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医学遗传学_考试重点整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医学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
1. 基本概念
- 遗传学:研究基因传承和基因变异的科学
-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
- 染色体:细胞核中包含基因的结构
- 基因型:个体的遗传信息
- 表型:个体的可观察特征
- 突变:基因发生的改变
- 遗传变异:基因型和表型在群体中的差异
2. 遗传物质
- 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 RNA:参与基因表达的分子
- 蛋白质:由基因表达产生的功能分子
3. 遗传模式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
- X连锁遗传: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男性更容易患病
- Y连锁遗传:由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男性特有
4. 遗传疾病
- 单基因遗传疾病: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等
- 多基因遗传疾病:由多个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 染色体异常疾病:由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等
5. 基因组学
- 基因组:一个个体的全部基因
- 基因组测序:对个体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 基因组变异:个体基因组中的DNA序列差异
6. 人类遗传学
-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和研究的国际合作项目
- 单核苷酸多态性:个体基因组中单个碱基的变异,如SNP
- 遗传咨询:通过遗传学知识为个体提供遗传疾病的评估和咨询
以上是医学遗传学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仅供参考。
如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遗传学医生或相关专家。
医学遗传学_考试重点整理

单基因遗传病:简称单基因病,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发生的遗传性疾病,这对等位基因称为主基因。
上下代传递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分为核基因遗传和线粒体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AD)遗传病: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上,与正常基因组成杂合子导致个体发病,即致病基因决定的是显性性状。
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的特征⑴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而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⑵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为患者,致病基因由患病的亲代传来;双亲无病时,子女一般不会患病(除非发生新的基因突变)⑶患者的同胞和后代有1/2的发病可能⑷系谱中通常连续几代都可以看到患者,即存在连续传递的现象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是隐性的,只有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才会发病,称为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病。
带有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本身不发病,但可将隐性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称为携带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⑴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而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⑵患者的双亲表型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⑶患者的同胞有1/4的发病风险,患者表型正常的同胞中有2/3的可能为携带者;患者的子女一般不发病,但肯定都是携带者⑷系谱中患者的分布往往是散发的,通常看不到连续传递现象,有时在整个系谱中甚至只有先证者一个患者⑸近亲婚配时,后代的发病风险比随机婚配明显增高。
这是由于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可能会携带某种共同的基因由性染色体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群体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如果决定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带有致病基因的女性杂合子即可发病,称为X连锁显性(XD)遗传病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在Y染色体上缺少相对应的等位基因,故称为半合子,其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表现出相应的性状或疾病。
男性的X染色体及其连锁的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又只能传递给女儿,不存在男性→男性的传递,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交叉遗传。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分章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遗传性疾病(genetic disease):简称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疾病。
2、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大多数是遗传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畸形。
3、家族性疾病:是指某些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同患一种疾病。
【简答题】遗传病的特征及分类(1)特征:①垂直遗传②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遗传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的主要特征。
③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发生的遗传物质改变才能遗传,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并不能向后代传递。
④遗传病常有家族性聚集现象。
(2)分类:(一)单基因病:由染色体上某一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导致的疾病。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X连锁隐性遗传病④X连锁显性遗传病⑤Y连锁遗传病⑥线粒体遗传病(二)多基因病:由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
(三)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所致的疾病。
(四)体细胞遗传病: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
第二章基因【名词解释】1、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有功能的多肽链或者RNA分子所必需的一段完整的DNA序列。
2、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结构基因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编码顺序在DNA分子中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顺序分隔开,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因此称为断裂基因。
3、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密码编码信息改变,造成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4、外显子(exon):编码顺序称为外显子5、内含子(intron):非编码顺序称为内含子6、多基因家族(mumlti gene family):指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
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
7、假基因(pseudo gene):基因序列与具有编码功能的类α和类β珠蛋白基因序列类似,因为不能编码蛋白质,所以称为假基因。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分章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遗传性疾病(genetic disease):简称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疾病。
2、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大多数是遗传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畸形。
3、家族性疾病:是指某些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同患一种疾病。
【简答题】遗传病的特征及分类(1)特征:①垂直遗传②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遗传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的主要特征。
③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发生的遗传物质改变才能遗传,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并不能向后代传递。
④遗传病常有家族性聚集现象。
(2)分类:(一)单基因病:由染色体上某一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导致的疾病。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X连锁隐性遗传病④X连锁显性遗传病⑤Y连锁遗传病⑥线粒体遗传病(二)多基因病:由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
(三)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所致的疾病。
(四)体细胞遗传病: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
第二章基因【名词解释】1、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有功能的多肽链或者RNA分子所必需的一段完整的DNA序列。
2、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结构基因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编码顺序在DNA分子中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顺序分隔开,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因此称为断裂基因。
3、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密码编码信息改变,造成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4、外显子(exon):编码顺序称为外显子5、内含子(intron):非编码顺序称为内含子6、多基因家族(mumlti gene family):指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
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
7、假基因(pseudo gene):基因序列与具有编码功能的类α和类β珠蛋白基因序列类似,因为不能编码蛋白质,所以称为假基因。
医学遗传学 重点总结

医学遗传学第一章绪论本章节重点:遗传病的概念、遗传病的类型一、医学遗传学的定义1、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是与人类遗传有关的疾病,即遗传病(genetic disease)。
2、研究内容:遗传病的发生机理(Etiology)、传递方式(Passage)、诊断(Diagnosis)、治疗(Therapy)、预后(Prognosis)、再发风险(Recurrence)、预防方法(Preventive medicine),从而控制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再发,降低在人群中的危害,增进人类的健康水平。
3、什么是遗传?Genetics is the study of genes, heredity, and variation in living organisms.二、遗传病的定义1、关于遗传病的一些误解:家族性疾病(familial disease)就是遗传病、先天性疾病(congenital disease)就是遗传病2、遗传病(genetic disease):遗传物质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
三、遗传病的类型1、单基因病(single gene disorder):如果一种遗传病的发病仅仅涉及一对基因,这个基因称为主基因(major gene),其导致的疾病称为单基因病。
常染色体显性(AD)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病、X 连锁显性(XD)遗传病、X连锁隐性(XR)遗传病、Y连锁遗传病、线粒体病2、多基因病(polygenic disease):一些常见的疾病或畸形有复杂的病因,既涉及遗传基础,又需要环境因素的作用才发病,也称为多因子病(multifactorial disease,MF)。
遗传基础不是一对基因,而是涉及到许多对基因,这些基因称为微效基因(minor gene)。
3、染色体病(chromosome disease):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而导致的疾病称为染色体病。
医学遗传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了解医学遗传学的发展简史·掌握遗传病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1.遗传学: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是揭示生命本质和遗传规律的科学遗传:是指生物亲代繁殖与其相似的后代的现象。
变异:是指同种个体之间的差异。
(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遗传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实现三个方面。
2.医学遗传学:应用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和人类疾病发生的遗传学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主要任务:研究遗传病的发生机制、传递方式、诊断、治疗、预后。
(尤其是预防方法)3.遗传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疾病。
(1)遗传病特征:①垂直传递②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其发病原因③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发生的遗传物质改变才能遗传,体细胞中遗传物的改变不能向后代传递④常有家族性聚集现象⑤常有先天性相关概念区分:遗传病: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疾病先天性疾病:婴儿出生时即显示症状的疾病家族性疾病:是指某些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的疾病(大多数遗传病,特别是显性遗传病,常看到连续传递的家族性聚集。
但也有不少遗传病,特别是隐性遗传病,常常散发,无家族发病史。
一些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和某些维生素缺乏症(如夜盲)可有家族性聚集现象,但这类疾病并不是遗传病。
)(2)遗传病的类型:①单基因病:染色体上某一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导致的疾病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软骨发育不全等b.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白化症、苯丙酮尿症等c.X连锁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d.X连锁隐形遗传病:红绿色盲e.Y连锁遗传病:人类外耳道多毛症、SRY(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f.线粒体遗传病:mtDNA,线粒体心肌病②多基因病: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③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所致的疾病Down综合征等④体细胞遗传病: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一般不向后代遗传,各种肿瘤的发病中都涉及特定组织中的染色质和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变化,是体细胞遗传病;一些先天畸形和免疫缺陷属于体细胞遗传病。
医学遗传知识点总结

医学遗传知识点总结一、基因和染色体1.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的分子单位,它携带着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是DNA分子中的一段序列,通过编码蛋白质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2. 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它携带着基因,与遗传性状的表现密切相关。
在人类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其余22对为常染色体。
3.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的现象,它是遗传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等多种类型,导致了基因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了生物体的性状。
二、遗传病的类型及病因1. 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一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疾病,其遗传规律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囊性纤维化、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
这类遗传病的发生与家族史密切相关,患者的家庭成员易受到影响。
2. 多因素遗传病多因素遗传病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疾病。
这类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胎儿期的发育环境、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
例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都是多因素遗传病。
3. 染色体异常疾病染色体异常疾病是由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常见的有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克莱因费尔特病等。
这类疾病通常伴随着严重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异常,对患者的生活和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医学遗传学的诊断方法1. 家族史调查家族史调查是对患者家庭成员的遗传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遗传风险。
通过分析家族史,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遗传性疾病,以及该疾病是否具有家族聚集性。
2. 分子遗传学诊断分子遗传学诊断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患者的基因进行检测,以发现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常见的分子遗传学诊断方法包括PCR技术、基因测序技术、DNA微阵列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基因的突变信息。
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

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老师划的考试重点整理1、遗传病:遗传因素作为唯一或主要病因的疾病。
2、黑尿症:第一个发现的先天性代谢病,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3、遗传病的特点:垂直传递(上下代之间)、数量分布(患者在亲祖代和子孙中是以一定数量比例出现的)、先天性(生来就有的特性)、家族性(家族聚集性)、传染性(一般遗传病没有传染性)。
4、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发生的遗传性疾病,这对等位基因为主基因。
6、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AD)的特点:男女患病机会均等;双亲无病时,子女无病,除非基因突变;患者的同胞和后代有1/2的发病可能;连续传递;患者双亲必有一患。
7、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的遗传特征:男女患病机会均等;患者双亲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患者同胞有1/4的发病风险,患者有2/3的表型正常的同胞可能为携带者,患者的子女一般不发病,但都是携带者;散发分布,通常无连续传递现象;近亲婚配发病率增加。
8、某连锁隐性遗传(某R)的遗传特征:患者多为男性;双亲无病,女儿不发病,儿子患病率1/2,致病基因都是从母亲获得;交叉遗传;女性患者,父必患,母携带。
9、表现度: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性状或疾病的表现程度上产生的差异。
10、基因的多效性:一个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个性状。
11、遗传异质性:一种遗传性状可以由多个不同的遗传改变所引起。
12、限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基因表达的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表现,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能表现。
13、拟表型: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使个体产生的表型恰好与某一特定基因所产生的表型相同或相似。
14、质量性状:指单基因遗传的性状变异在群体中分布不连续,多峰。
数量性状:指多基因遗传性状变异的分布连续,呈现单峰分布,临近两个个体间差异很小。
如身高、血压。
主要取决于两点:多基因性状中多对微效基因累加效应、基因随机组合、等位基因共显性。
15、易感性: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基因遗传病:简称单基因病,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发生的遗传性疾病,这对等位基因称为主基因。
上下代传递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分为核基因遗传和线粒体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AD)遗传病: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上,与正常基因组成杂合子导致个体发病,即致病基因决定的是显性性状。
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的特征⑴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而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⑵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为患者,致病基因由患病的亲代传来;双亲无病时,子女一般不会患病(除非发生新的基因突变)⑶患者的同胞和后代有1/2的发病可能⑷系谱中通常连续几代都可以看到患者,即存在连续传递的现象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是隐性的,只有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才会发病,称为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病。
带有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本身不发病,但可将隐性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称为携带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⑴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而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⑵患者的双亲表型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⑶患者的同胞有1/4的发病风险,患者表型正常的同胞中有2/3的可能为携带者;患者的子女一般不发病,但肯定都是携带者⑷系谱中患者的分布往往是散发的,通常看不到连续传递现象,有时在整个系谱中甚至只有先证者一个患者⑸近亲婚配时,后代的发病风险比随机婚配明显增高。
这是由于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可能会携带某种共同的基因由性染色体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群体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如果决定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带有致病基因的女性杂合子即可发病,称为X连锁显性(XD)遗传病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在Y染色体上缺少相对应的等位基因,故称为半合子,其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表现出相应的性状或疾病。
男性的X染色体及其连锁的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又只能传递给女儿,不存在男性→男性的传递,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交叉遗传。
X连锁显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⑴人群中女性患者数目约为男性患者的2倍,前者病情通常较轻⑵患者双亲中一方患病;如果双亲无病,则来源于新生突变⑶由于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都为患者,儿子全部正常;女性杂合子患者的子女中各有50%的可能性发病⑷系谱中常可看到连续传递现象,这点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如果决定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即带有致病基因的女性杂合子不发病,称为X连锁隐性(XR)遗传病。
(血友病A)X连锁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⑴人群中男性患者远较女性患者多,在一些罕见的XR遗传病中,往往只看到男性患者⑵双亲无病时,儿子有1/2的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表明致病基因是从母亲传来的;如果母亲不是携带者,则来源于新生突变⑶由于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兄弟、舅父、姨表兄弟、外甥、外孙等也有可能是患者;患者的外祖父也可能是患者,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舅父一般不发病⑷系谱中常看到几代经过女性携带者传递、男性发病的现象;如果存在女性患者,其父亲一定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不完全显性也称为半显性遗传,它是杂合子Aa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AA 和隐性纯合子aa表型之间的一种遗传方式,即在杂合子Aa中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的作用均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
共显性是一对等位基因之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子个体中两种基因的作用都完全表现出来。
例如人类的ABO血型系统、MN血型系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等都属于这种遗传方式。
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Aa)在生命的早期,因致病基因并不表达或表达尚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只在达到一定的年龄后才表现出疾病,称为延迟显性。
表现度是在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性状或疾病的表现程度上产生的差异。
例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成骨不全Ⅰ型,主要症状有多发性骨折、蓝色巩膜、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
由于表现度的不同,轻症患者只表现出蓝色巩膜;重症患者可表现出早发、频发的骨折,耳聋和牙本质发育不全等症状。
在一个家庭中即可看到受累器官的差异及严重程度的不同,称为表现度不一致。
基因的多效性是一个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个性状。
遗传异质性是一种遗传性状可以由多个不同的遗传改变所引起。
遗传异质性又可分为基因座异质性和等位基因异质性。
一个个体来自双亲的某些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因此当它们发生相同的改变时,所形成的表型却不同,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印记,也称基因组印记或亲代印记。
限性遗传是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基因表达的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表现,而在另一种性别则完全不能表现。
这主要是由于男女性在解剖学结构上的性别差异造成的,也可能受性激素分泌方面的差异限制。
如女性的子宫阴道积水症,男性的前列腺癌等。
在多基因性状中,每一对控制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故称为微效基因。
若干对基因作用积累之后,可以形成一个明显的表型效应,称为累加效应,所以这些基因也称累加基因,这些基因相互之间没有显隐性之分,也就是说是共显的。
多基因性状往往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因此这类性状或疾病也称为复杂性状或复杂疾病。
微效基因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等同的,可能存在一些起主要作用的所谓主基因,也就是说各个基因的贡献率是不相同的。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基础是由多基因构成的,它部分决定了个体发病的可能性。
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
由于环境对多基因遗传病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学术界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一个个体患某种遗传病的可能性称为易患性。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易感性高低可代表易患性高低。
当一个个体易患性高到一定限度就可能发病。
这种由易患性所导致的多基因遗传病发病最低限度称为发病阈值。
阈值代表患病所必需的、最低的易患基因的数量。
遗传度(又称为遗传率)是在多基因疾病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的贡献大小。
H=b/r(b为亲属易患性对先证者易患性的回归系数;r为亲属系数)已知一般人群患病率:b=(Xg-Xr)/ag(Xg为一般群体易患性平均值与阈值之间的标准差数;Xr为先证者亲属易患性平均值与阈值之间的标准差数;ag为一般群体易患性平均值与一般群体中患者易患性平均值之间的标准差数)在随机婚配的大群体中,在没有受到外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显性性状并没有随着隐性性状的减少而增加,不同基因型的相对频率在一代代传递中保持稳定,这就是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近亲的程度可以用亲缘系数(r)来表示。
亲缘系数有共同祖先的两个人,在某一基因座上带有相同基因的概率。
按照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每传一代得到其中一个等位基因的概率是1/2,双亲和子女之间的亲缘系数为1/2,同胞之间的亲缘系数也是1/2近亲婚配中的2人,他们可能从共同祖先继承到同一基因,婚后又可能把同一基因传递到他们子女,这样,子女的这一对基因就是相同的。
近亲婚配使子女得到这样一对相同基因的概率,称为近婚系数(F)。
一级亲属间的近婚系数就是F=1/4。
二级亲属近婚系数F=1/8。
三级亲属的近婚系数F=1/16。
适合度(f)是一定环境条件下,某一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并能将基因传给后代的相对能力。
选择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特定表型或基因型的作用,它可以是正性选择,也可以是负性选择。
实际上对特定缺陷的表型往往由于生育力下降,呈现负性选择。
选择系数(s)指在选择作用下适合度降低的程度,用s表示。
s反映了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存在的程度,因此s=1-f。
对于某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杂合子比正常纯合子具有更高的适合度,称之为“杂合子优势”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这种变化的频率称为突变率,用每代每个配子中每个基因座的突变数量来表示。
由突变引起的群体基因频率改变十分缓慢。
常染色体显性疾病μ=sp 或μ=1/2I(1-f)常染色体隐性疾病μ=sq2 或μ=I(1-f)(不适合杂合子优势)X-连锁隐性疾病μ=1/3sq 或μ=1/3I(1-f)μ:每代每个基因的突变率p和q:基因频率s:选择系数f:适合度=1-sI:人群中该性状的频率(发生率)遗传负荷是由群体中导致适合度下降的所有有害基因构成,遗传负荷主要有突变负荷和分离负荷,受近亲婚配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人类染色体:1.染色体命名的一般规则:每一染色体都以着丝粒为界标,分成短臂(p)和长臂(q)。
区和带的序号均从着丝粒为起点,沿着每一染色体臂分别向长臂、短臂的末端依次编号为1区、2区、……,以及1带、2带……。
界标所在的带属于此界标以远的区,并作为该区的第1带。
被着丝粒一分为二的带,分别归属于长臂和短臂,分别标记为长臂的1区1带和短臂的1区1带。
描述一特定带时需要写明以下4个内容:①染色体序号;②臂的符号;③区的序号;④带的序号。
例如:1p31表示第1号染色体,短臂,3区,1带。
2.染色体的形态:在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形态是最典型的,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常用于染色体研究和临床上染色体病的诊断。
每一中期染色体都具有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它们各含有一条DNA双螺旋链。
两条单体之间由着丝粒相连接,着丝粒将染色体划分为短臂(p)和长臂(q)两部分。
染色体上的着丝粒位置是恒定不变的,根据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可将染色体分为4种类型:①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或靠近染色体中央。
若将染色体全长分为8等份,则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纵轴的1/2~5/8之间,着丝粒将染色体分为长短相近的两个臂;②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纵轴的5/8~7/8之间,着丝粒将染色体分为长短不同的两个臂;③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靠近一端,位于染色体纵轴的7/8~末端之间,短臂很短;④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的末端,没有短臂。
人类染色体只有前三种类型,即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三种。
3染色体显带:显带染色体是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称为染色体带,这种使染色体显带的方法,称为显带技术。
它能显示染色体本身更细微的结构,有助于准确地识别每一条染色体及诊断染色体异常疾病。
显带技术主要有G带分析、C带分析、Q带分析、R带分析、T带分析、N带分析和高分辩染色体技术等。
4.染色体核型: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就称为核型。
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征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称为核型分析。
5.染色体数目异常:以人二倍体数目为标准,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整组或整条)的增加或减少,称为染色体数目畸变。
包括整倍体改变和非整倍体改变两种形式。
6染色体结构畸变: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遗传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