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鸟类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进展ppt

合集下载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雌雄两个个体要经过交配,雄
性个体把精子送入雌性个体体内,与卵细
胞相遇而结合,这种受精方式,叫做体内
受精。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第7页
小鸟在筑巢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第8页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第9页
产卵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第10页
千万不能让咱们 宝宝冻着了,我得好好保护它们。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孔雀开屏
第4页
你看我多美,嫁给我好吗?
OK!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第5页
求偶行为
丹顶鹤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仙鹤
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丹顶鹤最多一年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越冬栖息地。
在嫩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及沿海越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第6页
交配
第11页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鸽子在孵卵
第12页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乖宝 宝终于出 世了,好 可爱哟!
第13页
请你思索?
•要保护鸟类为何就要保护鸟卵? •刚孵出小鸡毛茸茸,刚孵出麻雀 皮肤上一根毛也没有?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第14页
育雏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第15页
橘燕在给雏鸟喂食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第1页
卵结构
鸟类生殖和发育ppt
第2页
请你思索?
• 推测卵壳、壳膜、卵白和卵黄有什么功效? • 卵哪一个别未来能够发育成雏鸡? • 鸡蛋都能够孵出小鸡么? • 卵结构为何这么复杂?这么鸟卵适合
生活在怎样环境中?

鸟类的生殖与发育PPT教学课件

鸟类的生殖与发育PPT教学课件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城市 乡村
城市 乡村
1、知道聚落的主要形式。
2、结合你的所见所闻,从人口分布、建筑 特点、生产活动和交通特点等方面比较城 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3、了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城市问题。
4、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分布特点;理解影响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5、能举例分析说明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晚成鸟 出壳时雏鸟尚未发育充分,体表光滑或微具稀
疏小绒,眼不能睁开,全仰亲鸟的喂食。待在巢内完成发 育后才能独立生活,如麻雀等。还有一些躯体大而凶猛的 鸟也属于晚成鸟。
卵白 胚盘 卵壳膜 气室 系带 卵黄 卵黄膜
卵壳
卵壳: 保护 卵壳膜: 保护 气室: 贮存空气,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
的氧气
卵白: 具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 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
寒冷地区的气候 风劲、雪大,厚实 的墙体可以抵御寒 风,保持屋内暖和。 高耸的屋顶,不易 积雪,保护建筑物。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 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
湿热地区的气候 雨水多,所以要 有较完备的排水 系统;墙体单薄, 门窗开得较大, 利于通风散热, 可以保持屋内干 爽。
看下面的幅图,想一想,我国江南地区民 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 么关系?
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主要形式 包括——和——。
看下面的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 的人口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看下面的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 建筑各有什么特点?
看上面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的生产方式各有 什么特点?
看下面的两幅图,分析城市和乡村 的交通各有什么特点?
交通特点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卵细胞
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 式,并简要分析不同生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

鸟的生殖与发育ppt课件

鸟的生殖与发育ppt课件


②对照鸡卵结构图观察卵的结构
2、讨论
1、请推测卵壳、壳膜、卵白和卵黄各有什么功能?
答:卵壳和卵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气 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卵白对胚有营 养和保护作用。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胚 胎发育提供营养,在卵黄外面包裹着卵黄膜。 2、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 答:受精卵的胎盘将发育成雏鸡。胚盘是鸡卵受精 后开始发育初始胚胎,在适宜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成 雏鸡。
织布鸟在筑巢
织布鸟属于鸟纲、文鸟科。 织布鸟为我国云南西部及南 部西双版纳一带的留鸟,成 群栖息于山麓或低丘地带, 食谷粒和昆虫。织布鸟的鸟 巢上端有柄,悬挂在树枝或 棕桐叶上,再取纤维由雌雄 协力缝合而成。昔人以其缝 时内牵外引,状似织布,故 名织布鸟
雌雄鸟在交配
鸽在孵卵
亲鸟在给雏鸟喂食
孔雀开屏
绿孔雀属于鸟纲、雉科。为 我国云南南部的留鸟,多栖息 于山脚一带的河溪或农田附近。 绿孔雀雌雄个体的羽色不同, 雄性羽色华丽,在繁殖期间雄 孔雀通过展示自己漂亮的羽毛 来招引雌孔雀
丹顶鹤跳舞
丹顶鹤属于鸟纲、鹤科。常涉 于近水浅滩,取食鱼、虫、 甲壳类以及蛙等,兼食水草 及谷类。在我国黑龙江省嫩 江中、下游的沼泽地区营巢 繁殖。在繁殖的前期,丹顶 鹤以优美的舞姿来招引异性。
鸟的生殖与发 育PPT课件
教学目标
1、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 构特点。 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通过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 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观察鸡卵的Leabharlann 构二、鸟的生殖和发育
观察与思考:
1、观察鸡卵的操作步骤 ①取一个鸡蛋,将鸡 蛋的钝端轻轻敲出裂 纹,用镊子将碎裂的 卵壳连同外壳膜除去, 看卵壳下面是否有一 个小空腔。再用剪刀 将小空腔下面的内壳 膜剪破,使壳膜内的 卵白和卵黄流到一个 烧杯或培养皿内。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课件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课件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课件2023-10-26contents •鸟类的生殖系统•鸟类的繁殖行为•鸟类的胚胎发育•鸟类的生长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与人类的关系目录01鸟类的生殖系统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的主要器官。

雄性生殖系统睾丸输送精子的管道,与交配和射精有关。

输精管包括前列腺和精囊,分泌精液以提供能量和营养。

附腺体输卵管输送卵子的管道,与受精和胚胎发育有关。

卵巢产生卵子和雌性激素的主要器官。

子宫提供胚胎发育的场所,与分娩有关。

雌性生殖系统1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变化23在胚胎期,生殖器官开始形成并逐渐发育。

胚胎期生殖器官的发育性成熟后,生殖器官经历周期性的变化,以适应繁殖的需要。

性成熟与繁殖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殖系统的功能逐渐减弱,直至衰竭。

生殖系统的衰老02鸟类的繁殖行为03选择行为雌鸟在选择雄鸟时,可能会考虑其羽毛、歌声、舞蹈等多方面的表现。

求偶行为01炫耀行为雄鸟会展示其华丽的羽毛、优美的歌声或舞蹈来吸引雌鸟的注意。

02竞争行为多只雄鸟可能会聚集在一起,通过争斗或其他竞争方式来争夺与雌鸟的交配权。

雄鸟和雌鸟会相互接近,进行梳理羽毛、鸣叫等行为,逐渐熟悉对方。

交配前的准备雄鸟会爬上雌鸟的背部,抓住其羽毛,进行交配。

交配过程交配完成后,雄鸟和雌鸟可能会进行其他庆祝或整理行为。

交配后的行为交配行为产卵和孵化雌鸟会在巢穴内铺垫树叶、草等材料,为产卵做准备。

产卵前的准备产卵过程孵化过程孵化出雏鸟雌鸟会在铺垫好的巢穴内产下卵,通常会产一定数量的卵。

雌鸟会趴在卵上,利用体温孵化卵,期间可能会更换位置或添加新的铺垫材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雏鸟会破壳而出,之后雌鸟会照顾并教给它们生存技能。

03鸟类的胚胎发育卵子受精鸟类通过交配产生卵子,并经过受精过程,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和发育。

受精卵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后,形成囊胚,囊胚内部具有空腔,为胚胎发育提供足够的空间。

囊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称为胚盘,胚盘是未来胚胎的主要部分。

鸟的生殖与发育PPT课件

鸟的生殖与发育PPT课件

WENKU DESIGN
雄性生殖系统
01
02
03
04
睾丸
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位 于肾脏前方。
附睾
储存和运输精子,连接睾丸和 输精管。
输精管
将精子从附睾输送到泄殖腔。
阴茎
雄性鸟类的交配器官,位于泄 殖腔前方。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 素,位于肾脏前方。
连接卵巢和泄殖腔,输 送卵子。
猛禽、蛇类等天敌的捕食对鸟类繁 殖造成很大威胁,特别是地面筑巢 的鸟类更易受到攻击。
繁殖习性限制
部分鸟类繁殖习性特殊,如求偶行 为复杂、产卵数量少等,使得繁殖 成功率相对较低。
濒危物种保护现状探讨
保护区建设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为濒危鸟类提供安全的 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人工繁育与放归自然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鸟 类生存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可以研究这些变化如何影 响鸟类的生殖与发育,以及鸟 类如何适应这些变化。
鸟类生殖与发育的人工干 预
人工繁殖技术已经在一些濒危 鸟类保护中取得成功,未来可 以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人工干 预促进鸟类生殖与发育,提高 濒危鸟类的存活率。
鸟类生殖与发育的比较研 究
鸟的生殖策略
探讨了鸟类如何通过不同的生殖策略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压 力,如繁殖多次、迁徙、共栖等。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鸟类生殖与发育的分子机 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未来可以深入研究鸟类生殖与 发育的分子机制,如基因表达 、激素调控等,以揭示鸟类生 殖与发育的本质。
鸟类生殖与发育与环境变 化的关系
PART 03
胚胎发育与雏鸟成长过程

鸟类分类识别ppt课件

鸟类分类识别ppt课件

基于声音特征的分类识别
总结词:声音特征是指鸟类鸣叫声的音 调、频率等特征,可以通过对这些特征 进行分析对鸟类进行分类识别。
3. 分类识别:利用分类算法对提取出的 特征进行分析,实现对鸟类的分类识别 。
2. 特征提取:对采集的音频数据进行处 理,提取出音调、频率等特征。
详细描述
1. 音频采集:采集鸟类的鸣叫声,可以 采用录音设备或其他专业采集设备。
4. 分类识别:利用分类算法对提取出的特征进行分析, 实现对鸟类的分类识别。
04
鸟类分类识别应用
生态保护与监测
总结词
生态保护与监测是鸟类分类识别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详细描述
通过对不同鸟类种类的数量、分布、栖息地和迁徙路径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可 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评估环境变化对鸟类种群的影响 。
THANKS
感谢观看
基于遗传特征的分类识别
总结词:遗传特征是指鸟类基因序列中的特征,可以通过 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对鸟类进行分类识别。
详细描述
1. DNA提取:采集鸟类的血液或组织样本,采用专业的 DNA提取方法提取出DNA。
2. 基因测序:对提取出的DNA进行测序,得到鸟类的基 因序列。
3. 特征提取:对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提取出其中的特征 。
特征。
鸟类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 尾四个部分,躯干和尾部覆盖着
羽毛。
鸟类的翅膀和嘴巴是其主要运动 和捕食器官,羽毛则起到保鸟类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有 些鸟类在树上筑巢,有些则在 地面或草丛中。
鸟类的食物也各不相同,包括 昆虫、种子、果实、鱼等。
鸟类的迁徙行为也很普遍,为 了寻找更好的食物和繁殖地, 它们会在一定季节进行长距离 飞行。

11十二鸟纲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11十二鸟纲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013-8-1
11
(1)体表被羽 1)羽的结构: 羽毛是表皮细胞角质化的产物,与爬行类角质鳞同源。 结构:羽根、羽轴、羽枝 羽根:插入皮肤 并通过末端的小 孔从真皮乳突提 供营养。 每一羽片:羽枝 和羽小枝(带钩、 带槽)。
2013-8-1
12
2)羽毛的类型 根据结构和功能,分为3种: ①正羽:被覆于体外的大型羽片。分别有飞羽和尾羽(分类的依据之 一)。 飞羽:又分为初级飞羽、次级飞羽、三级飞羽、小翼羽等。对飞翔起 决定作用。 尾羽:尾端的扇状正羽,在飞翔中起着舵的作用。
(1)骨骼: (2)肌肉
2013-8-1
17
3.骨骼和肌肉系统
(1)骨骼: 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在骨骼系统方面有显著的特化, 结构上反映出对飞翔的适应,主要表现在: 1)骨骼轻、细、而坚固。骨骼中空,内有空气,为气质 骨。一只展翅为2.1m的军舰鸟,其骨骼重量只有114g。 2)头骨、脊柱、骨盆和肢骨都有愈合现象。
2013-8-1 23
(2)肌肉 鸟类由于适应于飞翔生活,胸肌和后肢肌发达。 1)胸肌:分为使翼扬起(胸小肌)及下搧(胸大肌),飞翔肌 占体重的1/5,起点在胸骨及龙骨突上。
2013-8-1
24
2) 后肢肌肉: 也集中于躯体的中心部分,这对保持重心的稳定,维持平 衡有重要意义。 后肢肌肉以长腱连到脚趾。并有一些屈肌,在树枝上时由 于重力肌腱拉紧,足趾自然地随之弯曲而紧紧抓住树枝。
2013-8-1
7
(二)适应飞翔的特征
1.结构和机能 2.皮肤及皮肤衍生物 3.骨骼和肌肉系统 4.高效的双重呼吸 5.消化系统 6.循环系统的完善 7.体液的调节和排泄 8.神经系统和感官 9.生殖系统
2013-8-1

生物科学专业鸟类ppt课件

生物科学专业鸟类ppt课件
2024/1/1
3.5.6.3 现代鸟类的分类
平胸总目(Ratitae) 企鹅总目(Impennes) 突胸总目(Carinatae) ● 游禽类 ● 涉禽类 ● 鸠鸽类和鹑鸡类 ● 攀禽类 ● 猛禽类 ● 鸣禽类
2024/1/1
3.5.6.4 鸟类的起源和进化
1、鸟类的起源和进化 (1) 始祖鸟的发现: (2)鸟类的起源: 2、鸟类飞行的起源 (1)二种翼的比较: (2)两种飞行起源学说:
• ① 胸肌,1/5体重;和后肢肌肉发 达
• ② 颈肌发达、背肌退化 • ③ 具栖肌 • ④ 具有特殊的鸣管和鸣肌
2024/1/1
3、高效的双重呼吸系统
(1)肺 (2)气囊 (3)双重呼吸:单向流动 (4)鸣管
2024/1/1
鸣管
4、消化系统
消化力强,过程迅速
(1)口腔 (2)食道 (3)嗉囊 (4)腺胃 (5)肌胃 (6)肠道 (7)肝、胰脏 (8)泄殖腔、腔上腺
2024/1/1
6、体液的调节和排泄
• 后肾、高效、占体重2%(肾小球为哺乳 动物二倍)。随粪便排泄尿酸(利于飞 行)。
2024/1/1
7、 神经系统
(1)大脑顶壁薄(无沟回),尾部(纹状 体)发达;
(2)12对脑神经; (3)小脑发达,(运动和平衡中枢),中
脑视叶发达。
2024/1/1
8、感觉器官
(1)视觉最发达,听觉次之,嗅觉退化。 (2)视觉器官:眼具“双重调节”能力,
并且调节迅速,角膜和晶体;鱼和两栖 :移动晶体;爬行:晶体位置和形状; 哺乳:晶体形状。 栉状突。 (3)位听器官:瓶状囊延长,但不成螺旋 。
2024/1/1
9、生殖系统
• (1)具明显的季节性的变化(与飞行有 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传统分类学
• 目前我国鸟类学界通用的分类系统, 是中国近代鸟 类学研究先师郑作新院士根据Peters 系统, 结合 中国鸟类的分布情况及其本人的见解而提出的分 类系统。代表著作有:
– Cheng Tso-hsin ( 郑作新)(1987) 《Asynopsis of the AvifaunaofChina》 (《中国鸟类区系纲要》) – 郑作新(2000) 《中国鸟类种和亚种分类名录大全》 – 郑作新(2002) 《中国鸟类系统检索》等。
1 以形态特征为主的分类学
1.1 传统分类学 1.2 数值分类学 1.3 支序分类学
2 利用鸣声等行为生态学特征进行的研究 3 DNA的鸟类分子系统学研究
3.1 DNA-DNA杂交研究的Sibley分类系统 3.2 基于DNA序列分析的系统发育研究
1.1 传统分类学
1.1 传统分类学
• 鸟类科学的形态分类学的研究始于18世纪中期的 林奈时期, 依据林奈的双名法和命名法规对大量的 新种进行分类命名, 奠定了鸟类分类的基本体系。 • 形态分类学经历了林奈时期(1758年《自然系统》 第10版)、达尔文时期(1859年《物种起源》、赫 胥黎时期(1952年《新系统学》), 致使物种的概念 经历了模式种、生物种到进化种的过程。
近代鸟类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曾宾宾
• 简要综述了宏观和微观领域的鸟类分类学研究进展。 • 宏观领域介绍了传统形态分类学、数值分类学和支序 分类学, 结合鸣声分析强调支序分类学的应用。 • 微观领域介绍了Sibley分类系统和近年来出现的主要 基于mtDNA的鸟类系统学研究。 • 通过对大量研究工作的分析提出该领域今后应进行综 合性研究。
1.1 传统分类学
• 最早时期对新种的鉴定, 由于否认个体水平的变异, 不承认种下分化, 仅凭与模式标本的比较分析, 稍有 差异就被认定为新种。由此导致将大量的区域性变 异形成的亚种误定为新种, 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同物 , 异名情况。 •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物种的概念发生了转变, 认识到物种之间的连续性和种内变异的发生, 并将 生殖隔离作为区分不同种的重要依据。
2 利用鸣声等行为生态学特征进行的研究
• 鸟类鸣声与形态特征一样, 具有种的特异性,还具有同种不 同种群的特异性(鸟声方言) (雷富民, 王钢, 2002)。因此, 鸣声分析在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上是有意义的。鸣声 分析是确定物种界限的有效的辅助途径。 • 例如Alstrom等(1992) 发现的新种四川柳莺Phyl-loscopus sichuanensis, 先通过与形态相似的淡黄腰柳莺 Phylloscopus chloronotus 的比较研究, 找到差异。然后又 将其鸣唱(Song) 与鸣叫(Call) 的声谱图与分布于欧亚大陆 的近似种(包括淡黄腰柳莺) 的声谱图进行比较, 认为有较 大差异。最后又对四川柳莺和淡黄腰柳莺做了鸣声回放实 验, 发现它们对彼此的鸣唱录音无反应。结合生境、繁殖 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最终确定3.1 DNA-DNA杂交研究的Sibley分类系统
• 20世纪70年代, DNA杂交技术已发展成熟。但大规模的应用此 技术于鸟类的系统分类研究, 主要是美国耶鲁大学Sibley实验室 的工作。Sibley和Ahlquist自1974年至1986年, 一直从事此项研 究,共产生了26554个鸟类DNA杂交分子, 包括代表所有现生鸟 类各目、科的1700多个代表种鸟类(Sibleyand Ahlquist, 1990) 。在大量的研究结果基础之上, 提出了新的鸟类分类系统, 代表 作为Sibley和Monroe (1990) 《Distribution and Taxonomy of Birds of the World》。这个分类系统对Peters 等(1931~1986) 所整理出版的《世界鸟类名录》传统分类系统有很大的修订, 虽 然产生的时间较晚, 但就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 已为西方学者广 泛使用。
1.3支序分类法
• 雷富民等(2001) 为我国最先运用支序分类学研究鸟类的文献。以此文 为例说明本方法,此文以雪雀属Montifringilla 为研究对象, 全世界分布 有7个种, 对每种至少观察5个标本。在分析中选取36个性状特征, 通过 外群比较(外群为麻雀属Passer、石雀属Petronia) 和个体发育确定性 状特征状态的极性, 得到性状原始矩阵。然后采用Hen-ning86软件包, 对所有性状进行聚类分析, 得出树系图。 • 结果显示有两大分支, 其中一支为褐翅雪雀M. adamsi 、白斑翅雪雀 M. nivalis 和白腰雪雀M. taczanowskii , 另一支为黑喉雪雀M. avidiana、棕背雪雀M. blanfordi 、阿富汗雪雀M.theresae 和棕颈雪雀M. ruficollis, 作者据此建议将现在的雪雀属划为两亚属, 即雪雀亚属 Montifrig-illa 和地雀亚属yrgilauda。 • 形态特征区别为: 地雀亚属的种类尾羽次端具有白斑, 腹部、两胁略沾 淡黄色, 嘴基部黑色等为共同特征; 而雪雀亚属的种类则外侧尾羽多呈 白色, 腹部、两胁呈白色, 嘴基部呈淡褐色等为共同特征。
1.1 传统分类学
• 传统分类学对鸟类分类学最大的贡献是由Peters 等 (1931~ 1986) 整理、总结前人大量的分类研究工作, 排除 一些由同物异名所引起的混乱之后编著了《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World》(世界鸟类名录), 共15卷, 至今仍被广 泛使用。 • 当前由Lynx Edicions 正在出版的《Handbookof Birds of the Word》(世界鸟类手册)即以Peters 系统为基础, 适当 吸收Sibley系统(根据DNA杂交研究结果而来的系统) 中的 合理观点编著而成。这也反映了当前鸟类学家的主流观点 。计划出版16卷, 现已完成非雀形目, 出版8卷。
• 应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 因为研究 的历史较长, 几乎涉及到自然界的所有现存鸟类物 种, 所以根据形态特征而来的分类系统, 在属级水 平上仍被广泛使用。但是鸟类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其在属级以下的形态特征分化不像哺乳动物那样 有较大差别, 在杜鹃、柳莺类表现尤为突出。并且 , 仅使用形态学特征进行的分类学研究, 往往具有 主观因素。例如对鸟体各部羽色及其它形态特征 的描述, 研究所选用的指标等均受个人主观经验的 影响。由此而导致对形态相似的近缘种的分类关 系难以确定, 所以在研究鸟类系统学时, 尚需考虑 鸣声及其行为生态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等因素。
2 利用鸣声等行为生态学特征进行的研究
• 研究方法: 鸣声分析应用于系统发育研究时, 可在野外录 制各种鸟类的同种类型的鸣声(如同是求偶期间的 鸣唱), 将这些鸣声信号输入到语图仪(又称声谱仪 ), 使之转变为电信号, 绘出语图, 分析各鸟种间语 图在鸣叫时间持续的长短、频率波动范围及频率 变化趋向、声音强弱等方面的异同, 从而确定各种 鸟类之间的亲缘关系。
1.2数值分类学
• 时至今日, 数值分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较为成 熟, 已渗透到支序分类学、进化分类学中, 还与一 些细胞、分子水平的工作相结合, 并伴随产生了很 多生物进化分析软件, 对生物分类学的方法论产生 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 但在形态分类学研究中,这种方法忽略生物之间进 化亲缘关系, 仅凭表面特征分类, 受趋同进化的干 扰很大, 因此近年来基于形态特征的数值分类已经 很少在鸟类分类学中被应用。
1.3支序分类学
• 支序分类学与数值分类学相对应, 重点研究物种之间的亲 缘关系、进化历程(即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学理论被称为 支序分类学, 又称系统发育系统学。 • 核心思想:任何一个自然类群,不论其分类阶元级别的高 低, 均应源自同一祖先,即应该是一个单系群(一个祖种和它 的后裔组成的类群), 而单系群的确定是通过所研究内群的 共有衍征来确定的。一对同源特征中不发生变化的是祖征 ,发生变化的是衍征。 如鼻孔裸出是祖征, 而鼻孔被毛或被膜是衍征。哪个 是祖征, 哪个是衍征, 即性状演化序列这个至关重要问题的 解决依赖于与外群比较或个体发育(生物重演律: 个体发育 重复系统发育) 的结果。
1.2 数值分类学
1.2数值分类学
• 雷富民等用此法对雀形目文鸟科雪雀属 Montifringilla 分布于中国境内的6种、10亚种进行 研究, 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趋于一致, 各个种的 亚种首先聚在一起。在种间分化上,白斑翅雪雀 M.nivalis 与褐翅雪雀M.adamsi 聚在一起, 而由于 这两种在形态上极为相似, 以致于Baker (1926) ( 雷富民等, 2000) 曾将褐翅雪雀作为白斑翅雪雀的 一个亚种; • 棕颈雪雀M. ruficollis、棕背雪雀M. blanfordi 和黑 喉雪雀M. davidiana在形态上也较趋于一致, 而树 系图上它们3种聚为一支。说明数值分类与传统分 类的结果可以得到相互验证。
•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 以形态特征区别为主进行 的传统鸟类分类学研究结 果见表1,我国学者在鸟类 的种和种下分类方面的研 究较多, 计有5种的分类订 正, 发表1个新种, 11个新 亚种, 而在科、属级的系 统分类和系统发育方面研 究较少。
1.2数值分类学
• 由于传统形态分类学只是定性地考虑两个物种间 的相似程度, 不能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因此, 分类 学家便与数学家携手合作, 定量分析物种间的相似 程度, 研究物种之间形态特征的差异性。 • Sneath和Sokal 于1963年合作完成出版的《数值 分类学原理》。数值分类学的核心思想为:
2 利用鸣声等行为生态学特征进行的研究
• 因为鸟类可进行效鸣并有学习行为, 所以鸣声研究 在种级水平上的应用较有意义, 可以用来分析、比 较同一种的不同地理种群及亲缘关系近的物种种 间的亲缘关系(雷富民, 1999)。 • 又由于鸣声种内变异现象的存在, 物种内或物种间 在鸣声和形态特征上变异的不一致性, 所以利用鸣 声进行分类和系统发育学的研究只是一种有效的 辅助手段, 不作为物种鉴定的稳定指标, 应综合形 态、取食行为、栖息地选择、地理分布、繁殖生 物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才可以得到比较可靠 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