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治流口水的偏方
董针经典之止涎穴(主治小孩流口水,迎风流泪、前列腺炎、月经过多)

董针经典之止涎穴(主治小孩流口水,迎风流泪、前列腺炎、
月经过多)
【穴性】调脾司津液
【定位】大指背第一节内侧,二穴,三分点法。
【主治】小孩流口水、迎风流泪、前列腺炎、月经过多、出汗多。
【临床应用解析】
1.本穴治小儿流口水有效,治大人则以水金或水通疗效更佳。
中医认为,涎为脾之液,小儿之流涎多由于脾胃虚弱,失于调摄,故而流涎。
本穴位当荥穴水平,善于清热。
(婴儿生理性流涎属正常,病理性流涎要注意排除先天性脑部疾患。
)对于口腔感染引起的流涎,针刺本穴旨在止涎、消炎、补脾,本穴还对其它部位的病理性湿毒也有效。
2.本穴在肺经,亦有补气收摄之效,本穴与制污皆有补气收摄之效,亦是治疗口水多有效之因。
3.治口腔溃疡:配地仓穴点刺,效果显著。
4.董氏针灸穴位中有两个穴位专用于小儿,一个是本穴,一个是胆穴,专用于小儿夜哭的治疗。
5.止涎、制污、妇科区域见有瘀青、红筋、变色、点刺三五针治疗宫颈糜烂、宫颈炎等赤白带、阴痒者效果良好。
6.本穴还用于治疗结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迎风流泪。
治小儿流口水的偏方

治小儿流口水的偏方
小儿流口水是指小儿涎液过多,经常流出,滞于颊间及胸前,严重者可导致颊部潮红、糜烂。
本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若因出牙而引起者,不属病态。
注意事项:
1.注意用清洁的软毛巾随时将口水擦干,并涂上凡士林。
2.罩衣或围嘴要经常洗换。
3.嘴角边湿疹样病损可涂以炉甘石洗剂、湿疹霜、氧化锌软膏等。
偏方一:健脾。
用料:土炒白术12克、益智仁8克。
用法:共研细末,分成12包,每天2次,每次1包,温开水调服或入面烙饼食之均可。
偏方二:健脾。
用料:白术9克、白糖适量。
用法:白术捣碎加水和白糖,入锅蒸30分钟去渣取汁,分数次口服,每天1剂。
偏方三:温通散寒。
用料:细辛10克。
用法:研末用凡士林调膏,敷脐,每天1次。
偏方四:消食健脾。
用料:生姜2片、神曲半块、白糖适量。
用法:共加水稍煮去渣取汁,代茶饮之,每天3次。
偏方五:化痰镇惊。
用料:天南星30克、醋适量。
用法:将天南星研成细末,以醋调敷双足心,每夜1次。
五倍子妙治流涎和腹泻

五倍子妙治流涎和腹泻
流涎
贾氏等取五倍子、天南星、吴茱萸各等份,共研细末,米醋调敷涌泉穴,胶布固定,夜贴晨取。
报告56例,全部治愈。
另附流涎方一个
组方:益智仁9克,生白术6克,半夏3克。
用法:三味水煎3次,每次剩100克,兑在一起分3次口服。
一日服3次。
生姜(如栗子大)洗净切片用热水浸泡10分钟加白糖送服中药水。
方解:唾液和涎水为脾胃之津,该方集温胃、健胃、和胃为一体,相得益彰。
一般一周即愈。
腹泻
田氏取五倍子、五味子、煨肉豆蔻组方,共研细末,每次取药粉3~5g,用纱布包好后以十滴水浸湿,贴于脐部,伤湿止痛膏固定,48小时后取下。
报告200例,总有效率98%(14)。
周氏取五倍子(炒黄)15g、吴茱萸6g、胡椒60粒、丁香6g、苍术(炒黄)15g、鸡内金(微炒)2只,共研细末,混匀后备用。
每次取药粉0.3~0.6g,用酒精调敷脐部,报告47例,总有效率95.7%。
儿童流涎症,中药的治疗方法

儿童流涎症,中药的治疗方法本病是指小儿口中涎液不自觉地自口内流溢,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但须除外因出牙而发生的流涎过多。
通常认为,流涎症临床检查无其他器质性疾病,很可能是由于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消化功能低下有关。
此症预后良好,但应注意口腔卫生,勿捏其腮部、勿暴饮暴食。
中医学将此病称为“滞颐”或“流口水,分成脾胃湿热和脾胃虚寒两个证型,治宜清热利湿、泻脾和胃,抑或健脾益气、温中化湿。
处方1控涎散【方药与用法】益智仁、滑石各10g,甘草3g,车前子、冰片各6g。
取上药共研细末,填敷在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1剂;连用3~4剂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此方外用能清热燥湿、泻脾和胃;主治脾胃湿热型流涎症,如患儿表现为涎液黏稠、颐间红赤、口角赤烂、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脉滑数。
处方2倍南散【方药与用法】五倍子、天南星、吴茱萸各等份,将其研成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
治疗时把倍南散贴敷在双足涌泉穴上,入睡前贴好,次日早晨取下,连用3~4次为1疗程。
对岁以内患儿效果更好,平均起效时间为1~3个疗程。
【功能与主治】此方能健脾益气、湿中化湿;主治脾胃虚寒型流涎症,如表现为涎液清稀、颐部肌肤潮湿发痒、面黄神倦、消瘦、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无力。
处方3明矾散【方药与用法】明矾10~15g。
取明矾研成末,用开水化开,再加入适量温水,浸泡患儿双足,水量以浸没足背即可,每日1次;连用2~3次奏效。
【功能与主治】本方按“上病取下”的原则发挥功效,适用于不同类型流涎症,如口角流涎、浸渍颐间及前胸甚至导致局部潮红糜烂。
【简释】以上介绍的3个处方均为外治小方,不可以内服,据相关文献报道临床疗效明显。
倘若流涎是因原发病如口疮、脑瘫、脑积水等导致,应予参考有关论述而加强原发病的治疗。
小儿流口水的偏方

小儿流口水的偏方
有很多小孩子在开始长牙的时候都会流口水,但是一直延续到牙都长齐了还在流口水就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家长们除了一次又一次的给孩子换枕套还可以通过一些偏方来解决孩子的流口水问题.但是提醒妈妈们不要动不动就带孩子去医院开很多的药,这对孩子的生长和发育都有不利的影响.那么像小儿流口水这样的疾病有哪些常见的偏方呢?
小孩流口水可能是脾虚的体质,可以用这个药方:党参10克白术6茯苓10炮干姜3克山药10芡实10益智仁10金樱子10炙甘草3陈皮5先服五剂,如无不适,可以服用半月左右再复诊.
处方生南星30克.主治小儿流涎.
[用法]研成细末,每晚用10克,用醋调成饼状,睡前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上,胶布固定,第2天早晨取下,连贴3~7天.一般是3天以后就会见效,但是一定要注意连续使用,如果没有连续使用
效果一点都不明显.
米仁山楂羹:材料:米仁100克,生山楂20克(鲜的更好),水65O毫升.做法:文火煮一小时,浓缩汤汁.服用:每日服用三次,空腹服,连服七日.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小儿流口水这样的疾病如果不是很严重是可以通过偏方来解决.但是这只是针对于不太严重的情况,如果是程度比较深,一定不能再依赖偏方.要去专业的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医嘱治疗和服药.。
口水多 中药治

更改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孙清廉
临床经常会遇到一些小孩总是流口水,严重者整天湿淋淋的,有的已长到六七岁甚至十多岁仍流口水不止,不但给父母增添许多烦恼,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成长。
中医认为,小孩流口水不止,主要与体质虚弱,脾、肾阳虚相关。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之下源。脾肾阳虚,运化失职,气化无权,不能摄纳涎唾,水邪泛溢,故流口水不止。治疗宜采用温补脾肾、摄纳涎唾为主要治疗大法。方药: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干姜4~6克,苍术4克,益智仁4~6克,诃子4.5克,半夏4.5克,陈皮4.5克,炙甘草4克。方中益智仁有良好的摄涎唾作用,是方中要药。此外,熟附片、肉桂、补骨脂、覆盆子、薏苡仁、山药、莲子、芡实、黄芪、龙骨、车前子等可随症加减(方中用药剂量,以四五岁小儿为准,其他年龄可酌情增减)。笔者曾用上方加减治疗小儿流口水患者多人,最严重的一个农村男性患儿,已13岁,体质消瘦,发育欠佳,不但每晚把枕头浸湿半边,而且下颌、颈、胸前部每天都是湿淋淋的,皮肤都浸润成多 中药治
网站首页| 医卫快讯| 医改动态| 农村卫生| 社区卫生| 医保信息| 权威发布| 卫生监督信息| 每周看点| 特别关注| 科技新闻|
部委信息| 厅局工作| 军队医院| 探讨思考| 管理导刊| 人文视线| 中医中药| 实用医学| 医生论坛| 寻医问药| 用药咨询| 治病顾问|
3.您在健康报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只代表您个人的观
点。健康报网有权在健康报及其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言论。
4.如有意见请给master@发Email反映。
Copyright(C) 2008 健康报社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知识与健康| 健康报网论坛| 健康报网博客| 医院介绍| 医药企业| 教育培训| 人才招聘|
流口水和地图舌治疗方法

流口水治疗方法1、吴茱萸磨粉,睡前贴脚底,可以试一试2、如果检查孩子是溃疡的原因引起的话,用一段时间的双料候风散给孩子治疗一段时间孩子慢慢就会好的。
3、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流口水,则有可能是神经或内分泌方面发育不好,或口腔内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必须进行诊治。
简便验方:(1)淡菜20克,西瓜皮50克,放入锅内加清水400毫升,煮至150毫升,去渣,加入冰糖24克溶化,凉后即可随意服用。
每日1至2剂,连服7至10日。
(2)青果10克,石斛15克,灯心草2克,生地15克,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再与雪梨汁50毫升混合,每日服1次,连用7至10天(3)也可以让小孩喝点生命阳光牛初乳,能够促进小孩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经常摄入牛初乳能促进孩子脑部发育,帮助骨骼及牙齿生长,预防贫血和生长迟缓,对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当有益。
(4)白术6克,益智仁10克,鸡内金10克,党参10克。
水煎服。
地图舌治疗方法属于脾胃阴虚型的孩子,宜滋补脾胃、养阴生津,药用太子参、生黄芪、北沙参、麦冬、五味子、银柴胡、地骨皮、炒白术、生山药、炒扁豆、生地、仙鹤草、红枣、石斛、甘草等。
膳食上可让孩子吃一些小米绿豆粥、玉米糁红薯粥、麦片北瓜粥、八宝粥等,每天变换食用。
同时让孩子吃些牛奶、鸡蛋、瘦肉、鱼、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满足身体对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
还要根据季节给孩子选食苹果、桃、葡萄、甘蔗、香蕉、山楂、乌梅、西瓜、西红柿等。
适量吃这些水果,既可补充维生素,又有养胃阴的作用。
但要注意不吃油饼、煎蛋、煎饼、烤羊肉串、炸花生米等食品,不喝含糖过高的饮料,忌食辣椒、芥末、胡椒、干姜、羊肉、狗肉及肥肉等辛辣温热食物,以免损伤孩子的脾胃。
1、对缺锌性引起的儿童地图舌,建议合理补充锌元素,日常生活中多食用:蛋黄,瘦肉,海产品,有条件的可给宝宝服用新稀宝-锌硒宝片,第三代蛋白锌,提取于蛋白中,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儿童补锌制剂,适当补锌和维生素B,对宝宝地图舌有明显改善作用。
睡觉流口水?多半是脾虚,中医教你2招调理,健脾补脾,收摄津液

睡觉流口水?多半是脾虚,中医教你2招调理,健脾补脾,收摄津液口水,每个人都流过。
小时候流口水也许是可爱,但长大了还流口水,就成了不可言说的苦恼了。
尤其是有些人晚上睡觉流口水,第二天一早总是湿了枕头,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因为睡姿不对。
真的是这样吗?《黄帝内经》中说的明白:'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意思是说,出汗异常可以从心脏上找问题,鼻涕多了要看肺有没有问题,眼泪不正常了从肝上找根源。
相应的,口水和唾沫异常就是脾和肾的问题了。
还有'脾在液为涎'的记载,'涎'就是我们俗称的口水,意思是说流涎主要是脾的问题。
脾气虚了,口唇就易松弛,口水也就不自觉地流出来了。
很多大人也存在睡觉流口水的尴尬。
中医学认为成年人流口水是脾胃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表示身体肾虚气虚,其中偏向阳虚。
所谓'阳',就是指身体的机能状态。
阳虚人士,肌肉弹力不足,容易松弛,因此睡着后,会张开口,形成口水外流。
这种情况常见于脾胃运动功能减弱、水湿停留、脾胃湿热或胃里存食下降、胃热上蒸,即所谓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我们常见到有些老年人的唾液好像特别多,总是管不住地从口角漏出。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退化,因条件反射明显减慢就会不自觉地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老年人多属肾阳虚,当以温补脾肾、健脾益气为主,可以服用常见的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理中丸等成药。
也可在上述汤方的基础上加入半夏15~20克,半夏味辛性温,燥湿化痰、健脾和胃,对老年人流口水有较好的疗效。
既然找到了流口水的病根,那么如何治疗呢?健脾是流口水的有效方法,你要记住一点:只要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
1、饮食调理药粥一般用山药、薏苡仁等为基质,并可长期服用。
将山药、扁豆、薏米、莲子等熬粥吃。
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