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遂想起》

合集下载

《春天-遂想起》教案

《春天-遂想起》教案

《春天—遂想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春天—遂想起》,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生活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意象的把握2. 诗歌情感的体验三、教学难点:1. 诗歌韵律的感悟2. 诗歌创作的技巧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天—遂想起》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春天—遂想起》,了解诗歌基本知识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美好景色,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读《春天—遂想起》,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解读诗歌的主题。

4.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分享心得。

5. 创作:分组创作以春天为主题的诗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6. 展示:挑选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诗歌的创作水平。

8.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春天—遂想起》,并写一篇赏析文章。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组织学生欣赏其他描述春天的诗歌,如《春晓》、《泊船瓜洲》等,分析不同诗人对春天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文学创作:邀请学生尝试创作以春天为背景的短篇小说或散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朗读和创作环节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春天—遂想起》的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诗歌创作的创意、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鼓励有特色的创作。

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评估学生对诗歌鉴赏和创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朗读、讨论、创作等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春天,遂想起》完美解析

《春天,遂想起》完美解析

《春天,遂想起》余光中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蜒于其中(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江南小杜的江南苏小小的江南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那场战争是够美的)逃了西施失踪了范蠡失踪在酒旗招展的(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乾隆皇帝的江南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的江南,想起太湖滨一渔港,想起那麼多的表妹,走在柳堤(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就那麼任伊老了任伊老了,在江南(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在江南的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何处有我的母亲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的江南啊,钟声里的江南(站在基隆港,想——想想回也回不去的)多燕子的江南一、导语设计有一位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小巷里,高吟乡愁。

有一位散文家,在今夕举目望星天,作逍遥之游,在苦苦冥思“我是谁呢”?有一位评论家,拿起锐利的笔,声称要剪掉散文的辫子。

左手写散文,右手写诗。

拥有璀璨的文笔。

他,就是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兼翻译家。

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二、作者生平简介:故乡情结、爱国情怀是本诗的灵魂。

要想深切地理解作者为何对江南梦绕魂牵,就必须多作者的生平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余光中祖籍虽是福建永春,但他本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

他的青少年时代就浸润在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风土人情及悠久历史文化之中。

21岁时,诗人离开大陆移居台湾。

由于两岸的政治隔离,直到本诗创作之日,他始终不能重归故里。

对故乡的思念日积月累,最终凝聚成字字含情的诗句,迸发出来。

三、学生朗诵,鉴赏。

四、鉴赏点评:(一)本诗的中心意象是“江南”,作者在这一中心意象前加了许多修饰语,请在原诗中找出这些修饰语,并思考:这些修饰语大体可概括为哪几类?它们表现了江南的什么特点?提示:这些修饰语可概括为两类:一是有关景物、风物的,如:“酒旗招展的”、“遍地垂柳的”、“杏花春雨的”、“多湖的”、“多寺的”、“多亭的”、“多风筝的”、“多燕子的”、“钟声里的”等等;二是有关人物、人情的,如:“小杜的”、“苏小小的”、“乾隆皇帝的”等等。

仿写作文春天遂想起

仿写作文春天遂想起

仿写作文春天遂想起1春天,遂想起……高一(5)班黄铖程老家,春天来了,你还好吗?昨夜梦回,又是时间将我定格在了你最美的那一刻,也是我一直追寻留恋想你的那一刻,充斥着初春最浓郁的绿色交织在我内心深处你缤纷的相册上,春天,遂想起了我,老家。

蜿蜒的石子路铺筑着你沧桑的年华,一圈又一圈的石纹刻出愈发深邃的眼眸,在春天里,恐是蓝天浣洗得太蓝,竟也染蓝了你的厚重,遂携一旁丢石子玩的孩童开始蹦跳,旋转,舞出一地的青葱幼芽,偶有遗落,也会有金灿灿的不知名的花朵补齐,却是衬得更加娇艳夺目。

春天了,极易想起那一片开在河边的桃林,恐已是惊艳得不行了,无数点粉嫩聚焦,是对画中牡丹最致命的打击,哪怕是零落在地的一大片花瓣,也是或娇媚地卷着,或无邪地抱着,是让人很想保护收集的半点春色。

河上,也就是孩童涌入的,小小的船桨果真能够刺破岁月的河水,回忆起上次在这河畔就着青梅偷尝了一点船家的米酒,淳香弥漫着,荡漾在整片河中,那犹如碧玉的河水也醉酒了,醉酒得无人知晓该跑还是该领,竟像是留驻在那儿的,凝视着那风,那柳,那云,那碎瓷通常的点点水光。

哦,除了,我最最亲爱的老家,那难受我快乐我仆我的祖母正趴在赭红色的大门前,阳光将她的轮廓剪裁得如此精神面带微笑。

我那祖母爱剪剪窗花,剪出千种万种的情丝一端挂在我身上,一端绑在她心里,鲜红地融进我的血脉。

这时候,春天,她应该已开始帮我收集各种香草,各种残了的花瓣,帮我留意新长的青杏,新发的嫩芽,我能想像她马不停蹄地在春天里忙碌,每天转来转去,却转不出以我为圆心的那一个个春去春回,她也应该有自己的春天,即使她并没有我一直陪伴。

春天,贯穿了我太多草长莺飞的梦想于老家,每一个老家的角落我都仔细观察亲吻,轻轻吟诵,演唱给老家听到我自己的人生,我自己的窗口所偏折的风景。

但关上门,老家一直都会在那里,就是我必须在回航时返回的地方,哪怕现在就是春季,哪怕我必须动身去远方。

昨夜梦回,老家带着春天潜入我的时间,让我又回到了老家最美的那一刻,老家,是每个人最能动情呼唤的那一方土地,那一方摇篮,那一方血肉相连的灵魂深处。

初中作文《春天,遂想起》写作指导及范文

初中作文《春天,遂想起》写作指导及范文

初中作文《春天,遂想起》写作指导及范文按要求作文。

余光中,在春天里想起了杏花春雨的江南;白居易,在春天里想起了西湖的旖旎风光;杜甫,在春天里想起战乱后的长安城……春天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什么样的印记?是踏春邂逅第一朵迎春花的欣喜,是在春天泥泞路上的艰难跋涉的坚持,是温暖的情谊让心中的块垒涣然冰释……请以“春天,遂想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考例文春天,遂想起春雨敲打着池塘中的水,泛起层层涟漪;春天,遂想起,你!又是一年花开灿漫的时节,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的奶奶。

走在这条经常和奶奶一起照的小路上,每年春天,我都会来这里。

这里,充满了我和奶奶的回忆,伴着浓浓的花香,我坐在这里的摇椅上,轻轻荡着,回忆奶奶和我的回忆。

回忆中,奶奶曾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

是呀,奶奶的这句话,不知说了多少遍,至今仍然记得。

奶奶和我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选着了对的路,才能走上人生的巅峰。

奶奶的话,总是那么的发人深省。

摇椅轻轻荡着,我倚在椅背上,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我看到了奶奶的脸庞,那一道道的褶皱,是被无情的岁月刮伤的,这张饱经风霜的脸,曾在我儿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等我醒来,已是黄昏,想着奶奶的脸庞,望着那夕阳;那黄昏的夕阳,像极了奶奶的脸!记忆中,我是在奶奶的背上长大的。

小时候,我经常让奶奶背着我,一开始奶奶轻轻松松的就能将我背起,慢慢的奶奶再也背不动了我开始和奶奶一起走,再后来,我才渐渐发现,奶奶的背驼了,两鬓的头发也愈来愈白。

我越来越高,而奶奶却越来越矮小了。

现在奶奶永远的离开了我,可是每当春天的时候,我总会在这条小路上走一走,回依着我和奶奶的一点一滴。

春天,遂想起,你的回忆;春天,遂想起,你的言语;春天,遂想起,你的脸庞;春天,遂想起,你的形态。

以春天,遂想起为题作文500字

以春天,遂想起为题作文500字

以春天,遂想起为题作文500字《春天,遂想起》
春天来啦,遂想起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公园里玩耍的日子。

那时候,小草从土里探出了脑袋,嫩绿嫩绿的,好像在对我们说:“快来和我一起玩呀!”花儿也开得五颜六色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漂亮极了!
我们在公园里放风筝,我的风筝是一只漂亮的蝴蝶。

我跑啊跑,风筝就飞起来啦,越飞越高,好像真的蝴蝶在天空中跳舞。

小伙伴们的风筝也飞得很高,有老鹰,有金鱼,还有长长的蜈蚣。

我们一边跑一边笑,开心极了!
春天,真是一个让人快乐的季节呀!
《春天,遂想起》
春天到了,遂想起去年春天和爸爸妈妈去乡下姥姥家的事儿。

姥姥家的院子可美啦!桃花开得粉粉的,梨花雪白雪白的,风一吹,花瓣就像雪花一样飘下来。

姥姥带着我去地里挖野菜,我拿着小铲子,到处找野菜。

姥姥告诉我什么样的是能吃的野菜,我认真地听着。

不一会儿,我们就挖了满满一篮子。

回到家,姥姥把野菜做成了香喷喷的饺子,我吃得可香啦!
春天真好,有美丽的花,还有好吃的野菜饺子,我好喜欢春天呀!。

春天遂想起解析

春天遂想起解析

春天遂想起解析春天遂想起春,是四季之首,也是最迷人的季节。

当寒冬走过,春天终于来到,万物复苏,花鸟翩翩,给人们带来了一片欢快的气息。

每到这个季节,我总是会想起那首古诗词《春望》,它描绘的春天景象是最为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词的作者龚自珍,在这首诗里描述了自己身处的景象,是一幅破国沉沦、人心彷徨的画面。

但是,尽管如此,诗中却蕴含着一份对春天的深情,对明天的憧憬与期盼。

第一节寒冬散去,春天来临寒冷的冬季终于散去,春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在春天的季节里,我们能够看到那些冰冷的风和冰冷的土地上茁壮成长的嫩芽。

这些细嫩的新芽是春天的使者,它们告诉我们这个季节的到来,向我们展示出了春天的美好未来。

第二节春天的美丽春天是美的季节,从空气中传来的是春天的花香和翠绿的美景。

这个季节,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美丽,从阳光明媚的天空到婀娜多姿的小花,无不令人心醉神迷。

第三节春天的足迹春天是一段多彩多姿的足迹。

当寒冬的冷风一扫而过,春天便来了。

树木挂上了新叶,花儿含苞待放,甚至是那片草地上也长出了嫩芽。

在春天的足迹中,我们记下了它无声的魅力与美丽。

第四节春天的启示春天是一个充满启示的季节,它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智慧。

当万物复苏时,人们无不感到生命的意义重于一切。

这个季节,我们应该更加懂得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每一个和我们在一起的人。

这便是春天带来的最珍贵的启示。

第五节寄语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春天永远存在,常常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智慧和美丽。

因此,在这个季节里,我们要把握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珍惜相遇的缘分,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最后,让我们一起期盼着春天的来临,期待着万物复苏,期待着那一瞬间,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带给我们的满足与幸福。

【赏析】《春天,遂想起》余光中 文学考研

【赏析】《春天,遂想起》余光中  文学考研

《春天,遂想起》余光中主题思想《春天,遂想起》表现的是对江南浓浓乡愁。

由于台湾海峡两崖长时间的隔离,作者有种被流放的感觉,少年时生活于江南的记忆日复一日烈火般烧灼着他,于是时时梦回江南。

诗中的江南不仅珍藏着他的少年时代,而且也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所以是“唐诗里的江南”,是古典美人西施和越国名臣范蠡泛舟共游的处所,是清代乾隆南下畅游的胜地。

诗人由怀旧而怀古,他的江南既在时间之内,又在时间之外,飘散着古文化的清芬,而诗人怀着也就是一种民族灿烂古文化为精神背景的文化乡愁。

(也是结构特点)艺术特色诗作从江南的湖写起,写出它的富庶美丽。

再加上江南大量优美动人的佳话和传说。

因此诗人觉得上古时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那场战争也是美丽的。

接下来将时间拉回现代,转写当年太湖滨上结伴同游的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表妹们,意在表现山水毓秀,人比江南山水更美,从而将乡愁推进一步。

再一转,写到这些少女们现在都已老了,自己的母亲更已谢世而去,一种难以抑制的沧桑感骤然腾起,为乡愁抹上一层悲怆。

最后,“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的母亲已和祖国母亲合体,诗人盼归之情遂也上升为对母亲大地的顶礼。

复沓的手法与重词叠字的反复使用,不仅增强了这首诗的音乐性。

读来韵致绵长,而且有效地助成了内在情韵的摇曳多姿,可以说,这是一首情味浓酽、风韵别具的抒情佳作。

熔现代意识与传统的诗风一体。

作者简介余光中,原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49年去台湾。

50年代末以后,先后在台湾和香港的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和文学杂志的编辑工作,是台湾蓝星诗社的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白玉苦瓜》、散文集《左手的缪司》《听听那冷雨》等三十余部作品。

其诗作构思奇朽,视域宽阔,意象新丽;散文富有诗意,文字典雅,俊逸而雄浑。

余光中《春天,遂想起》原文及创作背景

余光中《春天,遂想起》原文及创作背景

余光中《春天,遂想起》原文及创作背景余光中《春天,遂想起》原文及创作背景《春天,遂想起》是现代诗人余光中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余光中《春天,遂想起》原文及创作背景,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余光中《春天,遂想起》原文】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蜒于其中江南小杜的江南苏小小的江南春天,遂想起江南,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那场战争是够美的)逃了西施失踪了范蠡失踪在酒旗招展的乾隆皇帝的江南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的江南,想起太湖滨一渔港,想起那麼多的表妹,走在柳堤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就那么任伊老了任伊老了,在江南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在江南的杏花村何处有我的母亲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的江南啊,钟声里的江南多燕子的江南【余光中《春天,遂想起》创作背景】余光中祖籍虽是福建永春,但他本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

他的青少年时代就浸润在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风土人情及悠久历史文化之中。

21岁时,诗人离开大陆移居台湾。

由于两岸的政治隔离,直到本诗创作之日,他始终不能重归故里。

对故乡的思念日积月累,最终凝聚成字字含情的'诗句,迸发出来。

余光中出身书香门第,从小与众多的表妹一同长大,并与其中的一位范我存结为连理。

他的母亲和妻子都是乌镇人,因而,余光中对祖国的留恋更多的体现为对江南的留恋。

这首《春天,遂想起》才真正是余光中的情感细腻之作。

故乡情结、爱国情怀是《春天,遂想起》的灵魂。

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2017),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天,遂想起
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
的江南,想起
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
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
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
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
何处有我的母亲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
喊我,在海峡那边
喊,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
多亭的江南
多风筝的江南啊
钟声里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