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传统美德

合集下载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议论文(10篇)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议论文(10篇)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议论文(10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谈论文篇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一名学校生,我们更要学习、遵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把中华民族美德时刻记心中。

“懂礼貌,讲文明”是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一点。

在何时何地,文明礼貌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育我要讲文明,懂礼貌,告知我“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那时起,“讲文明,懂礼貌”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也使我养成了“懂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

如今,随着社会各界人士不断的呼吁人们:懂礼貌,讲文明,慢慢地人们不再那么没有礼貌了。

公交车让座的人越来越多了;在大街上没有人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了;公共场所没有人再吸烟、大声喧哗了……这些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也能表达出人们的改变。

所以,我们人人都应当“懂礼貌,讲文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

”“你必需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老实是人生永久最美妙的品行。

”等名言都是写“诚信”在生活中必不行少。

诚信待人,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次,宋庆龄奶奶去幼儿园对小伴侣许下承诺,“六一”儿童节那天和小伴侣们一起过节日。

可是那每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会来了,当她们绝望地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时,宋庆龄奶奶的车奇迹般地消失在校内门口,孩子们惊喜地笑了,老师用兴奋的心情紧紧握住了宋庆龄奶奶的手,宋庆龄奶奶对老师说了一句话:“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

”从宋庆龄奶奶的故事中,我们明白了,诚是恳切,信是守信,诚信是一句承诺,诚信是许诺后的行动,诚信更是一根顽强不屈的脊梁。

“勤俭节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省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家里的收入凹凸,再有多富有,我们都应当勤俭节省,我们要从如今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省习惯。

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对于新一代中国人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爱国爱民、恭敬有礼、谦虚和气、见义勇为、见利思义、知恩思报、清正廉洁、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修己慎独、敬业尽责、勤奋刻苦、节俭爱物、整洁健身、崇求朴实几个部分。

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

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

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

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

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

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之勤俭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之勤俭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之勤俭《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之勤俭一、材料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

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治国的美德,《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左传》引古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周易》提出“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

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

在现代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勤俭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或治国方针,还是要大力提倡的。

1、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感悟】《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

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

《周易》的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感悟】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

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

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感悟】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

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强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

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传世之宝。

解放后,中国人民继承了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在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号召的鼓励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也必须发扬自强美德,去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

作为祖国花朵的我们“自立自强”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我不是一个娇生惯养的人,自从3年级起我就和奶奶住在一起,父母不在身边淡然觉得孤独,但是我并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我是一个坚强的男子汉”这句话时时刻刻应在我心里,那是父亲教会我唯一的道理。

在3-6年级这3年来,我都是和奶奶在一起的,有些人会说“你好爽,没有人管,太羡慕你了”之类的话,的确,可每当成绩不好的时候,没人批评我,久而久之我变学会了自我鞭策比如:如果这次考不好就跑2000米等,惩罚自己的运动,这样每当我在考试前夕,只要想起以前跑步跑得上吐下泻时,便埋头苦练。

上了初中奶奶回了家,我必须得天天回海沧,每当放学我都独自得乘着809路公交车回家,看着声旁的同学都有家长的陪伴,不经感到有些失落,但想想这或许是让我成为男子汉的一种锻炼吧!当然我这样还不算是真正自立自强的男子汉,我认为自强首先要求自主,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观念,与一味依附别人的奴化心理彻底决裂,与依赖别人恩赐的侥幸心理划开界限,把争取个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自己的利益自己争取,不求别人代办,不求别人恩赐。

一个人有了自强自立的精神,就会有勇气克服困难,使自己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烧,就可以迎接生活的挑战!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之下一定能够成为真正自立自强的人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假如你选择了天空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假如你选择了大地就不要渴望道路平坦;假如你选择了海洋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

坚强的人可以借助它攀登懦弱的人则被他越缠越紧。

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美德

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美德

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美德摘要: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名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青年学生;传统美德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中,先辈们创造了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茶叶、丝绸、陶瓷、水稻的故乡。

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曾大大地推动了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我国古人非常注重个人、家庭和为人处世的美德,提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然而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出现,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人们感叹当前社会“道德确失、世风日下。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传统美德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伟大的文化遗产,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在学习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下列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一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立志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民族团结的凝聚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生活长时间的融和所形成的,各民族之间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共同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必胜的保证。

如果国家不统一、民族不团结,国家就要衰败,人民就要受苦受难。

历史上虽有短暂的分裂如五代十国、三国鼎立,但统一是大趋势。

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做出过不懈的努力和杰出的贡献。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历史是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

像南宋“精忠报国”的岳飞,“靖康耻,犹未雪。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8字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8字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8字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一种能鼓舞人奋发的精神.当我知道2008的奥运会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举办时,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欣喜若狂.我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心情,而溶入全中国13亿人的心中.2008北京奥运会正向我们踏步走来.我们在街头巷尾,[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这个口号随处可见,它的流行显现出我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热度,也意味着我们作为东道主应有的风度.文明,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几千年来,人类不断追求也就是这两个字.2008年,我们将迎来五湖四海的宾客,他们有不同的肤色和各种不同语言,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讲文明.来,我们实验小学也开展了[文明花]活动,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下课了,同学们都滔滔不绝的谈论文明礼仪.我们要讲究卫生,不乱仍东西和废纸.我和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积极参加多种活动,碰见老师同学问声好.我们用实际行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让奥林匹克精神,永世不改!看,当我们放学的路上,绿化的叔叔阿姨们不听的劳动,他们植树种花种草.他们的心情是和我一样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绚烂多彩,使奥运的精神更加辉煌.听,我们小区的花园里,爷爷奶奶在学英语呢!开始我一听见愣了.好笑,真好笑.我心想,我学英语都这么费劲,你们还学什么英语呀?奶奶告诉我[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们讲英语,到时候我们在路上碰见外国人,就可以向他们问好.这时,我惭愧的脸红了.我就把自己学的英语知识教给奶奶和她一起讲英语.[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真实应该从每个人做起,从我做起.一分文明好象一滴水,许多文明就像一片海. 一分文明好象一盏灯,照亮一个热情. 一分文明好象星星之火,许多文明可成燎原之势.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相信我注重我们的礼仪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自强不息

周文王
左丘明
屈 原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 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 修列
左宗棠
邓世昌
孙中山
毛主席
“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自强不息今人
做为北川中学永远的校训
温家宝说“相信灾难过后 在废墟上屹立不倒 的北川中学将形成新的校 的国旗昭示着我们 风和面貌,那就是自强不 民族坚定的信心。 息,奋斗不止。”
2018/4/2 0
其二,奋发进取、刚健有为,
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积极付诸行动。孟子 说“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唐人李咸用《送人》诗说:“眼前多少难甘事, 自古男儿当自强”;这些都透射出奋发进取、愈 挫愈奋、刚健有为的精神。
2018/4/2 0
其三,永不言败。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 消灭它却不能打败他!每个人的一生中可以失 败很多次,但是,只要你自己不放弃,还有勇 气,将那些挫折视为对自己的一种磨炼,只要 你还坚持自己的信仰,自强不息!那么你终会 绽放成功的耀眼光芒!
自强不息今人
杨孟衡:凭借自 己的努力被中山大 学外国语学院英语 翻译专业录取。
作为高中生应该怎 么发扬自强不息的 精神?
其一,锲而不舍、知难而进
遇到困难要去克服,要乐观的去面对生活, 要有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 要知难而进,学会磨练自己的意志,对自己 认定的志向要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去奋斗。

2018/4/2 0
中华儿女
理当自强
2018/4/2 0
谢谢大家
班会结束
2018/4/2 0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
自强不息

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核心内涵:仁:有仁爱之心——唐太宗爱民如子义:重情义——荆轲刺秦王礼:懂礼数——孔融让梨智:明智果断——空城计信:诚信言而必果——尾生沉水“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

但归纳起来,在历史典籍里加以明确、历代历朝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个要素。

当然,在传统道德方面还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丰富,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发展。

“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内涵“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

关于“仁”,最早出自《尚书》。

《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

“仁”最早的涵义是“亲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亲,仁也”,又说:“仁,亲也”。

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亲爱”,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

随着历史演变,“仁”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

老子说:“与,善仁”。

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

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生不息的传统美德
何为美德?美德意谓:高尚的品德。

在人格心理学的范畴,美德是指能够给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勇气、自信、助人等等,是人格中真、善、美的结晶。

在社会潜意识里,美德是一种为大众认可、推崇的道德行为。

当一个人心中充满着对世界的爱、对生命的尊重、对世间万物的珍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美德。

当良心、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在一个人的心灵中扎根时,这个人就会形成一种有道德的个性。

当一个人具有美德时,看起来就会更年轻、更有活力,为人更亲切,也显得更加帅气,更加靓丽、更加漂亮。

美德这样美,难怪有人要点赞:“美德有如名香,经火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遵循美德行事,纵使没有增加快乐,也可减少焦虑。

”“勇敢对于保持美德是十分必要的一种气质。

”在我国,“美德”一词源自《荀子·尧问》:“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史记·礼书》中也有载有:“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羣众,岂力也哉!”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可以使个人具备美德。

齐家是指家庭应当具备的美德。

治国是指处事应具备的美德。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淳朴的民族感情和良好的
民族习惯会合成历久弥新的传统中华美德。

传统中华美德是得到全民族认同的行为规范,是民族道德、文化的精粹,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它在民族繁衍生息过程中对民族道德发展具有支配性和导向性作用,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源泉。

显而易见,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譬如,成书于先秦时代的《周易·乾卦》中就积极倡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事应像天一样刚毅坚卓,发愤图强,进德修业,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古往今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一种刚健有为、奋发进取和兼容并包,广收博采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追求,成为民族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因子,融入中华传统美德并渗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之中,成为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和力量源泉。

有的同学会发问:中华传统美德的形式、规范、升华、丰富和发展,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五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

首先,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

其次,中华传统美德
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

再次,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造就优良品格。

第四,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

第五,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应当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国道德文化形成了名目繁多、内容丰富的道德规范。

这些规范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宽大的道德理念。

这些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素。

我国的传统美德正这样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

同兴寺学校
九年级王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