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生态监测样表
二次调查湿地情况(2010年至今)

表1-1 2012年流域分区年降水量
表2-1 安徽湿地概况表(面积单位:公顷)
表2-3 安徽各流域所涉市县(市、区)分布表
表5-6 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表(2000年)
表5-7 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表(2010年)
本次湿地资源调查湿地斑块13156个。
其中一般调查湿地斑块数12059
个,面积55.62万公顷;重点调查湿地为37个,斑块数1097个,面积48.56万公顷。
表6-2 安徽省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表
单位:公顷
2.3湿地公园
截至2013年底,安徽已建湿地公园试点单位15处,总面积53106.7公顷,占省天然湿地总面积的7.4%。
其中,国家级12处,面积51201.1公顷;省级2处,面积746.2公顷;市1处,面积889.4公顷。
表6-3 安徽省湿地公园基本情况一览表
单位:公顷
附录一安徽省各湿地区湿地概况表(单位:公顷)
附录二安徽省各市县(市、区)湿地资源概况表
单位:公顷、个
安庆市
枞阳县
13
14
15
16
17。
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最新全文.doc

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最新全文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水生植物。
下文是关于安徽省为保护湿地而出台的关于最新湿地保护条例。
20xx年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湿地,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湿地保护、利用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的地带和水域,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湿地保护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统一规划、科学恢复、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加大湿地保护投入,将湿地保护行政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湿地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湿地保护的重大问题,落实湿地保护的目标和任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等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渔业)、水利、住房城乡建设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发展改革、规划、财政、国土资源、环保、交通运输、科技、卫生、旅游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湿地保护管理的有关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发现违反本条例行为的,有权予以制止,并向湿地保护管理部门报告。
第六条每年的11月6日为安徽湿地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湿地知识,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支持湿地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和推广,提高湿地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生态环境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皖环办秘[2021]95号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生态环境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皖环办秘[2021]95号](https://img.taocdn.com/s3/m/119f065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1.png)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生态环境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生态环境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安徽省生态环境专家库管理办法(修订)》经2021年第11次厅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环境保护专家库管理办法(暂行)》废止。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1年6月17日安徽省生态环境专家库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建立规范统一的安徽省生态环境专家库,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专家库,是指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审批、决策提供咨询评审技术服务的专家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条专家库由省生态环境厅科技外事与财务处负责管理,厅机关相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按职责配合,省环境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第四条专家库专家(以下简称“专家”)主要由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
第五条入选专家库的专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提供咨询评审技术服务,提出评价意见;(二)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两院院士除外),且在时间和精力上能够保证完成相关咨询评审技术服务工作;(三)技术专家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取得国家认可的环保相关资质,熟悉所属领域或行业的有关政策规定、评价标准和技术最新发展状况,具有5年以上相关行业从业经验;(四)财务专家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五)咨询评审技术服务、法律、纪律方面无不良记录。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印发《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印发《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林业局•【公布日期】2021.03.03•【字号】林法〔2021〕24号•【施行日期】2021.03.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印发《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林业局:为进一步促进我省湿地自然公园健康发展,规范湿地自然公园建设和管理,根据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林业局2021年3月3日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湿地自然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我省湿地自然公园健康发展,根据《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及有关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省行政区域内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的设立、建设和管理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级湿地自然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特定区域。
湿地自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湿地自然公园保护和建设属社会公益事业。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湿地自然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
第三条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报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新建省级湿地自然公园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其他自然公园、风景名胜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不得重叠或者交叉。
第六条申请设立省级湿地自然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规划面积不低于60公顷,湿地率不低于30%,能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周围风貌;(三)规划区域内的土地权属清楚,无争议,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
淮河流域(安徽段)湿地水禽资源的研究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淮河流域(安徽段)湿地水禽资源的研究姓名:郑文学号: 2002334124班级:生物科学 021指导教师:王松答辩日期: 2006年6月目录摘要 (2)文献综述 (3)引言 (9)论文正文 (10)致谢 (20)参考文献 (21)英文摘要 (23)附录 (24)淮河流域(安徽段)湿地水禽资源的研究郑文指导教师:王松(生命科学学院,02生物科学1班)摘要: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底,采用访问调查结合现场观测的方法对安徽省境内淮河干流上较为重要的湿地中生活的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安徽段共有湿地水鸟152种,隶属于15目41科。
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鸟类有白鹳、黑鹳、白头鹤、白鹤和大鸨5种;国家二级的有20种,分别为:斑嘴鹈鹕、黄嘴白鹭、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鸢、普通鵟、白尾鹞、白腹鹞、鹊鹞、红隼、游隼、灰鹤、白枕鹤、小鸦鹃、红角鸮、长耳鸮和短耳鸮。
按区系分,古北界种类占优势,共90种,广布种37种,东洋界种类25 种;按季节分,冬候鸟为主体,有65种,夏候鸟36种,留鸟31种,旅鸟20种。
按生活型分,涉禽占优势,有47种,游禽30种。
此次调查还发现黄脚三趾鹑、白翅浮鸥、长耳鸮、短耳鸮、云雀等5个淮河流域湿地水禽的新记录。
关键词:湿地;水鸟;种群调查;生物多样性;淮河流域;安徽省文献综述安徽省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引言湿地是指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和土壤过湿的地区,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物种构成独特的生态系统[1]。
湿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 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栖息地. 湿地还具有多种生态功能, 在阻止和延缓洪水、蓄水抗旱、控制水土流失和降解环境污染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湿地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许多湿地能够持续地收获一系列物产。
因此,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保证湿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协调环境和发展的重要内容[2]。
湿地调查表格及说明

表1 重点调查湿地自然环境调查表表2 重点调查湿地水环境要素调查表表3 重点调查湿地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调查调查日期:年月调查人:注:1、生态功能、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科研价值填写好、中、差。
2、人为破坏情况、工业污染情况填写轻微、中等、严重。
表4 重点调查湿地保护和管理状况调查表调查日期:年月调查人:√注:1、土地所有权:国有、集体。
2、湿地保护措施:保护区、湿地公园、未保护。
3、保护区保护级别:国家、省、市、县。
4、湿地公园级别:国家、国家城市、地方。
5、主管部门:分林业、海洋、农业、环保等。
表5 重点调查湿地功能和利用现状调查表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注:1.空白栏目中可填入表中未列入的种类。
2.“其它”栏填入未列出的其它湿地功能及相应描述。
3.各数据均以年为单位统计。
表6 重点调查湿地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状况调查表注:1、人口密度合计值为湿地范围内总人口与总面积的比值;2、主要产业填位于前三位的主导产业。
表7 重点调查湿地受威胁现状调查表表8 重点调查湿地无脊椎动物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注:1、贝、虾、蟹类等分类填写。
2、保护等级:分国家Ⅰ级、国家Ⅱ级、省级。
3、数量状况:用“++++”、“+++”、“++”和“+”表示。
一、表1:重点调查湿地自然环境调查表1、沼泽湿地填写泥炭平均厚度,划分为3类:薄层:<50cm;厚层:50-200cm;超厚层:>200cm。
二、表2:重点调查湿地水环境要素调查表1、水位(m):地表水位包括年丰水位(每年6、7、8月份)、年平水位(每年(4、5月份和9、10月份)和年枯水位(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份),采用自记水位计或标尺测量,或从水文站和生态站获取。
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2、水深(湖泊、库塘,m):包括最大水深和平均水深,从水利等部门获取有关资料。
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3、蓄水量(湖泊、沼泽和库塘,万m3):从水利等部门获取有关资料。
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批准《环巢湖湿地公园群总体规划》插图的函-皖自然资测函〔2019〕11号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批准《环巢湖湿地公园群总体规划》插图的函
正文:
----------------------------------------------------------------------------------------------------------------------------------------------------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批准《环巢湖湿地公园群总体规划》插图的函
皖自然资测函〔2019〕11号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你院报审的《环巢湖湿地公园群总体规
划》插图(巢湖流域水系图、巢湖演变略图、环巢湖地区生态敏感度综合评价图、环巢湖地区生态网络分析图、环巢湖湿地总体规划图、规划结构图、科普教育基地分布图、湿地恢复规划图、水质监测点规划图、交通规划图),编制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规格:16开单面,图幅数量:2份,用途:公开出版,样式:纸质。
经地图技术审查,地图内容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审查合格,批准审图号为:皖S(2019)4号。
2019年4月9日
——结束——。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财预 〔2017〕 1188号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各市、县(区)财政局:为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根据财政部《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财预〔2017〕126号),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现予印发。
安徽省财政厅2017年8月25日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第一条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功能重要地区所在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中央财政设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为规范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根据财政部《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财预〔2017〕12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转移支付支持范围包括: 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级禁止开发区域。
2.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淮河中游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皖江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
3.《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
4.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范围内的地区。
第三条转移支付资金按以下原则进行分配: 1.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选取客观因素进行公式化分配,转移支付测算办法和分配结果公开透明。
2.重点突出,分类处理。
逐步加大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综合考虑生态类型、财力水平、贫困状况等因素,对转移支付对象实施分类补助,体现差异、突出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植物及其群落监测样表标准中湿地高等植物及其群落监测样方记录参见表C.1。
标准中湿地高等植物群落监测样线法物种记录参见表C.2。
标准中湿地高等植物群落监测样方法物种记录参见表C.3。
标准中湿地高等群落监测实测法物种记录表见表C.4。
表C.1 植物群落监测样方记录表编号:市: 县(市、区): 乡(镇): 湿地名称: 监测日期: 年 月 日 样地编号: 样方编号: 样方面积: m2样方中心坐标: ° ′ ″E ° ′ ″N 海拔: m 监测人员: 第 页,共 页地点: 湿地类型:坡向 a: 坡度 b: 坡位 c: 积水状况 d: 积水深度:泥炭层厚度: 苔藓层盖度:苔藓层高度:群落名称: 群落高度:群落总盖度:优势种:外貌特点:地形地貌 e:水源补给状况 f:干扰方式 g:干扰程度 h:其他生态特征(描述重要物种、生态过程、生境特点):注:a 坡向:1-无坡向,2-全坡向,3-北,4-南,5-西,6-东,7-东北,8-西北,9-西南,10-东南;b 坡度:1-平坡(0-5°),2-缓坡(6-15°),3-斜坡(16-25°),4-陡坡(26-35°),5-急坡(36-45°),6-险坡(≥46°);c 坡位:1-脊,2-上部,3-中部,4-下部,5-谷地,6-平地;d 积水状况:1-无,2-浅积水(≤20 cm),3-积水中等(20~50 cm),4-深积水(≥50 cm);e 地形地貌:1-山地,2-丘陵,3-岗地,4-平原,5-水域;A-浅滩(砾石浅滩、砂质浅滩、壤质浅滩),B-开敞水面(湖泊、水库、沉陷区、河流、行泄洪区、池塘),C-生境岛(沙洲、岛屿),D-深水区,E-岸带(弯形岸带、直形岸带),F-急流水区、G-滞水区);f 水源补给状况:1-地表径流,2-大气降水,3-地下水,4-人工补给,5-综合补给;g 干扰方式:1-渔业养殖,2-家禽养殖,3-放牧,4-光伏发电,5-风电,6-围垦种植,7-开采,8-基本建设,9-捕猎,10-旅游,11-水烧,12-污染,13-其他;h 干扰程度:1-高,2-中,3-低,4-无。
表C.2 植物群落监测(样线法)物种记录表编号:市: 县(市、区): 乡(镇): 湿地名称: 样地编号: 样线编号: 样线长度: m 中心坐标:E ° ′ ″ N ° ′ ″起点坐标:E ° ′ ″ N ° ′ ″终点坐标:E ° ′ ″ N ° ′ ″监测日期: 年 月 日 监测人员: 第 页,共 页序号 中文名 学名 多度平均高度(cm)物候期 生活力 备注表C.3 植物群落监测(样方法/样带法)物种记录表编号:市: 县(市、区): 乡(镇): 湿地名称: 监测日期: 年 月 日 样地编号: 样带/方编号: 样地/样方面积: m2监测人员: 第 页,共 页编号 植物名称 株数 平均高cm盖度%生活型a生活力b备注(外来入侵等)注:a 生活型:1-挺水,2-漂浮,3-沉水,4-湿生;b 生活力:1-强,2-较强,3-一般,4-弱。
表C.4 植物群落监测实测法物种记录表编号:市: 县(市、区): 乡(镇): 湿地名称: 监测日期: 年 月 日 样地编号: 样带/方编号: 样地/样方面积: m2监测人员: 第 页,共 页编号 植物名称 株数 平均高cm盖度%生活型a生活力b分布范围备注(外来入侵等)注:a 生活型:1-挺水,2-漂浮,3-沉水,4-湿生;b 生活力:1-强,2-较强,3-一般,4-弱。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兽类监测样表标准中兽类监测样线记录参见表D.1。
标准中兽类监测铗夜法/笼捕法记录参见表D.2。
表D.1 兽类监测样线记录表编号:市: 县(市、区): 乡(镇): 地点名: 湿地名称: 监测分区编号: 样地编号: 样线编号:中心点坐标:E ° ′ ″ N ° ′ ″起点坐标:E ° ′ ″ N ° ′ ″止点坐标:E ° ′ ″ N ° ′ ″ 海拔: m开始计数时间:__时 __ 分 结束计数时间:__时 __ 分 天气状况:___覆盖范围 m2栖息地类型(湿地类型):___,受干扰类型 强度 ,受威胁因素 强度监测人员: 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共 页动物名称 地理坐标 海拔m实体数量(只)痕迹类型生境描述备注成体亚成体幼体足迹粪便食痕擦痕抓痕毛发洞穴其他表D.2 兽类监测铗夜法/笼捕法记录表编号:市: 县(市、区): 乡(镇): 地点名: 湿地名称: 监测分区编号: 样地编号: 样线编号:中心点坐标:E ° ′ ″ N ° ′ ″起点坐标:E ° ′ ″ N ° ′ ″止点坐标:E ° ′ ″ N ° ′ ″ 海拔: m开始计数时间:__时 __ 分 结束计数时间:__时 __ 分 天气状况:___覆盖范围 m2栖息地类型(湿地类型):___,受干扰类型___强度 ,受威胁因素 强度监测人员: 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共 页动物种名数量(只)生境描述 备注 性别成体亚成体幼体雌 雄 不清附 录 E(资料性附录)鸟类监测样表标准中鸟类监测分区(样地)信息记录参见表E.1。
标准中鸟类监测观测点记录参见表E.2。
标准中鸟类监测样线记录参见表E.3。
表E.1 鸟类监测分区(样地)信息记录表编号:监测分区名称监测分区代码监测分区包含的样地监测单位监测者监测日期监测分区类型 湖泊湿地( ) 河流湿地( ) 沼泽湿地( ) 人工湿地( )地理位置和中心经纬度 市 县(市、区) 乡(镇) 村 经度:E ° ′ ″ N ° ′ ″纬度:E ° ′ ″ N ° ′ ″监测样地建立时间 样地面积和形状气候条件水文状况水位透明度水质滩涂积水面积底质状况土壤类型紧实度 食物丰富度植被状况植被类型群落类型群落层次结构及各层优势物种演替阶段植被覆盖及季节相动物活动状况人为干扰活动类型和强度表E.2 鸟类监测观测点记录表编号:市: 县(市、区): 乡(镇): 地点名: 湿地名称: 监测分区编号: 观测点编号: 观测点坐标: ° ′ ″E ° ′ ″N开始计数时间:__时__分 结束计数时间:__时__分 天气状况:_覆盖范围 m2海拔: m栖息地类型(湿地类型):_ __,受干扰类型 ___强度___,受威胁因素 __ 强度 ___监测人员: 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共 页中文名发现数量(只)备注(集群状况、觅食活动、生境状况) 成体 亚成体 幼体 成幼不明注:未识别出的鹤类: 只,原因 ;未识别出的雁鸭类: 只,原因 ;未识别出的鸻鹬类: 只,原因 ;未识别的其他鸟类: 只,原因 。
表E.3 鸟类监测样线记录表编号:市: 县(市、区): 乡(镇): 地点名: 湿地名称: 监测分区编号: 样地编号: 样线编号: 中心点坐标:E ° ′ ″ N ° ′ ″起点坐标:E ° ′ ″ N ° ′ ″止点坐标:E ° ′ ″ N ° ′ ″海拔: m开始计数时间:__时 __ 分 结束计数时间:__时 __ 分 天气状况:___覆盖范围 m2栖息地类型(湿地类型):___,受干扰类型___强度_ __,受威胁因素_ _强度__ _监测人员: 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共 页中文名成体 亚成体 幼体 成幼不明备注(集群、觅食、繁殖活动和生境状况等) 数量(只)次数(次)数量(只)次数(次)数量(只)次数(次)数量(只)次数(次)注:未识别出的鹤类: 只,原因 ;未识别出的雁鸭类: 只,原因 ;未识别出的鸻鹬类: 只,原因 ;未识别的其他鸟类: 只,原因 。
附 录 F(资料性附录)两栖爬行类监测样表标准中两栖爬行类样线法/栅栏陷阱法/样方法记录参见表F.1。
表F.1 两栖爬行类样线法/栅栏陷阱法/样方法记录表编号:市: 县(市、区): 乡(镇): 地点名: 湿地名称: 样地编号:样线/陷阱/样方编号: 中心点坐标:E ° ′ ″ N ° ′ ″起点坐标:E ° ′ ″ N ° ′ ″止点坐标:E ° ′ ″ N ° ′ ″海拔: m起始时间: 结束时间: 风力: 平静/微风/中/强 天气状况: 气温: 水温:pH 值: 水深: 岸边植被类型: 人为干扰类型和程度:监测人员: 第 页,共 页序号 中文名数量(只)生境类型 行为类型 备注 成体 幼体注:行为类型区分为:1.晒背;2.运动;3.交配;4.争斗;5.觅食;6.休息。
附 录 G(资料性附录)鱼类监测样表标准中鱼类监测记录参见表G.1 鱼类监测记录表。
标准中渔获物分析记录表参见表G.2 鱼类监测渔获物分析记录表。
表G.1 鱼类监测记录表编号:市: 县(市、区): 乡(镇): 湿地名称: 监测分区编号: 样地编号: 中心点坐标:E ° ′ ″ N ° ′ ″海拔: m起止时间: 时 分至 时 分;天气: 监测方法/工具: 水深: m 水质: 透明度: cm 植被状况: 人为干扰类型和程度:监测日期: 年 月 日 监测人员: 第 页,共 页编号 动物种名数量(尾)重量(kg)备注 表G.2 鱼类监测渔获物分析记录表编号:市: 县(市、区): 乡(镇): 湿地名称: 监测分区编号: 样地编号: 中心点坐标:E ° ′ ″ N ° ′ ″海拔: m起止时间: 时 分至 时 分;天气: 监测方法/工具: 水深: m 水质: 透明度: cm 植被状况: 人为干扰类型和程度:总渔获量: kg,样品量: kg监测日期: 年 月 日 监测人员: 第 页,共 页编号 鱼类种名数量(尾)所占比例(%)重量(kg)所占比例(%)备注附 录 H(资料性附录)底栖和浮游生物监测样表标准中底栖和浮游生物监测记录参见表H.1。
表H.1 底栖和浮游生物监测记录表编号:市: 县(市、区): 乡(镇): 湿地名称: 监测分区编号: 样地编号: 中心点坐标:E ° ′ ″ N ° ′ ″海拔: m 起止时间: 时 分至 时 分;天气: 监测方法/工具: 水深: m 水质: 透明度: cm 植被状况: 人为干扰类型和程度:监测日期: 年 月 日 监测人员: 第 页,共 页序号 动物名称 生物量 密度附 录 I(资料性附录)入侵物种监测记录表标准中入侵物种监测记录参见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