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十一课
历史必修三(全)

第一课道家学派老子庄子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墨子法家学派商鞅韩非子孔子的政治思想a核心是“仁”。
“仁者爱人”b恢复礼乐制,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C民本思想为政以德。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和荀子荀子主张1“仁义”和“王道”2君民舟水说3性恶论老子思想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2朴素辩证大3无为而治4以柔克刚战国时期的庄子庄周梦蝴蝶反映了庄子“齐物”的世界观,任何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没有区别,放屁第二课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宣扬“君权神授”。
他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第三课宋明理学主要流派1程朱理学程叉程颐朱熹2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朱熹思想1三纲五常是天理2存天理,灭人欲陆九渊(1139~1193)陆王心学开创者王阳明思想1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2致良知3知行合一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1527~1602)的离经叛道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鞭挞程朱理学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3反对有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否定三纲五常黄宗羲思想1猛烈批判君主专制2民本思想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批判理学空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思想1唯物主义2辩证思维第五课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主张“美德即知识”第六课文艺复兴14到17世界地点意大利~欧洲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被誉为“文学三杰”1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歌集》桂冠诗人2欧洲短篇小说之父薄伽丘《十日谈》3但丁中世纪的最后,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地狱》《炼狱》《天堂》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出售免罪券~德国宗教改革的导火线莎士比亚1564~1616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美术三杰米开朗琪罗《大卫》《创世纪》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第七课启蒙运动源于英国,中心法国伏尔泰1694~1778思想1反对专制,主张自由平等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反对教会统治4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1689~1755卢梭1712~1778第八课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教案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过程及历史影响教学重点: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引言---图片导入《战场上的亚历山大》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这是亚历山大远征想象图。
大家思考一下,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对!古代著名的扩张战争。
那么,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有何关系?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了解并掌握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过程及历史影响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一读、二画、三找、四梳理、五结论)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一)自学指导一阅读第一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5分钟1、蒙古西征的背景和过程如何?有何影响?2、分析蒙古西征对中西文化影响的两面性?3、学了以上知识有什么启示或收获?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1.蒙古西征的背景: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
2.蒙古西征的过程第一次西征:1218年后成吉思汗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西征: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3.蒙古西征的影响(1)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2)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①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
②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4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3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设计文艺复兴以来,由于人的思想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欧洲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领域,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
本单元共分三课,为我们系统地介绍了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划时代成果和人类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第一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主要内容包括伽利略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贡献及其意义,经典力学的建立及其积极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介绍生物学的进步及其影响。
第三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主要介绍三次科技革命的进程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学习本单元过程中要突出了解这一时期科学家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同时也要关注这些科学巨匠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
本单元的重点有:(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整体设计本节概述联合国大会指出“物理学是认识自然界的基础”“物理学是当今众多技术发展的基石”“物理教育为培养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学基础”,可见物理学在认识世界、改变人类社会、提高人的科学素质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
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史是一部一代代物理学家精心实验观察、大胆质疑、开拓创新、发现真理、坚持真理、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历史。
伽利略以其勤奋、执著和智慧开创了科学实验的道路,开启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大门;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前人之大成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石;20世纪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使人类的视野既深入到微观世界,又延伸到宇宙深处。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学案(带答案)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二、预习自学三、合作探究1.伽利略的贡献和牛顿的成就有何内在联系?2.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如何?3.相对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有何重要意义?4.(1)近代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为什么说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四、检测反馈知识点1 经典力学1.伽利略被称为“天上的哥伦布”,这是因为他A.发现了落体定律 B.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C.在天文学方面的重大贡献 D.注重实践和实验2.经典力学成熟的标志是A.惯性定律的发现B.作用和反作用等定律的发现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D.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3.下列人物属于经典力学创立者的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知识点2 相对论的创立4. 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最终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他是A.牛顿B.达尔文C.法拉第D.爱因斯坦5.中新社台北2005年4月19日电: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十九日晚七时许,呼应“物理照亮世界”的活动,点亮灯光,凸现“E=mc2”,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一百周年。
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有①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③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④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不属于狭义相对论内容的是A.尺缩效应 B.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C.钟慢效应D.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知识点3 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7.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的标志是A.量子力学 B.广义相对论C.经典力学 D.狭义相对论8.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量子理论发展的是A.牛顿 B.普朗克 C.波尔D.爱因斯坦9.有关量子理论,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B.改变着人们的生活C.引发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D.是由普朗克完成的★10.伽利略指出:“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必修三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基本矛盾和基本任务,深入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状况,以及在这种基本国情和基本状况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指出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坚持稳定、密切联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处理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矛盾。
一、本章要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进入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必须经历的一个相对长的历史时期。
它的主要特征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还处于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力比较薄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比较落后的国情。
因此它是在我国国情和国际条件下确立的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在经济基础中具体表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总体生产力比较落后,同生产关系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出现了严重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粮食短缺任务繁、生产力落后,还处于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比较落后的国情。
因此,发展生产力仍然是解放生产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的根本动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政治制度。
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的基础上提出的基本纲领。
它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战略任务。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是决定文化形式的一个因素,在有的社会中,战争就是
文化本身。”
—约翰•基根《战争史》
课标要求
1.了解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了的不同文化的交锋; 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亚历山大远征与蒙古西征的影响; 教学难点:希腊化世界与希腊化时代。
(2)促使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
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亚历山大城内 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 前往研究。
帕加马 安条克
亚历山大城
埃及亚历山大城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杠杆原理
(五)“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东方文化)
选择性必修3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结构: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原始社会→ 争夺生活区域
战 奴隶和封建社会→开疆拓土建立帝国
主观: 严重破坏经济文化发展
(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争 资本主义兴起→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客观: 促进人类文明交融与发展
(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③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 新的交通体系;
些房屋,屋顶已经被揭掉,门被墙封住了,
④促进古代世界五大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 那个地方修起了祭坛。他们所以这样做,
是为了这些房子不致被占。 圈),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南亚文
化圈)和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
⑤虽然被征服地区不同程度接受了希腊文化,但文化认 ——摘译自【美】威廉.佛格森《希腊帝国主义》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练习题 第11,12,13课 含解析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 1 -12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 6 -13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 11 -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建议用时:40分钟)1.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
这说明()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战争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C.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暴力冲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D[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进行十年征战,建立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
]2.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
“他”是()A.汉谟拉比B.大流士C.修昔底德D.亚历山大D[由时间“公元前4世纪”和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可知,“他”是亚历山大。
]3.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
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B.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D.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详解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详解关于历史时间轴和知识大框架是学会生关心的问题,下面本人的本人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必修一的时间轴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1.公元前1046-77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制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2.公元前221-206:秦秦确立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公元前208-公元8年:汉内朝制度,削弱相权方法:频繁更换丞相4.618年到907年唐设立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特点及影响:1、相权一分为三2、各部门分工和作,监督牵制提高行政效率3、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大创造5.960年到1172年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使管军事设三司使管财政6.元元朝的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和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省官互迁7.明1368年到1644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8.清1644年到 1840年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作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9.1840-1842(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英国发动)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0.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法国发动)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11.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1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共2课时)
课标要求: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1、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2、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板书课题)。
导入:当中国的大门开始被西方的炮舰强行打开的时候,西方产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他们在欧洲大地上研究调查,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文化上的优秀成果,从而创立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
几十年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科学理论,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的理论、思想和实践就是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
有了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迎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
你知道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诞生的吗?
过渡语: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1、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出示自学指导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51-55页,思考并在课本上画出下列思考题的答案要点,5分钟后比谁的答案要点全、语言简洁、表达准确。
1、阅读书本51页,思考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
2、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
2、阅读书本51-52页,找到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有哪些著作?
3、阅读书本53-54页,在书本上找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4、阅读书本54-55页,在书本上找到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三、先学后教
(一)过渡语:自学指导明确的同学请举手。
自学竞赛开始!
(二)学生自学(看书,找答案)5分钟
教师在讲台上用眼睛巡视全班,督促每位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发现问题,下去指导(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三)检测(讨论,对答案)
过渡语:时间到,看完并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
(1)时代背景:20世纪前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3)国际条件: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
(4)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5)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思考一: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
1、五四运动时期: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回到湖南后,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
3、从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6)
(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2)理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1)背景:
(2)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3)影响: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让学生看书后完成以下表格:
思考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是怎样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的?
思考三: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来看,毛泽东思想有何特点?
教师总结: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教材54-55页)
(四)小结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明确所有问题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上完新课后指导学生完成下表
(五)读书,背答案
学生背诵重难点,教师下去抽查。
四、当堂训练:课时作业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根据亲自调查的材料指出,农民运动造成了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
农民从政治上打击地主权利和经济上要求减租减息乃是农村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势力的斗争。
他对中国农民阶层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农民中有富农、中农、贫农的分别。
富农对革命的态度是消极的,中农的态度是游移的、只有农村人口的70%的贫农才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没有贫农阶级绝不能完成民主革命。
〈报告〉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说明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1925.1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分析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状况及其在革命中的地位;划分了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