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3--16课导学案谢晓丽 (1)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1)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1)
交流展示
组织全班交流:
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
学习检测
抄写生字新词,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
说说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板书
16桥
指挥
(共产党员)老汉号召
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学案
导案
自主探究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学习导航
一、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三、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学习导航
一、自主、合作、探究
二、全班汇报交流,深入理解文章
三、积累拓展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点拨
既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是“亲人”当志愿军回国的时候,为什么来送行的只有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
小组合作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3.共同品析
交流展示
全班汇报交流,深入理解文章
学习检测
阅读文中段落,回答问题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3、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说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重点、难点
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说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一、精读“完璧归赵”体会人物形象
二、读相关语句进行交流感悟交流“赵王击缶”“负荆请罪”部分。

朗听课文配音1、面对强敌蔺相如靠的是拳拳爱国之心读,边听边想:课文过人的谋略和
勇气取胜
2、蔺相如回避廉颇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故个讲主要了哪三合利益。

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作事?指名说后再让学则危探生上台板书。

完璧归(
3、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究改的性格特点。

负荆请赵渑池相会三、感受“和”的意义 1
罪)、回顾课文将相和的原因是什么2、谈谈“和”在生活中的意义。

预设交流家庭中讲究“家和万事兴”生意职场中讲究“和气生财”邻里之间讲究“和和
18 将相和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设不和——————和

自我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方面更加努总力。


预留作业。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14.再见了,亲人备教材备课资料1.走近作者——魏巍魏巍(1920—2008) 河南郑州人。

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毕业于延安抗大,1937年参加八路军,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创作的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作品有《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诗选》等。

2.拓展阅读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战火燃烧到我国东北边境。

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

在战斗中,和朝鲜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经过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1953年7月25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回国,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备课堂名师导学案【课文分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特殊环境下的事件,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有限,所以对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困难,不易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这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材料,另外,教学时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更多的了解抗美援朝,为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做铺垫。

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出感情。

与此同时,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以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等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下 第四单元 16 桥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 第四单元 16 桥导学案

沙口镇第一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1.把词语补充完整。

风雨()()()()尽瘁
冲锋()()扶()济()
()汤()火
2.按原文填空。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


()。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的野马。

3.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3)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
3.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想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把感受深的词语、句子画出来,并作批注。

【部编适用】五下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部编适用】五下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亲爱的同学:民族英雄林则徐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家国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你对此又有怎样的解读?这一单元,我们将跟随六位爱国人物,从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中感受他们内心深厚的爱国情怀。

一、单元概览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介绍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事迹的《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

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战争中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品质,赞扬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意志坚强、处处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并且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最终形成习作:《他了》。

二、自主学习下面,我们就要深入地自学课文了。

你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和资源,开始深入地自学课文啦!以下网络资源推荐你收藏。

1. “人教点读”APP,在线点读课文。

2. 关注公众号“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师”,你可以同步获取在线课堂中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视频,知识点以及练习。

3. 古诗文网网址s:/ 可以查到课本中古诗的作者、注释、赏析等1资料。

9. 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摩、遗”等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导航】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

(读古诗时语速要放慢,注意句内停顿,一般而言,七言诗是2、2、3的节奏,即“××/××/×××”。

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案

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案

《桥》教案设计、执教:王晓苏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6课《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故事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赏析和感情朗读,感受洪水之大和当时的场面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进行练笔运用教学重难点:品读、赏析重点词句,感受洪水场面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1.由日本震灾引入本单元主题:感人的事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生自由读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3.指名读词,一个同学读第一行,你有什么发现?(第一行词语描写洪水)读了这些词语,你对这场洪水产生了怎样的第一印象?另一名同学读第二行词语,你又有什么发现?(第二行词语描写老汉)4.全班齐读三、感受洪灾1.自由读1—5自然段,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2.汇报交流3.课件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生自由读,你有什么体会?是从哪里体会到的?(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抓住“泼”和“倒”感受雨的大,进行句子对比,感受短句在体现情势危急方面的好处,指导朗读(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抓住比喻句,进行想象,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体会洪水的凶猛,指导朗读(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理解“狞笑”的含义,抓住“跳舞”一词,体会洪水的可怕,小结修辞方法,指导朗读4.课件播放洪水录像,师范读,生练读,小组读,全班齐读5.播放日本海啸录像,生学习课文表达方法写小练笔6.汇报朗读7.再读描写洪水的句子8.找描写人们反应的句子,感受惊慌9.师引读,引出木桥,板书画桥四、引出老汉,提示下节课学习内容1.想象:惊慌的人们全部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怎么样?2.事情如我们的预料么?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板书:人们依次过桥)3.是谁改变了这一切?是谁挽救了他们?(板书:老汉)4.这到底是个怎样的老汉?他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板书设计:16.桥人们依次上桥老汉?洪水凶猛可怕。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导学案
环节
导案
学案
留白处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案。
2、教师分组进行预习展示
3、老师及时对学生的展示予以评价和组织学生给展示组打分。
一、扫清字词障碍
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在文中标画出来并写一写。
舒适深幽葱茏娇嫩掀开
雏儿好奇蓬松依旧颤动
2.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流泻:
信赖:
绒毛:
333、我能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写出五个含有“看”的意思的字。
例:(眺)()()()()()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伏:A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B低下去;C隐藏;D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
(1)解放军战士潜伏在树丛里。()
(2)三伏天里温度最高。()
(3)我伏案写作。()
2、“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中的“小家伙”一词反映了____________
2、快速默读,思考: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3、珍珠鸟的动作、神态及活动范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4、从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5、“我”是怎样照料、呵护珍珠鸟的?
6、朗读最后一段,感悟含义。
三、小结: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四、独立完成训练案

教师发放训练案,面改批阅训练内容,进一步强化训练案中的出现的问题。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1、我读了课文遍,(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认为最难读的字词有:
最难写的字:
3、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我是从文中的第()自然段知道的。

(在文中标画出来)瑞恩的梦想也在不断变大,从挖一口井到()。

我是从文中的第()自然段知道的。

(在文中标画出来)
4、瑞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是因为()我是从文中的第()自然段知道的。

(在文中标出)
5、瑞恩为实现他的梦想遇到了哪些困难?瑞恩的表现如何?在3-13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一划,读一读,感受感受。

(填表)
瑞恩所面对的困难瑞恩的表现我的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村学区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3课导学案设计课题13、钓鱼的启示课时 2 授课日期课型讲授课学习内容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3课《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内容补充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2,、《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3、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自主学习、标注问题1、生字读音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2、课文内容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板书:钓鱼放鱼启示)二、初步了解课文,粗读课文。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1、初步了解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1)出示语句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初步了解文中的“我”的情感的变化。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父亲的情感1、自读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3、逐句指导: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

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体会父亲的情感分层训练、达标检测讨论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练习: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讨论、练习归纳总结、自我反思(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

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

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课堂小结,留下悬念板书设计13、钓鱼的启示我父亲钓鱼得意放鱼依依不舍不容争辩教师自我评价姚村学区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3课导学案设计课题13、钓鱼的启示课时 2 授课日期课型讲授课学习内容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3课《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重点难点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内容补充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一、复习(一)听写生字词。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

一个字连词写2遍。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复习导入,出示目标自主学习、标注问题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合作交流与指导:反馈展示、激励点拨“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展示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分层训练、达标检测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达标归纳总结、自我反思(课件显示)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小结、拓展、反思板书设计钓鱼的启示严格教育道德实践勇气和力量教师自我评价姚村学区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4课导学案设计课题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时 1 授课日期课型阅读课学习内容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

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难点课前准备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内容补充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

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

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激发兴趣,导入自主学习、标注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

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

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初解疑难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自主学习,精读感悟反馈展示、激励点拨1.交流自读疑难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这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分层训练、达标检测(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

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

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拓展实践,达标检测归纳总结、自我反思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

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拓展总结,自我反思板书设计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希望努力战胜困难成功顽强意志教师自我评价姚村学区五年级导第四单元第15课学案设计课题15、落花生课时 2 授课日期课型讲授课学习内容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内容补充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自读,导入课题自主学习、标注问题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

(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 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