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真实故事
30个有名的民间故事

30个有名的民间故事1.《牛郎织女》:主要讲述了织女下凡洗澡,牛郎拿走她的衣服,让她无法返回天界,两人结婚生子的故事。
后来王母娘娘知道后,把牛郎和织女分隔在银河两边,只能每年七月七日相见。
2.《孟姜女哭长城》:主要讲述了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3.《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讲述了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书院与梁山伯结拜成兄弟。
同窗共读三年,感情深厚。
但祝英台一直隐瞒身份,直到临别前梁山伯才知晓。
后来祝英台被许配给马文才,因不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梁山伯相爱而不能在一起。
最终双双投坟化蝶,其他梁山伯的坟墓都显示出坟墓,唯独梁山伯的坟墓丝毫不反应。
4.《白蛇传》:主要讲述了修炼千年的白蛇与青蛇来到人间,遇到以卖文为生的许仙。
白蛇施展法力,帮助许仙致富。
许仙得知她是妖怪后惊慌失措,小青杀死了许仙。
白蛇被压在雷峰塔下,最后获得法海帮助脱险。
5.《金鸡》: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农夫得到一只金鸡的帮助,通过智慧和努力成为富人的故事。
6.《田螺姑娘》:主要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农夫在田里捡到一只田螺,把它带回家养在水缸里。
每次做饭时农夫都会发现饭已经做好了。
原来田螺是田螺姑娘变的,她帮助农夫干家务活,两人最终相爱结婚。
7.《猎人海力布》: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做海力布的猎人,因为救了龙王的女儿而获得了一个神奇的宝物——只要他把它含在嘴里,就能够听懂各种动物的语言。
然而如果他说出了这个秘密,就会变成石头。
海力布用这个宝物保护了村民很多年,但最终为了救大家而牺牲了自己。
8.《九色鹿》:这是一个讲述九色鹿和其周围动物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宣扬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9.《鲁班造锯》:讲述了木匠祖师鲁班在伐木时受到小草启发,发明了锯的故事。
10个中国民间故事

10个中国民间故事1.《梁山伯与祝英台》祝员外之女英台女扮男装去万松书院求学,途遇梁山伯,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
同窗三年山伯不知英台女儿身,英台因接到家信促其速归不便明言,将白玉扇坠请师母转交山伯,作爱情信物。
山伯知情后,赶去祝家,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她至死不从,山伯气急病亡。
马家来娶亲,英台浑身缟素,经山伯墓前,坟墓爆裂,她跃入坟中,墓复合拢,梁祝化为蝴蝶。
2.《牛郎织女》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
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3.《孟姜女哭长城》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穿寒衣,历尽了千辛万苦才终于来到了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
孟姜女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4.《白蛇传》传说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
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
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
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妹妹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
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5.《田螺姑娘》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但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谢端辛勤的劳动,感动了河底的田螺姑娘,她每当谢端出外劳动时,暗地为他做饭洗衣。
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大全(5篇)

【导语】中国民间传说是中国民间⼝头叙事⽂学。
由与历史事件、历史⼈物及地⽅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龙⼭脚下住着⼗⼏户⼈家。
有⼀家姓尤的⽼⼈叫尤伯,他特别喜欢下棋。
他有两个⼥⼉和⼀个⼉⼦,⼉⼦叫尤云,还没有成家。
⼀家⼈勤勤恳恳,⽇⼦过得还算不错。
这⼀年的夏天,尤伯到⼭上修理树⽊。
因天⽓炎热、⼲了不⼤⼀会,就满⾝⼤汗,⼜渴⼜累⼜饿,就想到西南⾯那棵⼤槐树歇会⼉。
到了树下,看见两位⽩发⽼头在那⾥下棋,旁边放着⼀把茶壶和两只菜碗,便⾛向前去看了起来。
因他在家也经常和别⼈下棋,棋路很熟,不由地和两位⽼⼈攀谈起来,有时还指指点点。
两位⽩发⽼⼈对他也挺热⼼,还让尤伯喝了⼀碗茶。
尤伯碗茶下肚,只觉得⼀股清⾹从肚⼦⾥往上升,什么热了,累了,饿了,浑⾝那个轻松⾃在劲就别提啦。
不⼀会⼉,就叭在两个⽼头下棋的⽯台前,迷迷糊糊地感觉到,⼭边的云⼉忽⼉⿊忽⼉⽩,忽⼉浓,忽⼉谈;⼭下地⾥,忽⼉黄,忽⼉绿。
等他⼀觉,两位⽼头棋还没下完。
越看越有些溪跷,最后棋也看不懂了。
⼀想明天⼉⼦尤云要到济宁府去,便和两个⽼⼈打了个招呼,匆匆忙忙下⼭去了。
尤伯刚⾛到⼭脚下,便觉的路越⾛越不对劲,和原先的不⼀个样⼦。
地⾥⼈他⼀个也不认识,也没⼀个⼈认识他。
根据⾃⼰的印象,找到⾃⼰的村⼦,可村⼦⽐昨天⼤多了,⼈⽐昨天多多了。
满村⼦找⾃⼰的家,从南头找到北头,从西头找到东头,也没找到。
这时,⼀位发须雪⽩的⽼头⾛了过来,他忙向⽼⼈打了个招呼,问了⽼汉的姓名、年龄,为什么在这⾥住。
那⽼汉告诉他:他姓尤,祖祖辈辈地住在这个庄上,今天已九⼗三岁了。
尤伯⼜问⽼汉:尤云到什么地⽅去了?那⽼汉告诉他:尤云是他的⽼爷的⽼爷。
⽼汉吃惊的反问尤伯:“您怎么知道我家⽼爷?”尤伯也没有回答,就上⼭去了。
他要找两位下棋的⽼⼈问⼀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尤伯到了⼭上,找遍了整个⼭,也没有找到那两个下棋的⽼⼈和那棵参⼤的⼤槐树,他越想越觉得悲伤:妻⼦没有了,⼉⼦也不在了,世间的⼈,没有他⼀个近⼈,也没有他⼀个认识的⼈,⾝不由⼰地趴在原先下棋的地⽅⼤哭起来。
短篇民间故事集锦(5篇)

【导语】民间故事都着眼于、⽴⾜于现实⽣活,其主题、⾓⾊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活逻辑。
下⾯是整理分享的短篇民间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短篇民间故事 川南有个⽆名⼩镇,相传有位放牧⼈,实在⼝渴难忍,便俯下⾝⼦,⼿捧路边沟⾥的⽔饮⽤,发觉⽔很咸,⼩镇因此有了名字,叫盐泉镇。
后来,当地商⼈发现了盐业商机,纷纷在⾃⼰⼟地上凿井,遇到盐卤丰富的地⽅,就会有卤⽔⾃然喷薄⽽出。
数年后,⼩镇成了繁荣的⼤镇。
有个陕西盐商,名叫周继发,他就是在盐泉镇发了⼤财,以⾄于举家迁来,世代定居于此。
周继发发迹后,就冒出了⼀个⼤胆的想法:与其在东家⼿⾥倒盐,卖到北⽅,不如⾃⼰就地买井,或者买地凿井,这样,有了根据地,降低了成本,⾃⼰也才好站稳脚跟,显⽰势⼒。
⼀天晚上,周继发和唐⼤财喝酒,⽆意中就冒出了这个想法。
唐⼤财是当地有名的⼤地主,经营着五⼗多⼝井,周继发贩盐,都是从他⼿⾥进货。
唐⼤财当时⼀听,⼼⾥不禁乐坏了,就动起了歪脑筋:“⽼弟,实不相瞒,我正想开个当铺,可眼下苦于⼿头银两紧张,⼀时半会⼉还想不出个好办法……唉,实在不⾏,我就只好卖井了。
” 周继发⼀听,正中下怀,说如果唐⼤财愿意卖井,他就愿意买下,两⼈⼀拍即合。
第⼆天,唐⼤财带着周继发,⼀⼝井⼀⼝井地查验。
每到⼀⼝井时,唐⼤财叫忙碌的⼯⼈,全部就地停下,不要动,然后,差⼈提取深井卤⽔,让周继发当场品尝。
周继发⼀⼀品尝后,咸味均很浓,当即满意点头。
就这样,周继发和唐⼤财签了契约,买下了⽜市坝⼀带的⼗⼝盐井。
2.短篇民间故事 昔⽇,紫禁城乃皇宫禁地,戒备森严,宫内⼈员尚不得随意⾏⾛,外⼈⼜何能潜⼊,⽽且竟闯进⾦銮殿了呢?然⽽在清宫有关档案中却详实地记载了⼀件疯⼈潜⼊太和殿并最后被绞死的事件。
清光绪三⼗⼀年(1905年)夏季七⽉初⼋,宫内各门值班章京按例巡查各宫殿,开始未见有异常。
中左门值班章京继⼭,中右门值班章京隆海,后左门值班章京阿克当阿,后右门值班章京胜禄等四⼈接班后,⼀起会同巡视三⼤殿。
100篇民间故事

100篇民间故事故事一:桃花与青霞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年轻的恋人,男孩名叫桃花,女孩名叫青霞。
他们是同村的邻居,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
然而,由于一场意外,桃花不幸身亡了。
青霞悲痛欲绝,每天坐在山坡上盼望着桃花的归来。
她的坚贞与忍耐感动了上天,桃花的魂魄回到了凡间,化作绽放的桃花。
从那以后,每年春天,青霞都会坐在山坡上,桃花绽放的季节里,与桃花一同倾听春雨的声音,感受爱情的魅力。
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被人们传颂至今。
故事二:牛郎织女的相会牛郎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民,织女是天界的一位仙女。
一天,在牛郎渴望找到真爱的时候,他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位美丽的仙女织女。
牛郎和织女相爱了,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可是,天帝并不允许人与仙人相恋,于是将织女带回天界。
牛郎伤心欲绝,他哀求牛仙和鸟仙帮助他,让他们能够团聚。
牛仙和鸟仙答应了他的请求,帮助他们在每年的七月七日这一天相会。
因此,每年的七夕节,人们都会按照传统,在这一天用彩绳串成的桥上相聚,庆祝牛郎和织女的相会。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心中传承的经典之一。
故事三:孔雀开屏很久以前,孔雀的尾巴上只有普通的羽毛,没有绚丽的颜色。
每当他看到其他鸟儿的美丽羽毛,他都感到非常羡慕。
一天,孔雀听说帝王君主正举行一次盛大的庆典。
他知道这是展示自己羽毛的绝佳机会。
于是,孔雀开始吃下许多五颜六色的鲜花。
经过数日的努力,孔雀的羽毛变得美丽起来。
当庆典来临时,孔雀扇开自己的尾巴,展示着绚丽多彩的孔雀屏。
众人看到孔雀如此美丽的羽毛,纷纷驻足观看,赞叹不已。
孔雀得到了众人的赞美与喜爱,从此以后,孔雀的尾巴上都保存着绚丽多彩的羽毛。
故事四:湘妃竹很久很久以前,湖南岳阳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湘妃。
她与当地的村民关系极好,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然而,湘妃不幸早逝,村民们为了纪念她,种下了湘妃竹。
这种竹子每年开花的时候,花朵绽放的样子特别美丽。
湖南人民喜欢用湘妃竹编制家居器物,他们认为湘妃竹寓意着美丽与祝福。
如今,湘妃竹已成为岳阳地区的一种文化象征。
民间小故事(精选20篇)

民间小故事(精选20篇)民间小故事(一):月中嫦娥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演绎出动人的传说.据悉,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这个传说一向流传到此刻,当年从石牌坊顶上掉下来砸死鱼贩子的那个大石角至今仍然还躺在牌坊底下."三尺头上有神灵",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在给自我做,这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理,希看人们都能从这个民间传说中得到一点启发.民间小故事(二):端午节的传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慈祥的奶奶,亲爱的妈妈,和蔼可亲的幼儿园阿姨,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趣味的民间传说。
这些民间传说,就像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
下头就让我说一个我所明白的民间传说吧!——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有个传说,在全国流传很广,是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因为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我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可是始终不忍心放弃自我的祖国,然而又有心无力,一气之下,于当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河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十分忧伤,纷纷涌到汨罗河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体滑来滑去,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米饭捏成团蒸熟扔进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们的节日。
民间小故事(三):贴年画的传说在我国,买贴年画以往是过年中的一项重要的习俗。
年关将近的时候,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集市,都有着热热气腾腾的人气。
买年画的摊贩将五颜六色的样张挂在墙上,渲染着喜气洋洋的节目气氛,使不少人驻足观赏,选购自我喜欢的画张。
短篇民间故事【精选5篇】

短篇民间故事【精选5篇】1.短篇民间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农,住在山脚下,开垦了点荒地,一个人过日子倒也没有什么难处。
一天,他从一块石头底下挖出了一个小金缸。
他赶忙把小金缸拿回家中,把一点小米放在了里面。
一连几天,光吃米也不见缸里的米少。
他心中奇怪,便用勺子一劲地向外挖,把所有能盛东西的都挖满了,可缸内的米还是不少,他就用布袋背着分给穷苦的农民,使穷人也吃顿饱饭,就不用给地主扛活了。
这事没隔几天,被地主明白了,便带着两个狗腿子气势汹汹地来到老农家,硬说小金缸是从他家偷来的,便命狗腿子去抢。
老农手抓金缸大声说道:“你们敢抢,我立刻把它摔坏。
”财主一看老农要摔小金缸,这下心可慌了,赶忙说:“不抢,别摔!”就“哼”了一声领着狗腿子走了。
财主回家后,一心想把金缸弄到手,便又准备了金银,到县衙诬告说老农的小金缸是从他家偷的。
县官听说是个宝缸,连忙命衙役去带老农,不大会儿,衙役们把老农连小金缸一块带来了。
县官哪是审官司,一见小金缸,得意地两眼笑成了一条线,命衙役把米倒出来,可越倒越多。
县官一看真是宝缸,拿了一两银子放进缸里,又拿出来,里面还有,再拿出来还有。
他再也不理地主和老农了,光一个劲地往外拿银子,公堂里乱哄哄的。
县官他爹在后堂听说这事也赶来观看,他见儿子拿得慢,自我也亲自动手,时间长了把他累的也不轻,可他还不肯离开,结果一头栽进了金缸里。
县官赶忙去拉,可拉了一个又出来一个,怎样也拉不完,最终把县官气极了,命衙役把金缸砸了。
这时,县官可分不出那是真爹哪是假爹了,便用喊的办法,谁答应谁就是真爹,可一喊个个都答应,县官连气带吓一会儿便咽气了。
2.短篇民间故事人们常说: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其实在上古的时候,地上每一种生物都是会说话的,人说人话,狗吐狗言,鸟说鸟语。
动物之间、植物之间以及人和动植物之间都能够自由对话。
可是,地上的生物整天叽叽咕咕,吵闹不休,植物和动物吵架,互相指责、讥讽,整个天上地下都被吵翻了,到处都是谩骂和诅咒。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三篇

【导语】民间故事从⽣活本⾝出发,但⼜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 【⼤禹怒斩防风】 防风⽒是古越先祖,夏禹时代杭嘉湖⼀带的⼀位部落⾸领,治⽔英雄。
⼤禹治好地上洪⽔,来到会稽茅⼭开庆功会。
各路治⽔的领头⼈陆续前来。
到了开会的⽇⼦,只缺⼀个防风⽒。
防风⽒个⼦⾮常⾼⼤,曾经和⼤禹的阿爹⼀起治过⽔。
因为他们治⽔只堵截,不疏导,治⽔失败了。
鲧被砍了头,防风⽒侥幸留下。
后来,防风⽒⼜跟⼤禹治⽔,不愿跟随⼤禹去挖河,说让他带些⼈仍到⼭间去筑坝拦洪。
⼤禹⼼⾥虽不⾼兴,还是同意了。
防风⽒带了些⼈在四明⼭筑坝,把四明⼭北坡的⽔全拦了起来。
这回他以为⼤功告成了,就头枕在⼭巅,脚搁在坝上,呼噜呼噜睡起⼤觉来。
不料转⾝时脚⼀蹬,⼤坝倒了⼀⼤截。
⼭洪哗啦啦往下泻,搞得余姚百姓死伤惨重,等到防风⽒重新把坝筑好,已是⼤禹在茅⼭开会的第⼆天了。
防风⽒懊懊丧丧来见⼤禹,⼤禹⼗分⽓愤,就问⾝边执法的⼈道:“损坝泻洪,毁⽥伤⼈,该定何罪?” 执法的⼈答道:“⽴斩!”⼤禹点了点头便叫随从把防风⽒绑了去杀头。
因为防风⽒个⼦⾼⼤,跪在地上,执刑⼈的⼑⼦还够不着他的项颈。
于是⼤禹就叫⼈建造了⼀个刑堂,堂中央设⽴⾼台,让防风⽒跪在刑台下,执刑的⼈站在台上,这样⼿起⼑落,才把防风⽒的头斩了下来。
⼤禹斩了防风⽒。
⽴即带领⼀⾏⼈赶到余姚去挖江,引洪⼊海。
当地百姓便把防风⽒的⼫体葬在附近。
后来⽼百姓在治理镜湖时,还掘出过⼀根七尺长的⼈⾻,据说便是防风⽒的脚⾻。
于是⼈们在那⾥建了⼀座“七尺庙”,纪念防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有的学者认为,禹王杀防风的主要⽬的在于杀⼀儆百,借以削弱本地区部族势⼒,有利于夏王朝在太湖流域的统治地位。
他们认为,公元前2198年,中原华夏部落军事联盟的⾸领夏禹巡视江南,在今绍兴会稽⼭召集各地诸侯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真实故事本文是关于民间真实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民间真实故事篇一从前,有个山村住着一个老嬷嬷,她有三个闺女,大闺女叫大门环儿,二闺女叫二门鼻儿,三闺女叫笤帚疙瘩儿。
有一天,老嬷嬷赶集买了点心、烧饼和香油果子,装进一个篮子里头,去走娘家,临走时嘱咐孩子们说:“今天我去看外婆,明天才能回来。
晚上早吃饭早睡觉,不是娘回来,谁来叫门也别开。
”娘叮嘱了一遍又一遍,才挎着篮子出门走了。
老嬷嬷走到半路里遇到一个蒙着灰头巾的老婆子,老婆子说:“你上哪村去呀?”老嬷嬷说:“我到东村去走娘家。
”“走累了吧?咱坐在地头上歇歇吧!”“歇歇就歇歇吧!”两个人坐在地头上说起闲话来了。
“你家有几口人呀?”“我家有四口人,我有三个闺女。
”“她们都叫什么名字呀?”“大的叫大门环儿,二的叫二门鼻儿,三的叫笤帚疙瘩儿。
”“你住在哪个村呀?”“我家住在西村庄南头,院子里有棵老枣树的就是。
”老婆子说:“哎,我看你头上有虱子,我给你捉捉吧!”老嬷嬷说:“好吧!”原来这个老婆子是个狼妖精变的,它说:“捉虱子,你别嫌疼。
”说着就用指甲掐一块头皮放在嘴里嚼嚼吃了。
老嬷嬷说:“俺不让你捉了,疼死俺了!”“哎,忍忍疼,捉得净!”说着又掐了一块头皮放在嘴里嚼吃了。
“俺可不叫你捉了,你怎么掐我的头皮吃呢?”“好,不捉了,不捉了!”“那你篮子里是什么东西呀?”“是点心、烧饼和香油果子。
”“你给我一个吃吧!”“这是看俺娘的礼物,那可不能吃。
”“你不给我吃,我就把你吃了!”老嬷嬷吓了一跳,抬头仔细一看,知道它是个狼妖精,就把篮子里的点心给它吃,那狼妖精“呱哒”一个、“呱哒”一个,狼吞虎咽地吃开了。
老嬷嬷心想,逃命要紧,撒腿就往回跑开了。
狼妖精吃完了篮子里的东西,就去撵老嬷嬷,一霎儿的工夫就撵上老嬷嬷了,它一下子把她扑倒,拉到高粱地里就吃了。
狼妖精等天黑了,就装扮成大门环儿的外婆,去准备吃她们姊妹仨。
狼外婆走到村头,看见一家院子里有棵老枣树,就敲门喊开了:“大门环儿,二门鼻儿,笤帚疙瘩开屋门儿!”姊妹仨听见叫门,便问道:“你是谁呀?”“我是你外婆呀!”大门环儿说:“俺娘不是去看你了吗!你怎么来了呢?”“你娘病倒了,头疼得天旋地转,叫我来和你们做伴。
”大门环儿一听声音不像外婆,就说:“你不是外婆,你怎么说话嗡嗡哝哝?”狼外婆说:“昨儿伤风,鼻子不通,说起话来才嗡嗡哝哝。
”二门鼻儿借着月光从门缝里一瞧,瞧见手上有毛,就说:“你不是外婆,你手上怎么有毛?”狼外婆说:“那不是毛,那是新做的皮手套。
”笤帚疙瘩从门缝里一瞧,瞧见腿上没有带子,就说:“你不像外婆,外婆扎腿带子,你腿上怎么没扎带子呢?”狼外婆就赶紧念咒:“东风刮,西风刮,刮两个高粱叶来把腿扎。
”果然飞来两片高粱叶,狼外婆赶紧用高粱叶把腿扎上,就说:“你看腿上不是扎着腿带子吗?好孩子赶快把门儿开开!”笤帚疙瘩儿又从门缝里一看,真看见扎着腿带,就说:“外婆真有腿带,我来把门儿开开。
”说着,“哗啦”就把门开了。
狼外婆赶紧进了家。
大门环儿说:“外婆,我点上灯吧!”狼外婆说:“千万别点灯,点灯妨公公!”二门鼻儿说:“我打着火吧!”狼外婆说:“千万别打火,打火妨婆婆!”笤帚疙瘩儿说:“摸黑睡觉吓得慌!”狼外婆说:“摸黑睡觉睡得香,一觉睡到大天亮。
外婆搂着你睡,还怕吓得慌!”狼外婆真的搂着笤帚疙瘩儿睡,和大门环儿、二门鼻儿蹬腿睡。
刚刚睡下,大闺女和二闺女都觉着外婆有个毛疹疹的大尾巴,她们齐声问:“外婆,外婆,你怎么还有一条大尾巴呢?”“别胡说,那不是大尾巴,那是我带来的一匹麻!”这时,狼外婆就悄悄把三闺女笤帚疙瘩儿掐死吃起来了。
二闺女听见外婆“咯吱咯吱”地吃东西,就问:“外婆外婆,你吃的什么?”“我不是伤风了吗?我吃个胡萝卜压压咳嗽。
”大闺女说:“给我一块吃吧!”二闺女也说:“给我一块吃吧!”狼外婆说:“死丫头片子,看把你们馋的,给你们一块!”说着扔给大闺女一块。
大闺女一摸粘糊糊的,仔细一摸,知道是小妹妹的脚指头哩!她悄悄告诉二妹妹说:“不好了,她不是外婆,是个狼妖精!她把妹妹吃了,赶快逃到院子里去。
”大门环儿说:“外婆外婆,我拉屎。
”“到床底下拉去!”“不行,床底下有床神。
”“到门后头拉去!”“不行,门后头有门神。
”“你到院子里拉去吧!”大门环儿急忙跑出去了。
二门鼻儿也说:“外婆外婆,我也拉屎。
”“床底下拉去!”“床底下有床神。
”“门后头拉去!”“门后头有门神。
”“那你也到院子里拉去吧!”大门环儿和二门鼻儿悄悄地说:“这是个狼妖精,一定是它把咱娘吃了,又装扮成外婆来吃咱姊妹仨的。
现在它先把小妹吃了,我们一定要为娘和小妹报仇,你别害怕。
”二门鼻儿哭着说:“我不怕,我要为娘和妹妹报仇。
”她姊妹俩带着油桶和井绳,急忙爬到枣树上去,她俩坐在老枣树柯杈上,把一桶油倒在枣树下半身上,防备狼外婆爬树。
狼外婆在床上等啊、等啊,也没把姊妹俩等回来。
它等急了,就喊开了:“大门环儿、二门鼻儿,你们两个死丫头片子,你们干什么呢,怎么还不回屋来?”正巧,这时有一家娶媳妇的路过村头。
大门环儿说:“我们在这里看娶媳妇的哪,你也快来瞧吧!你听,唢呐吹,锣鼓敲,呜哒呜哒好热闹。
”狼外婆听到了唢呐声和锣鼓声,又惦记着吃她姊妹俩,就来到院子里。
它一看姊妹俩在枣树上,它就往树上爬,树干上倒了油,它一爬一出溜,一爬一出溜,树皮把爪子磨疼了,还是上不去。
它说:“大门环儿、二门鼻儿,外婆怎么上不去呢?树为什么这样滑呀?”大门环儿说:“你到针线簸篮里去拿裹针来,把针一根根地插在树上,树就不滑了。
”狼外婆到屋里摸着针线簸篮,拿出一裹针来,把针一根根地插在树上,然后它又往树上爬,爬来爬去,那针把它的脚掌也扎疼了。
二门鼻儿说:“外婆,我这里有井绳,我把绳子放下去,你用绳子捆住腰,我把你拔上来吧!”狼外婆说:“好吧!”它用绳子捆住自己的腰,说:“捆好了,你拔吧!”二门鼻儿用劲往上拔,拔到半空中,她猛一松绳子,“呱唧”把狼外婆摔了个仰八叉,摔得它鬼哭狼嚎:“哎哟,摔死我了,你这个死丫头片子,我非吃了你不可!”大门环儿说:“外婆外婆别生气,我比妹妹有力气。
我来拔你,定能顺心合意。
”狼外婆说:“那好吧,你若是摔疼我,非吃了你不可!”大门环儿抓紧绳子往上拔,快拔到树柯杈了,大门环儿猛地一松手,“噗通”一声,把狼妖精摔得七窍流血,死在地上了。
大门环儿和二门鼻儿凭着聪明和勇敢,终于为娘和小妹妹报了仇,雪了恨。
民间真实故事篇二一天,从邻国来了三位商人。
三位商人每人给国王出了一道题。
这三道题很难,国王和王宫里所有的人都答不上来。
有人提议让阿凡提来回答,国王立刻派人去请阿凡提。
阿凡提骑着驴径直来到国王面前,抚胸施礼道:“尊敬的国王陛下,敝人前来拜见,请问有何吩咐?”“阿凡提,请你赶快回答这三位贵客提出的问题。
”国王对阿凡提说。
阿凡提望了望这三位商人,说道:“敝人洗耳恭听,请贵客提问。
”第一位商人问道:“阿凡提,地球的中心在哪儿?”阿凡提不慌不忙地用手里的拐杖指着他那毛驴的右前腿说:“就在我那毛驴的右前腿下!”“你有什么证据?”那位商人又问。
“先请您量一下,如果多一尺或者少一寸的话,由我来负责!”阿凡提说道。
那商人听了无言可对。
“那么天上有多少颗星星?”第二个商人问道。
“我这头驴身上有多少根毛,天上就有多少颗星星。
如果您不相信,就请您数一数,多了或是少了请您找我。
”阿凡提回答说。
第二个商人听了阿凡提的话只好默默不语。
阿凡提请第三位商人提问题。
商人问道:“我的这把胡子有多少根?请你回答!”“我这头驴的尾巴有多少根毛,您的胡子就有多少根。
”“何以见得?”第三位商人听了发怒道。
“如果不相信,请您把胡子一根一根地拔下来,我也把毛驴的尾巴一根一根地拔下来,咱们一起来数一数,请您把您的胡子拔下来吧。
”阿凡提回答说。
第三位商人听罢哑口无言。
民间真实故事篇三相传东汉章帝年间北匈奴进犯南匈奴及汉朝领地时,吕布祖父吕浩(时任宪部越骑校尉)奉命留守边塞。
吕浩携妻儿率部驻扎五原郡地,定址北河(黄河旧道现乌加河)南岸五原县塔尔湖五分桥东,大兴土木,建城筑堡(今城圪卜就是由此而得名),开荒农耕,并逐步发展畜牧业,纺织业,冶炼治陶业等,固守边关。
吕布祖父去世后,其父吕良继任,娶妻黄氏,系五原郡补红湾(今五原县城西补红村)人,是一大户富豪财主之女。
黄氏聪明贤惠,知书达礼,善染织(后成为染织作坊主事)。
黄氏生有四女,苦于无子。
一日,随夫到白马寺庙(今五原县锦旗东五里处,由于黄河淘堤已毁于河底)拜佛求子。
归来当晚,黄氏得一梦,梦见有一猛虎扑身而来,黄氏见状急唤丈夫赶打,老虎却温顺地卧于身旁。
不日黄氏身感有孕,怀孕12个月未见生产,百感焦虑。
后来,黄氏移至染织作坊,突然屋外人声大嘈。
众人纷纷出外观之,但见西北上空彩虹映现,光彩夺目,此景奇异。
随之五原山地崩裂,地动山摇。
黄氏欲生,身感不适,腹中疼痛难忍,盆骨闷胀,羊水外溢,寸步难行,随卧于布匹之上,不久产生一男婴。
男婴出世更为奇事,但见脐带自断,双目有神,两拳紧握,站立面前,黄氏惊奇,急擦去污物抱于怀中。
后说与丈夫,吕良心中大快:“吾儿神也。
”因出生布上,故起名吕布。
吕布从小随母习文作画,聪慧好学,一点就通,过目不忘,他生性好斗,力大过人,喜舞枪弄棒,身高体重超出常人,同龄孩童都不敢和他玩耍,视而远之,唯有同女孩在一起温顺体贴,判若两人。
吕布却总喜欢和大人们在一起,问这问那模仿学习。
从五岁起常随牧马人野外放马,并喜爱马,只要一见马精神十足,兴奋的不得了。
他骑在马上手舞足蹈,手持一根木棍酷似一名勇士,那时他能持棍刺击野鸡野兔。
七岁时,单独骑马追击野狐山鹿,从无空手而归,经常将重于他几倍的小马驹抱起玩耍,有时举过头顶。
九岁那年,随父母到补红湾拜见外公,外公杀羊招待,大人们在羊群中逮羊不得手,他却上去生擒两只,观者为此惊叹,外公见状大喜,当即送与好马一匹。
从此吕布与马为伴,精心料理,爱马如痴,从不离胯。
十一岁时,匈汉两族边民在白马寺庙举行大型庆典,吕布随父前去参加,在赛马比赛中,他的骑技超人,马快如箭,雄姿展现,一举取得了骑手荣誉。
好斗的吕布,在观看摔跤比赛时,他看到摔跤手屡战屡胜全无对手,心中不服,独自冲入赛场,大声喊道:“我来试试!”摔跤胜者见是一童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瞬间二人扭在一起。
经过几个回合较量,吕布竟将身高和体重比他超出几倍的大力士摔跤手撂翻在地,顿时轰动了整个赛场,人们呼之为大力士神童。
从此,五原地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引以为自豪。
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鲜卑部落军事联盟四处武力扩张,对东汉进行掠夺战争。
东汉边将大举南迁,时年,吕布随父南撤到山西境内,归附为并州刺使丁原部下。
吕布从此离开了五原县,开始了他横扫千军最后悲壮结局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