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渔家傲秋思(说课稿)
《渔家傲秋思》说课稿(精选五篇)

《渔家傲秋思》说课稿(精选五篇)第一篇:《渔家傲秋思》说课稿《渔家傲秋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渔家傲秋思》,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本词在本课中的地位《渔家傲秋思》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的《词五首》,这五首词的五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描写了奇异的塞下秋景,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从题材、情调到艺术方面都为宋词开拓了新领域。
2、教学目标及依据: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的具体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品味和审美情趣”结合这首词的特点,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赏析诗词一般的角度,了解词人范仲淹及其代表作,熟练背诵并默写全词。
过程与方法: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品味词的语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豁达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3、教材的处理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教学重点为: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感受豪放词的风格特色。
教学难点为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对于词这种文学样式并不陌生,但他们不一定了解应该从什么角度和用什么方式去欣赏词和解析词,为了给学生以后的学习铺路,教师应加以引导,使他们确定学习词的方向。
三、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本课主要采用诵读品味法、描述法、比较鉴赏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2、学法:教会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成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自主赏析、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学会鉴赏古诗词。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说课稿新人教版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渔家傲·秋思》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渔家傲·秋思》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答案:作者通过描写秋天的萧瑟景象和渔家的孤独生活,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情感。
例题八:《渔家傲·秋思》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念情感的?
答案:作者通过描写渔家生活的艰辛和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自己的思念情感。
例题九:《渔家傲·秋思》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感的?
答案:作者通过描写渔家生活的艰辛和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心。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之《渔家傲·秋思》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春季学期第三周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渔家傲·秋思》,提升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文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了解《渔家傲·秋思》的历史背景。
-《秋天的散文诗选》:收录了一些关于秋天的散文诗,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优质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通过对范仲淹生平的了解,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
3、通过对具体字词的品析,体悟豪放派词作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通过对范仲淹生平的了解,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
3、通过对具体字词的品析,体悟豪放派词作的特点。
教学步骤:【了文体,晓背景】1、自学关于词的简介的微课,初步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2、教师介绍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的创作背景。
明确:提起范仲淹,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的名篇《岳阳楼记》,其中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已是深深的印入了我们的心中,范仲淹不仅是这样写了,而且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样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曾经三次上书,三次被贬,始终不该直言敢谏,刚直不阿的风格,公元1040年,西夏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宋朝,52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担负起了力挽狂澜的重任,他的词作渔家傲秋思,就写于这一次的远征之中。
【读词文,明词意】1、看配乐范读,确准字音及断句,自己大声吟读。
2、举行吟读比赛,看谁读得好,并进行分析点评。
3、展开想象,在小组内交流,将整首诗改写成散文形式。
明确: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
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
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伤心眼泪。
【欣意境,品特色】品析鉴赏词的上阕与下阕,了解范仲淹的生平,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通过对具体字词的品析,体悟豪放派词作的特点。
明确:1、品词的上阕公元1040年正月,西夏李元昊集中十万兵马,发动了大规模的三川口战役,目标直指延州。
李元昊利用突击战术,攻下了延州北边的金明寨,活捉了宋将李士彬。
渔家傲说课稿(5篇)

渔家傲说课稿(5篇)第一篇:渔家傲说课稿《渔家傲.秋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渔家傲.秋思》,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之《渔家傲.秋思》,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等,并背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学常识,了解豪放派的的诗风,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思想之情以及对朝廷腐朽、软弱,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品味该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
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是掌握鉴赏法,提高学生对词的感悟、鉴赏能力。
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篇词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诵读法——熟悉内容,感受情感3、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5、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三、说学生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和积累,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打好了学词的基础,对词的内容也有了独立感悟的能力,因此在教授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是点拨法,充分的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1、赏。
播放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风格的两首古典音乐。
我设计的导语是(你能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吗?并板书课题)2、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在环节二中我通过范读、学生个别读、全班理解性的齐读等方式初步感知词意、词情。
3、品。
同学们看看词的上、下阙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了哪些景(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抒了什么情?上阕的写景和下阕的抒情之间有什么关系?逐步引导得出本词的主旨(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壮志难酬,并委婉的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和不重视边功的愤懑不平。
《渔家傲 秋思》说课稿

《渔家傲秋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X号考生,我今天要说课的篇目是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渔家傲秋思》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词五首》,这五首词的五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描写了奇异的塞下秋景,抒发了词人处于边塞的思乡爱国之情。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从题材、情调到艺术方面都为宋词开拓了新领域。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词人范仲淹及其代表作,熟练背诵并默写全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感悟词的爱国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词中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二、说学情现阶段我们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之前已经学了很多诗歌,但是由于自身所处的时代大背景和认知能力有限,对词中情感的理解有一定困难。
因此在这一个方面要注意引导。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因此,在本课主要采用教师提问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学法上,根据学生学情与课文特点。
我将采用诵读法,圈点法,讨论法,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意象描写来抒发作者情感。
(诗歌)四、说教学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展开。
1.知识导入在上课之前,将学生分成小组,随机对关于范仲淹以及其豪放词的文学常识进行提问,让同学们抢答,从而引入新课,这样的方式导入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渔家傲·秋思说课稿

渔家傲·秋思说课稿《词五首》——《渔家傲》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授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一)、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奋斗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感情法,熟悉词作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一些诵读的技巧;感悟法:深入品读,体会诗中的人生体验、词人的思想内蕴;讨论点拔: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和反思质疑,师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归纳这首词的特点,感悟豪放派的词风。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电脑、投影及课件。
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通过朗读竞赛,使学生熟悉词作内容,初步形成对词风的感性认知,步骤如下:1.听读播放的录音,要求学生在下面跟读,跟读的同时注意字音,注意语调和停顿。
2.学生通过放胆大声自读,形成初步印象。
3.学生报名赛读(3~5人),其它学生把自己的点评写下来。
4.学生点评。
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会谈到重音、语速、停顿,并涉及到词的内容和风格,老师适当点拔、引导。
(二)通过理解进一步把握朗读。
步骤如下:为了理解词的内容,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投影展示问题)1 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
这两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学生讨论总结后教师帮助归纳:《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齐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出前面我们总结的感情出来。
《渔家傲秋思》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渔家傲秋思》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渔家傲秋思》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渔家傲秋思》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一、课前准备1.教师备课(1)阅读《渔家傲秋思》原文,认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根据教材,了解该诗歌的背景知识。
(3)根据教材要求,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备课(1)认真阅读该诗歌,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2)预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后续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3)准备好必要的文具和工具。
二、课堂教学1.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一幅精美绝伦的秋景图片打开本节课堂。
让学生观察图片,诱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表达。
在引导学生欣赏这幅画面的同时,可以简单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
2.分析(1)讲解古诗的形式结构,以及该诗歌的写作特点。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景中有人”的意境。
(3)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每个意象的意义,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在欣赏诗歌时抓住诗歌中的关键情感和思想。
(4)通过个人思考,小组探讨,讨论发言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超然远思”的精神内涵,感悟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3.拓展在探究完诗文后,辅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杨万里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了解杨万里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及文学思潮。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优化了自己的美学素养。
积极感受古诗词艺术的美感和丰富的意蕴,锻炼自己的文学化思维以及文化素养,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和拓展了自己的人文视野和国际视野。
这样的课堂状况不仅提高学生的文娱审美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世界和解决问题。
5.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深入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增强课堂学习的价值创造性。
同时,排写篇评价该诗歌的读后感并发表于班级微信群中,让同学们共同欣赏、交流、学习。
三、课堂小结通过对《渔家傲秋思》的优质课教学设计,学生们在欣赏古诗时,不仅愉悦情感,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思维的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获益匪浅。
《渔家傲秋思》说课

《渔家傲秋思》说课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渔家傲·秋思》。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材。
《渔家傲·秋思》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的《词四首》。
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描绘了奇异的塞下秋景,抒发了边塞戍边的征人之情。
词境悲壮,从题材、情调到艺术方面都为宋词开拓了新领域。
第二个方面是说学生。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诗词的基础,对于塞外风光有着基本的认知或者体验。
学生对于词的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有独立的感悟能力。
学生能力与心理的发展,适宜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素质和基本功参差不齐,还要明确知识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同时参照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学习赏析诗词的一般角度,了解范仲淹其人其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2. 结合创作背景、创作手法等,理解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3. 体会词中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体会征人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感受豪放词风格特色。
教学难点是,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感受词的意境。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篇词的特点,我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诵读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根据我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等的设置,我的课堂教学将分为以下几点:1. 创设情景,铺垫导入好的导入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投入到课堂,高效地参与课堂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我的导入语如下: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
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2. 初读感悟,学习方法(1) PPT展示介绍范仲淹生平及代表作,有助于理解该首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秋思》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渔家傲秋思》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本词在本课中的地位
《渔家傲秋思》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的《词五首》这五首词的五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描写了奇异的塞下秋景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从题材、情调到艺术方面都为宋词开拓了新领域。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的具体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品味和审美情趣”结合这首词的特点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学习赏析诗词一般的角度了解词人范仲淹及其代表作熟练背诵并默写全词。
过程与方法:
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品味词的语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中豁达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3、教材的处理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教学重点为:
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感受豪放词的风格特色。
教学难点为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词这种文学样式并不陌生但他们不一定了解应该从什么角度和用什么方式去欣赏词和解析词为了给学生以后的学习铺路教师应加以引导使他们确定学习词的方向。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课主要采用诵读品味法、描述法、比较鉴赏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2、学法:教会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成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自主赏析、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学会鉴赏古诗词。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我设计为七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
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设计意图:词离不开曲曲依附于词词曲相依。
通过欣赏两种风格的音乐使学生感悟到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词与音乐的共通也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情境。
】
(二)初读感知词意初读(节奏情感意境)
(1)文学知识
(2)听录音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集体朗读指名谈谈词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准节奏体会情感感知内容。
初步体会到这首诗词的意境美】
(三)诵读自主赏析
1、教师向学生传授诗词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鉴赏词。
2、诵读《渔家傲秋思》你认为那句话写得最好或者你最喜欢并谈谈理由。
【设计意图:诵读自主赏析。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也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品读品出韵味
1、寻出景物:(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渔家傲秋思》用你的大脑作探头展开丰富的想像去捕捉词中出现的景和物。
(强调“景”和“物”)
(2)睁开眼你的脑海中搜集到到了哪些景和物请同学们把景和物在课本上标画出来(生:塞下、大雁、边声、千障、长烟、落日、古城、浊酒、羌管声、霜、泪水)你把这些景物试着组合起来加之联想和想象用你们的生花妙笔将范仲淹笔下的塞外边关图扩写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听读捕捉景物发挥联想和想象扩写塞外边关图。
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品味出诗词的韵味体会豪放词风的特点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2、品出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再把这首词下阕你捕捉到的这些景物组合起来分小组交流从你看到的景象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说读说出心声:
请同学们发挥想像:现在你就是白鬓如霜奋勇杀敌的军人对着家乡望穿秋水的亲人通过《渔家傲》把你的衷肠诉说给他们听:“我在塞下。
”或着说“我饮一杯浊酒。
”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建功之情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感】
(六)总结本课这首词写了边塞的战地风光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壮情怀。
学习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丝丝悲凉但这悲凉哀而不伤悲的壮烈、悲的豪迈。
我们体会到豪迈诗风的同时更多感悟的是作者那份浓浓舍小家顾大家、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这种情怀能伴随我们成长永远热爱自己的祖国。
(七)作业设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利用网络搜集两首边塞诗仔细体会赏析。
【设计意图:第一题此题意丰富学生的积累。
第二题学以致用用本课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继续品味边塞诗。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五、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我的板书如大屏幕所示。
上阙异: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紧闭
下阙情:思乡之情建功之情爱国之情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