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与影响我的家乡在梅州,是客家文化聚集的地方。
在21世纪的现在,梅州有许多旅游景点,例如叶剑英故居、千年古刹灵光寺、国家级4A景区雁南飞、雁鸣湖、铜鼓嶂等。
而我家乡隶属于梅州市的一个县,那里虽不富裕,但相比与改革变化前,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的成效之一就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告诉发展的时期。
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试点之一,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泥湾村落发展位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不相上下的繁荣都市,成就了所谓的“深圳速度”。
在深圳发展起来后,家里的亲戚便开始了在深圳的淘金路。
果不其然,深圳飞速发展的经济给他们带来了一大笔财富,现在在老家建起了房子,日子过的挺美满的。
除此之外,改革开放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其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表达在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衣服数量有限,色彩与样式单调。
以前爸爸妈妈小的时候,他们根本就穿不到新的衣服,都是姐姐穿的妹妹穿,大的穿了小的穿,而且穿破的衣服还得补补再穿。
更别说色彩样式,都是单一的军绿色或者灰色。
妈妈说,她小时候春节穿的一件新衣服,还是自己捡了一年的树枝换来的钱买的。
可见,当时的人们想穿一件新衣服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样式更是越发的稀奇古怪。
可见,在21世纪的今天,服饰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了,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了。
改革开放前,食物跟衣服一样匮乏,人们的食品主要是粮食,肉、蛋、奶几乎没有,蔬菜也极缺乏。
改革开放后我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我家乡的变化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南部,信阳市的新县,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
它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有名的革命老区。
在改革开放以前,家乡的环境优美,但经济落后,人们以农业、手工业为生,农业还靠最原始的牛耕人力,教育不发达,失学率高;交通极其不便,出行艰难不堪。
总之,人民的生活长期处于一种贫穷落后的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各方面都凭借自身优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想从经济、交通、人民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改革开放给我家乡带来的主要变化。
经济方面: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前,新县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亿元,财政收入不到100万元,,全县82%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国家重点贫困县。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新县人民发扬老区光荣传统,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工业经济、生态经济和劳务经济,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持续靠前。
相继获得了“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国家文明县城”“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名县”等十余块国家级奖牌。
这一切都表明了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交通方面: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出行都是那种泥泞的道路,而且依靠步行。
改革开放以来,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393公里。
国道106线,大广高速穿境而过。
改革开放后,在交通方面也有了相当大的改观。
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的过程中,一条条干净而又标准的硬化公路把家乡的村与村之间再也不见昔日人们出门时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尴尬情形了。
更重要的是,家乡的土特产和丰富的矿产资源都可以顺利地运出去,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人民收入。
人民收入方面:改革开放后,家乡人民再也不用局限于一县之内,人民可以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外出务工,或出国;一部分人利用政府的扶持,自主创业,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元;而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77元。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十年前的家乡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小村庄,经济贫困,人民生活拮据。
但如今的家乡变得繁荣富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这些变化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村民们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家乡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引进了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农民种植的作物增产高效,家乡的农业产值大幅增长,农民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家乡的工业、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使得家乡成为了一个繁荣兴旺的地方。
四十年来,全村的人均收入增长了数十倍,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巨大跨越。
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因为工业生产和农业耕作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河流被污染,树木被砍伐,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工业气味。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环保意识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各项环保政策得到了贯彻执行,家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河水清澈见底,周围的山峦也绿意盎然,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这些变化让老百姓喜出望外。
家乡的风景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了一个风景旖旎的旅游胜地。
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水平很低,村里连个小学都没有,很多村民都是文盲。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修建了许多学校和图书馆,培养了大批的教育工作者。
如今,全村的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村民们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这为家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是一个落后的小村庄,没有有效的治理机制和规范。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家乡在村级干部的带领下,完善了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成立了各种协会和组织,村里治理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村里的事务也变得规范、有序。
村干部负责任,廉洁奉公,为村民排忧解难,全村的风气和社会治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有关家乡的变化作文(通用76篇)

有关家乡的变化作文(通用76篇)有关家乡的变化作文(通用76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家乡的变化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变化作文篇1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的家乡——卫辉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乡处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起床了,小懒虫!”妈妈的叫声惊醒了我的美梦。
“干什么,人家正做着好梦呢,一下子被你叫跑了,真是的!”我嘟囔着。
“快起来吧,一会儿搬家的车队就来了,再不起床,就把你丢到这儿。
”哦,今天我们搬家,搬到新建的小区去。
我没有了睡意,非常麻利地穿上衣服,洗漱完毕,搬家的车队来到了门口。
我一看,足足有六七辆大汽车,前面的三辆汽车是空着的,后面的汽车上都满满的装着一大车一大车的东西。
是什么呢?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家具、家电、厨具,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原来是爸爸在城里订制好的,今天让家政公司的车队顺路拉回来了。
我们很快地把家里包好的衣服、被褥等一些东西搬上汽车,浩浩荡荡的车队向新区驶去。
汽车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驶着。
我隔着车窗向外一看,真让我耳目一新,只见路两旁栽着各种各样的风景树;花池里各种各样的花草格外新鲜;地里桃园里的桃花开得正盛,真让我觉得身处仙境。
这时,爸爸介绍说,他小的时候村里通往外边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
“雨季泥泞不堪,冬季尘土飞扬,”白色垃圾满天飞,屋前屋后的垃圾随处可见。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要致富,先通路”的重要性。
通往农村的公路在党的富民政策——“村村通”的引导下,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为乡亲们铺平了致富路;环保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
汽车驶过一条南北路上的东西路,爸爸说快到我们的新家了。
我看着路边一排排整齐的房子问爸爸:“是这儿吗?”爸爸说:“那是新建的工业园区,是厂房。
现在国家政策开放了,允许招商引资,这就是外商投资兴建的工厂,以后我们不用再到外地打工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还不耽误种庄稼。
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我看家乡变化大撰写报告

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我看家乡变化大撰写报告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家乡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本报告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家乡的变化,并表达我的看法和思考。
二、改革开放成就概述自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开放经济,引进外资和技术,加强与世界的联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家乡变化的具体例子1. 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我的家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经济发展十分落后。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的家乡开始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现在,我的家乡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多家知名企业和大型商场,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2. 城市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的家乡开始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
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桥梁、公园等建设越来越好。
同时,城市的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空气质量越来越好。
现在,我的家乡已经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
3. 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之前,我的家乡的教育事业十分落后。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的家乡开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现在,我的家乡拥有多所知名大学和中小学,教育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家乡还注重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四、对家乡变化的看法和思考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我的家乡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认为这些变化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人民的努力。
同时,家乡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在未来,我相信我的家乡还会继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城市。
五、结论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和城市建设方面,更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方面。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作文(精选15篇)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作文篇1我的故乡在惠民,这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镇。
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在这30年中,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办公楼更是鳞次栉比,一列列火车横贯家乡,家家住进了新楼房,一台台彩电飞进千家万户,现如今家家电脑、电视、电冰箱样样不少,生活水平也是显著提高,家乡让我刮目相看,在不经意间,我们的家乡已随着时代的变革,走入了小康社会,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质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长。
今天,我和妈妈谈起了家乡的变化,妈妈回忆起过去——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泥土简简单单踩成了一条狭窄的马路,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以前,家乡人民很穷,住着破烂不堪的茅草屋,上面的瓦片好一片,坏一片的,一到下雨,雨水好像都想来凑热闹,房子里全是雨滴,那时的学校是一座破旧有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一块玻璃也没有。
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春天,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嘀嗒”的雨声与琅琅的读书声奏成了不合谐的曲子。
往事的一切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不仅我的家乡在变化,我的祖国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变化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变化调研报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变化,无论是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实践地之一,我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次报告就是对家乡变化的一次调研报告。
一、经济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家乡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在过去十年里,在“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乡村经济和农村市场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现在,我的家乡已经建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农业生产到食品加工,再到销售和服务,供应链已经完善。
据调查,我家乡的第一产业(农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与此同时,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也在不断地壮大。
现在,我家乡已经有了多个以苹果、核桃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种植和生产基地,其中以苹果产业最为突出。
此外,工业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不仅有医药、建材、制衣等传统行业,也逐渐发展出了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和项目。
服务业也在蓬勃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行业开始进入了家乡。
二、社会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变化也非常明显。
在家乡,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各种趋势加速着社会的转型。
随着经济的繁荣,家乡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城镇化率逐渐升高,市区有更多楼房建了起来,我们有了自己的火车站和高速公路,所以跟外界的联系也愈加紧密。
此外,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普及了知识。
教育普及率提高,孩子们的接受教育的门槛降低,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条件也有了显著的改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乡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样化,音乐、电影、文学等等都有着自己的圈子。
这些改变也使得家乡的居民思想更加开放,体验更加多样,交流也更加广泛。
三、环境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家乡的环境也随着时间改变了。
深度开发带来的是巨大的环境压力,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渐严重,形成的垃圾和尾气等对环境质量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改革开放前后家乡变化调查报告5篇

改革开放前后家乡变化调查报告5篇改革开放前后家乡变化调查报告1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完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北京的农村到各地的农村,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农村在我国的新时代发展中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之一,所以时刻关注农村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这也是为全面了解掌握农户的家庭经济和生产经营情况,建立完善农户档案,推进新农村信用建设,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更好地为新农村经济发展而服务。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家乡的发展状况来了解家乡的变化及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从中感受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带给中国农民的好处。
三、调查方法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对比目前的家乡,找出两者的区别,分析原因。
2、走访老人,询问他们对家乡这几十年变化的经历及感受。
3、各处走走,比较家乡与自己记忆里的区别。
4、到家乡周围调查,看看家乡周围的变化。
四、调查结果1、经济发展我的家乡在XXXXXXXX,村民努力勤奋,朴实待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
耕地不再是农民获得财富的唯一途径,务工、个体私营、公司、合作社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并且它们已经日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农民工日益崛起。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以此成为谋生的主要手段。
目前,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以务工收入为主、种地为辅。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农村农业经济也在大力发展。
人民生活条件正在逐渐提升至新的层次。
2、村容村貌这两年村容村貌的变化是最大、最明显的,主要体现在村级公路的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几个方面。
村级公路的修建,由乡里统一出资修建了通过村里与各个村子连接的柏油路,并通上了公交客车,因此外出再也不用走几里路才能坐车了,村内的道路由村里出资也由原来的土路修成砂石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门了。
房屋的更新,俗话说:“看一个村子的穷富关键看房屋”初步统计这两年全村翻盖新房16座,整个村子的房屋全是砖混建筑,两幢土坯草房于前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在村里彻底消失,新房都有上下水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
一个国家,在2000多年时间里,虽经多次动荡、外来冲击和变革,却好像什么也没有改变;在37年里,一个觉醒却让她走出了很长一段路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
经过了改革开放,37年前的中国与现在的真正差距,其实要比目前所能观察到的更大。
作为中国人,我切身感受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带来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带来了人们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抚今追昔,每一个见证了37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人,都会由衷地感受到祖国的发展进步,都会发自内心地赞叹改革开放的力量。
我国过去37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面对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抓住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犹长,中国发展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由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可知,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而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我的家乡作为中国这一整体的部分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在本篇论文中,我将简述一下改革开放对我的家乡产生的影响。
正文: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
在振兴中的辽宁老工业基地上,有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她有着2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文化积淀厚重,文物古籍丰盈。
随着改革开放,她已发展成为全国地级以上综合实力百强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这就是辽宁省极具特色和活力的城市——我的家乡辽阳。
以下,我将从四个方面简述一下改革开放对我的家乡产生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
辽阳地处辽东半岛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与辽宁中部各城市共享空港和出海口,与沈阳具有“同城效应”,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再加上矿产资源丰富以及产业基础具有优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辽阳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农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农业生产结构不断完善;工业行业门类齐全且重点行业发展迅猛,传统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第三产业得到提升,服务业集聚功能逐渐增强,非工业系统国有企业结构逐步优化。
我市领导班子注重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于2006年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促进了我市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比如建设全国重要的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的发展战略的确立。
此外,我市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抓住了科技发展机遇,金属加工业现已拥有规模企业139户,年钢材加工能力400万吨,发展势头良好。
第二个方面,外经外贸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市开放型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带动了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
其变化主要有三个表现。
第一,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我市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力度进一步加大,同国际上众多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2006年新建合资合作项目18个,其中超200万美元项目6个。
正在推进的利用外资超500万美元项目6个。
第二,外贸出口稳步增长。
我市本着“引进了”与“走出去”相结合,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相结合,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动对外贸易上水平。
2006年外贸出口增速全省第一,出口创汇3.5亿美元,增长46.4%。
第三,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我市领导班子积极贯彻“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开展劳务输出,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并鼓励中小企业境外投资。
在改革开放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我市的科技事
业也日新月异。
全市境外工程承包项目有新突破,“十九局”承包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工程,合同额达5亿美元。
第三个方面,消费市场的变化。
首先,商业业态与经营方式发生极大变革。
透过重重历史风云,时间回溯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商业业态单一,经营方式传统。
现在,具有时代气息和多种服务功能的大型综合商厦不断涌现,产销结合、科工贸结合、国际国内市场相对接、品牌经营等先进营销方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百业竞呈的态势。
其次,企业改革多轮次推进与深化,非公有制经济成主角。
改革开放前,国有与集体商业独家经营,市场份额占98%以上。
现在,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显示出强劲的经济活力,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最后,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显著,与城市消费同步增长。
2006年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整合了财政、信贷,向新农村建设投入社会资金26.4亿元,全面实施试点村建设的100项重点工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突破两位数。
因而,我市农村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消费市场进一步开拓,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减小。
第四个方面,居民生活的变化。
在诸多变化之中,百姓最能真切感受到的就是衣食住行的改变。
我市领导班子注重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能力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首先,服饰的款式、面料和质地更加多样化,辽阳人民也树立了新型的消费观念,改变了原有的消费模式。
不知不觉之中,服饰也开始了从“产品需求”到“品牌需求”的转型。
其次,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
现在,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食,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此外,改革开放给城区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市领导班子关注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出现问题就及时应对,发现错误就马上纠正,努力克服建设技术困难,城市规划日趋合理,拉开了城市骨架,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辽阳居民的居住面积不断扩大,建筑类型增多,人们有了更多的居住选择。
低保户、困难户能够住进了廉租房,棚户区改造使买不起楼的人圆了楼房梦,而商品房则让经济宽裕者尽享品质生活。
现在还有许多居民开始热衷于装修装潢,精心
考虑小到家具摆放到门的朝向,大到房间配饰和灯具的定制处理,致力于打造属于自己的居住环境。
最后,辽阳的铁路非常便利,辽阳除长大铁路干线从城区中南北贯通外、并即将有一条新的铁通干线从辽阳城东贯通,新的铁路干线目前正处在紧张高效的施工当中,建成后有望在辽阳设站。
辽阳的公路更为发达,纵横交错,经纬相通的公路干线沈大高速公路、本辽辽线、沈营线、沈大辅线、黑大线、腾于线、鞍蛤线等以及在建的通海产业大道等便捷的交通,把辽阳与周围的城市紧密地联系起来,客观上使辽阳成为辽中和辽南地区的交汇点和中转站。
便利的道路交通为辽阳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也使辽阳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在“改革开放一百年不动摇”的大背景下,作为辽宁省极具特色和活力的城市,我的家乡辽阳会继续发扬“辽阳精神”,即包容、开放、厚德、图强。
辽阳是一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辽阳的发展史其实就是辽阳人自己谱写的一部包容史;开放是指辽阳大气、外向的城市性格,是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人无德不立,城无德不兴,以“厚德”为本就是以文化为本;图强则是辽阳固有的城市特征,也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我们辽阳人会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不畏困难,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以更加奋发的精神状态协助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