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分析与检测课程标准

电子电路分析与检测课程标准
电子电路分析与检测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子电路分析与检测

【适用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电子电路装配、焊接与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电子产品加工与管理能力,能胜任电子行业产品生产、开发等工作岗位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3.课程衔接

本课程的前序课程为《实用电工技术》,后续课程为《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和《电子技术综合实训》。

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理解电子器件和电子电路,能够根据实际要求完成项目电路的设计、制作、调试,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积极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使教学过程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文明的工作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具体应具备以下能力:

1.能熟练使用常见仪器仪表。

2.能够正确测试、选择和使用电子元器件。

3.各种电子手册及资料的阅读能力,把英语作为分析技术资料的辅助工具。

4.电子电路的识图与分析能力。

5.电路安装设计与焊接能力。

6.电路测试方案设计能力和测试数据分析能力。

7.电路故障排除能力。

8.具有电子识图与绘图能力。

9.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10.与人沟通和交流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为职业技能课程,进行课程设计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在课程设计中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任务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一体的思路设计的。通过实施10个学习情境,完全体现了电子电路分析与检测这门课程的教学特色,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

四、教学设计

五、课程考核

本学习领域的课程宜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上机随即抽题方式。

其中过程考核包括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乘以权值0.7。第一个项目占15%,第二个项目占15%,第三个项目占10%,第四个占5%,第五个项目占10%,第六个占5%,第七个项目占5%,第八个项目占20%,第九个项目占10%,第十个占5%,过程考核涵盖项目任务的全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实施等几个方面,见表3。

表3 过程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六、学习资源

1.推荐教材

选取以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项目教程》,李福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一版本。《数字电子技术项目教程》,孙琳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一版本。2.参考资料

《模拟电子技术》,张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一版本。

《模拟电子技术》,胡宴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何首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电子技术项目教程》,谢兰清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

3.网络资源

仿真软件Multisim10

七、其它

1.本课程标准由教研室与营口天成、辽阳天河消防、广东爱声企业合作开发

2.执笔:唐静、张静

3.审核:孙琳

4.时间:2011年4 月10日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其前导课程是《高等数学》、《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是《单片机接口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等。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学会使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和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掌握数字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 (一)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电子设计能力训练,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今后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学习中认识电子技术对现代科学技术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了解并适当涉及正在发展的学科前沿。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常用计数进制和常用BCD码; ●掌握逻辑函数及其化简; ●掌握TTL门电路、CMOS门电路的特点和常用参数; ●理解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掌握其功能; ●理解JK触发器和D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逻辑功能; ●理解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掌握其功能; ●掌握555集成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 2.能力目标 ●能正确使用各种类型的集成门电路,并能利用集成门电路制作 成一定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 ●会使用触发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和常用的中规模集成计数 器; ●能借助于仪器仪表,对小型数字系统的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 3.素质目标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为规范课程管理,促进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与管理水平,并满足人才培养状态平台系统数据填报的需求,特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课程代码是课程身份识别码,是课程“身份证”。同一名称的课程有且只有一个独立代码,不论是在一个专业还是在多个专业开课。 2.教学大纲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使用同一名称。每门课程名称要规范(包括部分课程的中英文名称);课程名称必须反映课程核心内容。 3.当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作重大修改,原课程名称已不能准确反映课程内容时,应按新开课程重新申请备案,另行编制课程代码。 4.课程代码编制以教务处统一制定的编制办法为实施原则。 二、课程代码编制方法 课程代码由11位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构成情况如下: A B F G H I J 层次代码专业代码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流水号 1.A位数字为层次代码——卫职院层次代码,三年制高职为A,五年一贯制高职为B,二年制高职为C;卫校层次代码,一律为Z。 2.B-F位数字为专业代码—— 卫职院开设的医药卫生大类(62):护理类(6202)的护理专业代码为620201,助产专业代码为620202;药学类(6203)的药学专业代码为620301;医学技术类(6204)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代码为620401;康复治疗类(6205)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代码为620501。

卫校开设的医药卫生大类(10):护理专业代码为100100,助产专业代码为100200,农村医学专业代码为100300,康复技术专业代码为100500,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代码为100700,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代码为100800,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代码为100900,药剂专业代码为101100,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代码为101700,中药专业代码为101800,制药技术专业代码为102000。 注1:不同专业的同一门公共课程在医药卫生大类(高职为62,中职为10)下+9999为专业代码。比如五个高职专业都开设的公共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其专业代码为629999;中职各专业都开设的公共课《职业生涯规划》,其专业代码为109999。 注2:不同专业的同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在医药卫生大类(高职为62,中职为10)下+8888为专业代码。比如三年制高职护理、助产都开设的专业课《内科护理学》,其专业代码为628888;三年制高职检验技术、药学都开设的专业课《临床医学概要》,其专业代码为628888。 3.G位数字为课程类别代码——公共课为1,专业基础课为2,专业课为3。 4.H位数字为课程性质代码——必修课为1,公共选修课程为2,专业选修课程为3。 4.I-J位数字为课程流水号——按照教学计划中的开课顺序由01到99(同一学期开课的,按教学计划中排列先后进行流水排序)。 注: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整体代码应相同,即同一门课程有且只能有一个代码。 教务处 2017年7月22日

电子电路分析方法

1.2.1电子电路分析方法 1.怎样才能学好电子技术 这个问题很大,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时间,其次还要多看书和多实践,边看书边实践。 学好这门学科至少包括下列三方面的内容,这三方面技能缺一不可,并且相互影响,它们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掌握电路工作原理,也就是能够看懂电路图。 (2)了解故障分析理论和检查方法,也就是面对变化万端的故障现象能够做到心中有“谱”,有思路、有方法,能下手。 (3)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就是能够参与实践活动,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动手实践中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 从学习方法上讲,看一遍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看一本书是不行的,应进行系统的看书。 看书时,要先通读1~2遍,在通读过程中能看懂的就记下来,不能看懂的问题就暂时放一边,继续向下看。不要第一遍就精读,就想搞懂书中的所有问题,对初学者来讲这是不可能的,也不科学。通过几遍通读,对电路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整体了解之后,再去精读全书。

学习中,要以一本书为主教材,辅以多本同类型的书作为参考书,在主教材中有看不懂的部分时,可参考其他书的相关部分,搞懂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上讲,理论不能脱离实践,实践要由理论来指导。 看看书,动动手,两者交错进行是一个好方法。实践中遇到问题去请教书本,这种带着问题读书的方法比单纯读书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实践中学到的感性知识又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从动手操作上讲,应先从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例如,先熟悉一些常见元器件的外形特征,学着用万用表去检测它们的质量,不要一开始就去动手修理电器。 方法提示 对这门学科有些了解之后,应该集中精力和时间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积少成多,不要全面开花。例如,先分析电源电路工作原理,再试着自己装一个小小的稳压电源,然后去学着修理电源电路故障。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专门学习电源电路,这样就会对电源电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直至能够掌握。 2.学习应从这里起步 电子技术的面很广,但学习时应该从元器件入手。

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目录 一、课程简介 (3) 二、课程设计思路 (3) 三、课程目标 (4)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5) 五、课程实施建议 (9) 六、岗位职业能力标准 (15)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应用》 学时:90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电子技术是一门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部分,应用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后续专业课程与顶岗实习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先导课程:电工技术应用 后续课程:电子CAD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电子技术是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的方法,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熟悉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教学中着重于各种电路的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实用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才能转化为专业能力。

病毒学检验

《病毒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Experimental Virology)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必修课(专业课) 适用专业: 卫生检验学本科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课程学时: 63学时(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36) 课程学分:3.5 先修课程:医学寄生虫学及检验、细菌学检验、临床医学概要等 课程简介: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网络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选用教材:李洪源、王志玉主编:《病毒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6年7月。 参考书: 1. 张朝武主编:《现代卫生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 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 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5. 李凡、刘星晶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年1月。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悉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知悉 常见重要致病病毒。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 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检验方法和预防医学意义。为学生能独立开展各种病毒学检验打下良好基 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病毒的特性;病毒学检验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病毒学检验的一般原则。 【熟悉】病毒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病毒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了解】病毒学和病毒学检验的发展史。 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技术 第一章细胞培养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细胞培养的条件;组织培养的种类;细胞系和细胞株的概念;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中平衡盐、消化液和血清的作用;细胞检查方法;细胞的冻存。 【熟悉】用于病毒培养的细胞选择、细胞培养操作过程和细胞培养污染与监测。 【了解】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发展;细胞系的鉴定。 第二章鸡胚接种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鸡胚的结构;鸡胚的孵育与检查;接种途径与方法及其用途;病毒的检测;鸡胚接种技术的应用。 【熟悉】实验材料、器械与准备。 【了解】鸡胚的解剖与生理。 第三章动物实验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悉生动物;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突变系动物、杂交群动物及其特点;常用实验动物种类及其品系;

电工电子基础 模拟电路分析及应用

项目四模拟电路分析及应用 任务 1 基本电子元件的识别 一、半导体 1.半导体:导电能力随着掺入杂质、输入电压(电流)、温度和光照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很大变化,人们把这一类物质称为半导体。 2.载流子:半导体中存在的两种携带电荷参与导电的“粒子”。 (1)自由电子:带负电荷。 (2)空穴:带正电荷。 特性: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两种载流子都可以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N型半导体:主要靠电子导电的半导体。 即:电子是多数载流子,空穴是少数载流子。 4.P型半导体:主要靠空穴导电的半导体。 即:空穴是多数载流子,电子是少数载流子。 PN结 1.PN结: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将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则在两种半导体的交界面就会出现一个特殊的接触面,称为PN结。 2.实验演示 (1)实验电路 (2)现象 所加电压的方向不同,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不同。 (3)结论 PN结加正向电压时导通,加反向电压时截止,这种特性称为PN结的单向导电性。 3.反向击穿:PN结两端外加的反向电压增加到一定值时,反向电流急剧增大,称为PN结的反向击穿。 4.热击穿:若反向电流增大并超过允许值,会使PN结烧坏,称为热击穿。 5.结电容 PN结存在着电容,该电容称为PN结的结电容。 二、半导体二极管 利用PN结的单向导电性,可以用来制造一种半导体器件——半导体二极管。 1.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1)结构:由于管芯结构不同,二极管又分为点接触型(如图a)、面接触型(如图b)和。)c 平面型(如图

(2)符号:如图所示,箭头表示正向导通电流的方向。 2.二极管的特性 二极管的导电性能由加在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二极管的电流来决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称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硅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006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时:154学时+1周综合测评 开课学期:2011-2012学年下学期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作为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三位一体、以赛促学”项目的重点改革科目,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以“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通过本课程工作任务的实施,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使用,理解典型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特性,了解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过程,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环节的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说明书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培养学生进行电气与自动控制设备技术改造、调试与维修的熟练技能打下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以典型电子产品单元电路的分析、制作、调试为手段,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数模电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基本技能,具备电子电路的应用能力,了解从电子电路到电子产品的设计思路,掌握电路设计制作技术报告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相关知识技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工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 (一)知识目标 数字电路部分: 1)掌握数制和码制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2)掌握逻辑事件的基本描述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3)掌握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特点以及典型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电子设计大赛常用电路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图2 L293D 的电机驱动电路 图3 电源稳压电路 图4 降压电路

图3 降压斩波电路原理图 图4 电流检测模块

OS CI ICE_SDA ICE_SCK ICE_EN AV SS1OP I AGC M ICOUT DA C2DA C IOB12IOB11IOB15IOB13SLE EP IOB14VS S IOA12IOA14IOA11IOA10IOA15IOA13I O B 9I O B 10IOA9 I O B 5I O B 8I O B 7V C P I O A 8 V D D H I O A 6I O A 7V S S VS S V D D H VS S V R T A V S S 1 V D D _P I O B 2V C M I O A 3I O B 6I O B 1I O A 1V M I C I O B 0I O A 2M I C P R E S _B I O B 4 I O A 4 I O B 3I O A 0I O A 5VREF2V S S V D D H SPCE061A DA C1M ICN AV SS1VDD VS S VS S VS S OS CO +C29100u C31104 U1 OS C32O 12OS C32I 13XT EST 14VDD 15XICE 16XICECLK 17XICES DA 18VS S 19PV IN 20DA C121DA C222VREF223VS S 24AGC 25OP I 26M ICOUT 27M ICN 28PFUSE 29M I C P 33V C M 34V R T P A D 35V D D 36V M I C 37V S S 38I O A 041I O A 142I O A 243I O A 344I O A 445I O A 546I O A 647I O A 748V S S 49V S S 50V D D H 51V D D H 52I O A 8 53 N C 39N C 40NC 30NC 31NC 32 IOA9 54 IOA1055IOA1156IOA1257IOA1358IOA1459IOA1560XROM T 61VS S 62XS LEEP 63IOB1564IOB1465IOB1366IOB1267IOB1168PV PP 69V D D H 75 I O B 1076I O B 977NC 70NC 71NC 72NC 73NC 74I O B 878I O B 779I O B 680I O B 581I O B 41I O B 32I O B 23N C 82N C 83N C 84I O B 14I O B 05X R E S B 6V D D 7V C P 8V S S 9N C 10N C 11C8104C7104C18104 +C5 100u C28104 + C27100u +C17100u + C4100u V D D _A SPCE061A 芯片引脚电路图 电机驱动电路 图5 电源变换电路图

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课程标准

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课程标准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0212002) 总学时数:340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是对电子产品工艺和生产人员、电子工程师、简单电子产品设计人员、自动控制设备检修员、急电设备维护人员等所从事的测试电子元器件、焊接电子线路板、检测电子产品参数、维修电路板及整机产品、开发简单电子产品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要求的元件测试、焊接、调试、检测、维修、设计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该课程分为两个子领域既模拟电子模块和数字电子模块,每一模块又分成若干个项目,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完成项目的制作、调试、设计,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积极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使教学过程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三)课程思路设计 此课程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电子、电工技术人员,让他们能够熟练测试与识别电子元件,能分析简单电子电路原理,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与检测设备,会查阅元件资料,掌握电路板的焊接方法,能根据不同电路设计电路测试方案,能排除简单电路故障,可设计简单电子产品,并具有较强的安全、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 3、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常见仪表的使用方法。 (2)员器件的正确选择能力。 (3)各种电子手册及资料的检索与阅读能力,把英语作为分析技术资料的辅助工具。 (4)低频、数字电子电路识图与分析能力。 (5)电路安装设计与焊接能力。 (6)电路测试方案设计能力和测试数据分析能力。 (7)电路故障排除能力。 (8)简单电路设计能力。

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一、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方案原理的构想 (1)提出原理方案 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进行原理方案的构思,也就是用什么原理来实现系统要求。因此,应对课题的任务、要求和条件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其关键问题是什么,然后根据此关键问题提出实现的原理与方法,并画出其原理框图(即提出原理方案)。提出原理方案关系到设计全局,应广泛收集与查阅有关资料,广开思路,开动脑筋,利用已有的各种理论知识,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以便作出更合理的选择。所提方案必须对关键部分的可行性进行讨论,一般应通过试验加以确认。 (2)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 原理方案提出后,必须对所提出的几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在详细的总体方案尚未完成之前,只能就原理方案的简单与复杂,方案实现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比较,并作出初步的选择。如果有两种方案难以敲定,那么可对两种方案都进行后续阶段设计,直到得出两种方案的总体电路图,然后就性能、成本、体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才能最后确定下来。 2.总体方案的确定 原理方案选定以后,便可着手进行总体方案的确定,原理方案只着眼于方案的原理,不涉及方案的许多细节,因此,原理方案框图中的每个框图也只是原理性的、粗略的,它可能由一个单元电路构成,亦可能由许多单元电路构成。为了把总体方案确定下来,必须把每一个框图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小框,每个小框为一个较简单的单元电路。当然,每个框图不宜分得太细,亦不能分得太粗,太细对选择不同的单元电路或器件带来不利,并使单元电路之间的相互连接复杂化;但太粗将使单元电路本身功能过于复杂,不好进行设计或选择。总之,

应从单元电路和单元之间连接的设计与选择出发,恰当地分解框图。 二、单元电路的设计与选择 1.单元电路结构形式的选择与设计 按已确定的总体方案框图,对各功能框分别设计或选择出满足其要求的单元电路。因此,必须根据系统要求,明确功能框对单元电路的技术要求,必要时应详细拟定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然后进行单元电路结构形式的选择或设计。 满足功能框要求的单元电路可能不止一个,因此必须进行分析比较,择优选择。 2.元器件的选择 (1)元器件选择的一般原则 元器件的品种规格十分繁多,性能、价格和体积各异,而且新品种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关心元器件信息和新动向,多查阅器件手册和有关的科技资料,尤其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元器件型号、性能和价格,这对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设计极为有利。选择什么样的元器件最合适,需要进行分析比较。首先应考虑满足单元电路对元器件性能指标的要求,其次是考虑价格、货源和元器件体积等方面的要求。 (2)集成电路与分立元件电路的选择问题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集成电路大量涌现,集成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今天,一块集成电路常常就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单元电路,它的性能、体积、成本、安装调试和维修等方面一般都优于由分立元件构成的单元电路。 优先选用集成电路不等于什么场合都一定要用集成电路。在某些特殊情况,如:在高频、宽频带、高电压、大电流等场合,集成电路往往还不能适应,有时仍需采用分立元件。另外,对一些功能十分简单的电路,往往只需一只三极管或一只二极管就能解决问题,就不必选用集成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适应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有看懂简单数字装置逻辑图的能力,具有查阅集成电路产品手册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设计简单数字电路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解决数字电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后续课程有:《通信原理》、《DSP原理与应用》等。 (二)基本理念 为适应当今科学与技术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材的要求,《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着加强专业理论技术应用,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实践性环节,提高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方面,使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创新应用能力。 (三)设计思路 1. 课程总体设计原则 课程教学主要按照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步骤实施,理论教学主要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大部分,在组合逻辑电路中主要介绍数字电子技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原理。时序逻辑电路中主要掌握触发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集成电路的原理,教会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这些集成电路设计一些简单的应用电路。实践教学主要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通过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进行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理论知识的加深,进一步提高创新应用能力。 2. 课程内容结构、课时安排说明、学时分配 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4课时,共6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8课时。实践教学16课时安排如下: 主要内容理论 课时 实践课时教与学的方法建议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时间过得真快啊,马上就要毕业了,在临近毕业之际对自己也应该有一个全面的鉴定。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一) 光阴似箭,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从二0XX年进入XX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就读以来,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本人各方面都有较大提高,顺利完成了学业。回首四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四年,是收获的四年,是不断汲取养分的四年,是成长的四年,是值得思念的四年。在毕业之际,总结归纳了这四年来的点点滴滴,我成长了不少,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学无止境,需要加紧步伐去完善自己,提高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师的教导下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结实的掌握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本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方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除了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方面锦上添花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专修计算机专业知识,使我能够熟练的操在人事心理学学习中,实践并学会了工作分析基本流程规范,了

解了一些HRM基本知识;在管理心理学中,掌握了部分管理学理论知识及流程规范,如EAP、不同的工作设计;选修了劳动法,知晓了一些关于劳动法、就业法、仲裁法等知识;通过团体心理培训课,看到了团体游戏对鼓励士气、培养相关能力的意义。 计划安排较细致,注重随时记录在案;做事较细心,注意事后检查;较诚实乐观,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能承担强度较大、连续的工作;乐于融入团体,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乐于承担额外工作;心理学基础知识较扎实,善于主动学习并向别人请教。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二) 我是xx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组下我的专业知识更是获得优秀的成绩,思想上也和祖国高度统一,坚持拥护党的领导,社会实践能力也有质的飞跃,下面就是这段时光的自我鉴定。 专业学习上,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习题和对待问习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社会实践方面,屡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计划方案,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计划方案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习题解决及管理能力。现在我已不单单满足于单纯的实践,

确定版的50个典型经典应用电路实例分析

电路1简单电感量测量装置 在电子制作和设计,经常会用到不同参数的电感线圈,这些线圈的电感量不像电阻那么容易测量,有些数字万用表虽有电感测量挡,但测量范围很有限。该电路以谐振方法测量电感值,测量下限可达10nH,测量范围很宽,能满足正常情况下的电感量测量,电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稳定,适合于爱好者制作。 一、电路工作原理 电路原理如图1(a)所示。 图1简单电感测量装置电路图 该电路的核心器件是集成压控振荡器芯片MC1648,利用其压控特性在输出3脚产生频 值,测量精度极高。 率信号,可间接测量待测电感L X BB809是变容二极管,图中电位器VR1对+15V进行分压,调节该电位器可获得不同的电压输出,该电压通过R1加到变容二极管BB809上可获得不同的电容量。测量被测电感L X 时,只需将L X接到图中A、B两点中,然后调节电位器VR1使电路谐振,在MC1648的3脚会输出一定频率的振荡信号,用频率计测量C点的频率值,就可通过计算得出L 值。 X 电路谐振频率:f0=1/2π所以L X=1/4π2f02C LxC 式中谐振频率f0即为MC1648的3脚输出频率值,C是电位器VR1调定的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可见要计算L X的值还需先知道C值。为此需要对电位器VR1刻度与变容二极管的对应值作出校准。 为了校准变容二极管与电位器之间的电容量,我们要再自制一个标准的方形RF(射频)电感线圈L0。如图6—7(b)所示,该标准线圈电感量为0.44μH。校准时,将RF线圈L0接在图(a)的A、B两端,调节电位器VR1至不同的刻度位置,在C点可测量出相对应的测量值,再根据上面谐振公式可算出变容二极管在电位器VR1刻度盘不同刻度的电容量。附表给出了实测取样对应关系。 附表振荡频率(MHz)98766253433834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 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 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 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分析及应用(完整电子教案)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分析及应用(完整电子教案) 3.1 集成运算放大器认识与基本应用 在太阳能充放电保护电路中要利用集成运算放大器LM317实现电路电压检测,并通过三极管开关电路实现电路的控制。首先来看下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项目任务】 测试如下图所示,分别测量该电路的输出情况,并分析电压放大倍数。 R1 15kΩ R3 15kΩ R4 10kΩ V2 4 V XFG1 1 VCC 5V U1A LM358AD 3 2 4 8 1 VCC 3 5 2 4 R1 15kΩR2 15kΩ R3 15kΩ R4 10kΩ V2 4 V XFG1 1 VCC 5V U1A LM358AD 3 2 4 8 1 VCC 3 5 2 4 函数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 (a)无反馈电阻(b)有反馈电阻 图3.1集成运算符放大器LM358测试电路(multisim) 【信息单】 集成运放的实物如图3.2 所示。 图3.2 集成运算放大 1.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其符号 各种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结构相似,主要都是由输入级、中间级和输出级以及偏置电路组成,如图3.3所示。输入级一般由可以抑制零点漂移的差动放大电路组成;中间级的作用是获得较大的电压放大倍数,可以由共射极电路承担;输出级要求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一般采用射极跟随器;偏置电路的作用是为各级电路供给合理的偏置电流。

图3.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结构组成 集成运放的图形和文字符号如图 3.4 所示。 图3.4 集成运放的图形和文字符号 其中“-”称为反相输入端,即当信号在该端进入时, 输出相位与输入相位相反; 而“+”称为同相输入端,输出相位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同。 2.集成运放的基本技术指标 集成运放的基本技术指标如下。 ⑴输入失调电压 U OS 实际的集成运放难以做到差动输入级完全对称,当输入电压为零时,输出电压并不为零。规定在室温(25℃)及标准电源电压下,为了使输出电压为零,需在集成运放的两输入端额外附加补偿电压,称之为输入失调电压U OS ,U OS 越小越好,一般约为 0.5~5mV 。 ⑵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A od 集成运放在开环时(无外加反馈时),输出电压与输入差模信号的电压之比称为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od 。它是决定运放运算精度的重要因素,常用分贝(dB)表示,目前最高值可达 140dB(即开环电压放大倍数达 107 )。 ⑶共模抑制比 K CMRR K CMRR 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与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之比,即od CMRR oc A K =A ,其含义与差动放大器中所定义的 K CMRR 相同,高质量的运放 K CMRR 可达160d B 。 ⑷差模输入电阻 r id r id 是集成运放在开环时输入电压变化量与由它引起的输入电流的变化量之比,即从输入端看进去的动态电阻,一般为M Ω数量级,以场效应晶体管为输入级的r id 可达104M Ω。分析集成运放应用电路时,把集成运放看成理想运算放大器可以使分析简化。实际集成运 放绝大部分接近理想运放。对于理想运放,A od 、K CMRR 、r id 均趋于无穷大。 ⑸开环输出电阻 r o r o 是集成运放开环时从输出端向里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其值越小,说明运放的带负载能力越强。理想集成运放r o 趋于零。 其他参数包括输入失调电流I OS 、输入偏置电流 I B 、输入失调电压温漂 d UOS /d T 和输入失调电流温漂 d IOS /d T 、最大共模输入电压 U Icmax 、最大差模输入电压 U Idmax 等,可通过器件

电子教案《数字电子技术》(邱寄帆)教学资源 数字电子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制订人:周兴审定人:林训超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本课程是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属于基本能力训练层次(电子技术平台类)的课程,也可作为电子技术类其它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以数字电子电路为载体,将典型数字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有机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典型数字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计划教学学时为:80学时+2周(折算学时:140学时),计5.5学分。 三、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和训练之前,学生应已修完如下课程:《电路分析与应用》、《电工电子操作》。

四、课程的教育目标 依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致力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门知识,具备典型电子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作为胜任专业岗位群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的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了解相关数字电子器件的识别、检测和使用知识; 2.掌握查阅数字电子器件手册的方法; 3.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万用表、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毫伏表等)、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4.具备典型数字电路分析和初步设计的能力; 5.具备阅读数字电路原理图的能力; 6.具备基本单元电路和小型电子产品的制作、测试、调试及排除简单电路故障的能力; 7.掌握专业工具软件(电路图绘图软件、电路仿真软件)的正确使用; 8.具备电子产品说明书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9.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及安全、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从EMC角度考虑常用电路设计及PCB设计

从EMC角度考虑常用电路设计及PCB设计 A.电源电路 电源电路设计中,功能性设计主要考虑温升和纹波大小。温升大小由结构 很关键:大电容一般采用低ESR电容,小电容采用0.1UF和1000pF共用。电源电路设计中,电磁兼容设计是关键设计。主要涉及的电磁兼容设计有:传导发射和浪涌。 传导发射设计一般采用输入滤波器方式。外部采购的滤波器内部电路一般采用下列电路: Cx1和Cx2为X电容,防止差模干扰。差模干扰大时,可增加其值进行抑制;Cy1和Cy2为Y电容,防止共模干扰。共模干扰大时,可增加其值进行抑制。需要注意的是,如自行设计滤波电路,Y电容不可设计在输入端,也不可双端都加Y电容。 浪涌设计一般采用压敏电阻。差模可根据电源输入耐压选取;共模需要电源输入耐压和产品耐压测试综合考虑。 当浪涌能量大时,也可考虑压敏电阻(或TVS)与放电管组合设计。

1 电源输入部分的EMC设计 应遵循①先防护后滤波;②CLASS B规格要求的电源输入端推荐两级滤波电路,且尽量靠近输入端;③在电源输入端滤波电路前和滤波电路中无采样电路和其它分叉电路;如果一定有采样电路,采样电路应额外增加了足够的滤波电路。 原因说明: ①先防护后滤波: 第一级防护器件应在滤波器件之前,防止滤波器件在浪涌、防雷测试中损坏,或导致滤波参数偏离,第二级保护器件可以放在滤波器件的后面;选择防护器件时,还应考虑个头不要太大,防止滤波器件在PCB布局时距离接口太远,起不到滤波效果。 ②CLASS B规格要求的电源输入端推荐两级滤波电路,且尽量靠近输入端:CLASSB要求比CLASS A要求小10dB,即小3倍,所以应有两级滤波电路; CLASSA规格要求至少一级滤波电路;所谓一级滤波电路指包含一级共模电感的滤波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