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接触与触头总结

合集下载

触头【电接触材料】【精品】

触头【电接触材料】【精品】

触头电路的通断和转换是通过电器中的执行部件,主要是其触头来实现的。

触头是有触点电器的执行元件,又是电器中最薄弱的环节,其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电器的性能。

本章就触头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出现的主要问题,如接触电阻、振动等,进行一定的分析,找出减少其危害的一些实用方法并对触头的一些基本参数作一介绍。

第一节概述一、触头的分类触头作为电器的执行机构,是非常重要的部件,它对电器的工作性能、总体结构、尺寸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触头的工作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器可靠性。

触头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经常要受到机械撞击、电弧等的有害作用,很容易损坏,故它又是有触头电器的一个薄弱环节。

触头可按以下方法分类:1.按触头工作情况可分为有载开闭和无载开闭两种。

前者在触头开断或闭合过程中,允许触头中有电流通过,后者在触头开断或闭合过程中,不允许触头中有电流通过,而在闭合后才允许触头中通过电流,如转换开关等。

无载开闭触头,由于触头开断时无载,故无电弧产生,对触头的工作十分有利。

2.按开断点数目可分为单断点式和双断点式触头。

3.接触头正常工作位置可分为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

4.按结构形状可分为指形触头和桥式触头等。

5.按触头的接触方式可分为面接触、线接触和点接触3种。

二、触头接触面形式触头接触面形式分为点接触、线接触和面接触3种,如图14—1所示。

图14—1 触头的接触式(a)点接触;(b)线接触;(c)面接触。

1.点接触点接触触头是指两个导体只在一点或者很小的面积上发生接触的触头(如球面对球面,球面对平面)。

它用于20 A以下的小电流电器,如继电器的触头,接触器和自动开关的联锁触头等。

由于接触面积小,保证其工作可靠性所需的接触互压力也较小。

2.线接触线接触是指两个导体沿着线或较窄的面积发生接触的触头(如圆柱对圆柱、圆柱对平面)。

其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均适中,常用于几十安至几百安电流的中等容量的电器,如接触器、自动开关及高压开关电器的触头。

触头实现电联接,一般采用触头弹簧压紧,压力较小,并考虑到装配检修的方便和工作可靠,多采用点接触或线接触的形式。

电工技能总结5篇

电工技能总结5篇

电工技能总结5篇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

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电工技能总结,便利大家学习。

电工技能总结120--------年是我在公司工作的第三年,在这三年里随着公司在不断的开展和壮大我个人也从一个不知所谓的棱头青渐渐的变的成熟,从一个对平衡机毫无了解的门外汉变成一个熟识平衡机原理熟识公司各种产品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且在对部门的管理和与人沟通方面我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相识,我深知我取得的这些进步和公司领导的造就是分不开的。

没有他们不厌其烦的教育和一次次的赐予时机我不会取得今日的进步,展望20--------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我将团结在公司领导核心四周,努力工作,艰辛奋斗,为公司向更高层次开展做出自己的奉献。

回首20--------初,虽然在20--------年公司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公司领导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为20--------年制定了更高的目标。

我也在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立刻进入自己的角色,当时遵照领导的指示,我负责研发部管理和电气车间生产管理的工作。

、我首先指定的部门工作范畴细那么,明确了整个部门的工作任务。

又对每个部门的成员在整个部门工作中所负责的范畴做了规定并已书面的形式发放到他们手中,我制定了部门成员构造组成图,明确上下级的附属关系。

我想在完成公司交给的部门任务的同时建立一个有纪律,有向心力的团队更好的为公司效劳是领导更盼望我能做到的。

在20--------年初我的部门人员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李鑫的离职遵照公司领导的指示我快速调整了部门的构造,将原来主要负责电气生产的董建军接替李鑫的研发工作,将原来只参加电气生产的许建文支配在负责生产管理并参加生产的位置,在我整理李鑫的工作备份时候,我发觉一体机单片机程序不能正常工作,我用其他方法找到李鑫要回了能用的程序,并完成当时李鑫负责的一东工程,4月份董建军离职,影响了第一台微电机自动平衡机局部编写,为了保证设备参展,我连续加班,五一长假也不例外,最终实现了设备参展前有流畅动作的目标。

电接触理论

电接触理论

第六章电接触理论§6-1 概述任何一个电系统,都必须将电流(作为电的信号或电的能量)从一个导体通过导体与导体的接触处传向另一个导体。

此导体与导体的接触处称为电接触,它常常是电信号或电能传送的主要障碍。

由电机、电器、自动元件、仪表、计算机等组成的现代化大型复杂电系统,例如通信系统、控制系统、拖动系统、电力系统等,它们所包含的电接触数目往往成千上万。

如果其中一个或几个工作不正常或失效,则将导致整个系统工作紊乱甚至停顿,其后果极其严重。

电系统和电器元件中电接触的具体结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分为三类:1.固定接触两接触元件在工作时间内固定接触在一起,不做相对运动,也不相互分离。

例如母线的螺栓连接或铆接(称永久接触),仪表中的塞子、插头(又称半永久接触器)等。

2.滚动和滑动接触器两接触元件能作相对滚动和滑动,但不相互分离。

例如断路器的滚轮触头,电机的滑环与电刷及电气机车的馈电弓与电源线等。

3.可分、合接触两接触元件可随时分离或闭合。

这种可分、合接触元件常称为触头或触电。

一切利用触头实现电路的接通和断开的电器中都可见到这种接触类型。

上述三种接触型式中,它们共有的工作状态是接触元件闭合接通电流。

运行经验表明,当两导体相互接触流过电流时,接触处会出现局部高温,严重时可达接触导体材料的熔点。

在可分、合接触中它的通电状态除闭合通电以外,还有由闭合过渡到分离,最后切断电路,或由分离过渡到闭合,最后接通电路,以及处于开断状态等。

触头在切断或闭合电路的过程中,触头间往往会出现电弧。

电弧的温度很高,大大超过一般金属材料的熔点或沸点。

即使电弧存在的时间很短,也会使触头表面融化或气化,造成触头材料的损失,或者产生触头的熔焊。

因此,在以上三种电接触类型中,工作任务最重的是分、合接触器。

为了保证电接触长时间稳定而可靠的工作,必须做到:(1)电接触在长期通过额定电流时,温升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数值,而且温升长期保持稳定。

(2)电接触在短时通过短路电流或脉冲电流时,接触处不发生熔焊成松弛。

《电器学》丁明道 编著 课后练习题答案

《电器学》丁明道 编著  课后练习题答案

《电器学》夏天伟丁明道编著课后习题解答1.1电器中有哪些热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电器中的载流系统通过直流时,载流导体中损耗的能量便是电器的唯一热源。

通过交流时,热源包括:导体通过电流时的能量损耗、非载流铁磁质零部件的损耗(铁损包括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电介质损耗。

交变电流导致铜损增大,这是电流在到体内分布不均匀所致。

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会带来附加损耗。

铁损只在交变电流下才会出现。

电介质损耗:介质损耗角与绝缘材料的品种、规格、温度、环境状况及处理工艺有关。

1.2 散热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热传导是借助分子热运动实现的,是固态物质传热的主要方式。

对流总是与热传导并存,只是对流在直接毗邻发热体表面处才具有较大意义。

热辐射具有二重性:将热能转换为辐射能,再将辐射能转换为热能,可以穿越真空传输能量。

1.3为什么决定电器零部件工作性能的是其温度,而考核质量的指标确却是其温升?答:电器运行场所的环境温度因地而异,故只能人为地规定一个统一的环境温度,据此再规定允许的温升,以便考核。

1.4在整个发热过程中,发热时间常数和综合散热系数是否改变?为什么?答:一般来说,是改变的。

但是在计算中,为了方便起见,假定功率P为恒值,综合散热系数也是均匀的,并且与温度无关,因此发热时间常数也是恒定的。

1.15 交变电流下的电动力有何特点?交流电动力特点:1、单相:1)是脉动的单方向的电动力2)单相稳态交流电动力以两倍电流频率在零和峰值间变化。

3)最大的电动力发生在最大的短路电流时刻,当ψ=φ-π/2时,电流的非周期分量最大,可能出现的总电流、电动力最大。

4)单相系统最大暂态电动力是稳态时的3.24 倍。

交流单相短路最大电动力极限可达稳态最大电动力的4倍。

2、三相:1)三相稳态交流电动力当导体作直列布置时中间相导体受力最大,并以两倍电流频率在正、负峰值间变化,力的峰值为单相稳态最大力的0.866倍2)三相交流短路电动力同样是中间相导体受力最大,力的正、负峰值为单相稳态最大力的2.8倍。

第二章 电弧及电气触头基本知识

第二章 电弧及电气触头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 :
(1)结构可靠; (2)接触电阻小且稳定,即有良好导电性能和接触性能; (3)通过规定电流时,发热稳定而且温度不超过允许值; (4)通过短路电流时,具有足够的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5)开断规定的短路电流时,触头不被灼伤,磨损尽可能 小,不发生熔焊现象。
《电气设备》
二、触头的接触电阻
主要因素:触头的表面加工状况、表面氧化程度、 触头间的压力及接触情况等。 1.触头间压力的影响 2.触头材料及预防氧化的措施
《电气设备》
三、电弧的产生过程
电弧的产生实际上是气体介质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发 生强烈游离,产生很多带电质点,由绝缘变为导通的过程。 电弧能成为导电通道,是由于电弧的弧柱内存在大量的带 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电弧。
1.自由电子的产生
触头开断瞬间产生少量的自由电子的原因:阴极的热电子发射或强电场发射。 热电子发射:触头刚分离时,触头间的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不断减小,接触 电阻迅速增大,使接触处剧烈发热,局部高温使此处电子获得动能,就可能 发射出来成为自由电子。 强电场发射:触头刚分离时,由于触头间的间隙很小,在电压作用下间隙形 成很高的电场强度,当电场强度超过3×106V/m时,阴极触头表面的电子 就可能在强电场力的作用下,被拉出金属表面成为自由电子。
油、压缩空气、SF6气体、真空
常用于低压开关电器中,如自动开关和电磁接触器等。
7.利用固体介质的狭缝灭弧装置灭弧
广泛应用于低压开关。
《电气设备》
思考练习 1.交流电弧有什么特征?熄灭交流电弧的条件是什 么? 2.什么是近阴极效应?
3.什么是弧隙介质介电强度和弧隙恢复电压?
4.断路器断口并联电阻和电容的作用是什么?

机车电器基础知识—电器的电接触理论

机车电器基础知识—电器的电接触理论

二、金属陶瓷材料
金属陶冶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彼此不相熔合的金属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其中一种金属有很高的导电性(如银、铜等),作为材料中的填料,称为导电 相,另一种金属有很高的熔点和硬度(如钨、镍、钼、氧化镉等),在电弧的 高温作用下不易变形和熔化,称为耐熔相,这类金属在触头材料中起着骨架 的作用。这样,就保持了两种材料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是比较理想 的触头材料。
触头的参数 (a)断开状态; (b)刚接触时; (c)闭合状态。
五、触头的压力
1、触头的初压力:触头闭合后,其接触处有一定的互压力,称为触头压力。 触头压力是由触头弹簧产生的。 触头弹簧有一预压缩,使得动触头刚与静触头接触时就有一互压力F0,称为触头初
压力,它是由调节触头弹簧预压缩量来保证的。 初压力可以降低触头闭合过程的振动。 2.触头终压力:动、静触头闭合终了时,触头间的接触压力称为终压力FZ。它是由
在同一压力条件下,线接触的接触电阻比前两种较低。 其原因是触头的压力强度和实际接触面得到了适当配合。面接触的接触点虽较多,但
压力强度小,点接触的压力强度虽高,但接触点少,因此它们的接触电阻都比线接触情 况大。 线接触容易做到触头间有滑动和滚动,从而使触头的工作条件得到改善;线接触触头 的制造、调整、装配均比较方便,因而得到广泛的采用。常用于几十安至几百安电流的 中等容量的电器,如接触器、自动开关及高压开关电器的主触头。 触头实现电联接,一般采用触头弹簧压紧,压力较小,并考虑到装配检修的方便和工 作可靠,多采用点接触或线接触的形式。在近代高压断路器和低压自动开关中,有的采 用多个线接触和点接触并联使用,以减小接触电阻,使得工作可靠,制造检修方便。
电压表测量出其AB长度上的电压降为U, 则AB段导体的电阻为 R U

电气触头的分类、结构和应用

电气触头的分类、结构和应用

电气触头的分类、结构和应用
(1)电气触头的分类
电气触头按其接触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固定连接触头。

指被接触连接的导体之间不能相对移动的电气触头。

如母线接头、电气设备的引线连接等都是。

2)滑动触头。

指导体间能够保持互相接触,但又容许一个接触面沿着另一个接触面进行相对移动的接触方式,称为滑动触头。

如:母线的伸缩结,电机的电刷等,都是滑动接触。

3)可断触头。

若正常工作时,触头间可以闭合,也可分断,则称为可断触头。

各种开关的触头就是可断触头。

(2)可断触头按其结构分类:。

各触头的作用

各触头的作用

一、QBC--启动接触器1.QBC的功用:用于控制启动泵电机电路的接触器。

2.位置:电器柜内正面,接触器排第1个。

3.触头数量:2个主触头。

4.触头功用:2主触头分别控制两个启动泵电机的接通与断开。

二、RBC--燃油泵接触器1.RBC功用:用于控制燃油泵电机电路的接触器。

2.位置:电器柜内正面,接触器行第2个。

3.触头数量:4个2主、1正、1反。

4.触头功用:⑴其中一主触头控制两燃油泵电机,•同时也控制车体通风机的励磁电路。

⑵另外一主触头开通WJT的电源,即启机前的最低转速限制。

⑶正联锁--防止3K直接控制QC电路。

⑷反联锁--保证启机后停止QBD工作。

三、QC--启动接触器1.QC的功用:用于控制启动发电机的启动。

2.位置:电器柜内,正面左下角。

3.触头数量:4个1主、1正、2反。

4.触头功用:⑴主触头--用于启动发电机的启动。

⑵正联锁--齿条释放联锁,在启机时接通DLS电路,使联合调节器能建立油压,从而使喷油泵齿条释放,保证柴油机顺利启机。

⑶其中一反联锁—保证在启机时停止启动泵工作,以保证顺利启机。

⑷另一反联锁—防止电压调整器在启机时烧损,在启机时断开FLC。

四、DLS线圈--电磁联锁,停机电磁阀.1.DLS的功用:用于人为或自动控制柴油机停机。

2.位置:在柴油机自由端联合调节器上。

五、FLC--辅助发电励磁接触器1.FLC的功用:用于控制辅助发电机自动励磁电路接通与断开。

2.位置:电器柜内,正面接触器行第6个。

3.触头数量:3个2主、1反。

4.触头功用:⑴FLC主两--除了能接通自动励磁外,另一个目的就是与固定发电相互转换时,两个主触头共同作用才能彻底切断与电调的联系。

⑵FLC反--当电压调整器接通后,不能启机,以保护电调。

六、GFC--固定发电接触器1.GFC的功用:用于控制辅助发电机固定励磁电路的接触器。

2.位置:电器,正面接触器行第7个即最后一个。

3.触头数量:5个2主、2正、1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各种电器的出线端与母线的连 接;输配电线路中线夹与导线、导线 与电缆头的连接;弱电中的插接件等。
2)滑动及滚动接触:一种可动但不可分的接触,接触元件间 可相互滑动或滚动。 如开关电器中的中间触头、电机的电刷与滑环及电车的供电等。
3)可分接触:机械式开关电器特有的电接触现象,电路的接通 与开断必然伴随导电件的闭合与分离,这是靠开关的触头来完成 的,可动的导电件叫动触头,不动的叫静触头,为了加快触头间 的电压耐受能力,也有两个触头同时运动,相向拉开的。
2) 线接触: 一个圆柱面与一个平面相接触,从几何学角度看, 两面接触在一条直线上,所以称线接触。当然,实际接触面 是分布在狭长区域内的若干个接触点。
3) 面接触: 两平面相接触,从几何学角度看,接触面是一个 平面,所以称为面接触。当然,实际接触面是分布在若干处 的很多个接触点。
收缩电阻:
Rs
1 n
Uj U
1)接触面积变小:
放大观察,任何精细加工的固体表面,其微观 结构总是粗糙不平的,即使外加很大的接触压 力也只有为数不多的点实际接触。 R 1 S
当电流通过两接触面的导电点时,电流线必然
收缩。
收缩电阻 Rs
2)表面覆盖物:
电接触的接触面上总会被一些导电性能很差的物质覆盖。 由于这种原因出现的电阻增大称为表面电阻或膜电阻Rm
2)在短时通过短路电流时,要求电接触不发生熔焊或触头材 料的喷溅等。
3)在关合过程中,要求触头能关合短路电流,不发生熔焊或 严重损坏。
4)在开断过程中,要求触头在开断电路时电磨损尽可能小.
第二节 接触电阻及其影响因素
一、接触电阻
实验: 导体电阻:R U I
接触电阻:Rj U j I 产生接触电阻的原理:
接触表面的覆盖物可能是金属的氧化物、硫化 物等。这是由于电接触材料与周围介质如空气、油 等起化学作用而生成的,也可能是落在接触表面上 的灰尘、污物或夹在接触面间的油膜、水膜等。对 于断路器来说,金属的氧化物是主要的。
Ag : 0.016106 m << Ag2O : 1104 m Cu : 0.017 106 m << Cu2O : 5108 m Al : 0.029 106 m << Al2O3 : 11010 m 故,接触电阻:
Rj Rs Rm
1-视在接触面 2-实际接触面 3-实际导电斑点
二、接触电阻的影响因素及工程算法
1. 材料性质 构成电接触的金属材料的性质直接影响接触电阻的大小。
这些性质是材料的电阻率ρ,材料的布氏硬度Hb,材料的化
学性能以及金属化合物的机械强度与电阻率。
理想材料:电阻率ρ小,硬度Hb小,高熔点,不易氧化,造
价低。
1)银:电阻率ρ与硬度Hb 都小;低温下不易氧化,高温下银的 氧化物很容易还原成金属银;银的氧化物的电阻率也很低。从 减少接触电阻角度看,银是最理想的材料。但是,银的价格较 贵,因此高压电器中常采用铜镀银或镶银的方法。
2)铜:电阻率与硬度比银略大;在室温下,在大气中或变压器 油中铜会氧化,铜的氧化膜厚度随温度增高而增加。从减小接 触电阻看,铜是仅次于银的材料。为了减小接触电阻,可以在 铜上镀银或镶银,也可以镀锡。锡的优点是硬度小,氧化膜的 机械强度低。
2. 接触压力 试验表明,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接触压力愈大,接触电阻会 愈小
并非越大越好!接触压力达一定值后,接触压力趋于稳定, 因此过大的接触压力也没有必要,对于可分合接触是更有害 而无益。
3. 接触形式 接触的形式很多,按触头外形的几何形状不同,可分为点接 触、线接触和面接触三类。
1) 点接触:一个球面与一个平面或两个球面相接触,从几何 学角度看,两面接触于一点,所以称为点接触。当然,实际 接触面是在一个小面积内的若干个接触点。
第3章 电接触与触头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接触电阻及其影响因素 ❖ 第三节 电接触在长期工作中的问题
第一节 概 述
一、什么是电接触
电器的导电回路总是由若干元件构成,其中,两个零 件通过机械连接方式互相接触而实现导电的现象称为 电接触现象。 二、电接触的分类
1)固定电接触:用螺丝、铆钉夹 紧件将导电元件紧固在一起,无相对 运动的连接。
镀银
3)铝:电阻率及硬度不算太高;铝的严重缺点是化学性质活泼. 在空气中,室温条件下很容易生成又硬又厚的氧化膜,从而 使接触电阻增高。因此铝一般只用于固定接触,并常采用表 面覆盖锡的方法来减小接触电阻。
4)金、铂、铱等:这些贵重金属的优点是化学性能稳定,触头 表面不会产生不导电的薄膜。但是这类贵重金属材料价格昂贵, 来源稀缺,不能大量使用,一般只用于低压电器中的弱电流触 头。
Q n面 n线 n点 Rs面 Rs线 Rs点
膜电阻:压力F一定时,单个接触点的受力:
f面 f线 f点 Rm面 Rm线 Rm点
Rj Rs Rm 与接触形式及压力F有关
试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且压力相同时,线接触的接触电阻比 点、面接触都低。这是因为点接触的接触点少、压强大,面接 触的接触点多、压强小,线接触压力强度和接触面积得到了较 适当的配合,故线接触广泛用于高压开关电器的可动接触中, 而面接触多用于固定连接。
5)钨铜和钨银复合材料: 以高熔点金属钨与高导电金属铜、银采 用粉末治金的方法制成的钨铜和钨银复合材料具有导电性能好, 在电弧作用下烧损小的特点,是开关电器中广泛使用的触头材 料。钨铜复合材料价格较便宜,主要缺点是在大气中易氧化, 接触电阻不稳定。适宜用在油断路器和六氟化硫断路器中。常 用的是含钨量为80%的钨铜复合材料。钨银复合材料通常用于 对接式的触头上,接触电阻稳定但耐弧性能稍差。
弱电流触头:≤1A
中电流触头:几~几百A
强电流触头:几百A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000A 捆绑式梅花触头
三.对电接触的主要要求
※ 电器的电接触,特别是可分触头的工作可靠性是很重要的。
如果触头的材料、结构或制造质量不好,触头在工作过程中就 会发生严重损坏或因电弧而熔焊,电器工作的可靠性就无
法保证。
1)在长期工作中,要求电接触在长期通过额定电流时,温升 不超过一定数值。接触电阻要求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