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_2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语文评课23海底世界2_苏版

三年级下语文评课23海底世界2_苏版

三年级下语文评课23海底世界2_苏版上星期三,倾听了陈淼老师上的《海底世界》。

从她的课堂中,我听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第一,语文味表达在教师那充满艺术性的语言。

细品陈淼老师的课堂,整堂课陈老师的语言精辟,规范,充满激情,没有一句余外的话语,让学生在充满兴奋的氛围中领会了海底世界的奇特和精妙。

教师语言亲切温顺,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在不知不觉中流进学生的内心。

专门在指导小孩诵读时,不着痕迹,却让学生充满趣味的品味着海底世界中动植物的奇异。

陈老师纯朴的语言中透着精巧,一句句精美的提示语,让学生在轻松悠闲中跟着教师的思路完成了对文本的感知和明白得。

其次,语文味表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域确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陈老师都有意识的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在自己的教学中表达出来。

《海底世界》是一篇说明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教学生如何读,更教学生如何去写。

说写训练结合,不仅让学生品味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特和物产丰富,还了解了打比方、做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也把握了总—分和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可谓收成颇丰。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中,陈老师通过生动的描画和画面,激发了学生对大海探究的愿望,凸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再次,语文味表达在多媒体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

小孩们普遍都没见过大海,更况且是海底深处,因此如何激起学生对海底的爱好就全靠多媒体课件了。

陈老师播放的海底声音视频,让小孩们倾听了海底各种各样的声音,与课文的描写相辅相成,让学生感受得更真切。

精美的课件中,一组组奇异的海底图片,让学生赞扬不已,就连听课老师都被深深地吸引了。

有了课件的加入,学生学习的爱好更浓了,与文本的距离更近了,教学成效更好了。

另外,学习方法灵活多样。

教无定法,这节课中,陈老师巧妙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情境教学法:他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比如:“你可明白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以一段海底录象把学生带进海底漂亮的景色情境中。

《海底两万里》下部第二章《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好句摘抄及赏析

《海底两万里》下部第二章《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好句摘抄及赏析

《海底两万里》下部第二章《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好句摘抄及赏析Word文档 11.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鲨鱼凶恶的样子在我脑海里不停地盘旋。

赏析:对人物的状态进行描写,表达出阿龙纳斯教授对鲨鱼的恐惧心理,为下文教授一行人可能遭受到鲨鱼的袭击埋下伏笔。

2.尼摩船长领着我走向通往平台的中央扶梯,尼德和康塞尔已经在那儿了,他们为要进行的“有趣游戏”而雀跃不已。

赏析:引用特殊符号,将有趣的游戏放在引号里,说明这次采珠行动有趣的特点,同时也说明了此次行动有可Word文档 2能遭遇鲨鱼袭击的危险性——这一点并不有趣,也不可称之为游戏。

表面尼德·兰和康塞尔并没有意识到此次行动的危险性。

3.这里的深水中延伸着一条小纹贝礁石岩脉,这是一片长度超过二十海里,取之不竭的珍珠“田”。

赏析:引用特殊符号,引号起强调作用,突出小纹贝礁石岩脉珍珠资源丰富的特点。

4.“灯对我们没用的,”船长回答说,“我们下潜的深度不大,阳光就能绰绰有余地为我们的行程照明。

赏析:呼应上文“一轮光芒四射的旭日冉冉升起”,说明当时天气条件很适合采珠。

5.此外,尼德·兰还挥动着一把他在离开“鹦鹉螺号”前放进了小艇里的大鱼叉。

赏析:动作描写,带上鱼叉的举动说明尼德·兰对于在水中的鲨鱼很害怕的心理,为后文教授一行人遭遇鲨鱼袭击埋下伏笔。

6.还有这一带海域最多见的枝状动物之——像一把漂亮的扇子一样的扇形圆眼贝。

Word文档 3赏析:比喻,将扇形圆眼贝比作扇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扇形圆眼贝的形似扇子、外观艳丽特点,解释了名字的由来。

7.为什么我们那不可理喻的向导要把我们带到这海底地下室中来呢?没多久,我就明白了。

赏析: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尼摩船长带领教授一行人进入地下室的不可理解的举动,开启下文对尼摩船长这一举动的解释以及在地下室里的所见所闻。

8.那是一个巨大的珠贝,简直可以盛下一个圣水缸里的圣水。

这个大“盛水池”长超过两米,比“鹦鹉螺号”的客厅里摆的那只珠贝还大。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2、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3、能说出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

感受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的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世界地图上蓝色的部分是什么吗?(大海)海洋这么大,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想)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23课《海底世界》,去探索海洋深处的奥秘,请大家齐读课题。

(出示课题,齐读)2、海底世界神秘莫测,跟着老师潜入海底,去游览一番吧。

(播放视频)3、浩瀚无边的海底世界令人向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书中的海底世界,相信那里的海底世界一定会让你们流连忘返。

二、初读课文1、请孩子们轻轻打开书,默读课文,想想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如果你完成了,别忘了用动作告诉老师哦!(生默读课文)2、谁来说一说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呢?(指名回答)3、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就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PPT出示句子)三、学习二自然段:黑中有光1、首先,让我们步入第二自然段,从探索黑暗之中的海底世界开启我们的奇妙之旅吧!2、文中说海底处在黑暗之中,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往下潜水,100米、200米、300米……500米以下就全黑了。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出示深水鱼PPT)3、你觉得闪闪发光的深水鱼还像什么?(生自由回答)4、我们把书上描写的这一句读一读吧。

(生齐读: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深水鱼在游动)5、多么有意思的场面,多么有趣的深水鱼啊!在一片黑暗之中却有许多光点在闪烁,这就是黑中有光的海底世界。

详案2 教学设计

详案2 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潜入了海底世界,初步了解了海底的风光,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1.回顾课文:我们回顾一下课文,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指名回答(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师总结:同学们读的字正腔圆,情感丰富。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快速浏览课文,填表格初步了解师:说一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生指名回答。

师总结:课文从:海面到海底的光线变化;海底的声音;海里的动物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五方面写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顺学而教,感受语言过渡:景色奇异是体现在哪里呢?a.黑中有光(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课堂讨论:海底为什么很宁静呢?请在文中找一找,并用“之所以……是因为……”说一说。

(过渡:原来是因为最大的风浪只能影响到海底以下几十米深。

)(2)(那海底有光吗?我们来读读相关句子。

)“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师:海底有光吗?(没有)为什么?请你也用之所以……是因为……来说一说。

(3)师:真的全黑了吗?(没有,还有小光点)“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师:许多光点是指什么?(深水鱼)原来是指深水鱼。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看。

深深的海底,宁静,黑暗,却有着点点星光,这多么神秘,多么奇异啊!让我们不由的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啊!b.静中有声。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1)海底有什么声音?三个同学读。

(2)师顺势引导:“谁能够对他们的朗读提出建议和批评?"感受“窃窃私语”。

部编版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优秀版

部编版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优秀版

《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理解重点词语“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感受这样表达的好处。

3.通过朗读品读语言文字,知道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品读语言文字,体会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知道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1.揭示课题,复习生字词。

2.选词填空,回顾整篇课文。

波涛汹涌宁静器官窃窃私语伸缩爬行肌肉攻击长途旅行景色奇异海藻遇到物产丰富海底真是个、的世界。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板书)二、顺学而教,感受语言(一)海底宁静1.齐读第1段,边读边思考:作者各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海面和海底的?(波涛澎湃宁静)指名说→齐读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海底”“宁静”?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师引读句子,生反复读“海底依然很宁静”,对比朗读体会海底不受海面的影响,说明海底世界的奇特。

)师:(尽管)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

生:海底依然很宁静。

师:(哪怕)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生:海底依然很宁静。

师:这让我们不由的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二)黑中有光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了,科学家利用回声测深仪探测知道目前大洋最深点深11034米。

而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同学们,海底真的是全黑的吗?1.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师生对读,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容)师:同学们,看,这就是深海里的光点,多么像布满星星的夜空啊!让我们情不自禁的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第二章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第二章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第二章第二章:陌生的海底世界读书笔记摘抄:1. “在这无垠的水平线上,我们似乎漂流在太空的无边无际中。

”这是主人公纳摩教授在海底探险船内第一次眺望海底世界时的感叹。

作者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陌生而神秘的海底世界。

2. 海底一片黑暗,只有人工的电光照亮着探险船的周围。

纳摩教授用望远镜观察着海底的生物和景观,他被它们的美丽和奇特所吸引。

这些描述使我对海底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3. 纳摩教授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一群巨大的鱼类,它们移动时发出奇特的声音。

这种声音不仅令人震撼,还让我意识到海洋中存在着许多我们不为人知的声音和生命。

感悟:《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奇幻和未知的海底世界。

在这个章节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海底世界的神秘之处。

首先,纳摩教授在第一次眺望海底世界时的感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的比喻“漂流在太空的无边无际中”让我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广阔和无限。

海洋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面积,而我们只是在海洋表面活动,对于海底的了解还非常有限。

这也让我意识到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知仍然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发现。

其次,通过纳摩教授的观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海洋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它们的美丽和奇特令人叹为观止。

这使我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应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探索和研究海洋中的生物,以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

最后,纳摩教授发现的海洋声音让我深思。

海洋中存在着许多我们不为人知的声音,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音乐世界。

这让我想到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随着海洋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中的声音越来越受到干扰。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海洋的保护,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保护海洋中的生物和它们的声音。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我对海底世界的神秘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希望人类能够更加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保护和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为人类的未来留下更美好的海洋环境。

语文三年级下册七单元《海底世界》第二课时学案

语文三年级下册七单元《海底世界》第二课时学案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学案
课题
23《海底世界》
课型
新授
三年 级
姓名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2、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3、能说清楚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重 难 点
1、通过课文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最后总结全文——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对本课进行归纳。
2、感受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段,了解把生动有趣的内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准备
课件
学 习 过 程 意图


感知Βιβλιοθήκη 任务:读通课文,解析文本。
1、课文第2-6自然段,看一看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
3、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做好预习,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
朗读第二自然段,用你自己的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段落解析。
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四、
读一读,注意红色字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五、拓展延伸
以问句开头,既吸引读者,也点明这篇课文要介绍的是大海深处的情况。
把描写人的词语用到动物身上,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表达的意思,并提醒学生在自己习作时也可以这样写。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简析:《海底世界》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知识性课文。

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问句开头,点明这篇课文是介绍大海深处的情况。

第二至六自然段紧扣第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围绕“海底光线的变化”“海底的声音”“海底的植物差异”“海底丰富的矿产”来写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大特点。

第七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也回应了第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

本文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结构清晰,不仅课文的整体结构清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而且中间部分的每一个段落也都明确的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2.理解词语“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3.学习“先总后分”的写法,并练习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会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词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3分钟)1、天地之间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老师最喜欢的就是大海了。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大海是什么样的?(出示词语,每词读两遍。

)2、大海里还藏着许多小动物呢!看看谁来啦?(出示词语海参、乌贼、章鱼)它们在做什么呢?(出示词语窃窃私语)大海里还有很多植物呢,它们真是(出示多种多样)。

这些植物还有很大的?(出示差异)海底真是个(出示宁静)的世界。

那海面上又是什么样的?(出示波涛澎湃)看来,海底真是个(出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大海真美!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美美的读两遍吧!(出示词语,每词读两遍。

)海参章鱼乌贼窃窃私语多种多样差异宁静波涛澎湃4、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齐读课题:海底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

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段,问:课文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大海深处是怎么样的?)
2.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

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3)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
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

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

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4)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2).学习第3自然段。

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1)思。

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

(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让学生讨论:“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

“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

3.学生自读3~5句。

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
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

(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

(2)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

“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

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

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


(7)教师读句子: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


(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

(奇
特)
(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黑中有亮、静中有声)
4.用上面的学法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海底有哪几类物产?文中分别写了些什么?
(1)指名回答,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5.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本段共有五句话。

第1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


(2)“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


(3)第1句与2至6同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总述后分述。


(4)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


(6)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6.指读5、6自然段。

(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
(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有……有……还有……”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


(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

(最大的、最小的)
(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稀有金属是很宝贵的矿产资源。

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


(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

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


(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谈话激趣。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

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
以此深化和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