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翻译(有解析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导语:高考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把握规律,成功将水到渠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80篇之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3文言文翻译题一、(2021·广东普宁普师高级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收殷余民。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以诫成王。

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

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

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演练22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 翻译句子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演练22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 翻译句子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翻译句子1.(2021·青铜峡市模拟)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及至广宁,逾三日,大书白牌,封剑,使使往斩之。

未至,风雷大作,雨如注,辽人以为神。

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

四十七年,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宣慰辽东。

旋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经略。

未出京,开原失,廷弼上言:“辽左,京师肩背,河东,辽镇腹心,开原又河东根本。

欲保辽东则开原必不可弃。

敌未破开原时,北关、朝鲜犹足为腹背患。

今已破开原,北关不敢不服,遣一介使,朝鲜不敢不从。

既无腹背忧,必合东西之势以交攻,然则辽、沈何可守也?乞速遣将士,备刍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

毋独遗臣以艰危,以致误臣,误辽,兼误国也。

”(节选自《明史·熊廷弼传》)(1)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

(5分)译文:(2)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

(5分)译文:【解析】(1)重要词语有:“杜”,杜绝;“军实”,指军队中的器械和粮食;“按”,审查,查究;“姑息”,无原则地宽容。

(2)重要词语有:“窘”,使……困窘(窘迫),使动用法;“毋”,别,不要;“沮”,败坏,毁坏;“旁挠”,从旁阻挠;“掣”,拉住,拉拽。

答案:(1)在辽地数年,杜绝馈送礼物,核实军用物资,考察弹劾将吏,不作无原则的宽容,(辽东地区)法度和纲纪大为振作。

(2)不要让臣的用度窘迫,不要延误臣的期限,不要中途阻碍以至于挫折臣的志气,不要从旁干扰以至于牵制臣的行动。

附【译文】等到了广宁,过期三天,在白牌上郑重书写文告,封好宝剑,派使者前去斩城隍。

未到,风雷大作,大雨如注,辽地的人把他当作神。

在辽地数年,杜绝馈送礼物,核实军用物资,考察弹劾将吏,不作无原则的宽容,(辽东地区)法度和纲纪大为振作。

四十七年,起用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安抚辽东。

语文 高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语文 高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一、(2022·唐山市开学摸底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

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

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

时恕昂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

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礼部..右侍郎丘浚进所著《大学衍义补》,上览之甚喜,擢礼部尚书,仍命礼部刊行。

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

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

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

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

五年五月,遣廷臣赍内帑银,赈杭、嘉、湖大水。

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鏊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

上悟,纳之。

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

会幼公主痘殇,太皇太后归罪于广。

广惧,饮鸩死。

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

上怒,籍没之。

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

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

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

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故辞耳。

”上默然。

五月,帝不豫。

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

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

”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

”翼日,上崩。

谷应泰曰:孝宗恭俭仁明,勤求治理,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嬖幸之门。

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B.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C.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D.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解析】“大学士万安”结交的对象是“万贵妃兄弟”,因此“万贵妃兄弟”不能断开,排除B、C项;“上在东宫”中,“上”是主语,“在东宫”是谓语,主谓结构,表意完整,应与后文断开,排除A项。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解析版)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解析版)

考点十八文言文翻译——突破高考第13题(解析版)第一组文段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

(2)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

(3)所贡余者,悉入私室。

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

(4)他物称是。

(一)(1)每年的年底进京奏报财务情况,就用大船装载东南地区珍贵土产交结贿赂朝中当权大臣,没有限度(不知收敛)。

(2)我用节余的钱买到数千斤浙江茶,请求允许贡入内宫。

(3)那些进贡剩余的茶叶,他都装入了私囊。

李溥晚年因为贿赂遭查处落败,被贬官流放到海州,然而他首开的茶贡从此成为江淮发运司每年例行的进贡。

(4)其他人都称道认为是正确的。

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年的年底进京奏报财务情况,就用大船装载东南地区珍贵土产交结贿赂朝中当权大臣,没有限度(不知收敛)。

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时,李溥利用奏事的机会,大肆夸赞浙江茶叶的美味精致,又说:“自来向皇宫进贡的,只有建州的饼茶,而浙江茶不曾成为贡品。

我用节余的钱买到数千斤浙江茶,请求允许贡入内宫。

”(他所调度的运茶船)直接从京城大门下的汴水道牵挽到城里,号称“进奉皇帝的茶纲”,有关部门都不敢盘查。

那些进贡剩余的茶叶,他都装入了私囊。

李溥晚年因为贿赂遭查处落败,被贬官流放到海州,然而他首开的茶贡从此成为江淮发运司每年例行的进贡。

每当发运使入奏茶纲进京,长长的大船遮蔽河面,从泗州连行七日到达京城。

我出使淮南时,见有满载着货物准备入汴京的船只,曾设法弄到这些船只的货物单,上面虽写着“两浙笺纸三暖船”,其实所运送的其他贡物或私载的货物,都不亚于簿子上所登记的物品的数量。

文段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福由是等邪!何轻我宫人?”诏并按之。

(2)帝悟,寝不问。

(3)事隐太子、巢剌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

(4)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5)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二)(1)“难道威福出于李靖、王珪等人吗!为什么怠慢我的宫女?”下诏一并审讯查办。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详解+逐句翻译+译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详解+逐句翻译+译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详解+逐句翻译+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第一段【原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注释】卫: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淇县一带。

齐:国名,姜姓,在今山东北部、中部地区。

东宫:太子的居所,这里借代齐国太子。

硕人:典出《诗经·卫风》中的一篇,乃歌颂庄姜美丽的诗篇。

庄姜:卫庄公的夫人,“庄”是她丈夫的谥号,“姜”则是她娘家的姓,故称庄姜。

【译文】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庄姜,容貌很漂亮,却没有儿子。

卫国人做了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描写她的美貌的。

【原文】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注释】“戴妫”的“戴”为谥号,“妫”Guī是娘家的姓。

【译文】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

【原文】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注释】嬖(bì)人:出身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卫庄公的某位受宠宫女。

【译文】公子州吁,是庄公爱妾生的儿子,卫庄公十分宠爱他,又喜欢军事,但庄公不禁止,庄姜很厌恶他。

【原文】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注释】石碏què:卫国大夫。

义方:为人行事的规范。

纳:放进去。

【译文】石碏规劝庄公道:“我听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这样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

【原文】将立州吁xū,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注释】立: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

乃:就阶:由台阶、阶梯。

这里用作动词,指一步步引向。

【译文】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应该定下来;要是还没有,这样就会引导他造成祸害。

【原文】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注释】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即“将务去祸”。

务:致力,努力。

速:招致。

无乃:恐怕……吧。

【译文】君主应尽力于去除祸害,现在却招致祸害,恐怕不可以的吧!”庄公不听。

【原文】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文言文翻译练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文言文翻译练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文言翻译专项精练真题精练6篇,对话命题人优化练习9篇,掌握解题方法【真题精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2全国甲卷)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日:“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真题精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2全国乙卷)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1、李邕鉴真迹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

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

”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译文】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

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觉得一般,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

”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

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估计被他偷了。

”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

”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在座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

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你是怎么看的?”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专项限时练(四)文言文翻译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

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

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

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

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1)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5 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5 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句:关键实词有“居”“清白”“喜奢好侈”;关键虚词有“所以”“率”“由”“然”;文言句式有“⋯⋯者,⋯⋯也”(判断句)。

第( 2)句:关键实词有“为”(第2 个)“救” ;关键虚词有“为”(第1 个)“而”“之”“则”,文言句式有“不能我救”(宾语前置句)。

【答案】(1)(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

(2)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参考译文】(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

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他们)必然要向他人索取。

有的谋取利益侵扰百姓,有的趁着打官司收受贿赂,有的名义上借贷,有的请托亲戚,宴请、馈赠、索取、竞争,整个家族没人禁止,以至于在做事时动辄互相从旁牵制,威严没法施行。

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百姓却一天比一天劳苦;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快乐,百姓却一天比一天抱怨。

因为这而犯罪进监狱受羞辱的,多得比肩接踵。

唉!如果为了妻妾来做这些事,那么妻妾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朋友来做这些事,那么朋友是救不了我的。

妻妾、子孙、朋友都不能救我,哪比上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廉洁勤政,并自己做自己喜欢的更好呢!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

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

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

吴人以为妖,遂杀之。

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

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

”赍物具千数谢之。

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1)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翻译时,地名(凉州)、事物名(木鸢)不用翻译,“浮图”可译为现代名称。

“击楔三下”虽为定语后置,但不作语序调整仍文意通顺。

“以”为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2)人名、事物名、地名可保留不译。

句中省略的内容应补译出来。

“大雨”,名词作动词,下大雨。

【答案】(1)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

(2)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参考译文】鲁般,肃州燉煌人,生卒年月不详,他心思精巧,善于创造。

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

不久,他的妻子怀孕,父母再三追问,他的妻子才说出了这一切。

后来,他的父亲伺机得到木鸢,敲击机关十多下,乘上它,一直飞到了吴会。

吴人以为鲁般的父亲是妖怪,就杀了他。

鲁般又造了一只木鸢,乘上它飞到吴会,找到了父亲的尸体。

鲁般怨恨吴人杀了他的父亲,回来后在肃州城南造了一个木仙人,让他的手指向东南吴地方向,吴地大旱三年。

占卜术士说:“吴地大旱,是鲁般干的。

” 吴人带着许许多多的物品来向鲁般谢罪。

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大唐初年,当地人还祈祷过这个木仙人。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宦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重点是把“是”“ 岁”“雨”“阳”“占”“有”等词解释为“ 这”“ 年”“ 下雨”“ 南面”“ 占卜”“ 丰” 。

(2) 重点是把“以”“适”“名”解释为“因而”“刚好”“命名”。

【答案】(1)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随雨落下了麦子,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

(2)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

【参考译文】我到扶风上任的第二年,才修建了一座地方官居住的房屋,并且在厅堂的北面建造了一座亭子,还在它的南面开凿了一个池塘,引导流水进来,种植树木,把它作为休息的场所。

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随雨落下了麦子,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

后来整月不降雨水,百姓正为此忧心。

过了三个月,到乙卯日才有雨,到甲子日又下雨,老百姓认为还不够;丁卯日下大雨,下了三天方才停止。

官吏在衙院里一道庆贺,商人在市场上一道欢歌,农民在田野中共同欢庆,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齐晋相与战。

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

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

趋,尚及之。

遂战而死。

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

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

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何为不可以归”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为何不可以归”。

(2)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 君子济人于患”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君子于患济人”。

【答案】(1)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2)叔无孙说:“我听说,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使他脱离灾难。

”(于是)扬鞭策马追赶他,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结果也死在战场上,没能回去。

【参考译文】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

平阿的余子丢失了戟捡到支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不痛快。

问路上的陌生人说:“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可以回家吗?”路人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往回家的路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的孤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今天打仗,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可以回家吗?”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它们难道可以相抵吗?”平阿的余子说:“是啊!”反身回去参战。

跑步,才赶上了战斗。

终于战死了。

叔无孙说:“我听说,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使他脱离灾难。

”(于是)扬鞭策马追赶他,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结果也死在战场上,没能回去。

要是让他(叔无孙)领兵,肯定不会打败仗的。

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

这次的死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是因为他的官职(或权力)小啊。

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导学号:76082051】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楚厉王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

楚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

”(2)过了几个月,楚国又遇到军情警报,楚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楚厉王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参考译文】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集合民众参与防守。

(有一次)楚厉王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

楚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

”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

过了几个月,楚国又遇到军情警报,楚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楚厉王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