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部分
大英百科全书英文

大英百科全书英文简介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是世界上最早出版的通俗百科全书,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工具书之一。
它是以英国为基地的百科全书,该书首次出版于1768年,至今仍在持续更新和出版。
历史18世纪初大英百科全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的苏格兰。
当时,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先驱们开始了一项伟大的活动,旨在编纂一个全面的知识库,用来教育和普及知识。
这一活动的成果便是大英百科全书的前身。
第一版的问世第一版大英百科全书于1768年至1771年间出版,由苏格兰人名为威廉·斯密斯(William Smellie)担任主编。
该版共有3卷,收录了当时的各个知识领域,如人类学、化学、地理学、历史学等。
不断发展与更新大英百科全书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壮大,并于1820年至1824年间推出了第六版,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更新,增加了大量英国历史和文学方面的内容。
此后,大英百科全书的影响力逐渐扩展到全球,并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百科全书之一。
纸质版向数字化的转变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英百科全书也开始向数字化转型。
1994年,大英百科全书的首个电子版问世,并通过光盘的形式销售。
此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英百科全书也在网上提供了订阅服务,并通过在线平台向全球用户提供全面的知识服务。
内容和特点全面涵盖各个领域大英百科全书的内容极其全面,涵盖了几乎所有领域的知识,包括但不限于科学、技术、艺术、文学、历史、地理等等。
无论是专业学科还是普通人士,都可以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找到所需的信息。
独立的条目和专家贡献大英百科全书的每个条目都是由专家撰写的,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无论是一个名人的传记,一项科学理论还是一个历史事件,大英百科全书都能提供详实的信息和深入的解析。
高品质的插图和图片作为一本工具书,大英百科全书的可视化内容也非常丰富。
书中配有大量高品质的插图和图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知所读内容。
世界电影史

二、好莱坞的“明星制”策略
Hollywood’s strategy of star system
好莱坞的“明星制”策略是 指美国电影公司的老板千方 百计挖掘和培植具有潜质的 电影演员,使其成为观众争 相崇拜的偶像。
明星制部分男演员 亨佛莱·鲍嘉、克拉 克·盖博、加利·格兰 特
亨佛莱·鲍嘉 Humphrey Bogart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 《蓝胡子》 《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 《极征服记》
《月球旅行记》海报
“梅里爱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 一个充满科学奇迹的世界……
是以原始人的那种聪明、细致的天真眼光来 观察一个新世界。”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最佳影片奖提名 最佳编剧奖提名 《凡尔杜先生》(1947年) 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舞台生涯》(1952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
《淘金记》
The Gold Rush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上映:1925年6月26日 地区:美国 时长:68分钟
电影生产一旦被有远见的企业家纳
入他们熟悉的工业化生产和销售轨道 之后,其获取的利润是其他任何制造 业所不能比拟的。
八大电影公司的崛起
The rise of the eight great studios
卡尔·莱姆利1912创建
1914 阿道夫·朱尔科出资建设
1917年建立
卓别林和格里菲斯1919创建
1727 叔尔兹发现感光材料 1752 富兰克林发现 电 1837 留声机 1839 卤化银感光材料 1840 莫斯有线电报机 1876 贝尔发明电话 1880 网纹站照相印刷 1886 发明电子扫描技术 1890 活动照相 1895 电影 1899 无线电
中外电影史第一章 电影的诞生

C,但卢米埃尔影片无可否认地存在着另一种潜能:电 影可以运用于叙事,变为一种讲故事的工具。因此,
电影很快被艺术家们所利用。
早期电影: 娱乐工具、赚钱手段
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放映的12部一分钟的影 片的三个特点
第一,这些影片都是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
按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再 现生活”。
二 卢米埃尔兄弟的现实主义态度
拍摄:从室内走向室外,脱离了“照相 馆模式”,镜头转向广阔开放的自然空 间。
内容: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 的事情和生活,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 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 》、《水浇园丁》、《代表们登陆》、 《警察游行》等等。
1900年,在英格兰南部的一个叫 Brighton布莱顿的海滨城市,电影的新 兴之火被点燃。
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在“露天场景中 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而不是像梅 里爱那样局限于纪录戏剧舞台的表现形 式,于是“布莱顿学派”诞生了。
5,发表声明:要拍摄富有幻想的艺 术场景,或复制舞台演出的场面 。他走上了一条与卢米埃尔截然 不同的创作道路。
三、四种类型
1,魔术片:类似“独幕剧”,用于尝试各种特 技-《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橡皮头 人》(移动摄影)、《魔窟》(迭印法)、《多 头人》(遮盖法)等等。
2,排演的新闻片:1898年的《哈瓦那湾战舰梅 茵号的爆炸》;1899年的《得莱夫斯案件》。 虽不忘尝试各种电影特技,但此处梅里爱对现实 主义的追求,使他开创了电影“再现历史”的先 河。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a9eae50276a20029bc642d39.png)
-
5
马勒的“摄影枪”
-
6
三、放映术
1,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1894年,“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早期电影 显示设备,器件被放置在一个橱柜里,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小窗口观看电 影,每次可放映半分钟。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 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为这门新艺术 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
-
14
梅里爱作品分类:
《魔贵术妇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 《 《 《 《 《橡魔多音乔皮窟头乐治头人狂》·人》》(梅迭》((里印遮多(爱移法盖次的动)法曝魔摄)光术影)》)(变形法)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蓝胡子》《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极征服记》
-
10
2、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照相”
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 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 而不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那样,仅仅 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法国)乔治·萨杜尔
《水浇园丁》
《工厂的大门》
-
《火车进站》
11
第三节 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乔治·梅里爱:戏剧电影之父,罗培 ·乌坦 剧院的经理。他把许多优秀戏剧搬上了银幕,并且 把戏剧艺术的诸般法则系统地用之于电影。他指导 演员们用一种重夸张的动作、手势,不重表情的表 演来扮演无声片里的角色,用他喜欢的自然光线构 图。他把摄影机架在舞台对面的套间里,然后津律 有味、不知疲倦地拍下整部戏剧。
-
9
1、卢米埃尔兄弟与“活动电影机”
卢米埃兄弟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 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 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1958版大英百科全书

1958版大英百科全书摘要:1.1958 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简介2.1958 版大英百科全书的内容特点3.1958 版大英百科全书的价值和影响正文:1958 版大英百科全书,全名为《不列颠百科全书》,是一本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型参考工具书。
该版本于1958 年出版,是该系列中的一个重要版本。
本文将从1958 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简介、内容特点以及价值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958 版大英百科全书共有24 卷,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这一版本在编辑上力求做到详尽、准确和客观,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权威的参考资料。
其内容包括了历史、地理、科学、技术、艺术、文学等多个领域,同时注重对新兴学科和研究领域的介绍,反映了当时世界科学和文化的最新成果。
1958 版大英百科全书的内容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该书邀请了各领域的权威专家撰写条目,确保了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其次,它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书中收录了许多关于当时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
再次,它注重跨学科整合。
书中的条目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方便读者进行深入研究。
1958 版大英百科全书的价值和影响深远。
它为全球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成为了世界各地图书馆、学校和研究机构的重要藏书。
同时,它也影响了后续版本的编撰,为整个百科全书系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1958 版大英百科全书的出版还推动了国际间文化交流,增进了世界各地人民对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总之,1958 版大英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的参考工具书。
世界电影史ppt

第一节 鲍特及影片《火车大劫案》
埃温特 • 鲍特代表作品:
《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1902年) 《火车大劫案》(1903年)
《火车大劫案》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片长:12分钟 年份:1903年
《火车大劫案》的艺术特征:
对不同的场景采用基本的镜头切分; 把电影的逼真再现和假定性拍摄结合; 使用外景,突破戏剧舞台的简单束缚,再现美国西
第二节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照相”
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 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而不是像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法国)乔治·萨杜尔
卢米埃尔的作品题材和内容:
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工厂大门》、《照相师》、 《木匠》、《铁匠》、 《烧草的妇女们》、 《水浇园丁》、 《拆墙》、 《消防员》(四部)
1893-1979
葛丽泰·嘉宝
Greta Garbo 1905-1990年
葛丽娅·嘉逊 Greer Garson
1908-1955
明星制部分女演员 费雯·丽、英格丽·褒 曼、奥黛丽·赫本
费雯丽 Vivien Leigh (1913 —1967)
英格丽·褒曼 Ingrid Bergman (1915 — 1982)
梅里爱作品分类:
魔术片
《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 《橡皮头人》(移动摄影) 《魔窟》(迭印法) 《多头人》(遮盖法) 《音乐狂》(多次曝光) 《乔治·梅里爱的魔术》(变形法)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 《蓝胡子》 《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大人看的百科全书

大人看的百科全书
以下是一些大人会感兴趣的百科全书推荐:
1. 《百科全书大全》(Encyclopedia Britannica):这是最著名的
英语百科全书之一,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科学、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
2. 《大英百科全书》(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由美
国大学教育协会出版,该百科全书集结了西方文化中的重要作品和思想家的著作。
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出版集团出版的权威性百科全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等。
4. 《自然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Natural Sciences):涵盖
了生物学、地质学、生态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内容,适合对科学感兴趣的读者。
5. 《百科全书之光》(The Encyclopedia of Light):这本百科全
书探索了光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的知识,涵盖了从光的物理性质到光与人类行为的关系等内容。
6. 《电影百科全书》(The Film Encyclopedia):涵盖了电影史、电影制作、导演、演员等电影相关的内容,适合对电影艺术感兴趣的读者。
7. 《经济百科全书》(Th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该百科全书收录了经济学的重要概念、理论和经济思想家的传记,适合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
请注意,以上推荐仅是一些例子,实际上有很多其他领域的百科全书可供选择。
具体选择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进行调整。
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部分

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部分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长。
第一批电影机械的演变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在它们发明后的最初年代里,对于这些机器的使用的发现也是经过漫长的实验才来到的。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电影机器的可能性,接着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爆炸性的创作活动。
早期的电影制作者所面临的实质性问题就是要把电影从时间和空间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这时电影艺术家发现他的影片可以在时间上向前或向后跳跃。
它不仅可以反映时间实际的消逝,而且还可以反映主观的时间。
可以随心所欲地跳到世界的任何地方(包括进入他的人物的思想之中),既可以模拟一种经验的表面,也可以模拟对它的感觉,可以使用一个事件的节奏来进行描绘,也可以所事件戏剧化,这样,视觉电影美学的实质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同步声的出现第二次以时间和空间的统治威胁着电影--因为话语可以限制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一个场面持续的时间,甚至具体到象早期的假设一样,也就是说,电影摄影机就象一个坐在剧院中的观众。
正如他们十五年前所做的那样,三十年代初的电影艺术家学会了掌握这个新的机器,然后学会上它来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与他们为难。
电影艺术家把对话和画面结合起来,就象它的默片时代的先辈们那样把构图和剪辑、时间和空间、织体和结构结合成一个整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几年,大部分电影艺术家已经为对话找到了有效的和有感染力的视觉伴奏。
对声音的依靠使得电影世界不如默片时代那样灵活,而是更接近于自然世界中的时间和空间。
正如话语本身一样,电影世界较无声电影晚期更有逻辑,更直接,更为平铺直叙。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影艺术家努力在破坏这种逻辑。
宽银幕的出现和几乎全部使用彩色片的事实,不连贯的剪辑的重新出现以及主观性的摄影,还有除了对话以外对音乐声音、无声的依靠,这一切创造了象默片时代最丰收的年代里一样灵活的电影。
一九六零年以后拍摄的影片的视觉技巧在许多方面更接近于无声电影的方法,而不象中间的三十年中的那些技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部分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长。
第一批电影机械的演变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在它们发明后的最初年代里,对于这些机器的使用的发现也是经过漫长的实验才来到的。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电影机器的可能性,接着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爆炸性的创作活动。
早期的电影制作者所面临的实质性问题就是要把电影从时间和空间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这时电影艺术家发现他的影片可以在时间上向前或向后跳跃。
它不仅可以反映时间实际的消逝,而且还可以反映主观的时间。
可以随心所欲地跳到世界的任何地方(包括进入他的人物的思想之中),既可以模拟一种经验的表面,也可以模拟对它的感觉,可以使用一个事件的节奏来进行描绘,也可以所事件戏剧化,这样,视觉电影美学的实质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同步声的出现第二次以时间和空间的统治威胁着电影--因为话语可以限制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一个场面持续的时间,甚至具体到象早期的假设一样,也就是说,电影摄影机就象一个坐在剧院中的观众。
正如他们十五年前所做的那样,三十年代初的电影艺术家学会了掌握这个新的机器,然后学会上它来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与他们为难。
电影艺术家把对话和画面结合起来,就象它的默片时代的先辈们那样把构图和剪辑、时间和空间、织体和结构结合成一个整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几年,大部分电影艺术家已经为对话找到了有效的和有感染力的视觉伴奏。
对声音的依靠使得电影世界不如默片时代那样灵活,而是更接近于自然世界中的时间和空间。
正如话语本身一样,电影世界较无声电影晚期更有逻辑,更直接,更为平铺直叙。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影艺术家努力在破坏这种逻辑。
宽银幕的出现和几乎全部使用彩色片的事实,不连贯的剪辑的重新出现以及主观性的摄影,还有除了对话以外对音乐声音、无声的依靠,这一切创造了象默片时代最丰收的年代里一样灵活的电影。
一九六零年以后拍摄的影片的视觉技巧在许多方面更接近于无声电影的方法,而不象中间的三十年中的那些技法。
这些事实可能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最近无声电影又再次复苏,它们重新在剧院和电视中获得生命。
观众的要求以及生意人对这些要求的理解,对电影发展史的决定性影响并不亚于这门艺术的美学原则的发现。
例如,虽然电影制片人和电影评论家相信(或者希望),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可以共存,然而追求新奇的观众却拒绝买票去看无声影片。
商业性不可避免地决定了电影艺术的方向;一旦总的方向确定以后,电影艺术家才着手发现和发展一切艺术可能性。
因此在电影史中,商业的现实、美学原则、工艺学的创新以及观众的趣味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本文是追溯电影的历史发展。
1、起源:一八一五年至一八九五爱迪生及其实验室卢米埃尔兄弟2、电影小片子合“一本的电影”:一八九六至一九零七欧洲法国英国3、无声故事片:一九零八至一九二八美国D•W•格里菲斯的时代早期的喜剧美国电影企业的成熟二十年代的喜剧早期的记录片欧洲德国苏联法国斯堪地纳维亚4、有声时代一九二八至一九四五实验和“最初的对白片”法国美国英国一九四五至一九六五美国意大利法国瑞典不列颠东欧印度5、最近的倾向一、起源:一八一五至一八九五电影是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诞生的,它是由那个已经具有机械概念的世纪的三个独立的机械方面溶合而成的:滞留视象的玩具、照相术以及机械化的大众娱乐。
滞留视象的玩具是利用这样的生理现象,就是大脑可以把眼睛的形象保留时间比眼睛实际记录的时间稍长一些。
这种滞留性就使得一系列独立的画面可以相互混合起来,看起来象一个流畅而连续的动作。
这种对电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光学幻觉(一部影片只不过是一系列呆照画面的综合)是来自十九世纪的许多玩具的基础。
它们都具有美丽奇妙的名字,如诡盘、走马盘、轮舞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这些玩具仅仅是一种上面画着人形的循环旋转机器,每个人形的动作都稍有变化。
这种圆盘可以是一块平板、一个鼓轮,或者甚至是一个复杂的带有不同平面和镜面的机器。
但是这些机器的原理是一样的--就是把无生命的东西变活了,把明显是呆滞的东西通过旋转轮盘或鼓轮而变成了动作。
但是如果没有对自然世界的照相,就不可能有对自然世界的电影。
摄影机可以追溯到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的照相暗室的设计图,这个小盒子可以把世界的倒转影像捕捉在透镜对面的盒壁上(原来的透镜仅仅是一个小孔)。
早在十九世纪,科学家就开始寻找各种手段来代替那个盒壁,他们用感光照相板把透镜对面的影像清楚而永久地保留下来。
这些实验于一八三九年在法国经路易斯-杰克-曼德.达居莱和约瑟夫-尼赛尔.尼佩克的共同努力而达到了高潮。
达居莱的第一批照相要求曝光的时间是十五分钟;而电影所要求的至少一秒钟十六次曝光。
因此直到摄影器材和感光材料变得更快、更敏感的时候才能够产生电影。
到一八七0年,照相机已经有了快门,并且使用了速度为千分之一秒的快门。
第一个把照相术用于活动摄影的人是爱德华.穆布里奇,他是一个英国冒险家,于一八四九年的淘金狂之后的年代里移民到加利福尼亚。
一八七二年,加利福尼亚的州长,里兰德.斯坦福,一名养马人和赛马狂,和他的一名竞争者打赌说,马在奔腾的某一瞬间是四蹄全都离地的。
一八七七年穆布里奇的发现为斯坦福赢得了两万五千美元的赌注。
穆布里奇沿着跑道摆了十二台照相机,他拉了许多绳子附在每台照相机的快门上。
当那匹马沿着跑道奔驰而过的时候,马蹄每踢断一根绳子就拉动一个快门,这样就把马的运动的一个个阶段曝了光。
穆布里奇认识到,把这些照片摆在一个旋转的轮子上并且用幻灯加以投影,就可以重新组合成原来的运动。
在这以后的二十年,穆布里奇继续拍摄和投影“这些运动中的画片”,但是它们还不是真正的电影。
因为这些照片是由十二台或二十台,或者最终是用四十台照相机,而不是用一台照相机拍下来的。
一位名叫E-G•马莱的法国人于一八八二年第一次用一台摄影机拍成了电影。
在穆布里奇的工作启发下,马莱创造了摄影枪,他通过扣动扳机可以在一秒钟内曝光十二个画面。
这些画面纪录在摄影枪的暗室内单独一块玻璃板上,而这块玻璃板在拍摄的那一秒钟内旋转十二次。
但是这种早期的和马莱以后改进了的摄影机依然只能拍几秒钟的动作。
电影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照相材料不是单独一块感光照相板。
爱迪生和他的实验室这种照相材料--赛璐璐胶卷--是由乔治•伊斯曼在美国发明的,然而另一个美国人,汤姆斯•A•爱迪生,却往往享受发明电影的声誉,因为爱迪生使用伊斯曼的赛璐璐胶片来拍摄活动画面照相。
然而爱迪生的发明权是不明不白的。
首先,爱迪生并没有发明任何机器,虽然他把别人的发明摆在自己的名下。
早在一八八八年所发明的这个名叫“电影视镜”的爱迪生电影摄影机是威廉•肯尼迪•劳莱•狄克逊的作品,他由英国移民到美国,并且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工作。
而爱迪生的放映机,维太放映机是汤姆斯•埃尔麦特的发明,他是一个独立的美国发明家,就象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许许多多美国人一样,曾经搞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照相机。
其次,虽然爱迪生实验室毫无疑问地制作了第一台电影摄影机,但爱迪生却反对把电影投影在银幕上。
结果,英国(威廉•福力斯-格林)、法国(路易斯-爱姆•阿古斯特•勒•普林斯、俄国(麦克斯和埃米尔•斯克拉坦莫夫斯基)全都声称发明了电影。
因为这些国家的发明家在爱迪生以前申请了电影放映机的专利权,或者是实际公开放映过影片。
爱迪生对活动摄影并不关心。
在他发明了留声机之后,爱迪生仅仅想再搞一架能够用画面来补充音乐的机器。
但是狄克逊无疑是美国电影早期最重要的先驱者;他认识到了电影的威力。
正是狄克逊使用了乔治•伊斯曼的新赛璐璐胶片,而不是用刻在腊筒上的小画面(这种方法和用于留声机的方法相似)。
在一八八九年,狄克逊在美国用赛璐璐胶片拍摄了第一部影片《福莱德•奥托打喷嚏》(爱迪生工厂的一个工人站在摄影机前打喷嚏的中特写镜头)。
狄克逊还发明了电影视镜,一个供单人观看的小型看片机;用它来展出《福莱德•奥托打喷嚏》以及其他拍成影片的节目。
爱迪生感到电影只有让每个好奇的顾客单独通过看片机来看电影,才能挣钱--并且每次都交一个镍币。
后来也是狄克逊帮助完善了美国制造的第一台电影放映机。
爱迪生于一八九一年把的电影视镜和气“吉奈托格拉夫”申请专利。
但是的每一部影片使它们直到一八九四年才产生了真正的影响。
“吉奈托格拉夫”是一秒钟四十八个画幅爱迪生相信这个速度能造成运动的最真实的印象)。
摄影机的机体只能容纳五十英尺的胶片,装在一系列滚动环和轴上;因此它公包括几秒钟没有经过剪辑的动作。
为了处长这个场面,他们就把影片头尾相接,连续不断地放映,正如那些滞留视象玩具一样,在这个电影机器中最重要和最持久的部件就是那些小齿孔,每个画幅有四对齿孔,狄克逊把齿孔加在赛璐璐胶片的两侧,从而使影片在“吉奈托格拉夫”和电影视镜中都能运转。
在爱迪生的小型影片之中(一八九三至一八九六有一些是表现舞蹈的姑娘,(例如《安娜蓓拉》和谐《卡尔曼茜塔》,体操式的打斗(例如《在一家中国洗衣店中的趣事》,在这部影片里,一个警察在一堂绘景中一个敏捷的;中国人)。
历史的大场面(例如《玛丽•斯图亚特之死》,在这部影片里,玛丽的脑袋象垒球一跳到地上游,还有对百老汇的再创作(例如梅•欧文-约翰•赖斯的接吻》,这是第一个银幕上拥抱的特写,可以说,这部影片促成了第一批反对电影的道德反应浪潮)。
爱迪生的影片是在室内布景中拍摄的,他使用一架固定的摄影机来代替剧院中的观众。
爱迪生的电影制片厂设计得象一所剧院--摄影机是静止的观众,演员在一个专门搭建的高台上进行表演。
爱迪生反对电影投影的决定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这最终使他付出了自己的声誉、几百万美元,以及将近十年的无效官司。
爱迪生在估价电影的商业可能性之后,本应理解,十九世纪的观众是喜欢那种把运动、形状和光结合起来的机械演出的。
幻灯演出有其变种(大幻灯会、走马投影、活动画景有以及透视画馆),在出现任何一部电影之前就已经非常受欢迎了。
亚力山大•布莱克,一名号称照相“魔王”的美国小说家兼大学讲师所写的影戏剧于一八九四年曾在剧院中演出,他把一个闹剧式的情节、演员以及投影的幻灯片结合起来。
这类娱乐就是故事电影的前身。
为付款的观众放映电影是整个十九世纪的发展所促成的不可避免的高潮。
卢米埃尔兄弟由于爱迪生拒绝把他在美国的电影视镜和吉奈托格拉夫的专利权扩展到欧洲,因此从一八九五到一九年最重要的电影发明出自欧洲。
欧洲人仿造并改进了爱迪生早期的电影机。
在这些早期的欧洲发明家之中最重要的是法国的奥古斯特和路易斯•卢米埃尔兄弟,他们把制作照相机和照相底版的家庭扩展为制作电影设备的生意。
卢米埃尔兄弟从三个方面改进了爱迪生的机器。
他们发明了一个轻便的手摇摄影机,这台摄影机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拍摄(爱迪生坚持用电力来驱动他那庞大的吉奈托格拉夫摄影机)。
其次,卢米埃尔兄弟把摄影机的速度放慢到每秒十六个画格,这不仅可以用较少的胶片,而且也使放映机运行得更流畅和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