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城南旧事》模拟测试题

合集下载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篇:《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城南旧事》这本书是由(林海音)写的。

2、这本书主要写了她(小)时候的故事。

3、在“惠安馆”一章当中妈妈叫“惠安馆”是(灰娃馆);宋妈叫“惠安馆”是(惠难馆);爸爸叫“惠安馆”是(飞安馆)。

4、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吃(八珍梅)。

5、秀贞的“小桂子”背上有一块(青记)。

6、“我们去看海”中的把皮球踢掉的是(刘平)。

7、秀贞的女儿是(妞儿)。

8、英子在草地上看见的人是(坏人)。

9、秀贞口中的“小桂子”是(妞儿)。

10、林海音有(三)个兄妹。

二、选择题1、《城南旧事》谨此献给(A)A 先母林黄爱珍女士B 林海音的父亲C 宋妈2、“一位中国的女儿,中国的妻子,中国的母亲”指的是(B)A 兰姨娘B 母林黄爱珍女士C 宋妈3、《爸爸的花儿落了》暗示爸爸病情严重,将要离开人世的句子(A、B)(多项选择)A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B 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C、爸爸的花儿被驴踩坏了。

4、《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的爸爸是个(A、B、C、D)的人。

(多项选择)A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B 鼓励孩子要坚持,战胜困难。

C 很重感情,为弟弟被日本人害死而吐血;D 特别有爱心,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5、《城南旧事》的体裁是(A)A、儿童小说 B、散文 C、诗歌三、判断题1、《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是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2、《惠安馆》讲述的疯女是秀贞,妞儿是她的亲生女儿。

(√)3、《我们看海去》选自《城南旧事》。

(√)4、《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兰姨娘年轻、聪明、美丽,是个时代觉醒的反抗人物。

(√)5、小说《城南旧事》由五个短篇组成。

用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旧北京20世纪30年代末的几个故事。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一、判断题1、《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是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城南旧事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城南旧事》是由哪位作家所创作的?A. 莫言B. 余华C. 杨绛D. 林海音2.小说《城南旧事》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成都D. 广州3.以下哪项不是《城南旧事》的主要题材?A. 生活琐事B. 社会变革C. 家族矛盾D. 抗日战争4.小说《城南旧事》的叙事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A. 现实、回忆、幻想B. 童年、青少年、成年C. 正面、反面、中立D. 家族、亲情、友情5.《城南旧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少年,他叫什么名字?A. 马大帅B. 芳华C. 白岩松D. 王二二、问答题1.简要描述《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

答:小说《城南旧事》主要讲述了一个中国城市中下层社会人物的家族故事。

在如火如荼的社会变革和抗日战争的背景下,主人公从童年到青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少年,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家族的矛盾与困扰,以及对于爱情、友情和生活意义的思考。

2.小说《城南旧事》中的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事件,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答: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诸多事件,其中最重要的包括:童年时期的游戏与追求自由,对于生活琐事的观察与思考;青少年时期加入了文化团体“汉化社”,与革命理想相结合,开始了解社会现实与家族矛盾;成年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接触抗日战争,思考个人责任与国家命运。

3.通过《城南旧事》,作家想要传递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或思考?答:《城南旧事》以城市底层人物的视角,展现了社会变革和亲情、友情、爱情等人性关系之间的纠葛,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传递出对于人生意义与命运的思考。

作家试图唤起读者对于个体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定位,以及对于人性与社会问题的思考。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错误的写“×”。

1. 《城南旧事》是一部根据作者自身亲身经历而写成的自传体小说。

(√)2. 小说《城南旧事》的故事时间跨度跨越了几十年的历史。

城南旧事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南旧事》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老舍C. 沈从文D. 林海音答案:D2. 《城南旧事》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南京答案:A3. 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是什么?A. 英子B. 林黛玉C. 贾宝玉D. 祥子答案:A4. 《城南旧事》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A. 爱情故事B. 历史故事C. 成长故事D. 战争故事答案:C5. 小说中,主人公英子的家在哪里?A. 城南B. 城北C. 城东D. 城西答案:A6. 小说中,英子的好朋友是谁?A. 小福子B. 小燕子C. 小石头D. 小宝答案:A7. 《城南旧事》中,英子的爸爸是做什么的?A. 教师B. 医生C. 律师D. 商人答案:A8. 小说中,英子的奶奶对她有什么影响?A. 严厉B. 慈爱C. 疏远D. 忽视答案:B9. 《城南旧事》中,英子的爷爷对她有什么期望?A. 成为医生B. 成为教师C. 成为律师D. 成为商人答案:B10. 小说中,英子的弟弟叫什么名字?A. 小宝B. 小石头C. 小福子D. 小燕子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________的成长故事。

答案:英子2. 小说中,英子的家位于北京的________。

答案:城南3. 英子的好朋友小福子是________的儿子。

答案:小贩4. 在小说中,英子的爸爸是一名________。

答案:教师5. 英子的奶奶对她非常________。

答案:慈爱6. 小说中,英子的爷爷希望她将来能成为一名________。

答案:教师7. 英子的弟弟小宝在小说中是一个________的角色。

答案:活泼8. 小说通过英子的视角,展现了________的生活画面。

答案:北京城南9. 英子在小说中经历了许多________的故事。

答案:感人10. 《城南旧事》是一部反映________的小说。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城南旧事》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林语堂C. 沈从文D. 老舍答案:C2. 《城南旧事》中,主人公林英子的家乡位于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答案:A3. 在小说中,林英子与哪位角色的关系最为密切?A. 父亲B. 母亲C. 祖父D. 朋友小福子答案:D二、填空题4. 《城南旧事》是沈从文以______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林英子童年生活的故事。

答案:北京城南5. 小说中,林英子的父亲是一位______。

答案:画家三、简答题6. 请简述《城南旧事》中林英子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英子性格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她善良、敏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 《城南旧事》中有哪些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答案:小说通过林英子的视角,展现了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包括老北京的街巷、四合院、传统的手工艺等,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

四、论述题8. 论述《城南旧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城南旧事》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北京城南生活画卷。

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文学的表现手法,也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描写儿童心理和城市生活方面。

五、思考题9. 你认为《城南旧事》中哪些元素最能触动人心?为什么?答案:(此题开放性,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六、附加题10. 如果你有机会与《城南旧事》中的林英子对话,你最想问她什么问题?答案:(此题开放性,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行回答,鼓励创意和想象力)【完】。

城南旧事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城南旧事》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老舍C. 林海音D. 茅盾答案:C2. 《城南旧事》主要描写了哪个时期的故事?A. 清朝末年B. 民国时期C. 新中国成立后D. 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B3. 小说中“城南”指的是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南京D. 广州答案:A4. 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叫做什么?A. 林黛玉B. 薛宝钗C. 贾宝玉D. 许三观答案:C5. 小说中“旧事”主要指的是什么?A. 历史事件B. 个人成长经历C. 家族衰败史D. 社会变迁答案:B二、填空题6. 小说《城南旧事》通过主人公________的视角,展现了________的变迁。

答案:贾宝玉,北京城南7. 在小说中,主人公贾宝玉与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关系密切。

答案:林黛玉,薛宝钗8. 小说中,贾宝玉最终选择________,体现了作者对传统礼教的批判。

答案:出家9. 《城南旧事》中,贾宝玉的家族是________,象征着封建社会的衰落。

答案:贾家10. 小说通过贾宝玉的成长经历,反映了________的深刻变化。

答案:社会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城南旧事》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贾宝玉性格纯真、多情,对封建礼教持批判态度,追求自由与真爱。

12. 《城南旧事》中,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北京城南的风貌?答案:作者通过贾宝玉的日常生活、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以及对北京城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北京城南的风貌。

四、论述题13. 论述《城南旧事》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答案:《城南旧事》通过贾宝玉的成长经历,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个人在社会变革中的挣扎。

它启示我们,社会的进步需要个体的觉醒和努力,同时也需要对传统观念的批判和超越。

五、作文题14. 以《城南旧事》为背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要求围绕主人公贾宝玉的成长经历,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1. 《城南旧事》的作者是谁?A. 老舍B. 鲁迅C. 林语堂D. 林海音2. 小说《城南旧事》主要描绘了哪个城市的生活?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3. 《城南旧事》中,主人公林英子的家庭背景是什么?A. 富裕家庭B. 贫困家庭C. 知识分子家庭D. 工人家庭4. 在小说中,林英子与谁的关系最为密切?A. 父亲B. 母亲C. 弟弟D. 邻居5. 小说《城南旧事》中,林英子的哪些性格特点最为突出?A. 独立坚强B. 聪明机智C. 善良温柔D. 勇敢果断6. 描述一下《城南旧事》中林英子的生活环境。

A. 繁华都市B. 宁静乡村C. 破败老城区D. 现代社区7. 在小说《城南旧事》中,林英子经历了哪些重要的生活事件?A. 家庭破产B. 父亲去世C. 搬迁新居D. 学校毕业8. 《城南旧事》中,林英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A. 消极悲观B. 乐观向上C. 随波逐流D. 愤世嫉俗9. 小说《城南旧事》通过林英子的故事,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A. 社会不公B. 家庭矛盾C. 教育问题D. 城市变迁10. 阅读《城南旧事》后,你认为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旨是什么?A. 人生的无常B. 童年的美好C. 社会的进步D. 个人的成长正确答案:1. D2. A3. C4. B5. A6. C7. B8. B9. D10. D。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城南旧事》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老舍C. 巴金D. 林海音答案:D2. 《城南旧事》的背景设定在哪个时期?A. 清朝B. 民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B3. 小说中,主人公林英子的家在哪里?A. 城北B. 城南C. 城东D. 城西答案:B4. 小说中,林英子的好朋友是谁?A. 小虎B. 小龙C. 小凤D. 小燕答案:D二、填空题1. 《城南旧事》是作者林海音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________小说。

答案:自传体2. 小说中,林英子的家位于城南的________巷。

答案:柳树3. 小说中,林英子的爸爸是一位________。

答案:教师4. 小说通过林英子的视角,展现了________的风土人情。

答案:北京三、简答题1. 简述《城南旧事》中林英子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英子性格天真、活泼、好奇,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旧社会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2. 《城南旧事》中,林英子与小燕的友谊是如何发展的?答案:林英子与小燕的友谊从最初的陌生逐渐发展为深厚的友情。

两人通过共同的生活经历和相互帮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四、论述题1. 分析《城南旧事》中所体现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案:《城南旧事》通过林英子的视角,展现了民国时期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

作者林海音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深情。

2. 论述《城南旧事》中林英子的成长经历对现代青少年的启示。

答案:林英子的成长经历对现代青少年有着重要的启示。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成长和进步。

城南旧事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城南旧事》的作者是谁?A. 林海音B. 张恨水C. 老舍D. 巴金2. 小说中,主人公小福子的家在哪里?A. 北京城南B. 上海浦东C. 广州荔湾D. 杭州西湖3. 小说中提到的“骆驼祥子”是指?A. 一个拉骆驼的人B. 一个卖水果的小贩C. 小福子的父亲D. 一个虚构的角色4. 小说中,小福子最好的朋友是谁?A. 秀贞B. 阿四C. 老王D. 小福子没有好朋友5. 小说的结局中,小福子的命运如何?A. 她和家人搬到了乡下B. 她继续在北京城南生活C. 她去了远方求学D. 她不幸去世二、填空题1. 《城南旧事》是一部反映________时期北京城南平民生活的小说。

2. 小说中,小福子的父亲是一名________。

3. 小福子的母亲因为________而去世。

4. 在小说中,小福子的弟弟叫做________。

5. 小说通过小福子的视角,展现了________的社会风貌。

三、简答题1. 描述小说中骆驼祥子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2. 分析小说中秀贞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小福子成长的影响。

3. 讨论小说《城南旧事》中对家庭伦理的描绘及其对主人公成长的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城南旧事》中对旧北京城南社会风貌的描绘及其对当代读者的意义。

2. 分析小说中通过小福子的成长经历,作者想要传达的对童年和成长的深刻理解。

3. 探讨小说中所体现的对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批判。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C4. A5. B二、填空题1. 民国2. 拉车夫3. 疾病4. 小福子的弟弟名字未在小说中明确提及,通常被称为“弟弟”。

5. 民国初年三、简答题1. 骆驼祥子是小福子的父亲,他是一个勤劳朴实的拉车夫,代表了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

他的生活艰辛,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家人的责任感,象征着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坚韧和不屈。

2. 秀贞是小福子的邻居,一个善良而又有些迷信的老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1.《城南旧事》这本书是由()写的。

2.宋妈跑遍了北京城的( )行,也没有一点点丫头的影子。

3.在“惠安馆”一章当中妈妈叫“惠安馆”是();宋妈叫“惠安馆”是();爸爸叫“惠安馆”是()。

4.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吃()。

5.秀贞的“小桂子”背上有一块()小桂子的亲爹是我口中的( ),小桂子出生后被丢弃在( )门。

6.“我们去看海”中的把皮球踢掉的是()。

7.秀贞的女儿是()。

8.英子爸爸说,无论什么困难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爸爸让我闯练闯练的事是让我把钱寄给( ). 9.秀贞口中的“小桂子”是()。

10.《我们看海去》中,作者收到了贼的( )。

这是( )留给他的。

11.宋妈治头痛在太阳穴上贴( )皮.12.英子最喜欢念的、算术算得太苦时念的课文是( ). 13在欢送毕业同学会上,韩老师给英子和三年级的大同学一起表演的歌舞节目叫《》。

我在节目中扮演( ) 。

14.我喜欢兰姨娘,因为她常带我到城南游艺园看戏,买包子给我吃,给我做独特的( )灯,德先叔却称她密斯( ),还夸她有志气,敢向恶劣环境反抗,送她《傀儡家庭》。

15.骆驼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爸爸说是用来防( )的.二、选择题1.《城南旧事》谨此献给()A.先母林黄爱珍女士B. 林海音的父亲 C .宋妈2.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挨打前流泪的原因()A.起床晚了。

B、成绩考砸了。

C、“我”想吃驴打滚儿3.《城南旧事•惠安馆》中秀贞“疯了”的原因是()A.“小桂子”刚生下来就被扔了。

B.思康一去不返。

C.秀贞母亲阻挠秀贞嫁给思康4.《城南旧事•我们看海去》中的陌生人第一次送英子一把玻璃球,英子没要;最后一次见英子时送的礼物是(),因为这是他奶奶留给他的,英子收下了。

A.小铜佛B.金镯子C.一串象牙佛珠D.玻璃球5.下面一段话描写的人物是()圆圆扁扁的脸,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我最喜欢她左边那颗镶金的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就很合适地露出来,左嘴巴还有一处酒窝,随着笑声打旋儿。

A.兰姨娘B.宋妈C.英子母亲D.秀贞6.()谁?捣鬼使兰姨娘和德先在一起的。

()A.英子B.宋妈C.英子爸爸D.英子妈妈7.下面不是英子和兰姨娘、德先叔一起时发生的故事是()A.提西瓜灯B.去看电影C.到三贝子花园玩D.吃驴打滚儿8.《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原因分别是什么?( )A “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了爸爸深深的爱,差点儿又流下泪来。

B我想马上要毕业了,心理难受。

C我想到父亲偏爱弟弟。

9.《城南旧事》的体裁是()A、儿童小说 B 、散文 C、诗歌10.下面一段话中的人物是()“乡下人有你这好命儿?他成年价给人看牛哪!”她说着停下了手里的活儿,举起锥子“今年个,可得回家看看了,心里老不顺序。

”她说完愣愣的,。

A.秀贞妈妈B.宋妈C.兰姨娘D.秀贞11.在杂草堆里的那个人是().A坏人 B好人12.秀贞口中的“小桂子”是()A 小英子 B妞儿13.德先叔是()。

A国民党 B贼 C 大学生14.在“惠安馆”一章当中妈妈叫“惠安馆”是()。

A灰娃馆 B惠难馆 C飞安馆。

15.下面不是发生在新帘子胡同时的故事是()A.我们看海去B.兰姨娘C.驴打滚儿D.惠安馆《城南旧事》复习资料2.《城南旧事》是由(五)个故事组成,分别是《》、《》、《》、《》、《》。

4.兰姨娘最后跟()走了。

5.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是佩戴了爸爸种的()。

二、选择题。

1.主人公的老师姓。

A、刘 B、陈 C、韩2.主人公家有。

A.宋妈 B.牛妈 C.刘妈3.主人公在读书。

A.厂甸附小 B.纯阳小学 C.如风小学三、判断。

1.秀贞住在灰娃馆。

()2.英子一年级参加表演“麻雀与小孩”中,扮演小麻雀。

()3.英子指的“四眼狗”是德先叔。

()4.宋妈的儿子小栓子,上小学一年级。

()5.《惠安馆》——(宋妈)《我们看海去》——(“小偷”)《兰姨娘》——(兰姨娘)《驴打滚》——(秀贞)《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的爸爸) ( )6. 《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兰姨娘年轻、聪明、美丽,是个时代觉醒的反抗人物。

()7.小说《城南旧事》由五个短篇组成。

用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旧北京30年代北京风土人情和生活真态。

( )8.宋妈的丈夫很勤劳,每次来我家总会带些家乡特产。

()9.《兰姨娘》的结局就是兰姨娘和德先叔一起走了。

()10.林海音的新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很像一把汤匙。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小说,作者是的著名小说家。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它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最终一统三国,建立的故事。

1.刘备使用的武器是( ),张飞使用的是( ),关羽使用的兵器是( )。

A.双股宝剑B.青龙偃月C.丈八蛇矛枪2.“三顾茅庐”出自故事( )中。

A.刘备拜见诸葛B.诸葛亮拜见刘备C.诸葛亮拜见曹操3.“赤壁之战”中,是由( )A.关羽向曹操诈降B.黄盖向曹操诈降C.张飞向曹操诈降4.“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 )说的A.曹操B.周瑜C.诸葛亮5.一次,当关羽受伤时,为他刮骨疗伤的大夫是( )。

A.扁鵲 B.刘备C.华佗6.关羽在麦城被活捉后,便被( )杀了。

A.孙权B.吕蒙C.曹操7.空城计用在了( )里。

A.柳城B.街亭C.麦城8.“草船借箭”是因为( )想陷害诸葛亮而设的圈套。

A.曹操 B.鲁肃C.周瑜9.被称为“蜀后主”的人是( )。

A.刘备B.刘禅C.刘斗10.到了三国鼎立的最后时期,蜀国( )。

A.向吴国投降了 B.向魏国投降了C.统一了三国11.关于《三国演义》,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张飞字益德。

B.“三英战吕布”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

12.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是( )。

①魏延②关羽③马超④黄忠⑤张飞⑥赵云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13.被诸葛亮困于上方谷的是( )父子三人。

A.司马懿B.司马师C.司马昭14.“垂手过膝,目能顾其耳”描写的是( )。

A.庞统B.刘备C.伊籍D.诸葛亮20.关平的生父是( )。

A.胡华B关定C.关羽D.裴元绍21.“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描写的是( )A.庞统B.诸葛亮C.鲁肃D.徐庶22.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吴将是( )。

A.周瑜B.黄忠C.黄盖D.陆逊23.趁张飞酒醉而将其杀死的是( )A.马忠、范疆B.范疆、张达C.曹豹、张达24.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共有( )回A.80 B.100 C.120D.13025.在“如鱼得水”这个典故里,刘备把自己比作“鱼”,把( )比作“水”A.关羽B诸葛亮26.“青梅煮酒论英雄”讲的是()的故事。

A.曹操和关羽B.刘备和诸葛亮C. 曹操和刘备D.诸葛亮舌战群儒27诸葛亮发明了( )在崎岖的山路上运送粮草。

A.滑板车 B.木牛流马 C.装甲车 D.马车28.使用辕门射戟一策调节了刘备和袁术之间矛盾的是()。

A.诸葛亮 B.吕布 C.曹操29.斩杀魏延于马下的大将是()A.姜维 B.马岱 C.关兴 D.张苞30“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A.刘备 B.周瑜 C.刘表 D.黄盖31长坂坡一战中,被魏将程昱称为“万人敌”的是()A.张飞 B.赵云 C.黄忠32.是()首先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A.徐庶 B.司马徽孔明借完东风后由()接应,而避过周瑜派人追杀。

A.张飞 B.赵云 C.关羽33.被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是() A.孟达 B.孟获 C.严颜34.诸葛亮出山后第一场胜仗是() A火烧博望坡B 火烧新野城C火烧赤壁35..关羽在离开曹操时唯一带走曹操的赠物是() A赤兔马B锦袍 C黄金36.一次,当关羽受伤时,为他刮骨疗伤的大夫是() A扁鹊 B刘备 C华佗①老将黄盖向周瑜献上一个火烧曹营的计划,并说愿到曹营诈降。

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士,说要长期抵抗曹军,黄盖却说:“大军压境,要是在这个月破不了城,还是投降为好。

”周瑜一听大怒,命将士将黄盖拖出去斩首,甘宁为黄盖求情,被赶出营帐。

最后,众将领一起跪地苦苦哀求,黄盖保住了性命,但被重重打了五十军棍。

1..故事中的人物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计,源自这个故事的歇后语是。

2.这个故事发生在()之战前夕。

A.赤壁 B.官渡 C.夷陵②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拘,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馀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

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

1.这个故事叫。

之所以发生这个故事是因为失了街亭。

2.划线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特点是,司马懿的特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