况,不仅给当事人带来损失,也会对交通流量和通行能力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上,交通事故往往会导致交通拥堵,影响通行能力。

本文将基于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交通事故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观察、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一定时间段内的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现场实地考察和交通流量的调查,来研究交通事故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二、交通事故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1.交通事故影响通行速度:交通事故发生后往往需要现场处理和事故清理,这会导致交通流量的减慢和车辆排队等待。

在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上,由于车速较快,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引起车辆迅速减速,导致通行速度明显下降。

2.交通事故导致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导致车辆排队等待或者绕行,从而导致交通拥堵的发生。

交通拥堵会进一步降低快速路的通行能力,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周边道路的通行状况。

3.交通事故影响交通管理: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和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处理,这会影响交通管理的正常运作,也会引起交通信号的调整和交通管制措施的实施,使得交通流量无法稳定。

三、针对交通事故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1.加强事故预防和管理:加强对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管理,提高交通事故的预防能力,及时处理事故现场,减少事故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2.完善交通事故处置机制:设立专门的事故处理点和事故处理通道,加强事故处理人员的培训和配备,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和速度,减少事故对快速路通行的影响。

3.提高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控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控制水平,根据交通事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信号,避免事故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4.加强交通管理和监控:增加交通监控设备和交通管理人员,加强对快速路交通流量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交通拥堵和事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数值方法研究作者张新海【摘要】为准确测算不同事故形态下的车辆行驶速度,客观公正地处理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笔者对常见的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系统地归纳了当前分析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的一系列方法,主要是理论计算法、软件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实验验证法、仪器读取法、监控信息测定法和人体特征损伤分析法等,为科学分析事故成因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作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碰撞;行驶车速;计算方法0 引言中外交通安全专家、学者研究认为,车辆的行驶速度与交通安全有较高的相关性。

挪威交通安全专家研究表明:平均车速每增长10%,有人受伤的事故将增加25%,有人员死亡的事故数将增加35%;英国交通安全专家研究证明:平均车速每增加1km/h,有人员受伤的事故数量将增加3%。

欧洲交通安全委员会经研究指出,平均车速每增加1km/h,有人员死亡的事故将增加5%~6%[1]。

广东省近5年来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见下表)显示。

超速行驶是造成死亡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3—2007年广东省死亡事故主要交通违法行为表交通民警日常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准确掌握车辆发生事故时的速度不仅可以确定交通事故的性质,同时还是分析事故原因的重要依据;不仅如此,确定车辆发生事故时的速度也是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关键因素。

当前在车速测算中由于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交通事故分析中车辆行驶速度计算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当前随着交通要素的增长和供需矛盾的紧张,交通民警的工作压力增大,对于事故车辆行驶速度测算,由于其技术含量较高、难度较大,普通民警难以胜任。

二是分析方法尚未被民警所掌握,分析车速的方法很多,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方法不同,普通民警难以从复杂的数据中掌握准确的适用方法。

三是经验公式被滥用,在测算车速中使用经验公式可以避免繁杂的计算和推导,可以避免一些难以确定的初始条件,往往被事故处理民警和鉴定人员使用,但是经验公式的适用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考虑车辆的型号、车辆的结构和种类,以及事故的型态。

经验公式经常会由于车辆的结构与材料的不同而失去作用。

四是基础数据不完备,任何一起交通事故都是人、车、路及环境条件不协调的结果,准确分析事故成因都是非常复杂的,既需要生理学和工程力学的知识,又需要社会学及统计学的支撑;而目前分析事故所需的各类车辆的数据都是不完整的。

五是勘查装备简陋,现场勘查不仔细、不全面,不能为准确分析事故时车辆行驶速度准备充分的原始数据。

因此,准确测算车辆的速度,在当前的事故处理工作当中,已成为制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准确认定事故责任,提高办案质量的重大课题。

1 理论计算方法1.1 根据制动痕迹计算车速1.1.1 根据制动拖印计算车辆行驶时,轮胎会因和路面间的相互作用在路面上留下不同形态的印迹。

依据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根据路面上制动拖印的长度可以计算发生事故时的车速。

式中,v2——制动终了速度;v1——制动初始速度。

1.1.2 根据侧滑印迹计算车辆在弯道行驶时,其向心力是由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提供的,当轮胎与地面的最大摩擦力不足以提供车辆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时,就会发生车轮向弯道外侧的滑移。

驾驶人遇紧急情况驾车急转弯回避时,如果措施不当,导致转弯半径过小并使车辆发生侧滑,在路面上留下侧滑印。

根据路面上的侧滑印迹,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车辆发生侧滑时的速度。

式中,R——车辆转弯时的弯道半径;v——车辆侧滑时的临界车速;μ——车辆沿侧滑方向与路面间的横滑附着系数。

如果车辆弯道行驶时轮胎发生了侧滑而没有翻车,则车辆行驶速度应至少达到式(3)计算的车速,如果车辆留下一段侧滑印后向外侧翻车,则不适用式(3)计算车辆的行驶速度。

1.2 根据物体抛距计算车速1.2.1 根据散落物抛距计算交通事故现场经常会遗留有车辆的挡风玻璃、装载物等物证,遗留散落物是由于车辆在事故过程中发生碰撞后留下的,由于惯性的原因,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散落物会以碰撞瞬间的车辆速度做平抛运动,最终落地;如果能够确定散落物的第一着地点,就可以依据运动学原理来计算车辆碰撞瞬间的行驶车速。

根据抛物运动原理可得:式中,l——物体被抛出的水平距离;h——物体抛落高度。

1.2.2 根据车辆抛距计算很多交通事故发生在悬崖或陡坡处,车辆由于驾驶人措施不当,或发生事故后车辆冲出路面,此时可以根据悬崖、陡坡的高度和车辆的抛距,依据能量守恒原理计算出车辆冲出路面瞬间的车速,进而测算车辆发生事故前的各阶段速度。

式中,v——车辆冲出路面时的速度;s——车辆的水平飞越距离;h——车辆垂直落下的高度。

1.3 根据危险状态的临界条件计算车速很多交通事故是由于车辆在弯道行驶时由于车速过快,质心位置过高,导致车辆绕外侧车轮翻滚而发生的。

分析此类事故的条件是车辆内侧车轮负荷为0。

根据这一条件,依据力矩平衡可得:式中,R——车辆行驶的弯道半径;d——车辆轮距;h——车辆的质心高度。

1.4 根据事故车辆状态信息推算车速很多交通事故由于车速较高,碰撞剧烈导致驾驶人重伤或死亡,留下车辆碰撞瞬间的状态信息,这些状态信息反映了车辆碰撞瞬间的行驶状态,依据这些信息可以推算车辆碰撞瞬间的行驶速度。

1.4.1 根据事故车辆档位信息推算车辆行驶速度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的转速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变化,汽车的行驶速度根据档位传动比的不同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范围内变化,而对于一个确定的档位(对于机械式变速箱而言)其传动比是确定的,正常行驶中汽车行驶的速度变化范围也是确定的,根据汽车理论相关知识,发动机转速与汽车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式中,v——车辆行驶速度(km/h);n——发动机的实际转速(r/min);μ——传动系机械效率;i g——变速器的传动比,根据现场汽车的档位确定;i0——主减速器的传动比;r——车轮运动半径。

根据事故车辆档位估算车辆行驶速度不适用装有自动变速装置的车辆,利用式(7)的计算结果证明车辆行驶速度不可能低于该档位下车速的最小值。

1.4.2 根据二次碰撞痕迹信息推算车辆行驶速度车辆发生碰撞事故之后,车体内的仪表(特别是指针式仪表)、人体、悬挂物以及一些小的装饰物等等会发生二次碰撞,依据这些仪表、悬挂物、装饰物发生二次碰撞时留下的各种痕迹,可以计算出车辆发生碰撞时的速度。

例如:指针式仪表与表盘碰撞的接触点可以读取车速表和转速表的数值,悬挂物剧烈摆动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推算车辆的行驶速度。

根据人体的与碰撞物间产生的内伤情况,依据实验结果可以推算车辆行驶的速度。

1.5 根据车辆刮擦痕迹推算车速交通事故中当两车发生刮擦时,往往会伴随发生一辆车的轮胎与另一辆车车身之间的刮擦,并在轮胎或车身上留下刮擦痕迹。

当车轮在车身表面留下刮擦痕迹时,若刮擦点位于车轮圆周上,且擦痕为一完整周期的摆线,则按文献[2]提出的方法测算车速;若刮擦点不位于车轮圆周上,或擦痕为片断摆线时,则按文献[3]提出的方法测算车速。

当车身表面凸起或车身上的突出物在轮胎的胎侧表面留下刮擦痕迹时,文献[4]对这样的痕迹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测算车速的方法。

文献[5]通过分析车轮与车身相互刮擦时所产生的刮擦痕迹,提出了在刮擦点的位置参数不能获得时,单纯依据刮擦痕迹包含的信息估计交通事故中肇事车辆速度的方法。

2 图解算法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由于碰撞时间极短(一般0.1~0.2s)、碰撞力非常大(车辆本身自重和地面摩擦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时间极短的碰撞过程中车体的变形很小(在碰撞过程中可以将车辆视为刚体),因此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动量矩守恒,而动能不守恒,碰撞过程中两车之间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时间相同。

两车受到的冲量在数值上相等,基于上述原理,根据文献[6]可以利用冲量平衡法、动量反射截面法、角动量反射截面法等作图的方法,分析车辆的碰撞过程,从而求解车辆碰撞前后的车速。

3 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在工程计算中被广泛使用,它给工程技术人员带来更高的效率,它是根据大量的实例和实验数据,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归纳总结出的某一指标的计算公式;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中交通民警或鉴定人员可以利用车速计算经验公式,计算或辅助计算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的行驶速度。

经验公式法在国外的交通事故分析中经常被采用,国内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根据文献[7]所介绍的方法可以计算轿车与轿车正面碰撞、轿车被追尾碰撞、摩托车迎面碰撞、车辆碰撞柱状固定物和汽车发生翻滚或跳跃式的速度。

4 软件分析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形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软件技术和交通事故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利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分析交通事故过程逐渐成为分析交通事故过程的主流方法;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正参与其中,使得事故再现分析的计算机软件逐渐发展并趋于完善,应用于交通事故车速分析与鉴定工作,这些优秀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其中著名的是: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1970年前后主持开发的大型事故再现分析软件系统SMAC、CRASH[8]。

奥地利研究人员开发了PC-CRASH,用户通过输入相关的基本参数,系统基于优化算法来计算误差最小的车辆碰撞过程。

日本汽车研究所JARI在大量实车碰撞试验的基础上也开发了J2DACS系统软件用于事故过程分析。

该类软件大都是在大量的实车碰撞实验基础上,采用正向模拟、反复迭代的算法,通过验证模拟痕迹与实际的事故现场痕迹是否吻合来推断碰撞前后的速度。

其研究历程是在大量的实车碰撞试验基础上,由试验往计算机模拟技术过渡,并逐步走向二者紧密结合。

近年来,我国重视在这些领域的开发和研究,科技部和公安部专门立项,相关部门积极组织人力进行研究和探索。

5 实验验证法现场实验是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经过现场试验推算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若肇事车辆制动拖印长度为S1、试验车辆制动拖印长度为S2,则有:6 仪器读取法6.1 根据行车记录仪记录读取车速2003年4月我国正式发布GB/T19056—2003汽车行驶记录仪中国国家标准,2004年5月颁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应当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仪。

交通警察可以对机动车行驶速度、连续驾驶时间以及其他行驶状态信息进行检查[9]。

”奠定了行车记录仪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法律地位。

当车辆发生事故时行车记录仪可以提供准确的车速,尤其是可以解决没有目击证人时可能引发的纠纷,可以最大限度维护遵守交通规则人员的利益。

当发生事故时,交通警察和保险公司职员及时赶到现场并从行车记录仪收集证据资料,即使没有目击证人也可以重现发生事故时车辆的状态,准确记录车辆碰撞前的行驶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