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诗歌与小说》高考题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9课 诗歌与小说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9课 诗歌与小说 Word版含解析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根底夯实1.有人这样评价一部先秦文学著作: "其民歌局部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要把文学看成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该著作是()A.?诗经?B.?离骚?? D.?庄子?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艺术特点方面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答案A,其作品想象之丰富、情感之饱满,感染力之强烈,古今罕有.以下历史信息与屈原有关的是()A.楚辞?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解析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楚辞是屈原吸收南方民歌,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品为?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应选择A项.答案A,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芒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代表了一代文学之盛. "她〞是()A.北方民歌B.骚体D.明清小说解析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 "歌词〞"唐诗〞"元曲〞"一代文学之盛〞 .据此可判断选.答案C4. "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令东州(指密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与"自是一家〞的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D.辛弃疾,当时词风是以柳永的词风为代表.但作者有意要开创一个新境,并且要"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据此判断"自是一家〞的词风即指苏轼开创的豪放派 .与其一致的是南宋的辛弃疾.A、B、C三项都是婉.应选择D项.5.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导学号52400043)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观念发生变化,这是商品经济的开展影响了社会观念,但,也未造成社会阶层地位的频繁变动,故A、D两项错误;商业活动自古即有,但直到明清才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可见B项与题干并无关系.应选择C项.6.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 "在清朝,挖苦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 .……挖苦小说是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设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的价值……所以挖苦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其中的"?□□□□?〞最|有可能是()A.?封神演义?B. "三言〞"二拍〞? D.?聊斋志异?: "清朝〞"挖苦小说〞"旨微而语婉〞.解答此题应从时间信息与小说特.从时间上看,A、B两项为明代小说,故排除;C、D两项都是清代小说,但?聊斋志异?是志异鬼怪故事,不符合题意,而?儒林外史?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排除D C项正确.能力提升7.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以下作品能表达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导学号52400044)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夜静春山空项表达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B项表达的是诗人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要求.?西游记?中,如来佛问孙悟空: "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孙悟空干脆答复说: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假设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这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士人阶层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逐渐增多,而?西游. "夺玉皇上帝尊位〞、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些都充分表达了明代出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9.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適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诗经·硕鼠? 材料二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屈原?离骚? 材料三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材料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请答复:(1)请把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诗歌按不同的风格归类,并说明各自的风格特点.(2)材料二、材料四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材料一、材料四: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以现实社会为题材,深沉、悲壮、凝重.: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夸张、想象丰富、个性张扬等.(2)相同之处:忧国忧民的情怀.原因:屈原、杜甫都处于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作者都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3)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开展的奠基时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繁荣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_诗歌与小说(最终) (1)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_诗歌与小说(最终) (1)

《离骚》—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 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 余而文治不足。“风”是 指《诗经》中的《国风》, “骚”即《楚辞》中的 《离骚》。《诗经》《楚 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 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 的代名词。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3、汉赋
吸收了《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 的带韵散文;
1、时代背景:
汉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
2、赋的特点: 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 法描写诸侯、天子游猎盛 况,和宫苑的豪华壮丽, 歌颂大汉帝国的权势、大 汉天子的威严。
3、汉赋
3、主要代表:司马相如、班固等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明清小说 1、明清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1、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 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2、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 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明朝“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四大奇书”之称与明 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 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 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 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 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 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 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向的社 会现实相关联。
2、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 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1)楚辞的主要特点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 哀 民 生 之 多 艰 。 长 太 息 以 掩 涕 兮 ,
楚辞特点:不是 整齐的四言体, 采用自由灵活的 句式。
(2)屈原和《离骚》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诗歌与小说》近几年高考题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诗歌与小说》近几年高考题整理

注: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

试题精选自2007年----2011年全国各地所有高考试题......分解而成,排版工整、合理,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

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上传到其它网站,谢谢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岳麓版)名题分解组:吴霞(QQ:993934625)朱跃学智玉龚哲山(QQ:35152082)第9课诗歌与小说名题分解一、选择题2011年题组(备注:无)2010年题组1.(2010·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解析】B 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

2.(2010·重庆文综·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解析】D 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2009年题组1.(2009·广东历史·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解析】D 《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练习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练习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练习岳麓版必修3第9课诗歌与小说1.《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解析:材料信息的意思是《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这反映了《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A是《诗经》的历史地位,材料没有体现;C、D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B2.成语“骚人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其中将诗人称作“骚人”是源于屈原所作的《离骚》。

该诗篇所展现的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自由主义D.理想主义解析:楚辞以瑰丽华美、想象奇特著称,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故选A。

答案:A3.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辞藻华丽为特征,这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社会动乱与经济凋敝B.国力的强盛C.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D.宏阔广大的文人气度解析: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国力强盛,因此体现在汉赋上呈现出气势恢宏的特征,故B项正确。

答案:B4.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B.杜甫C.李白D.王维解析:结合材料中信息“盛唐”“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反映的是盛唐时期浪漫主义艺术,符合上述特点的是李白。

所以答案选C。

答案:C5.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讽刺小说是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所以讽刺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其中的“《□□□□》”最有可能是(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清朝、讽刺小说、旨微而语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题: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题: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一、单选题1.柳永和李清照都是婉约派词人,但其作品内容却大相径庭,原因是()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C.才学气质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2.《全元诗》收入了近五千余位元代诗人流传至今的十三万首诗。

这些诗人的族属有汉、蒙古、吐蕃、大食、回回等数十个民族,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双语诗”。

这主要反映了()A.唐朝诗学的持续发展 B.疆域辽阔文化更繁荣C.元代的历史文化特征 D.元代的诗坛相当兴盛3.两宋时期出现较高艺术成就的主要条件是()A.隋唐时期奠定了良好基础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发展D.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4.(题文)日本学者冈田武彦认为,明代的精神文化则是适应平民阶级情趣的。

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明代心学的发展②长篇白话小说的发展③京剧的出现④散曲的兴盛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5.“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②中国的国画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③《诗经》和楚辞分别属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7.(题文)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

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

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A.柳永B.苏轼C.辛弃疾D.关汉卿8.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引用了屈原的一句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以明志。

下列作品与之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是()A.《诗经》 B.《两都赋》C.《梦游天姥吟留别》 D.《红楼梦》9.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是()A.《水浒传》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10.“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习题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习题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

第9课诗歌与小说1.有学者指出:《诗经》里的“国风”作为民歌,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由此可见,“国风”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诗情画意 D.雅俗共赏解析:《诗经》里的“国风”作为民歌,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现实主义,因此选B项。

答案:B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这段文字的创作文体属于( )A.楚辞B.唐诗C.宋词 D.元曲解析:楚辞想象力丰富,其作品带有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辞藻华丽为特征,这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社会动乱与经济凋敝B.国力的强盛C.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D.宏阔广大的文人气度解析: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国力强盛,因此体现在汉赋上呈现出气势恢宏的特征,故B项正确。

答案:B4.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X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 B.杜甫C.李白 D.王维解析:结合材料某某息“盛唐”“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X可循”反映的是盛唐时期浪漫主义艺术,符合上述特点的是李白。

所以答案选C。

答案:C5.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通俗化的发展趋势解析:材料信息体现出其内容出现通俗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

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9课 诗歌与小说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第9课 诗歌与小说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诗歌成熟的标志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可知其符合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故2.在中国文学史上,“风”“骚”常常并举,其中的“骚”指( )A.《诗经》B.楚辞D.散曲,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楚辞被称为“骚体”。

故选B项。

3.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词藻华美为特征,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的《答客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B.政治黑暗,官场腐败C.国力的强盛,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这在本质上体现出西汉武帝时代国力的强盛,故选C项。

4.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创作风格是( )A.语言凝重,沉雄浑厚B.豪迈奔放,想象丰富C.清新自然,真实感人,爽朗粗犷,B项符合其创作风格。

5.有文学家在评论古代某词人时说,从整体创作风格看,他的词是儒家文化中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英雄人格意识的现实表达。

该词人是( )A.柳永B.李清照C.辛弃疾D.李白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A、B两项。

辛弃疾属于豪放派,词中充满了一种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渴望收复中原河山的壮志豪情,故C项正确。

6.“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事情。

高中历史 第9课 诗歌与小说智能提升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9课 诗歌与小说智能提升 岳麓版必修3

第9课诗歌与小说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他们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和规范统治秩序,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答案:D2.关于汉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B.其突出特点是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C.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D.汉赋主要是描述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答案:D3.(2013·安庆一模)唐朝出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诗歌繁荣局面,主要是因为( )①魏晋以来,诗歌创作渐趋成熟②民族屈辱和民族危机的影响③科举考试的推动作用④繁荣的政治、经济条件⑤实行的开放和多元政策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 D.③④答案:B4.“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B.李白出身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身于农民家庭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答案:C5.以下著名诗人、词人,其作品风格属于浪漫主义的有( )A.屈原、杜甫 B.屈原、李白C.苏轼、杜甫 D.屈原、孟浩然答案:B6.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

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统治政策的调整 B.社会环境的变化C.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C7.(2012·江苏单科)“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诗歌与小说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2011年题组(备注:无)
2010年题组
1.(2010·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解析】B 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

2.(2010·重庆文综·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
C.陆游D.辛弃疾
【解析】D 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2009年题组
1.(2009·广东历史·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解析】D 《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

因此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

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2.(2009·四川文综·14)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高,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

④专制政治强化不利于文化发展,应排除。

2008年题组
1.(2008·广东理基·6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解析】B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

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取决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2.(2008·上海单科B组·4)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A. 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 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 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 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解析】D 抓住关键词“龙舟”。

2007年题组
1.(2007·广东单科·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解析】A 汉赋、唐诗、宋词以及明清小说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日渐兴起历史。

日益平民化,反映平民的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二、主观题(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