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土场设置原则与方法
取弃土场绿化方案

取弃土场绿化方案一、总述弃土场是指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大量废弃土石方和建筑垃圾的储存和处理场所,通常地处城市郊区或农村地区。
为了减少弃土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绿化弃土场是一种有效的加以改善的方法。
本方案将具体介绍如何在弃土场进行绿化,以达到修复环境、净化空气、美化景观等目的。
二、绿化设计1.地形改造:在弃土场地形较为平坦的区域,可以采取适当的地形改造,建造起伏的小山丘、小湖泊等人工景观,增加场地的景观层次感。
2.植物种植:采用生态恢复优先原则,首先选择植物种类适应性较强、生长速度较快、能够抵抗扰动的物种进行种植。
例如,竹子、柳树、杨树等树种。
同时,可以适度引入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花卉植物,如牡丹、荷花、郁金香等,以增加场地的观赏价值。
3.灌溉系统:在弃土场内设置灌溉系统,保证植物的生长需水。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浪费。
4.浸渍水管理:弃土场中常常存在有害物质浸渍水的问题,应设置合适的排水设备,将浸渍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5.围栏和标识:设计适当的围栏,将弃土场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同时在围栏上设置标识,提醒人们不要进入该区域。
三、实施方案1.场地清理:对弃土场进行彻底清理,清除所有垃圾和废弃建筑物,为后续的绿化工作做好准备。
2.土地改造:在平坦区域进行地形改造,增加小山丘、湖泊等景观,打造出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
3.土壤改良:对弃土场土壤进行适度改良,根据植物的需求添加适量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4.植物种植:根据设计方案,在弃土场内进行植物种植。
首先在周边区域进行绿化,形成较为密集的绿化带,然后向内部逐渐延伸,逐步将整个弃土场进行绿化覆盖。
5.灌溉系统建设: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设计和建设灌溉系统,保证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
6.浸渍水处理:对弃土场中的浸渍水进行合理收集和处理。
可以建设集水池或人工湖泊,将浸渍水进行集中处理,通过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净化和处理,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弃土场方法定

目录1、编制依据 02、编制说明 03、工程概况 04、弃土场施工方案 (2)4.1弃土工作流程图 (2)4.2人员、机械配置 (2)4.3弃土场便道 (3)4.4弃土施工 (3)4.5处理地表 (3)4.6合理堆渣 (4)4.7认真碾压 (4)4.8砌筑排水沟 (4)4.9弃土场绿化 (4)5、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5)5.1总体要求 (5)5.2具体措施 (6)6、环境保护措施 (7)7、文明施工、规范化管理 (9)8、相关附件及说明 (9)汕湛高速揭博项目T14标弃土场方案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2、编制说明为了有效的保护地表熟土资源不流失、不浪费;减少水土流失,我部制定本工程弃土场方案,对全线弃土进行统一规划堆放。
3、工程概况3.1弃土概况本段共有路基挖方345万m3,路基填方303万m3,预计弃土方量在42万m3左右(未包括清淤和路床不适合土)。
3.2弃土场位置选定3.2.1弃土场选定的原则水土流失是山区高速公路弃土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情况,为避免弃土场发生坍塌甚至是滑坡、泥石流等病害,对弃土场的设计和选定有如下原则:(1)慎选场地弃土场地选择在路基下方的山谷、荒地,条件许可时远离村庄。
(2)避免软弱面,处理地下水。
坡体层间软弱面是导致坡体失稳的内因,处理好地下水是坡体稳定的关键。
因此要采取处理好地表、科学堆土的综合措施,避免弃土体与地面形成软弱面并使两层面间形成顺畅的地下水排水通道。
3.2.2弃土场的选择本着环保、不占耕地集中堆放且不破坏原有道路的原则,我部选择2处弃土场,分别在义容镇大同村和大新村,其中1#弃土场位于主线桩号K215+700,2#弃土场位于主线桩号K218+800。
1#弃土场入口高程为62.4m,止点高程为76.8m;2#弃土场入口高程为52.8m,止点高程为66m。
弃土场设置原则与方法

弃土场设置原则与方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弃土场位置选择和设计原则弃土弃渣产生的原因:1、经调配平衡后产生的弃方。
2、不能作为填方材料利用的挖方。
3、部分路段路基挖方受地理位置,运距较远和运费较高等因素的限制,就近处理的土方。
弃土弃渣场地的选择应考虑以下要求:(1)避免选择在雨水汇流量大,冲刷严重的地方;(2)不占或少占耕地,选择在荒山或荒地;(3)选择在肚大口小,有利于布设拦渣工程的地型位置。
除以上3点外,还应考虑景观路,生态路建设要求,弃土弃渣场地应尽量布置在高速公路视野范围之外。
弃土场位置选择和设计是土方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弃土场如选择在陡坡上,甚至在滑坡体上,极易产生工程滑坡,或者诱使古滑坡复活。
而由于施工不慎造成的整治工程将得不到业主的认可,费用也将得不到业主的支付,另外,废方随意堆放于挖方坡顶,会给边坡施加不小的超载,并可能造成坡顶积水,在荷载作用和雨水下渗的影响下,很容易造成边坡滑塌失稳。
因此,应慎重选择弃土场位置,并应进行详细的弃土、防护、排水设计。
弃土场应尽量选择在洼地或谷地的底部,以达到自身稳定的状态,避免出现单坡场地。
特殊情况下弃土场可以与高速堤或陡坡路堤结合设置,可达到路堤稳定和弃土场稳定的双重效果。
弃土场设计投地形一般可分为沟头弃土、沟岔弃土、顺沟弃土、填沟弃土、和弃土填坑5种设计类型。
(1)沟头弃土场一般位于主沟的最上游,但临空面坡脚位置较高,远在主沟道水位以上。
由于此处是洪水形成区,故支档防护工程和引排水工程规模较小。
(2)沟岔弃土场具有上游汇水面积不大,坡面来水量较小的特点。
(3)顺沟弃土场顺沟弃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缩窄沟道行洪断面,影响沟道安全泄洪,在采取防护措施时必须同时考虑防洪与水土流失防治的要求。
(4)填沟弃土场。
弃土填沟是利用弃土充填沟道,抬高沟底。
(5)弃土填沟弃土填沟,填河滩洼地及自然凹坑。
弃土场设置要求目前,各标段土方工程施工已陆续开展,如果对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及取、弃土方式不够重视,随意取土和弃土,将可能导致自然边坡滑塌失稳,不仅会对当地社会、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会给工程治理带来困难,甚至导致工程造价的额外增加。
弃土场施工方案

弃土场施工方案1.总体思路1)弃土场填筑施工严格按照<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路基路面)执行。
2)弃渣前先施作弃渣场M7.5浆砌片石护脚、排水沟、盲沟和原沟铺砌,弃玩渣厚平整场地并回填80cm厚的表土,以便复耕或绿化施工。
弃渣前将表层50cm表土剥离统一堆放在安全地带,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进行防护3)为防止水土流失,在弃渣周围设置排水沟,弃渣时应从下往上分层填筑,每50cm一层,采用20吨压路机压实,压实度达到80%以上,在弃土过程中堆放按每10m高预留1.5宽平台,修刷边坡比率1:1.5保证边坡稳定。
在夯实弃土后在弃土堆修筑排水沟,在前口坡面修筑急流槽。
2.测量放线出盲沟纵横向开挖线后,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的方法,沟槽的坡度,断面尺寸、深度,片石摆放以保证流水通畅为原则,盲沟采用土工布作为反滤层。
土工布铺设完成后方可进行弃土填筑。
3.护脚墙施工1)基础开挖前检查。
测量基础平面位置和平面标高,经监理检查批准后方能开挖。
墙址基坑采用人工或挖掘机分段开挖,人工配合整修。
若基坑为软土层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设计时,应及时向监理请示采取变更措施。
若基底有渗透水,采用集水坑法予以清除,尽快在无水状态下砌筑。
2)基坑开挖完成后,经监理验收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基础施工中,墙面和伸缩缝必须拉线立架,保证墙面平整,坡度准确,沉降缝通直无杂物堵塞。
3)砌筑砌体基础第一层砌块时,若基底为土质,可以直接坐浆砌筑,若为岩层,则需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
4)砌筑石块时,应保证砂浆砌筑平缝宽度不应大于30mm,竖缝宽度不大于40mm,且要保证石块稳定,在砂浆凝固前将外露缝勾好,勾缝深度不少于20mm 5)墙背填土要求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质土或砂砾石土回填。
4.片石排水沟施工1)弃土场周围应设置排水沟,其沿弃土场环形砌筑,弃土前先完成排水沟的砌筑,使得弃土施工做到先拦后弃,及时能够排出场内积水,排水沟修筑完成后做好临时挡护措施避免弃土过程中对其造成损害及堵塞。
弃土弃碴场设置标准(已审核)

弃土弃碴场设置标准一、弃土、弃碴场位置选择设置标准弃碴场选址依据设计文件规划或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
一般选择在坡度较缓、易于开发处,避免大面积汇水地带的滞留谷地,保证山体和自身稳定。
选择时应注意不选择当地保护环境与风景区范围内,选择位置不靠近河道、桥梁、涵洞口与暗河口处,不影响附近建筑物、农田、水利、河道和交通。
有特殊要求或特殊地理位置的施工地段,应按设计要求及时配套完成环保工程。
弃碴场现场位置选址标准:①就近选择,减少运输距离和运输工作量;②全面规划和协调,集中弃土和弃碴,以免随处零散弃碴给防护带来的不便问题;③弃土场尽量布设在缓坡、山谷地或荒沟中,减少拦碴工程量,并尽量减少占用农地、耕地,不得挤占河道、公路边缘;④弃碴场应避免设在山洪下泻通道,以免造成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灾害。
同时弃土场不得设置于崩塌、滑坡等危险区的上方;⑤弃碴场应该有足够大的容量,且易于防护,可以将单位弃碴量的防护工作量和防护成本降低。
二、弃土、弃碴场场地平整设置标准进行场地平整时,现场设置专人对弃碴进行统一指挥,合理安排弃碴先后部位。
在进行场地平整前,修建一条由施工部位通往弃碴场的主施工便道。
为保证弃碴坡脚有充足的石料进行浆砌石挡碴墙的砌筑,利用弃碴便道先填筑部分土石碴,弃碴坡脚控制在挡墙范围以内。
弃碴采用自下而上分层填碴的方式,分层厚度3.0m,填筑时从挡碴墙顶起坡,每层填筑完成后,采用推土机摊平,高峰期推土机不足采用装载机配合。
为保证碴场场区排水,弃料填筑时从靠山侧向田园侧放坡,坡比大于1%。
三、弃土、弃碴场档碴墙设置标准弃土、弃石、弃碴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必须修建挡碴墙。
挡碴墙按结构形式分为重力式、悬臂式和扶臂式三种型式。
弃土场环境影响专项方案方案(完整版)

弃土场环境影响专项方案方案(完整版)弃土场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和说明本方案的编制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和指南,大广高速公路(粤境段)S01标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等。
本方案的编制说明是在路线经过山区或丘陵地带,路基填土基本由路堑挖方供给的情况下,选择弃土位置,采取农田保护、弃方筑坝、植树种草、绿化固土等环境保护措施,以保护环境、协调景观。
二、弃土场设置要求1)弃土场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完成防护工程。
2)路基弃土应堆放规则,按设计要求进行整平碾压,使用完毕后,应做好排水设施和场地清理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并做好防护和绿化施工。
3)弃土场的位置与高度应保证路堑边坡、山体和自身的稳定,不得影响附近建筑物、农田、水利、河道、交通和环境等。
必要时应加设挡护和排水措施。
4)弃土堆不得设置在堑顶上方。
5)弃石场表面应覆盖不少于80cm厚的土,以便恢复植被。
6)弃土场的选择应进行详细的地形地貌调查,了解面积、容量、原有排水系统,对环境影响程度评估等,应符合下列要求:A、严禁在岩溶漏斗、暗河口、泥石流沟上游及贴近桥墩、台弃土、弃碴。
B、沿河岸或傍山路堑的弃土,不得弃入河道、挤压桥孔或涵管口、改变水流方向和加剧对河岸的冲刷,必要时应设置挡护设施。
C、严禁向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弃土、弃碴。
D、弃土场地选择在荒山地或山涧沟谷中,少占耕地。
7)将硬质岩路段石方用作防护、排水工程的块石、片石石料,减少废方数量。
三、工程简介及施工工艺本工程的施工工艺包括路基挖方、弃土场设置、弃土场防护工程、弃土场绿化等。
在路基挖方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应经过纵、横向调配后,选择合适的弃土场进行处理。
弃土场设置应符合上述要求,并及时完成防护工程。
弃土场位置选择和设计原则2012.3.16

取弃土场的选择一、取弃土场选择的原则:1.避免选择在雨水汇集量大,冲刷严重的地方。
2.不占或少占耕地,选择在荒山或荒地。
3.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利用弃土造田,增加耕地。
4.选择在肚大口小,有利于布设拦渣工程的地型位置5. 施工场地范围内的低洼地区可作为弃渣场,平整后可作为或扩大为施工场地。
6. 弃渣堆置应不使河床水流产生不良的变化,不妨碍航运,不对永久建筑物与河床过流产生不利影响。
7.弃渣场的使用应做好规划,开挖区与弃渣场应合理调配,以使运费最少。
8.还应考虑景观路,生态路建设的要求,弃土弃渣场地应尽量布置在高速公路视野范围之外。
9.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取土场,尽量减少占用水土保持设施和林草,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10.取土场的排水设计应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紧密与当地生产规划、土地利用以及土地合理利用相结合,以恢复原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恢复原土地利用类型创造条件。
11.取土场的选择对主体工程本身和水土保持方案,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既关系到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又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和后期水土流失治理有很大的影响。
作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其单纯的评价、认同和引用上,还应在认真查阅有关设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调查勘察,从水土保持方面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使主体工程建设与保持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相互促进。
12.拓宽取土场弃渣场选址视野和比选空间,全面综合分析,对于提高选址的合理性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取土场弃渣场后期的实时跟踪管理。
13.取土场首先在取土时应该分层进行,开挖前先将表土剥离,集中堆放,并保存好,用于覆土复耕或植被恢复,在取土完成后,进行边坡整修,最后将原来的表土填回摊平,这样取土坑内就有了土壤层,加上从边坡汇来的雨水,就产生了一种效应,当然取土场也可恢复为农田、渔塘,也可以植树种草,是但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降水等气象情况。
弃土场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1.弃土场设计 (1)1.1施工设计 (1)1.2堆放规划 (1)2.水土流失条件分析 (2)3.措施编制原则 (3)4.防治目标 (3)5.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 (3)6.方案保证措施 (5)1)、质量保证措施 (5)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3)、环境保护措施 (6)1.弃土场设计1.1施工设计本标段内弃渣场所容纳弃渣基本为土石方,为防止现场水土流失,针对现场水土保持要求,依据平面布置图布置4座渣场。
严禁现场随意倾倒弃土、弃渣,保持文明施工。
工程施工完成后,对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工作,确保现场环境不受破坏。
弃渣场严格按相关要求及规程规范要求进行,弃方高度小于20米时,按照不小于1:1.75的坡度进行,每6-8米设置一道台阶,台阶宽度2m,坡脚设浆砌片石挡土墙,高3.5米,基础埋深1.5米,坡面成型后于坡面上覆盖30cm厚种植土,进行种草、植树绿化防护。
弃土场周围及4m宽平台设置排水沟,并接排水沟急流,挡墙采用M7.5砂浆砌MU30片石。
1.2堆放规划根据设计蓝图,风场共设计4座弃土场,根据设计图提供的弃土场位置,和设计图中的挖填工程量,大致规划出四个弃土场的图土方量,可供现场选址和征地作为参考。
1#弃土场堆放W1、W1-1、T5、T6、T7、T8、T9、T10、的余土,约7000立方米;2#弃土场堆放W2、W2-1、W2-2、T1、T2、T3、T4、T11的余土,约25000立方米;3#弃土场堆放E1(支线E1-8以西)、E1-1至E1-7支线、T12、T13、T14、T15、T16、T17、T18、T19、T20的余土,约24000立方米;4#弃土场堆放E1(E1-8以东)E1-8、E1-9、E1-10、T21、T22、T23、T24、T25的余土,约24000立方米;约2500立方米;考虑风场施工进程和作业顺序,实际弃土来源和方量,与规划值有一定的出入,所以各个弃土场需精心选址,留有余量,同时又要保证征地面积不宜过大,节约成本,另外,要保证土石方进出较为便利,方便土石方调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弃土场位置选择和设计原则
弃土弃渣产生的原因:1、经调配平衡后产生的弃方。
2、不能作为填方材料利用的挖方。
3、部分路段路基挖方受地理位置,运距较远和运费较高等因素的限制,就近处理的土方。
弃土弃渣场地的选择应考虑以下要求:(1)避免选择在雨水汇流量大,冲刷严重的地方;(2)不占或少占耕地,选择在荒山或荒地;(3)选择在肚大口小,有利于布设拦渣工程的地型位置。
除以上3点外,还应考虑景观路,生态路建设要求,弃土弃渣场地应尽量布置在高速公路视野范围之外。
弃土场位置选择和设计是土方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弃土场如选择在陡坡上,甚至在滑坡体上,极易产生工程滑坡,或者诱使古滑坡复活。
而由于施工不慎造成的整治工程将得不到业主的认可,费用也将得不到业主的支付,另外,废方随意堆放于挖方坡顶,会给边坡施加不小的超载,并可能造成坡顶积水,在荷载作用和雨水下渗的影响下,很容易造成边坡滑塌失稳。
因此,应慎重选择弃土场位置,并应进行详细的弃土、防护、排水设计。
弃土场应尽量选择在洼地或谷地的底部,以达到自身稳定的状态,避免出现单坡场地。
特殊情况下弃土场可以与高速堤或陡坡路堤结合设置,可达到路堤稳定和弃土场稳定的双重效果。
弃土场设计投地形一般可分为沟头弃土、沟岔弃土、顺沟弃土、填沟弃土、和弃土填坑5种设计类型。
(1)沟头弃土场
一般位于主沟的最上游,但临空面坡脚位置较高,远在主沟道水位以上。
由于此处是洪水形成区,故支档防护工程和引排水工程规模较小。
(2)沟岔弃土场
具有上游汇水面积不大,坡面来水量较小的特点。
(3)顺沟弃土场
顺沟弃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缩窄沟道行洪断面,影响沟道安全泄洪,在采取防护措施时必须同时考虑防洪与水土流失防治的要求。
(4)填沟弃土场。
弃土填沟是利用弃土充填沟道,抬高沟底。
(5)弃土填沟
弃土填沟,填河滩洼地及自然凹坑。
2.3弃土场设置要求
目前,各标段土方工程施工已陆续开展,如果对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及取、弃土方式不够重视,随意取土和弃土,将可能导致自然边坡滑塌失稳,不仅会对当地社会、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会给工程治理带来困难,甚至导致工程造价的额外增加。
为避免由于取土乱掘乱挖、弃土乱堆乱放以及取、弃土场边坡过高、过陡等引发新的地质危害(滑坡、泥石流),消除边坡稳定性及工程隐患,规范施工,对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取(弃)土方式以及坡面防护、排水等作如下要求。
(1)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及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共同配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定,由设计单位就每处取、弃土场进行取、弃土临时设计和提出相关要求。
(2)取、弃土场位置应远离路基范围以外,不致影响路基稳定,不能只片面考虑取、弃土方便,运距短。
(3)弃土场应尽量选择在地址条件相对较好的低洼路段,无水流或水流较小的支沟、山间沟谷。
避免在水源地、水库上游设置弃土场,当必须设置时,应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同意,切实做好弃土场防护、排水设施,以免造成对水体的污染。
(4)取、弃土前应清除表层腐质土、种植土,并堆放在旁边以备坡面绿化和复垦时用。
(5)当弃土场自然地面横坡大于15%时,应在原地面开挖宽为
2~3m、内倾坡度为3%~4%的台阶。
(6)当自然地面横坡较陡,弃土难以堆放时,应设置必要的支挡防护工程。
弃土堆放时应自下而上分层填筑,并摊平碾压,最大层厚不超过1m,横坡至少为6%,并按照GTR所规定的条件进行中等强度压实处理,但顶面层可不进行压实。
(7)当弃土高度大于8m时,应在8m处设边坡平台,平台宽度4m,上级边坡坡率采用1:1.5,下级边坡坡率采用1:2.0,顶面层设置不小于6%的排水坡。
(8)取、弃土场周围应设置完善的截、排水设施,将地表水引排至取、弃土场外。
(9)取、弃土完成后,应对场地进行绿化或复垦,并对场地形状进行修整,尽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10)土方的堆放应按照《专用技术条款》(CCTB)B2.11条之规定执行。
2.4弃土场的综合防治工程和施工方案设计
(1)支挡防护工程
支挡防护工程是为了拦挡弃土弃渣,在弃土场临空面的底部修筑拦挡工程。
支挡工程多采用浆砌石挡土墙,挡土墙体采用重力式结构。
(2)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是为了保证弃土弃渣安全稳定,兴建的排除弃土场周边坡面及区域内洪水危害的工程措施。
排水工程一般修建在弃土场边缘四周,其基础应尽量修筑在自然山坡上,以避免弃土的不均匀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排水工程设计应根据集水面积、产渗流系数以及降雨强度等确定其结构形式、布置方式和过水能力。
设计洪水标准一般按10a一遇24h最大降雨强度,采用有关文献介绍的方法进行计算。
排水工程主要由挡水埂、排水沟、急流槽、墙前边沟和沉砂池等组成。
(3)植被恢复工程
植被恢复工程是指在弃土弃渣堆垫台面上,通过人为措施恢复原来的植物群落,或重建新的植物群落,以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工程。
由于弃土弃渣是经过人为扰动的不成熟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缺乏,持水性能差和物理性质不良,所以施工初期应预留临时场地堆放路基清表土和弃土场原场地的耕植土,用于后期场地覆土,同时优先选用天然生长的乡土植物。
设计时应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前提下发挥弃土场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尽可能考虑还地设计,避免简单绿化造成的空洞和浪费。
弃土场的施工方案设计包括表土保护、土方调运、临时排水、防护工程、场地压实、后期场地平整等内容。
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施工注意事项如表土保护等内容具体说明,提供表土保护的临时用地设计图表;土方调运的具体方案应作个别说明,并在土石方总体调用的设计表格中详细体现,临时排水和防护工程应进行总体方案设计,部分困难位置进行细部设计;场地压实、平整等问题应作详细说明,明确目标要求。
3结语
弃土场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破坏性的线外附属工程,它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多年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已经的到了验证。
同时,由弃土场引起的占用耕地、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问题,对环境、经济以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弃土场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区气候、地形、水文、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同时应详细调查地区由农业发展状况、基本经济作物、树木种类等的种植和生长条件,弃土场的设计将更多地重视地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还地与民,使弃土场能为民所用,并在农林经济的发展模式下不断创造价值,维持自身的生态能力。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